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厦门茶协

找到约10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厦门茶企承诺不销“天价岩茶”

厦门茶企承诺不销“天价岩茶”

海峡导报、厦门茶叶学(协)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反对销售“天价茶”倡议书》

“天价茶”现象时有发生,为共同保护好“武夷岩茶”,促进可持续发展,由海峡导报、厦门茶叶学(协)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主办,福建日报、福建省茶叶学会、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指导的《反对销售“天价茶”行业自律宣导会》昨在厦门举行。会上,三部门联合发出《反对销售“天价茶”倡议书》 ,倡仪茶企不销“天价岩茶”,共有天福茗茶、中茶厦门公司、山国饮艺等12家茶企现场签字,辐射全国5000家门店,事前通知通过直播参加活动茶企494家。

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冯廷佺、会长宋闽旺,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治祥、价格监督局局长杨益庆、海峡导报社社长林世雄、中茶厦门公司总经理赵大川、厦门茶叶学会秘书长陈志雄等领导及业内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三部门倡议指出,希望茶界同仁积极响应倡议,认真践行诚信经营,坚决抵制不良商家的不法操弄,共同营造和谐良好的消费环境,进一步促进武夷岩茶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更好地维护福建茶产业的整体形象。

为了让两岸茶界能够形成正向发展,茶王赛已经举办第十年了。今年,将继续给两岸的茶界(包括武夷山茶界)提供平台,即推出首届两岸茶界发展论坛(包括第十届两岸春季茶王擂台赛),扩大参与茶商、茶乡的品牌知名度,以此来觅得无限商机。同时,引导全国老百姓寻找到“高贵而不贵”茶叶源头。

最后,在品鉴第九届海峡两岸秋季茶王擂台赛的茶王、金奖茶后,厦门茶叶(学)协会理事单位以上的12家茶企在反对销售天价岩茶的倡仪书上签字。

据悉,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近年来,武夷岩茶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产业增效、带动了茶农增收。随着武夷岩茶知名度的提高,市场上也出现价格炒作乱象,“天价茶”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同时,“天价茶”的背后暗藏“四风”等腐败动向,中秋、国庆及春节期间,“天价茶”销量明显增加。

此前,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出整治“天价茶”的通知,武夷山市、福州市、厦门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巡查、检查、约谈、处罚等方式督促企业完善销售管理制度。厦门作为重要的茶叶进出口通商口案,以及茶叶进军全国的“桥头堡”,有必要对“天价茶”进行整治,还给消费者一 片和谐、有序的茶叶消费市场。

嘉宾声音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治祥:

让福建的老百姓能够真正品尝到福建特色的岩茶

今天的“行业自律宣导会”,对茶市场可能存在的行业乱象,做好政策宣导和提醒告诫有着积极的意义。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效遏制“天价茶”乱象,让茶业市场更加开放、有序,让福建的老百姓能够真正品尝到福建特色的岩茶。

经营者销售岩茶时要明码标价,不得价外加价,“非卖品”“品鉴茶”等不标示价格不得上架销售,倡导明码实价;要依法制定价格,不得串通涨价,哄抬价格;要规范促销,不得实施价格欺诈行为;要依法广告宣传,不得使用违背公序良俗或虚假的内容误导消费者;要确保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不得以次充好;要倡导践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行为,产品不得过度包装,营销中不渲染享乐奢靡的风气。

下一步,我们要落实宣导会四点精神:一是要强化思想认识;二是要自查整改;三是落实好主体责任;四是依法规范经营。各位经营者一定诚实守信,依法依规经营,以实际行动,共同推动厦门茶叶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首席专家冯廷佺:

加强行业自律,不做虚假宣传,规范经营管理,自觉接受监督

福建的茶叶总体质量不错,要肯定武夷岩茶的功夫深、影响力远。但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天价茶”,长此下去将会影响整个茶叶的声誉和市场,为共同保护好“武夷岩茶”,促进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三部门联合发出《反对销售“天价茶”倡议书》,呼吁茶界同仁积极响应倡议,加强行业自律,不做虚假宣传,规范经营管理,自觉接受监督。近几年,由海峡导报主办的海峡两岸茶文化擂台赛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此也祝贺海峡导报茶文化擂台赛办得更加出色。

