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香道与茶道的融合

找到约511条结果 (用时 0.033 秒)

【缈缈茶香】三十九铺“3.8女神节”香道主题茶会圆满成功举行

     【导语】天地之间至阳至正之气为之香。香不仅芳香养鼻,还可颐养身心、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喝茶时点香它可以立体地传达了茶席的环境语言。一股沉香木的香气让人沉思,一股檀香木的香气让人思古,一股割草皮的香气让人感受到青春活力。香和茶自古相伴。


       2019年3月8日,湖南三十九铺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十九铺”)举办了缈缈茶香女神节香道主题茶会,并邀请到了真馨香堂香道老师——素珍老师与长沙兰卫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全体女员工们参加此次茶会。

签到、净手


       作为东道主,三十九铺总经理戴晓彦等高管热情地接待了茶友们。同时,行政总监刘慧玲女士为来宾介绍了公司的品牌历史、现状、以及产品布局等

参观黑茶博物馆

参观茶学院

茯砖茶茶艺表演


       自古文人有九雅: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其中茶道、香道、花道并称“三雅道”,茶道协和,香道静心,花道养心。焚一炉香,冲一壶茶,在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里,香道与茶道的结合似乎只有一种方式,实际上香道和茶道的结合可以是多维度、跨介质的融合。接下来,素珍老师为大家讲解了香道文化以及香牌的制作,香道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

素珍老师讲解香道

香道工具



制作香牌


       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大家品茗习香,谈笑中,温文儒雅,气质不凡。至此,此次“缈缈茶香”女神节香道主题茶会获得圆满成功。

合影留念

最后,三十九铺祝愿大家女神节快乐!

石一龙痛批“中国茶道”

这世上不存在类比论证。比如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镜像与公知。

但面对日本的“茶道”,我们台湾地区大多数人便显得尤其不自信,亦步亦趋地也搞出一套所谓的“中国茶道”,确实令人厌恶。

这不止在一个方面透露出中国人对中国茶文化的不自信。

我只说一句:“通常,外界认为茶文化源于中国,这是历史史实,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勿须以这些小道为其正名。”

所谓“茶道”乃东瀛人对中国茶文化一种艺术性的引申与扩张,这种“艺术性”引申外延的意义究竟几何?在我看来,并不重要。

诸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首创,世界其它地区的饮茶与种植茶叶的史实,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即便也有微量的印度、非洲等地区的起源说。但茶文化中国说似乎早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从时间坐标来看,有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六朝说。从茶的功能性而言,有祭品说、药物说、食物说、同步说、交际说。

但依任何一种说法溯源,都无法将中国茶文化的本源与“茶道”二字勾连上什么关系。

从古人的视野,到现代人的茶桌上,茶的本质就是一种“饮品”,就是其饮用属性。尽管今天的茶被称为“国饮”,但它始终无法脱离“生活”的本体。

与理想主义的“琴棋书画诗酒花”相对应,“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被人们奉为“生活七事”。

茶以外的“茶道”,其实不过是一种繁琐而多余的茶事,一种与茶无关,或者附庸茶饮而出现的花样。日本的茶道如此,中国如今茶道与茶道培训更是丑态异常。

“茶道”在日本的最终形成,势必是结合了日本民族“物哀”的人生观念。这一点,早已与中国茶文化的初衷相去甚远。

十二世纪时,日本的荣西禅师最先把中国的饮茶习惯传入日本。在他的《吃茶养生记》下卷“吃茶法”中记载:“极热汤以服之,方寸匙二、三匙。多小(少)虽随意,但汤少好,其又随意……”说的就是宋代寺院的点茶法。

宋代特别是南宋,寺院众多且多在山地,因此种茶吃茶便是寺院禅修以外主要的修为一种。可以说,传统的中国茶文化肇始于寺院。

据我的一位朋友研究:寺茶主要用来供佛、待客、自饮和施茶。《蛮瓯志》记载:“觉林院收茶三等,待客以惊雷荚,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

惊雷荚、萱草带、紫茸香,应该都是寺茶种类名称,这条记载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寺院茶礼的三个层次,表现出庄严、繁复、一丝不苟的仪式感。对于僧众,茶事非常重要,品茶的过程成为参禅悟道的必要途径之一。

在此基础上,品茶逐渐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大凡设有“茶堂”,并选派“茶头”,专门负责茶事活动。寺院时常举行由僧徒、香客、施主诸方人士参加的茶宴,寺僧创造的沸水冲泡调制的“点茶法”以及衍生而出的斗茶活动由此走出寺院,在社会上开始流行。

