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台湾顶级红茶价格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台湾茶的历史

概述


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台湾有诸多名茶,且各有其特色,综合起来不外是绿茶、乌龙茶、金萱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红茶、日月潭红茶、白毫乌龙茶(碰风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茶、高山茶(大禹岭茶、合欢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等等茶类,这些茶类各有其特色。

台湾产茶地区比较多,著名的有七大产茶区。海拔高度,决定了台茶的口味。海拔越高,口味越佳、价格越贵。阿里山乡、梅山乡、番路乡等地区,其种植阿里山高山茶滋味甘润醇厚,近年来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的阿里山高山茶对阿里山茶坚持用最好的茶青、制造最好的、品质最佳的茶叶,是台湾茶叶的最具形象的茶叶代表。

这三种茶横扫海内外的任何茶。汤色微绿金黄,口味纯正,留香四溢,柔滑无比。台湾茶和福建茶的差别非常大。台湾茶可以冲七,八泡以上,不论泡的时间长短,即使是泡一天也不变色不变味,依然香味纯正。



历史


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目前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

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

柯朝氏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种于今台北县瑞芳山区,相传为台湾北部制茶之始。

清咸丰乙卯年(1855年)

林凤池从福建引进青心乌龙种茶苗,种于冻顶山,据悉为台湾乌龙茶之始。

清同治年间(1856年~1875)

约翰‧杜德对台湾茶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他移进茶苗、提供技术指导、收购茗茶、设精制厂并外销茗茶。使得台湾的茶业大幅发展。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

张氏兄弟从安溪引进纯种的铁观音茶,在木栅樟湖山种植,相传为今日木栅铁观音之始。

政府开始推广种茶。乌龙茶不再受美国市场青睐而滞销,导致包种茶的兴起。华人茶商李春生、台湾茶商林维源兴起,以及台湾的茶商团体兴起而突破台湾茶叶为洋人所主导的局面。

日治时期

这时期的台湾茶品种除了原本从福建省传入的以外,又经过日本人历年的试验,最后选出青心乌龙、青心大有、大叶乌龙与硬枝红心等四大品种作奖励推广种植。日本人并大力推广红茶的种植。

二战时期

因战争爆发,粮食与劳力皆极缺,除部分茶园改种粮食作物以外,原本投注在茶园的农村人力也移转到其他方面,致使台湾茶产业极度萎缩,几乎减产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国民政府时期

随着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重要的品茗空间。此时期振兴了绿茶的生产,复原茶种、改良茶种、改进各种制茶法、茶产品多元化、推广茶区。使得原本以外销为主的台湾茶业转为以内销为主,使得停滞不前的茶业再次复苏。


种类及特色


台湾各地茶类各有其特色,综合起来不外是绿茶、金萱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白毫乌龙茶(碰风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茶、高山茶(大禹岭茶、舞鹤茶、阿里山茶、合欢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红茶(阿里山茶、日月潭茶)等等茶类,这些茶类各有其特色。


高山茶

所谓高山茶,出自海拔1200至1600公尺的茶园,日夜温差大,茶树生长缓慢,由于湿度和雾珠的增多,使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中的红黄光得到加强,而红黄光有利于提高茶叶叶绿素和氨基酸的含量,这对提高茶叶色泽和滋味是不可缺少的物质。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文山包种茶

香气清扬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文山包种茶文山包种茶属轻发酵茶类, 外观呈条索状,色泽墨绿。如果说绿茶忠于原味,纯净自然宛如天真无邪的「纯真稚子」,那讲究香气务必要清扬,滋味要甘醇活泼的文山包种茶,就该形容为是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喝了绿茶令人顿生幽旷清寂恬淡自适的感觉,而喝了文山包种茶则令人产生一种愉悦活泼的清扬气息。

如果说绿茶忠于原味是它的典型特征,那文山包种茶清扬的香气就是它典型的特征。世界上没有一种茶类像文山包种茶如此讲究香气品质,这种茶可以号称是世界上最讲究香气品质的茶类。文山包种茶的加工,不论从加工层次或手法来论,它就像呵护情窦初开的少女,极尽温柔体贴,小心翼翼,很少茶类像文山包种茶的制造需要这样轻手轻脚,一路小心呵护到底。由于轻发酵茶,文山包种茶大部分的成份也未氧化,所以风味比较趋近于绿茶,而介于绿茶与冻顶乌龙茶中间。

典型的文山包种茶特征是:第一香气一定要清扬,带有明显的花香,第二滋味要活泼甘醇,第三茶汤要呈亮丽的绿黄色。总之,如果您想要有那种一下子就令您飞扬奔放、激越愉快的感觉,那您就该喝文山包种茶看看。


冻顶乌龙茶

风韵十足妖娆妩媚的「窈窕淑女」-冻顶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是目前本省名气最响亮,同时也最受消费市场青睐的茶类,冻顶乌龙茶属部分发酵茶类当中的一种,实际上应属「半球型包种茶」

,然而长久以讹传讹的结果,大家普遍误以为冻顶乌龙茶为「乌龙茶」。与冻顶乌龙茶同属「半球型包种茶」者如松柏长青茶、竹山(或杉林溪)乌龙茶、梅山乌龙茶、玉山乌龙茶、阿里山珠露、阿里山乌龙茶、龙泉茶、金宣茶、翠玉茶、四季春、高山茶….等,其实都隶属部分发酵茶类当中的半球型包种茶,这种茶是目前本省产制最多也是最主要的茶类,它的发酵程度较文山包种茶稍重(成熟),外观呈紧结墨绿之半球状,加工过程繁复精细,极耗人力。

