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谁把中国茶带到日本的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瓶装茶:中国茶的新机会?对话CHALI、奈雪的茶、麦多维多

作为曾经中国茶中的“叛逆者”,瓶装茶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代。瓶装茶的“逆袭”来源于怎样的市场变化?瓶装茶在未来有哪些机会?

在FBIF2023食品饮料创新论坛饮料创新分论坛上,来自茶里CHALI、奈雪的茶、麦多维多的三位嘉宾围绕《瓶装茶:中国茶的新机会?》展开圆桌对话,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并对未来中国茶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预判。

内容来源:6月16日,FBIF2023食品饮料创新论坛,饮料创新分论坛

主持人:王君,创始人兼董事长,巨匠集团

分享嘉宾:胡懿,CMO,茶里公司

刘彦利,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奈雪的茶

陆杨,联合创始人,麦多维多

【下文根据现场对话整理,内容有删节】

瓶装茶因何“逆袭”?

王君:瓶装茶的“逆袭”来源于怎样的消费环境的变化?我想请教一下胡总、陆总。

胡懿:瓶装茶的兴起,尤其是无糖茶板块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饮品食品的健康化趋势。对比日本,日本的无糖茶板块占到整个茶饮料的七八成。之前我们去香港的时候发现,香港的无糖茶占比也非常高,而内地相对来讲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最近三年,内地消费者对无糖茶也更加关注,前几年还在讨论代糖,而从去年开始整个无糖茶板块的增速已经超过了50%。

茶里公司CMO胡懿

背后推动的原因:

第一个是消费趋势和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

第二个是中国独有的原料优势。最好的茶一定是来自于中国,即使是日本,最好的茶都会去讲乌龙茶是来自于中国福建。我们有茶的发源地的自信,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瓶装茶,尤其是中国的无糖茶饮料,实际上有一个非常大的价值优势空间,能够在未来推动无糖茶板块的增长。所以我想从消费者端和原料端的优势这两个角度去看待这个趋势。

陆杨:我特别认可胡总讲到的关于消费端大家对健康化的关注。从中国市场看,中国茶的逆袭有一个前提条件:中国茶饮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品类。从尼尔森的数据来看,它其实是一个515亿的盘子,仅次于碳酸饮料,而且是去年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品类。这个基础盘子够大,成长性好,在里面就会有更多升级和结构化变化的前提条件。我们感受到中国茶饮料还有很多的空间去做,还有未来可以升级的市场。

第二,从国际市场看,我们很明显感受到大时代背景的变化。随着文化输出,中国在全球市场其实都有一个文化自信的建立,出现国潮崛起和民族复兴。比如北美市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占比最大,每年有超过30万留学生在美国就读。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会在当地市场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茶饮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传统文化,饮茶文化,是深入到中国人骨子里的。所以在这个市场背景下,我们觉得有一个开拓国际市场的空间,这也是我们选择在北美起步的根本原因。

进军瓶装茶赛道有何考量?

王君:三位嘉宾来自于拥有不同的基因的企业,分别擅长袋泡茶、现制茶和海外市场。首先想请教一下奈雪的茶刘总,你们作为拥有线下1000多家门店的品牌方,是怎样考虑进入瓶装茶饮料赛道的呢?

刘彦利:第一,品牌力的互相影响。品牌力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用户资产。奈雪的茶通过现制茶的积累和沉淀,我们已经拥有了接近7000万的会员,而且也有非常强的私域,这一块的用户资产是可以互相渗透的。二是解决品牌认知的问题。对瓶装茶进入渠道来说,我们有一定的品牌认知,所以这个品牌力是有加持到的。

第二,整体的用户视角。我们非常注重门店的经营和数字化建设,所以我们能够直接跟消费者进行交流。平时在做任何的产品或者营销的时候,我们都能够第一时间去得到消费者的反馈以及了解他们的需求。这些年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我们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把握越来越精准。在产品和营销效率上会越来越高,也可以降低我们试错的成本。

最后一点我认为是产品。奈雪一直非常注重产品的健康化和高品质。我们做瓶装茶和做现制茶是一样的思路,都希望用好的茶、真实的果汁去给到消费者一个更高品质的产品。同时我们的现制茶和瓶装茶都一样用了罗汉果做代糖,能够给到大家更健康的产品品质。

奈雪的茶瓶装茶饮料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认为其实做瓶装茶跟做现制茶饮的思路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希望能够在更多的场景把产品跟品牌带给消费者。

王君:作为袋泡茶领军品牌CHALI,请胡总分享一下,你们是出于什么考虑进入到瓶装茶这个赛道的?