朋友曾撰文指出:禅宗高僧习惯以语言机锋表达思想,使人开悟,茶也随手拈来,不时被用于妙语交接。《五灯会元》里面就有这样的例子,如“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更不消说著名的赵州从谂禅师“吃茶去”这一典型。

宋王朝鼓励三教融合,儒释道彼此影响渗透,文人官员与禅僧们的频繁往来成为当时文化风尚,大家来到寺院,品茗交流中体悟佛理,寻找出世之路径。

发展到今天,喝茶更趋向其本身固有的那种味道,即宁静、健康与生态。日本人从我们这里学会文字,只取偏旁来形成自己的文字;从我们这里学会去喝茶,然后抽取其中的仪式感来形成自己的“茶道”。而今,我们又把日本人的“茶道”奉为喝茶的“经典”主义,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以自全真性。”喝茶本是一件简单、随性,生活化的事,只需一把香茗(勿论黑白红绿,还是岩茶、普洱茶,只要是健康、生态、能喝的茶都是愉悦的),一把茶壶、一盏茶杯、一罐山泉,足矣!

有些人喝口茶还得像个老中医“望闻问切”,洋相百出。更有甚者,闻杯乱舞,故弄玄虚,错失泡茶的时机、水温等等,还俨然一副资深专家的模样,宣扬“茶道”之玄,高谈阔论,却一点儿也没有自己真正的体悟。

其实,完全没有看懂喝茶的本真。“茶道”的商机粉墨登场,混淆爱茶者的视听。我曾陆续发表关于批判茶艺与茶艺师的文章。其中就明确了我对喝茶的态度。

每当我目击诸多茶道馆中一些相貌不凡的少女,接连表演所谓的“茶道”、茶艺。我深感惋惜:一方面是惋惜好端端一泡茶,被她们表演到“人走茶凉”,口味全无;另一方面则是惋惜这些美丽少女,竟被这所谓的“茶道”羁绊得俗不可耐,疯疯癫癫。像个行走江湖的老巫婆,练就一套糊弄人的把戏,每次表演,总是念念有词,重复那些连自己都无法相信的陈词滥调。

台湾人搞起来的这套所谓“中国茶道”,实际上效仿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从唐人陆羽《茶经》里,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早期茶文化的影子,即“喝茶的仪式感”。日本人将这种“喝茶的仪式感”加以提炼,深度艺术。其实作为一种茶文化的传播需要,这种提炼的艺术,我们可以接受与理解。

不仅仅是“茶道”。日本还有歌道、书道、花道、剑道、艺道、柔道、香道,与“茶道”共同组成“日本八道”,乃是延续中国古代的“六艺”。古代日本文化主要是是学习、吸收中国文化,所以其代表性文化均以道命名。

我们不但没有寻找渊源,删繁就简,反而在“茶道”二字上大作文章,甚至打着“中国”文化之名胡乱传销,甚至一些对茶痴迷到走火入魔的人,以钟表计算泡茶的时间,完全丧失传统中国“经验主义”的美德。

事实上,古往今来,喝茶的精神(真正的中国茶道)从未改变,喝茶喝的是这一份安逸,喝的舒服就是本真。

泡茶亦是如此,无论普洱、龙井、大红袍,还是岩茶、单枞、铁观音,你习惯怎么泡、怎么喝,怎么泡、怎么喝方便,你就怎么泡、怎么喝。简单自然,从心所欲就对了。

当然,因为茶特有的中国文化品质,我们在喝茶时,难免融入一些趣味和情怀。

我最早喝茶的记忆,就是父亲用洋铁皮口缸泡制的安徽绿茶,今天我热衷普洱茶,难免会有怀旧之慨。

而喝茶的情怀,便要从我的“诗心”讲述,我曾沉迷写诗,也有诸多发表。我喜欢简明自然的诗,而与喜欢的诗一样,我喝茶,也喜欢从简泡制,从简品饮。

如杜子美的“寒夜客来茶当酒,黄泥小炉火初红”,白居易的“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苏东坡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简单而颇有深意。

喝茶,与人生一样,最重要的是喝了解渴,喝了健康,喝了肠胃舒适,喝了自己开心、欢喜。

所以,所谓茶道,其实是自己喝茶的某种体悟。这种生命体悟与喝茶人各自的经历、味蕾、经验、情绪息息相关。

有人说:“酒是一群人的落寞,茶却是一个人的狂欢。”其实,茶之道,亦是生活之道,无论怎样,都离不开随性、随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习惯于一个人在深夜长守一杯普洱茶,执一卷书,看人间繁华和落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或者,这是我认知的茶道吧。

