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汝窑的茶具用一段时间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32 秒)

快带我回家!想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不只是小玉壶

不久前,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的文物艺术品。中国网友们纷纷喊话大英博物馆:请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大英博物馆

说起大英博物馆,“瓜”多得吃不完:庆贺“韩国农历新年”闹乌龙、《女史箴图》受损、文物失窃案……

最近,网络热传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里也有一只化身甜美软妹纸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原型为现代人的作品)更是火出了圈。

现代·青玉薄胎玉茶壶(俞挺 2011年作)

也正是这个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着2.3万件中国文物,涵盖了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刻本、饰品等门类,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晚清,几乎是整部中国历史。其中,还有不少是孤品。这些中国文物大多从中国盗取、抢夺来的,网友戏称为“大英赃物馆”。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馆(33号展厅)

在这灿若繁星的中国流失文物中,也有茶文化的倩影芳踪。每一件,都让人心醉,心碎。

海外遗珠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茶器

北宋·汝窑青釉盏托

(河南宝丰清凉寺)

盏托直口微敛,深弧腹,托盘呈五瓣葵花形,花瓣重叠,五曲带筋,施青釉,釉面有开片,是北宋宫廷的茶具,以承托不同材质的茶碗,用作点茶饮茶之用。

南宋·建窑兔毫盏

该盏器型优雅,银毫分布错落有致,且金属光纯正。施釉厚,敞口型,修足工整,聚釉莹润,有一些清透的窑膜,为宋代建窑的罕见佳作。

宋·蔡襄《茶录》云:“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盏与剔犀盏托相配,符合南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宜辅以宝文(兔毫盏),而亲近君子”之说。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温壶

温酒用具,亦可为茶用。通常是注壶、注碗组合成套。使用时将注壶置于注碗中,以碗中热水温之。因配套使用,二者器型设计协调一致注壶腹部刻莲纹,似含苞待放的莲花。碗体呈花瓣形,高圈足外撇。

南宋·龙泉窑茶碗

浙江龙泉青瓷,含蓄静谧,造型端庄简朴、线条流畅、色泽纯净澄澈,具宁静、简约、自然的禅意之美,茶禅一味。

宋·吉州窑木叶茶碗

具宋代斗笠碗的典型特征,敞口,斜弧壁,矮圈足。碗体满施黑釉,釉色近乎纯黑。装饰仅是碗内壁上贴的一枚树叶,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叶态自然,黑底黄花,简约朴素,色彩对比强烈,意趣生动。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这只鸡缸杯,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2014年苏富比拍卖,曾以2.8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大英博物馆戴维德基金会里也藏有一件。

明·五彩岁寒三友纹竹形壶

造形似竹节,把手、流以及盖纽也似竹子,以明代五彩风格绘中国的岁寒三友主题,象征着逆境中的坚韧不拔。

清康熙·五彩八仙人物桃形倒流壶

不仅颜值高,还有“黑科技”。倒装壶无盖,表面上看,只有壶嘴与外界相连通,翻过来可见底部有一小孔。使用时,水从底部小孔注入壶内,不会从流口漏出。水满后,将壶放正,滴水不漏。

清雍正·斗彩岁寒三友茶壶

以斗彩技法呈现,先在釉下用青花勾勒纹样的轮廓,再在釉上青花线轮廓中填染花,以茄紫和褐彩。梅花则以极细致的红彩点染突显。

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

清康熙官窑瓷器中的名品。12只杯子为一套,一杯一花,腹壁一面绘画,另一面题诗,诗句出自唐诗。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史上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称“十二月花神杯”。

清·锡制茶盒、瓷茶罐

外部锡盒呈樱花型,内有五个扇形的粉彩瓷罐,中间粉彩瓷罐为樱花型,山水图案。茶罐盖上有金字,标有茶名。中间罐内为Congou(工夫红茶),3个扇形罐装Bohea(武夷茶),Souchong(小种茶)和Pekoe(白毫),2个装Hyson(熙春)和Singlo(松萝)。

清·银质茶具(1905年,上海)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五口通商”。作为“五口”之一的上海,茶具设计风格上体现了中西合璧。

茶与鸦片

中国与英国的相遇

这些茶具,只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多件中国文物的“冰山一角”。而中英的相遇,亦从茶开始的。