海峡导报社社长林世雄:

引导茶行业良性发展、让老百姓都深知“茶要喝好,不一定要喝贵”的良好氛围

作为《反对销售“天价茶”倡议书》的发起单位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发起,与各茶企、茶业界社团组织领导一起反对销售“天价茶”,引导茶行业良性发展、让老百姓都深知“茶要喝好,不一定要喝贵”的良好氛围。

海峡导报社在两岸茶行业深耕多年,今年将举办第十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暨两岸茶王擂台赛活动。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的茶商、茶企介入活动。我们的活动也将全线升级,将推出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发展论坛,让八闽各茶乡政府全线介入活动,省外以及台湾地区也将会有众多茶乡介入活动。

海峡导报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不仅有报纸,网络台海网、还有新媒体,实行线下线上双轨发展。我们将运用全媒体配合厦门市市场监管局为期几个月的岩茶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天价茶”进行曝光,以期有效遏制天价岩茶乱象,促进价格回归合理水平,维护岩茶市场秩序,营造厦门茶叶市场的良好氛围。

厦门市茶叶协(学)会秘书长陈志雄:

消费者也能培养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喝好茶,喝健康茶,而不是喝“涨面子”的“天价茶”

随着健康消费的崛起,喝茶养生,已经成为普及的行为。这两年,厦门市场上的“天价茶”主要是由一些小品牌公司炒作而起。对于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厦门市茶叶协(学)会,通过宣导倡议书,要求茶企自查自纠自排,并用微信、会议等方式对茶企进行健康饮茶的抵制“天价茶”的宣传,还给社会健康的消费环境。

茶企行业应该更加关注,茶商、茶农怎么做好茶,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例如:农药残留怎么管理、采摘标准化、如何精心拼配和后期精致的烘焙等多环节的发展,让老百姓能喝到,又香又好的茶叶,这也是协会关注的焦点。

厦门作为一座“茶港城”,是茶叶进出口的集散地,也是辐射全国销售的重要地。希望这次在厦门发出的倡议之声,能够让全国听到。消费者也能培养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喝好茶,喝健康茶,而不是喝“涨面子”的“天价茶”。

茶企代表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大川:

“天价”茶叶,是一个社会问题, 这需要行业的自律和市场监督来规范来引导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一个代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它不仅承担着对整个产业、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的领导责任,同时承担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社会责任。在兼顾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责任下,此次针对反对销售“天价茶”,通过倡议、主导、推动的方式来促进行业正向发展,最关键的目的还是从消费者、产业的金融发展出发,最终让消费者能够买到实惠、好喝的产品。

“天价”茶叶,是一个社会问题, 这需要行业的自律和市场监督来规范来引导。而有些好的茶叶来自很小的产区,因为品种、加工工艺等因素导致产量低,从而致使这款茶叶的价格会比较高,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为了保证茶叶真实的稀缺性,中茶产品从源头、种植、加工开始,受到全程监控,茶叶的品质按照科学的工艺、严格的供应、品质的把控的体系中控制出来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

即将开始的茶王赛,对于促进产业技术的提升和宣传有着很好的作用,对参与比赛的茶品从茶园管理、监测合格、采摘标准、生产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筛选,只有符合标准的好茶才能获得认可。

导报讯(记者 吴语 林少蓉 何莹 通讯员 杨大楠文/图)

来源:福建第一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联合发起倡议 厦门茶企承诺不卖“天价茶”