大益茶文化解读专题篇:茶道与基督精神的融合

茶席边的《圣经》:茶道与基督精神的融合


吴远之先生为大益茶道的创始人,他既是一位基督徒,又是一位茶者。这双重的身份,使他能独具慧眼,将中国数千年的茶道文化,和基督徒的信仰追求有机地结合。

从2015年起,在他的指导下,大益茶道院专门成立“茶席边的圣经”项目,探究中华茶道与西方基督精神融合之道,创立茶道团契、福音茶会、福音八式等一系列极具突破性、创新性的实践方法。被认为是基督教本地化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是茶文化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茶道与基督精神:经历水与火,生命得丰盛

吴远之先生提出,茶道是人类品茗活动的升华与结晶,是从回甘体验、茶事审美升华至生命体悟的必由之路。茶道是形而下的“茶”与形而上的“道”的完美结合,也是一定的技艺方法与思想内涵的完美结合。

中华茶道是包容开放的体系,不仅与东方文化的儒释道能够融合,而且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也能结合。茶道与基督精神,存在着融通之处:

首先,茶具有“牺牲和奉献”的精神。一片茶叶,历经水与火的淬炼和漫长光阴的等待,最后将美好的香气与滋味奉送给饮者,在涅槃时获得生命的完满。“经历水与火,生命得丰盛。”茶叶生命的复活与耶稣的复活何其相似!由茶杯到圣杯,耶稣因对世人的爱而舍己受死,因自我牺牲而成就了对世人的救赎。茶的一生,是奉献和牺牲的一生,这也是耶稣与基督精神最好的体现。

其二,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核心原则“荣神益人”,大益茶道的宗旨是“惜茶爱人”,两者如出一辙。茶,这片被上帝祝福的叶子,满怀爱意,是一片极具人文精神的叶子。“惜茶爱人”,体现了“爱的真谛”。而“博爱”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精神。“神爱世人”是基督教最核心的真理。“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圣经教导人们爱人爱神,并爱人如己。“我们爱神,因为神先爱我们”(约一4:19),由此形成了仁爱、喜乐、宽恕、忍耐等诸多美德,此种德性正与茶道精神相通。

其三,中国茶道与西方基督都讲究平等精神。茶道讲究“茶汤面前人人平等”,茶桌前人无贵贱,而有敬爱之心。基督中有言,“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舍”(利19:35)。人人都是主的孩子,主的面前,人人平等。

其四,两者皆具谦卑之心。陆羽《茶经》提倡“精行俭德”,强调喝茶之人宜重在内在修身养性,做有品行之人。基督文化有“虚心的人有福了”,“虚心”意即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无所有,无所依,上帝是唯一的依靠。“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彼前5:6),亦强调谦卑精神。

其五,茶道与基督精神中均强调祝福、感恩、分享精神。茶为健康之饮,益身益心益神。茶道礼仪,蕴含了祝福、感恩、分享之意。分享,则是人生快乐的来源。正是有了分享的精神,茶的美名才得以传播四海,茶道的人文价值才能够为更多的人享受。《圣经》里有“八福”之说;基督信徒须懂得感恩和奉献:感谢上帝的恩赐,“主舍弃所有,为我们成为贫穷卑微,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为主献上什么?”

茶修与进阶:福音八式与生命八阶

2016年,吴远之先生、郑慧牧师联合撰写了《牧师也爱茶》,其核心内容以吴先生首创的“茶道八式”与基督徒生命进阶相对照,从而深思真理之道。茶道的本质,是从日常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福音版”茶道八式(简称“福音八式”),将优雅的茶道修炼与基督徒灵修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具体来说:

