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武夷山人坚守传承手工制茶工艺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岩茶新势力·武夷琅琊榜,陈孝文:在岩茶圈,他的名字就自带流量

碧水丹山,孕育奇茗。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引得无数爱茶人竞折腰,也令无数制茶人不惜用一生的长度去追逐、成就它的文化厚度。

传承,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坚守,也一种历久弥新的延续。

他们,是一群有手艺、有思想、有梦想的青年。

或生于制茶世家,或因爱茶半路出家。尽管出身不同,却殊途同归:传承古老技艺,追求精益求精。

早在2010年,《茶道》杂志就曾关注过武夷“茶二代”。那时,岩茶刚在茶市崭露头角,而他们还很青涩,甚至有点稚嫩。

如今,11年过去,岩茶风起云涌,他们风华正茂,渐成“气候”,有些还是“少掌门”。

也许,他们很平凡,却拒绝平庸,更拒绝“躺平”。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停奔跑,不断超越。

他们,是岩茶新势力,也是奔涌的“后浪”。

人物名片:陈孝文,武夷山人,出生于1982年。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武夷山市慧苑岩茶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人,孝文家茶董事长

品 牌:慧苑岩茶、孝文家茶

代 表 作:“牛首”肉桂

“庆幸生在好的年代,做了一个好的行业。”

——陈孝文

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武夷岩茶陈氏家族新生代掌门、牛栏坑少坑主……关于陈孝文,你还知道什么?

陈孝文的标签太多了,用武夷岩茶的“顶流明星”来形容也不为过。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陈孝文算得上是武夷岩茶一个时代的代表,甚至许多业界人士形容“陈孝文之后再无陈孝文”。

不同于陈孝文常见于其他媒体中,留下许多让人称羡的思想密度,我们这次采访显得更为家常,但却富有真趣——大家既是新朋,也算老友,那就喝喝茶,聊聊天。

读书时代的不求甚解、茶园管理的小窍门、对茶界乱象的见闻与评价、自己制茶的得意之作……话题广泛,不一而足,但保持了陈孝文一贯与友人相谈时的幽默、放松;然后,是传统制茶技艺、产业创新发展、企业经营等诸多话题。显然,这些陈孝文也都有自己的深刻思考,谈吐之间无处不让人感到熟悉的制茶人的气息。

传承,是顺理成章的事

作为最年轻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孝文出生于制茶世家,不仅完整地继承了武夷岩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陈氏家族对于制茶工艺的高水准,同时也以陈氏家族拥有的牛栏坑优势山场,被业界誉为“牛栏坑少坑主”。

牛栏坑

陈氏一族,为武夷山有名的制茶世家,制茶历史近300年。家族传承,大师辈出,代代翘楚,已成传奇。“学做茶,对我来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跟我们上班族大学毕业择业就业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们有自己的茶山,首先得学会做茶,才能管理好身后一大帮的制茶师傅。”从小在茶堆里长大的陈孝文,自18岁开始,就投身于武夷岩茶茶园管理与制作生产。尽管如今回忆起来依旧波澜壮阔,但陈孝文却云淡风清地寥寥数语就带了过去。

我们看到,传统的手艺人往往也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一味以古为好,要么弃古崇新,断了传承。但陈孝文不一样,作为新生代制茶手艺人,他用现代科技研究制茶,在一些工艺环节上,采用现代机器替代人工流程,但同时继承有价值的传统技艺,留住武夷岩茶传统的味道;

在企业经营上,他也考虑结合当下的品饮需求,对茶品进行创新,赋予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传统武夷岩茶文化的内涵。“我们一个茶季,要生产出将近五万斤的茶,因此制作工艺中的部分环节,用机器代替人工是一个正向的趋势,唯有这样才能解决企业的产能问题,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创新,要能够凸显优势

