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台湾窑变茶具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49 秒)

汇古今茶器臻品,聚大师匠心之作,2019厦门国际(秋季)茶博会茶器大赏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作为孕育、盛载茶的器具,茶具是鉴赏和品饮茶汤的媒介,深受茶人青睐。2019年10月10-14日,厦门国际(秋季)茶博会将再次汇聚古今中外茶器,聚集大师匠心之作,为您带来一场茶器饕餮盛宴,搭建全球茶器贸易桥梁。


一枚小小的茶器

思想与文化皆跃其上,风骨与气质皆蕴其中

唯有亲眼一见,品一瓯好茶

方以知其美


今日,官微带您赴一场茶器之旅

    一同感受这火与泥碰撞的魅力!


Tea Fair

瓷器站


景德镇瓷艺林堂、造悟堂、璟色堂、柴房、溪陶坊、大福道、问鼎、善窑厂、妙色、青艺窑、春山玉品等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瓷……以及多家学院派纯手工作品......将在本届展会闪亮登场。


艺林堂

展位号:A5T020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艺林堂对粉彩器物形制、绘画、色泽、纹饰等研究及制作,有了独到的理解与追求,成为当代只钻研粉彩瓷的陶瓷品牌。



璟色堂

展位号:A5T023


【璟色堂】堂口矢志秉承“传统、传承、传颂”的陶瓷文化理念,以承继景德镇元明清三代流传了七百多年历史的皇家御制瓷标准。所研发烧制的青花釉里红和釉里红高仿瓷作品,获得业界同行、古瓷研究专家和收藏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和称誉。



柴房

展位号:A8T016


柴房秉承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专注于“新柴烧” 陶瓷产品的创作生产,坚持深耕陶瓷文化,持续创新。



大福道

展位号:A7T019


大福道复烧的南宋官窑其特点:古朴、沉稳 、端庄典雅,釉面呈现冰裂纹、蟹爪纹等,俗称"紫口铁足 金丝铁线"之特征。由于胎体含铁量较高,造成胎釉难以融合,窑温不易控制,成瓷率极低,在古代往往成为帝王将相专用。



善窑厂

展位号:A8T030


善窑厂复烧了汝瓷技艺中最为高难度的薄胎无纹天青汝瓷,将青花釉里红和汝瓷工艺融合呈现,将釉上珐琅彩以及粉彩,金彩,墨彩等与汝瓷进行穿越时代创新,既传承传统,又符合现代的实用美学,成为了当代瓷作经典,延续着(传世汝窑)的梦幻史诗。



妙色

展位号:A4T022



三鼎

展位号:B1T062



唐庐

展位号:A7T022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青白工坊

展位号:A8T031


青白瓷是景德镇湖田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釉色品种,因青白釉的釉质中含有微量的铁质,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剔透,如冰之晶莹,玉之温润。




春山玉品

展位号:A4T027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春山创意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一种不同的真实需求,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积累中,将经吸收、沉淀的精髓放到各样创意中。



景瓷一竹

展位号:A8T013


将瓷胎竹编与景德镇瓷巧妙地结合,既展现景瓷的白、透,又表现邛崃竹的柔、韧特性,这也是景瓷一竹的创作理念,不断追求“精益、传承、创新、质造”。



胡春亮陶瓷

展位号:A4T040


耕道堂

展位号:A7T021



德化瓷: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德化白瓷制品浓淡分明、层次丰富、釉色乳白如凝脂,透光度极好,有“东方艺术珍宝”之称。祥裕、华亚、本兮、上福鸿天、许氏正泰等众多德化企业将为您带来一场“白瓷秀”。


许氏正泰

展位号:A8T008



本兮

展位号:A5T019



上福鸿天

展位号:A8T018


将茶文化与篆刻艺术“二雅合一”的全新艺术理念,古雅的韵味,引人玩味。衍生出了独特的现代文人雅趣。“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一种以茶文化,雕刻,书法,字画融合的个性艺术样式正在悄然走来。


