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土耳其的苹果茶

找到约89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茶职”,土耳其的茶水快递员

土耳其是一个茶饮消费大国。国际茶叶委员会曾发布报告称,土耳其人均茶叶消费量居世界第一,每人年均饮用1300杯。土耳其人对茶究竟有多依赖?随处可见、走街串巷卖送茶水的“茶职”给出了答案。从大都市伊斯坦布尔到外省小镇,街头的茶水快递构成了这个国家一道独特的风景。茶与职合在一起就是卖茶人、送茶人的意思。记者近日在土耳其还发现了“茶职”鲜为人知的故事。

土耳其一名茶水快递员

喝茶自由离不开“茶职”

土耳其人的生活里渗透着茶的味道,奉茶在这里被视为友谊和好客的标志。然而,土耳其人通常只饮红茶,不冲泡而是煲煮。他们认为,饮茶夏天解暑、冬日驱寒,还在探亲访友、谈生意、看风景或者休息时让人放松。特別是上午九、十点钟享用土耳其式全套早餐时,茶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艺术品”。

琥珀色的土耳其红茶以小巧的郁金香花形玻璃杯盛装,可加糖但不加奶。由于使用红茶较多,加上煮沸,茶水口感稍微苦涩。对于这种苦苦的红茶,不能说土耳其人已经上瘾,但至少有重度依赖,除了早餐外,他们的午餐和晚餐也少不了茶的身影。这正如土耳其谚语说的那样:谈话没有饮茶就像夜晚少了月亮,令人遗憾。

要想随时随地实现“喝茶自由”,土耳其人离不开“茶职”。伊斯坦布尔大巴扎内有4000多家商铺,为让商家喝到热乎的茶水,茶室都有全职茶水快递员,他们拎着茶水托盘穿梭在街巷里,准确无误地将一杯杯茶送至顾客手中。大巴扎所在的城区有上千个茶室,其中就包括埃尔詹先生5平方米的家族茶室。埃尔詹在煮茶同时兼职送茶,他熟练地将茶水倒入玻璃杯中然后加入开水。原来,茶有浓、淡口味之分,1/3茶水加2/3开水为淡口茶,一半茶水一半开水为浓口茶。埃尔詹告诉记者,就连一些当地人也不知道,煮好的原茶要经开水稀释,否则苦到无法入口,这是土耳其茶不同于其他茶饮的一大特色。

售茶策略令人叫绝

早7点开张,晚8点结业,煮茶、送茶是个整天跑腿的辛苦活。除了体力考验外,埃尔詹还总结了一个好“茶职”必备的三个要素:记忆好、平衡性佳、会说话。为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客户快递茶水,首先要脑中自带导航般地送对地址及杯数,走错路、送错茶既耽误时间又浪费精力。其次,手拎五六杯甚至十多杯热茶在行人、车辆中穿梭或上下楼送茶,必须掌握平衡。打翻茶水或打碎茶杯都是赔本生意。最后,与顾客打交道,要礼貌周到、能说会道,让人满意并变成回头客。

记者在伊兹密尔市中心的伊泽特茶室休憩品茶时,茶室老板哈利尔告诉记者,茶室多、有竞争,但大家都坚守职业道德,以质取胜。他说每家茶室都有各自的送茶范围,他的送茶范围在阿纳法尔特拉什路和艾斯莱夫帕萨大街之间,“尽管有交叉,每个‘茶职’都尊重别家地盘,达到灵活送茶而不冲突”。哈利尔说,茶室注重口感,即便没有卖完,每半小时就要倒掉旧茶重煮。他的茶室因此每天送茶可达400多杯,有客户一天要点40杯。遇到重大赛事、节假日时,茶室更得加班加点烧茶、送茶。

看重饮茶的土耳其人还有令人叫绝的售茶策略,铁杆客户喝茶能享有某些“特权”。第一,不用现金,客户每周提前购买类似赌场筹码的代币,“茶职”每收一个空杯便拿回一枚代币,周末汇总结算。第二,享受特价,茶室对外售茶每杯3至5里拉不等,但常年订茶的客户每杯只付2里拉。第三,安装叫茶热线,虽然眼下人们喜欢用手机点茶,不少茶室依然保留了给老客户设置的“叫茶热线”,这种功能类似对讲机的电铃安装在茶室就近的商家,通过按钮呼叫,即可实时联系“茶职”点茶。目睹种种独特门道,记者不得不赞叹“土耳其‘茶职’相当给力!”

