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全手工壶半手工壶

找到约205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紫砂器型解说大全,看完这些,还有不认识的吗?

掇球壶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型是壶钮,壶盖,身壶。该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石瓢壶

最早称为“石铫”,顾景舟时期后称之“石瓢”。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

 

 

仿古壶

“仿古壶”圆润精巧,简单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造型雅致,线条流畅,比例恰当,清雅无双,宁静淡泊。

 

 

井栏壶

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类似古代井旁边之护栏。


 

 

秦权壶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


 

合欢壶

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此壶风格绮丽,所谓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典美精工,余味无穷。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


 

 

笑樱壶

据说,“笑樱壶”的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壶型制沉重扎实,有种不妥协的硬汉风格,有行家以激昂之态。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


 

僧帽壶

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

 

 

洋桶壶

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容天壶

容天壶是精品紫砂壶的一种,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弥勒佛,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

 

 

龙蛋壶

龙蛋壶是紫砂壶器型中的经典一类,其圆滑可爱的造型深受壶友喜爱。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这个“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其做工小巧精致,壶身通体为蛋状,壶身光滑圆润,短嘴为直流状,倒把拿捏方便,扁圆珠纽。

 

 

德钟壶

“德钟”壶型为钟,“德”是修辞,并以邵大亨的德钟壶最具代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西施壶

徐友泉先生首创,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

 

 

美人肩壶

美人肩紫砂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虚扁壶

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逐步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周盘壶

其创制功在曼生先生。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此壶圆润而不失刚劲,周盘暗蕴太极,有形而无穷,或曰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坡颈平口,平盖扁钮,泥质红润,道劲中出媚姿,纵横中见遗韵,肃然绝俗。寓意为人处世,宽容大度,能屈能伸。


 

柱础壶

柱础是曼生设计的一种壶款之一。柱础,是用来承受房屋立柱压力的一块垫基石。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为了不让木制的立柱受潮湿而腐烂,于是在木柱的底下垫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隔离开,起到了相对防潮作用。以柱础为壶型,使壶显得别致且优美,更显示其稳重,此壶型亦一直流传下来。

 

 

汉铎

汉铎,即汉朝之铎,铎为大铃铛、甬钟的意思。

 

 

水平壶

因为喝"功夫茶"时,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为了使壶浸在水中时能保持水平状,故在制壶坯时不仅壶嘴和壶把要协调,重量也要均衡一致,故称之水平壶。

 

 

雪华壶

雪华壶又名“雪花壶”,乃顾景舟大师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创作,壶名取瑞雪兆丰年之意。雪花,又名“六出花”,六角形,犹如天边飘来,一片片,似有若无;轻盈、洁净,顾大师举轻若重,就是要用这雪花之轻,来表现乾坤之重。

 

 

一粒珠

一粒珠是一种传统壶式,相传是惠孟臣所创。“一粒珠”,顾名思义就是要塑造出如珠似玉般的圆润光洁的效果,这与传统的紫砂圆器的要求相吻合。圆器的造型艺术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

 

 

蛋包壶

因制壶时用砂泥将壶身拍打成圆形,为了放置平稳,再用手工将壶底一圈捏平,留出底部中间凸出圆形,似农家打清水荷包蛋的样子,故俗称“蛋包壶”。蛋包壶是普通人家及农户们常用饮茶之壶,由于携带方便,旧时农民出耕将此壶放在田埂边歇息时饮用,又称“田头壶”,也是土得掉渣的传统式样壶。




汉瓦壶

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泥质坚结,砂色暗红。壶盖子口制作圆而不规,转捻即紧,拈钮可以翕起全壶。



汲直壶

汲直壶是曼生壶式之一,为道光时期典型造型,在杨彭年制陈曼生铭款的传器中,有几件是圆柱体造型的作品。此壶名来自汉武帝时的大臣汲黯,汲黯性情刚正,被时人称为“汲直”,是后世诤臣的典范。



