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无量山与困鹿山

找到约121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老乌山与困鹿山:一个是阆苑仙境,一个是皇家贡茶

普洱市贵为普洱茶三大产区,很多山头的古树茶往往不过数百元一公斤,而这其中除了一枝独秀的景迈茶外,还有一个比其他山头高出一大截,却经常被忽略的存在。

它曾创下茶价连续涨价15年的记录,也曾以1.28万元/公斤的古树茶鲜叶冲上微博热搜,最高时的茶价更是直接与老班章持平,这片一飞冲天的地方,就是——困鹿山皇家古茶园。

困鹿山的贡茶史

从宁洱县城出发,往西北方向行驶三十多公里,看到“困鹿山皇家古茶园”路牌后上山,不一会就到了叠翠峰峦,云雾缭绕的困鹿山古茶园,这里海拔为1410~2271米,是宁洱县最大的茶树林群落体古茶园,也是距省城昆明路途最近、古茶树最密集、种类最丰富、生态最好的古茶园。

困鹿山,在地理上属于无量山的一支余脉,行政上则隶属于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宽宏村委会,困鹿山(困卢山)自然村,值得一提的是,困鹿山古茶树群落总面积达10122亩,地跨凤阳、把边两乡,其中位于宁洱镇宽宏村的困鹿山境内的,则有1939亩,这近两千亩茶林,也是整座困鹿山古茶园的精华所在。

而“困鹿”一词则不能望文生义,而是由音译而来,根据不同语言还有不同解释,如果按傣语解读,“困”为凹地,“鹿”为雀或鸟,合起来即为雀鸟多的山凹,而《思茅厅志.续增.语音附地名解》则认为应按布朗语解读,其中“困”是大寨,“鹿”是寨子头人(首领)的名字,“困鹿山”一词即为姓“鹿”的头人所在的大寨子。

困鹿山的辉煌始于贡茶,不过与曼松、倚邦、易武等著名茶山不同,困鹿山皇家古茶园一直处于相对保密的状态,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政策在云南地区落实后,朝廷对这里的管理也更加完善,作为皇室福利之一的贡茶规制也不例外,普洱府的宁洱镇不仅建起了贡茶所,每年春茶季,官府还是实行“封宾”,派遣土练在困鹿山巡堵要隘,监督春茶采摘和生产。

清末贡茶制度结束后,困鹿山一直处于不为人知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当年专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处过渡型茶树群落,后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又组织多批专家,相继对困鹿山茶树群落进行了数次重点考察,并论证出:困鹿山栽培型茶树至少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其半栽培型(过渡型)茶树已超过1000年以上。这处茶叶秘境才重回大众视野。

不争功名困鹿山

困鹿山的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光是附近的村寨里,就有着大片人工栽培型、过渡型茶树,期间形态各异,有高过两层楼的高杆茶,也有双手难于合抱的粗大茶王树,也不乏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古茶树,称得上是种类齐全,历史悠久。

而海拔1900米的困鹿山皇家古茶园,更是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总面积近2000亩,幸运的是,这里的茶树也躲过了90年代那次大规模的大茶树矮化风潮,也没有进行人为的剪枝,因而树型很像一般的乔木,高大挺拔。

不过,困鹿山生态虽好,却存在与景迈相似的问题,从土壤内质化学成分来看,这里土壤除速效磷含量较高外(11.98mg/kg),其他各项指标均不太理想,尤其是有机质含量,只有5.64g/kg,仅高于景迈的2.91g/kg,可能的成因与可采取的措施,在景迈篇多有提及,这里就不多聊了。

让人欣慰的是,当地很早就开始了对茶园的保护,此前,这里的村民就居住在古茶园里的老寨,呈现“寨在林中,茶在寨中”的格局,不过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里,2012年起陆续搬迁到了距古茶园1公里多的地方安置,形成了一处只有十几户彝族人家的新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皇家古茶园的上方,海拔近2500m的高山上,还有一处国家设立的“宁洱县野生古茶树原生境保护区”,里面有1000多棵原生态的野生古茶树,著名演员张国立先生,当年就在此地认养过一棵茶王树,相比于皇家茶园,这里更人迹罕至,也少有人知。

