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为什么秋饮青茶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为什么要普及茶知识,茶在中国文化中为什么那么重要?

古时文人有"琴棋书画诗酒茶"七件宝。国人从何时开始饮茶,尚无定论,但从西汉时,已有关于饮茶的文献记载。不管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茶除了其本身的饮品价值,和其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之类的养生、药用价值之外,还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茶的饮食文化内涵

唐代以前,烹茶一般会加入芝麻、食盐、瓜仁、桃仁等佐料,茶膳也是由此而来。用茶来料理美食,取茶叶的清香,使茶与食物完美结合,为菜肴锦上添花,成为茶香满溢的茶膳。茶膳包括茶菜、茶点、茶汤。要把"茶"与"膳"完美地结合,成为"茶膳",就必须经过有心人的烹调,妙手撮合,再加以雕琢。

用茶来料理美食,尊重所选用的茶叶的特性十分关键,葱、姜、蒜等重味的作料很容易盖过茶香,所以一般粤菜和淮扬菜中才有传统茶餐。中餐最经典的茶馔莫过于淮扬菜中的"龙井虾仁"。龙井茶的清香中和了虾的腥味,就更鲜美,更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气"了。

茶叶入馔不只限于中餐,日本料理中也有,那多数是以抹茶制作的各种糕点。微微的苦配上低调的甜,可谓典型东方审美,有节制的优雅。欧洲人更加彻底,从茶叶进入他们的生活开始就已经将其单独搭配黑胡椒和海盐一起享用了。恬静淡雅、温馨醇和的玄米茶是一种日韩风味的绿茶饮品,它以糙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熟、滚炒等工艺制成的玄米与日式蒸清茶拼配而成,既保持了茶叶的自然香气,又增添了炒米的芳香,鲜醇适口,不伤肠胃。

茶粥也是值得一提的,它兼有茶、米之香。古典吴越方言中"粥"和"茶"的读音一样,可见人们对茶粥的喜爱。江南炎夏湿热,厨娘们取绿茶浓汁,加之粳米、白糖,以小火慢熬。粥成但闻佳茗清醇,粥香溢清,夏日炎暑便消一半。在上海浦江两岸,每日清晨至深夜,都有茶粥供应。有"豆粉茶粥""薄荷茶粥""藕汁茶粥""果奶茶粥""菜汁茶粥""鸡汁茶粥""什锦茶粥""菊花茶粥"等。

不仅中国人爱茶粥,日本人也有他们喜爱的"奈良茶粥"。奈良茶粥源自奈良东大寺取水节。茶刚从中国传入日本时,还属于贵重的饮品兼药品,只有级别高的寺庙得以品饮。当时东大寺的和尚用煮好的第一道茶来泡饭,第二道茶来加盐煮饭,施发善众。后来茶叶普及,民众也喜欢上了茶粥。奈良的茶粥色泽金黄,入口不腻,茶和米的清香合二为一。当地人吃茶粥喜欢配上"奈良渍"咸菜,这一粥一菜也成为地道的奈良早餐。

此外,云南的基诺族还保留着吃凉拌茶叶的传统习惯。其做法是把鲜茶叶揉碎了放到器皿中,加一点黄果叶、大蒜、辣椒、盐等辅料,再加入山泉水拌好。其味极为特别,兼有生食之菜的爽脆、茶的清香以及辛辣之味。

二、帝王的饮茶史

中国历史上,帝王饮茶的历史相当古老。从发现茶叶的炎帝,到痴爱品茗的康熙、乾隆,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的皇帝,层出不穷。

