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敲警钟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一饼老班章顶20克黄金

今年的收购价要每公斤8000元左右,制成饼茶后,每饼(约360克)成本价要3000多元。如果算上运输、门店租金等销售成本及一定的利润,实际零售价有可能逼近每饼5000元,和20克黄金的售价相差无几。
  “这种价格实在下不了手,最后只订了30饼中档品质的古树茶,每饼价格在2000元左右,性价比相对高一些。”胡先生表示,如果老客户不来主动下单,就不会再增加进货量。

  业内人士介绍,据粗略统计,普洱中的古树茶占比在8%~10%,往年的涨幅一般在10%~15%,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另外,就义乌市场而言,高端古树茶的销量并不大,有的消费者纯粹是抱着投资的心态在购买。

  普通普洱普涨三成
  在古树茶领涨行情的背后,今年普通品种的普洱也有30%左右的涨幅。例如,云南临沧的毛茶价格在每公斤50左右,较去年同期上涨约20%;鲜茶价格则上涨了约40%;部分品牌普洱的新茶价格也从原来的每饼110元,涨至160元左右。

  对于这一波暴涨行情,业内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普洱主产地受干旱气候影响,整体产量较去年同期少了约10%,继而拉高了价格;二是受通胀因素影响,不论是采茶工的工资,还是物流方面的支出,都比往年有明显增加,这些生产成本最终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新茶价格高过往年的老茶,也是今年比较特殊的现象。”义乌茶叶经销商陈昊介绍,同一品牌的一款云南普洱,新茶价格为每饼180元,而3年前的老茶每饼只卖150元,“这完全颠覆了普洱‘新不如旧’的传统行情,让人看不太懂。”

  陈昊认为,今年普通普洱的减产幅度并不是很大,但价格涨得太利害,这种情况很不正常,不排除有游资介入炒作的可能。喜欢喝普洱的消费者,没必要跟风买新茶,不如选购一些高性价比的老茶。

  谨慎介入普洱投资
  纵观普洱茶市场7年来的起起落落,或许能给想介入普洱投资的新人敲一记警钟:2006年至2009年,普洱茶市场经历了“价格猛涨-急速暴跌”的过山车行情。其间,大量游资疯狂进入普洱茶市场,不到两年就把普洱茶价格抬升了1~3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整体行情转入暴跌期,普通普洱毛茶的价格一下子缩水80%以上。随后,普洱茶市场进入蛰伏期。

  “今年的涨价风潮来得太快,感觉和2006年那会非常相似,让人不得不担心新一波‘普洱神话’的到来。”胡先生坦言,就国内茶叶市场来看,销售量大的仍然是绿茶,普洱茶的消费群体并不大。“提起普洱,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高价投资品。”
  陈吴表示,2009年接过普洱茶接力棒的那一批投资者,有部分至今尚未恢复元气。面对今年猛涨的普洱行情,新的投资者如果盲目介入,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喝热茶会得食道癌?实验告诉你喝茶的最佳时间!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茶友“沉默”昨天问了小懂一个问题:“有消息说,喝水温度在60℃以上会有食道癌风险,在国内也经常听说喝茶会增加食道癌风险,是这样吗?”


关于这个问题,此前小懂也经常听闻,今天正好借茶友这个问题来跟大家聊聊。

消化系统的黏膜

所有食物都要经过消化系统,才能被人吸收。人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部。这些消化道最内层都有一层薄薄的黏膜,它是保护器官的第一道屏障。


试试用你的舌头,在嘴巴里绕一圈。是不是接触到了一层光滑的内壁?这就是口腔黏膜。

同样,人也拥有食道黏膜、胃部黏膜、小肠黏膜,这些黏膜都起到保护器官的重要作用。


但黏膜不是铜墙铁壁,它只是一层脆弱薄膜,任何刺激都会让它受伤。

这层黏膜和人体的温度一样,都是在 36℃左右。如果食物超过了这个温度,在 40 - 50 ℃之间,黏膜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温度超过 50℃太多的食物,就会烫伤黏膜,引起起泡、脱皮、发炎、破损、出血甚至脱落等伤害,并引发各种疾病:


口腔黏膜烫伤:口腔发炎、口腔溃疡、口腔溃烂…


食道黏膜烫伤:吞咽困难、食道发炎、食道出血、食道肿胀…


胃部黏膜烫伤:胃灼热、胃发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


不仅如此,烫食损伤黏膜,甚至可能致命,比如食道癌!

