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神农架有机茶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野”生的神农架,茶叶处处透着“野”

神农架

神农架林区,简称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坐拥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林地占85%以上。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县级行政区。

2016年,神农架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至此湖北省第1项、中国第11项世界自然遗产落户神农架。

神农架也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

被北纬30°私藏的神农架,处处透着“野”。

这里没有名山大川和道观佛刹的外饰,也缺乏文人墨客的歌咏。

有的只是山高路远,飞鸟难渡,静灭荣枯的『原始』风景;在各族人中流传已久,古老无解的『神秘』物种;以及藏在山谷深处,最为天然的『原生态』茶。

01

景之野『原始』

HUBEI SHENNONGJIA

神农架,既有原始密林绿海涌动,又有湖光山色碧波万顷,高山草甸、山泉云海、原生态无人区……一年四季轮转,都有不同的壮阔风景。

凭借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举世罕见的珍稀物种,应接不暇的特殊性景观地貌……使它被称作“华中大地上的神秘绿色王国”,令人心生向往。

神农架是国内旅行地被讨论话题最多的一片区域之一,有着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森林,以及从上古神农氏走过的历史印记。其主峰“神农顶”海拔3105.4 米,素称“华中屋脊”。

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使得它成为许多动植物的避难所,曾在第四纪冰川时使很多动植物幸免于难。

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的评价是——

湖北神农架保留了中国中部最大的原始森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三大区域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为大量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是世界上广泛引种的园艺物种原生地。

02

物种之野『神秘』

HUBEI SHENNONGJIA

神农架既是我国保护最为完整的绿洲,也是我国最为神秘的地区之一。如今向游客开放的“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只是神农架外围的一部分,远无法诠释神农架的完整风貌,给神农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里也被称为白色动物王国,这个王国的成员包括:白雕、白獐、白猴、白鹿、白松鼠、白蛇和白熊。

神农白熊,毛色纯白,性情温驯,头部很大,两耳竖立,一条不满二寸的小尾巴总是夹着,貌似大熊猫,只是嘴部比较突出。神农白熊喜欢与人嬉闹,甚至主动爬到人们的怀里闭目养神。它的嗅觉灵敏,善于寻找食物,饱食后常手舞足蹈。神农白熊已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獐和白麂在古代就被人们视为国宝或神物。獐、麂同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的野生动物,古时统称为鹿。一般的獐、麂毛色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而白獐和白麂通体毛色纯白,眼珠和皮呈粉红色。

在神农架开放区内,约有汉、土家、回族等约8万左右人口。在他们的口中,流传着许多古老传说。其中,最神秘的、最出名的当属“野人”的传说。

何谓“野人”?

传言“野人”身材高大,似人而非人,虽能直立行走,却不能像人类一样挺直身板,更无动手制作的能力。房县南山里有红毛“野人”的事迹在民间传说甚久,而科考成果也显示,一些奇异的毛发、粪便和脚印,确是一种未知动物留下的,它不同于已知高等灵长目动物,更不同于现代人类,但介于两者之间且更接近现代人类。如此结论,与史书里对“野人”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否能给这些传说、谜团带来答案,仍是一个未知数。也正因如此,神农架吸引着无数探险者们去不断探究和体验。

03

茶之野『原生态』

HUBEI SHENNONGJIA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对于神农架人来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在神农架,无论是多么偏远的人家,都会用茶来招待远方而来的客人。

神农架得宜于海拔高,无漫射光,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自身营养物的体内循环,茶树中茶多酚、氨基酸、果胶质等营养物质得以积累和贮存。

加之林区内自然资源富集,负氧离子浓度达16万每立方厘米,茶叶大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深山密林,区域内无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清洁,土壤肥沃。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只用茶树专用有机肥精心管理等,造就了神农架茶叶的优质。且汤浓味纯,香气馥郁,非常适合加工白茶和红茶。

今年3月,神农架林区邀请国内知名茶业专家,对神农架有机白茶进行品质鉴定,一致认为神农架环境优越,白茶、红茶加工工艺成熟,产品品质优异。

2022年3月,神农架被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纳入“湖北省茶叶主产区”。区域公共品牌为“木鱼绿茶”。

与其他主产区积极增加茶园种植面积不同,神农架却在进行一场茶产业回归“原始野味”的改革。

神农架有茶园1万余亩。今年,《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保护和统筹发展规划》出台,对茶园面积作出严格规定:“坚决不再新增茶园面积。”

