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特供大红袍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浓香经典,红韵当头!武夷星2023从星爱上大红袍全球品鉴会”,北京首站启动!

9月6日,武夷星再度与老舍茶馆合作,借力“茶人缘”两岸茶人交流会在海峡两岸茶界的重要影响力,正式启动“武夷星2023从星爱上大红袍全球品鉴会”。以“浓香经典,红韵当头”为主题,采取茶艺品鉴的形式开展互动,促进两岸茶文化交流,受到广泛关注。

武夷星“从星爱上大红袍全球品鉴会”自2014年启动以来,近10年时间,走遍海内外十数个国家上百个城市,通过上万场专业的大红袍品鉴会,弘扬中国茶文化,推动大红袍走向世界,不断致力于传播和推广大红袍文化,让茶生活根植于广大人民。

品鉴会首站登陆北京,在这座极具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演绎大红袍的精彩,不仅是为借助老舍茶馆的影响力与两岸茶人的凝聚力,共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更是为做好三茶统筹,实现茶产业融合发展,传播推广大红袍的目标。

活动现场,武夷星全球营销总监陈实村先生,讲述状元拜山的传奇,介绍1990年第一款商品大红袍的诞生,回顾2003年武夷星改制收购武夷岩茶总公司以及武夷山茶科所,带领大家追溯大红袍的传奇历史源起。

时至今日,武夷星缔造着连续21年大红袍销量领先的传奇,这片大红袍叶子也逐渐成为武夷星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和商标,是当之无愧的大红袍正字标记。

在围绕大红袍叶子传承历史,开拓创新的过程中,红韵大红袍始终是武夷星最为经典的一款产品。“浓香经典,红韵当头”不仅走进钓鱼台国宾馆成为特供茶,更延伸出以浓香为基础的“五香大红袍标准体系”,标准化的口感,把大红袍更加清晰直观的分享给每一位爱茶人,让大家喝得更明白。

这片叶子在武夷星20年的守护下,红的更真红的更正。伴随着星征程的步伐,2023年武夷星重磅发布了“红韵大红袍”系列产品,活动现场陈实村先生对此次红韵大红袍系列产品进行了详细介绍。

锦绣红韵大红袍、双憙红韵大红袍、礼敬馨香红韵大红袍三款产品,传承红韵基因,延续浓香经典,焕新包装形态。通过产品力、应用度等方面的提升,塑造出红韵大红袍更高的产品价值,掀起大红袍品质消费的浪潮。

“从星爱上大红袍全球品鉴会”北京首站顺利落幕。接下来我们将跟随奋进星征程的步伐,深入全球开展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大红袍的馨香,凝聚更多爱茶人推动大红袍事业高质量发展。

武夷山酒店用茶测评:酒店免费喝的大红袍,品质怎么样

酒店用茶大测评| 第一期


前言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杨多杰。


我准备开设一个全新的专栏,名字叫做《酒店用茶大测评》。


出差,是我生活的常态。


由于有职业病,于是乎经常对于酒店里提供的免费茶,特别的关注。


久而久之,我发现形形色色的酒店茶,是非常有趣的研究对象。



第一,酒店茶是当地茶产业的缩影。


一般情况下,酒店都会提供当地比较特色的茶品。


有时候,甚至还是小众茶。


比如马来西亚的“金马伦红茶”、日本的“和红”以及贵州的“乌江富硒茶”等等冷门茶,我都是在酒店里开的眼界。


第二,酒店茶是当地茶文化的折射。


不同的地区,提供的茶器具也完全不同。


有的粗狂,有的精细,有的甚至很矫情。


第三,酒店茶是当地茶地位的体现。


有时候,一个酒店会准备多种花色品种。


有时候,一个酒店会随便扔两袋立顿茶。


也有的时候,一个酒店根本就没有茶这一项。


大家也都知道,有时候讲话比较直接。


好,要表扬。


差,要批评。


所以,褒贬不一就是这个专栏的特点了。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专栏:


