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生普能熟普一起泡喝吗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最简单、粗暴辨别好茶坏的方式!

在茶叶店买茶,摸不清行情的时候,老板会吹得唾沫横飞,一不小心,你就被糊弄了。但是,如果你莞尔一笑,淡定地对老板说一句:“给我看下叶底。”老板立马老老实实拿出好货任君挑选。


是的,叶底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简单粗暴又实用,跟我们一起,分七个标准,手把手教你如何看叶底来判别好茶哦。






名词解释一:叶底

叶底,顾名思义,就是在冲泡结束之后,杯中剩下的茶叶。更通俗的名字就是——茶渣。


名词解释二:看叶底

看叶底就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通过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以及其他可以通过叶底看到的茶叶特征,从而判断出茶叶的实际品质。


特别提醒看叶底前你要做的,就是妥妥当当地把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当然了,要拌匀、铺开、揿平,这才能算是全面客观地做好了准备工作。


1

看外形特征


要说喝出茶的好坏,什么粘稠、内质、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没个经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说的就是茶渣,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叶底起泡

叶底起泡,是茶叶冲泡后会看到叶片上有小的气泡。通常是茶叶受到高温而导致的。


对大多数茶类而言,叶底起泡是茶叶的工艺有瑕疵或出现问题,但是对有些茶而言,这反而是好的工艺体现。比如岩茶和部分黄茶。

蛤蟆背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叶底的用语,多见于武夷岩茶。


一般干茶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叶底是蛙皮状泡泡。


“蛤蟆背”是传统型的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后,起的小泡点。书上所提到的“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一般是针对干茶来说的,并且这个特征在青褐的干茶条索上不仔细看,极难发现。


岩茶冲泡后的叶底图,红框内便是蛤蟆背


鱼子泡

茶叶干茶大小如鱼子大小的烫斑,叶底则呈现小气泡。


由于多数黄茶要求高火香,所以在干燥时会进行高温烘炒,而鱼子泡一般便是指茶叶因高温而导致烫斑。


鱼子泡干茶


黄茶的叶底图,红圈内就是鱼子泡

备注:鱼子泡干茶和鱼子泡叶底的图片,不是同一款黄茶。


黑焦

冲泡后,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焦黑炭化的现象,或在叶片上,或是细小的黑点。这样的叶底一般还会伴有糊味甚至焦味。


此类情况是高温造成的,而且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工艺不到位了。这种情况在绿茶中会常见到。


红圈内即为有焦糊情况的茶叶


丝瓜瓤

丝瓜瓤,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叶底或者干茶外形。其表现为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看起来很像丝瓜瓤。


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图片红框内为丝瓜瓤



2


看叶面展开度


冲泡后茶叶逐次开展最后能完全舒展开,这样的茶叶就是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通常冲泡次数亦多。


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菁,条索不紧结,一般不耐泡。


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是制造过程失败或陈期时间环境不好。或者被高温焙火,叶面绒毛会掉落,甚至入口后会感觉喉头有点燥。


图中的叶底的展开度就非常好



3


看叶形整碎度


当然叶底形状越整齐越好,碎叶多且细杂的都只能算次级品。


但!有紧压过度的情况算是例外,如铁饼类茶品,则须视茶面而定,经冲泡后之叶底形状在整碎度这个指标上也只能做小参考。


图片的叶底比较碎就是撬茶导致的


图片中的就是正常的普洱熟茶叶底


4


看茶身弹性


都知道有弹性是个什么感觉吧!


