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评茶注意的事项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评茶员退出职业资格目录,涉茶工种将何去何从?

一次跨时代的培训考核

12月下旬,北京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零零散散地发生,这一切还是无法阻挡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人进京培训,考取最后一批评茶员。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90名茶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参加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办的2020年评茶员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为期8天的集中培训后,通过严格的理论、实操和论文答辩的考试,三科考试全部合格者将取得人社部发放的最后一批评茶师(二级)或高级评茶师(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故而,本次培训备受瞩目。学员学习期间,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资格处处长李志敏亲临现场指导。

2020年评茶员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实操课程现场。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是人社部指定的评茶员唯一实施单位,据该中心主任杨荣介绍,为贯彻落实人社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促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本次考试更加侧重考察技能人才的个人业绩和对行业的贡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宽评茶员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茶行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高端人才,更好地推动茶产业优化发展。因此,主办方对本次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严格审核。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注意到,本次培训不仅有来自茶学院校的教师,也有一线的茶叶生产者、茶叶社团负责人、茶行业媒体工作者、茶叶企业销售人员、政府部门茶叶管理者,还有省级非遗传承人、三八红旗手和劳动模范……参加学习的学员大多从事茶行业工作20年以上,为行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可谓功勋卓著。本次培训班是评茶员资格考核制度改革前进行的最后一次破格集中培训考证。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办单位为这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培训班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一批具有精深茶学理论知识和丰富审评实操经验的茶学高校教授授课,二三百个茶样实操品鉴。老师们讲得认真,学员们学得专注,8天下来,大家无不感叹,尽管在茶行业干了二三十年,但还是第一次像这样规范、系统的学习茶学知识,每个人都收获颇丰!

在考试阶段,一天半的考试下来,理论笔试知识点的广泛、现场实操技术的实用、论文答辩的严谨,让那些在茶行业工作了二三十年的学员们感觉到自身专业知识还有太多的盲点,感叹茶产业链条真的很长且包罗万象。

技能等级证书将代替职业资格证书

2020年12月31日,评茶员(工种)已正式退出人社部职业资格目录,此前的9月30日,茶艺师(工种)提前退出职业资格目录。至此,备受全国茶人关注的评茶员、茶艺师全部退出职业资格目录,这也意味着今后从事这两种职业的工作人员,取得的证书也不再由人社部颁发。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注意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被国家列入职业大典的茶行业工种有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茶园园艺工,在这些工种中, 因茶艺师、评茶员与消费者接触较多,因而关注度更高。据悉,1994年起,国家开始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包括准入制和水平评价制两类。茶行业的四个工种均为水平评价类,这也意味着这两种职业对持证上岗没有强制性。1995年,国家正式把“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1年,全国首次茶艺师技能鉴定考试在江西南昌举行,8人取得了国家首批高级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2001年,评茶员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4年,全国首次评茶员鉴定考试开启。

近年来,国务院坚持减政放权、促进就业的原则,先后分7个批次取消了70%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底,茶园园艺工、茶叶加工工资格证书被取消。2019年,国务院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此举优化了营商环境,大力清理兼并种类过多、划分过细的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在这个大背景下,人社部再次加快推动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调整,也就有了此次包括评茶员、茶艺师在内的100多个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工种的改革。与过去不同的是,茶园园艺工、茶叶加工工职业资格证书被取消,而评茶员、茶艺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转变为了“技能等级证书”。

评茶员、茶艺师尽管退出了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但并不意味着这两个职业取消了,只是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机构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国家机构变成了用人单位或第三方机构,认证主体从政府向用人单位转变,实现“谁用人、谁评价,真正让企业说了算”,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使评价与培养、使用与激励相结合,拓展了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对推动技能提升行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

茶行业将如何做好衔接

就在2020年评茶员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结束的当天,12月28日,人社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意见的出台旨在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进一步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意见从完善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创新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负责此项工作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鉴定处处长梁生明表示,这一期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与人社部印发的意见实现了无缝对接。

作为茶行业最受人关注的茶艺师、评茶员工种,尽管多年来在人社部职业资格准入中属于水平评价类,与其他涉及人身生命财产的准入类职业资格相比,并不要求必须持证上岗。但在社会上,大部分涉茶企业用人从工作的专业度考虑,在招聘员工过程中会看重应聘者是否拥有茶艺师或评茶员证书。有些地区,企业开办茶馆办理有关手续时,行政主管部门会要求员工中一定比例人员必须持有茶艺师证书。虽然这仅是一纸证书,但它说明了专业从业人员在本领域的专业水准。

