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艺经典艺术茶具

找到约5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杨清茨:茶文化推动了中国紫砂艺术的发展

“欧阳修的‘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萧洒有余清’,说明北宋时期,紫砂器皿已经出现在文人的茶桌上了;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宋时人们特别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文人墨客好以茶会友,这也为以后紫砂文人壶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现场。

9月2日上午,诗人、作家杨清茨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与武汉读者分享“紫砂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杨清茨著有《紫砂艺术恰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杨清茨说,在西方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中国陶瓷艺术品中,几乎都能见到紫砂壶。在优秀的中国艺术中,以传统文化为底蕴是其存在、发展、壮大的艺术类型,紫砂壶艺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滋养下诞生、发展、壮大的手工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尤其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可谓浮沉与共。


杨清茨在讲座中。

宋代紫砂壶主要用来煮水,主要采用铆接法,做工粗糙,如苏东坡的提梁壶,只能算紫砂壶的雏形。到了明清时期,全叶冲泡的泡茶完全取代宋代煮茶、点茶,紫砂壶艺随之迅速发展。

明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时代,紫砂壶发展也迎来第一个高峰,不仅在功用上“壶以砂者为上”,这时期的紫砂壶还开始关注造型与工艺。清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整个上层社会品茶风气尤盛,进而也影响民间。这时期不仅茶业、茶学发展昌盛,茶器也顺势发展迅猛,紫砂壶的发展也迎来第二个高潮。清代随着紫砂装饰艺术的兴起,成就了紫砂文人壶的巅峰时代,从而形成了紫砂壶艺术。清代康、雍、乾三代造型繁多、制作精到、富丽奢靡。雍正时,紫砂壶开始加彩;嘉庆、道光年间,文人参与制壶,砂壶的器型、种类越来越丰富。

杨清茨说,紫砂壶艺一路走来,茶文化孕育了它的诞生,给了它生命。而壶的形体设计与壶表的装饰艺术则升华了它的灵魂,赋予了它新生。就前者来说,紫砂壶史上的形体设计经历了初期的仿青铜器造型、古代陶器造型、古代日用器物造型等,巅峰时期的仿自然界动植物造型等,正是这些灵感源于传统文化的式样,紫砂壶艺有了“方非一式,圆不一样”的造型百变之美谈。就经世流传下来的经典茗壶款式来说,无不透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也正是因此,才经得起推敲,才能够经久流传。

就壶表的装饰艺术来说,壶之表体上的装饰艺术一般有陶刻、泥绘、彩绘、镶嵌金银等,这些装饰虽技法不同,但内容多以中国书画为主,特别是紫砂陶刻是集中国的书画、文学、篆刻等传统文化精髓于—体的艺术形式,即便是镶嵌金银这样的装饰也根源于我们中国的金银文化。紫砂装饰艺术同样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表现内容、为气质底蕴的艺术形式。

杨清茨还介绍,明代万历朝之后小壶流行,此时审美意义凸显,审美价值大于使用价值。清代宜兴紫砂艺人陈鸣远所创作的紫砂壶将“光器”加进了青铜器及自然界中瓜果、竹木、树段等雕塑造型,文房雅玩也包括进来,使得紫砂壶的艺术性、鉴赏性显著增强。

由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18种经典紫砂款式,因陈鸿寿字曼声,故名为“曼生十八式”或“曼声壶”,将诗文雅趣融入壶中,引得当时达官贵人重金求购。清末一代紫砂宗匠邵大亨,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简练形体,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

近现代陶艺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壶艺作品,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杨清茨说:“中国茶文化决定了紫砂壶艺要以实用性为根基,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紫砂壶丰富的欣赏性与丰厚的文化性,而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成长的我们又深受其影响。以这样的审美倾向去赏析数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茗壶,其实就是在欣赏集实用性、欣赏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的艺术品。”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谢宁),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谢宁)

周益娟紫砂艺术印象: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上)

 

 

