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身体读茶

找到约39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算怪象还是妖风:你迷恋的到底是“老茶”还是“过期”茶

毫不客气的说,所谓的陈化,大部分都是给过期茶找了个很好的销售借口而已。

开篇有一个重要的定义,题目中谈及的过期茶,主要指的是市场各种来路的老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年份,超过六大茶类人们认同的常规试饮期,比如放了四五年的红茶,两年以上的绿茶,放了五六年的白毫银针等。因为现在除了绿茶,其他茶类有着越来越老,就越被市场追捧的局面,我觉得稍微有点混乱的。

1、哪来的妖风?

其实以前,中国是个绿茶为主的环境,所以饮茶文化中并没有太多追求老茶的审美偏好。

如果非要说饮用陈茶的习惯,民间有,但是大都不是为了品饮其滋味,而是为了药用。

比如在黄山,有些家庭会存放一点点老的祁红,当作药物来使用,长辈们说可以消毒杀菌。这一点我稍微有歧义,在新茶相对多酚类没有被氧化更多的前提下,我的理解新茶的杀菌效果更好,但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可能有独到的地方,我们也给予尊重和理解。但至于喝老茶跟好不好喝,在以前也很少有人提及。

市场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了一股妖风,让老茶开始越来越走俏。

2、我狠起来,连我自己都骗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喝茶,带来一泡所谓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红茶,说是极其珍贵带来与众人分享。

第一杯入口酸,陈味扑鼻而来,还带有焦糊的味道,就在我抬头想看众人的表情时候,我看到分享者眉头皱了一下,但其还是强忍着身体的不悦,只说了一句:“这个茶陈韵十足”。

我想,这个场面应该有不少人经历过吧?

3、商业互捧下的假大师

来谈一下最近抖音较火的一位卖老茶的“大师”,梁某。

经常能够看到晒各种老茶的视频,从泡茶开始到品茶,形容到如天赐珍馐一样的美味,隔屏让你觉得喝茶原来是这么美妙的一件事情。他自己手上的茶叶是否好喝姑且不论,但各种老白茶,乌龙茶,甚至还有红茶等,都统一归纳成香气突出,口感柔和,带有果酸。吊足了看客的胃口,不禁想问,老茶真的有那么好喝吗?

如果仔细看过他视频的专业人士,一眼就知道其是个半吊子,条索粗大的岩茶,被其形容成紧结,乌黑的叶底被形容成叶底鲜活,连最基本的评茶术语都不懂,拉出来一堆带着享受时的评价,对于观众还是很受用的。

另外,有的时候也能看到各位现存一些大师与其互动,甚至送各种茶样,指点一二。看似得到业界认可,实际上有人帮你处理那些没卖完剩下的库存,而且比新茶买的还贵,谁不愿意跟他合作?

商业合作互吹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收割你们这帮吃瓜韭菜。

4、你手里的过期茶,真的好喝吗?

写文章,总归要有一个不同立场下的观点,如果在这里还用所谓的“适口为珍”这种政治正确的废话来通读全文,我劝你就此打住,读下去没有意义了。

其实我一直都试图去理解很多老茶,所以每年也会花一定的精力去收集,采购各类别老茶去喝,或者去朋友那边喝一些老茶。

坦白的说,我几乎只认可类似生普,黑茶如六堡、苻砖之类的茶叶,其他的绝大部分各种老茶大部分都变得四不像,香气溃散,汤感淡薄的占大多数。而且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茶汤上,几乎都变得淡而发散,既没有原来的特点,喝起来也没有让人觉得符合茶应该有的愉悦体验。当然,在任何时候我都接受一句那是你没喝到好的这句话来打脸,有这个想法的可以寄来各种你认为好的,我来者不拒,真好的话,我免费为你各渠道宣传。

5、只有找不出的缺点,没有形容不了的特点

他们是怎么形容老茶的?

味道淡——柔和

陈味——陈香

没有茶味——无味之味

香气无——香气沉稳

无法形容乱七八糟的味道——岁月的痕迹

这里不一一列举了,看着恶心。

所以各位放心,那些卖老茶的,只有你找不出的缺点,没有他们形容不了的特点。

也许,因为爱,所以满眼都是优点吧。

6、标准的不标准

茶叶按照国家规定是需要标注生产日期的,根据GB-7718-2016预包装食品规定,茶叶在外包装上面是需要标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但是,在地方标准中,各个茶类大部分都只标注了标签按照GB-7718-2016或者GB-7718-2011的规定,需要标注生产日期,但并没有写各类茶明确的保质期。

再加上比如普洱的标准也写过了,在符合GB/T22111-2008 标准前提下,可以长期保存。

白茶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原国标GB/T 22291-2008中并没有指出白茶适合长期保存,而在新版国标GB/T 22291-2017中,指出符合保存条件下,可以长期存储,是不是也可以看成是为了顺应市场的一小步呢?

