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谈茶与养生

找到约29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茶文化之源管窥:唐代茶圣陆羽的水质资源优化思想浅析

摘要:本文的要义在于浅析陆羽的水质资源优化思想和唐代茶文化勃兴的内在联系,从水文化视角揭示茶与水、茶文化与水文化二者的主次、重叠、交叉关系,认为水文化实乃茶文化之源头活水,“茶水民族”早已成为一个永久性的中华民族指代符号。论述了陆羽的水学思想、茶学思想与大禹治水精神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管子的水思想、孔孟儒家的水思想和老庄道家的水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对水质资源分布及其优劣与否和纯净及污染情况极为重视,首创鉴水分类和优劣标准,深化与提高了唐人对水质资源优化的认知度,强化了唐人自觉保护名泉和水质的意识。此外,中茶文化对外传播,其中也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水思想和水意识、水科学。

关键词:茶文化;水文化;陆羽水思想;水质资源优化;鉴水分类和标准;文化传播

本文的要义是浅析陆羽的水质资源优化思想和唐代茶文化勃兴的内在联系。唐宋以后,阐述水与茶或水文化与茶文化之关系可抵要端者,当以自诩“余斋居无事,颇有鸿渐之癖”的浙江钱塘著名茶人、明代茶文化家许次纾所论最为至要,他在《茶疏·择水》中明确提出:“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许氏又言:“余尝言有名山则有佳茶,兹又言有名山必有佳泉。……吾两浙、两都、齐鲁、楚粤、豫章、滇、黔,皆尝稍涉其山川,味其水泉,发源长远,而潭此澄澈者,水必甘美。” 许氏“无水不可与论茶”之论,发人所未言,或可从不同视角有助于我们揭示茶与水、茶文化与水文化二者的主次、重叠、交叉关系。实质上,茶产于山水之间,山水之自然地质属性决定茶之品位与品性,而水文化实乃茶文化之源头活水。

在以往的中华茶文化研究中,鲜有透过水文化史视角,将水文化作为茶文化之源的系统论述。我们都知道,水、阳光和空气——自然资源三大元素构成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生命赖以生存繁衍的根本所在。水作为一种自然元素,不仅是人之生命永恒依托的物质资源,更是人达至超然于物外的精神资源。人类文化学者认为,水文化是人类文明初始的母体文化,人类文明发展史也可以说就是一部水文化发展史。人类文明生产史和生活史最早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水,人类古代文明的起源也大都发源于江河湖海水流域一带。例如,世界文明史上所言的五大古文明,古埃及文明发源于今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今西亚的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今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古希腊文明发源于今欧洲的爱琴海诸岛,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中国是茶文明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人陆羽《茶经》记叙中国西南部的原生茶树为乔木,直径可达“一尺两尺乃至数十尺”,而其中“巴山陕川有两人合抱者”。这是世界茶文明史上有关野生茶树最早的明文记载。中国西南部地域广阔,地貌复杂多样,水资源极其丰富,雨水充沛,也是史书记载的中国先民种茶、饮茶与艺茶的起始地,以及中国茶业、茶经济最早的起始地。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卷一《巴志》云:“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这说明,此地此时所产之茶已纳贡王室。

茶文明从西南部的山水之间走出来,汇入中华文明长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千百年来茶水待客、邀友品茗、无茶不席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和礼仪礼俗,茶水文化涵养了中华民族的心性、精神与性格,“茶水民族”早已成为一个永久性的中华民族指代符号,并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学术研究结论。以往我们谈茶文化,谈水文化,谈中华民族发展史,谈中华文明发展史,往往都是各自作为一个单独命题来论述的,很少讲“茶水文化”、“茶水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符号。而这关系到我们怎样重写中华茶文明史,怎样更好地把中华茶文明写入中华文明史。

这是诱发笔者思考和重点考察“陆羽的水质资源优化思想和唐代茶文化”这一命题的起因之一。

起因之二,陆羽《茶经·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他认为,凡用山水,最好选取乳泉或石池漫流之水,至于湍急的山水最好勿饮,如长喝此水,几可使人患颈疾(先秦时,即已知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土地、水质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左传·成公六年》:“土薄水浅,其恶易觏……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而由几处溪流汇合后积蓄于山谷之水,虽看上去澄清,但因水不流动,从暑热之日到霜降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即水质可能已被污染,故用此水,必须要先挖开缺口,流放掉那些沉积多日的污水,引来上游下泄的新鲜泉水,然后才可取之饮用。凡用江河之水,须到距离有人居住的远处去取水。凡用井水,则要从人们日常汲水的井中去打水。与陆羽生活于同时代的唐诗人刘长卿在《送崔处士先适越》诗中有言:“小江潮易满,万井水相通。”这很能说明此一时代唐人对水的有关认识已很深刻。

从中我们也可以窥知,陆羽对唐代的水质资源分布及其优劣与否和纯净及污染情况可谓极为重视,知晓水品之优劣与水资源环境、人体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并形成了其关于水质评价的认定标准,其中包含了唐人对水质资源优劣与否及环境变化与保护的初步科学认识,以及引导人们开始重视对水资源、水品质的科学认识和环保理性意识。当代中国著名茶文化专家丁文在《唐人品水重山泉》一文中曾指出,品水标准系自“陆羽首创”,其“鉴水总分三类:山水、江水、井水”,其“鉴水优劣的标准有二:一是流动,‘流水不腐’;二是无污染”。

