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平阳县茶叶年产量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一叶香茗富百姓!平阳县以“八大工程”助推黄汤产业品牌振兴

近日,平阳县出台《平阳县黄汤产业与品牌振兴计划(2022—2025年)》,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加工能力提升工程、特色品质提升工程、科技攻关推广工程、品牌打造保护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市场营销推广工程、产业融合发展工程等八大工程。

在“八大工程”实施中,平阳县将按照以挖掘开发平阳黄汤为重点,致力于文化兴茶、品牌兴茶、科技兴茶、旅游兴茶、龙头兴茶,做大做强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发展良种茶园、潜心挖掘古法、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优质产品、弘扬黄茶文化等举措,助推平阳黄汤产业品牌振兴和发展。

生态茶园建设工程

综合采取科学合理种树、留草、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通过老茶园改造和茶园新建等方式,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全面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推进茶园排蓄、喷灌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御低温冻害、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大力推广茶园绿色生产技术,深入实施“肥药两制”改革,全面推行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增施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创建一批化肥农药零投入茶园。

计划到202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5.5万亩,其中生态茶园面积达4.0万亩、创成省级生态茶园基地5个、平阳黄汤通过有机茶园认证3个以上、绿色食品茶园认证20个以上、绿色食品监测面积1万亩以上。

其中,2022年,计划改造老茶园500亩,新建茶园1000亩,新增生态茶园1500亩,生态茶园达3.5万亩,完成13个绿色食品茶园认证材料上报,完成6500亩绿色食品监测。

加工能力提升工程

全面推行茶叶现代化加工,支持茶厂优化改造和SC认证,全面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争创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加快茶叶加工装备的提升改造,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连续化自动化的初制、精制加工生产线,提升标准化加工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茶叶精深加工,扩大开发平阳黄汤食品、平阳黄汤奶茶、平阳黄汤调饮茶、平阳黄汤保健品等终端产品。

计划到2025年,新建平阳黄汤标准化茶厂5家,新增引进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3条,新增SC认证茶厂10家(全县累计达20家),培育茶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1家,平阳黄汤年产量300吨,年产值3.6亿元。

其中,2022年计划新建标准化茶厂1家,新增SC认证企业2家,新增引进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1条,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茶叶精深加工。深加工。

特色品质提升工程

制定和推广县级农业地方标准规范《平阳黄汤茶》。建立平阳特早茶良种繁育基地,保持平阳黄汤地理标志农产品独特性。开展有机、绿色食品认证和产地环境监测,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实施平阳黄汤全产业链数字化监管系统,实现平阳黄汤生产全程可追溯。每年举办平阳黄汤技术培训班2期,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每年开展平阳黄汤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20批次以上,力争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计划到2025年,平阳黄汤生产企业达40家以上,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个,平阳黄汤有机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20个以上,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达1万亩以上,平阳黄汤地理标志授权使用企业达30家以上。

其中,2022年,计划监督平阳黄汤地标产品授权主体实施《平阳黄汤茶》标准,建立平阳特早茶良种繁育基地1个,年繁育苗木100万株,完成绿色食品认证13家材料上报,监督平阳黄汤地标授权主体全面实施平阳黄汤全产业链数字化监管系统,实现平阳黄汤生产全程可追溯。

科技攻关推广工程

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开展平阳黄汤品质提升、品种适制性、保健功效、闷黄机理、储存保鲜等技术研究,解决平阳黄汤产业发展关键瓶颈技术。提升平阳黄汤种植、加工机械化水平,实现机器换人。建立平阳黄汤适制品种示范基地,推广适制茶树新品种,培育产品新优势。推动研制茶园耕作、植保、施肥和采摘机械以及耕作施肥一体机、名优茶智能化采摘机械,加快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机械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协同开展适应机械作业的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和制茶工艺研究示范,推进农机农艺有机融合。

计划到2025年,开展平阳黄汤科技攻关项目3个,推广《平阳黄汤茶》农业地方标准规范1项,熟化集成推广平阳黄汤生态茶园建设、适制品种栽培、智能化机采、清洁化加工、科学储存品饮等先进技术5项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其中,2022年,计划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开展平阳黄汤品质提升、保健功效技术研究,提升产业发展科技水平。选择相关茶叶企业,初步开展各环节机械化生产的试验和示范。熟化集成推广平阳黄汤生态茶园建设、适制品种栽培、清洁化加工等技术。