博信

展位号:A4T008



祥裕

展位号:A4T029




青瓷: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青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本届展会将汇聚禺沐轩、尚唐、造青、土人斋......的龙泉青瓷;华亚、千境......的珠光青瓷;问鼎、汝道、善隐......的汝瓷;溪陶坊的官窑等众多青瓷茶具。


尚唐

展位号:A4T028



造青

展位号:A5T017


造青以人与自然互融共生的美学理念,创造现代生活新的审美视角,承古创新,演绎当代龙泉青瓷人文之美,燃点闲趣生活温暖之火。





土人斋

展位号:A8T017


土人”孜孜以求,如泥土般敦厚淳朴的禀性始终如一;“土人”崇尚工匠精神,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着初心、耐心、恒心; “土人”以器物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的完美结合为目标,让器物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土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汝道

展位号:A4T032


汝道汝瓷主材料精选于汝州原矿玛瑙釉,引用台湾精湛的生产工艺,还原于传统的烧制方法做成的精髓产品。


溪陶坊

展位号:B1T055


溪陶坊秉承着:“传承经典 匠心制器”的原则力求将每一件精美的瓷器皿以最美的形象呈现给每一位客户。从瓷泥的选择到釉料的研发,从器型的完美呈现到画面的精心设计和绘制,从对于品控的把握到对于客户的用心服务,无不在从每一个细节着手。



问鼎

展位号:A5T028




黑瓷:也称天目瓷,是一项古老的制瓷工艺,是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带有独特“幽玄之美”。


云盏轩

展位号:A7031



华翔

展位号:B1015




漆器:“工笔精刀摹美人,环姿燕色幻如真。晶莹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漆器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


此一

展位号:A7T026



那水那莲

展位号:A7T023



闽新

展位号:A4031


闽新以弘扬福州传统脱胎漆器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使命,产品兼具实用与文化的品牌内涵,不仅制造漆器,同时倡导一种以大漆为主题的优雅生活方式。




卓梵

展位号:A4026




其他展会还齐聚汉陶张生、一衍堂、春秋茶语的潮州陶瓷;官润窑、德兴的醴陵陶瓷;大家陶艺的磁州窑;秋红钧、华炎堂、运增窑的钧瓷;陈氏定瓷;乾唐轩的活瓷......


大家陶艺

展位号:A4T039


家陶艺致力于弘扬磁州窑文化,传承磁州窑艺术,不断研究挖掘磁州窑传统生产工艺和装饰技法,恢复了磁州窑手工拉坯、手工绘画、手工雕刻等传统制作工艺,生产的磁州窑艺术瓷具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汉陶张生

展位号:A4T031



乾唐轩

展位号:A8T022


乾唐轩初以仿唐三彩陶作为主,之后以结合唐三彩与交趾陶工艺,取其精华,独创「乾唐彩 TANGCAI」品牌之系列,突破传统的唐三彩,融合彩釉和西方喷绘技法,经高温多次烧成,呈现出现代东方华丽高贵的陶艺风格。


官润窑

展位号:A4045


官润窑致力将中国传统绘画与釉下五彩陶瓷技艺完美结合,不断创作出既具有中国古典人文气息又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陶瓷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德兴

展位号:A3150

 



陶土茶器站



紫砂:陶器中的宜兴紫砂茶具享誉海外。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用紫砂壶泡茶,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其器型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变万状,可谓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宝库。范家壶庄、悟器、七柒造物、源之器以及其他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将一一在本届展会中展示紫砂魅力。


悟器

展位号:A5T022


悟器致力于发掘紫砂茶器之美,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美学相结合,以新的思考和设计表现,创作出适合现代生活的品茶之器,让自然环保的材料和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