胡懿:这要回到我们的品牌理念。很多朋友是通过袋泡茶第一品牌认识我们,但回到我们做品牌的使命和愿景,我们的初心是赋能更多人能够简单地喝到一杯好的中国茶,所以我们并不会限制自己的形态。

实际上除了袋泡茶之外,我们也做了很多深加工产品,如茶粉、冻干茶块,用一个标准化的方式降低喝茶的门槛,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喜欢上喝茶这件事情。沿着这个思路来讲,瓶装茶就是一个在更多的场景和时刻,比如在户外的时候,降低门槛让大家能够喝到这杯好茶的形式。

CHALI瓶装茶饮料

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王奶茶

从品牌角度来讲,我们专业做茶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全网有1500多万粉丝。我们在袋泡茶领域的专业度、消费者人群资产的累积,这些都是赋能我们去做茶饮料时品牌上的辐射力。

另外我们有一个核心的优势,就是怎样掌握消费者的口感密码,在这上面我们有十年的认知和沉淀。在有糖茶慢慢往无糖茶趋势转变的过程中,谁能掌握口感的密码就非常关键。CHALI袋泡茶起家,在口味拼配方面积累了优势,比如蜜桃乌龙等拼配的口味,我们现在想把它们赋能到瓶装茶饮料。比如最近推出的山茶花红茶,把山茶花这个在饮料界非常火的风味和无糖茶拼配在一起。所以我们是从品牌和研发创新的角度,去看待怎么样做好瓶装茶的市场。

王君:将中国茶引到海外的麦多维多陆总,你们是出于什么样的思考让中国瓶装茶走到海外的?

陆杨:从中国茶在美国市场来看,整体的品牌力和认知度是比较弱的。虽然中国茶叶很有名,但在美国市场上头部的茶饮料是本地的一款叫亚利桑那的茶品牌。它去年企业营收在北美本土市场达到30亿美元,在美国市场有非常大的基础盘子。虽然这是美国人和墨西哥人喜欢的茶饮料,但这也让我们看到美国市场的机会——本土人是喝茶饮料的。

麦多维多联合创始人陆杨

同时我们还看到这个茶饮料的特别规格,就是680mL的大罐装,零售价在99美分,这个价格是非常有利的,而康师傅在美国的零售价是1.99美元,两者价格差异非常大。

另一方面,从美国甚至全球市场来看,代表瓶装茶的领军品牌是日本的伊藤园和三得利。伊藤园和三得利在推广绿茶的时候,用的是日本绿茶;而在推广乌龙茶的时候,他们用得最好的原料选自中国福建。他们认为乌龙茶是中国的茶种,一直以来推崇要选最好的中国乌龙茶代表他们品牌更好的原料。这一点给我们在美国以乌龙茶起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认为由一个中国品牌来教育中国的乌龙茶会更顺理成章。

所以在美国市场,一方面主流市场够大,另一方面日本品牌不断教育中国的乌龙茶好,这给我们创造了机会。我们就是从乌龙茶切进去起步的,选的也是福建安溪的大叶乌龙,在全球市场上去教育乌龙茶好在哪里,茶的功能性,以及普及中国茶文化。

麦多维多的大乌龙

在这之外,我们又希望未来可以拓展到主流市场。现阶段我们在渠道上布局也是以六大城市的亚裔超市为主。因为日本茶的教育在这些地方是最多的,华人也更多是在这里进行选购。亚裔在美国的人口占比很高,在外来族裔中数一数二。所以在看这个市场的时候,我们觉得渠道上要想从现在的华裔市场,转到未来像沃尔玛这样的主流渠道,我们的规格和价格都是需要贴近亚利桑那这样的主流品牌。

我们在美国市场做的产品是750mL的规格,从去年开始我们的零售价不断挑战成本,现在在美国也做到了九十九美分的价格,希望可以借助这个产品去普及中国的茶饮料进入美国的主流市场。

做瓶装茶要注意哪些挑战?

王君:今天的论坛所有来宾都分享了非常多的干货,我想问三位一个所有观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进入瓶装茶赛道以后,三位以及三位的企业遇到了哪些困难?

