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女人能喝藏茶吗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谷雨全民饮茶日,茶与咖啡的大众化

4月20日,谷雨雨量充沛,茶树经冬季的休养生息,春梢芽叶肥硕。谷雨作为“全民饮茶日”,茶业复兴与吉普号联席全国三十多个城市,共同举办全民饮茶的活动。昆明主场的主题是:普洱茶可以像咖啡一样大众化吗?其他城市的茶会可查看本期微刊其他内容。


昆明谷雨茶会在文艺青年集中地的塞林格咖啡馆举办,一起来一场茶与咖啡的battle,茶界最爱玩最会写的周重林老师,吉普号联合创始人小黑、石头,众嘉宾分享干货满满,更有塞林格咖啡馆请来的台湾咖啡师阿鲁密为大家表演现场冲泡,四十多年未改初衷的姚山老师带来轻暖悠扬的夏威夷吉他。

 

茶与咖啡,究竟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本次茶会,本次谷雨茶会由茶业复兴和吉普号联合举办,感谢塞林格咖啡馆为我们提供场地支持。

 

二十四节气茶会举办的初衷是节日生活化,饮茶日常化,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谷雨。谷雨分三候,第一候萍始生,浮萍开始生长;第二候,鸣鸠拂其羽。鸣鸠就是斑鸠,大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鸟儿都开始轻抚自己的羽毛;第三候戴任降于桑。戴任也是一种鸟,它会降落在桑树上。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再往后一个节气就是立夏,但是相信在昆明的各位已经感受到夏天的气息了,因此我们特意邀请了姚山老师为我们演奏夏威夷吉他,一起迎接夏天的到来。



在姚老师轻缓愉悦的音乐中,我们不禁联想到夏威夷的海滩,阳光、沙滩、和煦的海风,优哉游哉。



吉普号的茶艺师为我们奉上了开场茶——18年广州茶博会金奖产品藏巅。这款茶既有易武茶的香甜厚滑,又有稀有高级的梅子香,由于其材料选用自七个自然保护区的望天古树,所以茶中还有一丝野韵。


随后咖啡师为我们介绍来自高黎贡山的水洗咖啡,这款S288的基地在保山市高黎贡山,其所产咖啡世界闻名。S288的特色风味在于它的巧克力味、果香味,焦糖感,且有浓郁的体现。

大家在品饮的同时也展开了讨论分享:

普洱茶是否可以像咖啡一样大众化?

吉普号在大众化上做了一些什么有趣的尝试?



石头:我尝试从公司内部运营的角度来解释普洱茶的大众化。吉普号从电商开始,公司员工平均年龄26岁,是一个学习型公司,我们对有茶行业有从业经验的人是持谨慎态度的,因为他们会形成既定观念,比如普洱茶就应该是饼茶,普洱茶就是要醇等等。但没有从业经验的新鲜血液会为公司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比如现在做茶会沙龙,其实就是年轻人很喜欢做的,很有趣的事情。



大众化这个点,普洱茶极小体量的瓶颈在于对自我和对世界的认知不够。普洱茶就一定要收藏吗?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想喝买就行了。吉普号在接近大众,所以我们推出了茶山黑话,其中涉及到百科知识,是在传递最真实地道的云南普洱茶的信息。


在产品方面,吉普号会采用生茶熟茶的数字化表达,尝试去山头化。同时还开发了NPS表格,这是一个生茶评测体系,是我们针对生茶口感制定的,让普通消费者能很快理解这个东西。

 


小黑:没想到今天会来这么多人,我很意外也很开心,说明大家还是比较关注这个问题的。关于大众化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去到非茶叶店,去民宿或者餐饮店,看到一个茶饼,你有没有欲望试一试?你不会。


普洱茶给人的感觉是文化属性,感觉就是一个像古董一样把玩的东西,是一个小众范畴。那么吉普号的普洱茶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在做年轻人会喜欢的普洱茶,一直努力的方向是让普洱茶真正进入大众当中。



普洱茶最早传播发展是在广东,从民国时期开始,两广珠三角地区就有商行文化。那个时候信息不通达,所以跟熟人、亲人、宗族做生意是最有保障的,只要东西好,在商行内,圈子内就能完成传播。过去是圈子化的,普洱茶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圈层化导致它不大众,导致现在年轻人看见一个饼都是蒙的。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把东西做得小一点,可爱一点,年轻人就会喜欢?其实不是的,如果这样想那就误解了年轻人。年轻人不是要花花绿绿的,不是要花巧的东西。他们只是不喜欢搞得高深莫测,神神秘秘,什么看瓶子点个香什么的。年轻人看见有底蕴的,比如塞林格咖啡馆,有老书有文化格调,我相信他们不会不喜欢。



所以我们自己做公司,以前的圈层商行进不去,就得拓展新市场,新市场在哪里?在年轻人里。我们的解决方案跟过去普洱茶行业的老品牌是不一样的。卖一饼茶需要跟人唠一下午,卖茶的人也很痛苦,这叫交易成本极高,所以商人只能制造信息不对等,把茶叶的价格提高。优衣库的衣服就交易成本极低的,谁也不会去优衣库听唠一下午。交易成本低导致大众需求增加,导致行业效率提升,不用信息差,不制造新概念。普洱茶的大众化要削减交易成本,拉平信息差,降低认知门槛和学习门槛。

 

喝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点击以下视频观看


周重林:视频拍得很用心,让人很有收获。昨天有人邀请我去斯里兰卡做游学,斯里兰卡有茶叶、咖啡、少数民族,云南就其实也是一样。过去很少有人把茶和咖啡这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很多人都不知道云南有咖啡。


我们中国人喝咖啡,很多人没见过咖啡豆,就像外国人喝茶很多人没见过茶叶。在便捷饮料中,袋泡茶跟咖啡是标准化的,只要冲水喝就行了。但是只要是做半成品,就要借助工具。咖啡和茶是很有比较点的,咖啡豆,需要咖啡机,需要磨,需要咖啡师冲,才能变成咖啡水。



