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文新信阳毛尖32度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每一片文新茶叶,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态茶园

信阳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信阳茶人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地处淮河上游,为南北气候过渡带,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美称。

地理位置

信阳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信阳毛尖在这里世世代代繁衍生长,使信阳成为我国北方的优质茶区,培育出享誉世界的信阳毛尖茶。

文新信阳毛尖茶区位于北纬32度的高山有机茶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雨水充沛,光合作用强,比南方茶叶晚上市一个月左右,生长周期更长,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高。

文新只做原产于黑龙潭、白龙潭、何家寨等原产地核心产区的信阳毛尖。

一年一采,只采摘4月春茶一季的独芽、一芽一叶;经过九道传统工艺制作;从茶园到茶杯,文新承诺:“您喝到的每一杯文新信阳毛尖,都是放心的安全的、可信任的。”

三大核心产区都是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茶,茶树长在山高的地方,有树林,树林里面有茶,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就是林中有茶,茶中有林,茶草共生,生态自然,土质肥沃,比较适合茶树的生长。

核心产区-黑龙潭

黑龙潭有机茶示范基地,地处北纬32度,大别山北坡,最高海拔739米;土壤为黄棕壤土,PH值5.5,有机含量丰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mm-1200mm,年均温度:15.5摄氏度,适宜茶树生长。

核心产区-白龙潭

白龙潭有机茶示范基地,地处北纬32度,大别山北坡,最高海拔536米;土壤为黄棕壤土,PH值5.5,有机质含量丰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mm-1200mm,年均温度:15.5摄氏度,适宜茶树生长。

核心产区-何家寨

何家寨有机茶示范基地,地处北纬32度,大别山北坡,最高海拔711米;土壤为黄棕壤土,PH值5.5,有机质含量丰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mm-1200mm,年均温度:15.5摄氏度,适宜茶树生长。

除此之外,我们认证的还有绿色食品基地,每年都会复检,国家都会派专家过来实地考察,对土壤、空气、茶叶的原料、茶叶的干茶都会进行检测,最后才评审并颁发证书。只有好茶园,好生态,才能孕育出好的茶叶。

生态环境

信阳是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信阳始终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并突出“茶”特色,用“茶”为城市增加个性魅力,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静、茶香的美丽信阳。特别是信阳毛尖饮誉海内外,屡次荣获国内、国际金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信阳自然环境良好,气候宜人,雨量丰沛,植被茂密,山清水秀,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在信阳,有山就有树,有水就有城,山水相映。

进入信阳,可以说是车在山间走,人在画中游。在良好的环境下,在优质的茶园中,种植出来的文新信阳毛尖,不需要任何广告,这片优质的茶园就是最好的广告!

来源:文新信阳毛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茶业风采展示,豫南明珠、山水浉河——信阳浉河区

2021年度茶叶品牌系列榜单推荐县域

——信阳市浉河区

荣获

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

2021年度“三茶统筹”先行县域

信阳市浉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因一条穿城而过的美丽浉河而得名,享有“豫南明珠”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是新派红茶“信阳红”的发源地。在纬度上,浉河区恰恰处于北纬32度线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土壤酸碱度适中,肥力较高,具有适宜茶树生长、形成茶叶优良品质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优势,属我国绿茶最北核心产区。

浉河区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唐代茶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中评价,“淮南茶,光州(今信阳)上……”,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誉为“淮南茶,信阳第一”。境内的“五云(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连云山、天云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一门(土门)”都是极品“信阳毛尖”和优质“信阳红”的主要原料基地,其中黑龙潭、白龙潭、何家寨就在浉河港。“信阳毛尖”茶享誉世界,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国家质量金奖、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世界绿茶大会最高金奖等国内外各种高水平大奖。

浉河区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唐代茶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中评价,“淮南茶,光州(今信阳)上……”,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誉为“淮南茶,信阳第一”。境内的“五云(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连云山、天云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一门(土门)”都是极品“信阳毛尖”和优质“信阳红”的主要原料基地,其中黑龙潭、白龙潭、何家寨就在浉河港。“信阳毛尖”茶享誉世界,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国家质量金奖、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世界绿茶大会最高金奖等国内外各种高水平大奖。

浉河区是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是新派红茶“信阳红”的发源地。茶产业作为浉河区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全区农民7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茶叶。近年来,浉河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的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茶叶品质持续提升,广大茶农持续受益,茶乡知名度持续攀高,有效推动了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

