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四川毛尖批发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信阳毛尖到底有什么好喝的?为什么这么贵?

信阳吃的好,这里是鱼米之乡、美食之乡,山珍水味、南北大菜一应俱全;岂不知喝的更好,喝的是茶,是举世闻名的信阳毛尖茶。


毛尖茶到底贵在哪?好喝在哪里?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到底有啥好喝的?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


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


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唐朝时期,信阳已成为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列为贡品。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



信阳毛尖



说信阳茶好,主要是因为信阳对茶树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信阳是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地处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上,南方的热气流和北方的冷空气在这里交汇形成云雾,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


而且,相对于四川、湖南等南方省份,这里气温低,是产茶最北的地区,茶叶生长时间长,生长期越长它品质就越好。犹如到街上买肉,都愿意买长得慢的笨猪肉。


加之信阳山区的土壤,多为黄、黑砂壤土,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这里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



信阳毛尖



酒能乱性,茶则宁神。酒与茶,一个使人迷乱与张狂,一个使人静心与思远;一个使人迷糊,一个使人醒脑。如果说古今的酒客是在酒精的水与火中乱怀与癫狂,那么天下的茶客则是在袅袅的茶香里宁静或儒雅了。


人力最贵,采茶工难找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是我心中理想的幸福生活。听说有些茶商经营困难要转行;一是听说有些茶农要退茶还林,说种茶赔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种茶季节性强,人工成本高。


每年的三、四月份,清明和谷雨前后是采茶旺季,需要大量的采茶女工,她们大部分来自驻马店、漯河、南阳等周边地区。



信阳毛尖



现在人员是越来越少,年轻人多数进厂上班,田间劳作也不愿意干,老年人在家带孙子出不了门,人工费用升高,还经常雇不到人,雇不到人你就是有再大的茶山也是白搭。


一个采茶工一天可以采2、3斤湿茶,1斤湿茶50到60元不等,4斤湿茶炒制1斤干茶,这样算来1斤茶叶的采茶人工费在200元以上,如果再加上种地、肥料、炒制加工、经销、管吃管住等费用,成本在400元以上。


可是这个价格在市场卖的时候已经显贵了,当然有些高档茶可以卖到2000元以上,但那毕竟是少量,所以茶农经营困难,茶商举步维艰。



信阳毛尖



一次是前几天见一个中年妇女买了一大框上好的笨鸡蛋,一块多一个,我又问买那么多干啥?她说给炒茶师傅吃。那种表情上流露的虔诚让我感动。


还有就是媒体整天报道采茶缺人,采茶季茶农高兴不起来,说有一户茶农有200亩茶山,需要80个人,现在只来了20个人,急得哭了……




亲身体验才明白贵在哪里



近几年变了,政府鼓励发展茶叶生产,茶山多了,采茶工反而少了……眼前最关键的是盼望老天爷赶快下雨,下了雨茶叶才能长得快,采茶工能采到茶才能留住人,我们才能有收成。


采茶有那么多讲究:第一,采的茶叶要求细嫩,采一芽一叶或一个单芽(又称纯芽或芽头),茶青从萌芽到采摘,时间控制在48个小时,确保茶叶的嫩度。有一句话叫“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是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无芽茶青不采,茶树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会萌发茶芽,而在营养条件不好或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会直接生长出叶片。


一般来说,营养丰富的茶芽香度更高,口感更纯正,外形也更美观。要求采纯芽、一芽一叶,甚至一芽两叶,而不采无芽的叶片。


第三,老叶,小脚叶不采。老叶是已经生长很长时间的大青叶,小脚叶为茶芽萌发是保护茶芽的外面的一层小的包叶片。


第四,阴雨天不采。阴雨天采的茶因为空气湿度太多,制成的干茶颜色易偏黑,同时阴雨天采的茶香度和口感都不足。


第五,采后避光、即刻加工。否则,茶青容易发蔫,也会影响口感和滋味。



主家说:“你还是没有干过,干习惯就好了,我们一天干十几个小时,一斤湿茶上万个芽头,一天采两斤湿茶需要弯腰上万次,手都磨出了茧子;”



