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烟好不好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普洱茶的烟香到底好不好?盘点8款经典烟香普洱茶,看看你都喝过吗?

普洱茶的香气类型丰富多样,有花果香、蜜香、烟香、樟香、枣香、木香、参香等,其中,烟香比较特殊,喜欢它的人推崇为高级香气,讨厌它的人则非常排斥。

普洱茶的烟香到底好不好?如何看待普洱茶里的烟香?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来和大家讨论这个话题。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在早年的号级茶相关资料中,并没有任何关于“烟香”的描述,可知烟香并不是早期普洱茶的主流香型。烟香的出现,较早可以追溯到国营勐海茶厂出的班章大白菜、孔雀系列生态茶。

随着这部分烟香茶历经时间沉淀转化,口感浓醇、风格强烈,加上品质优异,身价上涨,带烟香的普洱茶很快引起茶界的关注。尤其是港澳台及广东一带的沿海城市,口味偏好较重,带烟香的普洱茶无形中迎合了这一偏好。

久而久之,南北方茶叶市场都逐渐接受了烟味茶,“带烟香”这一因素成为衡量好茶的重要标准,业界自然兴起了烟香之风。

普洱茶带烟香,究竟是怎样一种口感?茶汤入口以后,烟香入水,与茶汤融为一体,让整个茶汤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这种烟香是一种高级的香气,闻起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更吸引人的是茶汤落喉之后的烟韵,非常浓郁迷人。

在中老期普洱茶市场上,很多老茶客独独钟情于带烟香的茶品。以下藏品普洱就为大家整理8款带烟香的经典茶品,都出自大品牌厂家,综合品质优异。

一、2003年早春乔木青饼

2003年大益301早春乔木,400克/饼,茶饼版面有大益商标,两侧分别印有白菜有机标志和绿色食品标志,被市场追捧为“小白菜”。这款茶属于刚猛气足型,茶汤金黄油润,烟香浓郁直冲入喉,汤感厚实饱满,有班章大白菜的影子。

  2003年早春乔木青饼

二、2003年大益班章竹筒茶

大益的竹筒茶被许多玩家茶友评为勐海茶厂经典产品之一,据说大益前后一共只出了4批竹筒茶,分别是1996年、1999年、2002年、2003年。

2003年大益竹筒茶压制比较紧实,闻干茶略有烟味,茶香集中而明显。茶汤入口浓烈,烟香沉稳,喝完口腔内茶韵留存,茶气强烈,耐泡度非常好的一款茶。

三、2003年301批银大益

银大益并不是茶品本名,因茶版整体印刷呈银色而得名。2003年银大益由国营勐海茶厂出品,据说拼配了一定比例的班章茶料,出厂当年入口苦涩无比,不料多年转化过后,口感强劲霸气,烟香内敛迷人,是一款经典中期茶。

四、2005年501勐海孔雀

501勐海孔雀是整个孔雀系列的标杆之作,其茶汤茶气十足,穿透性较强,烟香明显,水路细腻顺滑,喉韵较显较深,杯底有浓郁甜蜜香。当然这款茶的行情现在也是一飞冲天了,属于孔雀里的茶王产品,标杆中的标杆。

五、2005年501批早春银毫

501批早春银毫选用勐海布朗山乔木古树春茶芽头料压制,单饼200克,是黎明八角亭的标杆茶品,茶汤饱满,烟香蜜香融合,甜度协调,非常值得一试。

六、2006年中茶红印8901

这是一款高烟香中期茶,由中茶出品,茶版传承经典大红印风格,茶汤入口醇和厚实,烟香与茶汤融合为一体,喉韵怡人,推荐对烟香情有独钟而又喜欢茶味厚重的老茶客入手。

七、2006年野生班章王

2006年野生班章王乃兴海茶厂出品,严选班章大产区茶料压制,干仓存储16年,茶汤橙红油亮,烟香入口,口感饱满有张力,高级感烟香让这款班章茶更具增值空间。

八、2006年八角亭乔木茶王

国营黎明茶厂的乔木茶王,始创于2004年,冠以“茶王”之名,足见黎明茶厂对这款茶的重视程度。2006年乔木茶王青饼,茶汤醇厚饱满,生津迅速有力度,烟香略显,回甘充满口腔,适合对烟香有兴趣的茶友一试!

当然,市场上还有很多带烟香的茶无法一一列举,例如下关出品的许多茶都带有烟香。高品质的普洱茶烟香,层次感变化丰富,彰显普洱茶的独特魅力。

声明:文章由“藏品普洱”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普洱茶的烟味之风为何盛行?烟味是怎么产生的?带烟的普洱茶到底好不好?全面解析

普洱茶的烟味在业界历来争议很大,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般的存在。追捧它的人认为,烟味是判断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标准;排斥它的人又认定,烟味是茶叶之外的杂味。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普洱茶里的烟味?