不论从加工层次或加工手法乃至品质特征来看,冻顶乌龙茶绝然像是风韵十足,妖娆妩媚的「窈窕淑女」,与绿茶和文山包种茶比较,冻顶乌龙茶的加工层次和加工手法相对较世故成熟许多,绿茶像全然不经世事的纯真稚子,所以保留最原始新鲜纯净的风味,而文山包种茶略经发酵(约10%之发酵程度),像初探人生世事的青春少女,呈现清扬奔放的气息但仍不失纯真,冻顶乌龙茶则是已历经些许沧桑世事,发酵程度已达30%左右,所以呈现较成熟也世故和矫揉虚情的风味。

典型冻顶乌龙茶的特征是喉韵十足,带明显的人工焙火韵味与香气,饮后令人回味无穷,宛如窈窕淑女之情深意长、风韵绵延。如果文山包种茶是世界上最讲究香气的茶类,那冻顶乌龙茶就是最讲究喉韵的茶类。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那显著的焙火韵味和香气就不是典型的冻顶乌龙茶特征,然而,除非您喜欢这种高度人工再加工焙火而产生出来的烘焙香气与韵味,否则建议您最好暂时先不要喝冻顶乌龙茶,尤其近几年本省冻顶乌龙茶之加工(含上述提及的所有半球型包种茶及冻顶乌龙茶)几乎可以说已达走火入魔的地步,全赖烘焙以产生香气,这样加工出来的茶,全然失去了茶叶固有的原来清香和纯真,同时对茶叶的本质特性,也形成过度加工和矫饰虚假的风味。只是如果您喜欢享受那种喝了后,令人回味无穷,恍若苦尽甘来,云淡风清,情意绵延的意境,那选择冻顶乌龙茶将会是最佳抉择。


东方美人茶

白毫乌龙茶的品质特征,由于它是半发酵茶类当中发酵程度较重的一种茶类,所以它不会像其它半发酵茶很容易带有一种令人不快的「生菁臭」或「臭菁味」,又加工过程必须采较低温炒菁和干燥处理,所不会像冻顶乌龙茶带有显著的焙火韵味。又由于全部都是采幼嫩芽叶制成,白毫乌龙茶亦含豊富之氨基酸,所以茶汤具有明显的甘甜爽口之滋味,再者由于采重发酵处理,儿茶素几乎一半以上被氧化,所以不苦不涩。典型的白毫乌龙茶品质特征必须是香气带有明显的天然熟果香,滋味具蜂蜜般的甘甜后韵,外观艳丽多彩具明显的红、白、黄、褐、绿五色相间,形状自然卷缩宛如花朵,泡出来的茶汤呈鲜艳的琥珀色,它的品质特点比较趋近于红茶,而介于冻顶乌龙茶及红茶间。怎样形容白毫乌龙茶的品质特征,由于它的加工比较成熟(发酵较重),远较文山包种茶和冻顶乌龙茶发酵更重,同时其香味成份大部分是由发酵后所生成,风味更趋近于成熟的韵味,更由于它的名贵稀少,所以只能一句:宛如雍容华贵、风华绝代的「中年贵妇」足堪形容。喝白毫乌龙茶令人产生那皇宫贵族豪华气派高不可攀的气息,这也就是为什么早期白毫乌龙茶外销至英国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品尝后,赞不绝口,而特地命名为「东方美人茶」的缘由。相对于市面上美人茶,阿里山美人选自顶级清心乌龙茶种,产自高海拔1550公尺以上有机栽培(普通美人茶400公尺左右种植),再以传统技术精制而成高级乌龙茶,呈现明显出甜味及香气皆扬。


金萱茶

金萱、翠玉、四季春和青心乌龙是茶树品种名,也是本省目前茶市场常听见的「茶名」。这四大品种再加上青心大没为目前本省栽种面积最多的茶树品种。由于这四大品种制造出来的条型或半球型包种茶[俗称乌龙茶]各具有独特风味和品质特征,因此常被茶商或茶行和茶农独立出来命名及进行分级包装,实际上这四大品种制造出来的茶叶俱为包种茶类。金萱即台茶十二号,翠玉为台茶十三号,这两个品种是公元1981年台湾省茶业改良场育成推广的新品种,1981年刚推出这两个品种时,曾在本省半发酵茶市场极度风行一时。

金萱茶最大的品质特征即俱一股浓浓的天然「奶香」,这种天然的奶香很少茶类可以做得出来,只有金萱茶有此特征,消费者如果喜欢尝试这种「奶香」可以去选购或点选金萱茶试试看。 · 翠玉茶则俱强烈的野香,所谓「清香扑鼻」就是翠玉茶的典型特征,有时候翠玉茶可以做出类如「野姜花香」的香气特征。 · 四季春则是近七、八年本省逐渐受瞩目的茶,其特征是早春、晚冬和一年四季皆可产制,再加上四季春茶具有清扬浓烈的香气,所以甚受消费市场青睐,唯滋味稍苦涩。

青心乌龙是目前本省栽种面积最广,也是长久以来一直最受本省茶叶消费市场欢迎的茶,香气清扬、滋味醇和、不容易有缺点是青心乌龙茶最大特征。

所以这四大品种制造出来的包种茶,以青心乌龙制成者通常价格较昂贵,其次为金萱或翠玉,再次为四季春。总之,如果您到茶区或茶行、茶艺馆选茶买茶,记得金萱茶带天然奶香,翠玉茶俱清扬的野香,四季春则具浓烈的清香,但滋味稍苦,而青心乌龙是滋味醇和、香气馥郁、高品质高价位的茶。

十大名茶

台湾十大名茶系指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玉露茶、台湾高山茶、龙潭龙泉茶、日月潭红茶等十种知名度较高的茶。