活。



七柒造物

展位号:A5T030




源之器

展位号:A4T041


源之器生产极具创新美感和收藏价值的高档紫砂艺术品,精心设计茶席周边个性茶器,以传统精神的崇敬,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去加以传承,创造出有温度的人文茶器,从紫砂泥的采集,炼制,紫砂陶的成形,到装饰,陶刻,烧成,严谨把关每一道流程,力求件件是精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紫陶:始于元末明初,中国四大陶器之一。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大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田记窑

展位号:B1T058



舒氏

展位号:A7036




坭兴陶: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其将“双料混炼、骨肉相融、自然素烧、烧炼出彩(窑变)、陶刻纹印、陶艺造型”六项传统制陶工艺淋漓尽致地运用于陶器艺术创作中,谱写着“万年坭兴陶,千年传奇”的绚丽华章。一物堂、方圆、广辉陶艺、名人陶艺等坭兴陶企业将聚首本届展会,彰显坭兴陶风采。


一物堂

展位号:A4T021


一物堂以一物寓万物,以得宁静、得清远、得智慧、得和谐……扎根于岭南历史文化深厚的番禺大地,传承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之时,不忘创新。




方圆

展位号:A4038


方圆以坭兴陶为载体,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己任,大力推崇工匠精神。




广辉陶艺

展位号:B2067


广辉陶艺专注于四大名陶钦州坭兴陶,实时与创新、 拥有一个专业团队,每个工序严格把关, 对坭兴陶有着独特的见解。



柴烧:不仅是燃烧薪柴,更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运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结合而成美丽作品。柴房、半盏堂、老昌号、善观堂、土燃以及众多台湾柴烧企业将共同谱写一曲“火与土“之歌。


土燃

展位号:A8035


以“土”为载体, 以“火”为媒介。“土” 承载着“器”。“火”承载的是“色”, 器色合一是土燃烧制作品表现力的追求。以柴烧产品为载体并在器皿上进行创作,结合绘画、瓷上篆刻、瓷上书法等工艺形式对柴烧器皿进行创新。



其他:台湾陶作坊、日本柴田、日本Shellstone、韩国茶文化产业协同组合、韩国星洲茶文化协会等将带来精美陶器。


陶作坊

展位号:A6T023


陶作坊始终强调「以艺术的情怀,专业的素养,实用的考量,创造每一件作品」,其初衷即着眼於对使用者生活之美的关心与「在乎」。




金属茶器站


金属茶器:处处都透着稳健之气,无论是粗狂豪迈还是精雕细琢,都流露着它本身的硬朗风貌,而器物的工艺更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耐人寻味。金属茶具使用寿命长,密封性好,很受大众青睐。金、银、铜、铁、锡等不同材质的金属茶具企业将在本届展会中百花齐放,各展风采。


铁壶斋

展位号:A7T007


铁作为人类制作工具的重要金属之一,使用古老的技艺或铸或锻,散发着令人着迷的魅力。



大富

展位号:A4020


大富以父辈多年铸铁技术为基石,结合铸铁珐琅搪瓷工艺,致力于生产可以给生活带来幸福感的高品质珐琅铸铁茶具。



李小白

展位号:A5T001-1



神雕

展位号:A4T018


每一件神雕铜艺的作品,不仅仅展示精湛工艺,它更是一个生命、一种文化,承载着历史的使命。让世人看到铜器生命的灵魂,让生活读懂铜器传承的文化,让你感悟铜器与生活的交融。至简至臻,诠释东方侘寂美学。



蜂鸟工坊

展位号:A4T003




一胜斋

展位号:A5T015




玻璃茶器站


玻璃茶器:其色泽鲜艳,光彩照人。用其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


永华汇

展位号:B1T006



华德

展位号:A4T026



美琦

展位号:B2051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

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再听到对你说柴烧紫砂美,壶友们就直接拉黑他!