早在17世纪初,中国茶伴随着“海上马车夫”荷兰商船漂洋过海,进入欧洲,来到英国。他们对中国茶最初的印象是——具神奇药效的中国饮料。

英国报纸上的中国茶广告

当中国茶来到英国宫廷时,无不令王公贵族们沉醉,下午茶之风也劲吹英伦三岛。

维多利亚时代早期(1840—1845年)茶具(大英博物馆 藏)

诗人墨客们更是用饱蘸感情的笔墨,热情讴歌茶叶——

“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地有害……”(拜伦《唐璜》)

“茶是可人儿,万灵丹……”(威廉•尤特尔•克莱斯顿)

不论何时何地,英国人都热衷于喝下午茶,就连战火纷飞的岁月,都不忘喝茶。

油画中的下午茶

为了买茶,英国不得不支付大量从美洲掠夺来白银,而中国对西方的“洋玩意”兴趣索然。为打破中国茶的垄断、弥补巨大贸易逆差,英国成功地向中国输入了来自殖民地印度的鸦片。自此,才渐渐扭转了中英贸易格局,中国的命运也为之丕变。

茶与鸦片,中国与英国,腐朽与进步,封闭与开放,彼此对抗。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英国的船坚炮轰开了国门。

除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外,大量文物也被以盗取、掠夺、倒卖等方式流失到英国。大英博物馆里许多中国文物便来源于此。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英方原件

今年6月,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新展“晚清百态”(China’s hidden century)就很立体地呈现了19世纪中国的政治、社会风貌及众生相。

“带我回家”

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但凡到过大英博物馆观展的国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是笑着走出来的。

因为,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的文物,让人惊艳,更让人心碎。它的背后,是一段心酸屈辱的历史。

不不止于此,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国宝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47家博物馆藏有来自中国的各类文物达164万件,民间收藏数量更是其10倍之多。

正如《逃出大英博物馆》里小玉壶姑娘所说的:“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回家的路……”文物若能言,必是归心似箭!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深植于血脉的故土情结,文物亦然。“国宝回家”,越来越大的呼声里,是国人对流失海外文物的深深牵挂。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深圳国际茶器美学设计周之品牌精选篇

2023深圳国际茶器美学设计周已圆满落幕

回顾这场震撼深圳的器界盛事

佳茗荟萃,匠心独具

紫砂、瓷器、银器、铜器、陶

秉承传统又关注当下

它们的风致跨越时代

呈现出千百年来

中国茶器美学的演变与传承

本期栏目为器友奉上

设计周品牌精选集

让我们再度沉醉在

这场视觉与触觉的顶级盛宴

精选优质品牌

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景德镇瓷,紫砂器,金属器(金、银、铜、铁、锡),建窑,坭兴陶,建水紫陶,柴烧,漆器,竹木,玉石,琉璃,玻璃,茶周边(茶席、茶则、茶盘、茶服……),茶空间(榻榻米、茶几、茶椅、屏风、挂画……),花道,香道,茶包装……茶器美学领域所涉工艺品,均在此次设计周展示之列,此次设计周在茶器美学维度竭力探究,以尽可能多的形态与表现形式,向观展者展现生活中艺术之光的多种可能性。

小满堂·春风祥玉

小满堂融传统于现代,以艺术升华生活,在颇具现代风格的美学艺术空间,围绕着茶器,衍生出茶文化空间、青花玩家交流平台、当代艺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构建从探索生活方式的茶空间到人文道场。

这里不仅囊括了春风祥玉从早期到现在的大量经典作品,还有日本金工、江户切子,以及知名的李寒勇、唐彬杰紫砂等门类。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先锋,是传承,亦是辉映。

季畅园

季畅园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季益顺创办的紫砂艺术馆。在季益顺大师领导下,几十位优秀紫砂工艺师在季畅园潜心研究创作紫砂珍品,这是一支充满生机活力、奋发进取、团结合作,坚持传统又充满创新精神、思维活跃超前的年轻优秀团队。

季畅园,陶都紫砂艺坛思维大观园,正敞开她博大的艺术情怀,至臻的艺术品质、包容的广博胸襟,为宜兴这座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无限风采。