信阳毛尖



“炒茶也不容易,也是个辛苦活,不但要有技术,还要能吃苦,手在热铁锅里不停地揉捻,像练铁砂掌……”,“谁知杯中茶,片片皆辛苦”。


屋外,春雨声淅淅沥沥,像极了一首悦耳的田园交响曲,让我陶醉和欣喜,感到有一股浓浓的茶香扑鼻而来……

更多有关信阳毛尖信阳毛尖茶的资讯请关注:http://www.shihegang.com


如果真正去深入了解信阳毛尖的更多知识,还是要从买到正宗的信阳毛尖说起,建议到浉河港原产地信阳毛尖批发就到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黄庙生态茶厂信阳毛尖价格优惠,信阳毛尖茶厂直营,信阳毛尖原产地直供,信阳毛尖品牌,信阳毛尖茶网(浉河港官网www.shihegang.com产地直营商城。

  本文关键词: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茶网 信阳毛尖官网 明前信阳毛尖 雨前信阳毛尖 跑山尖信阳毛尖大山茶 信阳毛尖等级 信阳毛尖品牌 信阳毛尖产地 信阳毛尖茶网 信阳毛尖网 浉河港信阳毛尖 浉河港官网 浉河港 信阳毛尖采摘 信阳毛尖鉴别 信阳毛尖茶厂信阳毛尖特点 信阳毛尖图片 信阳毛尖加工流程 信阳毛尖杀青 信阳毛尖手工茶 信阳毛尖有机茶 信阳毛尖好处 信阳毛尖功效作用 信阳毛尖常识 信阳毛尖简介 信阳毛尖批发 信阳毛尖1915 信阳毛尖口感 信阳毛尖汤色 信阳毛尖冲泡 信阳毛尖外形 信阳毛尖茶艺表演 周开启茶业 阿里云茶 阿里云  阿里云智慧茶庄园

如何分辨高仿信阳毛尖?避免买茶上当!浉河港官网给你支招

读书喝茶,坐林看花,迎朋访友,自是最佳。好雨知时节,好茶有好芽,盏杯浓香溢,明哥浅谈它。

信阳毛尖,一代名茶,追溯唐宋,不得不夸。深受追捧,又被刻画,低劣伪冒,应接不暇,很假。随着信阳毛尖的知名度提升,市场上便出现了不少山寨版信阳毛尖茶,据明哥考察,这些茶叶多是四川、湖北之地流出,纬度,气候相近,条形,工艺没差,由于位置靠南,所以采摘时间可早,却说是信阳新茶早茶,如果不仔细辩驳,对比难以认清。可是假的真不了,区分还是有方法。


1、真正的信阳毛尖,汤色初期绿红,茶香浓郁,甘味历久弥新,回味无穷。

高仿的信阳毛尖,茶汤青绿明显,口感清淡,甘味短暂不显,回味无感。

2、正宗信阳毛尖,颜色鲜绿润泽,条形匀整不含杂质,有适量白毫。

高仿信阳毛尖,或深绿或泛黄,条形粗犷浑浊暗淡,看不出白毫 。

3、正宗信阳毛尖,耐泡度一般在4、5遍,香味依然持久,回甘有味。

高仿信阳毛尖,耐泡程度低,一两遍浸泡后,颜色、味道有明显区别。

4、正宗信阳毛尖,遇水即沉,个别少许老叶子没有筛选出来的会漂浮。矿物质蕴藏丰富,密度大。

高仿信阳毛尖,些许漂浮,密度和矿物质含量较低。

以上就是比较常见的区分方法,不过最好的老师还是经验,从捻揉的手感,冲泡的汤色,回味的茶香等等会有直观的感觉,这就需要茶友们有丰富的品尝体验,再者购买渠道的选择,大概行情价的了解,毛尖上市的常规时间等等都能作以区分辨别,带您了解茶的雅俗优劣——浉河港官网,一个专注信阳毛尖茶源头产地采购批发平台!



程良斌:中国安康富硒茶——紫阳茶时期

程良斌,高级农艺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康市茶业协会名誉会长。主要著作:《中国安康富硒茶》、《一心为了人民健康——我认识的于若木》、《紫阳茶业志》、《安康地区茶业志》、《陕西省农牧志·茶叶》、《硒都曙光》、《中国名茶志·陕西卷》、《紫阳富硒茶文集》、《陕西茶产业》、《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等。

安康是我国最早园栽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据《神农本草》介绍,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安康位于秦岭以南,古时因地处华山之阳,亦称华阳,是神农尝百草最近便的地方。茶马贸易、征课纳税时代,安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安康这个古老茶区焕发青春,探究其历史,可以分为八个时期。