茶艺师泡茶的手法、投茶量、心情,会让茶的味道不一样。半成品向成品转型的过程中,就要考量种种因素,这就诞生了艺术。茶艺师,咖啡师,要有对茶和咖啡的控制力,才能造就茶和咖啡的艺术品。我们搞茶艺比赛,手冲咖啡比赛,就是在创造艺术品。艺术品会更讲究,更缓慢,但这不是件坏事。普洱茶跟咖啡大众化的难点不在于茶和咖啡的供应量,在于人力资源成本。没有那么多优秀的茶艺师、咖啡师。



其实我们现在回到了管子,也就是管仲时期的作风。过去有钱人家,煮鸡蛋要请大师把鸡蛋画好再煮,烧柴都要请雕刻大师把木头雕刻好再烧,这就是一种艺术。艺术到处都看得到,只是呈现不一样。咖啡师茶艺师冲咖啡泡茶的过程,包括现在做奶茶也是一样,奶盖,装瓶,都在讲究一些美感上的东西。


复兴沙龙第一期的话题就是茶,咖啡,红酒。我出过关于茶的很多书,咖啡和酒的书也有,得出一个个人的看法,什么叫深层味觉?喉咙能感觉到的味道就是深层味觉。抽烟的人就知道,烟瘾来,首先是喉咙发生反应。我一直在找更深层次的味觉记忆。普洱茶跟很多茶种是不一的样,比如龙井,冲泡了以后滋味第一时间就释放掉了,有些咖啡也是一样,冲泡的时候味道很香,但是散的很快,不过喉。普洱茶有喉韵。



普洱茶的推广需要场所。就像今天一样,有塞林格咖啡馆缔造的文化氛围,不仅仅是味觉感受,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且具备社交属性。过去英国男人在咖啡馆聊天不回家,妇女抵制。后来出现了茶,妇女找到了它。过去的英式贵族女人,束腰束胸,七八个人伺候着穿很紧的衣服。在出现茶之后,为了方便泡茶,发明了茶会服,宽松的,棉麻的,解放了妇女的身体。过去咖啡变成了男人的气质,茶变成了女人的气质。有了大量的咖啡馆后,茶和咖啡就能完成一个很好的嫁接。今天,在塞林格咖啡馆,我们也是在做嫁接,今天谷雨茶会全国联席,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让很多人参加活动,来把这些文化的东西带出去。


 在品饮完藏之后,在姚山老师悠扬的夏威夷吉他声中,从台湾到保山来的手冲咖啡师阿鲁密为我们带来了来自高黎贡山的咖啡。


 

阿鲁密:这款咖啡是我们高黎贡山独有的,品种是S288,从种植初加工到精加工都是数字化的,我们现在有2300亩。冲咖啡重点在水流上。滤纸折纸的工艺影响到咖啡的水流和气流,要做到上面水冲多少,下面水就要下多少,这样冲出来咖啡才会润。舒缓愉悦的夏威夷吉他配上S288咖啡的浓香,刺激着精神深处的愉悦。这款咖啡干香有坚果的味道。咖啡的柔润跟今天的音乐一样柔软。



这款咖啡,喝完跟茶一样会生津,香气跟滋味都很有层次感,一层跟一层维度不一样,一杯咖啡可以喝出不同的风味,杯子里的咖啡每降5度口感都不一样,酸味、甘甜,喝到最后,坚果的味道会爆发出来,回韵有浓浓的巧克力风味。一杯咖啡要喝出不同的风味,要凸显哪一种风味,要花香果香还是焦糖香,就靠手冲咖啡师来诠释,不同的冲法,味道也不一样。



冲咖啡要慢,咖啡和茶都是慢生活。手冲咖啡就要做到人壶一体,做到这一点冲出的咖啡才会润。咖啡还有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化得开的苦,真正的咖啡会越喝越甜,这和喝茶是一个道理,也寓示着我们的人生,先苦后甜,甜会化苦,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来参加沙龙的朋友们对今天的主题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茶友:适合大众的茶饮方式,可以用咖啡的方式来推广。说普洱茶和咖啡,不如说中国茶与咖啡,因为咖啡是一个大类,普洱茶是一个小类,中国茶还有绿茶红茶等等,但今天既然是讨论普洱茶与咖啡,我就先从普洱茶来入手。速溶咖啡在中国占比跟国外是相反的。我们的咖啡呈现方式是速溶饮料,普洱茶是半成品,不论熟茶还是生茶,都要拿回去仓储转化。咖啡可以更直接地到消费者手里,但茶还需要转化成成品。袋泡茶的性质跟速溶咖啡是一样的,但在国外的占比更高,在中国比较小众。


从价格体系来讲,咖啡豆成本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传输、运营成本。茶的成本会更高。在中国咖啡馆盈利的不多,只有少数是赚钱的,星巴克赚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拿店时房租低,如果房租是一样的,也不一定能盈利。普洱茶要盈利,就得先把价格降下来。不能讲山头茶,古树茶,不利于大众化。西方茶的品饮方式证明了它是一定可以大众化的。咖啡除了美式咖啡,更多的是做基底,调饮,而我们的茶更多是清饮,如果想将普洱茶大众化,是不是要在产品上做一些创新?做一些新的品类,而不是仅仅泡出来给消费者。



普洱茶文化和咖啡文化正好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咖啡豆售卖要闻干香和湿香,普洱茶更多的是以文化传导,所以普洱茶更不易被年轻群体接受。年轻人群体就是未来的大众,如果这一波年轻人不接受普洱茶,再往后几代就更接不上来了。问普洱茶是否能像咖啡一样大众化,不如问普洱茶是否能被年轻人群体接受。

 


茶友:不管是咖啡还是茶,只要喝得舒服,怎么泡,都可以。我认为,如果你没有很多器具,你就是随便冲也能喝上茶和咖啡。我是茶和咖啡一起经营的,因为我发现来找我的人,问他们喝咖啡么,有的人不喝。但引进了茶以后就好办了,不喝咖啡就喝茶,不喝茶就喝咖啡,总有一款适合你。这样能够避免尴尬,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胡小姐:普洱茶和咖啡的大众化我认为更多的是要形成一种习惯。就像我们早上起来要擦防晒一样,每天都在用,就会有消耗。茶和咖啡,大家在喝的时候可能会有固定的时间、场景和想要分享的人,只要形成习惯,就能够实现大众化。

