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瓶装水的种类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养生茶产业呈现供求两旺的发展态势 2023新中式养生茶产品供需分析

“养生”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名词了。2022年新华网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35岁年轻人养生热情高涨,甚至超越中老年人,成为养生市场的主力军,在养生消费人群中占比高达83.7%。

养生茶,是以茶为主要原料,根据时令或体质等特殊因素,配合不同食材或药材制作的茶饮品,以饮茶的方式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与传统茶产业相比,养生茶产业,从本质上说,首先是茶产业,其次是新型的茶产业,是由养生茶产品、养生茶服务产业、茶园生态休闲产业及相互融合的新型养生茶产业构成的产业体系。

养生茶产业呈现供求两旺的发展态势

大众健康需求促进养生茶市场的大发展。由于保健养生知识的加快传播,人们对养生茶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全国大中小城市,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相伴而生的老年健康养生需求,带动了功能化养生茶产品的供给。养生茶产业呈现供求两旺的发展态势。

其次,茶消费的养生功能化促进了养生茶产业的加快创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的养生功能及养生茶的保健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的茶叶消费需求,正在由解渴向吃、用、玩多功能化转变,品牌化、功能化、时尚化正在成为茶业主流消费方向。养生休闲、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与茶叶消费相结合的综合性养生消费正在成为消费时尚。现代茶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转变推动了养生茶产业的发展。

再次,茶产业的多元化创新促进了养生茶产业的高速增长。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传统茶业的整体创新正在加快,推动着茶业现代化进程。一是资源多元化加快创新。传统单一的茶树资源状态正在被资源多元化创新所取代。与大众健康需求相适应,越来越多的山区野生资源、传统中草药资源正在成为养生茶的重要资源来源。二是产业功能多元化促进新型养生茶产业的创建。茶园除生产传统的茶叶之外,休闲养生功能、生态调节功能正在成为养生茶产业重要的新型资源。三是产品功能多元化极大丰富养生市场。目前,在市场上,降压养生茶、降糖养生茶、减肥养生茶等具有功能特征的养生茶正在成为市场的消费热点。一方面,丰富的养生茶产品满足了大众对养生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养生茶的不断推出,为养生茶产业开辟了新市场。四是产品形态与养生茶产品成分的多元化,引导大众改变传统的茶叶消费观念,不断认识养生茶的养生作用。

传统的茶产品是以茶树叶为资源生产的产品。养生茶产业的资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非茶新资源。养生茶跳出了茶树资源的单一资源形态,新型功能型的资源成为养生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如杜仲制作杜仲茶,有降压功效;茅岩莓茶有清火、消炎作用等。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野生植物或者功能化植物为养生茶创新创造了条件。第二,传统茶叶功能拓展。茶文化资源、茶园休闲生态功能将为养生茶产业创下重要的资源基础。茶园向休闲养生、茶文化体验旅游等方面的产业创新就是茶园新功能资源化的产业表现形式。

首先,其产品的功能化。与传统茶业相比,养生茶产业及其产品指向功能化。产品的功能化是养生茶产业及其产品创新的重点。养生茶以市场的功能需要为前提,产品的形态与组成完全以市场化为导向。养生茶产业及其产品功能的发挥决定着产品的成败。其次,功能化养生茶产品的原料成分发挥特定的功能。做一种功能性养生茶,靠单一的原料成分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多种功能性原料共同组合才能完成。所以,功能性原料是功能化养生产品的基础。再次,养生茶的综合服务功能。养生茶产业是多业融合的产业综合服务体。养生服务其实是一种综合性的养生行为。养生茶消费、体验养生、销地与产地一体化等综合性的养生服务将成为养生茶产业发展的趋势。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养生茶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

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持续提升,保健品消费将逐步从可选转向必选。注重健康的Z世代人群喜欢食用便利、零食包装的保健品,如软糖、果冻等。美国“精奢商业观察”网站则报道称,不断增长的健康意识、政府的相关举措和大型运动赛事的举办推动中国消费者追求更积极的生活方式,健康需求正成为消费的重要驱动力。