半瓦壶

模仿古代器物,是紫砂壶的造型来源之一,瓦当壶为仿汉代瓦当式样,造型独特,一般壶体呈瓦当状,造型以几何线条为主,成型规范有致,线条流畅准确,壶身多有铭文。由于瓦当壶取线较难掌握,故一般壶匠不敢企及。瓦当壶在配以名家之壶铭,意境更加古补,格调幽雅。



匏瓜壶

匏瓜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与曼生葫芦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其独特之处亦是其他造型无可比拟的,把玩此壶有如返璞归真之意,此壶最初用意是以解相思之若。

 



葫芦壶

葫芦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深得艺人们的喜爱。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



莲子壶

莲子壶从古至今都是紫砂壶中一款非常经典的壶型。莲子壶家族,面貌各异。借用佛家的偈语,可谓“莲由心生,心生万相”。



汉扁壶

汉扁壶式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万泉氏所创作,是受到曼生壶式影响后衍变而来,后又有程寿珍根据前人的经验反复造化、精练而创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经典造型汉扁壶,与他所创的掇球、仿古构成具有代表性的“寿珍三式”。



茄段壶

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

 


半月壶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所谓“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报春壶

报春原意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当日,让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样子,于街市、里社道路上高声喧叫“春来哩”、“春到哩”,将春天来临的消息报告给邻里乡亲。报春民俗的另一层用意在于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紫砂工艺师根据这一民间风俗,凭靠大胆的想象和高超的设计水平制做出了报春壶。

 


竹段壶

竹段便是以竹为主题的经典壶型,壶身采用的是古典造型,笔直而粗壮的壶身,给人一种踏实之感,壶嘴、把、盖钮亦取竹段,生动自然,挺拔清秀。竹自清高,壶亦清高。昔有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板桥竹石图数幅,以达文人之意。今竹寓于壶,更显清雅。时而似有古风轻轻徐来,时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来。



汉君壶

汉君壶源于曼生扁石壶之式,器型与曼生扁壶相仿,但器型有些笨拙后经艺人不断改进,至清末民初时基本定型,为平盖汉君壶,以王寅春所做为最佳器型。其后汉君与各名家手里均有所改进,经反复提炼,尺度严谨,比例适中。当君壶壶身扁圆,大口斜肩,直壁腹,腹以下又斜收,平底;三弯式圆方管流,扁方形圆形耳,盖采用虚嵌式结构,呈圆弧形凸起,桥形钮,作品整体感强,自然舒畅。



鱼化龙

 鱼化龙壶也叫“龙壶”、“鱼龙壶”"、“鱼龙戏浪壶”,是一款经典而传统的造型。壶把满饰鱼鳞纹,壶身为圆形,由几块规则的波浪组成。一面波浪中伸出凶猛的龙头,张口吐出一颗发光的宝珠,另一面刻鲤鱼跃出波涛。壶盖呈波涛涌起状,浪尖探出立体雕出的龙头,作为壶钮。龙头可伸缩,倾茶时,龙头伸出,同时龙头里又伸出一根细的舌头。倾茶毕,壶持平,龙头缩回,舌头也隐入龙头不见。该壶设计巧思,造型华美大方,刻画精细而不繁琐,块面清晰简洁,线条流畅明快,沉静中透出活泼,令人叹为观止。



鹧鸪提梁壶

鹧鸪提梁壶是提梁器型当中的经典造型,以神似鹧鸪而得名。是顾景舟1983年为陪伴妻子徐义宝赴沪治疗鼻咽癌住在上海淮海中学时所创制的,他在壶底刻下:“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景舟记,时年六十有九”。寥寥数语,读来无不令人动容。因而鹧鸪提梁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



亚明四方

亚明四方是方器中经典的器型之一,是著名书画家亚明先生所设计,以方器、筋纹器风格见长的王寅春制作,合力完成,此后该种款型的紫砂壶皆被称为“亚明四方”。亚明四方作为方器中的经典款,有着古朴典雅的造型,又有浑厚大气的特点。亚明四方壶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线面挺括有力;轮廓分明,全器气势挺拔,英姿飒爽,成就紫砂方器之美,同时演绎着光素器的独特魅力。

 


