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无锡一茶一座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人间至味“宜兴红” :茶产业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宜兴茶园人家

5月13日,第三届“宜兴红”杯名特茶评比结果正式公布。“壶抱宜兴红 共饮阳羡茶”搅热了这素有“江南茶文化发祥地”美誉的云上茶乡。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宜兴红”茶叶的品质,提升“宜兴红”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宜兴茶产业成为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第三届“宜兴红”杯名特茶评比结果

探访茶山、聆听茶史

品鉴香茗、体验茶艺

以茶为“媒”

宜兴之美,誉满天下

一品见山水

宜兴古称阳羡,是江南茶文化发祥地,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制作技艺精湛。早在唐代就盛产“阳羡贡茶”,自清光绪年间就生产红茶,拥有阳羡雪芽、阳羡金毫、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寿眉……等众多名茶,其中阳羡雪芽最富盛名。苏东坡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赞誉宜兴好茶的佳句,看来是恋上了这里的好茶,以至想归隐阳羡:“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

茶圣陆羽在称赞宜兴阳羡茶“芬香冠于他境,可荐于上”——唐.义兴(宜兴)县重修茶舍记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了宜兴茶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宜兴素有“三山两水五分田”的说法,茶区森林覆盖率达72%,是江苏省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山区林相改造中,不仅保留了毛竹、马尾松、栎树等树种,又增添了以枫香、榉树等为主的乡土树种,有利于维护并延伸茶区特有的小气候。

东南季风把太湖温润清新的水汽带到茶区,多地形雨,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构成了优质茶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产鲜叶氨基酸含量高,制成茶叶鲜醇甘爽。

雨后的春天,宜兴绿汪汪的茶园浸润在江南烟雨里,游离的茶香飘然于云雾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黄金宝地。

一叶载匠心

“宜兴红”只做一季春茶,弥足珍贵。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芽叶比较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生长速度较慢,茶芽数量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长期以来,宜兴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采用茶叶良种栽培、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清洁化加工等多项技术,实现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上等宜兴红茶采用芽小而嫩、碧绿新鲜的鲜叶,采摘难度大,一斤上等宜兴红茶需要上万个芽叶,更显珍贵。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鲁成银介绍:“宜兴红品质优异独特,外形紧秀显毫;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甜;叶底嫩匀红亮,具有形纤秀、味甘甜的品质特征。其不仅是高端红茶的代表品牌,也凝结着宜兴深厚的茶文化积淀。”

宜兴现有茶园7.5万亩,年产茶叶近4000吨,以名优茶最为有名,在历届“中茶杯”、“陆羽杯”评比中更是捷报频传、屡获殊荣。近5年来累计获“中茶杯”特等奖28个,“陆羽杯”特等奖34个。抬手举杯细啜其间,金黄茶汤伴着香气,柔柔地飘进鼻腔,嗅觉与味觉融为一体,顺滑的茶汤在舌尖回转,回甘之时更是满口生香。

一标兴产业

"闻道新年入⼭⾥,蛰⾍惊动春⻛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茶自唐代就被列为贡品。

为整合区域品牌资源,做大做强宜兴茶产业,2018年4月,继“阳羡茶”后,“宜兴红”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宜兴红”茶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截止目前,“宜兴红”共有加盟茶企35家,拥有岚峰、乾红、丹凝、九香、盛道、百岁红、兰山等知名子品牌,拥有省级龙头企业6家、无锡市级龙头企业8家,国家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江苏生态茶园6个,发布实施了“宜兴红”茶的江苏省地方标准;有省农业技术能手3人、省制茶大师3人、无锡十大农民工匠 2人。

宜兴先后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宜兴红”是江苏省“十强公用品牌”,也是农业农村部首批培育的精品品牌,已成为了宜兴的重要“土特产”和“金字招牌”。连续多年央视都关注了宜兴春茶开采,湖南广播电视台茶频道、央视频“丰收中国万里行”、央视网“无锡够世界”等平台也对“宜兴红”进行了多次宣传。