带领同学,一起去领略各地的茶文化。


督促酒店,愈加重视茶品的质量水准。


提醒大家,出差途中还可以苦中作乐。


第一印象


最近一直在和大家讲岩茶的课程。


为了掌握最新的一手资料。


便忙里偷闲,到武夷山小住了几天。


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课程上慢慢讲。


还是先言归正传。



这次入住的是:武夷山凯乐福花园度假酒店。


这家酒店,位于印象大红袍剧场不远处。


远山近水,闹中取静,地理位置非常不错。


由于机场的原因,武夷山整体都没有高层建筑。


这家酒店也只有四层,属于小而美的那种。


言归正传,开始我们的宾馆用茶测评。

 



这家宾馆,提供了一套工夫茶器。


一把壶,四只杯,一件公杯,外加一个小茶海。


材质是白瓷,虽然是贴花工艺。


但是质地厚实,看得出绝不是廉价的那种。


关键,茶器非常的干净。


我仔细检查了一遍,茶壶、公杯以及所有的茶杯,都没有一丝茶渍。


与此同时,整套茶器都很完好,没有丝毫的磕碰。


说实话,这在酒店里,真算难能可贵。


有的酒店都是五星级了,结果所有的茶杯都有缺口……


茶器具的整洁完好,不是资金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他,反映了主人对待茶的态度。


这个原则,不光适用于酒店,也适用于任何一张茶桌。



除去泡茶器,茶巾、茶席、小剪子一应俱全。


在宾馆的茶桌里,这家算是做的用心。


不愧是武夷山。






这家宾馆,提供了两瓶农夫山泉。


没错,是农夫山泉。


常住酒店的都知道,这还是算不错的待遇呢。


我仔细确认了一下,真的是免费提供。


这才放心,踏踏实实的泡茶了。






这家宾馆,提供的不是廉价的袋泡茶。


体现了武夷山的特色,免费提供了两份武夷岩茶。


袋子上的信息显示


名称:大红袍(特供)


重量:8.3g


保质期:36个月


质量等级:一级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的一种。


他是武夷茶,福建茶乃至中国茶的一张名片。


住宾馆的人,绝大多数是来旅游或出差。


用大红袍做宾馆茶,既凸显了武夷山的地域文化,又算是对于客人的一种尊重。


从这一点讲,这家宾馆的免费茶,选的非常得体。


至于品质如何,我得喝了才知道。


冲泡测评


外观



茶叶条索整齐,几乎没有碎茶。


干茶乌黑,凑近细嗅,并无异味。



干香



用百度沸水,先温热茶壶。


投茶入器,岩茶特有的焦糖香随之溢出。



汤色



基本呈现红棕色。


单从干香和汤色两点判断,这款茶应该的焙火度不算低。



浓强



茶汤比较冲口,有一定的饱和度,能体现岩茶的基本风格。



回甘



说真的,我仔细体会了半天,不算特别明显。


茶汤里略有一丝杂味,有可能是存放时的问题。



叶底



清香,无异味。


叶片活力一般,应是焙火时比较急躁所致。




总体评价


这款茶,基本还具有岩茶的特征。


应出自武夷茶区,而非建瓯或政和制作的“类岩茶”。


当然,不管从茶青或是做工,都不能算是高档产品。


但作为酒店用茶,就已经算是良心品质了。


能给大红袍喝的宾馆,毕竟是少数!


对于没有习茶的人来讲,茶汤应该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茶汤里那一丝丝杂味,是我认为白璧微瑕的部分。


质本来尚可,作为酒店用茶已属中上等。


但在客房部保存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才好。


当然,如果能在茶桌上,再放一张介绍大红袍历史文化。


以及简单冲泡方法的小卡片,那就更完美了。


毕竟,全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以为大红袍是红茶呢!


武夷山,以茶闻名。


每一家武夷山的酒店,其实都是武夷山茶文化宣传的窗口。



爱茶的人,会来武夷山。


会来武夷山的人,会不会爱上茶?