识别


台湾因其所在的纬度和地形造就出许多不同种类的茶种,从北至南因不同的山系高度,产茶地区不胜枚举,每个产区的茶叶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如何能更认识台湾茶,不妨从山区的海拔开始。
  就理论上来说,高度愈高茶品愈好(有机、生态茶除外),台北三好茶坊表示,产於海拔一千公尺以上之乌龙茶才可以称为「高山茶」,海拔愈高,茶产量则愈少,高海拔的茶,冲泡时浸久苦涩味较轻、口感较甘甜丰富和耐泡度高等优点。茶叶采摘以春、冬二季最优。
  在台湾目前最具指标性的高山茶是在海拔高度1800~2600公尺的大禹岭和梨山茶区,因高山寒冷每年产量只有在春冬两季,其它茶区茶叶均年采收5~7次,分别有早春、春茶、头水、二水、秋茶、冬茶和冬片等。在海拔2600公尺下生长的大禹岭茶叶,口感、香气、韵味皆为茶中之冠,可冲泡12次以上茶汤还甘甜,内含丰富果胶。
  海拔在一千公尺的高山茶区有嘉义县阿里山茶区、花莲县舞鹤茶区、桃园拉拉山茶区、南投杉林溪、水里茶区、台东太峰等茶区;台湾一千公尺以下的茶区有鹿谷茶区、宜兰冬山、台北坪林、台东鹿野、花莲瑞穗、南投名间及南横籐枝只因不同茶区因气候、土壤的环境差异而影响茶叶香气及口感的丰富性(甘味)

现在,开始盛行品茗原装的台湾茶。制假贩假的人开始大肆活动。很多地区根本没有原装的、真正的台湾茶,都是福建产的茶叶冒充的。但是,售价是台湾茶的价格来欺骗消费者。

区别:

第一,包装。正宗台湾原产地茶,是极厚的铝制包装袋50.75.150克或300克的固定包装。这种包装袋国内没有,有的是极薄的(几乎能见光)。

第二,规矩的台湾茶商,会提供进口的报关单。

第三,口味。台湾茶和福建茶差的别非常大。台湾茶可以冲七,八泡以上,不论泡的时间长短,即使是泡一天也不变色不变味,依然香味纯正。福建产的茶叶就不行了,泡的时间长了就变色变味,也冲不了几泡就没有香味了,而且有土腥味。


高山茶区



舞鹤茶区

茶区位处于台湾合欢山,处于花莲县大禹岭舞鹤台地地区,海拔高度在2800(大禹岭海拔2565公尺)公尺以上,是目前全台生长海拔高度最高的乌龙茶产地,舞鹤茶区的有机茶园所生产的舞间茶心高山乌龙茶口感醇厚,香气芬芳,一般认为是台湾高山茶中最好的产地。

冲泡方法:以器皿容量的1/4为量;无需洗茶。

冲泡时间:(口感最佳的时间)第一泡:一分钟三十秒,第二泡:一分钟,第三泡:两分钟;第三泡之后视口感浓淡酌量延长时间;若是喜欢清香每泡茶叶适当减三十秒;

茶汤:清澈透明,黄中带翠绿。

口感:质甘味美,喉韵绝佳,留香四溢,柔滑无比。(甘醇、自然、回甘香甜)。


福寿山茶区:

茶区位于台中南投县福寿山农场,海拔2600公尺以上,高度仅次于大禹岭。此茶自高山原始森林茶区,早晚温差大,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无污染,雨量适中,在天然环境优越的条件下,以手工采栽一心二叶,所制成的茶品,清香优雅,蒋经国先生很是喜爱,甚称【茶中极品】。

冲泡方法:以器皿容量的1/4为量;无需洗茶。

冲泡时间:冲泡时间:(口感最佳的时间)第一泡:一分钟三十秒,第二泡:一分钟,第三泡:两分钟;第三泡之后视口感浓淡酌量延长时间;若是喜欢清香每泡茶叶适当减三十秒;

茶 汤:金汤碧绿清澈,微绿金黄。

口 感:清香,顺口回甘,留香四溢,柔滑无比。


冻顶茶区

茶区位于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冻顶山茶区,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冻顶为山名,乌龙为品种名,冻顶山海拔743公尺,经年云雾弥漫,土质极适合茶树生长,所产茶叶响誉中外。

冲泡方法:以器皿容量的1/4为量。

冲泡时间: 第一泡:一分钟,第二泡:四十秒钟,第三泡:一分半钟,第三泡之后视口感浓淡酌量延长时间。 茶 汤:

口感:独特的烘焙工艺,使茶汤具有特殊火喉味、汤味酵厚甘醇、喉韵十足且回甘强。


梨山茶区

——海拔二千二百公尺。产于中县梨山茶区,本省产茶区域最高海拔,四周由原始森林所包围,造就清净无污染之生长环境。当地除种植茶叶外还有水梨,水蜜桃等高山水果。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短,四季云雾滋养,所产茶叶茶厚而润,清香扑鼻(香中带熟果香)喉韵回味,为台湾特选高山茶中之珍品。


阿里山茶区

——海拔一千七百公尺。产于台湾省嘉义县阿里山,日剧时代被列为台湾三大林场之一,尤以红会属柏的出产享有盛名,如今以规划为森林游乐区,苍松翠柏的美颜,终年弥漫着氤氲飘狂的小岗。宛如梦幻仙境。如此环境种植出来的茶叶叶厚。柔软。尤以金萱茶(乌龙茶)更是甘醇,香气淡雅,香气中更显现出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堪称高山茶中极品。 [1]


杉林溪茶区

——海拔一千九百公尺。产于杉林溪位于台湾省中部竹山(溪头附近)当地种植数以万计的杉木。加上气候凉冷,终年云雾飘渺,因而得名。所产之茶叶厚滑软。茶香中带有特殊杉木香味,果酸含量高,耐冲泡,堪称茶中极品。


鹿谷茶区

——产于台湾种植茶叶区,南投(海拔八百公尺)这是个地气凝结的地方终年笼罩在云雾、霜雾之中,茶叶在这种特质地成长,吸收大地日月精华。释放出芬芳甘醇的味道。天与地与人的结合孕育出茶叶的精华。清香扑鼻、味醇、清顺回香,喉韵绝非一般高山茶可比。