 

茶友:茶和咖啡的融合,可以参考挂耳茶,最快捷的方式才是适合我们生活的方式。哪个山头怎么样,我觉得没必要做太大的区分,只要选好自己的喜欢的品类和工艺,找到对自己来说最便捷的方式,我觉得就是最好的。

 


主持人:谷雨有很多习俗,比如踏青、采茶、赏牡丹、走谷雨、吃香椿、做谷雨帖等等。说到谷雨帖,谷雨前后天气慢慢变热,雨水也会随之而来,各种病虫害进入高发期,农人们为了防止病虫害,会走入田间,粘贴谷雨帖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去印制、刻绘和粘贴它。今天我们的谷雨茶会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大家可以一起来做自己风格的谷雨帖



在大家制作谷雨帖的过程中,姚山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最后一曲夏威夷吉他,大家在舒缓愉悦的气氛中,做出了各有巧思的谷雨帖。



24节气茶会,我们茶业复兴希望实现传统生活化,饮茶日常化,谷雨作为全民饮茶日,喝茶,更能够恰当地链接传统和生活。这一天,得益于吉普号和塞林格咖啡馆,还有广大参会朋友们的支持,我们相互学习,碰撞思想,提升格局,获得情趣,受益匪浅。


点击以下标题即可阅读前几期二十四节气茶会:

第一场立春:原来最甜蜜的时光就是有亲人在身边


第二场:雨水:原始森林的茶广受追捧,仅是因为神秘?


第三场:一群年轻茶人把茶死磕到底,就是老江湖也动容丨惊蛰茶会   


第四场:春分茶会,簪花品冰岛茶王,听知名媒体人话普洱 


第五场: 清明 品老中青三代普洱茶,话港台茶事秘闻

王旭烽“茶人四部曲”读后十三思

  1、“复调”的新主张

王旭烽教授2022年10月接受《解放日报读书周刊》采访时说了这么一番话:“江南作为文化形态,传统的认知,往往将其归类为浪漫、美丽、哀愁、亮丽、脆弱、委婉、阴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不过单调的文化形态显然不属于华夏民族。从我们的始祖炎黄开始,我们的文化形态就是复调的,我们的本土文化——易,也以阴阳作为解释世界的元起。故大中国东南西北,文化形态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接近真实地气传达这种状态,这是我自然而然的初衷。”

上面这段话,如果把“江南”二字替代为“茶”字,也很贴切妥当。传统文化都认为茶阴柔内敛,实则不然。对于当代有责任的茶文化研究者而言,这个命题非常值得商榷。王旭烽在“茶人四部曲”中想表达的也是这种“不是”。这一点我和作者的认识是相同的,在实际生活中也感同身受。正因为这一点,所以我才决定春节假期精读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并分享给大家。王旭烽教授在“茶人四部曲”这部小说是如何表达这种“不是”的呢?或者作者要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要去改变这种传统的认知呢?作者王旭烽教授提出了“复调”的理论主张。

“复调”二字是作者的创见,从字面意思看,它首先回避了二元对立,阴与阳的对立,刚与柔的对立,包括茶和酒的对立。此外“复调”二字还表达了一个意思,即同频共振,在一个时间轴上,字面上对立的两者,如阴与阳,刚与柔,只是振幅不同,强弱不同、程度不同。这个思想作者在她的另一部作品《中国茶酒文化》中有细致表达:

“精行俭德与奔放浪漫渗透在一盏饮料中,这是茶酒想要给人的启迪,也是给人的难题。这就是人生,你永远在复调中生存,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段话是王旭烽教授对“复调”二字的精准解读。作为二元对立的阴与阳,茶与酒,本质是不二的,是一体的,是同频的。在“茶人四部曲”中,这“复调”二字还不止于此,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仪是二元论,用朱熹的话说“大抵世上万物之理,亭当均平,无无对者”,他说的是人在认识万物的过程中总能找到一组对立的参照物,两两一组,如阴与阳,阳与刚,茶与酒自然也是其中一种。然而这只是表达了振幅的强弱。而随着时间的演化,两仪生四象,四象比两仪更为具体,它能揭示内在的发展规律,这是“复调”二字更进一步的内涵。

我精读王旭烽“茶人四部曲”的出发点是茶,就是怎么去认知它?前面表述过传统认知茶都是阴柔的,但其实茶也有阳刚的一面,只是大家并没有看到,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就呈现了这普通人不容易看到的一面。在对茶的品格塑造上,这部小说在茶的认知角度还有两个极大的创新:一是茶品格的完整丰富性,一是茶品格的独立性。这些都是相较历代茶事艺文作品中而言最大的亮点。

有一段话广为流传,它是这样说的,一杯茶,佛家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茶说我就是一杯水,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这段话其实也是说对茶的认知。上面这段话,如果把“茶”字换成“书”,道理是一样的。一本书,它的价值并不在于作者说我想表达什么,而在于读者能看到什么,读到什么,所以我此行的身份就是一名普通读者。我把我在“茶人四部曲”中看到的感触到的关于茶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对于茶叶界这其实又是一个重大的话题,不在于卖茶的说什么,而在于消费者喝到什么。因为目前的茶文化主流表现为生产方文化,而不是消费文化。生产方制定的茶叶审评体系,生产方制定的茶叶流程标准,所以对于涉茶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消费方的发言都很重要。那么对于书而言,就是读者的心得最重要。

怎么去认知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但一点也不过时的问题。应该说这是当代茶文化研究必须要直面的问题。茶对人的好处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茶的物质属性,一个是茶的精神属性。如果把这两者形容为一个硬币的两面,这都好说,各打五十大板,势均力敌。但如果架一架天平,把这两部分都放上去称,看看孰轻孰重,这结果未必是大家想看到的,也可能会颠覆我们的认知。如果说两位院士是在科学层面,那么王旭烽教授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终极指向都在于“怎么去认知茶”这个命题,或者说回答“什么是茶”。“茶是什么”容易回答,把薄书读厚就行。只要细飞地足够具体,内容足够丰富,就可以达到目的。而“什么是茶”,实在很难回答,因为它是一个把厚书读薄的过程要不断提炼,不断判断,不得作出选择,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2、完整丰富的茶语表达