南朝齐武帝萧赜遗诏中下令,葬礼从简,灵位前不得按惯例"以牲为祭",而是设一些饼、茶饮即可,并要求"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隋《大业杂记》记载,有位和尚制造一种"扶芳夜饮"的茶饮给文帝杨坚喝。此饮采用一种叫"扶芳"的树叶,"夏日取其汁,微火炙使香,煮以饮,碧绿,色香甚美,令人不渴"。又据《隋史》记载,文帝梦见有位神人把他的头骨给换了,梦醒以后便一直头痛。后来遇一僧人,告诉他说"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文帝服之以后果然见效。宋徽宗赵佶酷爱饮茶,而且精于茶道。在北宋大观年间,他著有《茶论》一书,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到了明清之际,茶叶无论在品类还是制作工艺上,都趋于完美。清代康熙皇帝喜茶,更为江南名茶碧螺春命名而留下一段佳话。史载,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清香醇厚,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御茶"至今遗址尚存。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帝王饮茶史上最悲凉的一幕。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愚笨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他一登上王位,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太安二年(303),东海王司马越率大军挟持惠帝,向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发起猛攻。不承想在汤阴一战中,晋惠帝又被司马颖掠去。成了司马颖傀儡的惠帝,被挟持到了洛阳,然后又逃往长安。光熙元年(306),东海王司马越消灭各路反王,惠帝也回到了洛阳,被监禁起来,饮食起居大不如前。一夜,身边的臣子用瓦盂盛了一碗茶给惠帝喝,惠帝对此茶赞不绝口。其实,它不过是孤臣无以贡奉,不知从哪儿找来的一碗粗茶。残乱年代,困苦帝王,这碗茶应该是帝王饮茶史上最悲凉的一碗。

三、以茶代酒的故事

尽管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但是在隆重场合,茶的重要性还是无法与酒相比,最多在特殊情况下成为酒的暂时替代品。中国古代筵席有以礼待客的传统,对那些没什么酒量或滴酒不沾的宾客,主人一般会主动用其他饮品代替,如茶。

三国时期吴国第四代君主孙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却出乎意料地有"以茶代酒"的文雅之事。嗜酒如命的孙皓每次设宴,都让大臣们每人至少喝足七升酒。当时孙皓最敬重的文臣韦曜,学富五车,但酒量仅二升而已。孙皓便对他以礼相待,每次宴会暗中赐他好茶,让他以茶代酒。孙皓也由此开创了以茶代酒的先例。后世好茶者考证,孙皓赐给韦曜"代酒"的茶,应该是产于浙江的御茶。

晋时,饮茶者开始增多。刘琨是晋朝有名的大将,青年时代和祖逊为友,读书习武,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闻鸡起舞"故事。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让北方匈奴人有可乘之机,他们大肆侵犯北方的并州、冀州一带。光熙元年(306),刘琨负责这几地的军事事宜,但抗击匈奴的军事行动失败。刘琨内心愤懑不安。自古有喝酒解闷的说法,刘琨则与众不同,他喜欢通过喝茶来发泄心中郁闷,而且一喝必是上等茶。

四、以茶祭神

我国以茶作祭,形式大致有三种:在盛茶器皿中注入茶水;供奉干茶叶;不用茶,仅用茶碗、茶壶等作象征。但也不仅限于此,明代的徐献忠在展现湖州一带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的《吴兴掌故集》中记载:"我朝太祖皇帝喜顾渚茶,今定制,岁贡奉三十二斤,清明前二日,县官亲诣采造,进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当时南方一些名茶区,要在清明前把贡茶送到京城,而这些茶是用于皇室焚烧祭祖用的。

在我国民间,一些善男信女常用"清茶四(种)果"或"三(杯)茶六(杯)酒"祭天谢地,期望得到神灵的保佑。在中国古刹禅院中,常备有"寺院茶",且用最好的茶叶来供佛。据《蛮瓯志》记载:觉林院的僧侣,"待客以惊雷荚(中等茶),自奉以萱带草(下等茶),供佛以紫茸茶(上等茶)。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常以茶为供品,向寺院佛祖献茶。

在少数民族地区,以茶祭神更是习以为常。湘西苗族居住区,旧时流行祭茶神,祭祀分早、中、晚三次:早晨祭早茶神,中午祭日茶神,夜晚祭晚茶神。祭茶神仪式十分严肃,祭品以茶为主。云南景洪基诺山区的一些民族,每年夏历正月间要祭茶树,并口中念念有词:"茶树茶树快快长,茶叶长得青又亮。神灵多保佑,产茶千万担。"他们相信这样做会得到神灵保佑,使茶叶有好收成。