用手指捏叶底,以弹性强者为佳,表示陈化期间自然、茶菁幼嫩、制造得宜,未被湿热、熟化处理。触感生硬,无弹性感,也统统是次级品。


图片中的叶底一看就非常柔软有弹性


5


看叶底颜色新旧

普洱生茶品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由新鲜翠绿转橙红鲜艳。比较新的生茶叶底比较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之水分来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软红亮。


反之如果是在潮湿不通风之仓储环境陈化,就算半世纪或一百年也没有多大效益,因为茶的发酵将彻底失去意义,叶面将是暗黑无弹性感。

图片为存放正常的有年份的生茶叶底


6


用嗅觉辨别香气

这个不用多说,你闻叶底始终会有淡淡茶香。任何异味都有问题。



7


判断明显不好的叶底

灼伤的叶底,常伴随着过重的杂味或者火味,完全失去了后期转化能力。

图片是灼伤的叶底1


杂质过多,烟焦味产生条件之一,应该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图片是灼伤的叶底2



8


重点提醒:生普的年份茶叶底如何辨别好坏


有年份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


当然,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图片为较好的有年份的生茶叶底


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


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




图片为质地干硬型的熟茶叶底


怎么样?学会了吗?赶紧找些茶叶来自己试一下吧!


最简单粗暴辨别好茶的方式!请收藏好,以后很难找到了!


在茶叶店买茶,摸不清行情的时候,老板会吹得唾沫横飞,一不小心,你就被糊弄了。但是,如果你莞尔一笑,淡定地对老板说一句:“给我看下叶底。”老板立马老老实实拿出好货任君挑选。

是的,叶底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简单粗暴又实用,跟我们一起,分七个标准,手把手教你如何看叶底来判别好茶哦。

名词解释一:叶底

叶底,顾名思义,就是在冲泡结束之后,杯中剩下的茶叶。更通俗的名字就是——茶渣。

名词解释二:看叶底

看叶底就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通过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以及其他可以通过叶底看到的茶叶特征,从而判断出茶叶的实际品质。

特别提醒:看叶底前你要做的,就是妥妥当当地把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当然了,要拌匀、铺开、揿平,这才能算是全面客观地做好了准备工作。

1

看外形特征

要说喝出茶的好坏,什么粘稠、内质、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没个经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说的就是茶渣,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叶底起泡

叶底起泡,是茶叶冲泡后会看到叶片上有小的气泡。通常是茶叶受到高温而导致的。

对大多数茶类而言,叶底起泡是茶叶的工艺有瑕疵或出现问题,但是对有些茶而言,这反而是好的工艺体现。比如岩茶和部分黄茶。

蛤蟆背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叶底的用语,多见于武夷岩茶。

一般干茶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叶底是蛙皮状泡泡。

“蛤蟆背”是传统型的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后,起的小泡点。书上所提到的“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一般是针对干茶来说的,并且这个特征在青褐的干茶条索上不仔细看,极难发现。

岩茶冲泡后的叶底图,红框内便是蛤蟆背

鱼子泡

茶叶干茶大小如鱼子大小的烫斑,叶底则呈现小气泡。

由于多数黄茶要求高火香,所以在干燥时会进行高温烘炒,而鱼子泡一般便是指茶叶因高温而导致烫斑。

鱼子泡干茶

黄茶的叶底图,红圈内就是鱼子泡

备注:鱼子泡干茶和鱼子泡叶底的图片,不是同一款黄茶。

黑焦

冲泡后,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焦黑炭化的现象,或在叶片上,或是细小的黑点。这样的叶底一般还会伴有糊味甚至焦味。

此类情况是高温造成的,而且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工艺不到位了。这种情况在绿茶中会常见到。

红圈内即为有焦糊情况的茶叶

丝瓜瓤

丝瓜瓤,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叶底或者干茶外形。其表现为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看起来很像丝瓜瓤。

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图片红框内为丝瓜瓤

2

看叶面展开度

冲泡后茶叶逐次开展最后能完全舒展开,这样的茶叶就是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通常冲泡次数亦多。

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菁,条索不紧结,一般不耐泡。

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是制造过程失败或陈期时间环境不好。或者被高温焙火,叶面绒毛会掉落,甚至入口后会感觉喉头有点燥。

图中的叶底的展开度就非常好

3

看叶形整碎度

当然叶底形状越整齐越好,碎叶多且细杂的都只能算次级品。

但!有紧压过度的情况算是例外,如铁饼类茶品,则须视茶面而定,经冲泡后之叶底形状在整碎度这个指标上也只能做小参考。

图片的叶底比较碎就是撬茶导致的

图片中的就是正常的普洱熟茶叶底

4

看茶身弹性

都知道有弹性是个什么感觉吧!