一个实在的问题是,自古以来,我们对茶的认知都很单一,有些平面化、脸谱化,这大大影响了我们现在对茶的看法。在王旭烽“茶人四部曲”这套书中,茶品格的表达是完整而丰富的,这是历代茶事艺文作品中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陆羽《茶经》之前自不必说,那个时候茶的世界还是一片混沌,茶混同于其他的草药、菜蔬、饮品之间,并没有清晰的面孔。是唐朝的陆羽以一己之力把茶高尚化,通过《茶经》这本书,确立了茶文化的合法性。把茶高尚化的一个动作,就是把它提纯和剥离,和其他东西区隔开了。因此茶的清饮便诞生了。虽然当时还加盐,但已经不加橘皮姜丝了。陆羽在《茶经》中也说,这种加姜丝橘皮的喝法如“沟渠间弃水尔”,上不了层次。之后的唐煎宋点明泡,包括末茶和叶茶两类,甚或一直到现在清饮都是中国人饮茶的主流方式。陆羽《茶经》按属性来说属于“类书”。类书是专业名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博物书或者百科全书。陆羽《茶经》中茶的形象就是一个沙盘,扁平、微缩、理性。它的叙事也很独立,就是茶,没有酒或者其他东西抢镜,陆羽《茶经》中也有关于茶的精神,茶的品格的定调,但总体它是一本百科全书。之后的《大观茶论》《茶疏》《茶谱》也都是这种类型。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茶文化的主体,它主要回答的是“茶是什么”,底色是说明书。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中也穿插了大量的关于茶的各种知识,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茶的内容。关于王旭烽在“茶人四部曲”中的茶知识,其实可以参照她的另外一部作品,叫《茶文化通论——品饮中国》,这也是一本质量很高的畅销书,支撑起了“茶人四部曲”的专业分量。

3、茶也能很“硬气”!

除此以外就是大量的茶事艺文作品,包括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等等。在这些作品中,苏轼的《叶嘉传》是个典型的代表。

苏轼的《叶嘉传》形式是个小小说,比其他茶事艺文作品表达都要丰富些,而且还表达了新观点。这也是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对茶的品格表达的一个承继。苏轼《叶嘉传》是个虚构小说,以人拟茶,突出了茶的高尚品格。苏轼《叶嘉传》是茶化人,王旭烽“茶人四部曲”是人化茶。

都说苏轼《叶嘉传》是表达茶的隐逸精神的。我看不尽然。除开篇叙述了叶嘉出身隐逸以外,主体内容还是说叶嘉如何不畏强权,不畏酷刑,历经“九难”的“硬气”形象。如果把其中关于茶的细节,如制茶鉴茶的工艺内容去掉,换成竹子也能贴合的天衣无缝。苏轼这么一个爱竹子的人,竹子在他的心中可能要比茶与酒地位高很多。他可能先有了竹子品格的设定,然后用茶的素材去做的填充和丰富,而成就了这篇茶文化史上的高光之作。这就是茶的妙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茶的超凡之处。

在苏轼《叶嘉传》里,茶的品格和形象也是单线的。叶嘉奉诏出山,不畏强权,恪尽职守,不贪恋富贵,这是一种硬气,一种坚毅,当然也有圆融和成熟。叶嘉的辞官退隐离陶渊明的境界还差了一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药”,说不当官就不当官,而叶嘉的辞官退隐,是你皇帝不让我干,干不成了,我也就不干了。

在王旭烽“茶人四部曲”中,杭嘉和对此另有一种态度,他是不干,奉诏也不会出山,但他这个不干,又不是真的不干,只是不出头,但实际上什么事都少不了他。这可能才是茶的真实的形象。茶叶永远需要外界激发才能溢得茶香。苏轼在《叶嘉传》文末也对叶嘉这种品格做了评定,“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计身心”,表彰了一种忠心,弘扬的是一种士子精神。茶在苏轼笔下,的确第一次有了阳刚的气质,这是苏轼的创见,一反酒和茶配伍的茶阴柔内敛的姿态。而王旭峰的“茶人四部曲”,其实着力要弘扬的也是茶的这种热烈和奔放,阳刚硬气的地方,这也是时代的需要。杭嘉和虽然事事不愿出头,但关键时刻也会挺身而出,用孟子的主张就是“舍生取义”,这就是茶的阳刚和胆气。日本军官小崛一郎,威逼利诱杭嘉和下棋,以表示大东亚共和,杭嘉和自断一根手指,硬铮铮的表示了“不合作”。这是杭嘉和人生的高光时刻,成为了杭州市民眼中的英雄。

苏东坡为什么能慧眼独到,看到中国茶文化欠缺阳刚奔放的一面,实在令人称奇。然而《叶嘉传》毕竟篇幅短小,塑造不出形象丰富的茶,这个缺憾在王旭烽“茶人四部曲”中得到了充分释放。阴与阳,柔与刚,这是茶品格的复调文化,他们并不对立,只是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强弱不同的表现。

4、独立的茶语境

另外一篇值得称道的茶小说就是《茶酒论》。敦煌出土的文物,据说是唐代一位名叫王敷的乡贡进士所写。文章模拟了茶与酒的辩论,茶和酒各自称道自己的优点,又被对方指出了自身的缺点,最后各自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共同归溯了同为水的本源,达成和解。这篇小说留在之后解读,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关于茶的认知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茶品格的独立性。或者说是“如果没有酒如何认识茶”的命题。因为我们传统对茶的印象都是相对酒而言的,在王敷《茶酒论》这篇文章中尤其典型,茶与酒的地位势均力敌,绝对值一样的阴与阳,柔与刚。

太极生两仪,由一到二,两仪本身是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的进步,于是在方位上就有了上下前后左右,空间上就有了大小内外方圆,属性上就有了阴阳刚柔轻重,程度上就有了新旧难易快慢等等,但是后来也有了水火、茶酒、天地这种相对意义大于绝对意义的配伍。但是人们往往注重了其对立性,而没有意识到其统一性。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茶主静,酒主动,茶是静谧内敛的,酒是热烈奔放的,茶是平和柔美的,酒是阳刚蓬勃的,茶是隐逸遁世的,酒是积极入世的。人们对茶与酒就是这么一个固定的看法,所以要想全面客观认识它,就得先达到“去酒化”,得给茶营造一个独立的表现空间。这个并不容易。因为历史上的茶事艺文茶诗茶画,很多都是茶酒同框出境的。而王旭烽“茶人四部曲”中茶是独立存在,以茶始以茶终。诚如书中一句话,“茶比天大”。小说中的茶扛起了生活的全部,这是一个极大的创作勇气,也是一个极大的创新,或者说就凭这一点,这部小说可以真正成为史上第一部茶主题小说。因为认知茶是一个体系,你只有在这种独立的语境下,才能完整全面的审视茶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如个人、家族、民族、地域,如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等。在这种独立语境下,你才能发现茶的天花板在那,茶的底线又在哪?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茶道,它到底存在在哪?