胡懿:瓶装茶这个赛道以线下为主,是一个竞争非常白热化的赛道。大家切入的都是“一天八杯水”的场景和需求,所以实际上我们也不只是在茶的板块竞争,还要和果汁、咖啡这些饮料的瓶装形式进行竞争。这是全要素的竞争,需要有品牌的拉力、非常强的产品力和渠道力、还有供应链的保驾护航。最后一块短板就决定了自己到底能走多远,CHALI抱有敬畏之心去进入这个赛道。

对CHALI来讲,挑战有两个。一点在渠道方面,虽然我们是全渠道的袋泡茶品牌,但在线下布局更多是以B端场景为主,比如酒店渠道、餐饮渠道、新零售渠道和礼品的渠道。但瓶装茶的渠道模式更多还是便利店、小店、以及和电商去做整体的组合。所以今年我们成立了瓶装茶的事业部,有专业饮料的销售来带队和操盘去做渠道上的布局。

在这个模式上我们也要追求可持续发展,用“费比可优”的方式去做。整体布局也采用了“堡垒城市”的方式,集中在广东、福建和东区的几个省份去做媒体和品牌的拉力,加上便利店和小店的综合布局。这样能够令整个渠道的费比最优,能够走得更加持续。

另外从中长期角度来讲是供应链优势。做瓶装茶的工艺实际上和做茶叶的工艺后续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之前去拜访日本先进制茶工艺生产商的时候,发现中间20多道工序,比如怎么样能够把氨酚比配到最好的水平,怎么样去分离提纯,最后还能在色、香、味等方面还原最好的品质,实际上有非常大的学问在里面。而且它怎么和研发端拼配出来的口味做结合,在研发和生产上不断去调优、去尝试、去突破。这是我们在中国版图上,能够去把这个行业研发实力往前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去年,我们下定决心除了要建立自己的袋泡茶工厂之外,也要建立瓶装茶工厂。瓶装茶工厂在去年年底已经封顶,计划在今年三季度末投产。这个布局更多是为了中长期能有一个领先优势,不断突破上面说到的挑战和补齐我们的短板。

刘彦利:第一是渠道的挑战。目前我们整体的布局还是以线下的分销渠道网络为主,跟门店经营的逻辑非常不一样。瓶装饮巨头在这里的布局已经很成熟、很完善了,我们怎么样更快速、更下沉、更深度地布局我们的分销渠道网络,以及让我们的品牌力也能够下沉下去、互相影响,这是我们目前要面对的首要挑战。

其次是供应链,供应链胡总讲得已经很好了。

奈雪的茶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刘彦利

还有一个点就是创新力的挑战。现在品牌和产品越来越多,同样的产品功能我们如何有新的演绎和表达,或者我们如何去创造新的产品功能需求。无论是供应链也好,还是品牌也好,整体创新力都是一个蛮大的挑战。

陆杨:研究国际市场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茶饮料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不光是企业,甚至整个行业未来都需要去跨越的问题——价格。新消费的品牌包括新式茶饮,我们会选更好的原料,会选更好的工艺,但是成本难免会有上涨,所以零售价是不断往上走的。

我们知道日本茶饮料是占比非常高的,基本从产销量来说,近十年它都是占据日本市场第一,超过了瓶装水,占比基本到1/4的量,所以它的普及度非常高,无糖茶又在里面占据主导。日本市场为什么可以把茶饮普及到所有人群,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价格。在日本711便利店,瓶装水的定价差不多100日元,三得利和伊藤园是128-138日元,贵的茶,像三得利的特茶差不多卖到170、180日元。也就是说,像三得利和伊藤园这样的主流茶饮料只高于瓶装水的20%-30%的价格,最贵的高端茶也不超过水的价格的2倍。这就是我们行业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所以,中国企业还面临如何把中国茶普及开的问题。在现在的茶饮料市场中,传统茶,比如冰红茶,还是占据主导市场的。所以我们想推动新茶饮、新兴品类结构性的变化也面临一个成本的挑战,这里不光是说供应链的成本、原料的成本。我们当然希望提供更好的原料,更好的工艺,但它导致对于新消费品牌的挑战就是,我们需要在每个环节上节省费比,做到产生规模效应,包括在原料的采购,生产端以及在现在的渠道布局上。

