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苏锦五峰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万里茶道背景下“宜昌宜红”品牌建设研究

万里茶道是17世纪在欧亚大陆兴起的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和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中国南方的茶叶在汉口汇集,向北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再延伸至欧洲各国。鄂西湘北武陵山茶区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茶产区,宜昌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市、宜红茶核心原产地。近代以来,宜红茶通过万里茶道输往西方,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复兴万里茶道为宜昌红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宜昌提出突破性发展红茶产业,重振宜红雄风,打造“宜昌宜红”品牌新名片应运而生。

茶产业是宜昌的重要特色和支柱产业,“宜昌宜红”品牌建设必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开展万里茶道背景下“宜昌宜红”品牌建设研究,对于宜昌茶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其他地方茶品牌建设和茶产业发展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01

“宜昌宜红”品牌的发展历程

1、鄂西红茶的起源

一般认为,中国工夫红茶源自福建武夷山,其制茶技术随后传到其他茶区。鄂西山区自古产茶,新的红茶工艺的传入,催生了当地优质红茶的诞生。清道光(1821~1850)年间,广东茶商钧大福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技术,并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转运出口。咸丰甲寅年(1854)高炳三、光绪丙子年(1876)林紫宸等广东茶商先后到鹤峰县改制红茶,精制后经渔洋关转运汉口出口,渔洋关成为鄂西有名的红茶市场。在鄂西五峰、鹤峰等茶区,至今还留有当年广东商人采办红茶的遗址遗存。

2、宜红茶的成名

鄂西生产红茶最初是将红毛茶运到汉口,经过精制后再销给外商,可能是出口贸易中需要品牌,便有了“宜红茶”之名,并在汉口、上海茶市得到认可。1892年广东茶商卢次伦在湖南石门县宜市松柏坪建“泰和合茶号”制茶工厂,最先使用“宜红茶”品牌。1933年前后,湖北省银行多次带领江浙等地茶商和制茶技工来五峰渔洋关开设茶号,将红茶定名为“宜红茶”,并正式成为鄂西湘北交界的五峰、鹤峰、长阳、石门四县茶区的区域公用茶品牌。

3、宜红茶的盛衰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宜红茶出口速增,产区推广到鄂西、湘西的十几个县,量多质佳,畅销海外。1937年上海《申报》描述:“湖北宜昌一带所产红茶,在两湖红茶中得天独厚,有许多地方,且与祁红相近,英伦茶商向亦注意。”这样,宜红茶融入到世界茶叶贸易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宜红茶贸易由湖北省供销社下属的中国茶叶公司中南区公司独家经营,并使用“宜红”茶商标。该公司在宜昌成立“宜红区收购处”,在《中苏贸易协定》签订后向苏联及东欧出口。当时,宜红茶在国外市场口碑很高,但产量和发展受到当时经济体制的制约。1951~1997年,宜红茶主管单位多次变更,从湖北省茶麻进出口公司到湖北省茶麻总公司以及湖北归真茶业集团公司,1996年注册“宜红”商标,2012年建立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经营单位的屡变,使“宜红”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跌入低谷。一直专注生产宜红茶的湖北老字号宜都茶厂也几度更名,1998年改制成立湖北宜都市宜红茶业有限公司(2009年更名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在商标上仅被特许使用“宜”牌红茶商标。

4、“宜红”品牌的回归

2012年,宜都市宜红茶协会注册“宜昌红茶”和“宜红工夫茶”地理标志商标,遭到当时持有“宜红”商标的湖北锦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反对。2017年北京市高等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这样注册20年之久“宜红”商标失效,“宜红”品牌回归历史产地宜昌。

2016年8月,“万里茶道与一带一路学术会议”在湖北五峰举行;2018年5月,以“线路与文化”为主题的第三届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在宜都召开。2018年初,宜昌市政府将打造“宜昌宜红”城市新名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宜昌宜红”茶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经典红茶”称号。2019年6月,“宜昌宜红”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推出全新品牌形象。

宜红古茶道是万里茶道的重要一环,茶文化遗产丰富。宜红茶复兴、宜红古茶道申遗,寄托着宜昌茶人的不懈追求与美好向往。如今,中蒙俄三国联合以“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宜昌宜红”品牌正努力谱写万里茶道再出发的新华章。

02

“宜昌宜红”品牌的现状分析

1、取得了明显成绩

政府主导,规划引领

坚持“政府主导、协会运作、社会参与、集合发展”原则,按照“公用品牌+企业商标”营商模式,着力推进茶叶品牌整合,编制了《宜昌市红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红茶产业。

制定标准,规范发展

2018年,宜昌市茶产业协会成立,重点开展“宜昌宜红”茶叶公用品牌注册和规范管理工作,力求“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宣传”,开拓国内外市场。协会制定《宜昌宜红》《宜昌宜红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为“宜昌宜红”品质保障提供了技术规范。

建设基地,培育龙头

加快茶叶基地建设,因地制宜,优化布局,改造低产茶园,建设生态茶园,抓好茶园建设和管理,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加强企业实力。目前,宜昌市有较大规模红茶加工企业(合作社)130多家,红茶年产量超过1.2万吨,年产值达5亿余元。2019年6月,首批十家主要茶企获准使用“宜昌宜红”品牌,龙头企业得到有效扶持和培育。

注重保护,放大效应

2020年5月,“宜昌宜红”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名录,对宜昌红茶产业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9月,商务部与欧盟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宜都宜红茶”入选首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产品,是湖北省唯一茶叶入选品牌,有助提升“宜红”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活动推广,文化赋能

2020年8月,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在五峰主办“采花杯”宜昌宜红加工技术大比武,茶叶生产技术人员切磋技艺;11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五峰主办“第三届中国茶旅大会暨宜昌宜红茶推介会”,湖北采花茶业、五峰千珠碧茶业等茶企生产的“宜昌宜红”获首届“五峰杯”宜红工夫茶产品质量推选特别金奖。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品特色不够鲜明