五、茶的道家文化内涵

道家是最看重茶的文化精神的。唐代喜饮、擅饮茶的著名道人就不少。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极为欣赏道士申元,甚至让自己宫中的侍女赵云容为申元侍候茶药。唐代《南部新书》中记载,唐肃宗曾赐给道士张志和奴、婢各一名。张志和为他们取名渔童、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唐代最著名的道家茶人,应是女道士李季兰。李季兰和陆羽是好友,曾在德宗年间和陆羽、皎然在茗溪组织诗会。有学者认为,正是他们三人共同开创了唐代茶道格局。

在文学作品中,茶和道士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无处不在。欧阳修在《送龙茶与许道人》中,写到他将当时非常名贵的龙团茶,送给了"来似浮云去无迹"的一位荥阳道士。元朝著名散曲家张养浩在泰山游玩,发现一道观中香茶怡人,写下了"鼎铛百沸失膏火,风水万里忘萍逢"的佳句。明朝藩王朱权,晚年时兼修释老,尤喜沉于茶道,以求达到"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的修身境界。晚清刘鹗,为写《老残游记》数次到泰山,对其风俗民情极为熟悉,开篇第一回写老残和其他人一起游道观,道人见客来,就"端出茶盒","大家吃了茶"。

道家人饮茶不似佛家执着于精神上的追求,也不似儒家饮茶需要一套数十种茶器且极为烦琐的礼仪。相对来讲,茶对于道家的养生意义更为重要。相传活了八百多岁的彭祖之徒丹丘子、黄山君,就是因喝茶才羽化成仙。虽然是传说,却可以从中看出茶的养生保健功能,至少在黄山君那个时代已被发现并利用了。

茶对养生的重要影响,甚至使古人认为,饮茶不仅能养生,还能让人成仙。服用草木果实之类的安全养生品,是道家人最想研究的课题。而茶有升清降浊、疏通经络的作用,正好可为道家练功所用。因此,从葛洪的《抱朴子》到陶弘景的《本草经》,道家人从药理方面研究茶是最认真的,而且成就斐然。

六、与茶有关的神话传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和酒最与众不同,它们似乎比其他饮食品类更容易被用来参与人神、人鬼之间的沟通。因此,说茶有几分仙气、神气、鬼气,也不算夸张。

陆羽在《茶经》中,就频繁引用《搜神记》、《续搜神记》等野史笔记类文献中的故事,展现茶与神鬼之间发生的故事。从这些传说产生的心理根源探究,可能是因为茶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太多益处,所以古人特别是名茶区的古人,心甘情愿以茶为崇拜对象。

中国茶区几乎都有和神仙有关的故事。比如武夷山崇安县星村有五株与众不同的茶树,茶叶成双出现,且形态一模一样,制成茶叶皆为上品。相传这五棵茶树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栽,武夷人称"吕仙茶"。又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南糯山原本无茶,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至此,逢将士患眼疾,他便以杖击地,地生茶树,于是茶叶医好了将士们的眼疾。后来南糯山便有了名闻天下的普洱茶。当地人尊诸葛孔明为茶祖,每年孔明生日之际要饮茶放"孔明灯"。安徽的名茶太平猴魁茶,相传是两只得道的老猴赠给当地人的。如此传说,数不胜数。

七、吟咏茶叶的作品

在古代,出现过不少歌颂茶叶的歌,如唐代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序》中有"昔晋杜育有《荈赋》,季疵有《茶歌》"。这里所说的茶歌是指陆羽所做的六羡茶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此外,唐代还有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等。当然,茶歌来自生活,主要以民间创作为主。即便是文人参与,也只是由他们从民谣中整理再编曲,然后返回到人民中去。明清时期,杭州富阳一带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贡茶鲫鱼歌》。此歌便是正德九年(1514),由按察检事韩邦奇据民间的《富阳谣》改编而成。这首歌以当地茶农的口吻,通过痛彻心扉的质问,表现出对采办贡茶和贡鱼所受到的侵扰。韩邦奇也因为为民请愿反对进贡茶叶而触犯朝廷,被治以重罪。