我们在渠道上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中国现有30万家便利店占据了中国头部的市场和高势能的零售渠道,新兴茶饮都在布局便利店,但这也是费比相对高的渠道。怎么样从这样的渠道渗透到500万家的夫妻老婆店,以及我们怎么样把整体费比在各个环节降下来,从而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价值,帮助我们把中国茶饮料普及开。所以这也是我们麦多维多品牌面临的挑战。挑战在每个环节中把这笔钱省出来,让消费者受益,给到更多人喝到好的茶,给到更低的价格,试着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国民茶的概念。

虽然很辛苦,但我们觉得这个挑战也是必须要跨越的。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我们想在中国做好茶,想把这个东西推广到全球去,接下来要一起努力。如果有更多的品牌、更多的供应链原料端的人关注到这个行业,我们就能共同推动们整个瓶装茶饮料、中国茶饮料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提升。

未来中国瓶装茶有哪些新机会?

王君:25年前,我大学学的专业就是瓶装饮料,最后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三位嘉宾,未来中国瓶装茶有哪些机会必须要抓住?

胡懿:瓶装茶的机会点可能还是在于怎么样把这个趋势带到除了一线城市之外的地方,影响更多消费者。作为品牌和企业主,我们不仅要从生意和业务模式上有更好转变,更重要的是携手中国瓶装茶带给消费者更加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造福社会,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刘彦利:第一,像陆总他们正在做的国际化。我们这几年做新茶饮也发现,新茶饮正在把中国茶带给世界各国更多的年轻人,瓶装茶其实也一样,我们认为它在未来也会拥有更多的国际市场。

第二,在单品的代表性上,在国内很多的单品其实还没有绝对代表性的品牌,我认为这是未来有很大机会的,甚至可能已经有代表性的单品仍然值得被中国品牌重塑一次。

第三,胡总和陆总都讲到的无糖茶。无糖茶近五年的增速超过十倍,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随着健康化的趋势,无糖茶我认为也是我们都可以去把握的大机会。

陆杨:我一直认为挑战和机会是并存的。现在中国茶饮料市场的价格偏高,以及整体国际市场还是以日韩的茶饮料为主。我希望如果行业内品牌集合起来,可以共同去探索海外市场。像东南亚市场,比如泰国的茶饮料就两部分,一部分是本土的茶饮料品牌,以及日韩的茶饮料品牌。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探索,在泰国市场我们看到了茶π和元气森林,虽然比较少,但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品牌想出海建立品牌价值的探索。我们希望可以有更多品牌重视国际市场,形成合力,打出中国茶品类品牌、国家心智品牌的概念。过去这三年,我们看到国内的创新和国内市场的增长,我觉得下一步应该就是共同探索国际市场了。

王君:会议结束的环节,我们作为中国茶人,作为瓶装茶的参与人,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祝福中国茶,祝福一下中国的瓶装茶?我的寄语是:国盛茶香,祝中国茶越来越好。

胡懿:CHALI一直有一个愿景,不做中国的立顿,做世界的CHALI。中国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希望中国瓶装茶能够肩负中国的文化输出的重任,让世界可以看见、爱上中国好茶。

刘彦利:我们一起做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创新者和推动者。

陆杨:我们真的期望在世界共同打造中国茶品类,帮助中国茶走向全世界。

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 世界香——让“一带一路”精神走向世界

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茶树栽培史。


从唐朝开始,中国茶叶就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所到之处,已经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形态。


18世纪以后,中国茶树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种植成功,迄今为止,全世界种茶国家已达60多个,17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


中国茶叶生产规模,全世界首屈一指。占世界茶园面积和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茶叶消费国。长江流域的优质绿茶,东南沿海的青茶,西南地区的普洱茶和红茶,各有其醇厚芬芳,各有其审美气韵。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备六大类茶生产加工技术的国家,历经千年积淀,始终引领世界潮流。

——《中国茶·世界香》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中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茶业界正在实现产业升级,再度复兴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丝绸之路,是丝路也是茶路,要了解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历史,不得不从丝绸之路说起……

目录海上盛景:从一艘木船说起出走:再说一条路武夷之巅:一个偶然的机会彼岸的茶:一则广告


海上盛景:从一艘木船说起


全名“东印度人——哥德堡号”,船长82米,排水量约833吨,船上配备30门大炮,为瑞典东印度公司第二大船只。


1984年,瑞典潜水员发现了沉睡在海底200多年的这艘木船。


1745年9月12日返航即将靠岸之际,它竟然满载财富触礁沉船。据说,它三次从哥德堡起航到广州,每次约700多吨货物,大约茶叶就有370吨,其中大部分是武夷茶,而这次打捞起来的乾隆时期的茶叶,还可以冲泡品评。