作为曾经的贡茶所在地,困鹿山茶的品质也是非常好的,从茶叶内质理化指标上看,其咖啡碱含量为3.56%,酯型儿茶素含量为5.2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21%,都属于中等较高的程度,带来了微苦、有涩感,化甘快的茶汤。

让人惊喜的是,困鹿山茶的香韵十分特别,在汤香和杯香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气蕴上扬而沉实,总体口感甘,润,香,醇。正可谓:

云里困鹿已无踪,深山草木亦多情。

不与冰岛争利禄,不同班章争功名。

皇家古茶今犹在,已露新芽为君吟。

阆苑仙境老乌山

说起普洱市的名山,景迈山以万亩生态古茶园闻名茶界,困鹿山以皇家古茶园一举成名,而少有人知的是,在“世界茶树王之乡”镇沅县,还有一座茶叶年产量可达370吨的自然秘境——老乌山。

在地理区位,老乌山属于无量山脉中段的一条余脉,其绵延数十公里,地跨镇沅县振太镇、按板镇、勐大镇,景谷县小景谷乡、凤山乡多地,古茶园面积达2870亩,在普洱市产地内的规模仅次于景迈山,茶业发展潜力十足。

老乌山茶因雾闻名,在此前的班章和昔归专题中,陆离详细介绍过雾气对茶树的滋养作用,而在山雾方面,老乌山的表现也毫不逊色,这里平均海拔为1900米,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号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连老乌山这个名字都是从“雾山”谐音而来,为茶叶品质形成,提供了十分适宜的地理、生态和气候条件。

老乌山历史悠久,是普洱市26座著名古茶山之一,这里从唐朝开始,已经有了人工栽培茶叶的历史,在老乌山和尚寺村附近,还有一株被尊崇为“茶神树”的大茶树,其树高达10.6米多,根部围径达2.68米,分枝的枝干径也已超过30厘米,是目前镇沅县境内发现的最高、最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

而在元、明、清各朝代,由于老乌山位置偏远,地势复杂,陆续有避战乱,躲官司,以及逃荒的外乡人逃进山内,在此开荒种茶,世代居住,形成了山内如今大大小小,散落在箐沟、凹地、山梁等各地的古茶园,走进这里的村寨,房前屋后,寨子附近,到处都是苍劲有力的大茶树,形成了“寨与茶为邻、人与茶为伴,山山有寨、林中遍茶”的局面。

对这些拥有漫长树龄的古茶树,老乌山人也有着朴素的信仰与崇拜,像上面提到的那棵“茶神树”,相传当年有人要上去砍树枝,却莫名其妙从树上跌落,众人便此树有灵,最后越传越神,如今村民们每年都会在这里定期举行祭典,对其顶礼膜拜。

而老乌山紫茶树王,则是近年来被市场发掘的一棵很有特点茶树,其生长在罗家村上村小组的古茶树群落中,树高6.2米、树幅7.6米、基部干围210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其新发叶芽为紫红色,属于天然变异品种,数量十分稀有。

此外,在文立村黄桑树组的茶树群落中,还生长有一株树高10.5米,基部干围172厘米,树龄1200年的革枝杨柳茶(地方优良群体品种,同属大叶种茶),其年采干茶约30斤,在此前的单株风潮中很受追捧。

上千年的茶叶人工栽培史中,老乌山的茶农将当地的古老的种茶制茶传统,与来自中原的先进农耕文化相结合,实践出一套培根树形,采养结合、侧修枝顶留叶,适时分枝留养,枝条分布均匀的“留采法”茶叶管理经验,形成了一种“会跳舞的古茶树”——藤条茶。

藤条茶低垂柔软,形似柳树,具有主干壮、分枝匀、篷面宽,枝叶多而不乱、密而不细、疏而不稀的特点,对茶树来说,有利于充分接受光照与雨露滋养,对茶农来说,能够提高茶叶品质,延长盛产期,是云南茶叶高度商品化的体现。

在山雾滋养与独特采养法下,老乌山茶形成了十分优异的品质,其味香甘爽,有一种特殊的原野韵味,品饮体验独特,如今的老乌山,也是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的一块茶业招牌,相信这座潜力十足的古茶山,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产业聚集效应与大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

茶界的全产业链,更多关注的是个体厂商关于时间的迂回生产与上下游空间布局,而对众多茶商因扎推发展带来的产业聚集——中国茶的经济地理布局的关注远远不够。本文将以大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之打造,来阐述地理聚集型产业链的逻辑路径。

大产业链=众多厂商地理聚集型产业链+单一厂商全产业链(迂回生产时间链+上下游空间布局)。也就是,众多厂商在地理空间的理性选择,带来了地理聚集型产业链;单一厂商的时空布局理性选择,带来了全产业链。

一、茶界大产业链的真相

为时半年,白马非马终于将茶产业链理清楚了。

从决定梳理“大名山”的产业逻辑开始,我就想理清茶行业的大产业链究竟是什么,真的只是业界通常说的全产业链吗?