茶水快递“老哥”不易

不可否认,强劲的需求让“茶职”行业长盛不衰。为扩大客户面,“茶职”在传统浓烈红茶基础上推出了加柠檬片红茶(适合夏季生津止渴)、不含咖啡因且口感酸甜的苹果茶、橙子茶或椴树花茶。除了推陈出新之外,很多“茶职”还花心思在竞争中做出特色。传统土耳其茶必备茶杯、茶托和小铁勺“三件套”,茶托上放玻璃杯可接住外洒的茶水、也可放置糖块,小铁勺用来搅拌糖块。记者注意到有人将“三件套”烙上了“独此一家”印记。传统郁金香花形玻璃杯身增添了花纹;瓷质镂空茶托代替了塑料印花茶托,颜色图案也有与众不同的新款;有的“茶职”在快递茶水时特意为每个杯子罩上金属盖,可保温、避免杂质落入。

鉴于“茶职”在土耳其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自1999年起播出的《我们分手了》《孩子们听不见》《孩子们会发生什么》等热门连续剧中,由奥兹莫尔扮演的“茶职侯赛因”成了明星。现实生活中,奥兹莫尔本人的一举一动也受到各界关注。

有40多年“茶职”经验的埃尔詹对记者坦言,这份工作让他累并快乐着。“光环”背后是艰难的现实:这是一个年轻人的职业,50岁以上的“茶职”腿脚、头脑不灵便,养家糊口很困难。尤其对于那些靠骑脚踏车或背着茶壶流动卖茶的大龄“茶职”而言,前所未有的货币贬值更让艰苦的劳作雪上加霜。

来源:环球网、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祁红的纯真博物馆

(《三联生活周刊》刊文)很多味道都消失了,譬如邮政局的味道,因为再也有没什么人写信,浆糊与信封的材质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譬如新学期开学,书的味道也变了;譬如书店里多了许多精装书,但原来书页容易泛黄且轻的书少了,再也没有小时候书店的味道了……味觉往往连着我们纯真的记忆,在遗失味道的时候,同时遗失了岁月。因此那些还留存在周围的老味道,在高节奏且容易焦虑的当下,显得格外稀缺。

(图注:1952年建成还在使用的木质祁红陈年仓库)

什么是祁红的老味道?

1979年9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内部发行的资料《安徽名茶》,开篇就介绍了祁红。书中记:“‘祁红’的产区不只限祁门县一地。在昔日包括至德(今东至县)和浮梁(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管辖)等地。”比起现在,当时看起来更大的产区,为那时祁红后期拼配跟“官堆”提供了更丰富的原料。现在我们喝到的“祁门香”,正随着茶农狭隘的自我宣传,变得越来越单一跟萎缩。那些产自祁门、红茶做工的祁红,与传统味道里描述的具有迷人“祁门香”的祁红,在味觉上早发生了本质性的裂变。

(图注:未改制前的祁红贵池茶厂老照片)

祁门红茶的产地,不仅是在祁门,这种说法对于现在广大的祁红饮用人群来说,有点陌生;而在商家,又难免会产生分歧跟争端。那么我们翻阅历史。在1929年的期刊《安徽建设》中记载:“安徽自昔向制青绿茶,改制红茶,实肇于秋浦。” 这个我们现在都不知道的地名——秋浦,终究与祁红的味道有什么联系?秋浦是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境内。也就是说,在民国时期,祁红初创的产地有一种说法,是在现在的池州。