针对这一话题,“藏品普洱”掌柜特意整理了这篇文章,主要框架如下:


1.普洱茶的烟味之风为何盛行?

2.普洱茶的烟味是怎么形成的?

3.有烟味的普洱茶到底好不好?




一、普洱茶的烟味之风为何盛行?


烟味茶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改制前的国营勐海茶厂。2000年起,勐海茶厂陆续出了班章大白菜、孔雀系列生态茶。


这些茶烟味明显,烟香与茶汤浑然一体,茶汤质感强烈,滋味醇厚饱满,穿透力强,堪称烟味茶的标杆。时隔20多年后,班章大白菜和孔雀班章更是大放异彩,成为中老期普洱茶市场上的宠儿。


有白菜、孔雀在前,大家后来在判断一款茶的转化价值时,自然会觉得,带烟味的茶口感更劲道,转化出好茶的概率也更高。当“带烟味”这一因素成为衡量好茶的标准之一,烟味茶的热度逐渐升高。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广州、深圳、东莞一带的茶友喝茶口味较重,推崇烟味带来的醇厚口感和强烈回甘。由于珠三角一带是普洱茶的消费主力,他们对烟味茶的推崇,逐渐带动了北方市场,烟味之风逐渐盛行。


二、普洱茶的烟味是怎么产生的?


对于普洱茶的烟味,目前没有比较准确的、官方认证过的科学说法。不过,业界一般把普洱茶产生烟味的原因,归为三个。


1、制茶过程中形成的烟味


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杀青时茶叶吸附柴火味形成烟味;二是晒青环节遇到阴雨天气,茶叶放在火塘边烘干形成烟味。


A、杀青时吸附柴火味产生烟味:


2007年以前,云南茶区的制茶环境和条件还没有标准化,当地茶农通常用砖头堆成灶台,再用柴火铁锅杀青。


在炒茶过程中,底下生火加热的木柴产生烟味,容易被茶叶吸附,制成茶品后,这个柴火烟味就留在普洱茶里。

杀青


这一种原因导致的烟味,在普洱茶后期转化过程中会逐渐消散,品茶时淡淡的烟香入水,反而深受一些茶客的欢迎。


B、阴雨天烘干茶叶形成烟味:


以前茶农制茶没有专门的晒青大棚,茶叶采摘回来后,一旦遇上阴雨天,无法及时在日光下晒青,就只能把茶叶拿到火塘边烘干。


火塘的烟味被茶叶吸收后,茶叶自然就会出现烟味。不过现在这种烟味比较少见了,如今茶农家的制茶条件已经大大改善,家家基本都有晒棚或者烘干机,不必再生火烘干茶叶了。


2、特定区域普洱茶本身的滋味


普洱茶的烟味,常见于勐海布朗山系的大树茶中,属于茶叶本身的香气,老茶客还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原因是布朗山的茶叶,花蔗香浓郁,经过炒青、晒青的制茶工序后,花蜜蔗香得到充分受热,所散发蜜糖的成份,经过柴火烟熏,便转成了茶体自带的烟味了。


而易武茶比较少见烟味,原因是易武茶虽然果香成分高,但花蔗香成分少,导致烟熏口感并不明显。不过这种说法还有待科学验证。


3、茶叶自然转化产生烟味


普洱毛茶在晒青阶段被太阳强紫外线暴晒后,会产生一种“太阳味”,但在温湿度适合的环境里存放三年以上后,这种太阳味不见了,随之产生了烟香味,这在干仓存储的环境中尤其明显。


经典的下关烟香味就是如此产生的。下关地区常年大风呼啸,带走了空气中很多水分,气候相对干燥,形成独特的菌群环境,转化出的烟味与勐海等地的烟味大不相同。


三、有烟味的普洱茶到底好不好?


普洱茶的烟味也有优劣之分,比较劣质的烟味类似于烧焦的感觉,尤其经过热水冲泡后,显得呛鼻难闻,非常不舒服,这样的普洱茶品质当然不合格了。


但在部分普洱茶中,恰到好处的烟味,会成为其标志性的口感之一。比如班章大白菜系列,那股浓郁纯粹的烟香,沉入茶汤里,与茶香融为一体,品饮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旗舰店“藏品普洱”珍藏的茶品里,也有一些代表性的烟味茶。如果您想感受烟香入水的独特体验,可以参考品鉴!