目前神农架已出台具体措施,一是对部分茶园实施“退茶还林”,二是将部分茶园改造成原生态茶园。

“别人走精细化,我们走生态化。”神农架炎帝奇峰茶业集团负责人杨明华表示,公司已出台茶园生态化改造计划,通过花木补植等办法,合计改造茶园3000亩。

该公司旗下的“神农奇峰茶”,1992年被定为湖北名茶,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神农奇峰茶”外形扁平似剑,汤色嫩绿清亮,滋味醇厚甘爽,1996年、2002年两获“鄂茶杯”金奖。

茶园变野了,茶叶的产量自然降低。产量的下降,反让神农架的茶味道更醇厚。

物以稀为贵,带来的是均价的上涨。以木鱼镇青天村青天袍生态茶园为例,今年绿茶的均价从200元每斤增至250元每斤,红茶的均价从300元每斤增至500元每斤,总收入基本持平。

天上人间多胜境,怎比神农好风光。

青山环抱的神农坛,庄严幽静;

板壁岩一带的石芽群,嶙峋古怪;

流水依着山势从高空飞泻,气势如虹……

好奇的人们常常因着奇谲的传说慕名而去,回来后时常念起的,却是它宜人的气候、自然的山水、朴实的民风,以及好客的神农架人热情款待的,那野味十足的茶。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记神农架林区绿水青山茶业合作社联合社:茶旅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梯采药而得名,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与优质茶资源。《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炎帝神农氏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人,被公认为中华茶祖,其“一心为众,勇于尝试”的精神所形成的茶祖文化是神农架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为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神农茶祖文化,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茶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神农架林区绿水青山茶业合作社联合社应运而生。

神农架林区绿水青山茶业合作社联合社于2017年成立,位于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品牌运营及茶文化推广为一体的联合社,由神农架林区碧峰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神农架林区开军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神农架林区木瓜园茶叶加工专业合作社3家成员社组成,其中神农架林区碧峰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是2020年度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合社依托的企业神农架炎帝奇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2021年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此外,联合社所在的神农架林区是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2021年湖北省茶叶主产区,所在地木鱼镇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2021年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成员社有农户成员413户(含脱贫户92户),茶园种植基地2740亩,拥有现代化茶叶深加工车间1个、茶叶初制加工厂5个,2021年营业额达3000万元。

联合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神农架优质茶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主打产品的附加值与生态价值,因地制宜走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广大茶农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一、深耕基地建设,夯实产业融合发展之根

一是建设茶园种植基地。联合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413户成员社成员共建茶园种植基地2740亩(含有机茶认证基地600亩),辐射带动全区茶园近2万亩。茶叶的种植、采摘等生产经营活动严格按照联合社参与制定的《神农架野茶》标准开展,保证了原材料的高品质与可溯源。

二是配套茶叶加工基地。联合社参与投资2000余万元,在木鱼镇青天村建设了茶叶深加工厂房,车间内配置了价值300万元的全电磁化、智能化生产线,茶鲜叶处理能力可达1万斤/天,年产量60吨,从而实现对农户的茶鲜叶“应收尽收”,让农户能够安心种、不愁卖,免除后顾之忧。

三是开发产品体验基地。联合社还向供、销两端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了茶叶供销购物体验中心。该中心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是林区供销社系统首个以茶叶等土特产为主题的旅游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内设品茶室及非遗制作示范区,为周边群众尤其是外地游客提供了一个品茶、识茶、买茶的沉浸式线下体验场所。此外,联合社还依托企业在京东、淘宝等线上平台开办了旗舰店,销售所生产的30多种茶产品。

二、打造神农奇峰茶旅产业园,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2018年3月,联合社与省级龙头企业神农架炎帝奇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设了神农奇峰茶旅产业园。该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林区首个以茶旅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现代化高新产业园区,旨在依托神农架全域旅游、康养产业的大环境,“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实现茶旅一体化融合发展。产业园的主要业态包括现代化茶叶加工厂、神农架茶祖博物馆、茶祖文化广场、供销购物体验中心、茶研学中心、茶盐古栈道景观长廊和千亩景观式茶园基地,以及与之配套的酒店、餐饮服务等。经营思路是通过旅行社的引流,让广大游客来此品茶购茶,参观体验本土特色风情,感受神农架茶祖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该项目的实施共吸纳57人就业,92户脱贫户受益,带动周边1000多户茶农增收,有效发挥了资源集聚效应、产业拉动效应和品牌辐射效应。

三、加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走合作互助共同富裕道路

联合社成立的初心就是团结带领木鱼镇广大茶农通过合作互助增收致富。几年来,联合社坚守这个初心使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准施策。