学古

学古是一家以茶文化为主要载体,通过线下实体茶馆、美学空间、策划公司、文创公司链接更多社会资源进而开展文化商业活动的文化公司。在深圳这个南方以南的滨海城市有一群人,他们为东方生活方式发声,为东方化消费升级践行。用东方文化活动集合构建当今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动线。学古希望通过多年耕耘,努力成为中国文创多元化的代表企业。

富玉

“富积于时,玉呈于质”。富玉公司集设计、生产、研发、营销推广为一体,是行业内享有规模化的陶瓷现代化制造型企业,是景德镇最早从事青花玲珑复兴研究的企业,也是玲珑瓷行业的标杆品牌,公司研发的产品作为国宴用瓷,相继招待各国重要领导人,旗下产品作为国礼用瓷,馈赠外宾。部分产品因设计精美独特被国内博物馆收藏。


土人斋

土人斋秉持“为人成器,以器为用”的理念创烧造物,其造物体系中,包含一部分从越窑、瓯窑、婺窑等传统工艺体系演进而来的“龙泉青瓷窑系”审美取向,这是龙泉青瓷窑系在历史时间维为当代人们居住空间的升级而造器,是土人斋长久续存的目标与方向。其造物类目囊括茶器皿、香器皿、空间陈设器皿、生活衍生器皿等四大板块。我们希望带给大家有品位,可实用的美好器皿,营造有章可循,有迹可溯的文化美学。

金庐阁

金庐阁-吉州窑陶瓷创新研究院的初心是为了宣扬吉州窑陶瓷的优势和特色,重树吉州窑的辉煌,培育出独特的吉州窑陶瓷艺术创新平台,为推进吉州窑陶瓷艺术的创新及产业化发展,提升吉州窑陶瓷产业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詺兮清窑是以“青花拓片”为载体的文化创作品牌,“詺”者,直言真义也;“清”者,澄澈无杂念也。以清澈纯粹之心,制直叙东方之器。铭兮清窑,便是希望通过传统青花与金石拓片工艺的结合,以匠人之心,创作人文之器,怀揣着继承过往之心,为当代人创造属于东方印记的生活之器。

溢珍堂

溢珍堂,经营产品以当代粉彩茶器皿为主。2012年,品牌创始人余晓彦不再满足于仿古的延续,而是以专业的技术,和更新颖的设计理念,进入更符合品牌发展的茶具行业。

溢珍堂从创立开始,便不断的学习茶器皿的实用型,和创新更符合当代美学的画面。在原有过硬的制瓷经验加持下,让溢珍堂在行内迅速的风靡鹊起。每一件器物坚持都坚持纯手工打造,无论是成型,绘画,分工精细明确,一位师傅只精于一种手艺,这样在慢慢的经验积累中,才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和完美。

一条

一条紫砂以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打造紫砂全品类覆盖为突破点,解决消费者买用、送的三大需求痛点,打破传统紫砂行业的发展瓶颈,使其透明化、标准化,用创新体验为中国紫砂的复兴、走向世界探寻新的道路。一条紫砂顺应时代变革,坚持原矿紫砂用料,为中国紫砂做减法,还原紫砂真相,让紫砂回归生活缔造现代派紫砂生活。

三鼎

以自然作料,以时间为柴,挖掘中国人记忆中古雅生活的点点滴滴,传承最具东方人文历史的生活器,是三鼎陶瓷的初衷。

三鼎陶瓷创办前身为“景德镇瓷语轩陶瓷工作室”,于2009年成立。后因公司扩大生产,2015年更名为“景德镇三鼎陶瓷有限公司”。至今为止,公司旗下已经拥有龍御景窑、静云堂等多个领域品牌。自古有云:“乘物以游心”。于三鼎陶瓷而言,造物是一种安静的态度,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感悟,亦是在不偏不倚中追寻中道的一种格局。

徐建新

徐建新,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中国陶瓷协会常务理事,浙江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青年大师专委会副主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代表性传承人。

其近乎苛刻的作风,以致问世作品极少,也正因为苛刻,其作品精美却不张扬,富贵却更显端庄。纵观他创作的作品,将中华民族五千年人文历史文化融入到每件瓷器之中,无论是器形的设计和纹饰的刻画,都非常具有“龙韵”。