品牌打造保护工程

加大平阳黄汤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力度,加强平阳黄汤品牌宣传和推介,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平阳黄汤区域公用品牌作为“母品牌”,采用“加盟使用”和“资格认证”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加强品牌保护,严格执行《平阳黄汤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和《平阳黄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用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识,确保产品质量。同时,鼓励生产主体注册普通商标,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自主商标的培育,打造企业“子品牌”,“母子品牌”相结合,双管齐下,实现品牌“双保险”。

计划到2025年,统一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16次,推荐参加各类名茶评比活动10次,获国际、全国性金奖50枚,授权使用平阳黄汤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达70家。

其中,2022年计划开通平阳黄汤品牌列车,组织企业参展,参加各类名茶评比3次以上,获各类特别金奖、金奖12枚以上,在相关媒体开展宣传3次以上。督促生产主体落实《平阳黄汤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和《平阳黄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授权使用平阳黄汤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达40家以上。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按照“做大做优做强”的原则,选择县内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倾斜、重点帮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技改扩规、扩大吸引社会资本、资源,不断创新经营机制,拓展茶叶精深加工、茶旅融合等新业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面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采取订单、合同、股份等形式带动散小农户共同发展。进一步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统一机耕机剪、市场抱团营销等服务,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计划到2025年,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以上,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4个。

其中,2022年计划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

市场营销推广工程

创建实体营销网络的同时,创建网络营销销售体系,双营销体系共生发展。加快推进平阳县水头镇茶青(茶叶)交易中心和平阳黄汤展示中心项目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发挥市场带动和辐射作用。鼓励茶叶企业在国内大中型城市和温州本地区开设平阳黄汤品牌专卖店,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茶博会、农博会展示展销活动4次以上。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引导茶叶电子商务规范发展。借助高铁媒体、《茗边》杂志、世界温州人大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平台,开展平阳黄汤宣传。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不断扩大平阳黄汤营销能力。

计划到2025年,新建茶青(茶叶)交易市场1个,新建平阳黄汤展示中心1个,新增平阳黄汤品牌形象店10家以上。

其中,2022年计划完成平阳县水头镇茶青(茶叶)交易中心和平阳黄汤展示中心项目建设,组织企业参加“茶博会”“农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4次以上,参展企业6家以上,新增平阳黄汤品牌专卖店2家以上。

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充分挖掘平阳黄汤历史文化资源,借助水头镇茶叶特色强镇、平阳黄汤茶博园、平阳黄汤非遗制作技艺体验馆、南雁荡山景区、子久茶博苑等平台,培育平阳黄汤相关要素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茶生产、茶文化、茶旅游、茶休闲、茶养生融合发展,全面打造“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大力倡导“茶为国饮、健康消费”理念,加强茶文化和茶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推广普及,深入推行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广泛开展“国际茶日”“全民饮茶日”等公益性茶事活动,组织茶艺、评茶、茶文化创意、茶摄影和茶诗词等技能竞赛,进一步弘扬茶文化。

计划到2025年,打造精品茶旅线路1条,举办平阳黄汤茶事活动5次,新建平阳黄汤展示中心1个,平阳黄汤茶博园争创4A级景区。

其中,2022年,计划完善提升平阳黄汤茶博园各项设施,运营好平阳黄汤非遗制作技艺体验馆等平台,开展平阳黄汤茶诗词大会1场。

背景名片

近年来,平阳县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品种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深入实施生态化、品牌化、融合化战略,持续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机器换人、品质提升和全产业链发展。

据悉,目前平阳县茶园面积4.85万亩,其中可采摘茶园面积3.5万亩。2021年茶叶总产量570多吨,综合产值3.5亿元,其中平阳黄汤产量165吨,综合产值2.2亿元,带动1.5万低收入农户增收。除了种植茶叶,平阳县还借助茶产业发展的东风,结合“中国平阳黄汤第一村3A级景区”创建,做好茶旅融合这篇文章,壮大村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继续深入品牌化战略,通过平阳黄汤系列推介活动、各类名茶评比、茶叶博览会、平阳黄汤号高铁列车开通等媒介,开设平阳黄汤品牌形象店,并在京东、天猫等平台开设网店,提升平阳黄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取得“中国黄茶之乡”和“中国茶文化之乡”2张国家级金名片,申请平阳黄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

近日,位于闹村乡的平阳县雾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了温州海关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这是平阳县茶叶首次获得的出口国外许可,标志着平阳县的黄茶和红茶从此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小茶叶有“大作为”:“茶e有道”茶产业扶贫采购活动地区介绍 - 陕西紫阳