南瓜壶 

南瓜壶是宜兴紫砂壶花货类经典之作,乃紫砂艺人从大自然汲取灵感所创制的壶型,带有一股来自乡野的清新活泼气息,经艺人加工,又显得玲珑精巧,温雅可爱。壶以瓜体为身,瓜蒂为钮,藤为流把,壶身贴塑茎、须、叶,纹络逼真细致,瓜棱匀称饱满,盖与身上下贯通,弧线优美,和谐自然。 



思亭壶 

思亭壶为清代紫砂名家陆思亭所创壶式,此壶已成为特定的形制名称。器形简洁大方,为后世人纷纷效仿。 

 

壶身如葫瓢,细长的弯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体。园球形壶钮,的脚明显,干净利索。园包底(一捺底),整器均匀为明接处理手法,细致到位。身筒两侧曲线,自顶部圆钮处流泻而下,壶盖处向外曲张,肩部自然向内弯曲,到腹部则又向外膨胀成一条更大的曲线,钮、盖、腹三段曲线自然流畅,颇有动感且干净利索。可能正因为陆思亭在这壶型上曲线的成功运用,才使其成为一个特定的形制名称吧“思亭壶”。



扁腹壶

扁腹壶,或者叫扁仿鼓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日本奥兰田君对壶之理趣有此论述:“知理而不趣者,独取小与直,而不取大与直。知理又知趣者,不论大小曲直,择其善者皆取之。知理而不知趣,是为下乘,知理知趣是为上乘。”此壶理趣兼得,当属上乘无疑。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宜泡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壶把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趣,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若俯视,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盖边线略强于口线,正合国人天盖地之理念。壶盖倒置亦无倾斜之虑,也是一趣。此壶型宜用宜赏,内涵深,回味长,实乃经典之作。



八卦龙头一捆竹

“龙头一捆竹”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工整而光洁,意境自然,腰间束带以圆竹装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上下一体,显得十分协调。壶盖浮雕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成太极图,颇有匠心。此壶设计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味。壶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别有生趣,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制技精美,含意深邃,堪称紫砂艺术极品。壶身虽系“打身筒”成型法,但对64根竹都一一雕成圆柱,根据相邻,可又根根相间,丝毫看不出修正的痕迹。在技法上,看似繁琐,实则简洁,从中也体现了紫砂原料优越的可塑性,显示了壶艺家的精湛技艺和文学素养



供春壶

在中国紫砂壶的发展史上,供春壶的制作有着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紫砂壶走向成熟并发展到高峰的开端,而供春壶也已成为中国紫砂壶的一个象征,是中国工艺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代表。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宜兴制壶艺人供春所制,供春壶最初称作“树瘿壶”,为纪念供春后改名为“供春壶”,此壶是供春仿照金沙寺旁一颗银杏树的树瘿制作而成,他在壶上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此壶却是非常古朴可爱,后来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便闻名于世。



松鼠葡萄壶

葡萄果实堆叠繁密,象征着五谷大获丰收和富贵。成串的葡萄还有“多”的含义,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合喻为“多子”“丰收”“富贵”。  


掇只壶

《宜兴县志》中记载的这把千金之壶是一件被称为“掇只”的紫砂壶,“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宜兴县志》中记载的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合菱壶

合菱是众多筋纹器中的一款,壶身立面菱形,上下对称,通体呈曲线之美,令人赏心悦目。纵线分割为六个等分菱花瓣,壶身腰部以菱花波线分割,似平静起伏的水浪,颇有动感。壶盖上置一莲钮。壶钮与壶身均是由上下相间的筋纹花瓣咬合而成,含苞待放。壶盖同样是六瓣花瓣造型,筋纹沟壑深深,刻意表现出筋纹特有的凝重感,从而凸显出花瓣的肥硕。整个壶身是由六瓣花瓣上下镶接而成,分布均匀,其中两瓣分别胥出壶流和壶柄。流和把采用素面造型,嘴头尖尖且修长,很是锋利,飞把同样气势挺峭,钢骨尽现。



