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天台黄茶产量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茶中奇葩-天台黄茶

天台山有好茶,闻名中外。佛天雨露,帝苑仙浆,说的就是天台山的茶。而现在的天台山茶叶又多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品种,那就是天台黄茶。这是一个由天台县一位茶农自己发现,并在专家指导下繁育成功的黄化珍稀茶树品种。

地黄天玄。黄者,大地之色也。按传统阴阳五行学说之诠释:中曲戊己土,名曰稼穑,五常主信;色黄,味甘,性重而情厚。在古代,或“五色”,或“七彩”,最受尊崇的无疑是“黄”。在美术色彩学中,“黄”更是“三原色”之一。不独如此,体现在茶的世界里,有一种堪称“茶中奇葩”的茗品,那就是千载轮回的天台黄茶。唐释皎然(饮茶歌送郑容)诗云: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与金鼎。

青瓷白雪缥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昧,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候一啜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该诗不但首次提出“茶道”概念,并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要得到茶道精髓只有到别称为“丹丘”的天台山,同时也告诉人们:采于天台山的“金芽”为好茶之典型品相。佐证此观点的尚有元代李德载《阳春曲·赠茶肆》:“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间无。“千百年来,历史总有因缘的巧合并重演,作为中国黄化变异茶种中的珍罕名种,天台黄亦如此。

1998年天台县街头镇石柱村茶农陈明在街头镇寒山寺一带发现了几株黄化茶树,通过短穗扦插的办法,经过10多年的培植繁育,终于成功繁育出天台黄茶,并引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在天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牵头下,天台县九遮茶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成立黄茶品种选育研究小组。经过专家组的深入研究,发现天台黄茶的种质资源具有生长势强,产量高,萌芽期早,氨基酸、胡罗卜素及叶黄素含量高等优势,是国内难寻的黄化茶树优良品种资源。目前该公司与与紫凝黄茶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黄茶生产基地1500亩,黄茶育苗基地50亩,年产由黄茶树上采下的鲜叶,经过加工而成的茶叶500公斤左右。该茶汤色鹅黄剔透、香气清新悠长、滋味鲜爽甘甜、叶底嫩黄明亮,极具饮用与欣赏价值。

天台县委、县政府已把天台黄茶作为茶叶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专门成立了天台黄茶发展领导小组,加快“黄茶”产业的发展。

 

他山之石:部分茶园平均亩产值达5.7万元,看广元黄茶产业攻关记

2020年,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下简称中茶所)、四川省广元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现场观摩暨技术交流会在广元市旺苍县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广元黄茶产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新建基地的存活率从50%提高到80%,亩产值也提高了80%,达5.7万/亩。

近年来,每逢春茶上市,广元黄茶单价过万的新闻总会成为当地朋友圈的谈资。然而,广元黄茶在当地的发展面积却远落后于官方预期。自2010年先后引进“黄茶1号”“黄茶2号”试种成功,2014年广元提出加快扩展黄茶生产基地,提出到2020年全市建成黄茶基地5万亩,实现名优黄茶产量2000吨。6年过去,广元黄茶面积只有约2万亩,投产面积仅2000亩左右。

广元黄茶如此受市场追捧,为何却难推开?这背后是新品种大面积推广遭遇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也引出了一段广元黄茶产业的技术攻关故事。


图为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黄茶示范基地

引种以求突破推广遭遇难题

广元种茶历史悠久,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茶产业进入低谷爬坡期,广元茶产业发展困局尤其突出,茶园老化、技术迭代等问题亟待解决。1997年,受益于浙江省技术帮扶项目,广元茶产业技术难题才得以疏解。2010年左右,随着国内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绿茶产业红海到来之际实现茶叶的突破发展,广元面临着新一轮挑战。

基于此,在中茶所专家差异化发展建议下,2010年广元先后引入中茶所选育的茶树新品种“中黄1号”“黄茶2号”,在旺苍县木门镇三合村试种。“中黄1号”“黄茶2号”茶树新品种是中茶所从当地群体品种的自然叶色黄化突变株中选育出来的。该茶芽黄、叶黄,色彩燿目,茶叶四季均现葵黄色,萌芽期早,生长性强,产量高,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绿茶,因此极大地被业界看好。