另一类茶歌,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如清代在江西流传的茶山歌,其歌词非常有民间生活气息,如:"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古时咏茶的诗也不胜枚举,但在唐朝之前,文人诗作中提到茶的只有四首:晋代孙楚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左思的《娇女诗》;南朝宋王微的《杂诗》。其中,"洛阳纸贵"的左思,在其五言叙事长诗中,描写了两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她们天真烂漫,在花园中追打嬉戏。游戏得口渴了,便急着烹茶以饮。为了更快喝到茶,她们"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诗中的鼎是一种用来煮茶的三足两耳食器,但并非专门煮茶的器具。因为唐代以前茶器常常是与酒器、食器混用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朝女文学家鲍令晖的《香茗赋》。鲍令晖是著名文学家鲍照的妹妹。她出身贫寒,却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文献记载她有《香茗赋集》一书传世,遗憾的是今已散佚。古代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也收录了她的诗作。艰难生活的历练,促成了鲍令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也让她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诗论家钟嵘夸赞:"令晖歌诗,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唯《百愿》淫矣。"可惜她的作品仅存诗七首,都与茶无关。她在《香茗赋》中究竟如何写茶,后人无从知晓,实乃一大憾事。

注: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冬天要多喝茶?喝哪些茶?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合理“养生”就是要通过调养恢复人在苦夏耗散的元气,以准备进入身体的存储期。

抵御寒冷的冬季,喝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不仅具有很好的养生效果,同时也能令身体更加的暖和。

喝茶是最好的日常清理肠胃的方法,茶可以消脂解腻,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帮助肠胃解毒和蠕动,排出肠内堆积毒素。

【喝茶可以预防和缓解“燥”】

燥,第一个信号就是早上起来嗓子开始疼了,严重者还伴有鼻敏感、皮肤干燥、头发干枯、感冒咳嗽、流鼻血等等。

单纯的白开水,补水润燥的功效明显弱于茶水,且茶水中的有益成分,对秋燥的各种不适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姑娘们在皮肤补水的时候,不能只依靠“拍水”,也要注意体内补水,皮肤的“固水”工作(隔离或润肤油)也可以及早开始,以免补进的水分又被“干燥”不经意的带走。

【喝茶可以润肺】

干燥寒冷的冬季容易引发身体的呼吸系统不适,茶水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可以润肺。

当然喝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其讲究是有许多的,不同的季节,所喝的茶也是不同的,包括不同的人群也是有区别。

旧时有句老话,叫“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将一年四季适合饮用的茶做了个概括。

但世事无绝对,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个体的差异,其实适合秋季的茶类种类不少,为您介绍几款适合秋季饮用的茶叶。

【适合冬季喝的茶】

冬季是饮红茶的最好时节。

因为冬天气温低,寒气重,人体生理机能减退,阳气渐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

养生之道,贵于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时宜喝祁红、滇红等红茶和普洱、六堡等黑茶。

另外,冬天女性也可选择的红枣茶,有健脾胃,养肝补血,益气生津的功效,增强女性的体能、加强肌力。

-红茶篇-

红茶以安徽祁门县的祁红最为著名。

饮用红茶可以使骨骼强壮,建议每天服用一杯红茶,如在红茶中加上柠檬,强壮骨骼效果更强。

冲泡红茶时,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红茶除了单独冲泡外,还可在红茶中加入其他材料,以下介绍几种方法和功效:

一、牛奶红茶

材料:红茶3克,牛奶100克,食盐2克

调制:

1、将红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5分钟

2、红茶叶过滤掉,另以一只锅煮牛奶

3、将牛奶煮沸后加入茶汁,加入食盐揽拌

功效:每天早上喝一次,可有效地补充气血,强身健体。

二、黄芪红茶

材料:黄芪15克,红茶3克

调制:

1、把黄芪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约15分钟

2、放入红茶后,再一起煮约5分钟,即可饮用

特色及功效:黄芪味甘性平,有补气生阳、调和脾胃、润肺生津、祛痰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自汗盗汗,充气不足,痈疽不溃,退肿排毒等。有效补气健胃,可改善身体虚弱症状。

对中枢神经、心血管有利,有降压作用,还可利尿,抗病毒,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三、甘蔗红茶

材料:甘蔗500克,红茶5克

调制:将甘蔗削皮,切碎,和红茶共煎

功效:清热生津,治疗咽干口渴,喉痒咳嗽,过食肥腻食品等,是理想的保健茶饮。

四、糯米红茶

材料:糯米50克,红茶5克

调制:

1、将糯米洗净,放入锅中

2、加入适量清水煮

3、在煮好的糯米中加入红茶,即可饮用

功效:益气养血,改善身体虚弱症状。

-普洱茶篇-

普洱茶通常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二种,其中紧压茶包括了普洱沱茶、方茶、圆茶(七子饼茶)、千两柱茶、团茶、金瓜贡茶等式样。

它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止咳生津、养气、提神、化痰等功效,一直被誉为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

除单独冲泡外,也可加入其他材料。

一、菊茶普洱茶

材料:干菊花2.5克,普洱茶叶3克

调制:

1、将菊花与普洱茶叶置入有杯盖的瓷杯中并注入开水

2、第一泡茶倒掉不喝,再注入开水

3、约2分钟即可掀盖,菊花香味溢出,趁热饮用

功效: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菊花以杭白菊和黄山贡菊为上品)

二、玫瑰普洱茶

材料:玫瑰花15克,普洱茶3克,蜂蜜适量

调制:

1、先将普洱茶放在杯碗中,注入开水

2、第一泡茶倒掉不喝,第二泡加入玫瑰花,再注入开水冲泡,待稍凉,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玫瑰花加普洱茶一起冲泡饮用,芳香怡人,能疏解胸闷、气烦的心情,对缓解紧张、抑郁有不错的效果。

-红枣茶篇-

冬季特别适合饮用红枣茶。

红枣有增强体能、加强肌力的功效。

其含有环磷酸腺苷,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且含有山楂酸等成分,有抑制癌症的效果。

红枣含糖量高,产生热量大,因此特别适合在冬天食用。

红枣的冲泡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红枣茶

材料:红枣5克,用刀子划破,去核,放入茶杯中

调制:以沸水冲泡,每日作茶饮

功效:健脾和胃,养肝补血,益气生津。一般人均可服用,尤其适合妇女及消化功能不好的人。

二、红枣枸杞茶

材料:红枣25克,枸杞子20克,适量红糖

调制:

1、把红枣(去核)与枸杞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

2、红枣煮软后,放入红糖,调匀,即可饮用

功效:可有效地防止血压过高。

三、生姜红枣茶

食材:大红枣5粒、桂圆5粒、姜半块、枸杞数粒、红糖适量。

做法:(2~3人份量)

1、枣子洗净,去核后切成小粒。姜切细丝,桂圆去壳。

2、除红糖外,所有原料放小煮壶里,加水至壶4/5处,煮15分钟后关火。

3、红糖放在自己用的杯子里,倒入姜枣茶,不需搅拌即可饮用。

这样头几口就能喝出枣子、桂圆、枸杞本来的淡淡甜味。杯中的红糖慢慢化开,每一口都比上一口更甜,感觉多好。

功效:预防关节炎、腰肌劳损。补脾益气,养心安神。暖宫、活血,治痛经。预防风寒感冒。暖胃、去胃寒。

四、人参红枣茶

材料:人参25克,红枣25克,红茶5克

调制:

1、将人参、红枣(去核)洗干净备用

2、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锅中,煮成茶饮

功效:改善气血不足,增强体力,使元气恢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茶也适合冬天饮用:

-乌龙茶-

乌龙茶含丰富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常喝乌龙茶可以清热解毒、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对去燥、减肥有很大帮助。

乌龙茶中的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都比较出名,静坐庭院,品一杯香茗,看云卷云舒也是一大乐趣。

-黑茶-

黑茶可以降血脂、降血糖,而且还可以降血压,糖尿病人多喝黑茶很有好处。

平时常喝黑茶能够杀菌消炎,治疗肠胃疾病,同时黑茶还能延缓衰老。

喝过的黑茶可以再次利用其煮热水,用来泡脚可以除臭消炎,洗头可以去屑止痒。

-菊花茶-

气候干燥,难免会眼睛干涩,尤其是学生和总是面对电脑的上班族。

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杀菌消毒的作用,而菊花茶同样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延缓衰老的作用。