在本次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上,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退休干部汪小谷是1977级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毕业生,在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从事茶叶出口业务工作30多年,为了圆自己拥有专业证书的梦想,不远千里从安徽来北京培训考证。来自广东的潮州凤凰单丛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文国营,专注制茶40余年,技艺炉火纯青,却一直没有考取专业证书,为体现专业水准也赴京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茶行业,能参加此次考证培训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从业人士和茶文化培训机构关心的是之后如何取证?证由哪里发?权威性怎样?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资格处处长李志敏表示,人社部正在积极推进职业资格制度向职业技能等级的过渡,已经发布了职业技能首批认证机构的18家央企试点单位。目前,各省份也发布了本省的认证机构单位,也仅限于该省份的国企。据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了解,目前仅有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对公司内员工进行考核评价发放技能等级证书。

尽管2018年12月, 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布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第三方评价机构单位名单,仅有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一家单位榜上有名,但仅限于开展茶艺师工种认证。

茶行业具有小、散的特点,但茶艺师、评茶员又是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这导致了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格的企业很少,需要大量的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而第三方机构的发证名单尚未明确,很多茶文化培训机构都在担忧未来是否还能发证?而更多需要考证的人员则担忧发证主体是否权威?

2021年备受行业关注的这些问题,其实,近日人社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已为大家指明方向,就是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活力,培养适应市场的大国工匠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核,茶行业亦然。

本文图片:王中慧 宋 晓 摄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茶员退出职业资格目录,涉茶工种将何去何从?

  一次跨时代的培训考核

  12月下旬,北京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零零散散地发生,这一切还是无法阻挡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人进京培训,考取最后一批评茶员。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90名茶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参加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办的2020年评茶员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为期8天的集中培训后,通过严格的理论、实操和论文答辩的考试,三科考试全部合格者将取得人社部发放的最后一批评茶师(二级)或高级评茶师(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故而,本次培训备受瞩目。学员学习期间,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资格处处长李志敏亲临现场指导。

2020年评茶员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实操课程现场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是人社部指定的评茶员唯一实施单位,据该中心主任杨荣介绍,为贯彻落实人社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促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本次考试更加侧重考察技能人才的个人业绩和对行业的贡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宽评茶员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茶行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高端人才,更好地推动茶产业优化发展。因此,主办方对本次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严格审核。

  记者注意到,本次培训不仅有来自茶学院校的教师,也有一线的茶叶生产者、茶叶社团负责人、茶行业媒体工作者、茶叶企业销售人员、政府部门茶叶管理者,还有省级非遗传承人、三八红旗手和劳动模范……参加学习的学员大多从事茶行业工作20年以上,为行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可谓功勋卓著。本次培训班是评茶员资格考核制度改革前进行的最后一次破格集中培训考证。

  体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办单位为这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培训班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一批具有精深茶学理论知识和丰富审评实操经验的茶学高校教授授课,二三百个茶样实操品鉴。老师们讲得认真,学员们学得专注,8天下来,大家无不感叹,尽管在茶行业干了二三十年,但还是第一次像这样规范、系统的学习茶学知识,每个人都收获颇丰!

  在考试阶段,一天半的考试下来,理论笔试知识点的广泛、现场实操技术的实用、论文答辩的严谨,让那些在茶行业工作了二三十年的学员们感觉到自身专业知识还有太多的盲点,感叹茶产业链条真的很长且包罗万象。

  技能等级证书将代替职业资格证书

  2020年12月31日,评茶员(工种)已正式退出人社部职业资格目录,此前的9月30日,茶艺师(工种)提前退出职业资格目录。至此,备受全国茶人关注的评茶员、茶艺师全部退出职业资格目录,这也意味着今后从事这两种职业的工作人员,取得的证书也不再由人社部颁发。

参加培训的的学员在审评茶样

  记者注意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被国家列入职业大典的茶行业工种有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茶园园艺工,在这些工种中,因茶艺师、评茶员与消费者接触较多,因而关注度更高。据悉,1994年起,国家开始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包括准入制和水平评价制两类。茶行业的四个工种均为水平评价类,这也意味着这两种职业对持证上岗没有强制性。1995年,国家正式把“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1年,全国首次茶艺师技能鉴定考试在江西南昌举行,8人取得了国家首批高级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2001年,评茶员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4年,全国首次评茶员鉴定考试开启。