茶文化

座落于新北市的坪林茶业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二座茶业博物馆。主要馆藏有茶事、茶史、茶艺等,涵盖茶叶的成份、茶树的品种、茶叶的分类、茶叶的产销、台湾茶园的分布、唐宋制茶器具、各代制茶法、现代制茶的过程等知识。

莺歌为现今台湾茶具制造的重镇,其辖区内的莺歌陶瓷博物馆则是全台湾唯一一座以陶瓷为主题的博物馆,甚具特色。

茶叶被视为相当正式的饮料。在公开的场合中,通常都会以茶来招待来宾;上等的茶叶也是非常好的馈赠礼品。在各种宴会中,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敬酒,就会改以茶代酒,也不失礼貌。

顺应健康饮食的风潮,茶叶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市面上。不只是茶叶饮料有相当不错的销售量,超越碳酸饮料,各种点心、面包、蛋糕等也纷纷将茶叶融入食品之中,创造出新的口味。也出现料理将茶叶入菜,以健康、不腻口为号召。台湾有一最为众人所知的小吃便是以茶叶融入卤汁再用来卤蛋,此小吃即为茶叶蛋。

近代在台湾社会流行的泡沫红茶文化是台湾茶文化中一个新的发展,各种连锁茶饮店纷纷成立,口味亦极为多变,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代表性茶饮珍珠奶茶,已成为台湾的代表性食物之一。




如何炒作一种茶?当年台湾茶商的那些骚操作

一种茶,原本默默无闻,如何让它在几年之内做到全国爆红,又如何让它从几百块一斤的价格,飙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斤的?

没错,靠炒作!

炒作是那么容易的吗?那可是硬桥硬马的真本事,我们崂山茶因为产量稀少,价格比较高,所以很多网友经常在我文章和视频下方留言,说崂山茶价高不就是靠炒作吗?咚咚你也别在那又拍又写的,炒作什么?

一开始我没什么反应,后来看多了,发现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我这心态有点炸:这些“炒作炒作”张口就来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茶叶炒作吗?天真了吧?今天咚咚我就跟大家详细说说炒作茶叶的事。

炒作一种茶,比看战争大片还刺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徐徐渐进,环环相扣,惊心动魄,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大庄家发了,了事拂身去,深藏钱与名;炒客们惨了,崩盘如山倒,一朝解放前。

全国最开始炒作的茶,就是普洱,后来有大红袍、安化黑茶等等,而全国第一波茶叶炒作的始作俑者,就是一批台湾茶商,他们的招数眼花缭乱,到如今还被经常拿来用。

今天,咚咚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炒作一种茶,都需要做些什么?

普洱茶:噩梦开始的地方

2004之前,知道普洱这种茶的人寥寥无几,喝的人就更少了,原因很简单,普洱作为边销茶,主要供给西藏等地区的牧民们喝,同时边销茶过去受国家管制,价格也一直上不去,云南又地处偏远,内地绿茶情节严重,别说普洱,就是红茶也没几个人喝,再一看这粗枝大叶子做的茶,加工也粗糙,茶饼里还经常夹杂着鸡毛什么的,简直下不了嘴。种茶也不挣钱,很多茶农甚至把古茶树都砍了,改种水果。

说起那几年的普洱,可怜得能让人掉泪。

但普洱茶在80年代就已经在港台地区开始流行起来,最初因为便宜又耐泡,普洱成为香港茶楼的宠儿,后来这批港台茶商居然发现了一个门道: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普洱茶的味道竟然上去了,普洱的储藏属性被这帮人挖掘了出来,众茶商欢呼:我的天,这不收藏价值就来了!

香港的茶馆遍地都是

于是这拨人就开始在港台地区炒作普洱老茶,那几年确实弄得挺红火,但炒作注定长不了,更何况台湾香港才多点人,发展得又比较早,已经被各种营销手段教育过好几轮了,都精得跟猴似的,所以没几年功夫,大规模普洱炒作就在港台地区歇菜了。

于是台湾人盯上了大陆。大陆这个时候是个什么情况?刚加入WTO,第一波人也富起来了,但钱袋子鼓了,却没见过什么大阵仗,属于“人傻、钱多”的阶段,那是真·土豪,这不正是人家下手的机会吗?

阿哥,阿叔,速来!

炒作第一招:打文化牌

在中国,一种茶要想成为名茶,必须征服一类人——精英阶层,而且最好是皇帝,靠这些人带货是最便捷的路数。只有这群人说好,这茶叶才能出名,全国人民才能效仿精英们去喝,古往今来皆是如此,龙井、碧螺春、茉莉花、金骏眉不都是这样火的吗?

正因如此,茶叶必须具有文化属性,才能入得了精英阶层的法眼,要不然这群人聚在一起喝茶的时候,咽了汤之后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顶多说句:这茶不错。

那能行吗?那不得瞎扯两句,显得自己有知识,有品位,有票子吗?

来,小王,喝了这杯82年的普洱,然后给我写个喝后感

所以这第一招,就必须凸显茶叶的文化属性,越古老越好,越高大上越好。

台湾人炒作普洱茶的第一步,就同时打了两张文化牌,搞了个大阵仗:在2005年的时候,上演了一出“马帮进京送贡茶”的好戏。

2005年5月1日,一支由120匹马、43名赶马人、20多名管理和后勤人员组成的马队,从云南向北京进发,打着旗号是:“云南普洱·瑞贡京城”。

2005年马帮进京的空前盛况 

整整5个月,大小活动相互配合,马帮一路北上,引起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成为当年最火的事件之一,一路走一路曝光,赚足了全国人民的眼球。

为什么是两张文化牌:第一张讲的是茶马古道,凸显了普洱茶的历史属性;第二张是贡茶,讲的是普洱茶的高贵身份,乾隆爷都喝过,还写了诗(“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那能错的了吗?

要说乾隆就是吃了活得太长、写诗太多的亏,一生写了三四万首诗,没一首能传世的,但一不留神就被别人给用来打广告了,而且连广告费都没有,从京城亏到爪洼国去了!