“天价茶”现象时有发生,为共同保护好“武夷岩茶”,促进可持续发展,由福建日报社、福建省茶叶学会、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指导,海峡导报社、厦门市茶叶协会、厦门市茶叶学会联合发起主办的“反对销售‘天价茶’行业自律宣导会”昨在厦门举行。会上,三单位联合发出《反对销售“天价茶”倡议书》,倡仪茶企不销售“天价茶”,天福茗茶、中茶厦门公司、山国饮艺等12家茶企现场签字,辐射全国5000家门店,另有494家茶企通过观看直播参加了活动。 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冯廷佺、会长宋闽旺,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治祥、厦门市市场监管局价格监督检查局局长杨益庆、海峡导报社社长林世雄、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大川、厦门市茶叶协(学)会秘书长陈志雄等领导及业内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近年来,武夷岩茶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产业增效,带动了茶农增收。随着武夷岩茶知名度的提高,市场上也出现价格炒作乱象,“天价茶”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同时,“天价茶”的背后暗藏“四风”等腐败动向,中秋、国庆及春节期间,“天价茶”销量明显增加。 三单位倡议指出,希望茶界同仁积极响应倡议,认真践行诚信经营,坚决抵制不良商家的不法操弄,共同营造和谐良好的消费环境,进一步促进武夷岩茶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更好地维护福建茶产业的整体形象。 最后,在品鉴第九届海峡两岸秋季茶王擂台赛的茶王、金奖茶后,厦门茶叶协(学)会理事单位以上的12家茶企在反对销售“天价茶”的倡仪书上签字。 导报记者了解到,海峡导报社今年将举办第十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暨两岸茶王擂台赛活动。今年,茶王赛将继续给两岸的茶界提供平台,将推出首届两岸茶业发展论坛,扩大参与茶商、茶乡的品牌知名度,以此来觅得无限商机。同时,引导老百姓找到“高贵而不贵”的茶叶源头。

嘉宾声音

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首席专家冯廷佺:呼吁茶界同仁响应倡议加强行业自律福建的茶叶总体质量不错,要肯定武夷岩茶的功夫深、影响力远。但是目前市场上出现“天价茶”,若长此下去将会影响整个茶叶市场的声誉和市场。为共同保护好“武夷岩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我们三单位联合发出《反对销售“天价茶”倡议书》,呼吁茶界同仁积极响应倡议,加强行业自律,不做虚假宣传,规范经营管理,自觉接受监督。 近几年,由海峡导报社主办的海峡两岸茶文化擂台赛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此也祝贺海峡导报茶文化擂台赛办得更加出色。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治祥:通过共同努力有效遏制“天价茶”乱象今天的“行业自律宣导会”,对茶市场可能存在的行业乱象,做好政策宣导和提醒告诫有着积极的意义。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效遏制“天价茶”乱象,让茶叶市场更加开放、有序,让福建的老百姓能够真正品尝到福建特色的岩茶。 经营者销售岩茶时要明码标价,不得价外加价,“非卖品”“品鉴茶”等不标示价格不得上架销售,倡导明码实价;要依法制定价格,不得串通涨价,哄抬价格;要规范促销,不得实施价格欺诈行为;要依法广告宣传,不得使用违背公序良俗或虚假的内容误导消费者;要确保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不得以次充好;要倡导践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行为,产品不得过度包装,营销中不渲染享乐奢靡的风气。 下一步,我们要落实宣导会四点精神:一是要强化思想认识;二是要自查整改;三是落实好主体责任;四是依法规范经营。各位经营者一定要诚实守信,依法依规经营,以实际行动,共同推动厦门茶叶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海峡导报社社长林世雄:彰显媒体责任担当引导茶行业良性发展作为《反对销售“天价茶”倡议书》的发起单位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发起,与各茶企、茶界社团组织一起反对销售“天价茶”,引导茶行业良性发展,在全社会营造“茶要喝好,不一定要喝贵”的良好氛围。 海峡导报社在两岸茶行业深耕多年,今年将举办第十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暨两岸茶王擂台赛活动。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的茶商、茶企介入活动。我们的活动也将全线升级,将推出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发展论坛,邀八闽各茶乡政府全线参与,省外以及台湾地区也将会有众多茶乡参加活动。 海峡导报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不仅有报纸、网站,还有新媒体,实行线下线上双轨发展。我们将运用全媒体配合厦门市市场监管局为期几个月的岩茶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天价茶”进行曝光,以期有效遏制“天价茶”乱象,促进价格回归合理水平,维护岩茶市场秩序,营造厦门茶叶市场的良好氛围。