以今天的现代水质科学技术知识来分析山泉水矿物质成分和测定天然饮用水技术标准,十分容易。但在唐代陆羽所提出的鉴水品水标准,却是首创性的,它开创和确立了中国古代饮用水之标准。更为重要的是,“陆羽的品水标准为后世人所认同”,“自宋元以后直到近代,出现了以卖水为业者,所卖之水皆为山泉水”(丁文:《唐人品水重山泉》)。这是我们认识陆羽水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相比而言,在数百年后的明代,许次纾《茶疏·择水》云:“江河溪涧之水,遇澄潭大泽,味咸甘洌。唯波涛湍急,瀑布飞泉,或舟楫多处,则苦浊不堪。盖云伤劳,岂其恒性。凡春夏水长则减,秋冬水落则美。” 陆树声《煎茶七类》云:“井取多汲者,汲多则水活。”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直言:“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得八分。”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水部》云“水为万化之源”,“井泉地脉也,人之经血象之,须取其土浓水深,源远而质洁者,食用可也”;“贪淫有泉,仙寿有井,载在往牒,必不我欺”;“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气味俱恶,不堪入药、食、茶、酒也”。显然,明人对唐人陆羽关于水质的优劣和纯净与污染评定标准以及唐人对水质资源优劣与否及环境变化与保护的认识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继承和发展。以此略考明代的饮用水认知与评定标准和方法,无疑带有新的生产、生活实践和科学认识特点。此与明代城乡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条件相对等,也说明相比唐代而言,明代的茶产业和茶饮对水质、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的要求要严格得多,因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其诱导因素或许更为复杂和多样。这是茶文化研究的另一个课题,此不赘。

起因之三,《唐全文·陆文学自传》记载:“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陆羽的一生与山水相伴,其知水、识水、亲水、爱水颇深。他遍游天下名山大川,品鉴天下名泉佳水,对水质之优劣对茶味的影响颇有心得体会,故其煮茶时极重所选之水,曾依次将天下名泉划分为二十等级。

据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载:

卷末又一题云《煮茶记》,云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之赴郡。 至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日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挈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陆以勺扬其水曰:“江则江矣。 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某棹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勺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驰下曰:“某自南零赍至岸, 舟荡覆半,惧其鲜,挹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焉!” 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李因问陆:“既如是,所经历处之水,优劣精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 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未尝泥; 吴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此二十水,余尝试之,非系茶之精粗,过此不之知也。

此乃唐大历元年(766年)陆羽游扬州大明寺时所发生之事,因陆羽品水时识破军士取水不实,而引出李季卿命人把陆羽口授的茶水品第依次记下之事。此即后世所传的陆羽所排定二十等次的宜茶之水。不过, 一生嗜茶的唐代才子张又新《煎茶水记》言:“此二十水,余尝试之,非系茶之精粗,过此不之知也。”由此恰可证明,陆羽排定的二十等次宜茶之水曾经后人一一品鉴,或勘定无误。唐人对与茶学、茶艺、茶饮有关的问题,从不轻信所谓权威定论,而是要事必躬亲,去实践,去亲历。这是唐代茶文化极为可贵的品质。也正因此,《煎茶水记》又称《水经》,文虽不足千字,但对陆羽《茶经·五之煮》内容却是有所突破的,张氏更重水品,其文对水品的记载也更详、更清晰。这似可表明,唐人对水质资源优化的认知度在陆羽的引导下开始走向自觉。

关于被陆羽列为“天下第二泉”的无锡惠山寺石泉水,陆羽游无锡惠山时曾作《游慧山寺记》(《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慧山,古华山也。……梁大同中,有青莲花育于此山,因以古华山精舍为慧山寺。

寺在无锡县西七里……寺前有曲水亭,一名憩亭,一名歇马亭,以备士庶投息之所。其水九曲,甃以文石罛甓,渊沦潺湲,濯漱移日。……从大同殿直上,至望湖阁,东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贵湖,一名芙蓉湖。其湖,南控长洲,东泊江阴,北淹晋陵,周围一万五千三百顷,苍苍渺渺,迫于轩户。……

夫江南山浅土薄,不自流水,而此山泉源,滂注崖谷,下溉田十余顷。此山又当太湖之西北隅,萦耸四十余里,唯中峰有丛篁灌木,余尽古石嵌崒而已。……叵以鹤林望江,天竺观海,虎丘平眺郡国以为雄,则曷若兹山绝顶,下瞰五湖,彼大雷、小雷、洞庭诸山以掌睨可矣。向若引修廊,开邃宇,飞檐眺槛,凌烟架日,则江淮之地,著名之寺,斯为最也。……苟无其源,流将安发?予敦其源,亦伺其流,希他日之营立,为后之洪注云。

“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寺石泉水,因了陆羽《游慧山寺记》洋洋洒洒和绘声绘色的激扬文字而名扬天下,天下嗜茶品泉者接踵而至,历代不衰。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泉水最多的国度之一,与人文和旅游记忆有关的名泉大大小小以千数计,遍布全国各地的泉水之甘美、之纯洁,名闻遐迩;另一方面,在唐代茶饮和茶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下,自陆羽评定名泉之后,人们对天下名泉的认知度和喜爱度超越前代,以名泉水沏佳茗,无形中深化与提高了唐人对水质资源优化的认知度,逐渐强化了唐人自觉保护名泉和水质的意识。然仍不免有好事者,他们对名泉的喜好达到超出人之正常理性约束的癫痴程度。例如,据唐代无名氏《玉泉子》记载,唐宰相李德裕因最爱饮惠山泉水,竟命人千里“铺递”至京师,供其品饮。此事虽然荒唐奢侈,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名泉意识以及名泉文化已在唐代社会各个阶层普及开来,并带动唐代饮茶须以佳水配之的风尚。