 

这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场不幸。虽然那时海上的盛景不再,但,后人享受到的茶福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1602年,荷兰商船首次到中国。


1610年前后,茶叶由荷兰商船首次从爪哇运回欧洲,那就是武夷红茶。


1650年以前,欧洲的茶叶贸易可以说完全被荷兰人所垄断。


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厦门设立贸易办事处,开始与荷兰人在茶叶贸易上发生磨擦,经过两次英荷战争,英国获胜,便开始摆脱荷兰,渐渐垄断茶叶贸易。


1669年英国政府规定茶叶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


1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


1689年英国商船首次靠泊厦门港,同时,在厦门设置基地,直接大量收购武夷红茶。

 

17世纪初到18世纪90年代,荷兰人通过印尼巴达维亚城市转口,向欧洲贩运茶叶不下数十万担。


1757年,清政府实行第二次海禁,闽海关关闭,只开广州一个口岸。广州十三行经营茶叶贸易。 


据有关资料记载,1664-1684这20年间,英国进口红茶共5697磅,平均每年进口271磅。到17世纪的最后5年,平均年进口11428.2磅;推算17世纪,荷英两国进口武夷红茶的数量为3万磅(合225担)。18世纪前50年,英国平均年进口红茶873973.31磅(6556担),一下子数量飙升到前一世纪最后5年年平均的76倍。1792年,英国进口红茶156000担,而从中国出口角度讲,当年出口量为18.35万担,英国占当年出口量的85%。1886年,红茶出口达165万担,这是中国红茶出口最高的年份。


18世纪,中国尚未有福建以外省份生产红茶,武夷红茶(BOHEATEA) 成了中国红茶的总称。国内关于红茶最早的记载,当属萧一山的《清代通史》:


明末崇祯13年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始由荷兰转至英伦。康熙45年(1706年)绿茶(有大珠茶、小珠茶、熙春茶、雨前茶属之,婺源茶、屯溪茶、楝培茶、松萝茶、包种茶、押冬茶等)始传入英国。



出走:再说一条路

 

武夷山,春天开始了,这里美丽而忙碌的季节。蒙蒙的清晨,绿绿的茶芽,发酵好的小种茶,以及装运妥当的马帮……


每年此时,就有人们开始了这样的行程。从福建崇安启程,越武夷山入江西铅山,过河口,沿信江下鄱阳湖,再过九江入长江而上,至武昌,转汉水至樊城(今襄阳)起岸,再越秦岭至降州(今晋城),经潞安(长治),平遥、祁县、太谷、忻县、大同,天镇至张家口,至归化(今呼和浩特),再经戈壁沙漠到库伦(今乌兰巴托),最后到达恰克图。


这是中俄运茶路线,晋帮是主力。



马帮、驼帮等组成的运茶驼队,穿山越岭,风餐露宿,南方雾障山隘,北方大漠戈壁,漫漫长路,阵阵驼铃,想想都壮观!



汉代,中国茶叶就流传到日本福冈了。


据汉史记载,公元前86年至前74年,日本分立百余小国,通过当时的东浪郡,与中国接触,茶叶便随着中国文化输入日本。隋文帝时期(大约公元597年),中国文化和佛教相继传入日本后,常有航船载运少量茶叶到日本。

 

据说,印度人从1780年就引入了中国茶籽;1834年前后开始试种;1839年印度红茶在伦敦上市,但当时,印度人并不清楚茶叶发酵技术。


英国东印度公司曾指派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rbert Fortune),于1848年第二次到武夷山,他偷学了红茶的制作技术,并带着茶苗、茶种及8名制茶工人到了印度。仅60年时间,到了1900年,印度红茶就取代了中国红茶的垄断地位,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


1684年,印度尼西亚,这个横跨亚洲、大洋洲的群岛国家,有说那里就有人开始种茶了。


1690年,还是荷兰人统治,被称为荷属东印度群岛,也是荷属东印度公司从中国、日本向荷兰运输茶叶的中转站。


1825年前后,荷兰人从日本进口茶籽。


1827年,试验后,开始了有规模地种植。


1829年第一批红茶售卖。就红茶而论,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一个在中国以外的红茶生产基地。