5、纯粹的充沛的活泼的外向的茶气场

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就像一个关于茶的独立星球。在这个星球上,人物是精魂,故事是血肉,时代是筋骨,除此之外的巨大空间内,就是一种气场,这就是茶的气场。所以这是一个关于茶的纯粹的、干净的、独立的时空。我看网上书评,很多读者把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和陈忠实《白鹿原》作对比,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毋庸置疑,两者都是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和地域史。但两者还是有一点值得一说的区分。

在陈忠实《白鹿原》中,它的精魂是小说中的朱先生。朱先生的人物原型是被称为关学最后一人的牛兆濂,而关学的开宗是北宋大儒张载。张载最有名的就是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小说白鹿原虽然有翻鏊子的一说,但把整个故事越抽越细,越往内核的方向走,其实就是张载关学官学“民胞物与”的主张。而王旭烽“茶人四部曲”的精魂是杭嘉和,杭嘉和就是茶的化身,和白鹿原不同,它不是越抽越细,这种茶气反而是越铺陈越浩大,正好是个相反。

茶人四部曲中,如果说人物是精魂,故事是血肉,时代是筋骨,那么在这个星球当中还充斥着一种强大的气场,这就是茶的气场。这一说其实又推到张载了,张载的学说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气”。张载认为,宇宙中除了能看得见的物质之外,看不见的地方也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虽然看不见但是并不虚,这就是气。在王旭烽“茶人四部曲”中,它表现的就是茶气,而且这种茶气还是充沛的、活泼的、外向的、扩张的。这个线比《白鹿原》还要显一些。

6、不是我喝了茶,而是茶喝了我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调查,结论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茶文化在大众生活化的同时失去了精神性。二是中国人喝茶的多,懂茶的少,没有真正理解茶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三是中国茶人大多借用了“茶”这个标签,并不是真正的茶人,他们连爱茶都谈不到,更不用说包容性和精神性。以上结论我觉得颇有同感。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从王旭烽“茶人四部曲”这部小说中探究出些滋味和营养来。

“茶人四部曲”描写了杭家五代传人的故事。以杭嘉和为界,杭九斋、杭天醉、杭嘉和上三代为一组,杭嘉和、杭汉、杭得荼下三代为另外一组。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数字“三”,我后面会做重点分析。杭九斋创立了“忘忧茶庄”这个品牌,可以用“事茶”来形容,杭天醉继承了忘忧茶庄的生意,他懂茶,但并不爱茶。杭嘉和比他的父亲杭天醉来,既懂茶又爱茶,最主要的茶已经成为他的生活全部,他的宗教,他的信仰。用杭州市民清河坊的老街坊们的话,杭嘉和他虽然没参加任何党派,但论起来比谁革命资历都老,造反派找不到他的任何把柄。我想即便也把儒释道三家,提到他面前他也不会表态,就是某一家的信徒。因为对他而言,茶比天大,茶中就有儒释道,茶中就有天道,不管这天道是有情还是无情。

作者王旭烽在《望江南》后记中也自辩说“不是我喝了茶,是茶把我喝了”,这同样是主人公杭嘉和的心声。所以杭嘉和的哲学就是茶的哲学。

7、还是喝茶吧

小说中杭嘉和有一句口头禅,叫“还是喝茶吧”,有人把它和赵州和尚“吃茶去”并列,说这显露了杭嘉和的禅机,这种认识稍显鄙陋。

赵州和尚的“吃茶去”只是禅宗的一种接引话术,这对于赵州和尚本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压力,或者说就是赵州和尚日常的工作语言。只是因为其中有了“茶”这个字而被人给记住了,尤其是茶圈的人以此为荣。禅宗的接引话术形式很多,用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或者直接否定堵截的观点,启迪弟子们的思维,以达到顿悟。还有一种禅宗接引话术就比较奇特,弟子要是敢在师傅面前说出“禅”这个字就会遭到师傅一顿暴打。什么意思?就是说“禅”从来不是教出来的,而要靠自悟。

而对杭嘉和来说,能说出“还是喝茶吧”这句话,有他的特殊场合,肯定是有难办的事儿,有难说的话,以杭嘉禾对自己高度的自律和执行力,以他的追求和智力,能干的事儿他早就干了,能说明白的话早都说明白了,只要能说出“还是喝茶吧”,一定是困苦之境下的无奈之举。小说中这句话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说明外界环境的残酷和主人公心里的压抑,这和赵州和尚“吃茶去”不是一个语境和寓意。

“还是喝茶吧”成为杭嘉和在困苦境遇下的生生存哲学。我们前面说过,要完整的审视茶的作用,就要看它的底线到底在哪儿呢?在最艰难的处境下茶和人是什么关系?其实就在这儿。

8、茶人精神并不远离时代

历史上很多名人在悲苦的情境下,都是以酒浇愁,以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风流,有见过在叫我的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还怡然喝茶的吗?杭嘉和可能是一个独一的存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为他的信仰了,他的护身法宝了。

审视一个人,是不是真茶人?有没有茶人精神?悟没悟到茶道,就得看他在最困苦的时候和茶的关系,或者最得意的时候和茶的关系,看他最困苦的时候还有没有茶,最得意的时候还能否想起茶。如果失意以酒浇愁,得意纵酒狂欢,难说,这是个真茶人。大多时候,茶都是和平时光的风花雪月,是平和年代的生活艺术,或者就如上面提到的调查结论,茶成了一种标签。日本茶圣千利休也有句名言,没有茶的时候才见真精神,如果你在白水中也能喝出茶的味道,你才算真正悟得了茶道。说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

