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婺源大鄣山茶叶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品味茶田之美,感受大鄣山茶叶之韵

7月9日,来自浙江大学茶学系的一批学生们踏上了旅途,他们的目的地是江西婺源,这片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神奇土地。怀着对茶文化的浓厚兴趣,他们希望能够亲眼见证大片的茶田,去感受大鄣山有机茶园的独特魅力。


当这群年轻的学子踏入大山,望不到边的茶田像一幅大自然的画卷缓缓向他们展开,展示着生命的律动和宁静的美。如同指纹是每个人独特的标识,茶田也像大地的指纹,展现着婺源人独有的印记。从山脉的轮廓到水源的微妙流动,微风吹拂,每一片茶树的枝条婆娑旋转,勾勒出茶田的曲线和韵律,仿佛向诸位学子们述说着大鄣山茶叶的故事。

婺源的美不仅体现在山水风景上,更蕴藏着丰富的茶叶资源。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的生长。在婺源大鄣山有机茶园,学子们领略到了茶叶生长的奇迹。而在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他们则欣赏了荣获第30届“卡洛·斯卡帕国际园艺奖”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向他们展示了大鄣山有机茶园的创办历程和一代又一代茶农们为了把致富的梦想变成现实的不懈努力。茶农们用他们粗糙而坚韧的双手,采茶、除草、养护……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不变的是辛勤的茶农们对茶叶的热爱和对大地的敬畏。绿意盎然的茶田中,他们绽放出真挚朴素的笑容,温暖了整个画面,让人心生敬意和感动。“正因为他们的辛苦劳作、智慧和热爱,才使我们有机会品尝到如此高质量的茶。”同学们通过观看纪录片,深入了解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等环节,并对大鄣山的有机茶叶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听着片中何主任自豪而又爽朗的声音,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茶叶工作者对茶叶工作的热爱与追求。大鄣山有机茶园纪录片的放映活动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们对茶叶产业有了更加立体化的认知。

在中国大鄣山茶农协会秘书长游老师的陪同下,学子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婺源大鄣山有机茶园的发展历程和品牌故事,还与生产负责人何主任进行了交流和互动。同学们了解到,由于茶园面积大,所以在采茶、加工等过程都采用了大规模自动化机器,古老的茶叶产业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拥有新的活力,从草木葱茏,山水如画的江西婺源到世界大舞台,离不开一代代勤劳、智慧、勇敢的茶人,筚路蓝缕,踔厉前行,传承创新。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亲身体验和学习让我们对茶叶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们的茶学之路增添了新的灵感和激情。”

江西婺源以其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茶叶资源,已经发展成一个备受瞩目的旅游目的地和茶叶产区。无论是追求自然风光的旅游者,还是热爱品茗的茶叶爱好者,都能在婺源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婺源愿意与全世界共享她的美丽和茶香,让更多的人爱上这片壮丽的土地,欣赏她的山水之美,品味她的茶叶之韵。

婺源大鄣山有机茶园作为中国茶叶产业的杰出代表,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茶学系的学子们前来参观交流。浙江大学茶学系的楚强老师表示:“这次亲身体验不仅拉近了茶叶产业与大学校园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信这样的交流与合作将为中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来源:大江网 作者: 卢泽慧、曹泽雨,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为:品味茶田之美,感受大鄣山茶叶之韵 ——浙江大学茶学系学子探访婺源大鄣山有机茶园

婺源茶何以“香天下”

品一杯婺源香茗,道一段茶中故事。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丰富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众多茶叶产区,也因此衍生出诸多区域茶叶品牌,婺源茶就是久负盛名的区域茶叶品牌。2023年11月,在第108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东南亚区)上,婺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婺茗”牌灵岩仙枝茶荣获中国区金奖。更早的202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将包括婺源绿茶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1996年婺源绿茶获得首张有机食品证书以来,婺源茶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从“大鄣山茶”的异军突起,到境内茶叶企业纷纷携手婺源有机茶“扬帆出海”,高品质的婺源有机茶连续20多年出口欧盟,常年占据了欧盟有机绿茶市场的“半壁江山”。那么,婺源茶是何以“香天下”的?