汝瓷张

创始人张涛,1998年,在父亲张韩的指导下,建造一立方煤窑试验窑,主要从事于汝瓷天青、月白的试验研究。在研究传统天青和月白的同时又逐步研究出了粉青釉,翠青釉,卵青釉等多个釉系以及几十种釉色配方。

2014年成立了祥云汝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5年注册了国家商标“汝瓷張”,主攻馆藏传世件的复原。2016年至今的主要精力是在传世汝窑件的复烧,截止目前,已有多件复烧作品被国内外藏家收藏。


季少波

季少波,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邱育展先生,龙泉市新生代企业家、工艺师,在哥窑装饰上的革命性成果,长期的创新作品得到了业界人士的认可。

梅夫人

季资美,青年独立设计师、梅夫人青瓷品牌主理人。季资美对青瓷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解,热爱龙泉窑传统文化,尤其是龙泉窑北宋时期半刀泥雕刻绘画。近年来荣获省级国家级众多比赛金奖、银奖。

器物有着传统的灵魂,也有着现代人的智慧。梅夫人秉承着对自然山水的理解,融入器物,一直探索尝试用现代的设计理念,让青瓷回归新中式文人生活格调。

盛侃拙作

龙泉市泥承青瓷坊,泥承本意为“承继传统,师古不泥”工作室主营茶器、文房、香器、花器及私人高端订制产品。

隐庐

隐廬银器师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六一,结合民族特色以打造艺术品态度制造每一件产品,让它们蕴含着非凡的想象力以及卓越的设计,流光溢彩的光滑和不同凡响美丽,成就恒久的幸福感。

臻ZHEN

臻ZHEN是一个践行“当代东方生活美学”的金银器品牌,是潮宏基珠宝旗下弘扬非遗细金手工艺的传承者,成立有“臻宝博物馆”和“花丝镶嵌手工坊”。自诞生之始,「臻ZHEN」就坚持以“复兴传统金银器工艺”为己任,以打造“当代东方生活美学”作为自己的使命,探究、还原面临失传的传统金银器的制作和应用,并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融入当代设计,赋传统工艺以新生。

铜话

铜话品牌由福建省雕塑大师、厦门市工艺美术大师-张煌平2014年创立于厦门。结合现代审美,融入艺术生活化理念,创作系列产品。在传承青铜文化的时候不忘初心,坚持自主创新,多年来成功研发了多种铜器的表面处理工艺,如“斑斓彩”工艺,颠覆了铜器外在的感观,突破了该领域的技术瓶颈,解决了铜表面的抗氧化问题。铜话品牌沉淀着生活的美学,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匠心独具的理念,手工打造物有所值的典雅铜器,述说着铜话的故事。


景毓堂

千年景德镇,一品景毓堂。青墨刻瓷物,梅花品三秋。景德镇·景毓堂,美学造意境,器物品生活;古韵之作,浑然天成。件件作品源自匠心、融入人文,历经72道工序,倾全力而得。小小美器,内藏大千!手执景毓品茗、赏韵、悟人生!器物精雕琢,白梅挂枝头,瓷底含三韵,景毓陶清心!

鼎承

鼎承茶业以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为使命,打造茶文化及艺术一体的茶生活空间,是集茶文化体验、茶生活相关产品销售、茶礼定制、茶艺培训、高端茶会筹办等的综合性茶文化推广平台。鼎承致力于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茶艺文化,将茶道精髓融入现代生活之中,结合现代文化,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茶饮之道并以身教言行,让年轻一代将茶文化之道继续传承发展。

亚飞心象

“将经典传承,把传统艺术结合到美的陶瓷器物上,创作出具有陶瓷语言的作品。”这是亚飞心象一直以来的发展景愿与初心。品牌匠人刘亚飞,生于1994年,长于景德镇,其传统绘画基础坚实,作品追求灵动意境深远文气。在亚飞看来,粉彩的魅力在于手绘与烧制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的变量,而每一种不同的变量聚合,最后才能成为一只唯一、独特的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带有画师自己的心力倾注与情感投注,而这也正是“心念之象,附器承性”的含义。