在此,颇值一提的是,在陆羽《茶经》问世之前,年长陆羽五十岁的唐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浙江宁波人陈藏器通过刻苦研习各类本草医书和中医药理论及诊治方法,撰著《本草拾遗》十卷,其中他从“本草茶疗”之概念出发,提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著名论断,并动手调配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秘方为人治病。据《三秦志》所言,当时“病家云集,门庭若市”。而且,陈藏器曾以药茶为唐玄宗十八子李瑁治好了旁者无法治愈的怪病。为此,唐玄宗昭告天下,赐陈藏器为“茶疗鼻祖”。更为重要的是,陈藏器在《本草拾遗》特别指出,从山地溢出的矿泉水为“玉井水”,此水“味甘平,无毒”,而且久服可“令人体润,毛发不白”。所谓“玉井水”,陈藏器《本草拾遗》言:“诸有玉处山谷水泉皆是也。”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十《昆仑山》载:“昆仑山有柰,冬生子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轻柔能腾虚也。”可见古人对玉井水的水质有清醒认识,对其保健功效颇为推崇。

陆羽一生博学多能,除茶学之外,于诗文、音韵、小学、书法、戏曲、史志、旅游、地理、考古、水学、农学、工学、医药、饮食等方面多有涉猎,成就不俗,在唐代文坛活跃一时,而且曾流寓浙江,他撰写《茶经》时,对浙江宁波人士、著名中医药学家陈藏器的学问与卓识,不可能未有所闻,亦不可能未有所习所得。例如,《茶经·七之事》引用与茶食、茶疗和茶药有关的古籍药典计有《神农食经》、《晋书》、《搜神记》(干宝)、《食檄》(弘君举)、《食论》(华佗)、《食忌》(壶居士)、《尔雅注》(郭璞)、《杂录》(陶弘景)、《后魏录》、《本草》、《枕中方》、《孺子方》等等。

在陆羽《茶经》问世后,唐人竞相传抄,推动唐朝饮茶之风遍及各地。《新唐书·隐逸·陆羽传》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在如此“尚茶成风”的影响下,文人墨客鉴于陆羽对山泉水的品鉴和推崇,特别是他对水质资源优化标准的界定以及水质特性的高度概括,让唐代士子和茶人从中感受到与此前不同的更值得称道的茶饮审美享受。这期间,更有推波助澜者,如唐常州刺史独孤及撰《慧山寺新泉记》:

此寺居吴西神山之足。山多小泉,其高可凭而上。山下灵池异花,载在方志。山上有真增隐客遗事故迹,而披胜录异者,贱近不书。无锡令敬澄字深源,以割鸡之余,考古案图,葺而筑之,乃饰乃圬。有客意陵陆羽,多识名山大川之名,与此峰白云相与为宾主。乃稽厥创始之所以而志之,谈者然后知此山之方广,胜掩他境。

其泉伏涌潜泄,潗漝舍下,无沚无窦,蓄而不注。深源困地势以顺水性,始双垦袤丈之沼,疏为悬流,使瀑布下钟。甘溜湍激,若酾醴乳。喷发于禅床,周流于僧房,灌注于德地,经营于法堂。瀑潺有声,聆之耳清。濯其源,饮其泉,能使贪者让,躁者静,静者勤道,道者坚固,境净故也。夫物不自美,因人美之,泉出于山,发于自然,非夫人疏之凿之之功,则水之时用不广。亦犹无锡之政烦民贫,深源导之,则千室褥裤。仁智之所及,功用之所格,功若响答,其揆一也。予饮其泉而悦之,乃志美于石。

因了唐代文人墨客的交口相赞,名泉以诗文褒扬而驰名天下,所以,唐代咏茶与山泉佳水的名诗名文不绝于口,在唐山水田园诗之外,别具一格。例如,储光羲《咏山泉》:“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陆龟蒙《谢山泉》:“决决春泉出洞霞,石坛封寄野人家。草堂尽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皇甫冉《无锡惠山寺流泉歌》:“寺有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处处萦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无冬春。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偏依佛界通仙境,明灭玲珑媚林岭。宛如太室临九潭,讵减天台望三井。我来结绶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只为灵泉留。”

唐人尚山尚水、尚茶尚艺,所作咏山泉诗文虽不免仍有仿效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的影子,但此时的唐人笔墨之下更多地是凸显隋唐大一统文明时代新气象,他们尽情讴歌的山泉直抵唐山水文化和唐茶文化精神之魂魄——有泉水流动不止“年年长自清”的生命回响,有流泉潺潺“此心只为灵泉留”的生命观照,唐人的水文化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与升华。这正是唐代茶文化横空出世的根基所在。

起因之四,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将所考的唐代茶区总括为山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大主产区,并一一辨析各地所产茶叶之优劣等级。

那么,从陆羽水学思想形成基点出发,我们如何对唐代茶区的形成以及唐茶文化的奠基作出合乎历史发展逻辑的合理、科学地解读?