四、紫阳茶时期

(一)紫阳立县,以茶出名

明代,割金州西南、汉阴东南设建紫阳县。紫阳县是用道教紫阳真人命名立县的,此后紫阳周围各县所产之茶均称为紫阳茶,其产量丰,销路广,逐渐出名。紫阳县与四川省万源县、重庆市城口县紧邻,古代即有任河栈道与四川相通,茶叶大都集散于西乡、汉中,运销甘肃、宁夏、青海等省。紫阳茶的发展与明清时代的茶马贸易密切相关。当时,外地商人在紫阳“买茶装篦,邑民利之”。加之乾隆、嘉庆年间,数十万南方破产农民涌入陕南,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和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产量达300万斤以上,其中紫阳县200万斤以上,紫阳茶声誉大大提高。

(二)信票作证,贡茶不误

清光绪《紫阳县志·食货志》载:“紫阳茶春分时摘之,叶细如米粒,色轻黄,名曰毛尖,白茶至贵。清明时摘之,细叶相连,如个字状,名曰芽茶,入水色微绿,较白茶气力充足,香烈尤倍。”

道光廿九年(1849年),《石泉县志》把紫阳茶、汉阴大米、平利生漆、旬阳龙须草并列为兴安四大名产。紫阳毛尖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民国《西乡县志》称:“至清代,陕南帷紫阳茶有名。”因其品质优良,贡茶不误,民国《紫阳县志》有“每岁充贡”“茶之原质色香味较他处所产俱胜”的记载。不仅有桂花庄“每岁充贡”的传说,更有存于陕西省档案馆的《贡茶事案》信票国家一级文物作证。清光绪三年(1877年)正月,紫阳县知县唐清甫差遣衙役办理贡茶事宜的《贡茶事案》信票上书:“照上届贡茶数目严催采办,务于二月内申解”字样,其中并提到在紫阳境内麻柳坝、茅坝关、权河及盘厢河等地采办春茶的具体数目。

紫阳贡茶信票(清光绪年间)

(三)产区扩大销区拓展

光绪后期,随着国内市场对茶叶需求量的增长,紫阳茶不仅行销西北,还销往湖北等地。据宣统元年(1909年)的《陕西财政说明书》介绍,紫阳茶“细者发湖北省城,粗者运汉中以及川甘”。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陕境汉江流域贸易表》统计,从白河出境输往湖北的紫阳茶,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93927斤、三十一年(1905年)为129509斤、三十二年为100800斤。

清末民初,白河、镇坪开始兴茶,使安康市境内植茶范围扩大到除宁陕县外的其他9县。其中以紫阳县茶叶产量最丰,占全市产量80%以上,输出量紫阳县占全区90%以上。民国时期,紫阳茶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国内2部权威的地理专著——《中国分省地志》(民国十六年版)和《中华民国省区全志》(民国十五年版)均高度评价过紫阳茶:“南山紫阳产茶,色香味佳,于龙井、六安、武夷、松罗诸佳茗而外,别具一种风味。”1932年的天津《大公报》报道:安康县“茶叶为粗制绿茶之一种,名安康茶,每石(担)售洋30元,只能敷本地之用,输出甚少,但邻县紫阳县之紫阳茶则产量甚丰,茶质亦佳,最上品的色香味与西湖龙井、六安之茅尖不相上下,因僻处山中,所知者少,故无人注意。现下最好之白茅尖每斤一元六角……在汉水未被阻前,湖北庄客择其最佳的‘雨前毛尖’,‘卍字’等茶,坐庄大宗收买……更粗者即制茶砖,均运往武汉长江一带售卖,与浙皖之茶并受欢迎。近年汉水虽被阻,每年产额犹达百万斤左右。如能焙制得法,扩大宣传,亦陕南一大实业也”。

抗日战争前几年,杨虎城主陕期间,澄清吏治,赈济灾民,注重水利,恢复生产,发展实业。在安康境内清剿股匪,6次裁减地方部队,1934年不准驻军向地方派款,取消特税,禁烟禁赌,开始修筑汉白公路,发展林业和教育等,使安康经济发展较快,茶叶等山货特产有较大增长。杨虎城还亲自多方奔走呼号,请南京政府和江浙财团来陕投资,遂有陕西实业考察团来陕南之行。据《中国通邮地方物产志》载,1935年紫阳县输往甘陕一带茶叶32万斤,每百斤40~350元。安康县输往西安、甘肃、汉口、襄鄂地区茶叶3万斤,每百斤30~40元;岚皋县输往安康、汉口茶叶0.5万斤,每百斤30~100元。1936年全市茶叶产量305万斤,其中紫阳产茶250万斤,为抗日战争前历史最高水平。1938 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汉水下游,安康地区山货特产输出处于停滞状态,唯有紫阳茶受战争影响较小,是年输往西乡50万斤,1944年运销量52万斤。抗战结束后,尽管当时纸币一再贬值无人要,但商人购买茶叶以被称为“碎银子”的食盐支付,茶叶产销均较平稳,销量180万~200万斤。