2013年,旺苍县木门镇试种的“中黄1号”鲜叶制成的干茶特色明显,被正式定名为“广元黄茶”。随后,旺苍县以木门镇为中心,在全县推广种植黄茶。2014年,“广元黄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按照“突破性发展黄茶、巩固提升绿茶、优先发展有机茶、全面开发利用夏秋茶”的发展思路,旺苍加速布局黄茶产业,2018年,旺苍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浙江天台九遮茶业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在木门建黄茶良种繁育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全县种苗的供应问题。

但随着“中黄1号”栽植面积扩大,按常规技术栽培的“中黄1号”在部分区域出现了成活率低、长势差、见效慢、成品茶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黄茶扩展面积远低于官方预期。2017年底,作为广元黄茶产业先行区的旺苍县种植面积仅5000亩。

良种需配良法技术难点攻关

问题出在哪儿?2018年,中茶所专家进行实地调研会诊,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建立与区域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随后,“黄化茶树品种优质高效配套技术集成模式”被列入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重点任务。

针对当地“广元黄茶”产业技术难点,专家团队和旺苍县茶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木门镇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对“中黄1号”、“中黄2号”2个品种的种苗繁育出圃率、高标准新茶园建设、高产茶园树冠培育与营养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叶加工技术等进行了攻关,并形成了《广元黄茶栽培技术规程》《广元黄茶加工技术规程》《广元黄茶产品质量标准》和《广元黄茶技术规范》等规程、标准。

经过3年努力,新建黄茶基地的成活率从50%提高到80%,投产期由原至少需要4年以上提早到第3年开始,茶园平均亩产值达5.7万元,比项目实施前增长80%,实现全县黄茶种植户人均增收5100元,1356户贫困依靠黄茶脱贫奔康。

中茶所研究员曾建明告诉记者,除了要破解技术难题,更难的是破解当地老百姓接受新技术的观念难题。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因为当地老百姓对特异品种接触很少,还停留在以传统方式管理茶园,茶树所需养分不足,排水不畅而出现烂根,修剪栽培技术不到位导致产量低等问题时常出现。

为此,他们在2018年和当地老百姓打了一场擂台赛。3亩地,一条沟划开,分为两半,老百姓按自己的方法种一半,中茶所结合新技术种植另一半。经过一年的“较量”,老百姓主动放弃传统种植技术,加入中茶所的项目之中。

“打补丁”不贪大2025年5万亩封顶

木门镇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义良告诉记者,目前广元黄茶市场售价在5000~8800元/斤,相较于传统绿茶,价格高了很多。

那是不是黄茶种植规模越大越好呢?中茶所研究员王新超在技术交流会上表示,黄茶品种目前还是面向高端消费市场,特异品种只是对正常品种的有益补充。曾建明亦不主张特异品种过大规模扩张。规模过大,一是种源供应存在问题,另外农民技术培训也跟不上,每年都需要新补,三四年无法投产,不仅管护成本高,而且收益周期会大大延长。

那广元黄茶未来究竟怎么走?

曾建明认为,目前大众的消费习惯还是以传统绿茶为主,因此在种植中要分清主次,明确黄茶的“补丁”作用。“不以规模扩产量,而是优技术提产量,以此来解决黄茶‘黄金价’问题。价格低了,消费群体就自然多了,老百姓的整体效益才能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曾建明讲道。

目前,旺苍县立足米仓山茶在精制川茶“三山一早”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已搭建“一库五中心”(种质资源库、新品种选育繁育、良种示范推广、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物联网指挥和种业信息交易中心),为“突破性发展黄茶”提供支撑。

根据计划,旺苍县将按照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千亩千万元村级示范园和每亩万元户办特色微庭院的“三园联动”模式发展,每年高标准巩固提升绿茶5万亩、发展黄茶0.5万亩以上。预计到2025年,实现黄茶种植总面积达5万亩,全县总茶园面积达25万亩。

来源:中国农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9年浙江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据浙江省茶叶业务主管部门统计,2019年浙江全省茶叶总面积20.4万hm2,同比增长1.83%;茶叶总产量19.0万t,同比增长2.15%;农业产值225.5亿元,同比同口径增长8.99%。其中名优茶产量9.6万t,同比增长7.79%;农业产值197.3亿元,同比增长8.65%。