作者王旭烽对“茶人精神”也有她的解读:“所谓茶人精神,不是远离时代,远离社会变革,而是置身其中仍不忘端起茶杯的人。这种精神亘古不变,不随时代变化,也不随革命变化。”对杭嘉和来说,“有茶桌没茶桌一样喝茶”。这就是杭嘉和的生存哲学,得意一杯茶,失意一杯茶,攀上封顶是一杯茶,跌入谷底也是一杯茶,茶就是他的全部。杭嘉和的品格就是茶的品格。

9、茶的希望美学

在悲苦的境遇中正经的喝茶,讲究的喝茶就是一种奢侈的美,就是一种强烈的希望。这种希望美学提振起了杭家人的心。

小说中描写喝茶的情节很多,大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对茶的感情和依恋,一种是关于茶的知识道理,另外一种就是关于茶事活动,茶的美学。所谓的茶情、茶事、茶理三种情境。

“1966年阴历除夕”,作者这么开始了一段关于茶事的描述,杭家的男人除了杭嘉和之外,被管教的管教,参与运动的忙着运动,家里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白夜。而杭嘉和又急着去给杨真先生报告白夜回来了的喜讯,风雪之天就上了山。这个关于喝茶的描写是以白夜的视角展开的。首先,她观察到她自己和杭家女人的差异。虽然在室内穿的都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杂色毛衣,但一看就知道有男人在外面奔走,守护着她们,这个男人指的是杭嘉和。然后女人们就为了除夕守夜,准备起喝茶来,先是插上花,用的是院子里的梅花,而花瓶用的是给套上裙装而乔装保护起来的玫瑰瓶,然后仔细化了雪水,取出了青瓷杯具,净杯,温杯。杭盼拿出小撮者伯给的二两龙井,叶子直感叹,说做茶的人家过年都没得茶喝了,这叫什么事儿?在白夜的眼中,杭盼清洗茶具的动作就美得震撼人心了,尤其是杭盼的注水动作,水壶虽然粗糙简陋,“水从高处下来,成一笔直的线条,却又无声无息的落入盆中,没有一滴水花,没有一丝声音,一圈又一圈”,白夜的心,被这绕指柔肠揪住了。

这一段关于喝茶的描写非常美,作者只取了茶事活动中的准备的阶段,备水,备茶,备器,这已经让人印象深刻了。须知,在白夜等外行人的角度,看着是普通的净杯温杯的动作,在泡茶者杭盼这里却是一种高超的技艺。它美就美在这里,这么好的茶艺水平,杭寄草和杭盼并没有一点自夸的言行。作者在这儿的叙述中也保持了克制,也没有说这就是杭家的日常功课,这是一种妙境。对白夜而言,美就是美。何必要懂它。对于杭盼而言,即使水平再高,一招一式也只是泡茶,何必要自夸?这一段描述非常好,它寓意非常丰富,也切中了目前茶界的时弊。首先美是有共鸣的,不以懂不懂来做前提条件。对于喝茶的人而言,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嘴巴,好茶一定是能喝的出来。喝茶和吃饭一样,是人天生的本领,不要把自己的判断建立在别人的故事之上。另外从泡茶这个角度而言,泡出一杯令人喜爱的茶汤,或者说让人愉悦的喝茶,使自己的份内之职,不能有炫技的想法和冲动。

1966年也是杭家至为艰难的一年,是处境落于谷底的一个时刻。在这么一个悲苦的境遇下,美美的喝茶给了杭家人以希望。有人说过,世上只有两种东西能给人带来希望,一种是宗教,一种就是美学。在杭家人的眼里,茶可能二审兼而有之。

10、茶能喝到一起才是一家人

有人说过世上只有两种东西能给人带来希望,一种是宗教,一种就是美学。在杭家人的眼里,茶可能二者兼而有之。当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原来的人脉圈子已经隔绝,而到当地以后语言不通,温饱难挨,野兽出没,瘴气环绕,健康和安全都得不到保证,怎么办?王阳明把石头棺材都准备好了,他在想圣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做呢?后来终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个道理,史称“龙场悟道”。

杭嘉和想必也是如此,人在时代浪潮面前细如草芥,他要带领杭家人找回自己绝地反击,走出谷底的信心。要提振杭家人的心,不能让它垮掉,所以茶的哲学就是杭嘉和的心学,茶的美学就是杭氏家族的希望。同样的茶也成为杭家与外界交往的社会准则,区分敌友的标准,以茶识人。

王旭烽茶人四部曲中,杭汉向蕉凤介绍杭家的情况,他是这么说的:“不管你是在哪里生的,谁生的,杭家只管茶有没有喝到一起,喝到了一起,你的血管里就有杭家茶,你就是杭家人,喝不到一起,哪怕本来是亲人,也会成为路人,成为敌人。”杭家人血管里有杭家的茶,其实推而广之,中国人的血管里也有中国茶,茶这种东西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杭家的败类和汉奸杭嘉乔,就是没有和杭家人把茶喝到一起,认贼作父,祸害家人,暴死后虽然也被埋到了茶园,但已是孤魂野鬼。

茶是杭嘉和绝地反击的生存哲学,茶是杭嘉和的底线,茶是杭嘉和的希望,茶也是杭嘉和处世的社会准则。在杭嘉和这里,茶是真正的道,它就存在于日常生活,存在柴米油盐,存在于人间烟火,在杭氏家族茶真的是比天大,比地广,它就是你每天每时每刻要吐纳呼吸的气。在这种气场中不能不说,杭嘉和就是茶的化身,茶的精魂,他的一切都是按差的方式行事处事。所以茶的哲学就是杭嘉和的哲学。