宫灯壶

宫灯造型始于清代雍正年间,其原型为灯笼,为屯头村一老汉设计,后来屯头灯笼被一县级官员进贡到宫中,屯头灯笼被定为贡品取名贡灯,成为皇宫专用品,后来人们把“贡”字换作“宫”字,就成了现在的“宫灯”,宫灯壶就是根据此种灯笼设计而成,造型清新自然,古典优美,气韵高雅,符合古代人们的审美观,也容易被现代所接受。



大彬如意

大彬如意是一款经典的器型,为明朝时大彬设计制作而成,其时有“明代良陶让一时”之说,时大彬设计此款壶既有“事事如意”之意,又有以三足撑体的“鼎立”寓意。



上新桥壶

江南多水,长河上的斜拉桥、曲拱桥,村前屋后的木桥、石桥、竹桥,这些连接此岸与彼岸的形态各异的纽带,随处可见这个江南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出现在了茶壶上,始创者顾景舟把它建在了手把和壶盖上,“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提璧壶

提璧壶因其壶盖的盖面形似玉璧又采取提梁的形式而得名。玉璧是依照先民心中“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制作的。在“璧天相类” “璧圆像天”的观念影响下,玉璧成为沟通天地、象征日月的礼天之玉。《周礼》曰“以苍璧礼天”,玉璧是礼天的瑞信之首。此壶设计构思巧妙,形体端庄周正,造型结构严谨,提梁产生的空间与壶体产生虚实对比,给人以刚健俊逸、清秀挺拔的审美感受。



巨轮珠

巨轮珠又名具轮珠,乃古典传统器型,盛行于清末,尤其出口日本很多,之后又风靡台湾茶界。此款壶型,设计原意本就是实用器型,大口盖便于倾倒茶渣,直流炮口出水爽利。拿捏把握,壶盖摘拿,都方便自如。尤其古时人泡茶之余,爱把茶壶捧于掌心,摩挲把玩,此类圆形壶,小巧方便,更是适合。



华颖壶

华颖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作品摘手圆、盖圆、壶身圆、三圆垒叠在圆壶底上,分外精神,遥望犹如花苞初绽。顾老以一朵半开的花苞为意,基于掇球壶的基础上,加以取舍和扬弃,创出此造型,又与清末陈鸿寿所创曼生十八式中的乳鼎壶相遥相呼应。在古汉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文人将“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即为招展的花意。如此美好的意蕴,能让使用华颖壶的人用得欢心、惬意。



匏尊

匏尊,亦作匏樽,是匏瓜制成的饮具,也泛指饮具。苏轼《前赤壁赋》有句:“架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讲述了月白风清之际,泛舟江上,举杯邀酌,思接万古的情状。同样,以匏尊作茶具,邀友尝茶,亦能驰骋千古,发思古之幽情也。



印包壶

紫砂印包壶为明代万历晚期名家时大彬所首创,其壶艺影响后人甚巨。在当时印包茶壶的造型可说十分大胆和有创意。印包壶以其壶体形似包袱,包裹印玺宝诰,亦称“宝诰壶”或“包袱壶”,器形含有包裹财货奉赠之意,而广受欢迎。


汤婆壶

“汤婆”原为盛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用的扁圆形壶,一般是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制成壶后,器型古拙有明季遗风,壶型简到极致,古朴超越一切,实用性超级。壶身饱满,壶壁挺秀,端庄古朴,看似纯实用却蕴生出美学意味。




唐羽壶

《唐羽壶》为光素器形,为创新系列作品中经典之佳作。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唐人饮茶与今日沏茶不同,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


如何识别全手工壶

全手工壶称为紫砂壶中最耀眼的明星没有任何夸张之处,任何爱壶的人都对之梦寐以求。一把制作精良的全手工紫砂壶,哪怕不是大师手笔,依然能够身价百倍,这是无庸置疑的。经常有朋友问我如何识别全手工壶,我呢一句两句也说不清,就拍了几款全手工壶图片,以图文的形式说一说:

1、全手工,顾名思义就是指壶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由制作者亲手完成,没有借助任何模型。