热食与食道癌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shi guan ai),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


2009 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温度高食物和饮料与食道癌风险相关性》的论文(见下图)。这篇论文回顾了 59 篇相关研究,得出“65 ℃以上的热饮致癌”的结论。


2016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 65 ℃以上的热饮列入了“2A 级致癌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致癌物分为 1 级确定致癌物、2A 级可能致癌物、2B 级可疑致癌物等等。


甲醛、黄曲霉毒素、烟草、煤炭燃放等都属于 1 级致癌物。而 65 ℃以上热饮,是仅次于它们的 2A 级致癌物!

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食道癌都发生在中国,就是因为中国人吃太烫。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根据 2017年的癌症数据显示,中国的食道癌死亡率占全因死亡率的 2.1%,一年有近 20万人因食道癌致死。

相反,那些不热衷吃烫食的国家,食道癌死亡率也更低。比如习惯吃三明治、面包的美国,2017年的食道癌死亡率,仅占全因死亡率的0.75%。一年因食道癌而死的美国人,不到两万。


伊朗研究人员在2009年曾发表研究指出,每天喝一杯太热的茶,容易增加食道癌风险。而且,当茶水水温介于65℃~69℃时,食道癌发生风险会翻倍,一旦茶水的水温超过70℃,食道癌发生率会增加8倍

饮茶的适宜温度

由此看来,热饮、热食与食道癌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这也给我们这些爱茶的人敲了个警钟,喝茶可不能喝太烫的哦!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喝什么温度的茶汤呢?有研究表明,40-60℃的茶汤相对比较适宜人的口腔接受。为此,小懂也做了个实验:


小懂在帝都,室温19℃的情况下,将水烧开。倒入公道杯后的水温,就差不多90℃了。

开水倒入公道杯后的温度 


小懂按照一般流程泡了一道普洱茶。用沸水倒入盖碗,然后快速出汤倒入公道杯,接着再用公道杯分茶至品茗杯,品茗杯中的茶汤起始温度大约80℃,过了1.5分钟左右,温度降至60℃。此时,小懂试着啜了一口茶汤,正是非常舒适的温热茶汤。

分茶后1.5分钟的温度


当然,这样的测验并不十分精确,茶汤温度受气压、气温、器具的影响,不可能完全一致。不过大家平时喝茶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


刚倒出的茶汤,还是会烫嘴的,不适合立刻饮用,可以在茶席上适当放置,大约一分多钟之后再喝,此时茶汤温热,品饮正是时候


此外,茶汤凉了之后再喝,也不是最佳的,这时的茶汤中很多物质会发生络合反应,变得不那么可口,很多好的香气也品尝不到了。


品茶,还是很美好的,大家不必过分担心食道癌的风险!


参考资料:

《因为趁热吃,世界一半的食道癌患者在中国》,野兽生活网。

我的茶叶价值观

为什么觉得茶叶价值观这个话题有谈论的必要呢?因为笔者在过去若干年的经历所见所闻,经常遇到许多茶友在关于茶相关的一些不同理解与认知方面的不同,以及对茶叶一些相关方面重要性程度排序的不同,并时常见到一些茶友们因为这些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不欢而散的状况。但实际上,茶叶作为横跨农业、工业和商业,并经常进而关联到文化的一种商品,它从中国自唐代开始就既可面向普罗大众,又可面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成为“比屋之饮”,许多时候的差异,其实是茶叶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所以,今天谈论茶叶价值观这个话题,纯属个人观点,旨在交流探讨,并希望能在交流探讨中更多的展现一片叶子背后的和而不同,以及随之而来的物以类聚和人以群分。