2018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总结出明年“三农”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发展茶产业也成为各产茶区推进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抓手,小茶叶有了“大作为”。

 

为发挥社会组织和金融机构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动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积极促进贫困地区茶叶推广与销售。由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北京西城区马连道建设指挥部、天恒马连道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茶e有道”马连道茶产业扶贫采购活动暨融e购采购推介会将于2019年1月11日在北京马连道工作站举办。届时,中国红十字会、沱沱工社等“精准扶贫联盟计划”首批创立单位,以及融e购优质供应商代表、采购商代表将共同开启新春采购季序幕。



除此之外,四川省万源市、陕西省紫阳县、河南省新县、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陕西省勉县、贵州省凤冈县、湖南省古丈县、浙江省平阳县等茶产区将派代表介绍地区特产、共同探讨茶产业脱贫相关经验。


我们将提前一一为您介绍这些地区的茶产业发展,今天为您介绍 - 陕西省紫阳县


紫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有秦岭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被认为是地球上同纬度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


紫阳产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自古就有“谁语陕域无好茶,唐次纲贡紫阳芽”的佳句。现如今,紫阳富硒茶还承载着一个贫困县产业发展的重任。



紫阳曾是陕西第一产茶大县。顶峰时紫阳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全省茶叶产量的一半,现在却分别仅占9%和6%。主要原因在于紫阳立地条件差、好田好地少、茶园产出低。根据这种实际情况,紫阳县决定不一味追求产量,立志做最优质的富硒茶,以卓越品质形成“蓝海效应”,放大紫阳富硒茶的竞争优势。


紫阳是全国富硒面积最大、最宜开发利用的富硒区域。这样的自然环境使紫阳县在发展茶产业上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造就了紫阳富硒茶“肥嫩壮实、色泽翠绿、栗香浓郁、醇厚回甜”的独特品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紫阳富硒茶已经发展成当地具有现代优势的主导产业。



现如今,紫阳县现有茶园22万亩,116家茶叶企业、129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近12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其中省级龙头茶叶企业4家、市级龙头茶叶企业7家。紫阳县年产茶叶6282吨,综合收入41.8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并成功创建全国第一个茶叶类“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紫阳富硒茶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紫阳富硒茶区域品牌价值达62.22亿元。



紫阳茶品种多样,产品形成了“绿、红、白、黑”4大类40多个品种。其中,天然紫阳富硒茶的珍品为紫阳毛尖系列。茶叶芽叶嫩壮匀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高长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美、回甘,叶底嫩匀成朵,茶叶分翠峰、银针、翠芽三个等级。紫阳毛尖的硒含量非常的高,是我国非富硒地区茶叶平均含硒量的5倍,是国内外少有的特种富硒茶,具有很强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进入“十三五”,紫阳县在发展富硒茶产业上继续做足文章。县每年筹措4000万元支持茶叶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品牌培育营销、质量安全管控、生态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茶文旅发展等系列创新行动。在紫阳县的规划中,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1.2万吨、年产值超过18亿元,茶业综合收入将突破50亿元

朝阳社区书记郑元楚:坚守20年,做茶山上的“扶贫暖阳”

20年能改变什么?

能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胸怀抱负的热血青年,也足以让一方穷乡僻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这么一个人,他选择用人生最宝贵的20年青春芳华,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他是被当地村民亲切唤作“茶书记”的平阳县水头镇人民政府朝阳社区书记郑元楚。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于郑元楚来说,“伊”便是朝阳的父老乡亲。

吃得了苦头,耐得住寂寞,豁得出青春。这20年来,他无悔地发扬“三牛精神”,赋能乡村振兴,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以一片叶子 引领致富之路

平阳县水头镇朝阳社区平均海拔500多米,距离水头镇城区20公里。曾经,朝阳山被当地人戏称为“平阳的青藏高原”,万亩荒山难开垦,是全县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2000年,杭城毕业的青年小伙郑元楚作为农经员,被分配到这个穷山沟里。朝阳的穷,早已穷出了“名气”,来之前郑元楚也已做好心理建设,但真真切切踏上这片土地时,他的心态还是崩了。“我从老家鳌江镇出发,换了3趟车,又走4公里山路,花了整整3小时才到山上的办公点。”“那时这儿荒茫茫的一片,基础设施很落后,别提路了,甚至连灯都没有。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早年的朝阳山