大大小小的宾馆,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尾声


本文是酒店用茶测评系列的第1篇。  


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有意义,亦或是还算有趣,请留言并转发。  


大家习茶的诚心,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杨多杰


周恩来总理与茶的故事

他把所有的心装进心里,他把所有的爱握在手中,他把所有的伤痛藏在身上,他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他,就是这样的人。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他鞠躬尽瘁;他离去,身后没子女也没财产,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


今天,周总理逝世41周年,我们永远怀念您!周总理一生爱好不多,唯对茶叶情有独钟,至今,还有许多周总理和茶叶的小故事流传下来,如同镶嵌在时光之河上的一颗颗明珠,岁月不遮其光芒。


茶外交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有侮辱。因此,我走下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一次历史性的握手,果然打开了中美关系的这种“冰封”


当天晚上,周总理宴请了尼克松,并安排了宴前之茶,陪他坐在茶几前品茗啜茶。这天晚上款待尼克松的是着名的中国龙井茉莉花茶。


美国人不喜欢茶,不喜欢中国式的清饮,他们只喜欢咖啡。尼克松对周总理的这个安排却显得很高兴,他对茉莉花茶也很欣赏,频频品啜,不断地点头。周总理对这项富有中国礼仪的品茶活动也安排得十分周到,除了珍贵的茶品,精美的茶具外,就连席间的乐曲,也安排得独具匠心。他记得当年在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宣誓仪式上,演奏的歌曲是《美国的阿美利加》,于是总理安排中国乐团演奏尼克松熟悉和喜欢这首歌曲,以令客人宛如在自己的家乡一样。尊重和理解客人,让他们感到舒适惬意,这正是中国茶道的精髓。


果然,当大厅响起:“……阿美利加,阿美利亚,愿上帝恩赐你,你的女儿重友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乐曲时,尼克松十分高兴,他一边品尝着芬芳浓郁的茉莉花茶,一边兴奋地聆听自己熟悉的乐曲,眼中透出满意的目光。他不时地注视着周恩来,对他的亲近平易,善解人意和十分友好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留在了他永远的记忆之中。后来,他在《领神们》一书中写道:“我知道这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但在事实上,这表明中国人对他们的文化和哲学的绝对优势坚信不移,凭借这一优势,他们总有一天会战胜我们和其他人。”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总理和他进行了四次正式会谈,在会谈的间隙、午餐、晚餐,以及游览观光之余,俩人多次在一起喝茶,这其中令尼克松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品茗则是在杭州西湖,在这人间天堂的西湖山光水色中,周总理为尼克松准备了一次茶的盛宴,这盛宴在西湖边的楼外楼举行。


这时,从楼外楼向窗外望去,湖光潋滟,风光旖旎,西湖一带的龙井茶树已经吐芽,笼罩着一片嫩绿鹅黄。这天周总理请尼克松品饮的正是中国第一名茶:梅家坞村精制正宗的古湖龙井。名茶名水加之礼仪小姐精湛的茶艺,使尼克松立即陶醉在茶香之中。当他饮了第一口香茶,便情不自禁的赞叹起来:“西湖茶美,西湖茶美,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中国西湖喝龙井茶。”


喝罢宴前之茶,周总理更以中国最有名的“茶宴”款待尼克松。在礼仪小姐一一为主客双方的每一个人斟上茶和茅台酒之后,开始上菜,在这些美味佳肴中,有一道用茶烹制的“菜肴”,这道菜是“菜肴”之中的上品,最为有名的“龙井虾仁”,只见那只茶盘之中摆着鲜嫩乳白的虾和碧绿的茶,交相辉映,茶香和海鲜香气四溢,香、色、味、形兼备,不愧是杭州茶肴中的一绝。周总理请客人举箸,并热情地推荐:“总统阁下,请您品尝这道饮誉五州的天堂菜,龙井虾仁!这是中国杭州名厨在中国名茶之乡创造的佳作。”尼克松品尝了龙井虾仁之后,连连叫绝,并感谢主人对他的盛情。


这时,楼外楼主人,也在尼克松品尝之时,向他介绍了“龙井虾仁”的来历、传说和典故,吟起了曾任杭州太守的苏东坡的词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龙井虾仁”正是在苏东坡的诗意启发下,创造出来的。周总理说:“噢……今天要不是沾苏东坡老先生的光,我们可就无福品尝此茶肴喽。”说得席间一片笑语欢声。