2023新中式养生茶产品供需分析

这一趋势在社交媒体上亦能体现。日前,八段锦成为炎炎夏日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之一,“三伏天晒背”“三伏贴”也先后登上热搜……养生年轻化的势头越来越明显。《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18—35岁年轻人的消费榜单前三名分别是旅游(32.77%),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31.67%)和保健养生(31.04%)。一些商家敏锐地抓住这一商机,从“熬夜水”到在多个城市开花的中药咖啡店,从刮痧片热卖到养生课程流行,年轻人的养生浪潮不断催生新生意。

“养生”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名词了。2022年新华网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35岁年轻人养生热情高涨,甚至超越中老年人,成为养生市场的主力军,在养生消费人群中占比高达83.7%。

“啤酒加枸杞”“可乐杯里泡党参”的“朋克养生”已成为过去式,“养生”这一概念正在被解构和重塑。可乐换阿胶、“火锅局”变“养生局”等在传统中式养生方式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新中式养生”方式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2022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在95后眼中,新中式养生比其他方式更注重身心结合,能提供精神享受。他们既要提高免疫力,抵抗、消灭外来细菌、病毒,也要拒绝精神内耗,加强精神防御。00后选择新中式养生是因为它更容易理解,没有复杂的概念,这意味着他们更喜欢去繁就简的养生方式,一眼就懂才是他们的养生信条。

这股养生潮催生出一条新中式养生赛道。新红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小红书上新增带有“养生”关键词的内容笔记超过93万,互动热度超过1.23亿。

从人参熬夜水到中药咖啡,从人参糖到即食花胶,新老玩家基于中国“药食同源”的文化,瞄准年轻人的健康焦虑,纷纷入局,并结合传统中式养生文化和年轻人的消费偏好,推出年轻化的“新中式养生”产品。

亿欧智库今年6月发布的《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的调研数据显示,近半年频繁购买无糖茶的用户中,70.8%用户认同“茶味清新有回甘”是重要的口味诉求,64.4%用户认同“口感清爽不苦涩”更能促进持续购买。消费者更偏爱茶味清甜、口感清爽不苦涩的无糖茶产品。多位行业人员对无糖茶未来做出的预测中还涉及,无糖茶因其零糖零脂还有茶味的特点,在一部分消费者心目中或将成为瓶装水的可替代品。

从城市以及消费者年龄来看,一线城市近半数消费者已是无糖茶饮深度人群,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频繁消费用户过半。30岁以下人群是无糖茶饮消费主力军,25岁以下消费者尝鲜意愿更强。

无糖茶饮已经站到了线下商超货架的中心位置。连日来,在广东广州天河区的吉之岛、ole超市、blt超市和乐巴扎等超市,以及海珠区的多家社区便利店,无糖茶饮无论品牌或细分口味产品十分丰富。

blt超市工作人员说,随着天气温度升高,无糖茶饮近期的销量对比过往有所增长;超市上架的无糖茶饮种类在增加,很多原本不供应无糖茶饮的品牌也上新了“零糖零脂”的饮品。“目前销售情况较好的是东方树叶和三得利无糖乌龙茶这两个牌子。”工作人员称。

《白皮书》显示,中国无糖茶饮增速远超其他茶饮赛道。2017—2022年,含糖茶饮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无糖茶饮在2022年保持7.9%的增速,远高于含糖茶饮,2022年的市场规模约为73.8亿元;2017—2021年间,无糖茶饮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到28.6%,随着无糖茶饮在泛消费人群以及二、三线城市中的进一步普及,预计2022—2027年,无糖茶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9%,2025年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将正式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1亿元,到2027年将达到124亿元。