尚唐

2011年,以“尚唐”为名的青瓷创意工场在龙泉诞生。尚唐坚持以新形式、新方向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产品经典又鲜活,涵盖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等系列。在“日用美器”中,融入剑、瓷、竹、木、茶等特色元素,让“中国式”雅致生活迈向世界各地;在跨界合作里,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时尚元素,将多元文化标注于釉色之上;在产品展示和销售上,尚唐有12家展厅式线下直营店,和一条青瓷观光生产线。尚唐青瓷创意工场,以匠心打造每一件与生活对话的作品,在世界坐标系上讲述中国文化故事。

道道一壶

道道一壶,以人与自然、人与器的和谐为理念。以大自然的事物为题材,将自然的美好事物结合到茶道香道中来,享受大自然馈赠与我们美好的茶与香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大自然的各种美好事物,怡养身心。

韩银堂

韩银堂是一家专业从事足银工艺品、养生银壶银器等银品类珠宝礼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批发、零售服务于一体的公司。韩银堂重视创新,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结合其他一些非遗手艺研发推出多种新工艺产品,引领足银品类流行趋势。


天沏

浙江库尔仕科技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泉溪镇,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于2022年8月成立天沏品牌。坚持以中国风为设计代表,挖掘东方美学融入东方水杯,并以独特的专利结构立志将纯钛保温杯,内钛外钢保温杯做到极致,在满足品质的同时也满足精神上的审美追求,专为享受品茶生活与商务人士、知性优雅者、高端人群等提供最优质的高端水杯。

苏州巧生炉

博物馆

苏州巧生炉博物馆,是中国首家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铜炉铸造技艺的铜炉文化主题博物馆,占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传统铜炉铸造技艺、工具,以及近40年来陈氏家族收藏的明清铜炉和近500件“巧生炉”精品力作。


宝汝窑

宝汝窑创始人李志强1963年出生于汝官窑遗址宝丰县清凉寺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技艺大师、全国乡村工匠。三十多年来一直钻研研究汝官瓷复烧,继承了传统汝瓷型釉工魂,相继研制出天青、天蓝、粉青、月白、豆青、豆绿、卵青、虾青八大釉色,并研制出鱼鳞片蟹瓜纹、蝉翼纹、斜开片四大开片纹路。作品先后荣获奖项60余项,6项作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作品节节高瓶在第九届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作品盏托在中原陶瓷艺术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

运增窑

运增窑,创始人张运增先生,河南钧窑类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国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1983年出生。其手作产品堪称钧瓷里的经典,开创了钧瓷釉水的新工艺,将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其釉料配方经多年实验研究,总结出既突出艺术特色又有技术稳定性的釉水。作品融合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矿石配料风格,目前创作出釉面配方,青瓷类,月光白,玛瑙红,油滴釉,紫金釉,茶叶末,结晶类等600余种配方。烧成类作品荣获中国国内各类奖项200多项,发表论文四篇。

#02

小众优质匠作

本届展会为观展者带来了少有的茶器全品类赏玩选购体验,除以上精选品牌之外,还有许多展品无法一一呈现,为不留遗憾,特奉上本届设计周的部分小众优质匠作,让更多优质的传统匠人、小众IP走进大众视野,为让未到现场的器友大饱眼福!

来源:深圳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千两茶,阳刚与沉雄的艺术



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此等珍稀物品,说的就是湖南省安化的千两茶。


千两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台湾知名茶人曾至贤所写的茶书《方圆之源—深探紧压茶世界》说,千两茶是“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并将其加冕称之为“世界茶王”。


那么千两茶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呢?世界茶王之名到底如何得来呢?千两茶到底如何冲泡呢?