菊花泡茶时可以放入适量的枸杞,菊花枸杞茶可以滋阴补肾,起到益精明目的作用。

-杜仲茶-

杜仲茶可以补肝肾、降血压、血脂、美容养颜和帮助睡眠等功效,多喝杜仲茶对失眠多梦、三高的人很有好处,经常失眠的人可以在睡觉前喝一杯。

-荷叶茶-

荷叶茶排毒利尿,是帮助减肥的利器。

寒冷冬季需要的热量更高,吃的多害怕发胖的女性最适合喝荷叶茶,效果一点也不比那些昂贵的排毒养颜药物差。

-决明子茶-

决明子茶同样是秋冬适合喝的茶之一,因为决明子茶可以清肝明目、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而且决明子茶有利于通便,对于秋冬干燥容易便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名茉莉香片,是用特种工艺造型茶或经过精制后的绿茶茶坯与茉莉鲜花窨制而成的茶叶品种,既有茉莉花馥郁鲜灵的芳香,又具有绿茶的清爽滋味。

所以,在秋末冬初的季节里,喝上一杯茉莉花茶,可以提神醒脑,清凉爽口,消暑解热。

由于茉莉花茶在加工过程中内部发生一定的理化作用。

茶叶中的某些多酚类物质与茶单宁在湿热条件下,分解为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减弱了绿茶的涩感,滋味更加鲜浓醇厚,更易上口。

-白茶-

白茶味甘性平,一年四季都可饮用。白茶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保留在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更丰富,所以秋季喝白茶更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

白茶的制作过程与传统的炒制、发酵工艺不同,福鼎白茶采用不炒不揉的传统工艺,以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为主。

萎凋是白茶初制工艺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萎凋,使茶芽自然缓慢变化,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中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

不管你是否了解茶或是喜欢茶,喝茶养生是一种很好很健康的方式。

但是提前是建立在喝茶喝对了的基础之上的,当然对于茶的种类也是要有一定的了解的。

若是还没有喝茶的习惯,那么不妨从这个冬季开始,试着喝一些这个适合这个季节的茶,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注: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茶友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秋日话“秋茶”,说说秋茶那些事儿

天高气爽,丹桂飘香,秋,是一个品茶的季节。

秋茶的时节

茶是合着节气、杂揉地域的生灵,不同的季节,做茶、饮茶、烹茶亦不同。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茶可分为春茶、夏茶与秋茶。

一般而言,地处亚热带的茶区春、夏、秋茶采茶,但茶季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

有的以时令分:清明前至小满为春茶,又分为“明前茶”、“雨前茶”和“春尾茶”(明前茶是指清明节以前生产的茶,也称为早春茶)。

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其中,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的茶,又叫“白露茶”,也称“早秋茶”;从白露之后到十月上旬,采摘的茶叶叫晚秋茶。

古人道:“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到了白露节气前后会再次进入生长佳期。“秋白露”作为秋茶的代表,很受老茶客们特别喜欢。

古人认为秋茶是最好喝的,其滋味及汤色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虽然营养成分不如春茶,但是秋茶的香气非常浓郁,尤其以有“春水秋香”之称的铁观音为代表。

秋茶的历史

唐代以前,历史上关于秋茶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大概是因为,那是茶农只采春茶,秋冬茶一概留养的缘故。

汉武帝时期,可以见到“荈”(chuǎn)字,而这个字的意思是“采摘较晚的茶”——有人认为就是指秋茶。

到了晋朝,第一篇“茶叶专题文章”出现——《荈赋》。《荈赋》中第一次写到种茶的规模,第一次写到秋茶的采摘,第一次写到用器为陶瓷,第一次写到茶汤特点。作者和朋友在初秋时节,趁着农事稍微闲下来的时候上山游玩,看到满山布满茶树,便即兴采摘起来。

这个时候的秋茶采摘,可以理解为农闲时的娱乐活动,并无他意。

唐代,茶圣陆羽独尊春茶,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秋茶就销声匿迹了。

中唐诗人张籍在《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里提到:“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浆”;在晚唐期间,一位和杜甫齐名的诗人许浑的诗里写到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 。

另外:“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浆。”在寥寥无几的叙述里,虽无法窥见秋茶的全貌,但也能得知从晚唐起,民间已有喝秋茶的习惯了。