无糖茶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选手”跨赛道入局,欲分一杯羹。近来,知名茶业品牌八马茶业切入瓶装茶饮料赛道,推出陈皮白茶和乌龙茶两款“八马纯茶”,产品主打零糖零脂原叶真茶萃取;国内乳业龙头企业伊利旗下子品牌伊刻活泉也推出无糖茶;新中式茶饮头部品牌喜茶、奈雪的茶亦争相将自家无糖茶瓶装饮料挤上货架。

资本方面也对无糖茶赛道表示看好。今年4月,潮汕工夫茶饮料品牌“有丛气”已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该轮由国内日化巨头立白科技集团旗下投资机构“立壹科技”以及个人投资者共同投资,项目已实现盈亏平衡。这也是立白首次出手食品饮料项目。

来源:东方财富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消费新场景有了无糖茶饮

  夏天的炎热,为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添了几把火。近日,在各大线下商超以及线上电商平台上,各式无糖茶饮登场,并掀起一阵购买热潮。

  谁也料想不到,这个曾被评为“最难喝的茶”的品类,在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后,终于在今年,随着健康饮食浪潮和“无糖”概念崛起,拨云见日,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为什么无糖茶饮能成功逆袭?同时收获消费者与资本的关注呢?

  

  消费变化

  无糖茶更香 甜茶遭嫌弃

  “希望减肥但很难控制喝饮料的欲望,选择无糖茶饮比较没有负担。”白领伍女士在办公室买了一箱无糖茶,作为平常饮料。她试过某个品牌的全系列产品,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大手购入。线下商场里,前往购买无糖茶的多数是中青年,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无糖茶比普通饮料更健康。

  亿欧智库今年6月发布的《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的调研数据显示,近半年频繁购买无糖茶的用户中,70.8%用户认同“茶味清新有回甘”是重要的口味诉求,64.4%用户认同“口感清爽不苦涩”更能促进持续购买。消费者更偏爱茶味清甜、口感清爽不苦涩的无糖茶产品。多位行业人员对无糖茶未来做出的预测中还涉及,无糖茶因其零糖零脂还有茶味的特点,在一部分消费者心目中或将成为瓶装水的可替代品。

  从城市以及消费者年龄来看,一线城市近半数消费者已是无糖茶饮深度人群,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频繁消费用户过半。30岁以下人群是无糖茶饮消费主力军,25岁以下消费者尝鲜意愿更强。

  市场调查

  高温促无糖茶销量增长

  无糖茶饮已经站到了线下商超货架的中心位置。连日来,在广东广州天河区的吉之岛、ole超市、blt超市和乐巴扎等超市,以及海珠区的多家社区便利店,无糖茶饮无论品牌或细分口味产品十分丰富。

  blt超市工作人员说,随着天气温度升高,无糖茶饮近期的销量对比过往有所增长;超市上架的无糖茶饮种类在增加,很多原本不供应无糖茶饮的品牌也上新了“零糖零脂”的饮品。“目前销售情况较好的是东方树叶和三得利无糖乌龙茶这两个牌子。”工作人员称。

  《白皮书》显示,中国无糖茶饮增速远超其他茶饮赛道。2017—2022年,含糖茶饮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无糖茶饮在2022年保持7.9%的增速,远高于含糖茶饮,2022年的市场规模约为73.8亿元;2017—2021年间,无糖茶饮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到28.6%,随着无糖茶饮在泛消费人群以及二、三线城市中的进一步普及,预计2022—2027年,无糖茶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9%,2025年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将正式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1亿元,到2027年将达到124亿元。

  无糖茶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选手”跨赛道入局,欲分一杯羹。近来,知名茶业品牌八马茶业切入瓶装茶饮料赛道,推出陈皮白茶和乌龙茶两款“八马纯茶”,产品主打零糖零脂原叶真茶萃取;国内乳业龙头企业伊利旗下子品牌伊刻活泉也推出无糖茶;新中式茶饮头部品牌喜茶、奈雪的茶亦争相将自家无糖茶瓶装饮料挤上货架。