比环境更具挑战的,是摆在眼前的一个数据——当时朝阳乡共有人口5640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826人,从事的大多是传统农业。因为待在山里没有出路,村民大多选择了外出打工,这个被“放弃”的地方陷入了贫穷的困境。

“我想着,既然来了,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山里人过得好一点。”郑元楚深知,要想从根本上断“穷根”,关键是要有产业做支撑。当时朝阳山茶园面积不到3000亩,茶叶年产量约80吨,产值仅40万元,十足的“低、小、散”。但朝阳山海拔较高,且常年云雾缭绕,郑元楚等人一致认为种植茶叶大有可为。

选定了方向,郑元楚和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种植,同时把农业科技送进农民家,把市场信息带给专业户。然而,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很多农户心存犹豫,不愿尝试种茶。郑元楚便学习外地,积极推动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茶叶进行订单收购,给茶农们吃上一颗“定心丸”。

扫除了顾虑,茶农们开始尝试种植不同品种的茶叶。2005年,随着水头镇通往朝阳山的道路开通,山上的茶叶生意瞬间火了起来。茶贩们愿意来了,村民们也不用再跑出去找市场了。

2010年,朝阳茶叶迎来全新的生机:曾因加工工艺失传而湮灭达数十年的清朝乾隆年间贡茶平阳黄汤,被朝阳山的种茶人钟维标成功恢复古老制作工艺。在郑元楚等人共同推动下,与知名企业在山上共同创办茶企,以平阳黄汤作为主打产品,在茶产业界异军突起。

朝阳山区人民积极投身茶叶种植,不断研究并推广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产量和产值逐年上升,市场价最高能卖到上万元一斤。当地人均年收入也从2000年的1625元,上升到2020年的24590元。

朝阳百姓的生活,正如这杯中茶,经历苦涩后开始回甘。

如今的朝阳漫山起绿波

艰难面前的坚守 是为给百姓谋幸福

2000年,郑元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党组织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刚开始的农经员,到如今的社区书记,他在朝阳山上已经待了20个年头,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村民们遇到难题也总是第一个想到他。

因为常年扎根深山,地方湿气重,郑元楚在20多岁便患了风湿,常年需要贴药膏缓解疼痛。但令人特别动容的,是他在“艰难”面前所做出的“坚守”——他曾经有3次机会离开大山,但是他都放弃了。

2008年,平阳县财政局选调干部,当时兼任财政员的郑元楚被选中,可那时朝阳山上正热火朝天地种茶,郑元楚硬生生拒绝了。3年后的2011年,朝阳乡撤并到水头镇,郑元楚可以选择到镇里工作,离家更近,但是那年平阳黄汤刚做出品牌,他选择留在了山上。2015年又一次岗位调整,郑元楚提出到山下的社区当书记,此时倒是镇里不同意了,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留在山上继续发展茶产业。郑元楚同意了,却向领导提了两个“条件”:每年为朝阳社区的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拓宽朝阳社区下山的灵内线公路。

“为什么提这两个要求?”

“既然选择留,就为朝阳山的发展多争取一点。”郑元楚说。

交通、资金、技术……这20年来,他已记不清遇到过多少大大小小的困难,唯有不断想办法、找路子,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与朝阳的朝夕相伴中,郑元楚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初心与使命:要为朝阳百姓谋幸福。

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朝阳平阳黄汤多次在全国茶博会上荣获金奖;朝阳社区新联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村;平阳黄汤茶博园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如今的朝阳山,更是脱胎换骨、一番茶旅融合的景象——以“平阳黄汤”茶博园为例,整个茶园以景观标准去打造,处处皆景;游步道、旅游接待中心等配套建设渐入佳境;平阳黄汤茶文化体验馆、白色帐篷酒店、茶山统战驿站已投入使用,还有那云民宿、茶山商务接待中心也将于今年国庆开门迎客,一座既面向茶农又面向茶客的茶叶技术培训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帐篷酒店与茶山相得益彰,成为网红打卡点

“从前,我们这的人都是拼命出山谋出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茶叶,我们朝阳已经成了网红景点,每到节假日来玩的人就络绎不绝。我们朝阳,以后要发展成‘喝茶’‘玩茶’样样齐全的地方!”郑元楚透露,接下来朝阳社区将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特色,以党建领村,以茶立村,以“梦回朝阳”IP兴村,为乡村振兴交上一份满意的“朝阳答卷”。

朝阳,新生的力量。而郑元楚便是这片深山里的暖阳,发挥能量,照亮希望。

(来源:醉美朝阳)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