不传之秘——历史起源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安化刘姓茶工经过反复试验,用山里常用的竹子裹制了这种既可以方便挂在骡马身上,又能够避免茶叶霉变的大茶棍。第一支百两茶至此诞生。


清同治年间,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晋商与刘氏家族在酉州(今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所在地)改百两茶为千两茶,至此世界茶王千两茶正式诞生。




一直以来,千两茶的制作工艺都是刘氏家族的不传之秘,甚至定下了传男不传女的规矩;直至解放以后,千两茶的制作工艺方才奉归国营茶厂。


据由中国茶业公司编写的《中国茶业经营史》记载,从1952年-1958年,千两茶累计生产48550支,产品全部按国际计划调拨,主销山西、宁夏和陕西等地。


为避免工艺失传,1983年组织生产了一批少量千两茶。直至1997年,为满足海外市场对于千两茶的需求,方才正式恢复千两茶的生产。


粗犷质朴——外形特点


凡是见过千两茶的人,无不被其“原始古朴,粗犷大气”的外形所震撼。


一支千两茶,重达36.25公斤,高约1.65米,直径20厘米,需要一名壮汉方才可以搬运。


不仅仅体型巨大,天然独特也是一大特色。




千两茶是世界唯一非后包装茶,风格样式天下独一。其包装由三种天然植物构成。


紧贴着茶叶的是产自安化山中的“蓼 liǎo叶”,具有淡淡的清香,可防水防潮保证品质;第二层是朴实无华的棕皮,一般使用传统针线与蓼叶缝合在一起;第三层也是最外面一层则是楠竹的竹黄了,为了避免生虫只有生长超过三年的楠竹方可使用。


千两茶的包装不仅仅让千两茶外形古朴,更使茶品达到自然防水防潮、长期储藏的优势。


阳刚大气——工艺流程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两茶的制作工艺,暗合“天地人和”之道法,是力量与美学的完美融合。


千两茶在制作时间、原料选择、踩制工艺和晾晒工艺方面,均有讲究,可以说是世界上制作工艺最复杂的茶。传统的踩制一般在每年芒种以后,最佳时间为7-9月。


制作千两茶的原料以二、三级的大叶种黑毛茶为佳,其制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黑毛茶制作。这是千两茶加工最基础的工艺流程,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和烘焙五个步骤。第二个阶段就是千两茶踩制加工。


其踩制过程非常有特点,既是生产过程也是一种阳刚的舞蹈。踩制由5名壮汉共同进行,约需20分钟。


第一阶段,是蒸包灌篓。选取上等黑毛茶分次过称后,分别用布包好吊入蒸桶用高温汽蒸软化,分次装入内衬棕丝片、蓼叶的篾篓内,由人工踩实压紧,最后上“牛笼嘴”锁口。


最凸显阳刚之气的是第二阶段:杠压紧形。5名青壮年男子,短装、绑腿赤脚上阵,由一人领喊着近乎民歌般的号子,如:“狠狠地压咧——”其余人附和:“压呀”。施展其绞、踩、压、滚、锤工艺,反复多次,最终将蓬松的茶勒踩成紧实的千两茶。



至此一支千两茶方才完成它制作的小半截工序。之后,还需将制成品置于晾架上,历经夏秋季节七七四十九天的日晒夜露,吸蓼叶篾片之香气,集日月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进行自然干燥。


千两茶的晾晒往往会安排专人负责,为了均衡水分每天都要进行茶柱头和尾的翻动;同时还得注意雨水和露水等问题。


正是由于千两茶制作工艺复杂且耗时长,千两茶的产量一直有限,每一支千两茶都来之不易。


岁月转化——口感韵味


千两茶有着随着时光变化“越陈越香”的品质特点。


陈年千两茶,茶胎色泽如铁而隐隐泛红,开泡后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


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恰似一个人的青年和老年,随着时光的砥砺愈发沉淀了下来。




千两茶的品饮也是很讲究的。冲泡宜选择粗犷、大气的茶具,一般用厚壁紫砂壶或汝窑壶等冲泡。这样可以将千两茶的色香味充分释放。


冲泡千两茶需要使用沸水,第一泡一般不喝,浸泡时间不宜过长,用透明的玻璃公道杯和品茗杯饮用,便于观察其汤色。


千两茶属于后发酵茶,极耐泡,泡饮多杯后滋味依旧醇厚。细细品味,其茶汤红黄明净,口感纯正,常有廖叶、竹黄、糯米的香气。冬季热饮可暖胃清肠,夏季冷饮则清热消暑,可谓四季皆宜。使用传统的煮饮法,口感更加醇厚圆润。


而要方便携带,百两茶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它既有千两茶的艺术感,又有千两茶的口感韵味。


原题:千两茶,沉浸千年的孤独艺术

原载:趣玩购微刊 / 拟题:陆学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