  资本方面也对无糖茶赛道表示看好。今年4月,潮汕工夫茶饮料品牌“有丛气”已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该轮由国内日化巨头立白科技集团旗下投资机构“立壹科技”以及个人投资者共同投资,项目已实现盈亏平衡。这也是立白首次出手食品饮料项目。

  产业现状

  无糖茶进入“现泡”时代

  无糖茶赛道内卷加速,从原料到饮用形式,都在经历着一场洗礼。

  亮点一:“卷”原料,草本茶“冒尖” 原叶茶是无糖茶饮好喝与否的关键要素,当意识到这个核心时,越来越多的品牌主动与上游茶产业链接。“有丛气”联合创始人唐顺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茶原料源头方面使用的是100%自有茶叶,自建有潮州凤凰山茶园,并聘请40多年凤凰单丛茶制茶师傅文锡六把控茶叶及制茶标准。

  “无糖”之后,“无茶”需求冒头。所谓“无茶”,是指不含茶多酚,由于部分消费者对于茶多酚有较为强烈的反应比如失眠等,无糖草本茶就此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此类产品尚属不多,最为人熟知的是元气森林的“纤茶”,即采用玉米须等材料制作,不添加原叶茶。“纤茶是无糖草本的养生茶,同时不含咖啡因,是全天都能喝的饮品,主打更健康的‘水替’。”元气森林方面称。全天能喝,的确切中了消费需求,满足了对茶多酚不耐受的消费者。轻养生茶饮缓解健康焦虑,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喜爱的生活方式。

  亮点二:“卷”饮用形式,“现泡”满足快捷 瓶装茶现泡即饮?日前,伊利旗下品牌伊刻活泉现泡茶新品官宣上市,它的打开方式颇有意思:瓶盖轻轻一拧再摇晃,一瓶水就变成了现泡茶。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旋盖式现泡茶采用茶水分离式锁鲜盖,实现茶水分离,瓶盖隔光隔氧,封存冻干茶粉,消费者在饮用前右旋瓶盖,轻轻一拧,茶粉落下3秒即溶,就可得到一瓶新鲜的现泡茶。伊刻活泉方面将此次视为拥抱茶饮新风口,探索产业融合的创新之举。目前,这款被称为“划时代”的茶饮尚未在广州市场铺货。

  伊刻活泉不是第一个关注此概念的茶饮品牌,在更早前已经将即饮茶升级为“现泡即饮茶”,研发“分离式现泡茶技术”,将冷萃提取后的茶粉储存于瓶盖中,使用时只需要轻轻一拍,茶粉便能即刻溶解在水中。

  潜力尚存

  无糖茶饮契合消费新需求

  无糖茶饮的潜力还远远未被挖掘,还有大量可待探索的空间。从消费端来看,有研究指出,根据消费者对无糖饮料的购买动机和接受程度,可以将消费人群划分为产品偏好人群、特殊需求偏好人群和泛需求人群。其中,产品偏好人群已形成高复购,不依赖于特定渠道和特定消费场景;特殊需求偏好人群是有特定需求才会购买,依赖于特定场景;泛需求人群则随机购买的特征性强,无特定场景依赖,但对购买渠道有强依赖特征。

  有专家指出,无糖茶饮契合当代消费者的新需求,未来或将逐步走向泛需求人群。其消费场景也有无限想象空间,包括运动、露营、餐饮等。如何探索出更多营销场景及销售渠道?将是众多无糖茶饮品牌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无糖茶饮进入市场激烈竞争阶段,品牌唯有寻求差异化战略方能破局,不妨从浓度、香味、口感等入手。以日本最早创新罐装和瓶装绿茶的茶公司伊藤园为例,它们可做到茶叶浓度区分这样的细致,比如原味绿茶的茶多酚含量大于等于364mg,浓味绿茶每瓶茶多酚含量大于等于450mg。另外,如欧美地区的即饮气泡茶,在茶中加入绵密的小气泡,让口感更为过瘾。

来源:中国食品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好茶 好茶 呼叫好水

不知爱喝茶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在不同的地方冲泡一款你再熟悉不过的普洱茶,会发现其中滋味完全不同。亦或者你在某个普洱茶原产地品尝到一款在滋味上深深打动了你的茶,当你如获至宝地将它们带回家自己冲泡以后,却发现滋味不再。此刻,也许你的内心是崩溃的,也不知道这些珍贵的茶叶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短短几日,他们就“叛变”了呢?