  近年来,国务院坚持减政放权、促进就业的原则,先后分7个批次取消了70%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底,茶园园艺工、茶叶加工工资格证书被取消。2019年,国务院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此举优化了营商环境,大力清理兼并种类过多、划分过细的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在这个大背景下,人社部再次加快推动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调整,也就有了此次包括评茶员、茶艺师在内的100多个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工种的改革。与过去不同的是,茶园园艺工、茶叶加工工职业资格证书被取消,而评茶员、茶艺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转变为了“技能等级证书”。

  评茶员、茶艺师尽管退出了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但并不意味着这两个职业取消了,只是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机构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国家机构变成了用人单位或第三方机构,认证主体从政府向用人单位转变,实现“谁用人、谁评价,真正让企业说了算”,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使评价与培养、使用与激励相结合,拓展了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对推动技能提升行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

  茶行业将如何做好衔接

  就在2020年评茶员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结束的当天,12月28日,人社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意见的出台旨在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进一步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意见从完善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创新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负责此项工作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鉴定处处长梁生明表示,这一期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与人社部印发的意见实现了无缝对接。

  作为茶行业最受人关注的茶艺师、评茶员工种,尽管多年来在人社部职业资格准入中属于水平评价类,与其他涉及人身生命财产的准入类职业资格相比,并不要求必须持证上岗。但在社会上,大部分涉茶企业用人从工作的专业度考虑,在招聘员工过程中会看重应聘者是否拥有茶艺师或评茶员证书。有些地区,企业开办茶馆办理有关手续时,行政主管部门会要求员工中一定比例人员必须持有茶艺师证书。虽然这仅是一纸证书,但它说明了专业从业人员在本领域的专业水准。

  在本次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上,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退休干部汪小谷是1977级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毕业生,在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从事茶叶出口业务工作30多年,为了圆自己拥有专业证书的梦想,不远千里从安徽来北京培训考证。来自广东的潮州凤凰单丛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文国营,专注制茶40余年,技艺炉火纯青,却一直没有考取专业证书,为体现专业水准也赴京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茶行业,能参加此次考证培训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从业人士和茶文化培训机构关心的是之后如何取证?证由哪里发?权威性怎样?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资格处处长李志敏表示,人社部正在积极推进职业资格制度向职业技能等级的过渡,已经发布了职业技能首批认证机构的18家央企试点单位。目前,各省份也发布了本省的认证机构单位,也仅限于该省份的国企。据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了解,目前仅有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对公司内员工进行考核评价发放技能等级证书。

  尽管2018年12月,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布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第三方评价机构单位名单,仅有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一家单位榜上有名,但仅限于开展茶艺师工种认证。

  茶行业具有小、散的特点,但茶艺师、评茶员又是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这导致了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格的企业很少,需要大量的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而第三方机构的发证名单尚未明确,很多茶文化培训机构都在担忧未来是否还能发证?而更多需要考证的人员则担忧发证主体是否权威?

  2021年备受行业关注的这些问题,其实,近日人社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已为大家指明方向,就是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活力,培养适应市场的大国工匠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核,茶行业亦然。(本文图片:王中慧宋晓摄)