新闻背景(1):2017年12月16,在杭州G20峰会的主场,杭州西湖国宾馆,“2017荆韵紫砂文化节”开场了。这次活动由浙江荆韵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芳女士发起创办的。中国国宝级紫砂艺术大师徐汉棠携一批优秀的徐门弟子徐维明、徐元明、徐雪娟、史志红、沈龙娣、徐聪、周益娟邵伟明、徐飞、沈小平、王中民、徐伟强、徐曲、徐光、史竹儒等参加了这次活动。

 

▲周益娟(右二)与师兄弟在活动现场接受采访中

 

 

新闻背景(2):2018年1月5日,全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推进会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宜兴召开。首批拿到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证书的,共有243人。此外,还有539名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1935名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副省长蓝绍敏等领导,还专门为他们发放了“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证书。周益娟位列三带新秀。

 

紫砂,作为一个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乡土技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成就了宜兴。一批宜兴紫砂艺人带动一批又一批的紫砂人脱贫致富,振兴了宜兴的紫砂产业。紫砂艺人个个身怀绝技,范伟群、范泽锋等领军人物不仅是能工巧匠,还是带民致富能人。储彩琴、卢伟强、周益娟、范小君、张峰等壶艺出类拔萃,在努力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还心怀紫砂大业,除尽心竭力带徒外,还抽出宝贵的时间,义务担任丁蜀成人教育学校、陶瓷实训基地的教员,手把手教兄弟姐妹和后生们制壶绝技,分享自己的制壶心得,全力弘扬紫砂文化。

1

周益娟在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总决赛中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陶,也许是与人最为贴切的。人生如茶,人性如壶,壶是人心胸中的乾坤,而茶是人生活中的智慧。这就是周益娟为啥那么热爱紫砂壶艺术的缘由。

 

周益娟作品欣赏:涵方

 

“学养到时,声名自举,境界高时,天人同欣。”艺术家首先应当是一个真实的人。周益娟具有独立的人格襟怀,不渴求荣宠,不畏惧成败。从早到晚,始终与紫砂为伴。或打泥条、拍身筒,镶嘴把……,或安坐茶室,接待各地的壶友,谈天说地,一起分享紫砂文化。现在的她,随着在紫砂艺术上的不断进步,参与紫砂艺术活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周益娟作品欣赏:八方提梁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紫砂艺术也同其他艺术一样。周益娟喜欢经典的壶作品,朝夕临摹,了然于胸,积累了厚实的基本功和艺术鉴赏力,每每出窑细观,总有些欣慰在心头。但艺术要随时代,一代之壶,必肖一代之人文。周益娟颇有“时代审美精神”,其作品却不混同流弊,所制壶品,精巧耐用,有一种使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像是从经典壶型作品中移植而来,但又使人耳目一新,即在局部有稍涉新变,如一石击水,涟漪满湖。因此,她的作品守旧而不迂腐,变通而不张狂,如人耿介而不呆板,灵活而不狡狯,因得今不同弊。

 

周益娟作品欣赏:秦权

 

秦权》壶,典型的传统壶型。周益娟做这款式可谓得心应手,从壶盖看往壶身,从贴手壶把举壶斟茶,一切那么合意顺手,感受得到周益娟的一气呵成的制壶感觉。她说,其实人在心情跃然的时候,就会眼明手快,制壶的时候,仿佛每一把制壶的小小工具都那么可爱听话,忘了世间所有的嘈杂,也忘记了时光的飞逝,一忽儿间,一把《秦权》这样的传统器形的壶就优雅地随着转盘在轻轻地吟唱、律舞了。

 

周益娟作品欣赏:六方至钰提梁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周益娟的作品《六方至钰提梁》如君子,有着如玉一般的温润沉稳,含蓄坚毅,不张扬,却自显价值。整把壶的每一根线条都那么洒脱自如,却在舒展自然间井然有序,符合和谐圆融的艺术形态。周益娟在制作这把壶的时候,她想象的是,赏此壶的茶士,没有飞扬跳脱的个性,是位谦谦君子,为人有正义心,讲原则。因此,这把壶像玉器般,有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却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艺术生命的状态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

 

周益娟作品欣赏:虎踞龙磐

 