之前专栏里写过2017年年末,到访祁门时的一篇文章。那时喝了许多祁红,但觉得味道与现在新工艺的福建红茶趋同。而书籍中记载的“祁门香”特有的迷人味道却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凭着经验,觉得这些甚至都没有让我买一种回去给亲友喝的茶,应该都不是传说中的“祁门香”。对于像我这种于祁门红茶的味道,连基础搭建都没有的新饮用群体来说,“祁门香”正宗的味觉体验变得很有诱惑力。

(图注:还在使用的老厂房)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一瓶葡萄酒中包含着比一切书本更多的哲学,想要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喝它。在今年夏末近秋的南京,某次聚会的时候,我说了对“祁门香”感官上比较空白的困惑。一位八十年代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前辈喵总说:“要是想喝祁红1949年后没断代的味道,还得去位于池州的安徽省国润茶叶有限公司。于是当即决定,在回京的路上折返回去,一定感受下祁红没有“断代”的味道。

(图注:昔日贵池茶厂祁红生产老厂房)

在隔天的夏日午后,按照定位顺利找到了位于池州市池口路33号的国润茶业有限公司。在未抵达之前,我惯性地觉得,这也就是一个崭新的祁红机械化新厂。车开到门口的时候,看到的厂区则混杂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各时期风格的建筑。在传达室的门卫大爷那儿登记,询问如何能够找到预约的董事长殷天霁?大爷指指与传达室斜对着的,七十年代左右风格的楼房说:“就在这楼的二楼。”

(图注:以前人工拣茶的工筹)

那是一栋七八十年代常见的办公楼,镶嵌玻璃的纯木推拉式大门,那种苏联式老建筑中特有的,斜长的圆木把手充满了岁月的温润。从看到这栋楼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兴奋起来。进门后直对的墙面上,还贴着当时祁门瓷厂烧造的黄山迎客松题材的瓷砖画。画面上迎客松的树下,堆列的石头则用传统中国画青绿山水的设色方法,显得朴真稳重。在一楼楼梯的转角,可以看见后院儿小花坛里还有八十年代国营单位随处可见的假山。池塘里游弋的锦鲤,把我带回了现在的时空,让人觉得时光错位且鲜活的流动在身边。

(图注:老厂房里至今还保留的祁红制作木质流水线)

转身上了二楼,被工作人员引入一间挂着木漆牌上写着“会议室”的房间内,当然还是那种老旧的办公室。口渴,进门便寻茶喝。发现对面的办公桌上,白色纯棉钩花盖布下满铺着以前常用的那种“会议杯”。当工作人员先我一步揭开盖布的时候,我看到了“安徽省贵池茶厂”字样的尼克松杯。负责生产的副总汪松柏,抢着给泡了杯热茶。当他用热水壶的热水注入杯子的那刻,刚刚从生锈铁盒中抓出的茶叶散发出了春天特有的鲜活香气。在这种时光与感官交错的开场中,我慢慢变得沉静下来,像等着影院即将拉开的红丝绒帷幕般 。

(图注:老审评楼的窗景)

如果说闵宣文打开了我对祁红的好奇之门,那么殷天霁则帮我打开了祁红味觉的时光之河。在略寒暄后,他带着我们走进五十年代初建成,可以容纳6000担茶叶的老茶仓库。走进构造井然有序、功能逻辑清晰的老仓库,空气中弥漫着从五十年代开始沉淀的老祁红味道的魂魄。我就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味道冢中,贪婪地感受着可以捕捉的一切。这个老旧但是设计上完胜现在新造厂房的建筑物,像有生命一样回答了我之前关于“祁门香”所有的味觉疑惑。空气中弥漫着杉木、玫瑰花干儿、洛神花、乌梅、苹果干儿的味道,这与之前老辈人给我形容的“祁门香”香气中的玫瑰与苹果的味觉描述相吻合。