上图为宜兴丁蜀镇范小龙老师全手作品《难得糊涂》

近期,总是有壶友咨询我们一个问题: 部分紫砂艺人和网络媒体最近在大肆宣传柴烧紫砂茶具,说是用最好的泥料、最古老的烧法所以也是最自然健康和最古朴浑厚的饮茶器皿,他们很好奇,柴烧壶到底好不好。

 上图为宜兴丁蜀镇范小龙老师全手作品《石瓢》

其实,我们也观察到,近年来盛行柴烧茶具,在茶博会,文博会以及陶瓷博览会上看到许多号称柴烧茶具,也有部分紫砂艺人高调打出了“柴烧牌”。

上图为宜兴丁蜀镇范小龙老师全手作品《难得糊涂》

所谓柴烧概念,是几年前最先由日本或台湾的一些陶瓷从业人员引进大陆的,其产品外表布满了不规则颜色,有些还有凹凸不平的现象,说柴烧的产品能改动茶水的性质,能使茶汤香气更浓那么。现在我们就宜兴紫砂壶的所谓"柴烧",来谈谈自身的观念。

上图为宜兴丁蜀镇范小龙老师全手作品《清泉》

宜兴的紫砂壶烧成,在上世纪70年代前根本是龙窑松枝烧成,50年代末,在龙窑尾部开膛改用块煤加热,采用隔焰烧,即紫砂壶与火之间档着一层匣砵,使火苗不会直接射到茶壶上,从而保证紫砂壶外表的光亮与地道,过去漏火了,或者一不当心,部分烧成了复原焰,就会呈现一些火疵,这种东西是不良品,是不能当正品销售的。

上图为宜兴丁蜀镇范小龙老师全手作品《清泉》

60年代末,宜兴紫砂壶窑炉改形成燧道窑,放弃了原来的龙窑消费,由于燧道窑节能,比原来龙窑烧成本钱降低30%以上,故宜兴的几十条龙窑自那时起开端全面熄火。70年代中期燃料从煤烧改为重油(练制汽油的渣渣),又进一步降低本钱,80年代窑炉改成推板窑(燧道窑小型化),至90年代初,台湾人制造出运用液化气的梭式窑(抽抴窑)很快被引进以烧成紫砂壶,使废品率疾速进步到98%2000年后为了进一步减少排放烟尘,宜兴又全面制止燃煤,全部采用液化石油气和管道自然气和电窑。至此,宜兴的窑炉柴烧煤烧曾经绝迹近30年了。

 上图为宜兴丁蜀镇范小龙老师全手作品《石瓢》

那么,如今的所谓的柴烧,又是那里出来的呢?其实要我们“紫砂百家”说,基本是一个世纪骗局。柴烧紫砂一般是这样宣传的:它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在产生窑变时在陶瓷器具上留下火痕、灰釉等独特的元素,成就了包括柴烧茶具在内的每一件柴烧器具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次还会假用科学之名,称经过柴烧氧化还原法烧制的紫砂茶具具有改变水质的功效,使紫砂器皿起到软水、柔水的作用,也唯有柴烧烧制的紫砂才能达到这一最佳效果。

 上图为宜兴丁蜀镇范小龙老师全手作品《石瓢》

其实,我们只要提高一下陶瓷窑炉烧成学问及明白紫砂为何称为茶器之首就会发现,柴烧紫砂的宣传论调是如此不堪一击。烧成陶瓷,有两种窑炉烧成氛围,氧化氛围与还原氛围。氧化氛围窑内空气供给充分,燃料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烧出来的紫砂壶外表很洁净润滑,紫砂壶外表肌理自然美观,这也是人们所普遍请求和希望到达的规范。而还原氛围,是烧窑时窑内氧气供给不充分,燃料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气氛,其特征是有烟。

 上图为宜兴丁蜀镇范小龙老师全手作品《石瓢》

现在,部分紫砂艺人为了展现柴烧紫砂的独特外观,盲目追求还原氛围,大量运用松枝,让松油及柴灰自然散落,在紫砂壶体表面形成的所谓的“泪目”碳结晶。更有甚者,会加进一些工业盐,使盐液化产生雾气附着在紫砂壶体外表,在高温中吸附窑内杂质,最终一层釉附着于紫砂壶的外表。无论是“泪目”碳结晶,还是工业盐形成的釉质,加上持续高温,紫砂已基本瓷化,这都使紫砂壶丧失了双气孔构造而不再透气,改动了紫砂的基本性质,从而让紫砂壶优秀的泡茶功用不再。