在为“大困鹿山”茶区赋魂的时候,我提出了产业聚集效应与大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从茶产业的地理空间聚集出发,思考大产业链:从产茶山区的聚集效应——大名山,延伸到茶产业在节点城市的聚集——茶叶之都。于是我得出了,关于茶产业的地理空间布局模型:中国茶聚集型产业链——从“大名山”到“茶叶之都”,以解释茶叶厂商扎堆发展的现象。

中国茶产业发展,其实是对时间与空间的经营,大产业链是建立在时间与空间的布局上的。聚集型产业链,解释了众多厂商的地理空间扎堆布局行为。

我接下来思考,单个厂商作为经济人关于时空布局的理性选择行为。我用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迂回生产,来解释茶界资本化生产的路径。迂回生产是厂商经营茶叶关于时间预期收益的投资,其构成了单个厂商在茶产业上的时间布局。这一时间布局,由原料、初制、精制、仓储、渠道、文化六大迂回生产价值构成,其最终落实到茶企茶商关于产业链上下游的空间布局,也就是“迂回生产时间链+上下游空间布局”等于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与地理聚集型产业链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单个厂商的时空观,后者是众多厂商在地理空间的理性选择——集体扎推。全产业链注重厂商在细分领域的比较优势,而地理聚集产业链注重因聚集带来的规模收益递增效益。比较优势+规模收益递增,就是厂商决胜大产业链的核武器!

二、大名山茶区的出现是产业聚集的结果

普洱茶的发展,已经由比较优势竞争阶段,进入了规模优势竞争阶段,这就是大冰岛、大班章等大茶区热出现的时代背景。

比较优势玩的是细分领域局部优势,规模优势是靠大产业链聚集带来的整体领先优势。因此,大名山茶区的出现是产业聚集的结果。如果没有普洱茶的制造环节集中于勐海,勐海也就不会产生大茶企扎堆现象。大企业是产业效率的产物,其往往诞生于产业聚集之地。勐海这个普洱茶制造之都,因产业聚集而显得产业效率极高,从而成为大茶企诞生的温床。全省有名气的茶企,必到勐海建厂,就是想享受产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

解读大名山茶区现象与趋势,要从产业效率、产业聚集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解读。如同中国的经济地理布局,已经进入了区域大城市与城市群驱动阶段。云南的茶山经济地理布局,是由大名山驱动。

目前已经形成的核心驱动引擎有大班章茶区与大冰岛茶区,其对全省茶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正在形成的区域驱动引擎有大曼松、大景迈、大邦东、大困鹿山等大茶区,其对一乡一县,甚至几县的茶产业拉动作用明显。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今年介入冰岛、曼松、困鹿山,是想从茶山经济地理的层面,探索面向未来的开发模式。并不是瞎炒作古茶山!

用中国模式解读云茶产业:如同产权改革与区域竞争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名山茶区之间的竞争,也会推动云南茶产业狂飙突进。

大班章茶区凭什么,看我们大冰岛雄起。我们困鹿山底子这么好,却落后易武那么多,不应该!于是,大困鹿山茶区的整体打造提上日程……

三、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

1、大困鹿山茶区开发的核心密码:普洱茶中茶,困鹿山外山

普洱茶中茶,困鹿山外山。这是理解大困鹿山茶区开发的核心密码。

普洱茶中茶,是说普洱茶具有价值不断向上拉升的特性,故成为近二十年来风头最劲的中国顶级名茶。名茶具有资源、资本与产业聚集效应,能形成消费升级、价值投资与产业升级的高地。这是名茶战略带来的最大红利。先向名茶中心区虹吸,再以溢出效应的形式向周边扩散,让更多的地区与从业者享受名茶带来的超级红利。