  文章来源于茶周刊,作者安明霞

中国茶产业T20 创新模式推评活动开始


各成员单位,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国茶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精神和中国茶产业T20峰会机制,总结梳理茶产业创新成果,宣传推广创新模式和经验,进一步营造崇尚、尊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聚焦、聚神、聚力推动茶产业创新,联盟和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技术联盟”)决定共同组织开展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推评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评对象
本次推评活动以“茶产业创新模式”为主题,重点推评联盟、技术联盟成员单位及其他企业2017-2019年通过运用新观念、新技术、新举措创造出的新型发展模式、技术模式、产品模式、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自愿申报。
二、申报条件
申报模式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创新性。所报模式具有鲜明的开拓性和新颖性,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二)实用性。所报模式对产业发展、企业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创造重大经济效益。
(三)典型性。所报模式对产业发展创新有典型意义和启发作用。
(四)真实性。所报模式必须来自茶产业实践和客观总结。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应于2020320日前将申报材料电子稿和纸质稿提交联盟秘书处,原则上一家申报单位只允许提交一个模式。申报材料包括:
1.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申报表(附件1)。
2.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文本(编写要求详见附件2)。
3.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有关的技术报告(专利材料)、工作报告、审计报告、认证材料、表彰奖励、业绩证明、媒体报道等。
(二)申报单位应保证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并对所提供文字、视频、图片等资料的著作权负责。
(三)申报单位一经提交申报材料,视为同意联盟对所提交的创新模式材料进行汇编、出版;同时视为认同主办方确定的推评程序、推评标准和推评结果,不得对外发表异议。 
四、推评程序
(一)材料审核2020321-31日)申报材料要实事求是、紧扣主题,陈述详实、语言生动,逻辑清晰、确保质量,在保证申报材料齐全完整的同时,按时报送。联盟秘书处按照公平、公正、客观、专业的原则,对照申报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将立意准确、材料齐整、格式规范的申报材料提交下一阶段。
(二)专家推荐202041-30日)由联盟和技术联盟组建专家推评委员会,综合考虑申报材料与活动主题契合度,创新模式的先进性、实用性,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对通过审核的创新模式进行专家推荐。
(三)网络投票202041-30日)对通过审核的创新模式,通过中国茶联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和在线投票。
(四)确定结果20205月上旬)综合专家推荐(占比70%+网络投票(占比30%)结果,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五、发布宣传
(一)由联盟和技术联盟联合发布推评结果,并通过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二)入选单位同时成为第二届中国茶产业T20峰会成员单位,将获颁证书和纪念牌。
(三)入选模式将集结出版。
六、其他事项
(一)本次推评活动为公益性质,主办方不向申报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二)未尽事宜由联盟秘书处负责解释。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耿白丽
电话:0105919450715120035122
电子信箱:ctia2017@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604 
中国茶产业联盟          国家茶产业技术
秘书处(代章)        创新战略联盟
                         
2020120 
附件:1.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申报表
      2.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文本编写要求及版式规范

附件1
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申报表
创新模式
  

背景及起因

主要做法和技术内容

取得的主要
  

申报单位
  
                    
                           (盖章)
                              日

附件2
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文本编写要求及版式规范
 
为体现提交的中国茶产业创新模式文本的规范性、统一性和通用性,创新模式的编写要做到标题严谨、内容翔实、表述准确,突出推评主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文本结构
开篇导语部分应对创新模式的整体情况进行概述说明。文本应包括背景与起因、做法与措施、成效与反响、思考与启示等部分。
(一)做法与措施要充分总结体现创新内容,涉及到技术创新的应详细描述关键技术点,要突出企业在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二)成效与反响要充分反映创新模式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尤其是带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注重用数据佐证事实,用实例说明效果。
(三)思考与启示要与创新模式紧密结合,不说空话套话,从具体做法上升到理性认识,挖深挖透创新工作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四)可根据需要配相关图片、图表及文字说明(不要与创新模式文本放在同一文档里,可作为附录单列)。 
二、行文要求
文章题目要简练、生动,一目了然。正文要坚持实事求是,对创新模式进行客观描述和评价。文字要简洁流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体现水平。模式文本需合理控制篇幅,全文不得超过5000字。
三、版式标准
为做好模式编辑、排版等工作,请创新模式编写人员在报送申报材料时注意统一版式标准。采取A4纸型,文件标题字体为“小标宋”,字号为“二号”;正文字体为“仿宋-GB2312”,数字和字母为TimesNew Roman,字号为“三号”;一级标题为“黑体”,二级标题为“楷体-GB2312加粗”,三级标题为“仿宋-GB2312加粗”。页面设置:上、下、左、右边距分别为2.54 cm2.54 cm2.8 cm2.6 cm页眉1.5 cm,页脚1.75 cm全文行距30磅,段前段后均为0行。标点符号均为“全角”模式。