  一、2019年茶产业发展回顾

  1.茶叶生产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1)春茶开采提前,推进平缓

  1月份以来气温同比偏高1℃左右,春茶开采比往年提前约10d,1月至3月上旬持续阴雨寡照天气,春茶开采推进缓慢,至最北面的安吉县开采比往年尚晚1d,浙江境内南北区域开采时间相差超过50d,为近20多年所罕见。春茶旺季天气适宜,增产明显。3月中旬后晴雨相间,天气以晴为主,气温稳定,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几次寒潮未成灾害天气,全省春茶产量增加7.44%,为201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夏秋季天气平稳,产量持平。6—7月气温偏低,8—9月没有出现持续高温和暴发成规模病虫害,夏秋茶产能充足,但受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制约,特别是受出口影响,夏秋茶产量与往年持平。

  (2)超强台风和秋旱对产业有所影响

  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登陆,据统计全省有0.61万hm2茶园受灾,多家茶企被淹,直接经济损失约5900万元。9月以后晴多雨少,特别是在11月,降水量较往年偏少7成,但直接损失有限,或对来年春茶长势有所影响。

  (3)品质整体优于往年,茶青价格上涨

  2月份雨水较多,茶叶滋味相对淡薄;3—4月天气转晴、冷暖交替,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积累,茶叶品质有所提高。6—7月气温偏低,夏茶苦涩味明显降低,但中间持续近1个月连绵阴雨,茶叶色泽、香气受到一定影响;8—9月早晚温差较大,茶叶生长旺盛,品质优异。

  春茶开市价格与往年持平,丽水茶青150~180元/kg,新昌茶青180元/kg左右。由于前期产量少、后期品质优,茶青价格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丽水茶青价格到3月上旬稳定在80~160元/kg,金华茶区茶青价格前期一直维持在160元/kg,中期还保持100元/kg的价格,台州嘉茗1号(乌牛早)采摘结束价格保持80元/kg,比往年的40元/kg高出1倍,安吉白叶1号最高价格700元/kg,连续11d维持在200元/kg左右。由于南北区域开采时间拉长,浙南茶区鲜叶采摘量大增,茶农普遍反映2019年是茶青效益最好的一年。

  (4)茶事活动提档升级,提升品牌效益

  由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于5月15—19日在杭州举办,汇聚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63家企业及相关产品2万余个,46个国家和地区的3425家采购商前来观展采购。展会期间举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农业经贸论坛、“西湖论茶”——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取得了茶叶现场交易223t、1.86亿元,意向交易5023t、54亿元的丰硕成果,最大一笔订单达3.1亿元,网上天猫专场销售额突破亿元,切实促进了国际国内茶业贸易发展。12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举办2019浙江(深圳)绿茶博览会暨浙江绿茶推介会,146家浙江茶企参展,实现现场销售577万元、签订意向合同6207万元的佳绩。各地茶事活动活跃,嵊州、松阳、新昌茶叶大会相继召开。 

  (5)多茶类多业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黄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产量分别同比增加51.4%、29.1%、7.6%、5.5%和0.04%,产值同比分别增加39.1%、23.6%、14.0%、13.8%和7.6%。其中花茶、黄茶在经历2018年的产量暴增后增速放缓;白茶试制县达11个;黑茶受氟监管影响,产量减6.7%。精深加工持续较快发展,全省生产企业增至100家,消化茶叶17.6万t,实现产值33.0亿元,同比分别增加4.7%、11.5%。各地抹茶、碾茶生产线陆续投入运营,产量分别增加至3082t、2990t,同比分别增长73.44%、281.13%,抹茶原料基本实现自给。随着贵州、江苏等地碾茶产能渐渐超过需求增长,碾茶价格已出现下降势头。多业态融合发展趋好,衢州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茶机之都”,绍兴市全力创建“美丽茶园”,嵊州市泉岗辉白茶文化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柯桥区日铸茶文化体验风情线、新昌县禅茶休闲养生之旅获评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省级茶产业集聚样板区——柯桥南部山区茶产业集聚区建设渐入佳境。2019年全省茶叶第三产业增值达80.0亿元,同比增长15.99%,其中绍兴市第三产业增速高达35.89%。