一是对贫困户的茶鲜叶统购包销。联合社与木鱼镇红花坪村委会、神农架林区公安局签订了三方联合扶贫协议,对该村40户贫困户专门开办茶鲜叶收购专线,按每斤高于市场1~5元的价格进行鲜叶收购。这一措施使得贫困户茶鲜叶每亩增收800多元。

二是预支鲜叶收购款给合作社作为周转资金。对于贫困户占比多的茶村,联合社会预支一笔款项作为贫困户经营茶园的费用,等鲜叶长出收购时再结算抵扣。如红花坪村的木瓜园茶叶专业合作社,由于贫困户成员较多,联合社曾一次性预支10万元给该社用作周转资金。

三是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对于参加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凡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扶持条件的,将其申请的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按年分红。联合社先后和木鱼镇青峰村、三堆河村、神农坛村的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红坪镇红举村的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不低于5%的收益进行年度分红,每年分红资金37.45万元,截至2020年底,共分红资金112.35万元。

四是免费对农户发放有机饼肥、进行技术培训。联合社对农户成员提供周到的生产性服务,2020年和2021年分别免费发放有机饼肥460袋、1727袋,开展了茶园科学管理培训、有机茶种植技术培训。

联合社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是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好神农架优势茶资源和旅游资源。拟抢抓2022年林区高铁、高速全部开通后“两高”时代来临的机遇,联合企业进一步打造神农奇峰茶旅产业园,与所在地木鱼镇青天村车沟小区移民搬迁的100多户茶农的民宿互为依托,打造独具特色的茶旅庄园和茶旅小镇,创建神农部落国家3A级旅游景区,通过旅行社年引流游客20万人次,带动实现当地茶旅产业年产值5000万元,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神农架林区绿水青山茶业合作社联合社供稿)

来源:2022年《中国农民合作社》湖北省增刊,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巴东红茶是什么味道?地企合作发展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

巴东位于渝鄂交界的三峡库区巫峡与西陵峡之间,自古有“楚西厄塞、巴东为首”之说、“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郊建始、重庆巫山,北靠神农架林区。境内三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盘距,两江(长江、清江)分割。巴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湿热多雾,四季分明。光、热、水分布垂直差异明显,形成各种不同的山地气候,呈现出“一山多气候,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性和地域性特征。境内山高雾多,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土壤湿润,生态优良,适宜茶树生长,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真实写照之地。

一直以来,巴东茶产业以绿茶生产为主,其他茶类少,茶产品结构单一,因茶产品结构性能等方面问题而产生茶类竞争引发市场滞销的现象严重,茶叶产品库存积压严重或低价亏损销售现象持续,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障碍问题,成为巴东茶业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这些现状,巴东县加大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的力度,引进全国红茶标杆企业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正山堂)开展地企合作模式,共同开发巴东红茶区域公用品牌。文章结合巴东红茶的品牌建设和巴东红茶产业的发展实际,总结了地企合作发展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模式,为其他地区的脱贫致富、防止返贫提供参考,同时为其他企业对口帮扶落后产茶县开展地企合作模式发展茶产业提供借鉴。

01

巴东茶产业概况

三峡巴人自古好茶,巴东饮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朱世学在《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记载:“巴族所在的三峡地区,植茶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渊源流长。据地质学家研究,早在中生代后期,巴族所在的三峡地区就有茶叶出现,而且分布很广,考古材料证明,至迟在新石器晚期或商初,巴蜀地区就出现人工栽培的茶叶。”综合《华阳国志》所述西周之初巴国园有香茗以及陆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的记录,表明三峡地区至少在夏商时期已有人工种植的茶园。

改革开放后至1989年是茶叶种植面积、种植效益和茶叶产品机械化推广快速发展的时期,开启了巴东茶叶产品多元化生产和品牌建设阶段,奠定了巴东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基础。1990~1999年是巴东茶业市场化开发时期,茶叶初、精制加工和品牌建设快速发展,外资进入开发巴东茶叶,创造了巴东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条件。2000~2010年是巴东茶业产业化开发的时期,基地建设取得成效,企业稳步成长,销售市场扩大,品牌效应显现。2014年以来,巴东县委、县政府顺时应势,借“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和“精准扶贫”的契机,全力扶持茶产业发展,将茶叶定为兴县富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两长一短”(茶叶、柑桔、药材)的首要产业来抓,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安排一名县级负责人专抓茶叶产业,组建县茶叶产业协会整合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超过8000公顷,无性系茶树良种覆盖率达到70%,干茶产量3000吨,产值3.3亿元。巴东曾多次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全县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州级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3家。2018年新增茶叶经营主体24个,累计达到81家。全县实行“县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的母子品牌策略,注册金果、金茗、真香茗、联华、远训、沙岭等企业商标。