一座座茶园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季正是茶叶采摘的好季节,宜兴的茶山层峦叠嶂、青翠欲滴,一排排茶树沿山势梯级而上,茶园处处弥漫着茶叶清香,令人流连忘返。

一茶观万千

宜兴好山好水出好茶,产业融合促发展。近年来,随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费导向日益突出,有着“弥香沁脾”美誉的“宜兴红”茶以其独特的品质而广为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得到业界和市场的认可。

借品牌发展的契机,宜兴一方面充分利用宜兴茶、紫砂壶、金沙泉“江南饮茶三绝”资源优势,开展了“行四季茶路,寻紫砂之源;赏名家壶艺,品宜兴红茶”、“开壶抱茶香天下”等茶文化活动,积极吸纳文化界、紫砂界、书画界的爱茶之人加入茶文化阵营,促进了“宜兴红”茶品牌的发展;另一方面深度挖掘茶文化,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积极开发茶园旅游,一批生态茶园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红岭茶业、乾元茶业、阳羡茶贡茶院、篱笆园深氧墅等均发展了集生态观光、制茶体验、茶道茶艺、茶叶销售等为一体的茶旅融合产品,提升茶产业影响力。成功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1条,国家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1条,江苏省精品茶旅线路3条,获江苏生态茶园6个。

一把紫砂一壶茶,宜兴阳羡名天下。在茶、壶、竹、禅、旅的多维共生中,宜兴不断把茶文章挖深做精,将茶产业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宜兴茶与多张文化名片同频共振,一同谱写山青水绿民富的生态文章。

最后,诚挚邀请大家到宜兴走一走,看一看“苏式茶园”,手捧一把“紫砂壶”、品饮一盏“宜兴红”,体验别具一格的“陶式生活”。

来源:无锡博报生活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宜兴红” 茶产业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宜兴茶园人家

探访茶山、聆听茶史

品鉴香茗、体验茶艺

以茶为“媒”

宜兴之美,誉满天下

一品见山水

宜兴古称阳羡,是江南茶文化发祥地,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制作技艺精湛。早在唐代就盛产“阳羡贡茶”,自清光绪年间就生产红茶,拥有阳羡雪芽、阳羡金毫、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寿眉……等众多名茶,其中阳羡雪芽最富盛名。苏东坡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赞誉宜兴好茶的佳句,看来是恋上了这里的好茶,以至想归隐阳羡:“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

茶圣陆羽在称赞宜兴阳羡茶“芬香冠于他境,可荐于上”——唐.义兴(宜兴)县重修茶舍记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了宜兴茶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宜兴素有“三山两水五分田”的说法,茶区森林覆盖率达72%,是江苏省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山区林相改造中,不仅保留了毛竹、马尾松、栎树等树种,又增添了以枫香、榉树等为主的乡土树种,有利于维护并延伸茶区特有的小气候。

东南季风把太湖温润清新的水汽带到茶区,多地形雨,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构成了优质茶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产鲜叶氨基酸含量高,制成茶叶鲜醇甘爽。

雨后的春天,宜兴绿汪汪的茶园浸润在江南烟雨里,游离的茶香飘然于云雾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黄金宝地。

一叶载匠心

“宜兴红”只做一季春茶,弥足珍贵。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芽叶比较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生长速度较慢,茶芽数量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长期以来,宜兴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采用茶叶良种栽培、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清洁化加工等多项技术,实现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上等宜兴红茶采用芽小而嫩、碧绿新鲜的鲜叶,采摘难度大,一斤上等宜兴红茶需要上万个芽叶,更显珍贵。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鲁成银介绍:“宜兴红品质优异独特,外形紧秀显毫;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甜;叶底嫩匀红亮,具有形纤秀、味甘甜的品质特征。其不仅是高端红茶的代表品牌,也凝结着宜兴深厚的茶文化积淀。”

宜兴现有茶园7.5万亩,年产茶叶近4000吨,以名优茶最为有名,在历届“中茶杯”、“陆羽杯”评比中更是捷报频传、屡获殊荣。近5年来累计获“中茶杯”特等奖28个,“陆羽杯”特等奖34个。抬手举杯细啜其间,金黄茶汤伴着香气,柔柔地飘进鼻腔,嗅觉与味觉融为一体,顺滑的茶汤在舌尖回转,回甘之时更是满口生香。