那么在标准的混杂情况下,标准,也都看起来不那么标准了。

7、就算再乱,还是需要厘清

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陈茶”这个问题?

其实我原本想以专业的角度去梳理一整套逻辑,但是奈何我专业知识体系不够,花了四天时间思考,也没有能力厘清茶叶存储转化的理化逻辑,所以在此就还是简单从体验角度去建议一个看待老茶的原则。在文末我会详细写一下我认为专业层面的转化概念,内容较为枯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看法和认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读一下,也欢迎斧正。

我的看法如下

1、家底要够厚

其实我前面也提到了,很多我接触到的老茶的通病就是香气低沉,滋味淡薄,在某种层面可以视同可溶物的大大缺失,所以,我认为如果要喝一些有价值的陈化茶,至少要有足够的内质供其后期转化。否则进入到淡而无味,香气全无的老茶,剩下的只能是无味之味的意淫。

2、大部分人群认定的好喝

无论你怎么老,多么少见,得好喝吧?因为仓储和茶叶的品质和来源不确定性,那种尖酸,杂味,焦苦,甚至霉味的茶肯定是算不上好喝的。哪怕就是宇宙诞生时期的,品饮的价值也都没有了。

所以,在这里我认为大部分人认为的好喝,至少还是能体现出茶叶本身该有的:甜,醇,香,爽,鲜,回甘生津各种使人愉悦的体验。

别杠,这种愉悦的体验是基于生理判断的,别为了和老茶,跟自己身体抬杠,真的。

3、是否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完全是,但至少大面还应该这样。至少在我个人经历上来说。

陈年绿茶失去了鲜爽和清香,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红茶失去了香和醇厚,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白毫银针失去了清鲜和多了陈味,喝起来是奇怪的。

陈年的乌龙茶失去了高香和丢掉了岩骨,我为什么不去喝红茶?

......

当然茶叶的变化有很多可能性,所以我说了不完全是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4、适度的后熟不等于老茶

相对于茶叶完成干燥那一步的新,和适当放置的后熟,确实经过一定时期合理存放的茶叶会变得更好喝。

例如

所以有些高端的龙井,在制作完成后,还会放入石灰缸进行一个星期的后熟。

岩茶,需要更长的时间褪去火气透发出茶叶的本香,这一点也是公认的。

但这一点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撑的,比如红茶经过适度存放后,因为醌类物质受到含水率和良好保存条件的影响,无法进一步氧化,会发生可逆的变化,所以红茶在制作完成后短期内会存在一个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上升的一个过程,可溶物的增加,茶汤会变得更好喝。但长期看,随着氧化的进一步深入,可溶物减小,品质还是下降的。

所以,无论是前人的智慧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适度的陈放后熟是有必要的。

最后,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当你喝到各种来路不明数年甚至几十年的老茶的时候,你真的觉得那口茶汤好喝吗?

这并不需要答案,问自己就足够了。

以下是我对转化专业部分的看法,本不想放在正文中,因为前面说了我目前也没有能力厘清专业逻辑,因为目前无论是大学教材,各种我们茶行业从业者(非专业研究方向)能查到的资料,都没有一个系统性关于茶叶老茶和陈茶转化的系统理论体系,包括茶叶质量与安全学中也明确指出,关于茶叶存储的很多变化路径,研究还不充分。所以我个人目前的能力和资源,也只能研究到这了。

有可能存在的转化路径

1、氧化路径

对于普通人,没有办法达到绝对意义上的隔绝空气所以茶叶制作完成后氧化的路径是一直存在的。

多酚的氧化

比如多酚类物质,是茶汤浓度和厚度的重要物质。一方面会氧化缩合成高聚物,难溶于水,但另一方面比如红茶因多酚氧化,初级产物会产生茶黄素,短期看又会增加茶汤的品质。部分介于多酚类物质和茶黄素之间不稳定的醌,有可能会因为很难进一步氧化而被还原。所以多酚氧化路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基本都是短期看品质上升,长期氧化聚合整体大幅度降低,造成茶汤浓度下降的。

氨基酸的变化

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组分发生变化。有益于茶汤滋味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被大量氧化,红茶里的氨基酸还可能会跟咖啡碱等进一步进入高聚物缩合。而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新的游离氨基酸,并不能改善茶叶的品质。所以,不管什么茶叶,鲜爽度只会越来越差。

香气物质的变化

香气物质在氧化路径下,特别酯类的物质是氧化减少的,氧化分解成一些低分子的醛,醇等挥发性物质,造成香气下降。而且,脂肪族物质可能会氧化腐败,还有其他一些物质也会产生酸败,陈等不良气味。