厦门市茶叶协(学)会秘书长陈志雄:希望在厦门发出的倡议之声能够让全国听到随着健康消费的崛起,喝茶养生已成为普及的行为。这两年,厦门市场上的“天价茶”主要是由一些小品牌公司炒作而起。对于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厦门市茶叶协(学)会,通过宣导倡议书,要求茶企自查自纠自排,并用微信、会议等方式对茶企进行健康饮茶、抵制“天价茶”的宣传,还给社会健康的消费环境。 茶企行业应该更加关注茶商、茶农怎么做好茶,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例如农药残留怎么管理、采摘标准化、如何精心拼配和后期精致的烘焙等多环节的发展,让老百姓能喝到又香又好的茶叶,这也是协会关注的焦点。 厦门作为一座“茶港城”,是茶叶进出口的集散地,也是辐射全国销售的重要地。希望这次在厦门发出的倡议之声,能够让全国听到。消费者也能培养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喝好茶,喝健康茶,而不是喝“涨面子”的“天价茶”。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大川:反对销售“天价茶”促进行业正向发展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一个代表,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它不仅承担着整个产业、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责任,同时承担着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责任。在兼顾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责任下,此次针对反对销售“天价茶”,通过倡议、主导、推动的方式来促进行业正向发展,最关键的目的还是让消费者能够买到实惠、好喝的产品。 “天价”茶叶,是一个社会问题,这需要行业的自律和市场监督来规范来引导。而有些好的茶叶来自很小的产区,因为品种、加工工艺等因素导致产量低,从而致使这款茶叶的价格会比较高,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为了保证茶叶真实的稀缺性,中茶产品从源头、种植、加工都受到全程监控。 即将开始的茶王赛,对于促进产业技术的提升和宣传有着很好的作用,对参与比赛的茶品从茶园管理、监测合格、采摘标准、生产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筛选,只有符合标准的好茶才能获得认可。

(记者 吴语 林少蓉 何莹 通讯员 杨大楠 文/图)

注:内容来源海峡导报社,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年,白茶大涨价时代的开始

“茶叶两头尖,三年两头要发癫。”这句清朝时期茶叶出口鼎盛时期流传在安徽休宁松萝茶产区的一句民谚,放到现在还依旧好用。

记得2018年时有人曾说:不是今年白茶价格偏高,而是最近这三年都很高.......

转眼又过了三年,再回头看,白茶价格已经一年比一年高,而且高的离谱,就拿银针茶青成本来说,前些年基本还是每年15%左右递增,今年增幅到了20%—30%,最高竟达到了40%。如去年银针茶青最高达到了160元一斤,今年最高甚至到了220元一斤。

这十年间中国茶产业的第一主角无疑是普洱茶,无论是茶博会、还是小茶会、还是坊间茶话题,无论是正面事件、反面事件、还是年度事件,都离不开普洱茶的身影。以至于云南版纳、临沧普洱茶产区成了茶界的延安,成了各路茶人每年必到的朝圣地。

而今,人们的目光已经转移到了白茶.......

人们厌恶茶叶炒作,人们诅咒市场崩盘,但很多时候总是事与愿违。

2021年,很显然,不管你愿不愿意,白茶大涨价的时代已经到来。

本文从八个方面来分析白茶涨价的原因,也许有理,也许胡扯,看官自己斟酌。

一、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普洱茶的体量,白茶还是小的可怜。

明面上白茶无非福鼎和政和两个产地,而以产品细分、制作工艺、知名度等因素来讲可以撑起白茶这面大旗的却只有福鼎一个,好比岩茶产区中的武夷山和建瓯之分。

据2020年最新官方统计数据:“福鼎市茶园可采摘面积约30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3.24万吨,其中白茶产量2.53万吨;而政和官方2020年茶园面积11万亩,茶叶产量1.6万吨,其中白茶8700吨。两地白茶总产量3.4万吨,考虑到官方数据的水分(官方数据基本可以打折扣),加上周边市县的贡献,总量应该在3.5万吨左右。这个数量的确不大,要知道2020年浙江松阳浙南茶叶城当年的茶叶成交量就有8.09万吨。