02

巴东红茶产业地企合作做法

尽管巴东茶产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仍存在茶产品结构单一、品牌建设薄弱、标准化建设亟待加强、野茶资源开发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有效利用好消费扶贫的政策性机遇,必须走“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路径,打造真正“品质过硬、品牌统一、价格合理、供应充足”的龙头产品。在“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县委、县政府把茶产业明确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在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招商、农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于2018年12月成功将正山堂引进巴东。2019年3月,正山堂与巴东县城投公司正式签约,注册成立湖北正山堂巴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正山堂巴东红公司),开展地企合作共同开发巴东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并进入实质性运作,开展生产经营活动。2019年6月,巴东红茶系列新品正式上市。一年来,正山堂巴东红公司紧紧围绕资源开发、产品推介及市场营销等重点发力,运行良好,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1、打造巴东红区域公用品牌

巴东县产茶历史悠久,周朝时就有巴东贡茶的记载,但是一直以来以生产绿茶为主,红茶产量少,红茶产业基础薄弱,打造巴东红茶区域公用品牌难度较大,为此,巴东县政府与正山堂开展地企合作。正山堂首创骏眉工艺,在传承四百余年的正山小种红茶文化与制作技艺基础上,通过创新融合,制作出的红茶具有“清、香、甘”的品质特征,改写了传统红茶“红、浓、苦”的品饮感受。在地企合作的模式中,正山堂负责技术输出和品控保障,依托团体标准T/CTMA 002—2018《骏眉红茶》的技术支撑,结合巴东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得天独厚的野茶资源,量身打造了巴东红茶标准化生产工艺,开发出巴东红茶系列产品,如骏眉中国巴东红、小神农架野茶、珍硒茶、武陵之春贡茶、巫峡小叶茶、云雾高山茶等。实现了优势资源与红茶工艺的完美结合,改变了巴东没有红茶产业的局面;巴东县给予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并负责区域公用品牌的推介和宣传。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投资600多万用于央视宣传广告的投放,以及对“和谐号”动车冠名。巴东县和正山堂的地企合作模式渐入佳境,巴东红茶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2、合理开发野茶资源

小神农架村地处湖北省巴东县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腹地,自然环境优美,生态原始,小神农架地区有70多公顷的优质野茶深藏秘境大山深处,生长的茶树现如今已是近3米多高的乔木,采摘难度极高,一直没被开发利用。经考察发现小神农架村的野茶全部生长在万亩丛林之间,纯天然、无污染。经过采样研制,发现野茶香气浓郁、生津回甘、喉韵悠长,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

2019年正山堂开始在小神农架村收购野茶茶青,4月开采以来每天约有100多位村民进山采摘野茶鲜叶。为确保每户村民的利益,所有村民只准在各自确权的山林范围内采摘野茶,在进村要道设置检查站,严禁外采茶叶进入林区冒充野茶,以此确保小神农架野茶品质。同时,要求村民要保护好野茶,不准剔枝剪叶,砍伐茶树周边枞树、灌木,严禁施肥和喷洒农药。野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为当地茶业多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巴东古茶树群落和野茶园规模较大,除了小神农架村外,还广泛分布在溪丘湾、沿渡河、水布垭等乡镇。巴东古茶树分布多,品质好,适宜性强,个性特色明显,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现有资源,不仅可以有效突破茶产业发展瓶颈,还带动茶农增收致富,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3、打造标准化生产体系

为打造巴东红茶标准化生产体系,丰富当地茶苗种类,正山堂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标准化茶园,从武夷山引进栽培了33多公顷的“正山优选1号”和“正山优选3号”,目前的成活率在90%以上。

过去老百姓采茶多为自家品饮所需,采摘方式粗放,没有执行标准,茶青下树率低。针对这个问题,正山堂巴东红公司制定了严格的收购标准,与农户签订了采摘合同,不符合要求的鲜叶坚决不收。经过沟通和引导,老百姓对采摘标准有了更深的认识,茶叶采摘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与茶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过去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不高,在茶园管理上存在不合理施肥和喷洒农药等现象。2020年3月复工复产以来,政府下发文件,要求茶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培管茶园,不得违规使用肥料和农药,确保茶产品的安全性。正山堂巴东红公司通过对茶农进行培训,提高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并对产品及时进行跟踪检测来保证巴东红品质。