首先全手工壶对艺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在没有模型辅助的情况下,要完全靠手来把握尺寸,掌握好壶形比例,照顾好每一处细节,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功夫。所以没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制壶经验是没有办法做出一把精良的全手工紫砂壶的。技术上的要求让很多制壶者还未出手就已经望而却步了。


2、全手工的壶成品率相对于模型、半模型壶来说要低的多。


往往制作一个全手工的壶要花费数倍、数十倍于模型、半模型壶的时间,在烧制过程中,制作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会被数倍地放大,一着不慎就可能使壶完全报废。成品率相对要低很多。


3、全手工壶的技术要求高、风险高,一个制作者要是决心做一把壶,那肯定会选用上等的泥料,

因为好的泥料容易上手,成品率相对也高,不能壶做的很好却砸在泥料上。


一把真正的全手工制作的茶壶,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品,毕竟是人手完成,太完美的东西一般是借助模具完成,确实达到了完美品相,但总觉得缺少些东西,那就是制作者精神气质的流露,玩手工壶有时是要求缺的。


识别全手工壶就要知道全手工壶制作的特点:


首先在壶身表面我们会发现全手工壶有着拍打留下的痕迹,类似于皱纹。有的壶明显一点,有的壶则需要仔细观察,但不管怎么样艺人们不会抹杀这些能证明全手工制作的痕迹。壶身的线条、弧度上不会十分完美,往往会微有起伏,这里我无法用相机拍出清晰的图片,只能壶友们自己观察了。


第二 ,看茶壶里面,有泥条的接头痕迹,身筒的泥门比较松,有泥凳的木纹痕迹,还会有一定的皱褶,(这点很重要,别的有可能会作假,但皱褶却假不了)有的盖有作者的印章,

第三,看壶的外面,壶口如果是有线的,或是有坨子的,不容易看出手工痕迹,如果是上准片的,由于准片是用脂泥粘的,收缩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留有痕迹,

第四,看壶底,如果是一捺底或是有坨子的,也不容易看出手工痕迹,如果是上假底的,假底的泥片也是用脂泥粘的,收缩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留有痕迹,

 

第五,那些手工痕迹不能成为一种定式,它的明显程度取决于泥料特性的不同,泥料收缩大,痕迹就明显一点,泥料收缩小,痕迹就浅一点,而且制作过程中的精细程度也很重要,不能因为痕迹不明显就否认是全手工壶,要综合考虑。就像朱泥,收缩最大,表现出来的痕迹往往最多,我在泥条上盖章,壶身外面有时都能看出痕迹呢。

啰嗦一句,全手工紫砂壶的优点和特征要一一道来可以说是无法尽述的,而且很多东西带着制作者的风格,根本不是用语言就能表达的,全手工壶不是光拍一个身筒就行了,还要看整体的造型,嘴和把的搭配,作品表现出的韵味和意境,这些只能靠朋友们亲身体会了,但不管怎样,我相信只要看见真正的全手工壶,你一定会眼前一亮、心有灵犀。

最后戏言一句,全手工壶可以任意大小定制,同一壶型,拿出不同容量的,这也是侧面判断的标准之一,有机会同一壶型多做几把不同容量的,每一把都独特,这也是玩全手工的快感。

图文:君点紫砂(订阅号:紫砂壶茶叶茶具馆)编辑整理于网络,来源网络。如因作品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请茶友们多提宝贵建议。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并注明出处。君点紫砂感谢茶友们!


全手工紫砂壶和半手工模具壶的根本区别之我见

 

在当今紫砂艺术界和紫砂商业界,似乎人们都在强调紫砂工艺品的半手工和全手工问题,人们总认为半手工紫砂工艺品的艺术审美功能要次于全手工制作的紫砂工艺品。我觉得这是人们普片存在的一种心理问题。

前不久,有壶友在某电视台的一期颇具收视率的节目中高呼:现在“宜兴能找到的好壶越来越少了”,因为“纯手工”的壶越来越少了。此语一出,立即在紫砂界引起强烈反响。究竟什么是“纯手工”?什么是纯手工?现在市场上说的紫砂“纯手工”制作,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完全靠手工来完成的一种制作过程,其实这个是完全错误的理解!就像咱们吃饭一样,难道不需要工具筷子就用手抓吗?