婺源采茶女茶叶采摘。卓忠伟/摄

“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婺源是千年茶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拥有“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示范区、婺源绿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等殊荣。

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是“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唐代陆羽《茶经·八之出》称:“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全唐文》载刘津《婺源诸县置新城记》称:“太和中,以婺源、浮梁、祁门、德兴四县,茶货最多。”

可见,早在唐代,婺源已是著名的产茶区。到了宋代,婺源生产的绿茶,已成为全国绿茶中的精品。

《宋史·食货志》记载:“顾渚之紫笋,毗邻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到了明代,婺源所产的散叶茶,有芽茶也有叶茶,名目众多。

明末清初,被誉为婺源绿茶的“四大名家”,即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坦源茶,曾当作贡品,每年进贡量约有五千斤。

“茶业是婺源传统优势产业,家家种茶、户户采茶、人人饮茶。”据婺源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查友洪介绍,千百年来,婺源的茶农、茶商、茶客们,在“采、制、贩、品”系列茶事历史习俗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婺源茶俗文化,体现了“敬、和、俭、静”的茶艺文化内涵。

2014年,婺源绿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朱子故里,婺源人奉行朱子“理而后和”的思想,在传统茶俗文化中讲究以礼待人。婺源百姓讲究行善施德,在行人必经的乡间道路和崇山峻岭间的古道上,邻近的宗族或个人往往会捐建茶亭,为行人供应茶水,以解行人之干渴,“方婆遗风”世代相传。

在众多的茶礼习俗中,婺源茶艺以其独特的道德内涵和儒雅风韵,一直备受推崇,至今盛传不衰。

2023年11月,婺源举行“方婆遗风茶文化传承点”揭牌仪式,不仅让一片茶叶富了一方百姓,也让一片茶叶传播文明新风。

婺源茶园春色。詹欣民/摄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婺源多山地丘陵,森林覆盖率达83.67%,最适宜发展生态农业。

“早在1996年,大鄣山茶就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AA级绿色食品证书》,此后连续20多年通过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名副其实的有机茶。”作为从事茶业工作40余年的“老茶人”,婺源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洪鹏满脸骄傲地说。

婺源所产“婺源茗眉”“溪头梨园茶”“林生茶”“五龙山茶”等都是品质特优的名品绿茶,在国际市场备受欢迎,经久不衰。

历史上,婺源传统绿茶,无论是土庄茶(即内销茶)还是路庄茶(即外销茶),品质均十分出众。

1935年出版的威廉·乌克斯(Willian H.Ukrs)《茶叶全书》评价婺源茶时称:“婺源茶不独为路庄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汤色澄清而滋润。”

清宣统二年(1910年),婺源祥馨永茶号生产的珠兰细嫩芽茶,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得金牌奖。同年,以珠兰花窖制的婺源龙井茶,也获美国赛会一等奖。1935年,吴觉农、胡浩川在《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提到:“皖南所产的珍眉绿茶以婺源为最多,故又称婺源茶……其中,婺源绿茶尤以质厚味香著称。”

一片好茶,除了精心培育,还要用心采制。

婺源绿茶每年在春分前后开采。开采首日有“篮底垫红纸、进园放花炮”的习俗。采摘时,按一芽一叶标准;清明后,按一芽二叶标准。采摘时做到“三不采”,即不采雨水叶、红紫叶、虫伤叶。茶叶坚持分期分批采摘,遵循“先发先采,后发后采,不符合标准不采,采下的鲜叶不过夜”等原则。

婺源绿茶传统制作包括采茶、摊青、杀青、清风、揉捻、烘炒、初干、再干等工序。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婺源绿茶具有香高色翠、汤青叶绿、味浓耐泡的特点,有“头泡香,二泡浓,三泡味不减,四泡味亦醇”之称。

在婺源,每逢客到,主人第一礼便是上茶;贵客到、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还讲究吃果籽茶。恭贺亲朋生日、寿诞时,送的新布鞋内都要放些茶叶,取“茶叶年年发新枝,采(踩)不尽芽还发”之兆意。

如今,婺源正对接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机构,策划开展“公议茶规”立规200周年纪念和“最美茶艺师”“最佳茶楼”等评比活动,以茶事文化、茶事活动为抓手,将地方民俗文化有机融入茶文化,进一步增强婺源茶区域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茶旅游经济。

婺源茶道表演。婺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灵草出天然,名扬海内外。”近年来,婺源深入挖掘弘扬茶文化,在旅游景观、城乡建设中有机植入茶文化,编写《茶香婺源》《婺源绿茶》《婺源茶人传》等书籍,举办茶文化摄影展等,弘扬千年茶文化。

同时,抓住“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保护传承契机,按照“夯实基础、品牌打造、人才培养、融合发展”思路,推进婺源制茶技艺项目传承和茶产业发展,振兴千年茶乡。

坚持举办茶文化节,组团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广州茶博会等大型活动。2019年,婺源大鄣山有机茶园获“卡洛·斯卡帕国际园艺奖”,这是我国获此殊荣的首例。

为发展壮大茶产业,婺源对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和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等茶叶科研单位,推广有机茶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建立有机茶园绿色防控体系,涌现了一批“一亩园一万元”的有机示范茶园。