一标兴产业

"闻道新年入⼭⾥,蛰⾍惊动春⻛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茶自唐代就被列为贡品。

为整合区域品牌资源,做大做强宜兴茶产业,2018年4月,继“阳羡茶”后,“宜兴红”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宜兴红”茶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截止目前,“宜兴红”共有加盟茶企35家,拥有岚峰、乾红、丹凝、九香、盛道、百岁红、兰山等知名子品牌,拥有省级龙头企业6家、无锡市级龙头企业8家,国家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江苏生态茶园6个,发布实施了“宜兴红”茶的江苏省地方标准;有省农业技术能手3人、省制茶大师3人、无锡十大农民工匠 2人。

宜兴先后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宜兴红”是江苏省“十强公用品牌”,也是农业农村部首批培育的精品品牌,已成为了宜兴的重要“土特产”和“金字招牌”。连续多年央视都关注了宜兴春茶开采,湖南广播电视台茶频道、央视频“丰收中国万里行”、央视网“无锡够世界”等平台也对“宜兴红”进行了多次宣传。

一座座茶园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季正是茶叶采摘的好季节,宜兴的茶山层峦叠嶂、青翠欲滴,一排排茶树沿山势梯级而上,茶园处处弥漫着茶叶清香,令人流连忘返。

一茶观万千

宜兴好山好水出好茶,产业融合促发展。近年来,随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费导向日益突出,有着“弥香沁脾”美誉的“宜兴红”茶以其独特的品质而广为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得到业界和市场的认可。

借品牌发展的契机,宜兴一方面充分利用宜兴茶、紫砂壶、金沙泉“江南饮茶三绝”资源优势,开展了“行四季茶路,寻紫砂之源;赏名家壶艺,品宜兴红茶”、“开壶抱茶香天下”等茶文化活动,积极吸纳文化界、紫砂界、书画界的爱茶之人加入茶文化阵营,促进了“宜兴红”茶品牌的发展;另一方面深度挖掘茶文化,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积极开发茶园旅游,一批生态茶园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红岭茶业、乾元茶业、阳羡茶贡茶院、篱笆园深氧墅等均发展了集生态观光、制茶体验、茶道茶艺、茶叶销售等为一体的茶旅融合产品,提升茶产业影响力。成功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1条,国家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1条,江苏省精品茶旅线路3条,获江苏生态茶园6个。

一把紫砂一壶茶,宜兴阳羡名天下。在茶、壶、竹、禅、旅的多维共生中,宜兴不断把茶文章挖深做精,将茶产业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宜兴茶与多张文化名片同频共振,一同谱写山青水绿民富的生态文章。

最后,诚挚邀请大家到宜兴走一走,看一看“苏式茶园”,手捧一把“紫砂壶”、品饮一盏“宜兴红”,体验别具一格的“陶式生活”。

来源:无锡博报生活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有一种画叫茶画

茶是风雅之士的阳春白雪、是市井百姓的柴米油盐、是我国流传千年的重要传统文化,同时茶也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而茶画正是其中之一。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此图中的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画中的人物表情十分生动,眼光集中于茶贩们的“斗茶”,把宋代街头民间茗园“赌市”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赵孟頫 《斗茶图》

图中四位斗茶手平均分成两组。左边一人左手持茶杯,右手持茶壶,昂头望对方,助手在一旁,右手提茶壶,左手持茶杯,两手拉开距离,正在注汤冲茶。右边一组也不示弱,准备齐全,每人各有一副茶炉和茶笼,一人右手持茶杯正在品茶。

赵佶《文会图》

此图描绘一群文士在池畔园苑中饮宴的情景。偌大的黑色方形漆案,设置在树下,案上成组餐具与果食摆满桌面。近处另有一群童仆在小桌上备茶。人物均神情雅俊、眉清目秀,器用、园景描绘细致讲究。