宴会结后,宾主意犹未尽,服务人员又端上了龙井名茗,这是周总理为尼克松设的晚茶。


此时,周总理和尼克松的心情都很愉快,冰封了二十几年的中美关系正在消融,双方会谈的结晶。中美联合公报的文稿,几经修改,已经基本敲定。2月26日,在周总理与尼克松飞往杭州以前,公报打印工作刚刚结束,于是两人去机场上,审阅了初定的公报文稿。


周恩来与尼克松在愉快地品尝着龙井茶。当礼仪小姐走向前来,再次为尼克松添茶后,他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周总理诙谐地说:“总理阁下,在我们即将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前夕,我今天有幸尝到如此珍贵的天堂菜和天堂茶,想必上帝也会为我们庆幸的吧。”面带微笑的周总理听完尼克松的话,更加幽默地说:“那么,看来我们即将签署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也还是深得上帝欢心的啊。”说完,两个人会意的笑声和茗茶的香气一起飘散在大厅里。


付茶费 


1964年6月4日,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同志陪同柬埔寨王国政府第一大臣宾努亲王来到了花园般城市、世界著名的旅顺口军港参观访问。

  

这天军港风平浪静,宾主乘坐“长春舰”,兴趣盎然地参观了老虎尾、黄金山、蛇岛等海上风光,回眸峰峦叠翠的旅顺口岸,周总理向宾努亲王介绍了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旅顺口发动的侵略战争。


  

午餐后,宾努亲王来到坐落在白玉山下南麓的旅顺海军基地招待所休息,下午将去参观旅顺博物馆、旅顺军事博物馆等。周总理走进自己休息的房间时,发现茶几上摆上了几盘水果,服务员又送上一杯散发着浓香的热茶。见此情景,周总理皱起了眉头,他就座后向服务员说:“谢谢你的热情服务,请你叫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来一趟好吗?”不大一会儿,海军基地司令部管理处长来到了总理房间,行完军礼后问道:“首长还需要什么吗?”

  

周总理招了招手叫他坐下,首先问了接待工作的情况,然后说道:“不久前,中央发过一个文件,接待内宾一律不备水果和茶,你们知道这个文件吗?”处长一听,脸色发红,为难地答道:“今天是中央首长陪同外宾来访,所以我们准备了点水果和茶水。”周总理说:“接待外宾热情周到,你们做得很好。可是要内外有别,我房间里没有外宾。我们国家还处在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带头不吃肉,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越是中央领导越要带头执行中央指示。请叫服务员把水果全部拿走。”管理处长感动得泪水湿润了双眸,他与服务员一起把水果端走,只留下了那杯茶水。

  

按照大连市政府外事口日程安排,晚宴后宾主将在旅顺下榻休息,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住海军基地第一招待所,宾努亲王住黄金山大华旅馆。那时旅顺是军事要地,不对外开放,不搞旅游,仅有几处部队的招待所和旅馆,接待能力很差。周总理驱车到大华旅馆看了一下,摇了摇头:“接待工作可不是件小事,宾努亲王是我们国家的贵宾,我们一定要接待好,这里不具备接待外宾的条件,还是请客人回大连宾馆休息吧。”

  

晚宴后休息了一会,周总理陪同宾努亲王离开了旅顺,服务员在周总理房间的茶盘上发现了5角钱——这是周总理付的茶费。


茶风度


周总理喝茶很有风度。刚进城时,首长们开会,服务员都要马上冲好茶。周恩来一接过服务员递来的盖着盖的茶杯,定要及时揭盖呷两口,然后才放茶杯。


休息时,他对服务员说:“小鬼,你会喝茶吗?冲好茶水,揭盖要及时,头两口茶香最浓,就是带着热气喝,放久了茶香就差多了。”久而久之,服务员都能恰到火候地将水送到周恩来面前。