秋茶真正的普及应该是在宋朝,陆游曾在诗里提到:“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 以及 “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 深谙养生之道的陆游,一生爱茶、痴茶,想必对秋茶也是非常喜爱的,不然,也不会 “初到荣州” ,就急忙 “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 了。

不同于《荈赋》中郊游时的娱乐性,此时的秋茶显然已经进入了正常销售领域了。

直到明清之后,大量史料记载了古人采秋茶的故事。

如明代许次纾《茶疏》说:“往日无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

明代陈继儒《太平清话》说:“吴人于十月采小春茶,此时不独逗漏花枝,而尤喜日光晴暖,从此蹉过,霜凄雁冻,不复可堪矣。”

到了清代,对采摘夏秋茶有更深的论述,提出采养结合的问题,认为秋茶不宜过多的采摘。

《续茶经》引王草堂《茶说》称:“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约隔二旬复采,谓之二春;又隔又采,谓之三春。头春叶粗,味浓;二春、三春叶渐细,味渐薄,且带苦矣。夏末秋初又采一次,名为秋露。香更浓,味亦佳,但为来年计,惜之,不能多采耳。”

秋茶的特点

节气不同,茶树各个时间段的内含物质也有所不同。客观而言,也许秋茶的滋味都难以同“蕴藏了整个冬季”的春茶相媲美,可这优雅且不过于张扬的“秋香”,不正是它的一大特色吗?

为什么秋茶特别香?

虽然都说“春茶贵如油”,但是秋季天气干燥其实更能存住香气。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长成、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叶的香气。在冷干的温度下制成的茶叶不仅内质保持较为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

所谓“春水秋香”就是喝秋茶的韵味。同样是因为气候原因,同一种茶同样的工序,秋茶比春茶更容易制作出好茶,而且气温较为适宜,茶叶不容易产生变质,这也是秋茶的优势。

秋季降水少,气候干燥,秋茶更显香气馥郁绵长,同时,秋茶苦涩度大大降低,口感更显甘甜。

尤其红茶、乌龙茶类,味醇香味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这个时候,秋茶便能发挥它的优势了。

另外,从经济方面的考虑,秋茶的价格不似春茶高昂,也得到了很多茶客的偏爱。

秋季宜茶

凡有好茶,无不趁天时地利之便,得人勤种良之先。四时之变,随顺自然,入秋饮秋茶,自得其乐。

立秋之后,气候随之变化,余热仍未消除,“燥气当令”,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疲乏无力,这种状况尤为明显。中医上称之为“秋燥”、“秋乏”。此时,润饮一些茶水,以其温润之道,带给身体一些舒缓。

有哪些值得品一品的秋茶呢?

茶友们中间常流行“春饮花、夏饮绿、秋饮青、冬饮红”一说。可根据体质选择一些青茶、放了几年的普洱生茶,还有老白茶饮用。

青茶是介于红茶(性温)与绿茶(性凉)之间的半发酵茶。此时,喝上一杯不寒不热、性平和的青茶,既能清除夏天身体内的积热,又能润肤、润喉、恢复津液,让肌体适应自然条件变化。

比如当季的铁观音秋茶,此时秋香高扬,气韵从容,与时相合。

武夷岩茶,“家家卖弄隔年陈”,尽管此时这年的新茶也将要焙火结束,新茶上市,但,真要喝岩茶,还是隔年的去年的所产之茶,正岩内的茶品,火气全退,韵沉稳,为最佳饮品。

凤凰单丛,有清香型和近传统的浓香型,清香型的就喝本年的春茶高山茶,浓香型的凤凰单丛,顺滑温润,花果香气幽雅,饮之天高气清之感,悦人心志。

而古树老生普,滋润身心,经久耐品,有年份的谷花茶(秋茶)生普,与时节相合。

天气变凉,阳气减弱,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有所减退,泡上一壶红茶,可以暖身还可以养体内的阳气。红茶富含各种糖和蛋白质,具有生热和暖腹效果,可以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秋燥时节,白茶特别是老白茶等平和的茶类,而具有润燥生津、退热解渴、解毒降火等功效,上佳之选。煮饮老白茶,甘甜醇爽,与秋意合和。

来源:茶道传媒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