那个时候的国人,也是纯真可爱,哪见过此种手段,本来以为在路旁看热闹,当吃瓜群众呢,没想到自己早就被算计进去了。一帮媒体也跟着瞎起哄,本来以为能蹭人家点流量,结果却给人家抬了轿子,捧了臭脚。

这不就是现在的路演吗,想想也是可笑,就搞这么个前后矛盾的宣传手段,也能成为一个重大社会新闻。

要是放在现在的舆论环境,我估计很多媒体人和围观群众就要开始喷了:你们马帮是不是走错路了,贡茶是你们能送的吗?茶马古道是往京城走的吗?赶紧掉头,往西藏走,不务正业,没脑子也学人家炒作!

没办法,人嘛,都是从傻白甜过来的,被坑几次,就都精了。

还没完,除了送贡茶入宫,还有迎贡茶回家。

2007年,“在故宫中珍藏了百余年,被专家誉为普洱茶中的珍品的“万寿龙团贡茶”,3月19日离开北京故宫,途经天津、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返回云南省普洱市。”

当年为了这个真·宝贝疙瘩,相关部门还购买了保额1999万元的保险

这是真名:普洱金瓜贡茶

据说当时场面非常火爆,大人物都站台了,市民为了一睹普洱茶老祖宗的风采,把现场挤得是水泄不通。

打文化牌这招也被咱们大陆这边学会了,以至于几年后宣传安化黑茶的时候,就借鉴了普洱茶的路数。

普洱不是有茶马古道吗?我们安化黑茶有万里茶路啊,清朝时候,晋商就是从我们安化出发,北上5千公里,将茶叶送到俄中边疆的蒙古恰克图,所以万里茶路是“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动脉,其历史意义完全可与“丝绸之路”媲美”。

08年的时候,相关人士拍摄了《万里茶路》的纪录片,另外还请了当时名气极大的张纪中拍了一部以安化黑茶为线索的《菊花醉》,讲的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事,结果没上映,不知道什么原因。

大红袍当年炒作的时候就更方便了,连纪录片也不用拍,先把名字来源,“状元给茶树披红袍报恩”的故事炒一炒,然后直接亮明自己顶级国茶的身份:咱们是历代皇家贡茶,6棵树一年就产八两茶,也就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能给他四两,其他人玩蛋去吧,如今种植技术先进了,大家也能跟尼克松一个待遇啦。

母树茶到底啥味?

打文化牌,除了策划活动、拍摄电视节目,很关键的一招,就是写书。

咱们国人认一个理:一种说法如果要可信,必须成书,也就是“著书立说”,书上写了,那就可以用来辨别真伪,否则即使名声再大,也没有可信度,因为书上没说啊~

普洱茶就是吃了这个亏,古往今来的历史书籍中,对普洱茶的记载是凤毛麟角,台湾人甚至需要从朝鲜国的一些罕见的史料中,去寻找普洱茶在清代士大夫阶层中交往中的运用,以弥补普洱茶在汉语记录文字史料中的空白(2006年,韩国学者姜育发在台湾刊发了一篇论文《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还是要走高大上的路数)。

这怎么能行?于是台湾人专门写了第一部介绍普洱茶的书《普洱茶》,客观地说,此书对推广普洱茶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之前没人写,所以被很多人誉为普洱茶的“圣经”,但里面的内容很多与事实有出入,甚至直接作假,把云南很多做普洱茶的老前辈们给气不轻,有的内行更是直接拆台,而更重要的是,此书的创作目的不纯粹,夹杂着卖茶的私货,重点描述了一些普洱老茶的流通过程,为炒作台湾茶商手里的老茶铺了路。

这招咱们的人也很快学了起来,就比如为了普及安化黑茶,也有很多书出版了,比如08年出版了第一部介绍黑茶的书——《安化黑茶》,以后还出了不少,现在很多的茶书,也有这个目的。

其实上文介绍的第一招文化牌,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炒作,只能说是营销,都是常规手段,没什么可指责的。炒作和营销的概念不一样,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发掘准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也就是说让别人知道我,了解我,然后购买我的产品,央视上天天打广告的,你不能说人家是炒作吧?

而炒作,是通过各种虚假的宣传和经济手段,不仅让别人知道了我,而且要花远高于产品实际价格的钱来购买我的产品,从而谋取暴利。但是炒作的前期铺垫工作,就是要靠营销的手段来完成的,铺垫完了,那就该动真格的了。

炒作第二招:拍卖

就算不喝茶的人,一般也听说过一些天价茶,网上一查比比皆是,什么2007年170万元/公斤的黄山毛峰,2009年200万元/公斤的太平猴魁,2012年1公斤67万的铁观音,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而了,但要说最早开始搞拍卖的,那还得说是普洱茶,人家2002年就搞拍卖了,搞这一手,当时很多人都懵了,咋的?茶叶也能拍卖了?

早在2002年11月广州春秋季优质茶评比会上,鲁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万人民币。后来更多了,2019年甚至在香港拍出了2311万元的天价。

拍卖茶叶这招,其实早就有了,1837年英国就成立了伦敦茶叶拍卖中心,当时拍卖的是阿萨姆、锡兰和中国产的当季红茶,是大宗交易,不是古董茶,后来被港台茶商学走了,放在大陆拿来用,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2000多万的百年号级茶:1920年紫票福元昌号 

为什么搞拍卖?因为人对钱其实是非常敏感的,天价茶的出现,一方面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可以拉高茶叶整体的价格水平,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一般人看了会说:你看这50年的茶都拍出100万了,咱们这2年的不也得值个好几千,就算是新茶,放它5年不也值钱了?

这不跟理财似的,这买的人不就多了?