用手指捏叶底,以弹性强者为佳,表示陈化期间自然、茶菁幼嫩、制造得宜,未被湿热、熟化处理。触感生硬,无弹性感,也统统是次级品。

图片中的叶底一看就非常柔软有弹性

5

看叶底颜色新旧

普洱生茶品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由新鲜翠绿转橙红鲜艳。比较新的生茶叶底比较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之水分来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软红亮。

反之如果是在潮湿不通风之仓储环境陈化,就算半世纪或一百年也没有多大效益,因为茶的发酵将彻底失去意义,叶面将是暗黑无弹性感。

图片为存放正常的有年份的生茶叶底

6

用嗅觉辨别香气

这个不用多说,你闻叶底始终会有淡淡茶香。任何异味都有问题。

7

判断明显不好的叶底

灼伤的叶底,常伴随着过重的杂味或者火味,完全失去了后期转化能力。

图片是灼伤的叶底1

杂质过多,烟焦味产生条件之一,应该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图片是灼伤的叶底2

8

重点提醒:生普的年份茶叶底如何辨别好坏

有年份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

当然,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图片为较好的有年份的生茶叶底

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

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

图片为质地干硬型的熟茶叶底

怎么样?学会了吗?赶紧找些茶叶来自己试一下吧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读懂柑普

柑普最早流行于广东地区,对于广东人来说,柑普已是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还运用到了粤菜调味品、粥品、汤羹之中,有很多广东人还有收藏柑普的习惯。

近几年,柑普成为了普洱茶新派力量,有更多的人认识并爱上了柑普。

正是寒冷时节,最适合泡上一壶暖暖的柑普茶,尽情品味茶香与柑果香的美丽邂逅。

高手之间过招,只让人觉畅快淋漓,势均力敌的爱情,也才更易长久圆满,高山遇流水,明月照松林,方不负世间之美好。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当云南普洱茶遇上新会柑,醇厚甘香之味融入清醇的果香味,柑皮(即陈皮)与茶叶相互吸收精华,就形成了风味独特、口感一绝的柑普茶。

柑普,顾名思义,是采用纯天然的新会柑和云南普洱茶为原料,在没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用柑橘皮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提到柑皮煮茶。陈皮和普洱均为养生保健佳品,两者特点都是以越陈越香、越陈功效越佳、越陈越有价值而著称于世,当陈皮与熟普相配,尤其是春茶发酵的熟茶汤浓、香高、水润的品质特点与新会陈皮的果味清香完美结合,大大提升口感舒适度的同时,也将普洱、陈皮这两种产品的“生态健康”的属性紧密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很好地提升了普洱茶的功效。

柑普的起源

话说清道光年间,被称为当时“粤东四大家”之一的进士,新会棠下人罗天池在云南任上辞官,带着上等云南普洱茶回到家乡良溪村定居。当年秋天,罗天池偶感风寒,肺燥气紧,痰咳不断。妻子便用止咳治喘的良药新会陈皮煮成陈皮水让他服用。罗天池以为妻子为他送来的是白滚水,便顺手将陈皮水倒入泡有普洱茶的紫砂壶内。谁料注茶一饮,顿觉袅袅的陈皮之香透过醇厚的普洱香味让口颊留馨并沁进肺腑。他连喝数杯,便觉喉咙舒畅了,痰咳也少了,如此喝数天,感冒症状竟消失了。自始,他每喝普洱必加陈皮一起泡。

冬至前夕,族弟送来许多新鲜新会柑。罗天池灵机一动,何不将普洱放进鲜果柑内,让它们互相作用一起陈化,可能效果更佳。罗天池便用刀在大红柑蒂部圈下一圈皮作盖,掏空皮内柑肉填进上等普洱茶叶,然后晒干再吊挂在门楣檐下自然陈化。两年后,当他品尝自己创制的这一“新产品”时,那种妙不可言的独特茗香令他欣喜万分。自始这一香茗随着招待客人和邻里的口碑,一传百,百传千,很快便传了开来,柑普就此诞生,并逐渐享誉南粤茶界,并随着华侨的来往传至东南亚各国。