(四)茶税苛重苦不堪言

民国年间,茶叶税仍是当地主要税源之一。茶叶税额为农副产品中最高,始为15%,后降为10%。紫阳茶税最高达30%,茶税占本地总税额的30%。1928年8月,当时的省长刘镇派人员视察后,在视察报告中说:“该县产茶为全省之冠,据视察局呈报已现衰败现象,其最大原因是30%苛税及工资高贵所致。”查“紫阳名产之茶在本地税额亦达30%以上,为全国各省所未有”。视察报告哀叹道:“皆摊派于民,竭泽而渔,民力何堪?”在紫阳设有特种消费税征收分局,规定紫阳细茶每百斤征收6.4元,粗茶每百斤征收2.2元,此外还有营业税、印花税等,使茶农茶商苦不堪言。除征收茶叶交易税外,还要征收茶山田亩税。据1940年紫阳县府给专署呈文:“全县茶山3048亩,每亩税率10%,每亩价款1200元。”1948年,物价飞涨,紫阳茶甲等(毛尖)完税价由1946年的每百斤158333元上涨到45500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茶叶货物税为毛茶价的5%。1954年,中茶西北区公司、西北税务局联合通知,西茶财74号、税货办234号“关于1954年茶叶纳税问题的通知”,指出西南边茶按原税率5%折成换算率为7.35%征收。其余税率25%,折成换算率为36.75%,作为茶叶计税标准。即毛茶收购总金额x36.75%=应纳税额,即为批发茶叶应纳货税款。私商收购的茶叶,税局机构根据茶叶品质和当地国营公司或市场的批发牌价乘以税率 25%核定收税额。

1958年改征茶叶工商税,税率定为40%(按毛茶收购价计税),1983年降为25%。茶叶对紫阳县财政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最高年(1975年)茶叶税利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0%。

(五)紫阳茶恢复发展

历史上的紫阳茶,除紫阳县产的茶外,还包括四邻各县所产之茶,它跨越川、陕两省。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将紫阳茶产区范围划定为陕西的紫阳、镇巴、东乡(今四川省宣汉县)、西乡、安康、岚皋,四川的万源、城口。

由于榷茶治边,以茶易马的历史原因,甘、青、宁等省区回族居民有饮用紫阳茶的习惯,且视紫阳茶为珍品,三省(区)常年销售茶叶2万多千克。1984年以前,茶叶实行统购统销,保证边销,紫阳茶被称为民族团结茶。1984年以后,在全国茶叶滞销的情况下,紫阳茶仍供不应求,畅销西北。

1957年以前,外贸部、商业部、农业部及农产品采购部一直沿用紫阳茶的名称。1950年,西北茶叶公司紫阳支公司在紫阳河街成立,同年迁至安康,更名为安康支公司,并在西乡、汉中设立了2个推销组。1950年11月,国营紫阳县毛坝茶场成立。1953年,安康专区茶叶指导所在紫阳县瓦房店成立,全地区的茶叶生产、加工、收购、流通、运销网基本形成,不法私商受到打击制裁,茶叶生产从无政府状态转向在政府领导下的有计划生产。1954年,人民政府还发放了茶叶预购贷款3亿元(合今3万元)。加之土改后,农民分得了土地和茶园,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积极垦复荒芜茶园,清理枯枝,刮青苔、地衣,上基肥,砌石砍,为坡地零星茶蔸修筑簸箕台,对断条缺株茶园实行点播补缺和移苗补缺等茶园基础建设工作。1955-1956年,在互助合作运动推动下,茶园管理进一步加强,还有计划地发展了一批新式茶园。1957年,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6.19万亩,比1949年增长1.05倍;产量达到1572.85吨,比1949年增长1.45倍;茶叶质量显著提高,中高档茶占3/4。

来源:陕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