使用区域公用品牌的茶企多是在已有企业品牌上简单加注“宜昌宜红”,即使是龙头企业,新创产品也不多;“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定位不清晰,形象较模糊,品质特征尚未在市场上展示出与其他知名红茶品牌的明显差异和比较优势;受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因素制约,从事深加工的企业少,产品创新不足;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人才缺乏,技术到位率不高,社会化服务跟不上,制约了量质的同步提升。市场上“宜昌宜红”产品并不丰富,同质化现象普遍,个性不鲜明,品质难以辨认和把握,宣传时难免流于表面,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市场占有不够广泛

国内传统茶消费习惯多为绿茶,国际市场以红茶为主,但新冠疫情使红茶出口面临新挑战;由于“宜昌宜红”品牌统一推广时间不长,统一口径宣传不够,消费者对其了解不多、认识不足、接受程度不高;标准等级欠清晰,价格定位较模糊,文化认同度不高,市场分析还未实现精准化、专业化,营销渠道有限、品牌影响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国内市场份额较少,产品销售主要在省内,实际出口并不多。

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

“宜昌宜红”区域公用品牌虽产生了一定的市场效应,但域内红茶产品多而杂,生产粗放,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过程标准难以有效落实;在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自身商标的融合上缺乏标准引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负责品牌推广和发展的管理机构缺乏刚性约束,质量监控缺乏权威。

产业融合不够深入

当地茶叶品牌多而不强、小而不精的问题一直存在。产业链不长,行业管理和研发能力不强,生产集中度较低,企业整体实力不足,品牌投入不多,优质子商标较少;生产加工、销售宣传合力不够,高效共赢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不强,茶事活动带动效果不显著;鲜叶未得到充分利用,工艺和产品单一;茶文化、茶旅游、茶休闲、茶餐饮等产业无标志性突破,三产融合度不高,协同发展有限。

发展共识不够充分

有的茶企过多强调自主红茶品牌,不利公用品牌推广,也造成资源和成本浪费;有的茶企认为公共品牌打造是政府的事,对于经营、宣传和打造区域共用品牌的参与意识不强、力度不大,尤其是在政策和资金支持未及时满足时便对公用品牌的推广失去耐心和积极性;有的茶企、茶农甚至管理者对公用品牌发展心存疑虑,对产业做大做强缺乏信心;“宜红”商标胜诉后,涌现众多地方性“宜红”品牌,但对品牌的共建共享并未达成共识,公用品牌的整体效应尚未彰显。

3、发展的有利条件

区位环境突出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和武陵山脉与江汉平原的交汇过渡地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自古产好茶。地理上承东启西,机场、港口、高铁、高速公路等四通八达,交通物流便利。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鄂西乡村休闲旅游度假首选地的发展定位比较高,中国(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宜昌综合保税区、宜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优势突出,是全国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也是正在建设中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文化底蕴丰厚

从万里茶道和宜红历史脉络的梳理来看,“宜昌宜红”与历史上的宜红茶一脉相承,是对宜红古茶道、宜红茶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传统宜红茶工艺严格,外形条索紧细,匀整乌润,橘红汤、果蜜香、味醇爽,具有“冷后浑”特征。从地域和传承来看,宜红包含但不限于“宜昌宜红”,万里茶道申遗和宜红茶继承,需要在武陵山区和宜红古茶道区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文化挖掘。

产业基础较好

作为湖北茶产业主要集聚区,宜昌正努力打造中国茶叶现代技术集成基地,建设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现代茶叶强市。2018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宜昌“国际茶叶最具魅力城市”,授予宜昌宜红茶“世界经典红茶”;通过了农业农村部认定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并登记保护。宜昌许多红茶企业都拥有一流的现代茶叶加工技术装备。

市场潜力巨大

红茶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0%,中国茶叶出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行而稳步提高。近年来,国内茶消费快速上升,红茶是增幅最快的茶类。中国年人均茶叶消费远低于世界年人均消费,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茶消费趋向多样化、品牌化,红茶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老年人、年轻人和女性群体的茶消费习惯变化,传统红茶产品及新型深加工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和国内庞大的潜在茶叶消费市场,为“宜昌宜红”品牌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足够的提升空间。

宏观政策利好

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万里茶道复兴等宏观背景下,发展茶产业、打造茶品牌的政策支持持续向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茶产业在鄂西南农业农村中的经济占比很重,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宜昌宜红”品牌建设,将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引领支持作用,培育优质品牌,服务大市场,满足新消费,助力乡村振兴。

03

万里茶道复兴背景下“宜昌宜红”特色知名茶品牌的建设策略

品牌是中国农业在国际竞争舞台上的最大机会与最独特优势,“我国农业品牌迫切需要专业化建设”。在万里茶道复兴背景下,“宜昌宜红”品牌建设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创得出、立得住、出得去、走得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方位大力培育,努力实现特色知名茶品牌的专业化建设目标。

1、科学规划,整合建设资源

做好融入国家战略的对接规划

国运盛则茶运兴,要将万里茶道复兴、“宜昌宜红”品牌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大计有机结合,发挥战略对接与战略叠加的新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在编制《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将“万里茶道复兴与‘宜昌宜红’品牌建设”项目纳入其中,充分调动和整合区域资源。

完善品牌建设的专项规划

如宜红古茶道申遗及研究、“宜昌宜红”生态茶园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质量标准、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产教融合、产业融合、市场开发等规划,以未来5~8年为期,予以科学引导。

制定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建立资源整合项目建设库,制定具体建设日程,落实规划项目和任务,并根据实施情况对发展规划予以修订完善,滚动发展,切实促进宜昌茶业、茶旅游、茶文化、茶经贸及现代农业的跃升发展。