刘松年《撵茶图》

此图画中左前方一仆役骑坐在长条矮几上,右手正在转动茶磨磨茶。旁边的黑色方桌上陈列筛茶的茶箩、贮茶的茶盒、白色茶盏、红色盏托、茶匙、茶筅等,一仆役正伫立桌边,右手提汤瓶,左手执茶盏,欲待点茶。他左手桌旁有一风炉,上面正在煮水,右手旁边是贮水瓮,上覆荷叶。一切显得十分安静、整洁有序。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书写,一士人相对而坐,似在观赏。另一士人坐在案旁,双手展卷,而眼神却在欣赏僧人作书。整个画面布局闲雅,用笔生动,充分展示了文人雅集品茶、赏画的生动场面,再现了两宋流行的点茶技艺。

辽代张文藻墓壁画《童嬉图》

壁画右有四个人物,四人中间放茶碾一只,船形碾槽中有一碾轴。旁边有一个黑皮朱里圆形漆盘,盘内放有曲柄锯子、毛刷和绿色茶碾。盘的上方有茶炉,炉上坐一执壶。画中间的桌子上放着些茶碗、贮茶瓶等物。

张世古墓壁画《将进茶图》

壁画中三人,中间一女子手捧带托茶盏,托黑盏白,似欲奉茶至主人。左侧一人左手执扇,右手抬起,似在讲什么。右侧一女子侧身倾听。

河北宣化下八里村6号墓辽代壁画《茶作坊图》

壁画描绘了两人正在配合注汤点茶的情景。

元代赵原《陆羽烹茶图》

此图以陆羽烹茶为题材,用水墨山水画反映优雅恬静的环境,远山近水,有一山岩平缓突出水面,一轩宏敞,堂上一人,按膝而坐,傍有童子,拥炉烹茶。画前上首押“赵”字,题“陆羽烹茶图”,后款以“赵丹林”。画题诗: “山中茅屋是谁家,兀坐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

明代文征明《惠山茶会图》

此图描绘了明代文人聚会品茶的境况,展示了茶会即将举行前人们的活动。画面景致写的是无锡惠山一个充满闲适淡泊氛围的幽静处所:高大的松树,峥嵘的山石,树石之间有一井亭,山房内竹炉已架好,侍童在烹茶,正忙着布置茶具,亭榭内茶人正端坐待茶。画面人物共有七人,三仆四主,有两位主人围井栏坐于井亭之中;一人静坐观水,一人展卷阅读。还有两位主人正在山中曲径之上攀谈。时值大概1518年的清明时节,文征明偕同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游览无锡惠山,在惠山山麓的“竹炉山房”品茶赋诗,记录了他们在山间聚会畅叙友情的情景。

董诰《復竹炉煮茶图》

此图画面茂林修篁,茅屋数间,屋前茶几上置有竹炉和水瓮。远处是清丽的山水,景色优美,画右下有画家题诗:“都篮惊喜补成图,寒具重体设野夫。试茗芳辰欣拟昔,听松韵事可能无。常依榆夹教龙护,一任茶烟避鹤雏。美具漫云难恰并,缀容尘墨愧纷吾。”画中部有“乾隆御览之宝”印。

清代汪承霈《群仙集祝图》

此图以工笔设色描绘了斗茶会上的仆人形象,他们或在准备茶碗,或自己先饮为快,情态不一,造型写实极富生活气息。

明代唐寅《事茗图》

此图是明代唐寅(唐伯虎)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山水人物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唐伯虎为友人陈事茗写庭院书斋生活小景的作品。画面构图严谨,别出新意,人物山水用笔工细,画风清劲秀雅,兼融元人笔墨,景物开阔,意境清幽,层次分明。开篇见群山飞瀑,巨石巉岩,山下翠竹高松,山泉蜿蜒流淌,一座茅舍藏于松竹之中,环境幽静。屋中厅堂内,一人伏案观书,案上置书籍、茶具,一童子煽火烹茶,描绘了文人雅士夏日品茶的生活景象。此图画面精致,线条秀润流畅,墨色柔和淡雅,多取法于北宋的李成和郭熙,是唐寅秀逸画风的传世代表作品。

来源: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