首先,水文明是华夏民族建立夏国家文明体的母体记忆,《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理天下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修建排灌水利工程,以利民垦田种植。此为古史传说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水利治理工程,中国古代水思想和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及利用起步于此。大禹是中华民族水治理和水思想的先行者,其无私奉献精神和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代代相传,这无疑是陆羽水学思想形成的基点之一。

其次,在春秋战国思想家中,《管子·水地》提出,地者和水者都是万物之重要思想,强调:“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是故具者何也?水是也。万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为之正。” 孔子从社会历史和伦理教化出发,将水之形态和性能与人之精神和道德相联系,开创儒家水思想体系。他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等发人深省的睿智思想,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世代传承的宝贵思想资源。老子和庄子建构了道家水思想体系。老子《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对水之种种境界的无限延伸和提升,包含着无比深刻的思想,也奠基了中国水文化得以破除水功利唯一性的超然品质。《庄子·天地》篇提出,“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内化了中国人从水思想中自觉升华人生境界的通路。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对水利的利用和开发从防洪排涝转向农田灌溉——修建大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特别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兼有防洪和航运的双重功效,带动农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这理当是构成陆羽水思想形成的另一个基点。

再者,魏晋南北朝以来,农田水利的重点开发和利用向江淮流域转移。在南朝,太湖流域已是天下闻名的富饶地区,“亩值一金”。至唐代农田水利建设又达至一个兴盛阶段,据《新唐书·地理志》等记载,唐代修建的水利工程达1130多项,“安史之乱”后在江淮流域的水利建设更是取得了新的大发展,长江流域一跃取代黄河中下游而成为全国农业经济优势区位地带,先进的水利开发和利用造就出江南鱼米之乡。这是构成陆羽水思想的又一基点。

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情况下,历经历朝历代的水利与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和治理,至唐代,在世界上领先的中国先进水生产力终于花开花落,形成了《茶经》上所说的八大茶产区(涵盖今川、鄂、湘、赣、皖、苏、浙、闽、桂、粤、黔、豫、陕等省域)。由此,大唐茶叶种植业获得迅速发展,手工制茶作坊日渐发达,推动茶叶流通商品化和茶饮普及化程度日益加深,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唐代茶产业区域化和茶加工制作与保存专业化,茶业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经济门类,唐中期之后随着茶叶生产及流通的规模化,征收茶业赋税渐成定制。茶在唐代很快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饮料,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品茶饮茶渐成风俗,茶事日盛。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记载,列入唐代贡茶的计有十四品目名茶。其中,产于吴越之地的“顾渚紫笋”和西蜀之地的“蒙山紫笋”甚为唐皇室所喜爱,命在顾渚山和蒙山监制督造贡茶。顾渚山和蒙山均有泉水,可谓顾渚贡茶和蒙山贡茶成为唐代贡茶佼佼者的立身之本——好山好水产好茶。

同时,陆羽在《茶经·一之源》提出饮茶者应作“精行俭德之人”,他将自己的水学思想与茶学思想与管子思想、孔孟儒家思想和老庄道家思想相融合,开启唐茶文化精神内核,一方面预示唐茶文化正式奠基,另一方面自《茶经》问世亦标志茶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此后,唐人抄茶书、著茶书、读茶书、谈茶书,蔚成风气。

中茶文化相继传到海外,这其中也包含着对外传播中国古代的水思想和水意识、水科学。例如,中国茶传至朝鲜半岛,韩国茶道对水质、水量、水温和泡茶时间也有相当的讲究与要求。高丽王朝时的文学家、哲学家、茶人李奎报(1169—1241)所作茶诗云:“活水香茶真味道,白云明月是家风。”“评茶品水是家风,不要养生于世荣。”可见唐人的评茶品水之风亦传入朝鲜半岛,以“活水香茶”为品鉴标准。唐茶传至日本后,日本饮茶效仿唐朝饼茶煎饮法,讲究取水要汲取清流。日本茶道尤为重视煮水器茶釜,并视其为可登大雅之堂的茶仪礼具,日本人认为用茶釜所煮之水,其水质明显要优于一般壶所煮之水。

古来谦谦君子均以水德自居,水生万物,德行天下。故郦道元《水经注》云:“水德含和,变通在我。”东坡君子尝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茶者而言,则不可饮无茶。竹,无水不生;茶,无水不生。故君子之道,无水,不可与言竹;茶人之道,无水,不可与论茶!斯言诚哉!

【摘自2018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胡克夫(石家庄),系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

跨界大咖韩山论茶,周国富谈“茶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大咖来聚,韩山论茶。9月23日下午,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参与主办的首届中国梅州国际茶业精英峰会韩山论茶活动在中心会场举行。国内外著名茶界专家、知名企业家、5G领域专家等就茶与文化、茶与贸易、茶与旅行、跨界合作等话题发表演讲。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主持论坛。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主持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伊恩·吉布斯,国际ISO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会(ISO/TC34/SC8)联合秘书、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立民,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艺术大家王西京,广东电信5G专家吴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包俊宜等嘉宾就围绕茶作了深刻的演讲。