2、统筹协调,健全运行机制

组建品牌管理协调组织

品牌商标化、市场化、规范化等工作,其发展方向需要政府积极主导和政策支持。成立“宜昌宜红”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中心,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负责统筹协调品牌发展规划、运营管理、标准制定、营销推广等工作;成立“宜昌宜红”品牌建设促进会,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业务管理和指导,由宜红茶业、文化产业、科研院所等领域的专业人员自愿组成,凝聚共识和智慧。

构建品牌经营保护机制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品牌闯市场、以创新促效益的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品牌准入、使用办法,鼓励更多茶企茶商加入;设立“宜昌宜红”茶发展专项资金,对参与制定贯彻落实标准体系,积极使用品牌标识、人才培训、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搭建电商与信息服务平台等突出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市场专项综合整顿活动,共同打击损害品牌的违法行为,提升品牌信誉;建立健全品牌防伪体系,提高品牌识别度和安全度,保护茶企、茶农、茶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

突破“宜昌宜红”只是宜昌范围内宜红茶的自我设限,全面焕发以宜昌为中心的武陵山区宜红茶的生机和魅力。成立万里茶道申遗推进领导小组和申遗专项基金,及时共享工作成果,助推申遗事业与茶道沿线茶文化协同发展;联合传统宜红茶区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等组建宜红产业联盟,协商达成基本共识与会商机制,促成宜红品牌共用合作宣言,形成宜红品牌保护与共享的跨地区协调协作机制。

3、示范引领,实现共建共享

培育品牌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充分挖掘自主品牌的独特价值,宣传使用公用品牌,成为整合品牌、传承创新的榜样,放大品牌效应;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品牌战略在龙头企业落地生根,政企合作形成“一拖多”的商标商誉体系;对牵头开展公用品牌建设的龙头企业,加大项目资金、宣传推广和人才技术等扶持;通过示范茶园种植、先进标准施行、优秀品质保证、销售渠道推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生产格局。

共建“母子品牌”体系

采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母子品牌管理模式,既强调公用品牌效应,又让企业自主品牌有发展余地。区域公用品牌促进规模,创造区域价值。企业自主品牌提升茶叶价格,直接富农。健全利益机制,厘清品牌构架;用市场手段推动品牌整合,形成产品集群;由“宜昌宜红”品牌建设促进会来加强对“母子品牌”使用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其行业权威性、专业性、统一性优势,为品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共享品牌发展效益

打品牌树形象,全面实施“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营销品牌化”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充分传承和挖掘宜红茶历史文化,大力推进“宜昌宜红”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原产地区域保护、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对诚信茶企给予重点奖励扶持,曝光失信茶企“黑名单”;加强行业自律,共享公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带来的产品溢价和综合效益,实现共建、共享、共兴、共保。

4、完善标准体系,保障提质增效

健全标准体系

根据环保、生态、安全、健康的要求严控质量,建立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体系;借鉴国内外优秀农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按照国际绿色及环保认证标准,出台地方性法规,指导茶产业发展;制定严格统一的茶叶生产、加工、安全、卫生和品质等方面的质量标准体系,竞争国际茶叶市场。

贯彻落实标准

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宜昌宜红”相应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指标体系,统一质量标准、生产与加工流程、收购价格、技术培训、社会化服务;调整优化茶叶产业结构和品种区域布局,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的生态茶园;设立宜红茶产业示范基地,依据公司(合作社)、基地和农户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运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并以此为样板,引导茶企和茶农进行标准化生产。

5、创新产品,加快增容供给

延伸产业链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延伸茶产业链,加快红茶产品增容与供给,推动“宜昌宜红”品牌建设融入大健康产业。鼓励茶企开展茶叶深加工,使宜红茶在饮品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发挥更多作用;研发适合消费市场的新产品,推出适合年轻人和女性的宜红果茶饮料、袋泡茶、茶保健品、茶化妆品、茶多酚类产品,以及新兴发酵茶类;学习成熟优质区域公用茶品牌的建设经验,创建网红茶饮店,打造系列特色茶文化产品,使“宜昌宜红”更多进入大众日常消费渠道。

申请专利保护

完善“宜昌宜红”茶产品核心生产技术研发、产品包装设计专利申请与保护、自身品牌宣传材料保密等工作,维护品牌归属地权益;在宜红茶生产工艺、产品包装、配套茶具和设计理念中寻找文化创意的闪光点,注重商标和专利、知识产权等保护、申请和注册,防止假冒和盗用品牌等侵权行为。有效照护茶企茶人创新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科技含量,丰富品牌内涵,促进产品持续研制和开发。

搭建产学研平台

组建成立“宜昌宜红”产学研联盟,茶企、茶学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使技术需求侧和供给侧充分对接,形成产品研发、生产的创新合力和优势,为品牌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依托有关高校,成立“宜昌宜红”品牌研究院,使品牌研究形成常态;依托有关院校成立宜红茶学院,组建茶职教联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解决茶叶生产、科技和营销等一线人才、科技转化与应用推广及品牌文化认同的问题,持续提升品牌软实力。

6、产业融合,促进协同发展

推行“茶+”和“+茶”理念

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新思维。“茶+”以茶为主导,促进产业融合,如“宜昌宜红”茶叶市场、茶主题活动、制茶技能大赛等;“+茶”是在其他产业活动中加入“宜昌宜红”茶元素予以补充,引导茶企转型升级产业,如利用“旅游+茶”、“互联网+茶”、“保健+茶”等新业态向市场传递“宜昌宜红”品牌原产地的独特社会人文风采,以产业集群带动品牌传播。