申报表格电子版可在全国农技推广网https://www.natesc.org.cn/下载。

*本文由中国茶产业联盟授权发布
(来源:中国茶联)各成员单位,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国茶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精神和中国茶产业T20峰会机制,总结梳理茶产业创新成果,宣传推广创新模式和经验,进一步营造崇尚、尊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聚焦、聚神、聚力推动茶产业创新,联盟和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技术联盟”)决定共同组织开展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推评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评对象
本次推评活动以“茶产业创新模式”为主题,重点推评联盟、技术联盟成员单位及其他企业2017-2019年通过运用新观念、新技术、新举措创造出的新型发展模式、技术模式、产品模式、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自愿申报。
二、申报条件
申报模式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创新性。所报模式具有鲜明的开拓性和新颖性,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二)实用性。所报模式对产业发展、企业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创造重大经济效益。
(三)典型性。所报模式对产业发展创新有典型意义和启发作用。
(四)真实性。所报模式必须来自茶产业实践和客观总结。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应于2020320日前将申报材料电子稿和纸质稿提交联盟秘书处,原则上一家申报单位只允许提交一个模式。申报材料包括:
1.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申报表(附件1)。
2.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文本(编写要求详见附件2)。
3.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有关的技术报告(专利材料)、工作报告、审计报告、认证材料、表彰奖励、业绩证明、媒体报道等。
(二)申报单位应保证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并对所提供文字、视频、图片等资料的著作权负责。
(三)申报单位一经提交申报材料,视为同意联盟对所提交的创新模式材料进行汇编、出版;同时视为认同主办方确定的推评程序、推评标准和推评结果,不得对外发表异议。 
四、推评程序
(一)材料审核2020321-31日)申报材料要实事求是、紧扣主题,陈述详实、语言生动,逻辑清晰、确保质量,在保证申报材料齐全完整的同时,按时报送。联盟秘书处按照公平、公正、客观、专业的原则,对照申报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将立意准确、材料齐整、格式规范的申报材料提交下一阶段。
(二)专家推荐202041-30日)由联盟和技术联盟组建专家推评委员会,综合考虑申报材料与活动主题契合度,创新模式的先进性、实用性,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对通过审核的创新模式进行专家推荐。
(三)网络投票202041-30日)对通过审核的创新模式,通过中国茶联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和在线投票。
(四)确定结果20205月上旬)综合专家推荐(占比70%+网络投票(占比30%)结果,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五、发布宣传
(一)由联盟和技术联盟联合发布推评结果,并通过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二)入选单位同时成为第二届中国茶产业T20峰会成员单位,将获颁证书和纪念牌。
(三)入选模式将集结出版。
六、其他事项
(一)本次推评活动为公益性质,主办方不向申报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二)未尽事宜由联盟秘书处负责解释。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耿白丽
电话:0105919450715120035122
电子信箱:ctia2017@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604 
中国茶产业联盟          国家茶产业技术
秘书处(代章)        创新战略联盟
                         
2020120 
附件:1.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申报表
      2.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文本编写要求及版式规范

附件1
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申报表
创新模式
  

背景及起因

主要做法和技术内容

取得的主要
  

申报单位
  
                    
                           (盖章)
                              日

附件2
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文本编写要求及版式规范
 
为体现提交的中国茶产业创新模式文本的规范性、统一性和通用性,创新模式的编写要做到标题严谨、内容翔实、表述准确,突出推评主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文本结构
开篇导语部分应对创新模式的整体情况进行概述说明。文本应包括背景与起因、做法与措施、成效与反响、思考与启示等部分。
(一)做法与措施要充分总结体现创新内容,涉及到技术创新的应详细描述关键技术点,要突出企业在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二)成效与反响要充分反映创新模式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尤其是带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注重用数据佐证事实,用实例说明效果。
(三)思考与启示要与创新模式紧密结合,不说空话套话,从具体做法上升到理性认识,挖深挖透创新工作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四)可根据需要配相关图片、图表及文字说明(不要与创新模式文本放在同一文档里,可作为附录单列)。 
二、行文要求
文章题目要简练、生动,一目了然。正文要坚持实事求是,对创新模式进行客观描述和评价。文字要简洁流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体现水平。模式文本需合理控制篇幅,全文不得超过5000字。
三、版式标准
为做好模式编辑、排版等工作,请创新模式编写人员在报送申报材料时注意统一版式标准。采取A4纸型,文件标题字体为“小标宋”,字号为“二号”;正文字体为“仿宋-GB2312”,数字和字母为TimesNew Roman,字号为“三号”;一级标题为“黑体”,二级标题为“楷体-GB2312加粗”,三级标题为“仿宋-GB2312加粗”。页面设置:上、下、左、右边距分别为2.54 cm2.54 cm2.8 cm2.6 cm页眉1.5 cm,页脚1.75 cm全文行距30磅,段前段后均为0行。标点符号均为“全角”模式。
(来源:中国茶联)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