浉河区茶产业基本情况

一是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全区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主要生产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黑茶等茶类生产势头强劲。茶叶产量4.9万吨,涉茶综合产值95亿元。绿茶产值63亿元,红、青、白、黑茶产值32亿元,茶产业在强区富民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彰显。

二是龙头带动持续增强。加大对龙头茶企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快组织化进程,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全区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9家,市级19家。文新茶叶公司、广义茶叶公司入选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嘉木饮茶叶、粒粒香茶叶等中小茶企也在发展壮大。

三是品牌建设更加有力。以信阳毛尖、信阳红两大母品牌为基础,支持全区优势茶企品牌和新产品的宣传推介。现有多个文新、广义、豫信、五云山、濮公山、浉河、贤峰等多个省级以上商标。

四是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加快茶叶科技创新驱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调整优化茶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夏秋茶,试生产茶胶囊、茶微粉、茶化妆品、茶食品、茶花茶。在环湖路建设了文新、豫信、嘉木饮、车云、稳臻、德茗、广义等“十大茶坊”项目,精心打造了百里茶廊休闲体验游线路,以“毛尖源地、山水浉河”百里茶廊红色文化体验游、环南湾湖茶乡一日游为特色的“茶旅融合” 正成为浉河区旅游的新名片,进一步增强了“信阳毛尖”城市品牌效应。

五是质量安全强力保障。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重视茶园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信阳毛尖“三大体系”建设,推进茶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体系和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在白龙潭、黑龙潭、郝家冲、桃园等重点产茶乡村安装太阳能杀虫灯5000余盏。目前,茶园绿色防控面积达20万亩。“三品一标”产品总数50个,省级示范基地2个(贤峰、祥云)。今年和师院合作,建成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将文新、豫信、嘉木饮、车云顶峰等3个企业1个山头纳入试点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有效提升全区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六是营销渠道不断拓宽。在商场、高铁、专卖店、旅游等传统营销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淘宝、京东直播经济。支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合作,中豫华都、盛德来、青雅、盛世佳茗、天之润、发扬等茶企与欧洲、非洲、南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客商签订合作协议。今年1月18日、3月8日、4月26日,积极参与市里组织的3次“信阳绿茶中欧班列”出口,出口量共计5200吨,产值约1560万美元,在全国同行业做出表率。

七是茶乡形象更加闪亮。组织区内茶企参加北京、杭州、厦门等地的茶博会,提升浉河茶叶形象。多年来,浉河区荣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等国字号荣誉达20个。2020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和“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称号。2021年在第十七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和“三茶统筹先行县域”称号。

八是产业扶贫效益显著。坚持自愿、有偿、规范原则,实施“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种茶大户+贫困户”等合作模式。茶农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茶园入股、金融扶贫贷款入股等模式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资金变成股金、资产变为资本。新建、改造72家茶叶标准化初制加工厂,扩大夏秋茶生产,落实产业带贫措施,每年带动426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两会茶声音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3月3日,2019全国两会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汇聚北京,共商新时代改革发展大计。一片小茶叶托起大民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少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声音。

委员李云才:呼吁将谷雨节气设为“中国茶节”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节庆可以作为载体承载乡情,发扬农耕文化的首创精神。”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建议,将农历谷雨节气或每年的4月20日确定为“中国茶节”,并为茶文化申报世界“非遗”。

“一种手艺就是一个故事,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宝贵财富。”李云才表示。如何记录、传承和发扬乡村非遗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农艺工匠精神?他建议,要整理出传统村落手工艺开发的着力点和方向,尝试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为非遗文化提供学术和教学资源的支撑。

李云才认为,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以产业为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域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同时,要保护涉农企业优秀文化,加大农企人才培养力度。”

代表肖又香:安化黑茶产业园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我提的建议被采纳了!”3月3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湖南代表团代表肖又香,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去年全国两会上,她提交的关于支持创建安化县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的回复,安化黑茶产业园被纳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2016年10月,安化县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安化黑茶产业园建设规划(2016—2020)》。根据规划,产业园总面积58.5平方公里,园区有黑茶加工企业数十家。2017年,园内黑茶相关产业产值达7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以上。

“黑茶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后,得到国家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有力促进了农民脱贫增收。”肖又香代表说。

代表宋宝安:贵州茶是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加工的生态茶干净茶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作为一名农药学专家,和贵州茶的缘分不浅。

2011年,宋宝安与两名贵州茶界的官员和企业家偶然相识,一直致力于以科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宋宝安找到了融合服务的有效途径,直接参与到贵州茶产业的建设发展中来。