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伊恩·吉布斯作《全球茶业合作,促进茶旅融合》主题演讲
国际茶业委员会主席伊恩·吉布斯作《全球茶业合作,促进茶旅融合》主题演讲,他用翔实的数据、丰富的图表介绍了全世界茶产业的分布范围、1998年——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发展趋势以及全球消费水平情况,分享了很多世界上茶产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世界茶旅融合产业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伊恩·吉布斯表示,茶旅融合已成为茶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但是人均茶的消费量有挖掘的空间。茶旅融合,可以开展茶讲座、品茶活动,茶生产商开展茶道活动,把茶文化搬进学校,让下一辈了解茶;可以茶酒融合,在世界范围内推动茶的传播,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茶、品尝茶,我们有挖掘这一潜力的自信;茶可以变成其他产品,茶和健康结合,茶面膜、茶沐浴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茶业委员会愿与大家合作,分享茶业信息,去推广梅州高质量的茶,助力全球茶产业互相探索,互相借鉴。


国际ISO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会(ISO_TC34_SC8)联合秘书、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立民作《六茶共舞,三产融合》主题演讲


浙江省茶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对茶与文化共同发展也颇有见解。从勇闯茶叶“第六产业”探新蓝海、以茶旅打造茶业“第六产业”践行新样本、建设茶业综合题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共享经济”引领茶产业合作新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六茶共舞,三产融合”。提出了通过催生茶产业向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第六产业”锐变构建新时代“大茶业”发展模式;探索打造国际茶文化体验馆;以茶产业+特色小镇结合的模式,打造茶业强县,形成茶产业集聚区(产业链群);由共享经济引领产业合作新发展,可以考虑茶园租赁、茶业“淘工厂”、c2c平台、茶旅等方式促进茶产业发展。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艺术大师王西京作《茶与艺术》主题演讲
“古往今来,与茶相关的文化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发展了传统文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家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西京在《茶与艺术修养中》提到,“茶是生活的艺术,茶是文化的载体。在知识经济、文化创意的时代,占领了文化就占领了制高点,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定位梅州文化、梅州茶业,拿出有效的文化战略,增强文化含量,相信韩山茶业旅游生态园区在茶资源的开发、茶品牌的打造上, 定可作出奇迹。”
广东电信5G专家吴鹰作《5G+智慧农业(茶业)领域应用》主题演讲
中国电信广东公司5G专家吴鹰,介绍了5G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5G在助力茶产业信息化发展的设想。他表示,国家5G战略,是网络强国的新动能之一,是5G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支撑赋能千行百业,是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5G技术支撑下建设智慧茶园,通过人工只能大数据分析反哺农业、生产加工业,将实现茶园的品质管控、病虫害防治、农业和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知道流程精准和智能化变革。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包俊宜作《书与茶》主题演讲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包俊宜,在《书与茶》为主题的演讲中,以的精彩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自己对茶的理解,对茶未来的打造献计献策。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作《浅谈对“茶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三个认识》主题演讲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在《茶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中提到,中国茶和茶文化,承载着几千年的丰厚底蕴,穿越历史,跨越国界,可饮、可品、可食、可玩、可养,深深融进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中华文化伟大辉煌的重要内容,蕴含了人们“清、敬、和、美、乐”的价值追求。茶和茶文化在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茶旅文融合新发展在健康养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茶助身心健康,倡导“茶、水、器、泡、景、喝”“六元和合”,喝好一杯健康茶;“六茶共舞”,舞出茶乡振兴好生活,中国茶和茶文化正逢盛世兴茶的新时代。发展茶产业和茶文化已高度融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健康中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文化产业、富民产业、服务产业和健康产业。
 浅谈对“茶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三个认识——广东梅州“韩山论茶”演讲周 国 富(2019年9月23日)

 

各位来宾、各位茶人,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在这单丛飘香、风光秀美的“世界客都”,正逢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来自海内外的茶人朋友和各方人士汇聚梅州,隆重举行以“茗茶比武,韩山论鉴”为主题的中国梅州国际茶业精英峰会,可喜可贺。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对本次峰会的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中外茶人和各界朋友致以崇高敬意!

梅州,山川秀丽、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客家精神名扬中外。梅州盛产好茶名茶,八大名茶扬帆竞发,茶文化别具风采。梅州文化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弘扬著称,正与中华茶文化“精行俭德”和当代茶文化“清敬和美乐”的核心理念息息相通;梅州文化以崇尚吃苦耐劳、不畏苦寒的梅花品格为荣,正与中华茶文化含蓄内敛、品茶品味品人生的内涵心心相印;梅州文化以团结合群、多元并包的客家人精神见长,这正与中华茶文化茶惠天下、协和万邦的博大胸怀紧紧相连······今天,作为客家文化杰出代表的梅州文化既坚守优秀传统,又与时俱进开创美好未来,使茶和茶文化在“盛世兴茶”的新时代绽放出明艳的光彩。梅州市委市政府着眼“以茶兴农、以茶富民”,打造品牌,彰显形象,推动茶旅融合、茶业转型,致力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国内国际交流合作,走进“一带一路”,这种远见卓识和务实行动,必将为梅州茶产业茶文化的新发展增添新的动能,也必将推动梅州在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取得更大的业绩。

下面,我就“茶让人民生活更美好”问题谈点认识,与大家探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奋斗目标深入人心、回声嘹亮,中国茶和茶文化应当要有大作为、作出新贡献。

一、充分发挥茶和茶文化在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人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来一场健康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掀起一场事关近14亿人的“国家级”行动,中国茶和茶文化应当深深融进,发挥出重要作用。