1


据现代汉语词典,所谓价值观,就是对经济、政治、道德、金钱等所持有的总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观也有所不同。

 

百度百科称,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笔者在此借用价值观一词来谈论茶叶,所谓茶叶价值观,是指对茶叶的总的看法,是指对茶叶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茶叶相关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2


笔者的茶叶价值观,可大体从以下方面来简单表达。

 

第一,健康饮品。茶叶具有多种保健作用,饮茶有助身体健康;饮茶可以养心怡神,令人心情愉悦;饮茶可以促进人际沟通与交流。茶叶作为健康饮品,早已被中国人长期的饮茶实践所证明,日益被其传至世界各地后各国人民的饮茶实践所证明,其作用机理也越来越明确的被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所揭示。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品,同时茶叶也是一种罕见的能进入大众日常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健康饮品。就本人理解而言,这是茶叶的基本面。也正是因为这个基本面,使得茶叶可以成为值得你全心投入去做一辈子的事情,茶叶可以成为你值得去喝一辈子的东西。

 

第二,质量为本。我们强调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的属性,并不意味着品质不重要,而是反过来,品质应该更被重视和强调。

 

涉及茶叶质量方面,至少有四点应该被强调,一是质量安全,二是清洁化生产,三是合乎规范,四是诚信。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倍受关注,有些媒体甚至经常发出一些博人眼球甚至耸人听闻的文章,同时还不乏一些以讹传讹甚至是谣言。虽然行业相关机构和著名专家经常澄清并告知公众,中国茶叶总体安全,可放心品饮,但负面的东西总是比正面的东西传播得更快,更何况“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但话说回来,茶行业的质量安全相关问题包括农残、重金属等必须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我们谈论茶叶的健康功效,必须以其质量安全为前提。离开了质量安全,就失去了根本。

 

顺带说一说近期关于福鼎白茶的事情。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81119日发布的2018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第45期)显示,本次公告的监督抽检信息涉及24大类食品,共抽检1037批次,其中合格1020批次,不合格17批次。茶叶及相关制品不合格5批次,有4批次不合格是福鼎白茶,而且都是草甘膦不合格。这可说是对快速发展中的福鼎白茶敲了一记警钟。 

 

 

清洁化生产,这不是什么高标准,只是最基本标准。茶叶作为一种通常用水泡一泡就喝的饮品,清洁化生产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看不见或不知道就追作业环境与过程放松或放低要求,我们不能因为一口锅或挂上个大师名头就放松或放低了要求,我们也不能因为能给茶叶穿上文化的外衣就放松或放低要求。

 

合乎规范,包括生产规范以及包装规范等。时至今日,三无产品还是不少见,就是说明这个问题还是一直存在。

 

诚信问题,在目前的茶行业还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茶行业已经有许多茶类取得了原产地域产品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认定,但重认定轻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一些茶类尤其是普洱茶的一些村寨古树倍受追捧,但在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差价面前,导致掺杂和假冒伪劣现象盛行。再一方面的就是年份茶的作假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加强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诚信。

 

20181219日的的“勐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发文称,“由于普洱茶品牌多而杂,一些普洱茶产品标注的生产年份、产地等信息,让消费者真假难辨。有的生产经营者缺乏诚信意识,假冒侵权、以假充真、过度宣传、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严重扰乱普洱茶市场秩序。1217日,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普洱茶放心消费专项行动动员会,表示将通过“四个最严”的举措全面推动普洱茶实现原料可溯、产地可查、标识明晰、品质保证、市场规范、消费放心的目标。” 

 

 