2006年中茶红印8901 ↓↓↓


2006年中茶红印8901铁饼,早期中茶产品里的高烟香标杆之作。此茶亮点在于烟香高扬,烟韵浓郁。入口醇和厚实,汤质强烈,水路轻柔甘爽,不愧是中老期藏茶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2006年野生班章王 ↓↓↓


2006年野生班章王,兴海茶厂生产,严选班章大产区茶料压制,很适合茶友用作感受班章茶的入门。冲泡开汤后,那种经典勐海茶的香气,在口腔里扩张,烟香入水,口感饱满有张力。茶汤偏甜,耐泡度高,尾水甜而不腻,回味悠长。


2005年501批早春银毫 ↓↓↓


501批早春银毫选用勐海布朗山乔木古树春茶芽头料压制,单饼200克,是黎明八角亭的标杆茶品,茶汤饱满,烟香蜜香融合,甜度协调,非常值得一试。


总而言之,对待普洱茶里的烟味,应当灵活看待,最好是品鉴过后再做决定。高品质的普洱茶烟味,层次感变化丰富,这正是普洱茶的迷人之处。


声明:文章由“藏品普洱”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茶叶好不好,“闷”一下就知道啦?

茶叶好不好,“闷”一下就知道了?这似乎是很多做茶人鉴别茶叶的惯用手法之一。“闷”茶,能够将茶的缺点放大,方便我们看出茶的品质缺陷。确实时间相对越长的浸泡,茶叶溶出的内质越多,更易看出茶品的优缺点。

  此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奏效,但是也非常走向极端,更容易让人(尤其是初学者)误以为,茶叶好不好只要“闷”过就知道,就能看清本质了。

 

  其实这对于很多品质好的茶叶来说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因为再不好的茶叶,经过高温“闷”过,性质都在发生变化,同样这对于好茶来说也是一样。

  经过无数冲泡实验证明,很多好茶,经过这样一“闷”,口感滋味完全发生了改变,甚至连茶底都一样。比如本来茶底柔韧耐泡,但是经过“闷”,茶叶会变得不耐泡,同时用手捏叶底很容易成沫,感觉没有筋骨。但这样你就能单方面判断这茶叶不好么?非也。

 

  因为,基本好茶(例如一些名山名寨茶)在“闷”的过程很容易受高水温的影响。较高的水温很容易把内含物质过度析出来,从而不仅不耐泡,滋味还特浓“劲道虽足,韵味却已消”。

  即便是水温正常不高不低的情况下冲泡,然而只要“闷”过,就会存在茶叶内部外部环境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本质特性。特别是盖碗或紫砂壶外部环境的不透气,极易容易是的茶叶内部结构在短时间内发生强烈转变,使得该释放的释放不出来,被压回去,不该释放的却提前或过度被释放。因此,本质上已经和正常的冲泡滋味、叶底都有了很大的本质区别。

 

  另外,在时间上也是存在极其讲究的。时长还是时短,怎么控制,控制在哪个程度都是“闷”法的讲究。如果茶叶真的非“闷”不可的话,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需有一定章法。

 

  不同茶类则不同,比如是1分钟、3分钟或更久的都要分清楚?其原则上,绿茶、生普、白茶、黄茶、“闷”长一点;乌龙茶适中;红茶、黑茶可偏短。

  那“闷”了以后怎么做?实际上就是倒出来,按“看、闻、品”几个步骤来仔细观察:

 

  看汤色:观察一款茶汤,要注意其色泽及明亮度:茶汤色重、浑浊,通常意味茶品不够优质。好的茶汤,都要通透明亮。

  闻香气:“闷”后闻香,感受香气的类型、是否异杂、是否显扬等。香气短促,或者不显,则茶次;带有烟(除烟小种、传统黄茶)、霉、酸、馊、臭,以及陈味、其他异味、杂味的茶,可以定位为劣质茶品。好的茶品,香气应该是在具备本类茶的基本香气外,还会带有花香、果香或木质香等,并且显而长。

 

  品口感滋味:“闷”过的茶,口感滋味更易被感知。好的茶汤,茶水鲜爽(黑茶类厚重)、饱满、富有张力,回甘明显持久。顺滑、清透、回凉、生津为好;凝滞不移、苦涩不化、锁喉刺痛等,为劣品。

  所以,茶叶好不好,“闷”一下就知道了,这个方法或者观点虽然可取,也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并不完全成立,至少经过对一些好茶(名山头山寨)无数次冲泡的实践经验证明,“闷”茶也是可能会对好茶造成极大的鉴别偏差的,也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的。

 

 

作  者丨wo 唛

摄  影丨西 卡

来源:中国普洱网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