推进茶旅深度融合

发挥宜红古茶道、宜红茶遗产效应,以中俄欧万里茶道开辟宜昌国际旅游新航道为契机,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把握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宜昌“国际茶叶最具魅力城市”、五峰渔洋关“世界茶旅古镇”机遇,使相关茶园、茶道和制茶贩茶等遗址遗物成为万里茶道推荐点和茶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茶旅小镇、最美茶乡、“宜昌宜红”茶城,活化宜红古驿站、古码头;依托生态茶园、制茶工艺、古茶道等资源,建设宜红茶特色研学旅行基地;申办国际茶博会、国际茶叶高峰论坛、茶文化旅游节、产销对接会等重大茶事活动。

推动产业协同新格局

构建以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产品销售、茶艺服务、茶文化传播等环节的产业链,形成“宜昌宜红+”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创新“宜红古茶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精品茶文化旅游品牌;持续挖掘“宜昌宜红”品牌潜力,把宜红古茶道、古村落、古遗址保护开发与改善茶山人居环境、茶农精准脱贫、茶文化休闲旅游及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起来,把美丽茶乡建设成宜昌的后花园。

7、深挖内涵,彰显文化特色

加大申遗相关工作力度

万里茶道是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通过申遗整合资源、凝聚共识,推动品牌走出去。组建申遗工作专班和专业团队,建立古茶道沿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联合工作机制;推动宜红茶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文物实物的征集、管理及宣传;做好古茶道遗址遗物保护,分类管理,定期定级修复和维护;保护古桥碑刻、客栈茶店、码头关隘等重要遗存,以及茶厂、茶园及茶村落的生产性保护。

扎实开展宜红历史文化研究

由品牌建设促进会提出研究规划,对研究方向予以整体引导,全面有序深入开展,积淀研究成果;依托宜昌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开展专题调研,依托市社科联开展课题立项研究,依托市三峡茶文化研究会和高校专家开展专题研究,依托有关专家智库建言献策。

讲好“宜昌宜红”故事

用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宜红茶文化和品牌建设成为优秀茶文化物化活态传承的见证。将宜红茶和时尚休闲文化元素结合,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举办宜红茶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等活动,营造茶旅休闲氛围;开展万里茶道文化宣传,建设宜红古茶道遗址博物馆;在城市窗口地带增设宜红展示区,延伸品牌公共文化传播空间;创编推广宜红茶文化题材作品,组编《宜红史话》等书籍;把宜红茶史、文化内涵与重大茶事活动结合,融入茶文学、茶歌舞、茶书画、茶礼俗等。

8、精准营销,拓展中外市场

强化市场分析

共建“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的茶叶生产和消费提供了广泛交流平台和发展机遇。深入分析沿线国家的茶叶产销历史与现状、市场容量、生活习惯、消费结构、进出口贸易、区域格局等信息;针对国内市场,从宏观行业发展趋势到微观红茶市场细分予以调研,尤其是营销目的地的茶叶市场容量、供需规模、消费群体、品牌价格、市场竞争、发展前景等行情,为扩大“宜昌宜红”市场占有率和精准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有序多元推介

按照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有序多元推介,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海内外消费市场对“宜昌宜红”的认知、认同、认购。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统一宣传“宜昌宜红”标识符号和话语体系,擦亮金字招牌;参加大型茶事展会活动,利用融媒体统一宣传推介;在车站、机场、公路等处投放品牌广告,在机场、高速路服务区、城市商务区、旅游景区、酒店等处设置专销渠道,开设品牌专营茶庄、茶楼与茶馆;推动宜红茶文化进社区、企业和学校;加大电商合作与建设力度,创新营销沉浸式、体验式模式。

拓展智慧营销

智慧营销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媒体背景下以创意为核心的营销发展新业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建设宜红古茶道和“宜昌宜红”品牌信息化系统,建立种植、生产、加工、包装、储存、销售、服务等信息,形成完善的产品溯源体系,全链条把控安全和质量;将茶叶原产地、生产商、渠道商、零售商、品牌商、消费者等不同主体的信息数字化,构建用户账户体系;打造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社群互动的营销场景,通过多系统数据融合,企业与消费者直接联系,以精准营销实现“品效合一”。通过多种网络媒体渠道,培育消费群体,推广品牌。此外,组合应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体验营销和服务等营销方法,也是打造区域品牌优势可供借鉴的有效营销组合模式。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获奖名单公布!第十八届“坦洋工夫”杯斗茶赛茶王花落谁家?

6月16日,第十八届“坦洋工夫”杯斗茶赛在福安市举办。

活动现场,由福建省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221个坦洋工夫茶茶样进行审评,其中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茶样92个,花果香型红茶样129个。

专家们从茶叶的外形、汤色、滋味等方面进行认真评选,评出本届斗茶赛茶王、大金奖、金奖,并另设专家推荐产品奖若干名。本次斗茶赛主办方斥资300万重奖参赛者,其中茶王奖金为20万元,大金奖5万元,金奖2万元。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第十八届“坦洋工夫”杯斗茶赛

获奖名单

茶王

(传统坦洋工夫红茶)

福安市天一阁茶业有限公司 章伏光

(花果香型红茶)

福安市茗珑阁茶业有限公司 兰英华

大金奖

(传统坦洋工夫红茶)

福建姥谷树茶业有限公司 刘成茂

福安市金福龙茶业有限公司 胡善敬

福安市福泰隆茶厂 施立强

福建东笔宁茶业有限公司 许灿春、吴丽英

福安市天马茶业有限公司章伏诗

福安市同泰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郭立梅

福建隽永天香茶业有限公司 龚煦、龚达元

福安市中茗天富茶业有限公司 陈培荣

福建省誉品茶业有限公司 毛增光

(花果香型红茶)