第三,合理性价比。所谓性价比,是指某一产品的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茶叶种类繁多,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定位和面向的目标人群不同,使得这个问题谈论起来会变得较为复杂。茶叶作为自饮品、礼品或炫耀品,在确定价格时可能会附加上不同的品牌溢价和稀缺性等因素,但其根本都离不开茶叶,所以理应有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溢价空间。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自身效率低下就将成本理所当然的转嫁给消费者。合理的商业利润是必要且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借助或虚构各种概念来灌迷魂汤甚至收智商税是不可取也不能持久的。

 

第四,合理品饮。茶有助健康,但须科学品饮。一是要选择品质可靠的产品,二是喝茶因人而异,三是冲泡的时候尽量做到茶水分离,四是养成持续稳定的喝茶习惯。

 

以上,仅为笔者本人的观点与看法,也是过去若干年无论是在在茶企做茶还是和茶友们谈茶时所秉持的理念。写在这里,也算是自己的一个阶段性小结,借以和喜欢茶的朋友们做一个统一的简单交流。同时,以后遇到大师大仙们,我也可以借此而与他们避免争论——毕竟,虽然都是“做茶”或“谈茶”,但完全可能不是一个路数,如有遇见则尽管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或洗耳恭听即可。

 

3


基于以上茶叶价值观,笔者有两方面建议。

 

一方面,对于生产者而言。

 

第一,做安全茶,做让消费者放心的茶。产区生态是至关重要的,生态好,可大大降低茶叶质量安全方面的风险。笔者去过一些知名的茶叶产区,因过度种植而导致生态被严重损害,导致诸多问题,从而也使得产业长期下行。毕竟,中国这么多茶,消费者没必要非要喝因为生态破坏而问题多多或口碑不佳的茶叶。

 

第二,保持合理的性价比。从总体产品线的角度,避免过度包装,避免浮夸的定价。在早就不缺茶的当下中国,在还有许多人不喝茶的当下中国,在人均茶叶消费量与综合消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当下中国,着眼于长远提升企业的产品力,提升面向消费者的交付价值,将有助于构建企业的长远竞争力。毕竟,企业的经营是乘法,而中国最大的机会就是市场潜在规模的巨大。

 

第三,品饮消费是根本,多从品饮消费角度做推动。毕竟,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恶性炒作,对于行业的伤害的严重的。对此,消费者须谨慎,厂商须自律,政府需关注。

 

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

 

第一,喝茶健康,健康喝茶。为身心健康而喝茶,不为虚名而喝茶,不为追异求怪而喝茶,不为攀比炫耀而喝茶。许多人动辄老班章冰岛金骏眉明前单芽或非30年老茶不喝,但实际上从健康品饮角度并非必须,而许多消费者可能买到的仅仅是货不对板的“名茶”。从健康喝茶的角度,选择质量可靠的而价格又不贵的生态好茶就足够,不一定非要追名气逐流行,更不要觉得没有喝“名茶”就“不好意思”。以平常心喝茶,不以魔障而喝茶。

 

第二,质量是根本,远离三无产品和来路不明的年份茶产品。尤其是,过去十来年,中国年份茶风行,一时间数不清的陈年老普洱和30年老白茶频现江湖,但实际上其中有太多的造假或者做旧,品饮风险太高,轻则伤钱包,重则伤身体。

 

第三,选择适合自己的;选择对的,不必然非要选择贵的。

 

第四,不走极端,尽量谨慎选择极端低价和极端高价。一味选择远离正常价格的产品,比如一百来块钱一饼357克的老班章熟茶,或者两三百块钱一饼的88青,可能会省些银子,但质量风险可能会大大提高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一味追求高价的东西,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比如动辄十几万的所谓“牛肉”,或者几万块钱一斤的某某“小嫩芽”,可能会浪费许多银子——当然,如果你银子多,那就另当别论。

 

第五,合理品饮。笔者曾推送过一篇《每天喝多少茶合适?》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查阅。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