许多人不了解中国名茶战略驱动地方茶产业发展,孵化强势企业品牌的底层逻辑,片面批判中国有名茶无名牌。没有普洱茶的崛起,哪有大益的今天。离开铁观音的快速发展,天福八马也不会成为强势的终端渠道品牌。小罐茶不掐六大茶类名企与非遗传人的尖,也不会快速高效整合供应链,创造商业包装与推广的奇迹……

大困鹿山茶区的打造,就是要吃透“普洱茶中茶”之顶级名茶打造的核心逻辑,先用虹吸往核心区往高处打,以产生核聚变,再向周边大茶区扩散,从而形成核心区、主体区与外围三大综合梯级开发体系,核心价值由核心到主体到外围波浪式溢出。

普洱是茶中之茶,困鹿山是顶级普洱茶!

困鹿山外山,是说困鹿山地处无量山南段中心位置。我们翻开地图可以发现,无量山为云岭的一部分,其从北向南奔行几百公里,头在南涧,胸在景东,腰在景谷、镇沅,宁洱是腿,易武是脚。困鹿山地处无量山的大腿处,位于宁洱、景谷与镇沅三个普洱市产茶县的交界处,也就是说困鹿山一地可影响整个无量山南段,可影响三个产茶县。

以困鹿山为核心,周边的知名茶山有,宁洱的板山,景谷的黄草坝与南板,镇沅的茶山箐与老海塘,也就是困鹿山的崛起,成为顶级名山,可至少提振周边五六座二三线名山,并成为宁洱、景谷、镇沅三县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故谓“困鹿山外山。

2、三山战略与普洱市26座古茶山开发

近十多年来普洱市一直在宣传26座古茶山,虽有效果,但与版纳的古六山、新六山比,差距不是一点点。当然,产业经常是非均衡发展的,普洱名山落后于版纳名山,更多是时势造成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跟26座茶山缺乏强有力的核心驱动引擎有关。

近年来,普洱市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每个县主推一座山,并打造茶山诚信联盟,澜沧县率先推出景迈山诚信联盟,紧接着普洱县推普洱山,镇沅县推千家寨……

由一县多山,到一县围绕一山进行集中打造,无疑是种进步。但我以为还不够,普洱市的茶山开发,需要微观的26山,中观的一县一山,还需要宏观的大名山茶区战略。现在,微观中观都初步可观,但宏观战略缺乏。我以为,三山战略,就是普洱市茶山开发的大名山茶区战略、宏观战略。普洱市大名山茶区开发是,前看景迈山,中看困鹿山,后看老乌山,以困鹿山为中心,群山朝宗,打造景迈山与老乌山两个大三角。

困鹿山位于普洱市的中南部,处于中老高铁两座重要节点城市思茅与宁洱县城周边,打造困鹿山,可谓中心开花,在形成无量山南段诸山朝宗的同时,可与北边的老乌山,西南的景迈山相呼应,从而形成全市茶产业一盘棋。两个大三角,是普洱市西南边三县的“绿三角”,以景迈山为中心进行整体打造,提振澜沧、孟连与西盟三县茶产业;普洱市的中北部,可以老乌山为核心,打造景景镇大茶区,即景东景谷镇沅三县西部携手开发,并与邻近的临沧市昔归、冰岛联动,形成冰岛、昔归、老乌山之铁三角开发格局。

为什么冰岛、昔归、老乌山可联动开发?是由于一条即将通车的玉临高速公路连接三地。普洱江湖,群雄逐鹿,为什么困鹿山为天下中?是因为随着中老高铁的建成,滇西南将形成版纳的景洪、勐腊、勐海、磨憨为开放前沿,思茅、宁洱为腹地与战略纵深的普洱版纳一体化开发格局。宁洱以前是茶马古道的枢纽地,也是滇西南的交通中心,据说中老铁路在宁洱设货运站,普洱市也将普洱茶仓储中心规划在宁洱。大交通大物流带来大产业聚集,宁洱县城旁边的困鹿山趁势而起。困鹿山堪称离高铁站最近的古茶山之一。

这就是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产业聚集效应与大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

 茶界的全产业链,更多关注的是个体厂商关于时间的迂回生产与上下游空间布局,而对众多茶商因扎推发展带来的产业聚集——中国茶的经济地理布局的关注远远不够。本文将以大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之打造,来阐述地理聚集型产业链的逻辑路径。


  大产业链=众多厂商地理聚集型产业链+单一厂商全产业链(迂回生产时间链+上下游空间布局)。也就是,众多厂商在地理空间的理性选择,带来了地理聚集型产业链;单一厂商的时空布局理性选择,带来了全产业链。

一、茶界大产业链的真相


  为时半年,白马非马终于将茶产业链理清楚了。


  从决定梳理“大名山”的产业逻辑开始,我就想理清茶行业的大产业链究竟是什么,真的只是业界通常说的全产业链吗?