中国茶和茶文化,承载着几千年的丰厚底蕴,穿越历史,跨越国界,可饮、可品、可食、可玩、可养,深深融进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绽放出夺目的光芒;茶,这一杯醇香流韵的世界性天然饮品,融合在物质和精神两大特性之中,发挥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养心健身、治国理政六大功能,既在人类的物质生活中坚定了生命的根基,又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散发出馥郁的芬芳,越来越成为全球最大众化、仅次于水的天然绿色健康饮品。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中华文化伟大辉煌的重要内容,蕴含了人们“清、敬、和、美、乐”的价值追求。

充分发挥茶旅文融合新发展在健康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绿色,象征生命;生态,充满希望。向往和追求绿色是生命的本能。茶园,周边有林,园中有树,坎间有草,路旁有花,涧中有水,时生云雾,衍生出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的和谐度。它们吐故纳新,净化空气;固土纳水,涵养大地;四季常绿,赏心悦目,是红脉绿韵的风景线,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绵绵乡愁、健康养生的绝妙地,它们既是生态的结晶、自然的内涵,也是美化大地的使者,更是美好环境的象征。茶文相融,更显出生命的灵气,如茶山茶园茶庄,茶企茶馆茶乡,茶道茶趣茶人,种茶制茶卖茶,茶水茶品茶器具,茶路茶俗茶遗珍,茶书茶诗茶故事,品茶礼茶茶生活,体验服务茶空间,茶叙茶会茶事业等。再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如民族文化、民居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戏剧文化、运动文化、娱乐文化、节庆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等串连成珠融合成团,绽放出茶禅(道)和合、茶文融合、茶养契合、茶学结合、尚乐耦合、文明交合的多姿丰彩,派生出回归自然、节制欲望、简单生活、诗意栖居既古老又新生的生活理念,扭转背弃自然的身影,延缓匆忙无序的脚步,消减贪得无厌的欲望,还一个自然而然,达到缓解压力,善养心理,调节生理,注重哲理,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贵在平衡,防未病治欲病的康养保健的目的。

二、“六元和合”,喝好一杯健康茶

俗话说,唐宋元明清,自古喝到今。粗茶淡饭,身心康乐。喝茶,不仅是生理之饮,也是文化之饮,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养成的良好生活习俗,茶和茶生活已深深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各地区、各民族、各民俗、各时节、各人群的喝茶方式和饮茶文化,也使中国人在艰难困苦和繁重压力的历史条件下苦中得乐,繁衍发展。人们常说,西方人精力旺盛、热烈奔放,性格像酒一样,而东方人冷静、稳重、理智、坚韧、含蓄内敛,性格似茶。

当今世界,人口增长快速化,城市发展超大化,资源能源消耗最大化,异常天气常态化,生态生活环境低质化,社会矛盾多样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遏制,再加上人们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快,精神负担加重,生活节律失常,生命个体“亚健康”、“欲病态”、“慢性病”和一些精神性疾病比例大大上升,出现“城市病农村化,老年病年轻化,莫名其妙的病经常化”的现象。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影响人的健康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卫生服务占8%。由此看来,一个健康保健时代已经到来,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的重中之重。

中国茶人当前要着重做好两件事:一是倡导茶为国饮、人人喝茶,致力推进茶和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充分发挥茶和茶文化在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中的特殊作用;二是倡导“六元和合”,让国人喝好一杯健康茶,助力人的身心健康,茶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喝好一杯健康茶,茶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就要倡导科学饮茶,使人人喝对茶、会喝茶。天有一年四季,地有东西南北,人有九大体质,茶有六大茶类,民族、民俗、地域、文化等各不相同。茶,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只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茶制宜,科学饮茶,才能品出真谛,喝出健康。