于是这招咱们也学会了,到了现在依然乐此不疲,你说这普洱、黑茶还有点储藏价值,沾了点古董的边,人家大红袍母树那几年就那几两茶,几个买家也是为了宣传自己,你绿茶顶破天了也就能放18个月,量还不少,拍这么高的价格,一泡下去,一条十几克的金项链没有了,给谁喝?到底谁买的?很多拍卖会其实有猫腻,左手倒右手,就是赚个眼球罢了,偏偏有人到现在还信,别妄想把他们往回拽,只能用血淋淋的现实来教育。

所以很多拍卖,就是以不正常的经济手段,来达到拉高价格进行炒作的目的。

不知道大家拍没拍过东西,我就拍过,那是真刺激,当然是小打小闹,就是购物中心里当年那些拍卖油画的小把戏,不过一旦参与进去,那种患得患失、不肯跌份,与人争胜的情绪,很容易就让人丧失了理智:我看上一幅画,跟人家较上了劲,一个劲地举牌,心脏怦怦直跳,血压也上去了,手心都出了汗,一副普通的半人工油画,从50元拍到1000元,我差点着了道,还好因为自己穷,最后顶住了,到了600就放弃了,就这样被别人拍了,我还直后悔。直到完全冷静下来,才感觉幸亏没买,本来就是凑个热闹,怎么就跟着了魔似的?

也不知有多少人当时也是着了拍卖的道,花了大把冤枉钱,其实你不买,大概率是有内部人接盘的。

炒作第三招:保健

很多人喝茶,是为了养生,茶叶也确实有一些保健功能,比如提神解酒什么的,就比如普洱和安化黑茶,过去销往牧区,主要就是由降低血脂血糖,解油去腻的作用,有一少部分幸运儿还能减几斤肉(降低血脂血糖并不等于减肥)。

但要炒作嘛,光刮油哪能行,还得能美容养颜抗衰老,明目健齿防中风,护肝养肾抗癌症,最不济,也得养个胃吧。

这茶到了他们手里,简直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什么“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搬出来了,再宣传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养生保健茶就出来了。

不良商家炒作普洱茶和黑茶,当年都走了这个路数,现在有些茶依然拿来用,只不过换成一些不知名植物做成的代用茶,花茶,把一些老头老太太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把养老的钱都拿来买茶了。

保健功能是炒作一种茶必须的一个招数,只有有了这个功效,才会让一些人动了尝试的念头,心甘情愿地掏钱,所以以后一旦有一种茶又再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保健功效,大家就要小心了。

炒作第四招:囤货

囤货其实是前期工作,在上面几个招数之前就要完成。一般炒茶,都炒大茶厂的茶叶,因为有品牌,可信度高。大茶厂是跟代理商合作的,代理还分割1、2、3级,大代理商给茶厂交保证金,从而垄断了茶叶的销售渠道,也就是说,这种茶只有我手里有货,什么时候发,发多少,全我说了算。

还有的台湾茶商直接收购茶场和茶园,直到现在,云南的很多茶园还是在台湾人手里。

不过有一说一,有些台湾茶商确实最早认识到了老茶树的价值,给保护起来了,也让当地人知道了茶树的价值,要不然由着茶农们这么砍,到现在还剩多少,那可真不好说了,并且也有台湾人是真喜欢普洱,也想一门心思做好普洱茶。

当然这是新茶,普洱这种越老越贵的茶,台湾茶商们早就提前派人到处去收茶,规模很大,加上过去在港台地区炒剩下的存货,然后在自己的书里宣传一下,这盘没多长时间就做好了。

炒作第五招:抬价

货也囤完了,营销也做了,那市场就该启动了。

怎么启动?首先大代理商先往市场放一小部分的货,这货还不是随便放的,一般都是比较熟的人,然后看看形势,如果价格涨得不厉害,那自己再高价收回去,给市场造成涨价的假象,来回几次,围观群众一看,这价格上来了呀,这么暴利的吗?前天一件(84饼为一件)普洱才4800,今天就涨到6800了,不靠谱,我观望观望,看看价格能不能下来?睡一觉起来,一看又涨了,一件已经到了12000了,再观望,这钱就赚不着了,那我赶紧进场吧,就这样,稀里糊涂当了韭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都是逐利的,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于是之前做房产的、卖水果的、开出租的、做家电的人都进来了,一点茶都不懂,也敢进上百万的货,每天盯着价格噌噌地往上窜,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前期出货挣了钱了,以为他们会罢手吗?不会的,挣了钱,接着进货吧,还想再捞一笔,这就是人性。

到最疯狂的时候,普洱茶已经金融化、期货化了,不见实物也敢买卖。

普洱茶之后的大红袍也是这样,但是大红袍没有像普洱茶那么疯狂,最关键的就是几个大茶厂比较理性,开始平价出货,拉低了市场的价格,最终保持了终端市场的稳定。

炒作第六招:放货

大庄家们左倒右手,这价格终于上去了,就比如普洱,2007年已经到了每件20000以上的高位,就要出货了。

当然这是个技术活,偷偷地出货,打枪的不要,几个大庄家约定好了出货顺序,今天你出点,明天我出点,就是不能让市场上大部分散客们发现,但出货往往伴随着价格的飙升,也就是说,庄家出货的时候,也就是茶叶涨得最猛的时候,但是他们不回购,不抬价了,价上不去了,但货在增加,买涨不买跌,这盘就崩了。

人家正出货大把捞银子呢,散户们还在花大价钱去进货,但像普洱,安化黑茶这种茶,每年的出货量巨大,都在几万、十几万吨,市场上根本就消化不了,供大于求,那崩盘就是迟早的事。

大红袍也是如此,真茶确实少,但假货横行,一旦市场到了饱和点,一样也要崩盘,那600万一公斤的普洱,据说跌成10万也没人要了。

崩盘之后的血与泪

其实大家发没发现,那几年炒作的手法,和炒股基本差不多:炒作一个概念,建仓,唱多,然后出逃。

最苦的是茶农,原本好不容易能看见钱了,这一棒子打下去,鲜叶无人问津,又烂在自己手里。

不过炒作普洱的人比炒股还是要强一些的,因为台湾庄家虽然走了,可咱们内地自己的人把招都学会了,不断积蓄能量,组织反扑,所以普洱的炒作是时断时续,这十年一直小炒不断,只不过进化了,比如讲山头、炒树王了,花样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搞个认领野生茶树什么的。