11、反者道之动

前面说到杭家五代茶人中,杭嘉和是个典型的代表,也是整套小说的主人公。杭氏家族的兴衰也体现了一种发展规律,以即文化形态的“复调”,它并不局限在强弱程度的叠加,还表现在时间空间的演化,这就是我对作者王旭烽提出的“复调”的一个新理解。因为“复调”主要是打破二元对立的固化认知。用中国“易”文化解释,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本为一体,只是在不同的进程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强弱而已。如果说“三”这个数字在哲学上表示结构的稳定性的话,那么“四”就表示了时空演化的趋势和规律,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从四相,太阴少阳少阴太阳的角度,再看王旭峰的“复调”二字,估计会有一番新的启示。

无论看杭氏家族的兴衰还是杭嘉和的个人命运,其实都符合“四象”这个运转规律。杭九斋之前杭家人和茶两无瓜葛,从杭九斋创立忘忧茶庄起,开启了杭家“事茶”的阶段,此为“四象”中的“少阳”,杭天醉事茶懂茶,但不爱茶,这是“少阴”阶段,杭嘉和事茶懂茶又爱茶,这是“四象”中的“太阳”阶段,是杭氏家族的全盛时期。到了全盛时期会怎么样呢?道者反之动,这是老子的道德经的精髓,简单一句即为,物极必反,事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杭家在杭嘉和当家之后,受时局牵连,而不可避免的卷入了颓势,茶楼关停,茶园土地交出,杭家的宅第受损,祖上收的宝贝散的散藏的藏。杭嘉和这么厉害的人,他也奈何不了时势和命运,但也正是他力挽狂澜,巧手周旋,虽然散了财,却保得了杭家人的安全,留住了人脉。小说中杭嘉和营救出了孙子,这是他人生的高峰时刻。这个时候在作者的底下他成为了一个完人,男身女相阴阳合体,志得意满,虽然步步惊心,但内心嘹亮,好像就没有他处理不了的事儿,所以自然而然作者要写“破”他,注意这个破是打了双引号。作者写了他内心的自大和偏执。之后的杭家传人如杭汉得荼虽然也事茶爱茶懂茶,但已失去“本”了,杭家的家族史基本就到此结束了。

对杭家人而言,这个“本”就是忘忧茶庄,忘忧茶庄是杭氏家族历史上五代人有形、无形、人物、感情等全部投入结晶和核心。有忘忧茶庄,杭家人的进退得失就有基点,没有了忘忧茶庄,就没有家族立身的根本,你进凭何进退凭何退。在没有了忘忧茶庄以后,其实早在杭嘉和交出茶园土地以后,杭家的魂就散了。木之根为本,木之梢为末,失去了土地的滋养,茶树主干再怎么强壮,又还能存活多久呢?更何况旁枝侧叶。所以有人说茶人四部曲就是一部《红楼梦》,初看觉得诧异,但从家族史的命运来看也有颇通之处。所谓富不过三代,在杭氏家族史也并非一句幾语。青年杭嘉和之前,祖孙三代服务了一个忘忧茶庄,中年杭嘉和之后,分崩离析了它,但也要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懂茶爱茶一心事茶的优秀后辈人才。这个跨度也是三代,所以“三”这个数字很是神奇。

12、神奇的数字“三”

前面说过“三”在哲学上往往表达一种结构的稳定性,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天地人、佛法僧、道器术。其实在茶上这个“三”也很重要,也表示了一种稳定的结构。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叶、茶具、泡茶水就是茶的“三”。这也表示了一种规则,单独一个茶叶是没有用的,要想喝到好茶,还得需要好水好器,需要好水去激发,需要好器去盛养,所以茶叶本身会显得被动,显得阴柔,至少是显得中性的。这里也是茶道真谛“和”这个字的一个注释,就是茶叶本身并没有性格,但是和不同的茶器,不同的水去组合,就会泡出新的味道。所以“和”的内涵是创新的意义,而并不仅仅是以和为贵,或者态度平和,它其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应对态度。主人公杭嘉和在应对每件事上虽然并不出头,但其实都早早做了准备,未雨绸缪,而且也获得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果,所以这个和它并不静,并不拖沓,并不慵懒,相反的他很有执行力。

杭家每一代茶人都是在这“三”的舞台上表演,第一代是杭九斋林藕初吴茶清,第二代是杭天醉沈绿爱赵寄客,第三代是杭嘉和叶子杭嘉平,第五代是杭得荼白夜吴坤。如果把杭家的男丁,比如说茶叶的话,他们娶了夫人都是水,所谓好茶不怕开水泡,沸水能激发茶香,所以杭家的女人们总体都是敢爱敢恨,性格泼辣开朗大方,相比男人所代表的阴柔还要阳刚一点。而除了夫妇两口子以外,杭家的每一代茶人总还有一个挚友、诤友,或者是对手,担当茶器的角色。既然为“器”,就有“质”“方”的特点,质感重,行事方,其实某种程度而言,他们也是酒的隐喻和化身。

只是世风日下,上几代这两个男人志趣相投,肝胆相照都是可以值得托付的高朋。但一代不如一代,不“器”之才太多,到了下几代就成为互相掣肘相互算计的对手。人有男女,都在尘世,杭家每一代的三个主要人物之间都有情爱的纠葛,从情节设计上自不必多说,但联系前面对这三个人身份的设定,女人是水,两个男人也能是茶和酒,男人女人之间的纠葛也是茶与酒之间的纠葛,又是一处活脱脱的茶酒论的复杂关系。抛开茶而言,这也正是作者提出“复调”二字在小说中的体现,复调的文化形态,复调的人生,复调的性格,像杭九斋与吴茶清,它代表了“忠”与“义”的复调,杭天醉与赵寄客,它代表了“知”与“行”的复调,杭嘉和与杭嘉平代表了“家”与“国”的复调,杭得荼与吴坤代表了“善”与“恶”的复调,其实都是复调的人生。它既表现为对立,又表现为统一。这两个人之间既表现为仰望,互相羡慕,又表现为争斗,因为互相尊重而倾慕,因为相互竞争而独行,这就是所谓的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的玄奥意义吧。

13、真

对于作者的创作而言,“真”是不懈的追求,也即艺术的在线生活,又或者说,一部小说一部文学作品要两头真,历史背景真细节素材真,中间就是艺术创作的空间。可是对读者而言,只要一个“真”就够了,因为“真”就意味着人间烟火五味杂陈,“真”的背后就会有鳞泥鸿爪,就会有规律。所以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有些是作者安排到的,有些是作者可能未必意识到,但是只要“真”,所谓的风格、流派、共鸣、命运、规律等等都有了。