在老木仓库中,现在仍旧继续储藏着茶叶。每一个区隔,都像一只巨大的“鼻子”。我问身边的汪松柏:为什么6号仓库是浓郁的陈年味道,味觉上偏成熟。而7号仓库则是香甜的,虽然它们只是一墙之隔?老汪神秘地笑笑说:“因为6号仓库堆放的是陈年的祁红,7号仓库里则是新茶。” 在这老旧却仍旧鲜活的木仓里,存储的茶量能够把新老祁红的味道放大百倍,才会让本没有概念的我有这样直观的感官判断吧。

(图注:老木仓库中的茶叶审评台)

比起去年在祁门看到的祁门茶厂人去楼空的荒凉,国润的厂房充满了时光的痕迹,同时流动着生命的鲜活。因此显得太可贵了。等我们渐渐理智、渐渐明白陈年所能带给人情感可追溯的根基性,就会明白这种已经难以找寻的岁月痕迹跟留存下来充满生命力的高贵的矜持。“高贵”这个词我很少用,但放在这样的背景下竟特别地自然。

这一天的高潮就在木仓库旁边的小楼内开启,这栋小楼像极了小时候军区卫生院的检验楼,门口却挂着“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贵池审查组“的牌子。在去往审评室的二楼,逆光看往窗外便不舍得多走一步,愿意在那幽暗处多站一会儿。那短暂的一分钟,看着窗台上码成一排的陶土花盆儿,有种回到童年时光的错觉。老汪的催促,有些惋惜地打破了那沉寂的时光,遂迈步到审评室中。

(图注:1960-2000年各时期的祁红)

老旧的审评台上,整齐地摆着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不同时期的祁红茶叶样品罐。味觉很麻烦,飘忽易朽,就像幸福之于人类一样,难以长久保存。因为其易逝、不可捉摸,显得格外禅意。在1960~2000年年份的祁红茶汤的浸润下,对之前说到祁红“没有断代“的味道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茶末等级的1963年祁红,有地黄跟党参的味道,口感顺滑不唐突,无苦涩。而1986年的祁红一级茶,则有杏皮水、玫瑰花干、云南玫瑰鲜花饼、乌梅的香气。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的茶,就像六〇后与七〇后的人一样,没有太巨大的差别。而八六年的祁红则不同,复杂多变,以至于审评后我把茶样打包回来浸泡了一宿后,那玫瑰香气仍然久久环绕。

(图注:老的茶叶审评秤)

味蕾中时间的河流,有的充满尘埃,有的充满唐突,有的充满谎言。在老茶洗礼后的市场下,喝过那么多老茶的我,在这真实无遮的老祁门香面前,感觉到那种坦荡纯真的治愈感。那种老茶特有的温润与生命力,让我缓缓地品尝了这个茶厂几十年的岁月。

我挚爱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自《我的名字叫红》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用十年时光完成了另一经典《纯真博物馆》。书中凯末尔在七年十个月中,409个星期2863天中,去了挚爱的芙颂家1593次。就这样,他积攒了芙颂抽过的4213个烟头,还有很多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他因此建造了“纯真博物馆”,以“依恋着这些浸透了深切情感和记忆的物件入眠。”

(图注:伊斯坦布尔纯真博物馆中的烟头墙)

而我看了太多有钱后把老房子推倒重建,老物件随处乱扔的茶厂。在润思巨大、鲜活的厂房里,不舍地逗留了四天。感受着时光还在、味道仍旧的治愈感,那感觉巨大到现在我写到它,仍旧会幸福的嘴角上扬。

忘了哪本小说中的一句话:“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而我却不知道。”祁红历久,岁月幽香,愿那没有断代的祁门香能够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如果为这百年老木仓中陈年的祁红,配上音乐的话,我想那一定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戊戌年初秋于北京扫叶山房

(本文摘自《三联生活周刊》;作者:刘姝滢)