福安市春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邱木旺

福安市林树明家庭农场 林志峰、林树明

福安市甲峰山种植专业合作社 袁新文

福安市科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郑国华、吴鸿景

福建十九潭茶业有限公司 刘清华

福安市尚云茶业经营部 缪成宝

福安市沁福盖香茶业有限公司 吴少菊

福建省福榕溪茶业有限公司 陈强

福安市乾润祥茶业有限公司 雷斌

福安市乾润祥茶业有限公司 章伏诗

福建隽永天香茶业有限公司 龚煦、龚达元

福安市中茗天富茶业有限公司 陈培荣

福建大地春茶业有限公司 林力光

金奖

(传统坦洋工夫红茶)

福建凤鼎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缪青云、林光华

福建凤鼎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缪青云、缪倩娜

福建省林鸿茂茶业有限公司 兰伏忠、林宇

福建林芝友缘茶业有限公司 林芝华、林俊宏

福安市御香红茶业有限公司 张景云

福建农垦茶业有限公司 俞水荣、陈辉煌

福安市天合茶业有限公司 郑国华、吴民亿

福安市芹洋茶业有限公司 毛乃平

福安市仙阁梁茶业专业合作社 钟吉茂、刘小凤

福安市天一阁茶业有限公司 章增荣

福安市溪福红茶业有限公司 吕金龙

福建省天华源茶业有限公司 黄忠斌

福建省天华源茶业有限公司 黄忠斌

福安市金福龙茶业有限公司 温剑锋、温裕乾

福建宁德杯中香茶业有限公司 李培强

福安市溪福红茶业有限公司 郑锦清

福建省如现茶业有限公司 肖少斌

福安市天一阁茶业有限公司 章增荣

福安市天一阁茶业有限公司 章伏光

福建省荣记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兰仙菊

福建省红新茶业有限公司 林善枝、林丽萍

福安市闽茗香茶业有限公司 陈锦树

福安市闽茗香茶业有限公司 陈锦树

福建贝塔茶业有限公司 陈建平、陈丽玲

福建省誉品茶业有限公司 毛增光

福建姥谷树茶业有限公司 刘成茂

福安市天一阁茶业有限公司 章增荣

(花果香型红茶)

福建凤鼎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缪青云、徐巧凯

福建凤鼎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缪青云、缪楠

福建凤鼎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缪青云、缪倩娜

福安市白云山茶业有限公司 郑国声

福建姥谷树茶业有限公司 刘成茂

福安市一石居茶业有限公司 龚瑞堂

福建省茗科茶业有限公司 林帮奇、刘英琴

福安市中品茶业有限公司 陈石连

福安市洪旭茶厂 林建春

福建农垦茶业茶业有限公司 陈辉煌、俞水荣

福建九珑茶业有限公司 黄光祥

福安市同泰钰茶厂 胡善敬

宁德市炎合茶业有限公司 郑宇欣、林秀香

福安市甲峰山种植专业合作社 袁新文

福安市仙阁梁茶业专业合作社 刘小春、王柳景

福建省茗旗茶业有限公司 钟吉茂、刘小凤

福安市金福龙茶业有限公司 温剑锋、温裕乾

福建省兴旺茶业有限公司 王桂松、范仙寿

福建省兴旺茶业有限公司 王桂松、范仙寿

福建宝丰源茶业有限公司 林勇生

福安市茗春馨香茶叶有限公司 杨晶晶

福建景然茶业有限公司 王晓红

福安市尚云茶业经营部 缪成宝

福建省红新茶业有限公司 林建良、林丽萍

福建婷轩皓茶业有限公司 林丽娇

福安市福之地种植专业合作社 钟全华

福安市畲之春种植专业合作社 兰彬彬

福安市天一阁茶业有限公司 章伏光

福安市春岩毫香茶叶店 池亮亮

福安市坦岩茶叶加工厂 林仙明

福安市五峰茶厂 林志峰、林树明

福安市茂铃茶厂 张茂铃

福安市瑰坷徕茶业有限公司 兰强

福安市三点水茶业商行 章盛彪

福建赐好茶业有限公司 温榕

福建省誉品茶业有限公司 毛增光

福安市一园春茶业有限公司 林聚安

福建姥谷树茶业有限公司 刘成茂

福建俞思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凌江华

专家推荐奖

(传统坦洋工夫红茶)

福建凤鼎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缪青云、缪倩娜

福安市洪旭茶厂 陈强

福建林芝友缘茶业有限公司 林芝华、林俊宏

金红茶(福建)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刘丽霞、施振云

福安市卓月天茶业有限公司 陈德生

福建省元碧丰茶业有限公司 陈亮

福安市福泰隆茶厂 施立钦

福安市福特茶叶有限公司 林明仔

福建贝塔茶业有限公司 林善枝、陈丽玲

福建悠秀茶业有限公司 许海华

福建姥谷树茶业有限公司 刘成茂

(花果香型红茶)

福安市一石居茶业有限公司 龚瑞堂

福建贝塔茶业有限公司 陈丽玲、陈建平

福建省福榕溪茶业有限公司 陈强

福安市金福龙茶业有限公司 温剑锋、温裕乾

福建东笔宁茶业有限公司 许灿春、吴丽英

福安市茂铃茶厂 张茂铃

福安市绿色天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杨伏增

福安市中茗天富茶业有限公司 陈晓

福安市溪福红茶业有限公司 郑锦清

福安市天一阁茶业有限公司 章伏光

福安市和畅茶业有限公司 苏畅

福安市玉桂园茶厂 林喜贵

福建省研映红茶叶有限公司 凌江华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红茶之都、花果香红茶发源地、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原产地,工夫红茶主产区,现有茶园30万亩,大小茶叶加工企业738家,茶叶个体工商户2048户。

2021年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入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来源:说茶ShowCha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0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盛大开启

今年是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同时也是“闽南斗茶”升格为“两岸斗茶”十周年

12月19日上午,2020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

为“两岸斗茶”十周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众茶企、茶人、茶客汇聚鹭岛

共同见证2020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

两岸文化交流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2020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