美可以概其精神根本所在,此亦天人合一之境界。文以养其心境,史以辩其心源,哲以明其心志,美以蕴其心神,于是方寸之间,乃有大千世界种种玄妙姿态。《虎踞龙磐》壶,壶身周正,大气凌然,霸气侧漏。吞吐水柱的龙头为盖饰,狮爪为壶圈足,符合“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法。做壶方方正正,做人亦方方正正,守中正之道,合天地之法,一直是周益娟追求的从艺境界。

 

周益娟作品欣赏:六方掇球

 

艺术是精神的散步,紫砂是优雅的代名。茶事像如歌的行板,氤氲着,沿着月亮升起的地方腾腾而来,为做壶累了而茶歇的周益娟老师披上了浪漫的光芒。因此,一切关于她的人生故事,都在紫砂艺术的瞩望中美妙无比。请看下集。

 

撰稿/摄影/编辑:赵文华

 

人物链接:

 

周益娟,197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人,工艺美术师,陶都宜兴优秀青年陶艺家,宜兴紫砂陶合格承传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辅导老师。1992年入宜兴紫砂二厂培训班,开始跟紫砂结缘。1994年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元明为师学艺,艺术风格秉承景舟一脉徐门一派,并因此经常得到师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先生的指点,得益良多,所得颇丰。从业以来,她刻苦学习,手摩心追,基本功扎实,尤擅方器、光素器的制作。所创紫砂壶作品兼技艺精湛,神韵俱备,多年来连续参加行业竞赛活动,成绩优异,获紫砂前辈和同行以及各界藏家的一致好评。

 

主要获奖经历:

 

2005年,设立《益娟壶艺》紫砂创作工作室;

2007年,获工艺美术员职称;

2008年,作品《掇圆壶》获全手工制陶大赛三等奖;

2008年,作品《鹧鸪提梁壶》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8年,获得第二届宜兴紫砂陶合格传承人奖;

2009年,获颁助理工艺美术师;

2011年,作品《虎踞龙盘》在“东方明珠”全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

2012年,作品《乘风破浪壶》在陶艺作品创新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13年,晋升工艺美术师;

2014年,作品《六方至钰提梁壶》在全手工现场制陶大赛中获一等奖;

2015年,作品《八方至德提梁壶》在全手工现场制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15年,作品《掇球壶》在“悲鸿杯”紫砂艺术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5年,作品《八方题壁壶》获“景舟杯”全手工现场制壶大赛中级职称组金奖,获晋升高级工艺美术师免现场考核资格。

 

邂逅紫砂是一场美丽的艳事

遇见紫砂是一场浪漫的缘分

 

2 0 1 7 . 01. 17

 

千壶网紫砂百家微信公众号平台

合作伙伴:恒天 · 紫金城

 

 

 

紫砂壶中还不为熟知的经典,还有哪些?

提壁



因其壶盖面似玉璧而得名。壶体扁圆柱形,平盖,扁围钮,扁提梁,微曲线造型。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是当代紫砂茗壶一绝。此壶是顾氏毕生的经典之作,曾经多次制作、修改壶器造型。1994午邮电部发行《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提璧壶”是其中之一。



龙头八卦一捆竹



清朝制壶名家邵大亨,所做的龙头一捆竹,是根据一个非常动人的传说而设计出来的,它讲的是龙王到东海来巡视,路过一个地方,见到当地的人民非常贫困,但都又非常善良,就叫它的儿子送一样既能吃又能用的东西给当地人民,以帮助人民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龙王的儿子遵照其父亲旨意将生长在大海中的一种叫“竹”的植物捆上一捆,绑在自己的龙头上送到当地群众的手里。龙头一捆竹壶正是诠释了龙与竹的关系。



报春



报春壶的壶盖壶把和壶嘴以树木为形,壶身却为圆坛形,恰恰显示出报春壶美丽逼真。特别是壶嘴像劲松一样向上傲立,代表着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代表春天的到来和大地复苏,树木伸开枝干迎接春天。报春壶从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民国名艺人朱可心制作的报春壶为此中佳品。