 

1842年,英国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正山小种的茶树种带到斯里兰卡。


1867年,一个叫James Taylor的英国人,在康提地区建立了斯里兰卡第一个种植园,锡兰红茶从那时候开始,一步步茁壮,成为今天世界四大红茶之一。


1888年,跨亚欧两洲、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土耳其,有东西桥梁之称、也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开始了茶叶种植,土耳其人把茶叫作Cay(Cai),很像中国茶的发音。


1903年,英国人凯纳将茶树种引进到肯尼亚的Limuru地区,1920年英国殖民肯尼亚后,大约1924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种植茶叶。


美国波士顿商人托马士·汉考克(Thomas Hancock)挺慷慨,1770年左右,他为自己店里的武夷红茶打广告,大意是:“如果武夷茶不合女士们的口味,她们可以退货,并退回她们的钞票。”1784年2月,美国第一艘“中国皇后号”快船,从纽约开航,经大西洋、印度洋到广州,直接运回茶叶。

 

莫斯科沙皇使者1638年带回了200包茶叶,这是中国茶叶首次亮相俄罗斯。1679年,中俄签订了固定供应茶叶的协议,定期向俄罗斯供应茶叶。到了1839年,俄国继英国之后成为最大的茶叶输入国——进口茶叶超过2724.3吨。


1833年中国茶苗输入克里米亚。


1848年再移植于高加索地区。


1888年,茶商波波夫聘请了中国茶师刘俊周和10名茶工去格鲁吉亚,指导茶叶生产。


1893年11月他们抵达高加索,并在随后的3年里,种植了茶树,建立了小型茶厂。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超过40处关于喝茶的描述。茶,不仅在俄罗斯深入人心,更在世界范围内风靡。



武夷之巅:一个偶然的机会

 

崇安县(现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东北五公里外,江墩、庙湾二村,明末某个采茶时节,遭遇了一次军队的驻扎,茶厂里的茶青成了队伍的床铺。军人们走后,村民们傻了眼,发红的茶青可咋整?


情急之下,有人想出了点子,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柴烘干,试试?


不想茶叶乌黑油润,带着松香,自成一番风味。



然而,村民们还是担心,这样的茶谁要?


特意担到庙湾45公里外的星村茶市贱卖,因为当时人们习惯喝绿茶。又一个没想到的是,有人竟然高价预订第二年的茶。


就这么,催生了迥异于传统绿茶的小种红茶。江墩、庙湾就是正山小种的原产地。


闽南籍武夷僧人释超全(名阮旻锡,同安人),曾写下著名《武夷茶歌》,1706年,又写了《安溪茶歌》,歌中有:“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漳人制,由漳泉人仿制的武夷茶。


自从厦门港开始频见这些高鼻子深眼窝的洋人之后,茶叶,特别是色黑汤红的武夷茶(英国人称为Black tea),就成了香饽饽。

  

一下子扩大的市场需求,让仿制茶也沾了光。于是,出现了正山与外山的区别。


所谓正山,真正高山地区所产,涵盖的范围:以庙湾、江墩为中心,北到江西铅山石陇,南到武夷山曹墩百叶坪,东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泽司前、干坑,西南到邵武观音坑,方圆六百平方公里。这一区域,也是今天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形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的小种红茶,由于茶味浓郁、独特,备受洋人青睐。

 

生逢其时。


吴觉农先生著《茶经述评》,曾查阅全国2000多州县志中有关茶叶的记载,提到湖南《巴陵县志》(清同治11年)载:“道光23年(1843年)与外洋通商后,广人每挟重金来制红茶,土人颇享其利,日晒者色微红,故名红茶。”


清代丁绍仪所著《东瀛识略》载:“茶固闽产,然祗建阳崇安数邑,自咸丰(1851-1861)初,请由闽茶出运,茶利益溥,福、延、建、邵诸郡种植殆遍。”

 

19世纪初叶以前,国外没有红茶生产,中国是红茶的唯一产地。

 

葡萄牙人、荷兰人先后到达远东、东西方海上贸易兴起,仅仅福建一省所产已远远不能满足海外所需,19世纪初的清道光年间,其他省产红茶相继出现:安徽的祁红,云南的滇红,福建的闽红,湖北的宣红,江西的宁红,湖南的湖红,广东的英红,浙江的越红,江苏的苏红。