如今台湾茶商的套路咱们都会了,玩得比他们还溜,要论耍心眼,他们台湾人还能玩过咱们吗?爷爷那一辈的时候就不是对手,这才“转进”,给圈在岛子里去了,所以这几年他们也基本都歇菜。

其实普洱这种茶,就算台湾人不炒作,以其自身的储藏属性,保健功效,再加上醇厚的味道,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它注定还是要火遍全国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频繁地炒作,是实打实地在砸普洱的招牌,同样的还有安化黑茶,大红袍,和普洱一样,文化和味道上都是有料的,被不良商家这么一搞,吃亏的是消费者,损害的是茶叶的品牌形象,肥了炒家,但这炒作的标签一贴上,十年二十年你是摘不下来的,让很大一部分人敬而远之。

我喷了普洱茶这么多,其实是对人不对茶,可不是对普洱有意见,相反,我非常喜欢喝普洱,除了绿茶红茶,就属普洱喝得多,但我喝普洱很简单:你别跟我说哪个山头什么年份,我觉得对我口味,我喜欢就行,其他的我一概不听,也不敢研究,因为全国的茶叶,没有哪一种跟普洱一样,有这么多道道和概念可以讲的,一旦钻进去,就停不下来了,而那些山头、年份、茶树、历史的概念会一股脑进了你的脑子里。

如果你不是一种茶的品茶行家和老茶客,对茶叶的概念认知会严重引导你对味觉的判断,有时候一个暗示就行,就比如有人送了你一份茶,当着你的面指着这红盒子说,"这茶是我送的啊,记住了,千万别送人,这是好茶",有些人就跟着了魔似的,会倾向于认为这个茶喝起来就是好,就这么神奇,除非你是这个茶的绝对内行。所以研究上之后,这买的茶越来越讲究,价格也越来越高,“适口为珍”这句话,早就扔到姥姥家去了。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给崂山茶正个名:因为历史短,文化上也没什么料,没啥概念可炒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否则也不会成现在这样,出了山东没几个人知道崂山茶是个什么东西;也没啥收藏属性,大庄家游资们也看不上,倒是搞过拍卖,但因为不会宣传,知道的人也没几个,对整体的价格没产生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崂山茶的品牌营销都没做好,更别谈炒作了。

所以大家以后也别说什么炒作、炒作的,崂山这边哪有这些手段和资本?先学学营销吧。

来源:崂山咚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小众的台湾茶,你了解多少?

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台湾有诸多名茶,且各有其特色。

台湾产茶地区比较多,著名的有七大产茶区。海拔高度,决定了台茶的口味。海拔越高,口味越佳、价格越贵。阿里山乡、梅山乡、番路乡等地区,其种植阿里山高山茶滋味甘润醇厚,近年来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的阿里山高山茶对阿里山茶坚持用最好的茶青、制造最好的、品质最佳的茶叶,是台湾茶叶的最具形象的茶叶代表。

这三种茶横扫海内外的任何茶。汤色微绿金黄,口味纯正,留香四溢,柔滑无比。台湾茶和福建茶的差别非常大。台湾茶可以冲七,八泡以上,不论泡的时间长短,即使是泡一天也不变色不变味,依然香味纯正。


高山茶

所谓高山茶,出自海拔1200至1600公尺的茶园,日夜温差大,茶树生长缓慢,由于湿度和雾珠的增多,使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中的红黄光得到加强,而红黄光有利于提高茶叶叶绿素和氨基酸的含量,这对提高茶叶色泽和滋味是不可缺少的物质。高山茶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


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

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明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文山包种茶

香气清扬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文山包种茶文山包种茶属轻发酵茶类,外观呈条索状,色泽墨绿。如果说绿茶忠于原味,纯净自然宛如天真无邪的「纯真稚子」,那讲究香气务必要清扬,滋味要甘醇活泼的文山包种茶,就该形容为是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

喝了绿茶令人顿生幽旷清寂恬淡自适的感觉,而喝了文山包种茶则令人产生一种愉悦活泼的清扬气息。

如果说绿茶忠于原味是它的典型特征,那文山包种茶清扬的香气就是它典型的特征。世界上没有一种茶类像文山包种茶如此讲究香气品质,这种茶可以号称是世界上最讲究香气品质的茶类。

文山包种茶的加工,不论从加工层次或手法来论,它就像呵护情窦初开的少女,极尽温柔体贴,小心翼翼,很少茶类像文山包种茶的制造需要这样轻手轻脚,一路小心呵护到底。由于轻发酵茶,文山包种茶大部分的成份也未氧化,所以风味比较趋近于绿茶,而介于绿茶与冻顶乌龙茶中间。


典型的文山包种茶特征是:第一香气一定要清扬,带有明显的花香,第二滋味要活泼甘醇,第三茶汤要呈亮丽的绿黄色。总之,如果想要有那种一下子就令您飞扬奔放、激越愉快的感觉,那就该喝文山包种茶看看。

冻顶乌龙茶

风韵十足妖娆妩媚的「窈窕淑女」-冻顶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是目前本省名气最响亮,同时也最受消费市场青睐的茶类,冻顶乌龙茶属部分发酵茶类当中的一种,实际上应属「半球型包种茶」,然而长久以讹传讹的结果,大家普遍误以为冻顶乌龙茶为「乌龙茶」。