  在为“大困鹿山”茶区赋魂的时候,我提出了产业聚集效应与大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从茶产业的地理空间聚集出发,思考大产业链:从产茶山区的聚集效应——大名山,延伸到茶产业在节点城市的聚集——茶叶之都。于是我得出了,关于茶产业的地理空间布局模型:中国茶聚集型产业链——从“大名山”到“茶叶之都”,以解释茶叶厂商扎堆发展的现象。


  中国茶产业发展,其实是对时间与空间的经营,大产业链是建立在时间与空间的布局上的。聚集型产业链,解释了众多厂商的地理空间扎堆布局行为。

 我接下来思考,单个厂商作为经济人关于时空布局的理性选择行为。我用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迂回生产,来解释茶界资本化生产的路径。迂回生产是厂商经营茶叶关于时间预期收益的投资,其构成了单个厂商在茶产业上的时间布局。这一时间布局,由原料、初制、精制、仓储、渠道、文化六大迂回生产价值构成,其最终落实到茶企茶商关于产业链上下游的空间布局,也就是“迂回生产时间链+上下游空间布局”等于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与地理聚集型产业链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单个厂商的时空观,后者是众多厂商在地理空间的理性选择——集体扎推。全产业链注重厂商在细分领域的比较优势,而地理聚集产业链注重因聚集带来的规模收益递增效益。比较优势+规模收益递增,就是厂商决胜大产业链的核武器!

二、大名山茶区的出现是产业聚集的结果


  普洱茶的发展,已经由比较优势竞争阶段,进入了规模优势竞争阶段,这就是大冰岛、大班章等大茶区热出现的时代背景。


  比较优势玩的是细分领域局部优势,规模优势是靠大产业链聚集带来的整体领先优势。因此,大名山茶区的出现是产业聚集的结果。如果没有普洱茶的制造环节集中于勐海,勐海也就不会产生大茶企扎堆现象。大企业是产业效率的产物,其往往诞生于产业聚集之地。勐海这个普洱茶制造之都,因产业聚集而显得产业效率极高,从而成为大茶企诞生的温床。全省有名气的茶企,必到勐海建厂,就是想享受产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


  解读大名山茶区现象与趋势,要从产业效率、产业聚集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解读。如同中国的经济地理布局,已经进入了区域大城市与城市群驱动阶段。云南的茶山经济地理布局,是由大名山驱动。

 目前已经形成的核心驱动引擎有大班章茶区与大冰岛茶区,其对全省茶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正在形成的区域驱动引擎有大曼松、大景迈、大邦东、大困鹿山等大茶区,其对一乡一县,甚至几县的茶产业拉动作用明显。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今年介入冰岛、曼松、困鹿山,是想从茶山经济地理的层面,探索面向未来的开发模式。并不是瞎炒作古茶山!


  用中国模式解读云茶产业:如同产权改革与区域竞争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名山茶区之间的竞争,也会推动云南茶产业狂飙突进。


  大班章茶区凭什么,看我们大冰岛雄起。我们困鹿山底子这么好,却落后易武那么多,不应该!于是,大困鹿山茶区的整体打造提上日程……

三、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


  1、大困鹿山茶区开发的核心密码:普洱茶中茶,困鹿山外山


  普洱茶中茶,困鹿山外山。这是理解大困鹿山茶区开发的核心密码。


  普洱茶中茶,是说普洱茶具有价值不断向上拉升的特性,故成为近二十年来风头最劲的中国顶级名茶。名茶具有资源、资本与产业聚集效应,能形成消费升级、价值投资与产业升级的高地。这是名茶战略带来的最大红利。先向名茶中心区虹吸,再以溢出效应的形式向周边扩散,让更多的地区与从业者享受名茶带来的超级红利。