十多年来,尽管顶着“非遗”传承人的光环,但陈孝文依然没有丝毫懈怠,而是继续坚守制茶之道,不断提升自己的制茶专业水准,并打造出了孝文家茶品牌。令人艳羡的风光背后,对他而言,亦是充满挑战与荆棘的过程。

对陈孝文而言,所谓创新,除了用心、耐心、细心,更需要漫长的实践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也要懂得灵活与变通。

“做为一个制茶师,在继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的关键是要能够将一泡好茶,做出最好的滋味。我们的茶园每年只采春天一季,确保用最好的原料做茶,当然原料也只是基础,关键是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要用心。”

陈孝文指出,包括以牛栏坑肉桂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其传统手工做青和烘焙技巧也并非一成不变。

“其实大家在传统工艺上一直都在坚持,并没有改变。而传统工艺还是新工艺,是相对焙火程度而言。岩茶炭焙的火功,可以给茶叶带来不同滋味。而传统足火的茶,相对来说耐泡度高,而且更能够将正岩山场的优势凸显出来。”陈孝文认为,从岩茶制作工艺的角度来说,武夷岩茶,特别是正岩好茶,坚持传统工艺,优势将更加明显。

好茶,其实并没有标准

武夷山岩茶核心山场“三坑两涧”以及正岩产区是武夷岩茶山场文化的代表。牛栏坑作为“三坑两涧”之一,是肉桂品种中最知名的顶级山场。幸运的是,陈孝文在寸土寸金的牛栏坑,拥有优势的山场资源,其中所孕育出的“牛肉(牛栏坑肉桂)”目前已经成为武夷岩茶市场上争相追捧的顶级单品。

谈及得意之作,陈孝文给出了一个大家意料之外的答案。“好茶,其实并没有标准。比如牛首,对我来说,其实就是好中选优。将制茶人最心仪的那一杯捧到大家面前,就是最好的茶。”这番话看似率性,却也透露出陈孝文对自家牛栏坑肉桂的“绝对自信”和“优势话语权”。

“当然,肉桂在品种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它香味独特且辨识度高,制茶师把肉桂做好其实算不上优秀。”陈孝文笑称,“做茶就像玩股票一样,最高点谁都算不到。”相较而言,自己更钟情于水仙品种的制作,可以投入玩得更尽兴一些。

我们知道,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复杂,要达到炉火纯青之境,非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而不得。在一大批新生代制茶手艺人当中,陈孝文已经算是“老一辈”制茶师了,从1999年到现在,他独立制茶已经超过二十个年头,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磨励,他的实战经验越来越丰富,制茶技艺越来越精湛,不仅在于制作过程的点点滴滴,也在于这份始终保持内心谦和的格局。

孝文家茶肉桂的茶汤

制茶,日益坚固的信仰

话题至此,我们忽然就和他产生了强烈共鸣。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通过披荆斩棘,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内心的回响,已经很是难得。但陈孝文却仍然保持着异常清醒的认知,自己的专业就是制茶师,无论市场如何风云变幻,唯有精益求精,才能把茶做好。这样的对谈,恰如孝文家茶的这杯“山中集”——自然,真趣,别有一种风味。

正如陈孝文对制茶的理念——以匠心,秉初心。才能在制茶的每一道工序中去追求尽善尽美,也正因为如此,在交流过程中,陈孝文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平和中正的交流态度,但其制茶技艺上无可掩饰的底气,以及对武夷岩茶市场的清醒头脑,都让我们不禁心生敬佩。

“我庆幸生在好的年代,做了一个好的行业。”关于武夷岩茶,陈孝文始终有着自己的信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回首过去,陈孝文走过了看似波澜壮阔的十多年制茶时间,而这背后,是笃定与执著,是日益坚固的信仰。

可以预见,下一个十年,陈孝文会继续创造出更多更灿烂的“星辰与大海”,并为之奔赴。而所有这些,在于他能笃定地坚持有价值的事物,从此获得打败时间的力量。

来源:茶道传媒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