柑普的产地

新会柑的产地新会地理条件独特,相传新会茶坑村是灵气汇聚的地方,凡能眺望到茶坑凤山熊子塔,都产出质量上乘的新会柑皮。传说很玄乎,但不乏科学依据,这里两江汇聚,咸淡交界,形成以银洲湖两面岸为核心的潭江两岸冲积平原带,加上三山环抱的天然屏障,这一带土地肥沃正是柑桔的最适宜栽培区。

而普洱茶的产地云南拥有适合高品质茶叶生存的良好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气候环境、水环境、森林环境等自然生态环境,柑普作为两者的结合产物,理所应当的富有云广两地“产地之美”的优势与盛名。

柑普的品种

柑普一般分为青皮普洱、大红皮普洱和二红皮普洱,这是根据制茶时采用的新会柑种类来区分的。新会柑作为广东著名特产,皮肉兼用、药食同源,因其品质独特,早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根据《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规定,柑皮根据采收时期可分为柑仔(小青柑)、青柑、大红柑和二红柑。

今年火遍茶圈的小青柑是选用尚未成熟的“婴幼儿期”柑橘与云南普洱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比乒乓球还小的小青柑一般采摘于立秋至秋分期间,这时的果皮尚未成熟,外皮还是青的,油室点微凹且密集,不显皱缩,质硬皮薄,味辛气香。

青柑一般默认为采摘于农历立秋至寒露期间(即10月左右)所加工的皮,此时果皮尚未着色,外表色泽青褐色甚至青黑色,油室点微凹且密、不显皱缩,质硬皮薄,泡水时更耐泡,味辛气香,给人以清新之感。

大红柑指采摘于小雪至小寒期间(即12月左右)所加工的成熟柑皮。外表色泽棕红色至红黑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冲泡后滋味温和甘甜,暖入心脾。

二红柑指采摘于农历寒露到小雪期间(即11月左右)所加工的皮,介于青果与熟果之间,故表皮褐黄色至棕黄褐,皮质稍厚带硬,油室凹孔较大,味辛苦中稍带微甜。

传统以大红柑制成的柑普最为常见,但随着各大茶企的推广,以小青柑为主的柑普产品,因为在香气、方便性等方面的优势,目前成为市场上很受欢迎的品种。与此同时,柑普还有茶饼、金丝单泡装等形态,主要采用大红柑制成,因不同的特点都有各自的追捧者。

柑普的制作工艺

柑普的制作步骤看似简单:摘果、洗果、干燥、切帽、取肉、晾晒、入茶、干燥。但这最后的干燥却是决定柑普成品品质的关键,柑普的干燥方式可以分为烘焙型和天然生晒型,两者的区别在于装入茶叶后让柑普干透的方法。烘焙型是采用电热鼓风茶叶烘焙机在不同温度工艺下将其烘干;而天然生晒型则是利用太阳光和北风天然风干,两种方法制作各有自己的特点。烘焙型的柑普,经过变温的处理,成品颜色显红棕色,柑皮表面的油室光亮明显,大大提升了茶叶及柑皮的香味及其融合程度,使柑普呈现甘香醇厚的特点,陈年更佳。天然生晒型的柑普,经过日光的洗礼,成品当年颜色呈鲜果色,也洋溢着新鲜柑果的果香气息,当年出品的生晒柑普味道较新不适于冲泡,陈放3年以上,其陈香的味道便层出不穷,与普洱茶的醇厚互相穿越,成为柑普之中的收藏级珍品。

柑普的功效

对于茶友来说,普洱的功效早已十分清楚,而有着“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称的新会柑,在药用上有着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柑普,集合了新会柑皮与云南普洱两者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新会陈皮“理气”的功效,具有健脾养胃、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降脂减肥、养颜美容以及抗动脉硬化、抗衰老和醒酒等作用。