风卷葵


相传风卷葵是清朝制壶大家杨彭年妹妹杨凤年所制,据悉虽然杨彭年自己是制壶高手,但当时的规定的是艺不传女,所以杨凤年刚开始对制壶一无所知。但有一次杨凤年只是想到作业坊拿把壶浇花,才刚一进门便被哥哥轰了出来,说是女人不能进这个地方,杨凤年心里却是很委屈,立志一定要学会做壶。从此杨凤年便专心于制壶之上,这一学就是好几年,当他能够照着以前的样式做出壶来时觉得这还不能显示其真本事,便老想着要创作新样式。



一年秋天刮了好几天的大风,花园中的花草被吹得乱七八糟,心里想着想着突然看到在一枝花干上项着一只壶,但这壶的样式以前从未见过,定睛一看原来是当年自己种下的锦葵花,它被风吹歪了又挺起来,花瓣也被吹得拢在一起,四周花皆被摧残只有锦葵花依然如故,始终不散,于是以此为形经过无数更改后制作出此款风卷葵。



华颖



此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名为华颖。在古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为:招展的花意。  


作品摘手圆、盖圆、壶身圆、三圆垒叠在圆壶底上,分外精神,遥望犹如花苞初绽。从“掇球”变形而来。



柱础



柱础也是曼生设计的一种壶款之一,其造型稳重而大方,这也是因为他的造型来源于古代使用十分普遍的柱础。  


柱础,是用来承受房屋立柱压力的一块垫基石,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为了不让木制的立柱受潮湿而腐烂,于是在木柱的底下垫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隔离开,起到了相对防潮作用。只要是木架的房屋每一根柱子都有一个柱础,缺一不可,在防腐烂的同时又加强了柱基的承压力,所以在古代人们对础石是十分的重视。


以柱础为壶型,使壶显得别致且优美,更显示其稳重,此壶型亦一直流传下来。



线圆



线圆壶是一款经典器型,作为圆壶中的经典,被不断的效仿和演绎,圆壶一直是紫砂艺人所忠情的一种器型,而圆器又是由不同方向不同曲度的曲线组成,讲究的是珠圆玉润,比例协调,隽永耐看。



传炉


传炉壶有着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它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有力,浑厚端正。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要想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廷均实属不易。自古以来宜兴众多制壶艺人均有制作,但都公认传炉壶最为难做,这也是此壶市面上比较少见的原因之一。就其形式来说传炉为传统壶型,至清末曾改为四方传炉,可为历久弥新。传炉的名称来历又是什么呢?似乎难以考据,但就作者的见解来说可能性有二。





首先传炉为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丹炉。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游尽天下名山,与丹术,医道颇有心得。至麻姑神功泉(江西抚州南城)觉得泉水清冽脱俗,于是传炉炼丹,留恋泉石之间,至今,葛洪仙井遗迹犹在。麻姑泉酿酒又称寿酒,洪祖以其水炼丹求寿成仙,而人寿之极致又称茶寿。今以阳羡砂壶,仿传炉之型,饮茶延年。真乃切情,切意。


其次,古时还有“金殿传胪(炉)”一说,明清时代在殿试后两天,皇帝召见新科进士。考取的进士们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于安门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百宫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这就是“金殿传胪”。“胪”有陈列的意思,“传胪”就是依次唱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因古时候紫砂壶是士大夫阶层的雅玩,将壶名取为传炉,应有取其谐音后又取意自勉吧。


南瓜


花塑器又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于风格潇洒”。



例如此类壶艺以松竹梅为装饰题材时,劲松要刻划出枝干劲拔,针叶挺秀,气势铿锵;秀竹则要求娴静有致,俊逸潇洒;冬梅又须主干苍劲,寒中独俏,素枝闲花,以简为主,达到疏中见密,少里寓多,富有活力气息的艺术效果。  


“南瓜壶”,以瓜形为壶体,瓜柄为壶盖,瓜藤为壶把,瓜叶为壶嘴,构思巧妙,雅而不俗,陈鸣远作传世品现藏南京博物院。



龙带



“龙带”的来历是指壶身上的装饰线如黄帝的玉带。圆形鼓腹,腹上渐敛,平底,湾流且长,口朝天,把手体圆,起凸圆盖,扁圆钮,与壶体协调。整器造型简练大方,古朴雅致,这是早期的几何形圆器与筋纹器相结合的佳作。

找到约5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