如果按全国3.5亿人(保守数据,官方更大)喝茶群体中的1/10茶客喝白茶,即3500万人分3.5万吨白茶,每人只可得2斤。

这里的数字只是毛估,有可能喝白茶群体不到这个数级,或有人只喝了几两,有人藏了几十斤。当然很多省份都在生产白茶,就浙江省就有14个产茶县在试制白茶,而湖北白茶产量为2000多吨,贵州白茶产量更是达到了5000多吨。所以,除了福建,全国其他产区白茶总量应该也在万吨以上。

按现在的趋势,接近5万吨的产量放在当下的白茶消费者群体中还是不大,还成不了饱和状态。

二、茶品的属性

对于那些讨厌熟普、六堡的霉味(仓味),喝生普、绿茶胃难受,红茶又喝厌了的“茶精”们来说,白茶无疑是个大救星。要香气有香气、要甜度有甜度,而且滋味醇和、老少皆宜,多放几年还更好喝,还能增值。

这样的“好茶”哪里去找?

也正是白茶的这个属性,让它这几年迅速流行开来,流行的速度不亚于“病毒”裂变,就凭加起来不过40来万亩(还不如安溪的60万亩)两个核心产地哪里够市场消费,稍微一稀释就没了。

三、消费的增大

十年前我看人家喝寿眉时,心里暗骂一句(傻逼,这种粗老叶子还当宝贝一样泡了又煮)。

现在自己都收藏了一些寿眉动不动拿出来泡了又煮(自己喜欢的就不是傻逼)。

无论是广州还是哈尔滨,无论是厦门还是兰州,只要有茶叶市场的地方都有白茶;只要有茶叶店的地方就有白茶。

早些年茶叶界有好多圈,岩茶圈、普洱圈都是忠贞不渝的圈,老子就喝这个别的不入法眼。这几年白茶一火这些自负的“老子”们也甘愿当起“孙子”,喝上几泡珍藏的岩茶、普洱后再来一泡老白茶调剂一下,仿佛不调剂一下口味就赶不上潮流。

搞的绿茶老大哥西湖龙井和洞庭碧螺春很是情何以堪,茶客们对于几位老大哥只是春天应季尝尝鲜,而对于白茶的感情却是“四季如春”。

四、文化的加持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一件新闻、一个新事物一夜之间会被全社会所知道。科技让人类的文化传播变得如此轻松。

白茶的“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银针、牡丹、贡眉、寿眉、老白茶怎么分?.......选福鼎的银针还是政和的牡丹?......磻溪的茶好还是管阳的茶好?北方仓储好还是南方仓储好?白茶是如何做旧的?白茶会增值吗.......

10年前对于我们还完全陌生的茶品,这些年通过百度、公众号、知乎、头条等互联网平台随时可以学到,学到上百年或数百年前早已存在的知识、常识,学到我们感兴趣的一切东西。

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出现、如果没有智能科技的应用,白茶的发展不会如此之快。

五、官方的暗示导向

如果茶商、茶企是战场上的士兵和将军,那么茶协应该是后方的军师和参谋(只是可惜我们的茶协99%都是尸位素餐的角色)。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两张表的时候,我想天下竟然还有这么不要脸的茶协,竟然冒天下之大不讳哄抬茶价。直到两年后再去看市场行情,才发现他们暗藏的高明之处。

解读表意,有三种声音。

福鼎茶协:我发的是市场参考价,并没有要求市场必须执行;我是发给茶企、茶商看的,你们消费者一定要当真那是你们的事哦。(内容有理、有节,合规、合法)

福鼎茶企、茶商:大家赶紧转起来,让天下人都知道福鼎白茶要涨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把盘子做大了大家才有肉吃)