颁奖典礼现场

在颁奖典礼上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厦门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江曙曜说

“茶叶这个东西,真是非常奇妙,一小片一小片,就带给我们健康,带给我们享受,带给我们财富,它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向往,共同的寄托。

两岸斗茶平台,权威、规范、传播力强,从2005年闽南斗茶到2011年升格为两岸斗茶发展至今,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两岸人民都喜欢茶,都爱喝茶,随着茶产业的兴旺发展,我相信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肯定会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

他指出,如今时代变了,这是个讲质量的时代,是讲诚信的时代,只有坚持品质和诚信,我们才有回头客,我们才能做百年企业。也只有坚持品质和诚信,两岸斗茶才能办得更好,走得更远。

江曙曜在2020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致辞

近年来,两岸斗茶不断成熟成长,现已成为两岸茶行业参赛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权威品牌。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厦门市茶叶协(学)会秘书长陈志雄表示,两岸斗茶选出茶王、评出好茶只是一个推手,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引领和推动福建乃至全国茶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茶企、茶农、茶商通过这个平台,参与了解市场需求,引导茶产业的市场方向,比学赶帮,相互学习交流,知道了怎么做好茶,怎么卖茶,并不断提高收益,从而使整个茶区做出更好更健康的茶,让中国茶走向全世界。

今年,两岸斗茶新增了政和、福鼎两个分会。如今,两岸斗茶已在武夷山、漳州、安溪、福鼎、政和、汕头、云南、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3个地区设立了分会。

汪金铭为政和分会授牌

厦门日报社副总编辑、厦门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两岸斗茶组委会主任汪金铭说:“两岸斗茶平台有四大特点:佳茗汇集,茶香两岸;层层遴选,巅峰对决;名家审评,规范公正;主流推介,美誉市场”。

他表示,参加两岸斗茶的茶叶都是好茶,在市场上都叫得响、吃得开。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全媒体放能传播专家优势,为共同繁荣两岸茶产业、讲好中国茶文化美好故事贡献更多力量。

截至昨日,2020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经过近两个月的层层筛选,严格审评,包含清香型铁观音、浓香型铁观音、岩茶(肉桂、水仙、大红袍)、红茶、青心乌龙、白茶、白芽奇兰、普洱茶在内的八大品种茶,最终角逐出了茶王、金奖、银奖、铜奖及优质奖,并于昨日举行颁奖典礼。

2020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

获奖榜单

清香型铁观音

茶 王

欣庆宏茶业

金 奖

冠香名茶、广东龙灿茶业有限公司、陈金燕

银 奖

老磨功夫茶、香博士茶业、安溪新百和茶业有限公司、陈金燕、涵盖乾坤茶业

铜 奖

安溪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鑫隆茗茶业、安溪感德王秀惠家庭农场、闽南人茶叶、詹国珍、幽香园茶业有限公司、三观正茶业有限公司、翁山茶业、珍田山茗茶、安溪日月升茶业、峰盛阁茶业、优而特茶业、安溪县占魁堂茶叶有限公司、香博士茶业

优 质 奖

北八道、厦门清石园茶业、陈凤哲、陈金志、厦门拾朴茶业有限公司、厦门钰祺茗茶业有限公司、诚茗艺茶业、福建珍山茶业有限公司、詹公子名茶、陈凤哲、茗溢香茶行、两固名茶、安溪县首品冠家庭农场、八闽茶业、圣知茶业有限公司、东润远茶文化有限公司、可清心茗茶、两固名茶、无及茶业、广东龙灿茶业有限公司、祥诚韵、满庭芳茶厂、安溪县隆泉家庭农场、陈连发、福建省天香魂茶业有限公司、泽芳茶业、香当香、新远峰茶园、青津茶业、宝春名茶、庆芸茶叶合作社、兰州市圣峰茶叶、凤溢茗茶、陈清龙、铁布青杉茶、故香茶行、觅茶人家、山后头、和碗福茶业、龙涎韵茶业、觅茶人家、韵芳阁茶业、茶乡村茶业有限公司、青津茶业、成珠茶业①、中闽八百里茶业有限公司、黄小兵、冠春秋名茶、兰州市圣峰茶叶、感德茶世界、吉林茶行、安溪县林园茗茶

浓香型铁观音

茶 王

庆尊茶业

金 奖

广东龙灿茶业有限公司、聖品茶行、庆尊茶业

银 奖

丰津茶业、春礼人茶业、安溪县林義隆家庭农场、莲祥茗茶、聚闽香茶业

铜 奖

厦门德佳传茶业有限公司、肖福音、李智远茶业、涵盖乾坤茶业、金湖泉茶业、九足茶业、安溪县火烧香茶叶专业合作社、安溪九艺、将军茶行、安溪四进名茶有限公司、纯花香茶行、胡世平、广东龙灿茶业有限公司、安溪新百和茶业、厦门汉艺唐风有限公司