与冻顶乌龙茶同属「半球型包种茶」者如松柏长青茶、竹山(或杉林溪)乌龙茶、梅山乌龙茶、玉山乌龙茶、阿里山珠露、阿里山乌龙茶、龙泉茶、金宣茶、翠玉茶、四季春、高山茶….等,其实都隶属部分发酵茶类当中的半球型包种茶,这种茶是目前本省产制最多也是最主要的茶类,它的发酵程度较文山包种茶稍重(成熟),外观呈紧结墨绿之半球状,加工过程繁复精细,极耗人力。

不论从加工层次或加工手法乃至品质特征来看,冻顶乌龙茶绝然像是风韵十足,妖娆妩媚的「窈窕淑女」,与绿茶和文山包种茶比较,冻顶乌龙茶的加工层次和加工手法相对较世故成熟许多,绿茶像全然不经世事的纯真稚子,所以保留最原始新鲜纯净的风味,而文山包种茶略经发酵(约10%之发酵程度),像初探人生世事的青春少女,呈现清扬奔放的气息但仍不失纯真,冻顶乌龙茶则是已历经些许沧桑世事,发酵程度已达30%左右,所以呈现较成熟也世故和矫揉虚情的风味。

典型冻顶乌龙茶的特征是喉韵十足,带明显的人工焙火韵味与香气,饮后令人回味无穷,宛如窈窕淑女之情深意长、风韵绵延。如果文山包种茶是世界上最讲究香气的茶类,那冻顶乌龙茶就是最讲究喉韵的茶类。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那显著的焙火韵味和香气就不是典型的冻顶乌龙茶特征,然而,除非喜欢这种高度人工再加工焙火而产生出来的烘焙香气与韵味,否则建议最好暂时先不要喝冻顶乌龙茶,尤其近几年本省冻顶乌龙茶之加工(含上述提及的所有半球型包种茶及冻顶乌龙茶)几乎可以说已达走火入魔的地步,全赖烘焙以产生香气,这样加工出来的茶,全然失去了茶叶固有的原来清香和纯真,同时对茶叶的本质特性,也形成过度加工和矫饰虚假的风味。

只是如果喜欢享受那种喝了后,令人回味无穷,恍若苦尽甘来,云淡风清,情意绵延的意境,那选择冻顶乌龙茶将会是最佳抉择。

东方美人茶

白毫乌龙茶的品质特征,由于它是半发酵茶类当中发酵程度较重的一种茶类,所以它不会像其它半发酵茶很容易带有一种令人不快的「生菁臭」或「臭菁味」,又加工过程必须采较低温炒菁和干燥处理,所不会像冻顶乌龙茶带有显著的焙火韵味。又由于全部都是采幼嫩芽叶制成,白毫乌龙茶亦含豊富之氨基酸,所以茶汤具有明显的甘甜爽口之滋味,再者由于采重发酵处理,儿茶素几乎一半以上被氧化,所以不苦不涩。


典型的白毫乌龙茶品质特征必须是香气带有明显的天然熟果香,滋味具蜂蜜般的甘甜后韵,外观艳丽多彩具明显的红、白、黄、褐、绿五色相间,形状自然卷缩宛如花朵,泡出来的茶汤呈鲜艳的琥珀色,它的品质特点比较趋近于红茶,而介于冻顶乌龙茶及红茶间。

怎样形容白毫乌龙茶的品质特征,由于它的加工比较成熟(发酵较重),远较文山包种茶和冻顶乌龙茶发酵更重,同时其香味成份大部分是由发酵后所生成,风味更趋近于成熟的韵味,更由于它的名贵稀少,所以只能一句:宛如雍容华贵、风华绝代的「中年贵妇」足堪形容。

喝白毫乌龙茶令人产生那皇宫贵族豪华气派高不可攀的气息,这也就是为什么早期白毫乌龙茶外销至英国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品尝后,赞不绝口,而特地命名为「东方美人茶」的缘由。相对于市面上美人茶,阿里山美人选自顶级清心乌龙茶种,产自高海拔1550公尺以上有机栽培(普通美人茶400公尺左右种植),再以传统技术精制而成高级乌龙茶,呈现明显出甜味及香气皆扬。

金萱茶

金萱、翠玉、四季春和青心乌龙是茶树品种名,也是本省目前茶市场常听见的「茶名」。这四大品种再加上青心大没为目前本省栽种面积最多的茶树品种。由于这四大品种制造出来的条型或半球型包种茶[俗称乌龙茶]各具有独特风味和品质特征,因此常被茶商或茶行和茶农独立出来命名及进行分级包装,实际上这四大品种制造出来的茶叶俱为包种茶类。

金萱即台茶十二号,翠玉为台茶十三号,这两个品种是公元1981年台湾省茶业改良场育成推广的新品种,1981年刚推出这两个品种时,曾在本省半发酵茶市场极度风行一时。


金萱茶最大的品质特征即俱一股浓浓的天然「奶香」,这种天然的奶香很少茶类可以做得出来,只有金萱茶有此特征,茶友如果喜欢尝试这种「奶香」可以去选购或点选金萱茶试试看。

翠玉茶则俱强烈的野香,所谓「清香扑鼻」就是翠玉茶的典型特征,有时候翠玉茶可以做出类如「野姜花香」的香气特征。·四季春则是近七、八年本省逐渐受瞩目的茶,其特征是早春、晚冬和一年四季皆可产制,再加上四季春茶具有清扬浓烈的香气,所以甚受消费市场青睐,唯滋味稍苦涩。

青心乌龙是目前本省栽种面积最广,也是长久以来一直最受本省茶叶消费市场欢迎的茶,香气清扬、滋味醇和、不容易有缺点是青心乌龙茶最大特征。

所以这四大品种制造出来的包种茶,以青心乌龙制成者通常价格较昂贵,其次为金萱或翠玉,再次为四季春。总之,如果到茶区或茶行、茶艺馆选茶买茶,记得金萱茶带天然奶香,翠玉茶俱清扬的野香,四季春则具浓烈的清香,但滋味稍苦,而青心乌龙是滋味醇和、香气馥郁、高品质高价位的茶。

来源:茶书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