很多壶友第一件事就是把身边的壶拿出来晒一下,然后在群里请教:此壶怎么样,泥料好不好,是不是化工壶。而由这“三连问”引发出来的嬉笑怒骂更像是壶友玩壶的众生相。

所以紫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比喻,紫砂这东西,有点像机械表、机械相机、钢笔等完全不实用,但又有那么“一点用”的物件。拿机械表计时,机械相机拍照,钢笔记事——虽然很有趣,但是以上三个功能,现在一个小小的手机就能搞定,而且工作效率高,比上述三种工具干净利落得多。

紫砂泡茶的“效率”也不高。每次用之前要先温壶,用完之后还得热水清洗,茶巾擦干。用飘逸杯、快客杯、盖碗来泡茶,都比紫砂方便,茶汤的表现,也丝毫不比紫砂差。

所以,紫砂在茶器里头,就属于“有用且好玩”的那一类。不可否认的是盖碗也好玩,但盖碗再怎么变也是那么个形状,最多在釉色方面玩些花样。论好玩,盖碗是远远不如紫砂的。所以尽管盖碗泡茶很好用、很方便,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用紫砂。

论实用,全手工和半手工的壶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既然玩紫砂要论好玩,自然就要论全、半手工。全手工的壶一定比半手工的壶好玩。半手工就好比你去临摹一个书法作品,而全手工则是自主创作。顶级的书法赛事上绝不会出现临摹作品的影子。现在宜兴每年都有全手工作品大赛,并且每年的职称考试里,参赛工手多是以全手工作品参加评审。恕我孤陋,还从没听说过举办过“半手工大赛”的。

“全半手工”从来不是一个市场概念,“发茶性”才是赤裸裸的市场概念。市场概念就是忽悠概念、莫须有概念。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如果说紫砂有“发茶性”,我想云南做建水陶的朋友一定不服,建水陶难道就没有发茶性?而且这让那些喜欢用盖碗的茶友怎么办?我相信没有人敢说盖碗有什么“发茶性”。

“全半手工”是一个踏踏实实的专业概念。练就一手紫砂全手工制壶的好功夫,没有至少十年的拜师学艺(拜师期间是苦寒岁月,人累且收入低)、刻苦训练、悉心揣摩,加之天赋,是做不出一把像样的全手工紫砂壶的。然后,竟有人说全手工是市场概念?!!!

现在总有那么一些人,开口闭口“工匠精神”,但一到具体实事上,就马上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淘宝上销量成千上万的低价劣质“紫砂壶”算是一个明证。按照某些淘宝卖家的描述,一两百块钱就能买到泥料珍稀、工艺顶级的紫砂壶,再加一百,还能买到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

这甚至导致了一些茶友,坚信紫砂的利润很“惊人”,因为成本也就是“一两百块钱”。甚至有的壶友加了微信,进了群,晒了一堆的“百元壶”,得知真相后又立马弃用,甚至当场摔碎,搞得我一愣一愣的。只能说爱之者甚,而恨之者更甚。

玩壶是应该有目的性的,是为了收藏欣赏还是为了喝茶?作为一件工艺品,紫砂壶首先应解决功能问题,要实用;其次在观赏上,要给人精神上的满足。如果强调“全手工”制作的,造型不好看也不是好作品。现在一些人认为什么东西越难就越好。而越难的,不一定艺术水平越高。要从文化价值上,从整体上来衡量。无论是实用品、艺术品都是要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作者的文化修养在自己作品中的体现,才能够通过作品达到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

其实以上说的都是闲话。如果用一篇文章就能讲明白什么是“好紫砂”、“真紫砂”,并且能让初学者看懂,玩家叹服,大师点赞,那岂不是表示我,以及我的部分同行,在这个行业跌打滚爬多少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和花费的无数钞票都是没什么卵用的?

可能,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专注于传统全手工制壶的一部分原因:一种对未知混乱的恐惧。这个看似平静却兵荒马乱的年代,唯有独善其身。

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20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