周总理召开的会议,会议灶是不变的标准:冬天只有一个大烩菜,夏天限定四菜一汤。几十年没有例外。按当时的工资及物价标准,高级干部须要交8角饭钱,工作人员交2角5分饭钱,就是喝一杯茶,也要根据茶叶品种和质量,交1角或2角钱。他说:“不在钱多钱少,重要的是不能惯出毛病。”



梅家坞


西湖龙井,色浓、香郁、味醇、形美,乃茶中精品。1961年春天,周总理陪同外宾到梅家坞,茶农泡了龙井绝品明前茶,请周总理和外宾品尝。周总理品了一口茶,赞道:“龙井茶叶虎跑水,江南一绝。”茶农告诉他:“龙井茶制作工艺精细,要经过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10大手法。炒1斤特级龙井茶需要采摘3万多个芽头,一亩茶园仅产3斤。”


图:周恩来总理在梅家坞。


听了茶农的介绍,周总理浅斟细啜,更觉浓茶酽香。他满怀深情地说:“农民炒茶多辛苦。”临行前,周周总理望着杯中的翠叶嫩芽说:“龙井茶味道醇,倒掉太可惜了,还是把它消灭掉好。”说完端起茶杯,用食指和中指将茶叶划入口中咀嚼起来。


至今,梅家坞人民难忘周恩来吃茶叶的故事。



茶水钱


1972年,周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访问杭州。 为了客人们的安全,周总理提前半小时赶到杭州笕桥机场,直奔候机大厅。服务员见是敬爱的总理光临,忙泡上一杯龙井茶送上,亲切地说:“总理,请喝茶!”


周总理边喝茶边和服务员交谈,问这问那,临别时在秘书耳边嘀咕了几句。秘书把1角钱递给服务员,说:“这是总理交的茶水钱。”服务员一时愣住了,忙说:“我们这里是不收茶水钱的。”


“这是总理的规矩!”秘书笑着向服务员挥挥手,离开了候机大厅。


大红袍


当年,中美关系和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把大红袍作为珍贵礼物送给尼克松4两大红袍。


尼克松有些不高兴,觉得毛泽东是一个东方大国的领导人,礼节上却做得那么小气。


在毛泽东身边陪着的中国总理周恩来,察觉到尼克松的迷惑不解神情,马上迎上前解释道:总统先生,主席把“半壁江山”都送给您了!尼克松听了更加困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周恩来指着精美罐子中装着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对尼克松总统说:总统先生,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只有八两,主席送您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呀!


尼克松总统一听,觉得周恩来说得幽默,风趣,与毛泽东周恩来会心地笑开了。


四两武夷大红袍茶叶,被毛泽东当作国礼来赠送,被周总理机智幽默的一解说,拉近中美两国首脑的距离,成就了一段大国外交佳话。


六安瓜片


解放后的相当长时间,六安瓜片都被指定为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特供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常把它作为款待外宾的佳品。


1975年深秋,周总理已被病魔折磨得十分消瘦。一天,沉疴在身的总理突然问医护人员:“有没有六安瓜片茶?我想喝点六安瓜片!”当周总理喝着工作人员找遍京城大小商场才觅得的六安瓜片茶时,他回味良久,神情凝重地对医护人员说:“谢谢同志们,我想喝六安瓜片,是因为想起了战友们,想起了叶挺将军,喝到了六安瓜片茶,就好像见到了他们……”


周总理与六安瓜片的相识,始于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经接触过的一大批六安人。1924年初秋,从法国归国不久的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不久,升任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和中共两广区委中,有一大批六安人,仅黄埔一期就有许继慎、王逸常、杨溥泉、曹渊、孙一中、廖运泽、彭干臣等。周总理和这些六安人朝夕相处,并多次派许继慎等人回乡建党。所以周恩来情系“六安瓜片”,并非仅仅是为品味香著,更是为了重温一段重要的情感记忆。


图:周恩来总理接待基辛格博士。

1972年基辛格博士来华访问,周总理就是用六安瓜片招待他。而周总理临终时的茶思,更如同一滴水,折射出这位伟人高洁的情操、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直到现在,国家各种各级评茶机构,仍把六安瓜片列为十大名茶之一。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