2、微生物转化

微生物的转化目前研究资料其实非常少的,但我根据资料学习看法主要是这样,所有茶叶都不可能说完全避免微生物的侵入,但是很多茶类因为有高温烘干的作用,本身微生物芽孢的存留量较低,在保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低含水率),微生物作用不会特别明显。

而目前生普的晒青方式是可以明确有微生物着落的,由于没有经过高温渥堆,所以我个人认为也不能明确是否有建立起优势菌种的过程,那么生普微生物转化路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黑茶类,因为经过高温渥堆,建立起了大量优势菌种,并且都是对人体无害的,那么后期转化就会进入一个微生物不断裂解大分子,让更多可溶物出现的情况,也会让茶叶变得汤感变厚,滋味变醇的情况。

另外多提及一点,因为茶叶含水率低,所以微生物就算有影响,我认为这个过程也是极度缓慢的。

3、酶的作用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大部分经过高温制成的茶叶,基本都会让酶在成品茶中失活(不可逆),但是也有资料指出,酶依旧会有残余酶存在,那么酶的作用有各种注入氧化,过氧化,裂解等等,但是有一点,一般茶叶的存储条件含水率是需要控制在较低水平,茶叶一般不太会超过13%这个含水率,否则茶叶会霉变。所以我认为就算有残余酶的存在(哪怕是白茶)作用是在茶叶后期存储中受到抑制的。

其实,茶叶的后续可能存在常规转化可能主要就是这几条路径,所以专业上我认为关于茶叶的转化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但实际上我认为很多老茶是不能明确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的,那么仓储条件不一样,其实最怕的就是微生物(杂菌)带来的问题。

所以如果没有良好存储条件下的老茶,我认为处于安全角度而言,尽量少喝。

——本文来自恋山堂,感谢作者付出

禅茶一味,舒卷随性,聚散无形

云在青天外,浮着。自然、淡泊,舒卷随性,聚散无形。

原以为,读了那么多的经书,听了那么久的佛音,又在冥想中灵魂出窍,我已经不在三界内了,已经得到通达,可以像红尘外的老僧,以云为氅,甩一袭长袖,进退自在,笑对月落花开。

谁知,我刚一睁眼,就在生烟的寒水里看到了随形的皮囊,那臃肿,那虚荣,那迷恋一切繁华的影子,思绪万千!

我终究是无法看透世相的俗人,纵然喜欢空阔的山林,喜欢无人的小径,喜欢禅韵悠悠的溪流,对花草充满同情,我依旧不能做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此,就这个样子好了,掸掸襟怀,把能放的东西放下,捡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做,不再把尘封的影集里,日渐发黄的照片看成向我发出焦急暗示的指令;不再幻想丛生,总是一副众人皆已醉去而我还醒着的样子;喜欢的老歌可以一听再听,不用再想是否是对生命的浪费!

人生如朝露,鸟儿愿飞就让它飞去吧,无论怎样叱咤,终要归于平静。

想安静的时候,点一支佛香,可以愣愣地望着它出神,也可以看它袅袅地明灭。

静静地,任时光荏苒,任世事幻化,心如止水与否,由他……

我要从一枚叶子发酵的水中,悟出口中的滋味如何由苦涩变成甘甜。

我要从嘴唇开始,从口腔的上颚一点点回味到舌,到喉乃至食道和胃。我要知道,它是如何一步步在占领的领土上,让那些受虏的部位慢慢改变初衷,并对之死心塌地。

我还记着自己最初是如何盯着那些游动在水中的精灵,为它舞之蹈之的样子陶醉,为它渐渐舒展的身体惊讶。我用一只手撑着下巴,连自己的影子在身后掉下都未能发觉。我原以为自己是个有定力的人,不曾想只是一片沉睡中醒来的叶子,就将我所有的骄傲击得碎如粉末。

我也曾想收集散落在镜片中的倒影,用身上的光斑一点点聚集成像,可是,在一杯杯的品啜中,我的欲望越来越淡泊,怀抱的执念也不断消失。

我不知道这些后果是如何造成,在反刍过所有的记忆之后,只记得那枚卷曲的叶子曾在我的手掌中发出过一次生命的轻微律动,只一次……

当我看着那片卷曲的叶子从水中张开,身体的某些神经随之被它一寸一寸地唤醒,我不明白这些不语的家伙,是如何懂得我最安静的时候,更渴望对话?

也许,并不是它们懂我,也许,它们只是习惯于在水复活……

管他呢,且吃茶去!

人生就是从一开始到一结束,起点即是终点。对吗?

面对这样的人生,人应该怎样,才能不再顾虑,继续前行的路程?

虽然,我借助任何事物都无法看清自己的内心结构,至少我可以看清别人。对吗?

我把能打量的时光都打量了,能抹除的痕迹都抹除了,空虚的屋子里,除了阳光和空气,我再也不用怕别人说些什么了?是这样的吧?