正山堂在红茶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骏眉红茶生产工艺,依托团体标准T/CTMA 002—2018《骏眉红茶》的技术支撑,打造了标准化生产工艺,“巴东红”和“小神农架野茶”是其中两款主要产品。“巴东红” 采摘单芽,“小神农架野茶”采摘当地野生茶树鲜叶,标准化初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毛茶;精制工艺:毛茶→拣剔→复火→匀堆→包装→成品。“巴东红”外形芽毫显,金黄黑相间,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清幽、花果香显,滋味甘甜、柔滑;“小神农架野茶”外形色泽乌润,汤色橙黄亮丽,具有天然的草木清香和清幽花香,滋味柔滑甘甜,高山韵足,回味悠长。巴东红茶其他产品还包括珍硒茶、武陵之春贡茶、巫峡小叶茶等,巴东红茶系列产品感官品质如表1所示。

正山堂在红茶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骏眉红茶生产工艺,依托团体标准T/CTMA 002—2018《骏眉红茶》的技术支撑,打造了标准化生产工艺,“巴东红”和“小神农架野茶”是其中两款主要产品。“巴东红” 采摘单芽,“小神农架野茶”采摘当地野生茶树鲜叶,标准化初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毛茶;精制工艺:毛茶→拣剔→复火→匀堆→包装→成品。“巴东红”外形芽毫显,金黄黑相间,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清幽、花果香显,滋味甘甜、柔滑;“小神农架野茶”外形色泽乌润,汤色橙黄亮丽,具有天然的草木清香和清幽花香,滋味柔滑甘甜,高山韵足,回味悠长。巴东红茶其他产品还包括珍硒茶、武陵之春贡茶、巫峡小叶茶等,巴东红茶系列产品感官品质如表1所示。

2、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

正山堂巴东红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标准化茶园,在海拔800~1200米的绿葱坡镇中村已建设有机茶原料基地35公顷。标准化茶园的打造,将对周边茶园起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大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2019年巴东县已建成7个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2018年~2020年间,巴东县新建红茶、绿茶、黑茶基地3300公顷。预计到2025年全县50%的基地实现有机认证,50%的基地实现绿色基地认证。

3、市场获得培育

依托正山堂在全国良好的品牌号召力,巴东红茶系列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以来,先后与正山堂华中子公司,北京、陕西、重庆、贵州等经销商达成经销协议,先后达成省级代理5家,地区级代理10家,专柜经销商30家。在做好实体店铺销售的同时,启动了电商销售,所有巴东红茶系列产品全部在天猫等电商平台上线。2020年4月,巴东红茶系列产品走进央视视频公益间,两天时间销售巴东红茶系列产品5000余罐。通过宣传推介,巴东红茶品牌形象及市场影响已初具雏形,受到广大茶爱好者的喜爱,同时为巴东红茶区域公用品牌推介奠定了很好基础。

4、产业得到兴起

巴东县一直是绿茶产区,产品主要为绿茶。正山堂的入驻和工艺输出,生产出一系列品质优异的红茶,得到外界较高的评价。2019年生产红茶超过10吨,2020年预计达20吨。在2019年世界红茶质量推选活动上,小神农架野茶荣获金奖,骏眉中国巴东红荣获银奖。今后,巴东将建设集红茶品种资源研究、红茶加工、红茶工艺传承、巴东郡贡茶发展历史展示等于一体的“正山堂·巴东红”体验馆,积极传承红茶文化和制作工艺,丰富红茶文化内涵,打造极具巴东地域特色的经典好茶,扩大地方茶产品在全国茶叶领域的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将茶叶生态环境、茶叶生产加工、自然资源、红茶文化等融为一体,引领开发新型茶旅产品。

合作展望

巴东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县,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丰富的茶种质资源。2014年以来,巴东全力扶持茶产业发展,将茶叶定为兴县富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要产业来抓,在茶产业的助力下,巴东县已于2019年脱贫摘帽;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红茶标杆企业,其研发出的高端红茶“金骏眉”,被誉为中国高端红茶标志性产品。2010年以来,正山堂开展“骏眉中国”项目,将正山堂骏眉工艺从武夷山推向全国,带动各省红茶产区的蓬勃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和生态经济。巴东县和正山堂开展地企合作共同开发巴东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对于巴东茶叶产业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正山堂的技术创新和品牌输出,将更好地帮助巴东从“茶叶发现地”向茶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转变。这种合作模式是龙头企业帮扶落后产茶县、茶产业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的典范,也为其他产茶县继续脱贫攻坚、防止返贫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文章来源于中国茶叶加工 ,作者石琳,施林佐等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