想要彻底搞清楚原因,也许比较复杂,但是智慧的中国人在与茶相处的漫长岁月里,已经总结出了一个核心影响因素,那就是水。从小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水是生命之源。”对于茶叶来说,水同样如此。茶叶源于自然,汲取了阳光与雨露,当它成为茶叶以后,仍然需要水来重新唤醒它的生命。不同地域的水性、水质、不同海拔造成的沸点和水温的不同,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茶汤的最终口感。与茶走过漫长岁月的中国人早已智慧地总结了茶与水的关系,正如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慧眼识水质

想要喝茶喝得讲究,既应该知茶性,也应该了解水性。否则再是一掷千金寻得来的一款好茶,因为用水方法的错误影响了品茶的体验,那就太不值得了。

不同来源的水性质完全不同,有软硬和酸碱之分,而这些都是影响普洱茶茶汤口感的关键因素。

首先来说水的软硬。很久以前,中国古人们在选择泡茶之水时,就提倡烹茶之水应该避“重”就“轻”。这里的轻重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软”和“硬”。软水、硬水是以每公升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等矿物质的含量来定义的,含量大于10毫克为硬水,小于10毫克的为软水。影响茶汤品质的恰恰就是这些矿物质,如果水中的铁和镁含量较多,其在氧化后会令茶汤发暗,滋味变淡,而其他的如钙,铝,锰等元素,则会令茶汤变涩发苦。另外其他的矿物成分如盐溶液、碱性溶液等都能增加水的重量。用含铁、碱过多的水泡茶,茶汤上会浮起一层发亮的“锈油”,茶味就会变涩。故用软水泡茶,茶汤的色、香、味三者都佳,而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香味大减。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判断水质呢?这里也有两种简单的方法,其一,可以用一只杯子装满水,如果水面弧起部分凸出杯沿而不溢出为软水;其二,如果能找到一片薄薄的石片,那就将它平放再水面上,如果下沉速度比较慢,那么其水质应偏软。

另外,水的酸碱性即PH值也会对冲泡茶叶产生影响,从理化指标来说,应该首选弱碱性的水,因为弱碱性水活性较高,易于激发口腔中的唾液分泌,使品饮者容易得到生津感,同时用偏碱性的软水泡饮还更能令陈味彰显,让汤感变得更加柔软。不过如果要冲泡的是普洱茶的新茶,那么建议选用中性软水,这样能更加客观的呈现出其各项指标更真实的程度、比例和协调性,对其后续品质的判断亦更加准确。

水质的酸碱性很容易检测,只要用PH试纸简单一测就可以了。PH值7时属中性,低于7时弱酸性,高于7时弱碱性,一般情况下,PH值在7.3或7.4左右的弱碱性水,就能够很好达到要求。

择其优而泡

面对我们身边这么多种类的水,要每次都像做化学实验一般进行检测判断,那实在很麻烦。那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该选择哪个种类的水才是最合适的。