日后,这份红茶list更加壮大到全世界:印度大吉岭红、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肯尼亚红等等……



彼岸的茶:一则广告


1658年9月23日,伦敦《政治公报》周刊(《Marcurinspoliticus》)登载了一则广告:“中国的茶,是一切医士们推崇赞赏的优良饮料,在伦敦皇家交易所附近的斯威汀兰茨街‘苏丹王妃’咖啡店内有货出售。”


那个时候,还没有茶馆;很明显,茶是新生事物,所以聪明的广告商要医士们出面,推荐喝茶的好处。  


166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晋献给凯瑟琳皇后2磅红茶,才2磅啊,足见其稀有。

 

有人分析为什么茶叶会先在英国风靡,因为英国的水是软水,适合于做饮料用,而用欧洲大陆的水沏茶,缺少茶味和茶香,小小茶叶,轻而易举地博得了英国人的喜爱,腐国人民以绅士淑女风范的礼仪,严谨且隆重地对待着下午茶。


 

也是因为茶的稀少,那时候,茶叶存放在上了锁的茶柜里,下午茶时间一到,女仆会取钥匙开茶柜。也有细心人指出,那时候女主人腰间会挂着钥匙,像装饰一样,实际上是为防茶叶被盗的茶柜之钥。

 

美国威廉·乌克斯1935年编著出版了《茶叶全书》,记载了其中一幕:“当时开张营业之一幕,遣一年青侍役高呼:‘新鲜咖啡,先生!新鲜武夷茶,先生!’”乌克斯还在这部全书里的“茶叶年表”中记述,1705年,爱丁堡人也曾刊登卖茶广告:绿茶每磅16先令,红茶每磅30先令。


这和英传记作家玛丽返蓝尼夫人记载当时茶价差不多,她提到:武夷红茶(BOHEA)20至30先令,中国福建省武夷山所产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  Black Tea)。 


饮茶的好处渐被人们接受。就跟今天朋友圈里人们分析“为什么喝茶的圈子比喝酒的圈子富裕”一样,当时人们也是拿喝茶与饮酒作比较。

 


茶的心灵鸡汤作用,也被那个年代的文学家们发现。


英国作家奥维格顿(Joha Ovington)在1699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饮茶具有神奇的疗效,欧洲人习惯了饮酒,但这能损害人的健康;相反,饮茶却能使人头脑清醒,使酒鬼恢复理智。”


19世纪初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在其《唐璜》诗中:“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英国的一位老茶师,诺顿,也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


18世纪著名的文学家约翰逊博士写道:“以茶来盼望着傍晚的到来,以茶来安慰深夜,以茶来迎接早晨。”


直到今天,世界范围内的爱茶之人仍然享用着这种茶带来的美妙。感谢那条路,丝绸之路。 

版权声明:著作权属于原作者,转载文章若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编辑//袁子

温馨提示:文章来源于网络《武夷山茶美文》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微信:15960987982互联网是一个资源文章归原创者所有;

艾丽娟:把茶叶带到更多国家 把更多人引到九甲

“欢迎你来九甲。我们一起去山上找菌子,这些菌子只有这时候才有,也只有我们这里才有。”视频那头的艾丽娟说。

九甲是个村庄的名字,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部的九甲镇。九甲是世界茶人祭拜茶王的圣地,也是人们探访苦聪文化的地方。九甲镇境内生长着10万多亩野生型茶树群落,有5000多亩古茶树和8000多亩生态茶园。这里也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有美丽壮观的九甲梯田,遗存的茶马古道和古道上的风雨桥,展示着悠久的茶文化。


艾丽娟出生于九甲村,青少年时期到昆明打工,而后回到家乡,创办集旅游、茶叶经营为一体的嘉德茶庄园。相比当地同类机构和创业者,艾丽娟有自己的特色:她把家乡的茶叶带出了国门,将多个国家的人引入了九甲,让普洱的茶叶、让九甲这个中国地名像种子一样落入更多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生活里。