我摆脱不了影子,它时而在身左,时而在身右,偶尔也会跑到身前,大多时间它只是紧随在身后,它的动机明了,一切直白的事物都没有什么好怕的。对吗?

当然,我还是应该害怕黑暗的角落,如果我连自己的影子都无法看到了,还能看到什么呢?

该放纵的时候就放纵一次吧,当你从最低的低谷走向最高的山巅,你就会明白,所有的生活深度,不过是从一到万,再从万到一的过程。而这就是人生。对吗?

一是唯一,是一切。从开始回到的只能是开始,从起点回到的也只能是起点,就像水最终只会走回水……

是的,这一次,我不再置疑!

是什么让我充满期待的心慢慢恢复平静?

是什么拽着我出窍的灵魂缓缓回归肉体?

在每一根毛孔里涌动的气息,滋润着我的肌肤,也滋润着我的心事。它们一股股地冲突着,气流强劲却也温顺无比。它们在我的体内穿梭,经气血到肌肉再到筋骨,从绵密到轻松再到舒展,那抚拭了一个遍的感觉,似无骨的手掌,又似柔美的亲吻!

哦,还好,我是坐着的,在临湖的思绪中坐着,在微微的风浅浅地拈着的花朵下坐着,眼睛掠过了高耸的楼房,在远远的青山上迎迓丰美的绿色!

似乎,我所有的等待只是为了这一瞬得道的感觉,在平静的水中,在凡俗的人世,以出世之心,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悟者。

但是,这一切都是空的,因为这些俗念,因为我的肉眼还不能在闪耀的阳光里看到最微小的灰尘。

所以,这一切都是空的,我心中所有的念头和在身体里抒散的余韵,不过是缘于那只淡袅轻烟的壶!

【摘自2018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阿土(江苏新沂)。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有一种距离叫遗忘》《绝句那么美》,诗集《诗意故里·绝色新沂》】

父爱如茶

啪、啪、啪——门被拍得很响。连忙开门,原来是从家乡赶来的老父亲。看我惊疑的样子,父亲嗬嗬笑着说:“给你送好东西来了。”边说边从手提袋中往外掏东西,掏出来的是两盒包装精美的茶叶。

父亲说,那个某某你还记得吗,家是西南山区的。我说记得呀,是我们家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说是呢是呢,就是他,昨天来看我,带来这两盒茶叶,说是他们当地特产,值好几百元呢。我在家也不大喝茶,送来给你喝。

望着眼前发白如雪、风尘披身的老父亲,我一时竟无语沉默。别人越山涉水送给他两盒茶叶,父亲却像宝贝似的专程赶了近两百里的路程送来给儿子!

父亲拍了拍身上的尘灰说:眼下乡下正忙插秧,原本想等你有空回家再给你,可怕搁时间长,茶叶“跑气”,那就糟蹋好东西了。我笑笑说:“你也该留下一盒自己尝尝嘛,毕竟人家大老远地送来给你的”。父亲说:“你上次回家的那几天,我听你夜里老咳嗽,怕是烟抽多了。我知道你喜爱熬夜看书写字,要靠抽烟来醒神,烟抽多了会伤身体,好多人都在戒烟呢。往后,烟要少抽,多喝茶,也提神呢”。

说来惭愧,总觉亏欠父母的养育深情。早在二十年多年前,我就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可是一直没有能力改善乡下父母的生活境遇。善解人意的父母从未因此对我有过一点点的责难,反而一有机会他们就对我说些宽慰的话。

粗识笔墨的父亲最为得意的,就是偶而能在家乡的小报上读到我写的一些“豆腐块”,父亲常常会满怀幸福地对我说:村长夸你是秀才,说十里八乡的给咱村人长脸了;某某某说等你回家要请你作客,指导他儿子作文……末了,父亲总会一脸得意地说:“钱,人人能挣,能写文章登报纸的,咱那儿又有几人呢!”

其实,我知道这是老父亲在变着法儿宽慰我,让我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自卑自责。同时,父亲也是在极力地向我表达出这样的情感:在父母眼里心中,儿子永远都是他们的骄傲。

草草地吃了饭,一心惦记着农活的老父亲急着往回赶。临出门,父亲不忘叮嘱:多喝茶,少抽烟。吃饱,穿暖,身体好,就是滋润的生活。

拿起桌上父亲风尘仆仆送来的两盒茶叶,虽说只有几两的分量,但我却分明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厚重。有人说,父亲不懂得爱。我想,这只是我们做子女的没能用心动情地去感悟、去品咂罢了。其实父亲给予我们的爱,正如这茶,看似轻飘,没糖没盐的寡淡,但是,品了咂了,才豁然知晓原来这份爱竟是如此般的醇香厚味、滋心润肺。

(摘自2014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胡兆喜)

找到约36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