  (6)生态茶园建设深入推进

  生态茶园省级示范基地完成第二个年度创建任务,第二批69个共0.22万hm2基地已通过审定验收,生态茶园省级示范基地总数增加至109个、0.45万hm2,占全省茶叶面积的2.2%。农业农村部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在新昌县组织实施,建立820hm2核心基地可减化肥使用量10%、农药使用量20%。生态茶园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已实施大半,《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省地方标准有待审定。病虫害精确绿色防控、智慧茶园建设纳入第二轮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和2019年度“三农六方”项目。围绕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为全省茶园生态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典型示范。

  2019年8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在武义茶叶“双减”试验示范区,向全国各地的茶农和科研人员,详细讲解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张建成)

  (7)茶园政策性保险在全省各地普及

  各重点产茶县已相继加入茶园政策性保险试点或启动规划,2019年春茶共有8个地市43个县(市、区)1.41万hm2茶园投保,保费5958万元,同比分别增加48.3%、170.8%。由于天气适宜,没有出现对茶叶生产有较大影响的异常天气,2019年触发赔付金额远低于2018年。

  (8)多地出台新的产业扶持政策

  在省、市、县现有茶产业扶持政策基础上,绍兴市上虞区、诸暨市,台州市天台县等地出台新的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茶叶生产基础提升、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公用品牌和茶文化建设等方面。


  2.国内市场消费更趋理性

  国内消费者日趋理性,春茶虽提前10d左右上市,没有出现抢购情况,销售价格与往年持平。品质优异的中后期茶叶维持较高价位。开化龙顶前期基本当天售完,安吉白茶、天台黄茶、莫干黄芽等名茶基本无库存。香茶2018年库存较大,致上半年收购量减少,库存消化后采购商大量补仓,9月交易量增幅达到20%以上。夏秋茶交易依茶叶品质上下波动明显,6月初及7月底到9月份,天气适宜,茶叶品质优异,市场呈现交易小旺季。而6月底至7月初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茶叶品质下降,阶段性采购量明显减少,交易价格略有下降。外省茶叶在浙交易比例上升,浙南茶叶市场1—3月交易量约一半来自外省。市场整体行情趋旺,2019年全省茶叶交易总量17.50万t,同比增长5.99%;交易总额250亿元,同比增长8.43%。其中,浙南茶叶市场交易总量8.38万t,同比增长5.94%,交易总额68.25亿元,同比增长17.88%;新昌中国茶市交易总量达到1.75万t,同比增长3.45%,交易总额55.72亿元,同比增长6.89%。

  3.全国茶叶出口量平值增,浙江占比继续下滑

  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量36.66万t,同比增长0.5%,出口额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出口量价均创新高。2019年浙江省茶叶出口量15.9万t,同比下降5.8%,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3.3%。

  二、2020年茶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新冠肺炎疫情对茶产业产生较大影响。受暖冬影响,2月初开始温州市永嘉县、泰顺县、瑞安市以及丽水市莲都区、景宁县等地的特早生品种茶园已经开采,2月下旬浙南及浙中茶区迎来量产,3月初起从南至北春茶进入大规模开采期。疫情影响春茶采摘、加工劳动力,市场交易和物流等。2月中旬霜冻对浙西南部分山区早生品种影响较大。

  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成为推广我国茶叶产品的重要契机,将来对刺激国内外茶叶消费的作用会逐步显现。国内市场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春茶减产,一定程度上能消化原有部分茶叶库存,但占比很大的第三产业茶叶消费量也势必减少,国内产能增长、供求渐趋失衡的局面仍将延续。国际市场上,摩洛哥农残新标准落地实施后,相应的珠茶等出口产品将出现“空窗期”,受疫情影响,用工、原料、物流等因素对出口茶企产生制约,茶叶出口连续3年超过35万t的局面将出现转折,浙江茶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三、几点建议

  1.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动态,抓好春茶生产

  2.加快提升“机器换人”等产业智慧化程度

  3.创新茶叶交易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4.努力克服困难,稳定茶叶出口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2020年第3期,P53—57,作者:金晶,刁学刚,冯海强)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