  许多人不了解中国名茶战略驱动地方茶产业发展,孵化强势企业品牌的底层逻辑,片面批判中国有名茶无名牌。没有普洱茶的崛起,哪有大益的今天。离开铁观音的快速发展,天福八马也不会成为强势的终端渠道品牌。小罐茶不掐六大茶类名企与非遗传人的尖,也不会快速高效整合供应链,创造商业包装与推广的奇迹……


  大困鹿山茶区的打造,就是要吃透“普洱茶中茶”之顶级名茶打造的核心逻辑,先用虹吸往核心区往高处打,以产生核聚变,再向周边大茶区扩散,从而形成核心区、主体区与外围三大综合梯级开发体系,核心价值由核心到主体到外围波浪式溢出。

普洱是茶中之茶,困鹿山是顶级普洱茶!


  困鹿山外山,是说困鹿山地处无量山南段中心位置。我们翻开地图可以发现,无量山为云岭的一部分,其从北向南奔行几百公里,头在南涧,胸在景东,腰在景谷、镇沅,宁洱是腿,易武是脚。困鹿山地处无量山的大腿处,位于宁洱、景谷与镇沅三个普洱市产茶县的交界处,也就是说困鹿山一地可影响整个无量山南段,可影响三个产茶县。


  以困鹿山为核心,周边的知名茶山有,宁洱的板山,景谷的黄草坝与南板,镇沅的茶山箐与老海塘,也就是困鹿山的崛起,成为顶级名山,可至少提振周边五六座二三线名山,并成为宁洱、景谷、镇沅三县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故谓“困鹿山外山。


  2、三山战略与普洱市26座古茶山开发


  近十多年来普洱市一直在宣传26座古茶山,虽有效果,但与版纳的古六山、新六山比,差距不是一点点。当然,产业经常是非均衡发展的,普洱名山落后于版纳名山,更多是时势造成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跟26座茶山缺乏强有力的核心驱动引擎有关。

  近年来,普洱市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每个县主推一座山,并打造茶山诚信联盟,澜沧县率先推出景迈山诚信联盟,紧接着普洱县推普洱山,镇沅县推千家寨……


  由一县多山,到一县围绕一山进行集中打造,无疑是种进步。但我以为还不够,普洱市的茶山开发,需要微观的26山,中观的一县一山,还需要宏观的大名山茶区战略。现在,微观中观都初步可观,但宏观战略缺乏。我以为,三山战略,就是普洱市茶山开发的大名山茶区战略、宏观战略。普洱市大名山茶区开发是,前看景迈山,中看困鹿山,后看老乌山,以困鹿山为中心,群山朝宗,打造景迈山与老乌山两个大三角。


  困鹿山位于普洱市的中南部,处于中老高铁两座重要节点城市思茅与宁洱县城周边,打造困鹿山,可谓中心开花,在形成无量山南段诸山朝宗的同时,可与北边的老乌山,西南的景迈山相呼应,从而形成全市茶产业一盘棋。两个大三角,是普洱市西南边三县的“绿三角”,以景迈山为中心进行整体打造,提振澜沧、孟连与西盟三县茶产业;普洱市的中北部,可以老乌山为核心,打造景景镇大茶区,即景东景谷镇沅三县西部携手开发,并与邻近的临沧市昔归、冰岛联动,形成冰岛、昔归、老乌山之铁三角开发格局。

  为什么冰岛、昔归、老乌山可联动开发?是由于一条即将通车的玉临高速公路连接三地。普洱江湖,群雄逐鹿,为什么困鹿山为天下中?是因为随着中老高铁的建成,滇西南将形成版纳的景洪、勐腊、勐海、磨憨为开放前沿,思茅、宁洱为腹地与战略纵深的普洱版纳一体化开发格局。宁洱以前是茶马古道的枢纽地,也是滇西南的交通中心,据说中老铁路在宁洱设货运站,普洱市也将普洱茶仓储中心规划在宁洱。大交通大物流带来大产业聚集,宁洱县城旁边的困鹿山趁势而起。困鹿山堪称离高铁站最近的古茶山之一。


  这就是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

作  者丨茶界白马非马

摄  影丨吉星塔罗

来  源丨请上帝喝茶


找到约12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