带领团队检测茶叶样本、开展茶叶病虫害防治研究、建设茶叶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基地……宋宝安对贵州茶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都匀毛尖是我最喜欢喝的茶,它和所有的贵州绿茶一样,具有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特点。”宋宝安表示,更重要的是,贵州茶是按照欧盟标准生产加工的生态茶、干净茶,是农产品安全执行最为严格的茶。

“绿色,是贵州茶叶的底色,更是贵州茶园的基本色。通过‘以草养草’、‘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绿色防控等技术的不断创新,贵州茶的发展之路一定越来越好。”宋宝安说,当前,贵州茶园总面积已达752万亩,茶业总产值394亿元,茶产业已成为贵州省支柱产业之一。

代表孙志刚: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到了贵州的茶。

他说,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全国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没有污染。“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

天眼新闻查阅相关数据资料显示: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茶叶产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专家朱仲海:走,去贵州投资茶产业

3月5日,2019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首场集中访谈活动在京举行。

茶产业研究专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朱仲海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协会接到好几个国家的咨询电话,想要在贵州投资兴业,我们当然欢迎,贵州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走出了一条茶产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代表李刚:凉都“三好茶”一定能超过“欧标茶”

“三好茶”是指“时间早,品质好,种子资源优”。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朱仲海曾做过研究,提出了中国茶叶发展的“三个挑战”,分别是气候变暖带来的病虫害、小农生产带来的低效率、农药残留带来的低品质。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长李刚对于这“三个挑战”胸有成竹:“气候方面,六盘水夏季平均温度只有19度,严格说来六盘水是没有气象学上的夏天的;规模方面,现在我们通过合作社、茶叶公司整合了小农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残方面,2018年,我们六盘水的农药施用量下降了50%,未来还将持续负增长,我们的茶会越来越干净。同时,通过间种本地作物,能够更好地防范病虫害,在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的种植环境,茶叶品质也会更好,我们凉都的茶,一定能在品质上超过‘欧标茶’。”

代表俞学文:鼓励在外人才回归投身乡村振兴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武义县柳城镇青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表示,前几年,浙江提出的浙商回归,为浙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们一有财富基础;二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路;三有市场和人脉的资源,具备人才资源优势。要积极鼓励、引进、引导优秀人才回归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

由此,俞学文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鼓励在外人才回归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等建议。他建议:大力推进人才回归,公开支持和鼓励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参与村“两委会”竞选,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共建美好家园、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提供平台。

同时,实施“人才回归”行动计划。积极引导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鼓励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充分挖掘、利用家乡资源和要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创新、再发展。

代表刘文新:建议扶持,建立“茶叶国家队”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的建议依旧不离本行,提出做大做强茶叶龙头企业,打造“茶叶国家队”、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公布茶产业脱贫成果等建议。

“在脱贫攻坚中,茶产业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刘文新说,去年,信阳多个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今年,信阳市要实现全面脱贫,要保证脱贫成果、保证贫困户不返贫,茶叶这个支柱产业,也要继续大力发展。

以他的企业为例,去年,向贫困户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龙潭村、郝家冲村等186户村民实现流转茶园收益达3600万元;以高出市场10%的价格收购协议贫困户的鲜叶和干茶,解决贫困户卖茶难问题。

刘文新建议,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要保证连续扶持,重点扶持,建立“茶叶国家队”。

代表储小芹:茶产业亟待补齐“文化”短板

“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元素。”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部副厂长兼车间主任储小芹认为,将茶产业发展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实现茶产业与茶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能够有效打造茶企品牌效应、拓宽茶农收入渠道。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的茶文化发展与茶产业发展并不相适应,尤其是茶饮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对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她建议,在茶文化建设方面要“内外一起抓”。

对外,应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介与宣传茶文化。

对内,一方面,文化旅游部门应广泛开展茶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活动,普及茶文化;另一方面,鼓励高校和企业增加茶文化相关社团、创办茶文化博物馆等机构,创新茶艺茶道,增强中国茶文化的带动力与影响力。对现有的茶文化社团、茶博馆进行关心与扶持,培育茶文化人才,鼓励开展茶文化活动,使有茶的地区都能出现茶文化社团的身影。

委员何一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为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闽籍全国政协委员、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说,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给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更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共识。我们要沿着生态优先、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走下去,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让绿色成为福建发展的不变底色,为实现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他还提到,中国营商环境去年跃升32位,说明中国市场的信心越来越强。他今年的提案主要是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添活力。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