带出去、引进来,即寻找与突破,看似每一小步的背后,实则都有与之匹配的精神与信念来支撑。艾丽娟说,是“勇敢”让她成为现在的自己。

回到家乡

艾丽娟决定回到家乡创业是2004年。在此之前,艾丽娟在昆明打工。对于很多九甲村的人来说,艾丽娟是那个走得远的人。

回家创业,她最初想的“业”与茶叶有关。小时候家里有上百亩茶园,是茶树、茶叶让她的童年生活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她希望以后的人生与茶叶紧密相连。她与家人商量,要回去卖茶叶,父母和姐姐都反对,他们认为:那么多年,就没有人能在九甲镇开起茶叶铺子。2004年,茶叶价格低廉,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茶叶家家都有,卖给谁?谁又会买?同时九甲镇直到2006年,才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2015年10月,九甲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列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

但是哥哥支持她。初中学历、未婚的艾丽娟并没有很好的贷款资质,是哥哥给她做担保贷了5000元。她用这5000元作为启动资金,收茶叶去外地卖,并于2005年创办了嘉德茶庄园的前身九甲康提茶庄。

嘉德茶庄园的位置距离云南省级千家寨风景区(以下简称“千家寨”)仅20余公里。“世界茶树王”就生长在千家寨,千家寨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核心区。在峰岭叠翠,林海茫茫的哀牢山中生长着近60万亩野生型茶树群落,其中在海拔2450米的上坝平边坡脚,发现了世界上现存最为古老的千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树高25.6米,树幅22×20米,树龄为2700年,被称为“世界茶树王”和“茶起源的活化石”,镇沅县也因此被誉为“世界茶树王之乡”。

嘉德茶庄园占地五亩,集吃、住、游、购于一体。疫情发生以前,尤其是2017年前后,每年都有上千人来庄园游玩。其中不乏外国友人,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丹麦等10多个国家的友人。

嘉德茶庄园现有8个常驻工人,旺季时会需要18个人,每人每天的收入在70至80元。8个常驻工人中50岁以上的女性工人有3个,最大一位女性工人75岁。艾丽娟说:“女人不能出远门,就业机会相比男性已经少了很多,她们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而年长并不意味着她们不需要工作、不需要钱。而且做茶,有时候年龄越大,经验就越多,也更有责任心。”

嘉德茶庄园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了120户建档立卡户签订茶产业帮扶协议,实现茶农户均增收700元以上,并和15户农户签订了产业发展分红协议,按时参加分红。

走出国门

2006年,也就是艾丽娟创业的第3个年头,对嘉德茶庄园来说是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艾丽娟带着茶叶去了马来西亚。这是她第一次走出国门,她当时没想到,后来她会把茶叶带到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也不会想到她会把10多个国家的人带到普洱,带到她的嘉德茶庄园,让他们更深层次地认知当地茶叶,以及当地文化。

之所以走出国门,一个原因是当时她把九甲茶叶带到西双版纳、昆明去销售,虽然可以销售出去,但是价格始终上不去。她意识到,原因是当地市场对本地茶叶的需求趋于饱和了。

那就只有另寻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带着茶产品去了马来西亚。去之前她是忐忑的,担心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一样,到了之后才发现,她需要直接对接和交流的更多是华人,马来西亚生活着很多福建人、海南人、广东人。这个经历让她有了更深的思考:马来西亚如此,其他国家呢?他们愿意接受九甲的茶叶,如果有机会,是否也愿意到九甲深度体验呢?

这个想法就像是一个火苗。嘉德茶庄园也在这个想法之后,有了自己的外国“朋友圈”。

这一切都源自艾丽娟对九甲茶叶的信心。她认为,九甲茶叶有别于其他普洱茶,入口“又香又甜”,而且以九甲茶为原料做成的红茶,非常耐泡。

带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2018年将九甲茶叶带到俄罗斯的经历对艾丽娟来说印象深刻。与中国相邻的俄罗斯,同样有着深远的饮茶历史,一个当地茶人在艾丽娟介绍“九甲茶叶”时,掏手机搜索。在艾丽娟看来,这也是一种传播。

时间久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喜欢什么样的茶叶,艾丽娟有了自己初步的判断和认知,比如俄罗斯人喜欢碎末茶、袋泡茶,美国人喜欢红茶。“要顺着消费者的需求”,于是艾丽娟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开发相应的产品。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流通受阻,茶叶运不出去,茶人进不来。艾丽娟做了普洱茶腊肉、普洱茶香肠,但她觉得自己还是想做茶,喜欢做茶。“未来还是要按带出去、引进来的想法,把茶叶带到更多国家,把更多国家的人引到九甲。”艾丽娟说。

(周程)

来源:普洱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