茶助身心健康,就要倡导“茶、水、器、泡、景、喝”“六元和合”,愉悦心情,放慢生活,让每个人在美好茶生活中获益。首先是茶相适。茶相适,讲究的是安全和品质,是德性、诚信、匠心和自然天性的综合体。茶从茶园到茶杯,要构建严格的安全生产体系、可追溯体系、信用体系和监管体系,保障茶的品质和安全,创制出一款茶消费者适合的茶,这是喝好一杯健康茶的基础。其次是水相合。水相合,是冲泡好一杯健康茶的前提。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八分茶,十分水”,说明好茶更要好水来呵护、来衬托。陆羽《茶经》,十分讲究对水质的要求。当然,水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不同的茶要有不同水质的水来冲泡,使之茶水相合,水为茶增色,茶为水添彩。如龙井茶虎跑水,方为绝配。其三是器相宜。茶人们说,器为茶之父。中国茶器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种类丰富,功能俱全。材质有陶瓷、金属、石、木、竹等之分别;功能有煎煮、冲泡、分配、品饮、茶玩之不同;观赏有形状、材质、文野、工艺、色彩之丰富,可藏、可赏、可玩、可用、可值,彰显着茶文化的韵味风貌,增添着茶人品茗喝茶的心灵愉悦和美的享受。器之高下异同与茶水器的相宜相融,关联着茶水器的适或不适、美与不美、便或不便,关系着品饮的口感、手感、美感和快感。要十分重视茶器具的传承与创新,本着古今相融、服务当下的精神,创造出珍、雅、俗、尚以及寿、喜、礼、特等丰富多彩、各有钟爱的茶器具,充分表达茶和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彰显烹茶尽具的和合相融,大力提升品茗喝茶的文化品味和悦感美态。每一个有一定品位的茶企业、茶品牌和茶品类,都应当创制出能表达自身文化品位和促进茶多元和合的健康茶生活的茶器具,为文化增色,为生活添彩。其四是泡相和。中国茶人历来讲究茶的冲泡之功,称之为茶道、茶艺、茶技、茶礼等。如唐时的煎煮、金木水火土的和而不同;宋时的点茶,南宋杭州的径山寺茶宴;发展至今形成各民族、各民俗、各地域、各文化、各茶类的精彩纷呈的茶技艺、茶功夫和茶生活,如潮汕工夫茶,福建工夫茶和台湾工夫茶,以及罐罐茶、煎煮法、冲泡法、调饮法、拼配法,还有英国的下午茶、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等等,不同茶类有不同的泡法,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无论何种泡法最终目的是要泡出一杯口感和合的健康茶。泡茶贵在相和:一是选之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选茶、选水、选器、选法,营造煮茶冲泡的金木水火土相克相生的不同之和。二是道(技、艺)之和,“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是泡茶的中庸之美;“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深情”,是待客时的明伦之礼。轻重缓急、刚柔相济,调制出道之和、汤之美、感之适。三是心之和,煮茶泡茶是物、技、艺、心的统一的和,即使同款茶、水、器,不同的心境、心情、心思泡出来的茶汤也会不同,所以工夫茶强调的是茶道、茶艺、茶礼、品评相融相合匠心规矩 。苏东坡有诗云:“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其五是境相融。“朴实古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是品茗环境的俭行之德。喝茶需要朴实古雅的环境,清静文雅的空间。偷得浮生半日闲,或一人独饮,或两人对饮,或相邀三五知己同饮,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谈天说地,吟诗作词,养心健体。其六是人相通。“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是饮茶时的谦和之态。喝茶品饮需要心相融、人相通、同嗜好、共茶韵,才能达到有心之品、有敬之品、有品之品的茶饮境界。古代文化大家苏东坡喝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诗僧皎然的“ 一饮涤昏寐 、 再饮清我神 、 三饮破烦恼”和卢仝“七碗茶诗”的最高茶境界,可以说是中国茶人茶饮文化的典范,值得今人借鉴。俗语说,好茶是喝出来的,健康也是喝出来的。喝茶聊天也可以消除孤独,调节心情,喝出健康。喝茶聊天,可有五种方法:一是生活性聊天,谈谈生活,平衡心态;二是社会性聊天,谈天说地,舒心益智;三是牢骚性聊天,低级牢骚发泄心中郁闷、疏肝通络,高级牢骚忧国忧民通天下事;四是会议性聊天和商议性聊天,促成生意干成事业;五是疏导性聊天,朋友有烦心事,倾情诉说,劝解疏导。

当然,喝茶的目的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茶和茶文化的物质和精神两大功能。喝茶有劳动之饮、运动之饮、日常之饮,以解决生理之需;有功能之饮,以解决特定之需;更有“六元相合”的和合之饮,促进心境愉悦,提升体质。哲人说,喝茶是打开人们的益智、健康和幸福之门。茶饮里面有文化,茶饮里面有健康,茶为国饮,健康中国。

三、“六茶共舞”,舞出茶乡振兴好生活

当今中国,茶园面积4395.6万亩,茶叶产量261.6万吨,已成为世界产茶大国;茶叶销售量191万吨,年人均茶叶消费量1.37公斤,已是世界茶消费大国,但还不是茶业强国,茶和茶文化的发展潜力无限,充满希望。

当下,中国茶和茶文化正逢盛世兴茶的新时代。发展茶产业和茶文化已高度融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健康中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文化产业、富民产业、服务产业和健康产业。今年5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国家农业农村部在杭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推出浙江安吉、福建安溪、湖南安化的县域茶业振兴发展的“三安”经验。浙江安吉,茶业产值占全县农业产值的60%,全产业链就业近20万人,为全县36万农民实现年人均增收7030元。福建安溪,全县茶业产值175亿元,26万农户中有20万户涉茶,120万人口中有50多万人事茶,农民人均收入中56%来自茶业。湖南安化,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2000元以上来自茶产业,去年茶业对县财政贡献3.2亿元,茶农每亩茶园年收入达8000至15000元。“三安”经验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片叶子兴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的科学论断,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下茶产业的振兴发展更要强健科技和文化两只翅膀,跳出茶叶做强茶产业,跨越本地面向全国全球发展茶产业,在做好做精六大茶品类的前提下,致力六茶共舞(喝茶、饮料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全价利用,深化科技链,拓展产品链,创新营销链,丰富文化链,提升价值链,走进“一带一路”,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茶产业更多更好的上品富态,即饮品、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工艺品、纺织品、装饰品、日化用品、茶籽油品、茶器具用品等,以及茶旅游、茶休闲、茶养生、茶体验、茶服务、茶艺术、茶游学、茶世界、茶天地等,创新新业态,丰富多业态,展现美业态,培育和打造一批强而优、强而特、强而大,各展千秋,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茶产业综合体和茶企业茶庄园,着力提高茶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全面小康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努力满足中国和世界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多元需要,让茶农、茶工、茶人的生活更美好。

各位来宾、各位茶人,秋天的硕果,来自春夏的茁壮成长;冬天的蕴藏,为的是春夏萌发生长的希望;茶人的变革和创新祈盼的是茶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我们坚信,梅州的明天会更好!中国茶和茶文化的明天会更好!中国和中国人民明天会更好!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茶是养生的神奇良方,对延年益寿具有超凡的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希望自己有高高的“颜值”,在每个年龄段都散发自己独特的气质魅力。