优 质 奖

叶司令茗茶、怡之韵茗茶、陈凤哲、苏山茶业、厦门拾朴茶业、诚茗艺茶业、玉茗峰、肖齐峰、逸冠茶业、日荣香茶业、丰津茶业、厦门百年香茶业有限公司、肖晨光、新春香韵、天圯茶业、世信茶行、绿韵茶庄、连氏茶酒行、金质茶业、林月生、铭峰茶汇、森秋茶业、祥和香茶业、三合绿纯茶业、安溪县茶都景盛茶庄、悠然茶行、福建省安溪一尊茶业有限公司、杏园茶业、詹清辉、祥和香茶业、安溪县城厢礼享茶庄、王碧燃、双旅茶业、郑小英茶业、森秋茶业、茶缘功主茶行、首品冠、林阿鹏、安溪县隆泉家庭农场、火烧香茶叶合作社、翁山茶业、八闽茶业、冠香茗茶、安溪奉名、篆香、故香茶行、金湖泉茶业、安溪县感德陈燕华茶行、五中品茶业、陈连发、吴焱茶行、八品茗茶、五峰润茶业、新中茗茶、安溪县龙涓乡金恒峰茶厂、魏清良、众品香茶业、天裕龙茶业、乌龙六君子茶业、将军茶行、骁尧茶行、淳正茶业、正禾茶业、安溪县茶都王贵宾茶店、闽老铁、淳正名茶、泉州木汇茶业、颜乙知①、豪爽茶叶、成珠茶业、佳毅茶业、泓发茶业、溢山香茶业、闽泉烤出茗、加走林胜记茶叶加工厂、遇安坪茶业、怡之韵名茶、望川名茶、四进名茶、四进茶业、丛林野韵、郑金海、绿丰韵、王启示、王碧清、津典茗茶、公主岩茶业、安溪县占魁堂茶叶有限公司、梦亦香、高树钦、安溪县凤城新乾茶行、香博士茶业、两固茗茶、沁鸿缘茶业、鸿源茶行、福秋茗茶、素叶源蔚茶叶商行、两固茗茶、吴清军、厦门汉艺唐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红芯铁韵、龙之燕、胡细红、厦门萌香、王志超、泉州浓久贸易有限公司、晟润名茶、福建莲绵香茶业

肉 桂

金奖茶王

谷骏芸山

银 奖

亗岩茶叶、武夷山市万水千枞茶业

铜 奖

厦门活水泉茶业有限公司、谷骏芸山、武夷山市九龙袍茶业有限公司、方庭宝、武夷山市皇翔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朴易舍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玖叶岩茶厂、金斗窠岩茶厂、夷安大红袍、谷骏芸山、武夷山市一举香岩茶厂

优 质 奖

茗间传说、邓祝秋、亗岩茶叶、武夷山思袍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守正岩茶有限公司、郑韬、武夷山焙芳亭茶业、岩育茶场、夷窠岩茶厂、九运丹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百亩嘉叶岩茶厂、祥闻茶业、武夷山市靖鑫陶茶坊、武夷山市韵轩阁茶厂、三月珍茶业、武夷山市万水千枞茶业、武夷山锁香轩有限公司、武夷山百年恒芯茶业、武夷山市茶发芽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天游晒布岩茶厂、新峰岩茶业、吴玲、武夷山市弘睿茶、福建咏甘华茶业有限公司

水 仙

金奖茶王

梅岚竹茶空间

银 奖

王忠兴茶叶、何枫

铜 奖

武夷山市靖鑫陶茶坊、武夷山市九曲岗岩茶厂、福建省武夷山市亦初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武夷山市亦初茶业有限公司、山东省泰安市茶木古、闽悦红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岩中良人岩茶厂

优 质 奖

武夷山市珍锦源岩茶厂、玄初茶叶店、金鹊袍岩茶厂、武夷山市玖叶岩茶厂、武夷山市亦初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明兰岩茶厂、武夷山市万水千枞茶业、武夷山市韵轩阁茶厂、金鹊袍岩茶厂、涧龙幽谷岩茶厂、武夷山市背靠岩茶业有限公司、博琛茶业、叶己茶业、雾里山茶茶厂、武夷山市恒羽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春茗岩茶厂、恒羽茶厂、武夷山东方苑茶业有限公司、尊袍茶业、添又雅茗茶业有限公司、吴贵锋、武夷评韵、武夷山市雅林博青茶业有限公司、寻荒迹茶叶、徐小红、新峰岩茶业、厦门钰祺茗茶业有限公司、百年恒芯茶业、厦门活水泉茶业有限公司、浩馨阁茶业

大红袍

两岸茶王

武夷山三十一枚老茶章茶业有限公司

金奖茶王

厦门茶心良品茶业

银 奖

七里桥茶业、安溪新百和茶业(故茗思遇)

铜 奖

武夷山市紫竹苑茶业有限公司、刘泽浩、马少荣、武夷山金沟岭岩茶厂、武夷山奇缘古韵茶业、武夷山市屿希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茗滋韵茶行、丁丽娟、马姐的茶、宝兴茶行、厦门震生堂实业有限公司、厦门锦香贸易有限公司、厦门玉中苑茶业、肖全龙、聚品道茗茶店、程书文、厦门紫云和商贸有限公司

优质奖

春茗岩茶厂、月聆茶坊、玖木神枞、武夷山火焱岩茶有限公司、福山岩茶厂、武夷山市君然岩茶厂、武夷山市清水坑岩茶厂、涧龙幽谷岩茶厂、忠有岩茶厂、武夷山市山义堂茶业、遵古工夫茶业、武夷山市万水千枞茶业、裕丰昌、武夷山市韵轩阁茶厂、武夷山市明兰岩茶厂、武夷山市泊信斋茶业有限公司、忠德岩茶厂、武夷山惜春茶业有限公司、老株晨韵岩茶厂、武夷山市展岩茶业、武夷山市云瑞岩茶厂、武夷山市君临政通茶业、李功耀、武夷山市天游晒布岩茶厂、龙熙茶业、厦门山水载道茶业、武夷山百年恒芯茶业、武夷山百年恒芯茶业、谷骏芸山、南故香茗茶