首先,我们最为方便也是最为常见的是自来水,一拧水龙头既得,那是相当的方便。要用自来水泡茶,最好先了解当地的水质的软硬度。其次,因为自来水厂一般使用“氯”进行消毒,所以水中的氯含量较多,它会通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结合产生更多的苦涩类物质,从而影响茶味,所以在泡茶之前应该进行净化,首先用原矿紫砂缸或老陶缸经过一夜自然养水后再使用,之后再用合格的滤水器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务求泡茶用水的洁净。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使用自来水比较麻烦,而且饮用起来不是特别放心,就想选购市场上的矿泉水或纯净水,现代科学的采用多层过滤和超滤、反渗透技术,可以将一般的饮用水变成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纯净水,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用这种水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品牌很多,大多数都宜泡茶。除纯净水外,还有质地优良的矿泉水也是较好的泡茶用水。但需注意的是,不是市面上所有包装出售的矿泉水都适合用来泡茶,如果矿物质含量太高,就会影响水质本身的口感,若以此类矿泉水泡茶,茶汤真正的味道可能会受到影响。

当然有的茶友对泡茶水还有更极致的追求,如山野中的山泉水、名江大河的流水、年代久远的井水等,听起来蛮有乐趣,也颇有古韵。历史上,古人就对此非常讲究,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即泉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这一道理如今仍然通用。

位于天然无污染山区的天然泉水,终日处于流动状态,经过沙石的自然过滤,通常比较干净。味道甘美,水质的稳定度高,非常适合作为泡茶用水。但需注意的是,山泉水不宜放置过久,最好趁新鲜时泡茶饮用。在取山泉水泡茶时,应该对周边的地形和环境稍作了解,以防部分水源因受地质影响而含有害溶解物,反而损害健康。

若选择江河之水,应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取水煮沸冲茶,将水经过简单的净化,用其泡茶也别有一番风味,就像诗中所说:“自吸松江桥下水,垂湖亭上试新芽。”

而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一般说,深层地下水有耐水层的保护,污染少,水质洁净,所以用井水泡茶,易取深井之水。不过有些井水含盐量高,不宜用于泡茶,也需要注意。

近年来,在茶界比较受到推崇的水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农夫山泉千岛湖深层水,不过农夫山泉在售产品种类很多,选购时一定要注意其水源地是否是来自于千岛湖的深层水。另外一种则是产于大理的哇哈哈瓶装水,无论是用来冲泡优质普洱茶或老茶,都非常不错。

煮水有讲究

水需加热再冲泡茶汤,所以煮水也是一项技术活。当煮水泡茶时,取水量最好为一泡茶或两泡茶的量,因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将水用完,则会造成温度下降,还需重新煮沸。但水不宜多次沸腾或者沸腾时间过长,因为随着沸腾时间的延长,溶解于水的气体会加速向外排出,导致含氧与二氧化碳量下降,本来活性十足的“水分子团”会遭到结构破坏、活性下降、水性变老,且水中本来含量微小的亚硝酸盐又相对会增加,这对茶性的发挥、茶味、人体健康都不利。所以再取冷水去煮时,最好把上次煮过未用尽的水倒掉。在煮水的器具方面,一般认为首选铁壶,之后为陶瓷或紫砂壶,其次是玻璃壶和不锈钢壶。

而泡茶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水温,水温的高低往往会决定茶汤的口感。冲泡普洱茶水温要高,一般要用95℃至100℃的沸水冲泡。水温对香气和滋味都有很大的影响。低温香气不易充分展现,滋味亦欠醇和。原料细嫩、陈期较短的生茶水温可稍低;而原料成熟度较高、陈期较长的老茶和熟茶水温要高,不但要用100℃的二沸之水冲泡,还要在壶外浇淋开水,以提高壶温,逼发茶香。

水温的掌控对茶性的展现非常重要。高温有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要注意的是高温也很容易泡出茶的苦涩味,所以确定泡茶水温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异。例如用料较粗老的普洱饼茶和砖茶、紧压茶和陈茶等适宜用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高档青饼则适宜用水温略低的水来冲泡,以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

此外,不同地区的海拔和气压对沸水的温度也有影响,例如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沸水温度低于平原、沿海地区,这里的沸水温度一般在94℃左右,适合冲泡绝大多数普洱茶。而其他平原地区,随着海拔的降低沸点也更高,所以茶友们也应该根据自己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关注水温变化。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7年7月刊

作者|王娅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