看看世界各地的饮茶文化和习俗


君子如茶

子必爱之

茶,已在世界生根发芽。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但各个国家围绕茶衍生出的“吃法”、“饮法”却各有差异。今天特意为读者介绍中国、英国、美国、法国、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北非、斯里兰卡等国家的饮茶文化,以此来领略茶文化的多姿多彩。



中国:

中国人喝各种各样各种口味的茶。喝绿茶、普洱茶的人都比较多。中国人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英国:

有着浓厚的下午茶传统,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与中国的清茶文化不同,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著名英国画家詹姆士曾绘过一系列的英国下午茶图画,展现英国中产阶级品赏红茶、奶茶的情形。

美国:

“速度”、“效率”是美国的文化基因,茶文化也受此影响。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他们在茶中加冰,或者将罐装茶放于冰箱中冰好,喝起来凉爽可口。在美国,茶饮销量仅次于咖啡。

法国:

法兰西的饮茶文化从皇室贵族、有闲阶层逐渐普及至民间,成为法国人生活与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今法国人最爱饮用绿茶、红茶、沱茶、花茶。有些地方还会在茶中加入新鲜鸡蛋,或者在茶中加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

荷兰:

作为曾经的“海上马车夫”,荷兰是最早从中国引进茶叶的欧洲国家,在1605年,茶叶便成为荷兰上层社会的饮品之一。荷兰人独创了奶茶饮法,这一创造深深地影响了日后欧美其他各国的茶文化。


俄罗斯:

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便成了中国茶叶的最大买主。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喝茶时,他们会先倒半杯浓茶,然后加热开水,再加两片方糖与柠檬片,喝茶程序和步骤也非常讲究。

日本: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日本茶文化中的茶道最为著名,其表现方式之严谨、内涵之丰富令人叫绝。外国人在游玩日本时,观赏茶道几乎是必备项目。

 韩国:

茶文化亦是韩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韩国茶礼讲究以礼相待、以诚待人,成人茶礼是韩国茶日的重要活动之一。韩国人将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神农氏称作茶圣。为纪念茶圣,韩国人还专门编排出“高丽五行茶”茶礼仪式。

 泰国:

泰国地处南亚,纬度较低,气候炎热,因此冰茶成为他们饮茶文化中重要内容。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让茶冷却甚至冰冻,品尝起来沁人心脾。烈日之下,喝一杯冰茶,既能去热散湿,也能颐养心神。

德国:

德国人饮茶有些既可笑又可爱的当地。比方,德国也产花茶,但不是我国用茉莉花,玉兰花或米兰花等窨制过的茶叶,他们所谓的“花茶”,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茶叶也没有,真正是“有花无茶”。中国花茶讲究花味之香远;德国花茶,寻求花瓣之真实。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否则因花香太盛,有股涩酸味。德国人也买中国茶叶,但居家饮茶是用沸水将放在细密的金属筛子上的茶叶不断地冲、冲下的茶水通过安装于筛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壶内,之后再将茶叶倒掉。有中国人到德国人家做客,发觉其茶味淡颜色也浅,一问,才知德国人独具特征的“冲茶”习惯。

 土耳其:

到土耳其没喝过苹果茶就好像没到过土耳其一样。土耳其人的好客热情,请喝茶更是他们的一种传统的习俗。主人往往热情的供给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是苹果茶。土耳其茶起来较苦,虽然茶味浓浓,却不是那么讨喜;土耳其咖啡香郁扑鼻,但是浓的化不开的感觉并不是每个初者都能够承受的。只有土耳其盛产的苹果茶,能够说是老少咸宜,男女皆爱。酸酸甜甜的苹果茶,浓浓的苹果味加上茶香,尤其是在透着清寒的秋日,喝来分外的舒爽。


今天为读者撷取了一些较为典型的外国饮茶文化,不管是东亚地区较为流行的清茶饮法,还是欧美地区盛行的奶茶、糖茶等等,我们都能看到,茶文化都用各具特色的饮法吸引了无数爱好者。

-END-


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编将及时删除!

找到约8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