第一式:洗尘——认罪/悔改。身心安静,双手洗净,进入茶席。主前安静,灵魂洁净,进入永生。

第二式:坦呈——祷告/相交。呈上茶具,陈明心意,成就情谊。呈上自己,向神陈明,成就团契。

第三式:苏醒——复活/新生。醒器本性,茶气润物,舍弃旧性。陶造器皿,圣灵感化,舍弃自我。

第四式:法度——圣道/律法。茶道悠远,倾倒分享,到达佳境。圣道传扬,倾倒所有,到达永生。

第五式:养成——成圣/追求。把握时机,生命厚度,茶性养成。上主时间,十架厚爱,终至成圣。

第六式:身受——见证/相爱。甘苦亲尝,施恩予人,持守真爱。感同身受,无私给予,主爱保守。

第七式:分享——奉献/感恩。乐于分享,爱之本分,芬芳四溢。分享主恩,主仆身份,馨香之祭。

第八式:放下——交托/接纳。放下所有,甘于平凡,返璞归真。放下忧虑,平凡生命,返回主怀。

茶道八式与基督徒生命进阶,在“爱与宁静”这样的主题中相遇、契合。福音版“茶道八式”,是协助基督徒追求灵命的成长,经由品茗而获得生命体悟的一种途径。当一杯润泽的茶通过纯净通透的玻璃杯展示在面前时,人们会感受到圣洁的爱就在你身边。  

正因为领悟到茶道与基督精神的契合,吴远之先生欣然选择用一杯茶来表达爱、创造爱、传递爱,他曾怀情感地说过:“茶者一生最大的福份是遇上茶,爱上茶,并终身服侍茶。”

福音茶道:茶席边的《圣经》

2014年11月,在大益茶道院为昆明基督教三一堂举办的“心灵甘泉”感恩茶会上,吴远之先生以《茶,一片上帝祝福的叶子》为题作主题演讲,首次提出了“茶道中的基督精神”,即“牺牲与奉献”和“爱的真谛”。他倡导将中国传统的茶道与基督教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一种优雅的灵修方式”。

2015年3月,大益茶道院“茶席边的《圣经》”项目正式启动。将基督教福音融汇于中国传统茶文化中,以优雅的茶会,作为传播福音的方式,在基督教本土化作了一次前瞻性尝试,以开阔的视野创造了茶道文化传播的新境界。

一是创办“福音茶会”,在品茶活动中,传播圣道之福音。爱、温柔平静与忍耐是基督教核心,也是茶道的内涵所在。福音茶会,旨在帮助基督徒或慕道友在品茶的同时传播福音。以一片上帝祝福过的叶片,让慕道者彼此相遇相知,在祝福里感受茶道之善和美,再将其分享给每一位爱茶者。

茶会·基本步骤

“福音茶会”基本流程一般分为三步:

入境(开场,唱诗,祷告);

品味(品茗,品经,品艺);

祝福(分享,唱诗,祷告)。

已多次举办福音、圣乐、婚姻盟约、感恩等多重形式的茶会。一场茶会,就是一次追寻心灵宁静的旅行。每一位善者,都心怀喜悦,福满感恩。

二是创办了“茶道团契”,让人们在习茶过程中宁静内心,学会感恩分享。茶道团契的设立,旨在结合中国传统的习茶、品茗交流活动,共同学习《圣经》教义,让成员在茶中获得感悟。

2016年3月,首期“茶道团契”结业典礼在一场名为“香约茶语”云席茶会中完美收官。品茗、聆音、分享、读经、唱诗,欢声笑语在花树下汇成完美画卷,信众们在自然与美中丰盛生命。

三是研创福音茶道八式。2015年5月,云南基督教神学院重建落成典礼上,“福音八式”首次亮相,备受关注。同年11月“中日韩三国茶道展演”上,牧师亲自登台表演“福音八式”,赢得了三国茶道专家的一致赞赏,被誉为茶道史上的一次突破。而吴远之先生和郑慧牧师合著的《牧师也爱茶》一书正式出版,成为第一部探讨茶道与基督教文化的专著。

四是开发“牧师茶道师课程”,捐建“福音茶道教室”。2015年9月,由大益爱心基金会捐赠的首间“大益福音茶道教室”正式落地云南基督教神学院,同时每年开设数期牧师茶道班,让更多基督徒系统地学习茶道知识与技能。迄今为止,有上千牧师或者慕道友参加了茶道培训或讲座。

茶是温暖的、包容的、平等的。茶道的魅力在于直通人性中的真善美,在于其仁爱友善的文化理念。其巨大的包容性,融化了不同信仰和文化的隔阂,这是茶道走向国际的文化基础。

复兴弘扬中华茶道精神,乃茶人之使命。吴远之先生所创立的“茶席边的《圣经》”项目,开辟了一条让西方世界读懂中国茶道的新通道,以多达20亿的基督教信众最易理解的方式,推动以茶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播,真正实现东西方文化和谐共融。

文字|茶道君

图片|大益官网、大益茶道院

来源:茶道学研究

找到约495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