仪表、外貌是我们给人的第一印象,让自己拥有好气色,变得更好看,不仅是为了满足我们与生俱来对美的追求,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


即使不需要华丽的妆容,气色和气质也是我们提升颜值的不能忽视的方面。


其实,一杯茶,就能喝出好气色。


《饮茶养生》一书中写道:“茶是养生的神奇良方,对延年益寿具有超凡的能力。”


紧张的现代生活让人们试图寻求舒缓身心的良药,除了泡上一杯好茶,品味那沁人心脾的香氛,茶中的神奇成分更是被直接用到了美容护肤品中,更天然,更原生态,对皮肤产生的不良作用很小。


茶,是天然的美容护肤品


喝茶美容,哪种茶效果好?

就饮茶美容皮肤来讲,绿茶效果最佳。


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清汤绿叶,香高味醇,具有天然的色、香、味,维生素C和茶多酚含量较高。


绿茶中维生素C含量很丰富,就其绝对含量而言,优质绿茶维生素C的含量比柠檬、桔子、番茄要高出一、二倍,并且茶中的维生素C在90度情况下,也几乎不被破坏,它可以预防色斑,因此,女性喜欢饮绿茶来美白皮肤。

男性茶友常饮绿茶,可以有效延缓衰老,同龄人都满脸褶皱,顶着啤酒肚的时候,你靠一杯绿茶就悄悄躲过了岁月的“杀猪刀”。


三种茶叶美容的小方法


茶叶中许多成分有美容效果。因此,每天饮茶、食茶是非常有效的美容法。


同时,也可将茶叶用于化妆品中,通过与皮肤的接触,使茶叶中的美容成分直接被皮肤吸收。利用手头的茶叶,进行美容,方法都不复杂,而且很经济,只要坚持,就可到达预期的效果。


 茶叶美目 


将茶叶冲泡后,略微挤干,放入纱布袋中。闭上双眼,将茶袋放在眼睛上,放10-15分钟。


能消除眼睛的疲劳,改善黑眼圈,还可治疗眼部的炎症。


 茶水泡浴、泡足 


泡浴时,将茶叶20-30g装入小布袋中,放在浴缸内,进行泡浴。泡足时,将泡好的茶水倒入脚盆中即可。


有去除老化的角质皮肤并且清除油脂,使皮肤光滑细腻的效果。此外还能驱除体臭,使肌肤带上清新的茶香。


 茶叶面膜 


面粉1匙加蛋黄1个,拌匀后加绿茶粉1匙。洗净脸后,均匀地抹在脸上,20分钟后洗去。


也可用红茶与红糖泡茶,将糖茶水1匙与面粉1匙调匀,做面膜外敷15-20分钟后洗去。都有去除油脂,使皮肤变得光滑、白皙的效果。


茶水加蜂蜜,健康又甜蜜


冬天最需要靠补充糖分来补充能量,给身体保暖。一杯加了蜂蜜的香茶,不仅能达到这些效果,还能增添一分惬意,缓解严冬带来的不适感。


特别是红茶加蜂蜜,不仅口感更香甜、氛围更温馨,对身体健康的积极效果也不能忽视。


气温一降,出汗量变少了,人们每日的补水量也不经意间减少了。茶叶中含有糖类、果胶、氨基酸等成分,能与唾液产生作用,达到生津止渴的效果,补充人体水分。


蜂蜜茶水宜在清晨、饭前1小时或饭后1小时饮用。


茶叶加蜂蜜不仅增加了茶的适口性,由于蜂蜜和茶叶都有润肠作用,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排毒养颜的目的,是理想的天然美容饮品。


油皮肌肤 爱喝的是白茶


洗完脸后什么都不涂,1小时后用吸油纸就可以吸到面油,这就是油性皮肤的典型特征。


女性如果是油性皮肤的话,上粉后容易脱妆、毛孔明显,油性皮肤者油脂分泌特别旺盛,皮肤较粗糙,容易生暗疮和粉刺;而油性皮肤的男性,油脂分泌过多,脸上很容易生疮,一些必要场合谈生意时,确实很影响形象。这时,喝上一杯白茶就再好不过啦!


1.  白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其他多种矿物质,能够平衡体内的内分泌,缓解因为疲劳导致的大油皮。


2.  加班容易上火,而上火正好也是导致大油皮和痘痘的原因。俗话说白茶三年药七年宝,一杯老白茶入口,体内火气也下了一半。


3.  白茶在降火、消炎方面有较好的功效,其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能够去黄、祛斑、去痘印,起到提亮肤色的作用。


对于女性来说,爱美本就是天性,再加上后天对美更高的追求,护肤、化妆、减肥、美发等,都是不会缺席的课程。但美容养颜的知识深渊,是需要很多金钱和精力去“填满”的。


男性更少接触到化妆品、美容品这些东西,想要有好气色,喝茶真是又简单又朴实的好方法。


喝茶养颜却是一件轻松事儿,你可以沐着茶叶足,敷着茶水面膜,再调饮上一杯蜂蜜红茶或老白茶,轻轻松松在家享受美容院级别的待遇,更能收获由内而外养出来的美丽。


看到别人还在用昂贵的化妆品,定期出入美容院,是不是发现喝茶还帮我们省了一大笔钱呢?

找到约28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