红茶

金奖茶王

杨进斌

银 奖

杨进斌、山远碧雾茶业

铜 奖

武夷山市响桐茶坊、厦门市拾朴茶业有限公司、闽南人茶业、武夷山市山坑古韵茶厂

优质奖

寿宁山度茶业寿宁高山红茶(叶茶)、吴细莲、厦门云初商贸有限公司、三方岩茶叶店、寿宁山度茶业寿宁高山红茶(芽茶)、福建省安溪一尊茶业有限公司、老七牛岩茶坊

青心乌龙

茶 王

中兴制茶

金 奖

嵩雪坊、林东翰、一品茶业

银 奖

梅山大李茶号、一品茶业

铜 奖

松山茶园、雪顶制茶、宸瑞高山茶业、台湾育丞茶业、湘庭茗茶、梅山大李茶号、徐明锋、承德精制茶业、一品茶业、湘林茶业

优质奖

崧赫茶业、王俊杰、十三制茶、珠芸本土茶园、金兰茶香商行、祥元茗茶有限公司、现代茶业、草堂人间茶事、悟‧佐茶、寈芳茶厂、台湾淳之韵茶业、简伯庭、陈彦安、绿能多元化企业社、叶育菱、上露茶叶、湘庭茗茶、上豊茗茶、哲学茶礼、峨眉茶行、椿丰茶业、一品茶业、甘露制茶

白 茶

金奖茶王

福鼎市永德益茶业有限公司

银 奖

政和县骏皓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政和县澄源祥源茶厂、政和县锦屏煜晨茶叶

铜 奖

政和县世发茶厂、南平祥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政和县天下一人茶业有限公司

优质奖

福鼎市磻溪玉德林茶业有限公司、政和县颜氏宗茶茶业有限公司、厦门震生堂实业有限公司、胜慧源茗茶、政和县齐心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政和县颜氏宗茶茶业有限公司

白芽奇兰

茶 王

平和县秀港斜阳茶业有限公司

金 奖

平和县久居茗茶茶行、平和县香四韵茶叶经营部、平和县奇兰之星茶业

银 奖

漳州正尖山茶业有限公司、平和县志贤茶庄、漳州市御胜贸易有限公司、平和县清颖茶行、龙海市程溪佳承茶庄、平和县山格镇茗香阁茶业

铜 奖

平和县老灿茶叶店、漳州华桂兴茶业有限公司、漳州琳睿农资商贸有限公司、福建省半山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平和县欣兰茶行、漳州市御胜贸易有限公司、平和县天睿茶叶商行、平和县和悦奇茶叶商行、漳州迎谊乐食品有限公司、平和县奇兰之星茶业、平和县协昌茶行、平和县茗状元茶叶经营部、平和县醇兰茶业

优质奖

平和县龙祥都茶业、漳州市闽芹山茶业有限公司、平和怡利茶业有限公司、福建芹露茶业有限公司、蘭滋韵茗茶、平和县云山达岑家庭农场、曾东梅、福建龙湖山茶业有限公司、韵聚萱茗茶、平和县春和茶业商行、平和县九峰镇六一茶行、平和县九峰镇眉山村文兴茶业、平和县七层磜茶业、厦门棠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老爹茶堂)、南靖县流水音茶叶专业合作社、彭岩山茶店、平和县彭岩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平和县奇香茶叶经营部、福建吉冠茶业有限公司、平和县山格镇茗香阁茶业、漳州市芹之润茶业有限公司、大埔县俊美茶店、平和县游玉桂茶叶店、鹅公山、平和县高海拔茶叶店、平和县品茗轩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平和县兰巢茶业、赖寿松、林和生、平和县朱永盛茶业、林绍山、平和县逸香福茶叶加工厂、曾成光、漳州市坤松茶业有限公司、平和县茗状元茶叶经营部、张四海、福建小仙园茶业有限公司、平和县安厚镇清城茶庄、平和县天睿茶叶商行、朱美玲、平和县芹峰茶叶专业合作社、漳州市奇兰山茶业、竣芸春家庭农场、平和县峰岚韵茶业、平和县天睿茶叶商行、漳州华桂兴茶业有限公司、漳州华桂兴茶业有限公司、平和县醇兰茶业、平和县醇兰茶业、平和县漳南茶叶经营部、平和县蘭巢茶业、福建天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平和县丰留香茶叶商行、平和县志贤茶庄、平和县闻真茗茶行、平和县峰韵茶厂、印象白叶塘、漳州正尖山茶业有限公司、漳州正尖山茶业有限公司、平和县华韵茶叶经营部、漳州正尖山茶业有限公司、平和县欣兰茶行

普洱茶

茶 王

勐海逐鹿号茶业有限公司-班章五寨

金 奖

勐海邹记福茶厂、勐海七彩云南茶厂有限公司

银 奖

西双版纳勐海源章茶业有限公司、勐海家滇哈尼茶业有限公司、林燕玲、勐海云福祥茶业有限公司

铜 奖

勐海信记茶业·步步高升、2019年官廷、勐海峥稀茶业有限公司、云南元今茶业有限公司、普恩茶庄熟茶、勐海七彩云南茶厂有限公司、勐海黎明星火茶厂、勐海恒兴瑞茶厂、勐海逐鹿号茶业有限公司-冰岛古树、勐海逐鹿号茶业有限公司-勐宋古树、昆明君子道茶业有限公司、勐海恒兴瑞茶厂、西双版纳勐海国艳茶厂(普通合伙)、西双版纳欣源茶行

优质奖

天璞印象、布朗山、勐海古茶源茶业有限公司、勐海县信记茶业、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勐海峥稀茶业有限公司、勐海存普升茶业有限公司、勐海布有茗茶业有限公司、云南大元昌茶业有限公司、勐海邹记福茶厂、西双版纳濮夫子茶业有限公司、广州承之彦贸易有限公司、西双版纳益中云古树茶业有限公司、勐海织茶女茶叶专业合作社、勐海云福祥茶业有限公司、普恩茶庄、勐海县信记茶业、勐海金橍茶业有限公司、勐海正皓茶业有限公司、勐海濮子园商贸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春宇号茶业有限公司、勐海古茶源茶业有限公司、勐海年茶古韵茶业有限公司、西双版纳龙怡茶业有限公司、昆明君子道茶业有限公司、勐海远达茶厂

来源:名茶网

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