消费者:看来福鼎白茶真的要涨了,连官方都发指导价了,赶紧买吧。(还是我的那句“名言”,天下茶客不懂茶者十有八九,茶叶消费从来都是从众心理)

福鼎茶协和福鼎茶企、茶商的双簧是唱的很成功的,广大消费者也很支持他们的表演。

当目的达到后,福鼎茶协当机立断取消后面一年一度的市场指导价,点到为止,过了会被千夫所指的,反正白茶涨价已经刹不住车了。

但从此以后,福鼎茶协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变得很高,放眼全国上千个茶叶协会,天下无二、一骑绝尘。

六、人工成本的上涨

当下不管是茶学专家、教授、学者、大师、院士们,都基本上沉浸在茶叶种植、茶叶评审、茶文化、茶叶制作、茶叶微生物等领域,只唱赞歌,不话危机。

茶叶种植面积早已供大于求、机械呆板的茶叶评审相当鸡肋、陈词滥调的茶文化已经变成院子里的垃圾、茶叶制作早已进入智能科技革命时代、微生物应用依旧纸上谈兵。原谅我在此篇文章中发了这段然并卵的牢骚,权威反正在你们的屁股底下,不用理我。

我认为未来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危机在于两点,一是产业供需关系的改革,供需关系不改革,再好的营销手段都是狗屁。

二是日益紧张的源头劳动力,特别是采摘劳动力。一个三岁小孩都懂得道理,茶叶如果采不下来,再好的制茶设备有何用?再好的制茶师有何用?再好的茶文化有何用?再好的营销手段有何用?再好的茶叶深加工利用有何用?

本节严重跑题,最后说句人话,福鼎缺采茶工,政和缺采茶工,福建缺采茶工,全国缺采茶工,采茶工的成本占到了原料成本的一半,要命的是有钱还请不到采茶工。

七、资本的进入

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有一位叫作石田梅岩的思想家曾说过:获利本为商贾之道,商人买卖之所得利,与武士之俸禄同。

任何商业行为都是逐利的,只有不断获利才有经济的长足发展,才有经济循环的动力。这些年股市、楼市行情都不好,有钱人的资本不会在家睡觉,就得找机会赚取更多的利润,如果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如果是正常的供需关系,白茶价格绝不会涨到这么高,也绝不会有天价普洱和岩茶的出现。

而将茶叶这种原始且再生能力极强的农产品上升到赋有金融属性的商品那就另当别论了。商人有好坏,资本分良劣。当下白茶涨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些人用资本的力量囤货居奇,来达到最大的逐利,而最终会把这些私利、私欲转嫁到社会(群体)和大众(消费者)身上。

八、通货膨胀的加剧

我父亲跟我说上世纪七十年代猪肉七毛钱一斤,但还是吃不起,现在二十多块一斤天天吃,都不想吃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老家县城买一套房子只要五万块钱,现在买个地下停车位都不够。猪肉还是那块猪肉,房子还是那套房子,都没变,但购买它的成本翻了几十翻。

也就是说你十年前买的两百一斤的茶叶跟现在花一千买的茶叶是一样价值的,十年前的两百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则需要一千才能买到。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具体体现,我不懂经济学,什么央行放水、降低准备金率、几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等原因导致了通货膨胀我不用去研究、也不想去深挖。只知道国家强盛了、大家生活水平好了,购买力加大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反正以后东西会越来越贵,白茶也会越来越贵。

后记:我想,未来八年、十年不敢说,但三年、五年内,白茶依旧会是肉眼可见的涨涨涨。也许到2026年(不用骂我,只是妄言啊),白毫银针的茶青价格可能会涨到500元一斤左右。实业难干、金融好玩,谁都想赚快钱,但长久以后,宏观外因加实际内因(具体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2021 ,普洱茶崩盘时代的到来》),这堆泡沫终究会破,一地鸡毛的那天终会来临,这符合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的历史规律。

你要问我那天会是哪一天,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告诫你,你眼前的只是一堆年年都在生长的普通树叶而已,千万不要迷信。

——书卷弯刀,独立茶人,不止于茶。

找到约10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