其中,婺源林生茶叶公司推广良种种植,建设有机标准茶园1000亩,亩产值达1.2万元;大鄣山乡水岚村181户农民发展有机名优茶,实现名优茶年收入600万元,年户均茶叶收入逾3万元。

如今,婺源绿茶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江西农产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首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截至目前,婺源注册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达400余家,其中规上茶叶企业29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2家,全县茶产业年综合产值54.88亿元。

全面推进我国首个茶叶出口“大基地”建设,全力打造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战略合作,谋划建设婺源茶业博士工作站;围绕婺源茶资源综合利用,开展茶饮料、茶保健品、化妆品等深加工技术研发……属于婺源茶的故事仍在持续上演,“千年茶乡”金字招牌将越擦越亮。

来源:当代江西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遥遥领先,婺源茶成行业标杆

12月21日

2023中国(深圳)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

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2023华茶品牌盛典隆重举行

同时重磅发布

《“一带一路”十周年茶产业典型案例集》

共有5个重点产茶区域入选

婺源县位列第二

成为中国茶出口标杆  

江西婺源:

内涵式发展,行稳致远

婺源是千年茶乡,历史悠久,生态优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婺源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茶产业定位为民生产业、富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抓住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引领、扶持、鼓励茶产业发展,积极构建“三茶”统筹发展新格局,做响婺源茶品牌、做优婺源茶产业、做大婺源茶经济。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循环,十年时间,在茶园面积增长19.8%的条件下,实现产量增长83.9%、出口额增长220.2%,构筑了茶业新的增长极。

1、政策激励,服务产业发展

十年来,婺源县在茶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出台《婺源县有机茶产业发展奖励办法》(2013年)、《婺源县2018-2020年茶产业发展奖励办法》(2018年、《婺源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2022年)三个奖励性文件,调动全县多方参与、支持、服务茶产业发展,逐步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推进种植标准化、加工清洁化、管理精细化、品牌国际化、产品多元化,加快茶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对接、融合,不断推进“从做普通茶到做有机茶、从绿茶之乡到好茶之乡”的转变。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茶业百强县、婺源绿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有机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示范单位等诸多荣誉,为“婺源绿茶”2020年列入首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奠定坚实基础,婺源溪头有机茶园还登上《世界有机农业年鉴》封面。

2、精准施力,提升产业实力

婺源县创新推进出口大基地建设。统筹全县茶园整合为一个整体的监管对象,即“大基地”,以海关与婺源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县茶业协会三方监管互认,建立“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体系,从源头推动茶叶种植管理水平与茶叶品质“双提升”,进一步拓展婺源茶叶外销市场。婺源县深化服务,帮助外贸企业服务提质增效,定期深入企业了解困难,协调解决问题,进一步扶持外贸企业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培育壮大企业,提升外贸效益。从组织支持和资金优惠,引导茶叶企业积极参与对外拓展,扩大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如广交会、华交会、德国有机食品展等大型展会,特别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年出台《婺源县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凡符合条件申报并实施的企业,对参加境外贸易展销活动展(摊)位费给予50%的补助,对参加县统一组织的各类境外贸易促销活动给予50%的补助。鼓励支持茶企业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加快拓展潜在出口市场。对年创汇实现1000万美元以上的电商企业,给予1美元0.03元创汇奖励。进一步提高扶持资金的覆盖面和受惠率,引导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设备更新换代。外贸自营出口创汇企业,除享受各级优惠政策外,凡年度出口新增创汇1美元(海关统计数),由县财政奖励0.1元人民币的增量奖,对增量以下部分的基数按1美元奖0.03元人民币进行奖励。

3、三产融合,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以“全域有机、绿色发展”为目标,夯实茶园基础建设,提升茶叶产品质量;通过三产融合、两个市场循环,提质增效。持续推广“山上带帽(保留山顶自然植被)、山下穿鞋(建防护林带)、腰间系带(园中主干道旁种植行道树)”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同时,结合涉茶项目,高标准建设道路、沟渠、林带、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全县生态有机茶园标准化建设。2022年全县茶园总面积增至20.6万亩。其中7.85万亩为有机茶园基地,建成茶叶观光园项目8个,生态茶园建设成效初显,涌现了一批“一亩园一万元”的示范茶园。婺源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正稀茗茶有限公司、鄣公山茶叶实业有限公推广良种种植,实行标准化管理,建设有机标准茶园10000亩,亩产值1.2万元。“婺源茶文化之乡寻茶之旅”路线入选“夏季避暑到茶乡·全国茶乡旅游精品路线”,三产融合,助农增收。

来源:茶乡婺源,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