 上图为宜兴丁蜀镇范小龙老师全手作品《石瓢》

这些都与追求纯朴自然美丽的紫砂肌理南辕北辙,与紫砂壶追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艺相悖,更与紫砂艺术的审美追求及独特的宜茶性相分歧。如果仅仅是因为创新尝试,偶尔为之,满足部分壶友的猎奇心理倒也无妨。但是如今,一些人却应用壶友追求新奇的心理,大肆炒作所谓的柴烧紫砂壶,并使之渲染成高价的理由,蒙骗诈骗壶友,这样的东西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一定是没有珍藏价值的。


                                               本文来源:紫砂百家微信公众平台

                                               图片拍摄:张洪欣

金属茶具种类多 哪个适用用哪个

金属器具是我国最古老的器具之一,是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物质制成。秦始皇统一中国前,青铜器等已广泛应用,既作酒具,也作盛茶、盛水具,直至茶叶成为饮料,茶具渐渐被分离出来。大约到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银器具。到隋唐时,金银器具的制作达到高峰。从宋代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

元代以后,特别是从明代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

金银茶具按质地分类,以银为质地者称银茶具,以金为质地者称金茶具,银质而外饰金箔或鎏金称饰金茶具。金银延展性强,耐腐蚀,又有美丽色彩和光泽,故制作极为精致,价值很高,多为帝王富贵之家使用,或作供奉之品。

古代王公贵族们为了炫耀他们的显赫地位,讲究排场,喜欢使用一些金银茶具。唐代茶书《十六汤品》中就有一道“富贵汤”,书中说:“以金银为汤器,惟富贵者具焉。”各地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不少这类金银茶具。

黄金做成茶具过于奢侈,过去只有皇家贵族才会享用,如今,纯用金制茶具极少,纯金茶壶和烧水壶,一般人很难见到。

银制茶具现在还有人使用。陆羽在《茶经》中说到:“鍑:鍑以生铁为之,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意思是银制茶具有着“至洁”的特性,只是应为其“涉于侈丽”,不建议使用。用银壶烧水能使水变软变纯净,古人称为“若绢水”,就是说水质的柔薄爽滑犹如丝绢,这种水适合冲泡高香的茶,如闽南乌龙,台湾乌龙等。

铜茶具以白铜为上,器形以壶为主。江苏盱眙窑庄西汉窑藏曾出土一铜壶,壶口挂件为金兽。清代出现了铜胎掐丝珐琅茶具,用铜胎制成,通过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多种工序制作而成,但很少作为日常饮用的茶具。现在也有用铜壶烧水的,用铜壶烧水能产生甘甜的味道,适合冲泡包容性强的,有深沉香味的茶(红茶)质。

锡茶具是采用高纯精锡,经多道工序制成。锡刚中带柔,密封性能好,所制茶具多为贮茶用的茶叶罐。大多产自中国云南、江西、江苏等地。现代用锡精制贮茶罐较为流行,锡制茶壶因盛茶水有异味,现在很少使用了。

铁制茶具有生铁或熟铁茶具之分,在古代大多作为工具使用,如鼎、夹、碾、茶炉、锤、火箸等,如今,用铁制茶具,除少数作工具,已不多见。现在也有用铁壶煮水的,铁壶能够使水质变得醇厚,适合冲泡厚重的茶类,如黑茶或高发酵重焙火茶类(武夷岩茶)等。

现在,不锈钢茶具也有很多人使用,不锈钢茶具能抵抗大气中酸、碱、盐的腐蚀。外表光洁明亮,传热快,不透气,多作旅游用品,如带盖茶缸、行军壶以及双层保温杯等。

来源:茶馆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