柑普作为一种既能彰显生活品味,又具有很好的养生作用的饮品,适合大众饮用。研究发现,经常抽烟但长期喝茶的人比只抽烟不喝茶的人患癌症的几率要小很多,但有的茶性寒凉,不适合肠胃不好的抽烟者,而新会柑普茶既能暖胃,又能预防癌症,非常适合抽烟者饮用。对于经常用电脑的人来说,新会柑中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P,普洱茶中富含茶多酚、微量元素等,两者结合能够有效地防辐射、抗衰老。

另外,柑普尤其适合肠胃不好的人群饮用,普洱熟茶暖胃,新会柑健脾理气,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喝茶是个长期的过程,肠胃不好建议在饭后半小时饮用,坚持一段时间后,肠胃的不适状况将有所改善,而且如果食肉太多,也可以及时多喝几杯柑普,能帮助消化、消除油腻,缓解肠胃不适感。

柑普的冲泡与存储

柑普不仅有普洱茶的醇厚茶香,还有陈皮的清新,饮一口醇厚绵长,而后回甘生津,使人神清气爽。冲泡柑普可以用陶壶、银壶、玻璃壶直接煮饮,首先从罐中取出一颗茶果,撕开包装纸,如果是小青柑,将茶上的小盖揭开,然后整颗茶果放入壶中,之后轻柔而缓慢地注入沸水,水温100℃,从柑普的顶部细细注入,慢慢渗透,水沸腾后第1冲洗茶润茶,第2冲开始每次浸泡5秒出茶,至12冲后逐步增加浸泡时间;如果是大红柑,则将柑皮小心撕开,取5g普洱,再掰3g左右柑皮,一起投入壶中,水沸腾后洗茶润茶,第2冲水为6秒左右,15冲以后每冲增加5秒。值得一提的是,柑普在十数泡之后仍然香气浓郁,颜色红亮,所以非常适合休闲或者聚会时细甄慢品。

柑普可采用铁桶、铁罐、玻璃瓶贮存,置于通风透气的室内存放。注意远离湿度大、温度高的地方。请勿与有杂味、异味的物品同放。请勿于冰箱(柜)内存放。

柑普茶和橘普茶、桔普茶是一回事吗?

除新会以外,同样以柑出名的还有肇庆皇帝柑、潮汕地区的潮州柑、广西柑、珠海柑等,不过由于地理位置、土壤营养不同,总体的品质与新会特别是核心区的柑皮有差距,就柑普来说,只有新会柑+云南普洱制成的产品才是最为正宗。

采用其他的柑桔类水果制作的桔普茶,对比柑普则没有明显的陈皮滋味,价格也便宜许多。新会柑皮有药用功效,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养生医药,而普通桔子因为囊括了多种水果,比如金钱桔、甜桔、酸桔等,其皮对人体的好坏还没有明确的界定,茶友们在选购时,需要认清自己的饮品需求,注意个人的健康状况,谨慎购买。

为什么有些柑普果皮上有白霜?

干果表面的“白霜”通常被称为“果霜”,是一种含糖物质,在新鲜的生果里含有大量水分以及葡萄糖和果糖等,当它被晒成果脯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渗出到表皮上凝结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就形成了“果霜”。“果霜”是判断干果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就有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

柑普表面的“白霜”实际上跟“果霜”的形成机理是类似的但又略有不同,在陈皮之乡新会“白霜”被称之为“脑晶”“柑油晶”,是柑皮经高温烘焙后释放出的柑油形成的结晶。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在新会当地,用柑胎、柑仔制成的产品,白霜越多越受欢迎。

如何挑选柑普?

1、看皮质:正宗新会柑皮皮质较厚,外表皮有不规则凹槽点。

2、看油质:正宗新会柑皮由于挥发油含量高,用指甲一刮,会有刺激的油香味。

3、看制作:经过生晒和低温烘烤后,正宗新会柑皮都是皮色自然,肌理鲜明。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7年1月刊

作者|江薇薇

供图|猫咪 益木堂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