就茶的品格而言,杭嘉和对茶的认知是真诚的,因为他是从生活历练出来的,是从大小事中磨出来的,是人生,或者说对于茶的知与行的总结提炼出来的,而不是挂在嘴边的标签。茶道到底是什么?我们常见的做法是从陆羽茶经中去找从古代典籍中去找,从历代茶诗中去找,找这些典籍照镜子,那脸色只能是照的越来越苍白。(完)

本文作者:奚斌锋,茶贵人出品人。2023年2月茶贵人视频号首发,2023年10月文字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黑茶,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一、黑茶保健有根据

中国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历史,古代民间采用老茶治疗痢疾、伤风等的记载甚多。对黑茶功能的研究中,证明了黑茶至少有九大养生功效: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降脂、减肥、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抗癌、抗突变;改善糖类代谢,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杀菌、消炎;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

二、茶性温和,不伤肠胃

对于患有胃疾的人群来说,绿茶中的鞣酸会刺激胃肠黏膜,空腹饮用易损伤肠胃,而黑茶作为一种发酵茶,不但不伤肠胃,其中的咖啡碱、氨基酸、磷脂等物质更有帮助人体消化、促进脂肪代谢的功能,这也是古时游牧民族喜爱酵茶的原因。

三、黑茶易冲耐泡,操作随意平和

陈化得宜的黑茶,不苦不涩,耐冲泡,品质好的黑茶冲泡十余泡还显风味;即使久浸亦能入喉,既不需像高山茶分秒必较,却乃有茶事的乐趣,甚至不失茶包便利性。

四、黑茶是可以喝的古董

随着市场的火热,黑茶的保健价值被更多人认可,正宗的安化黑茶价格更是水涨船高,而且黑茶越久越香,便具备了收藏这一双重价值。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黑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老黑茶“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

五、黑茶容易保存, 茶性转化丰富

从某个定义来说,黑茶是“活的有机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茶体完成后,所持续进行的“后发酵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不同陈期的茶体所拥有的风味皆不尽相同,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种程度地参与了“茶叶的制作与完成”,其实,一饼黑茶的最终完成可能长达数十、近百年之久,因为打从茶叶离树起,直到热水冲入壶中,它都在处于“现代进行式”,无时无刻不在转化进程中。

黑茶的四大元素

黑茶为何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01

冠突散囊菌

冠突散囊菌属益生菌,是茯砖茶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自然益生菌体,俗称“金花”,富含18种氨基酸,4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在国家标准中,茯砖茶是唯一要求“冠突散囊菌”这项指标的黑茶类品种。

02

硒元素

氧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铁管生锈,人体内也存在着氧化现象,正常的氧化反应是生命活动中必须的,然而过度的氧化反应会给人体造成损伤,医学上称之为“氧化损伤”,硒元素的摄入,却能减缓这一过程。

03

锗元素

临床研究发现,锗对抗肿瘤、治疗老年痴呆、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预防及治疗动脉硬化、降低血液粘稠度、抗类风湿关节炎、调节内分泌、止痛消炎、降血压、治疗骨质疏松、调节内分泌、治疗慢性肝炎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长期饮用黑茶,能够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抑制多种病变,全面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04

茶多糖

中国和日本民间都有用粗老茶医治糖尿病的传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多糖是茶叶治疗糖尿病时的主要药理成分。

(1)降血糖作用

茶多糖与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一同使用,能够增强药物的降血糖效果。用低于50度的温水泡茶,茶汤中茶多糖含量较高,对降血糖有效。

(2)降血脂作用

在茶多糖的临床试验中,能使血液中总胆固醇、中性脂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浓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茶多糖能够通过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脂肪的浓度,起到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的作用。

(3)抗辐射作用

茶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放射性伤害、保护造血功能的作用。实验小鼠经过放射性照射后,服用茶多糖能保持血色素平稳,红血球下降幅度减少,血小板的变化趋于正常。

此外,茶多糖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凝血、抗血栓、降血压等功能。

黑茶新入门者,这8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1

黑茶主要功效

长期饮用黑茶中的茯茶,能够促进调节新陈代谢,増强人体体质、延缓衰老,对人体起着有效的病理预防和调理作用。

2

陈年黑茶神奇的药理功效

陈年茯砖茶在后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多酣氧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果胶酶和蛋白酶,并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内含有效地阻断人体人体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陈年茯砖在存放中产生数百种珍贵的酶,能益肾除浊,对肾病有良好的作用。陈年茯砖茶由于细胞破壁,穿透力极强,能达到普通药物很难达到的前列腺深处,产生奇特作用,蒙古医生认为黑茶补肾很有道理。

3

如何煮黑茶,黑茶煮多久?

1、黑茶的熬煮其实很简单,待水温加热到开,放入适量湖南黑茶(此时勿需加壶盖),沸腾熬煮2分钟关火,盖上壶盖焖泡3~5分钟,滤渣后即可饮用。

2、由于黑茶的陈、醇特点,建议将煮好的茶先倒入暖水瓶中焖1~2小时,其味更醇香,尚可每晚睡前将煮好的茶放于暖水瓶中,第二天饮用,其茶的深度发酵过程更充分,保健作用价值和口感更佳、更滑腻,汤色也更鲜艳透红。

3、根据黑茶的传统饮用特点,你也可以用现代的茶具来泡饮,同时,让喝茶变得时尚、健康、轻松、便捷,减去了不会煮饮黑茶的烦恼,还让喝茶更低碳,真正一举三得。

4

为什么茯砖茶陈放几年后会更好喝?

茶叶的吸附性本来就很强,而且茯砖茶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道独一无二的发花工艺。使茯砖茶中具有丰富的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茯砖茶在存放的过程中与周围的空气发生很多化学反应,又有优势菌群“冠突散囊菌”的参与,使这些化学反应中产生了很多因素使得茯砖茶的口味越来越好!

茯砖茶新茶堆味较重,只有经过陈放,堆味会转化掉,经过人工发酵,产生的多种复合聚合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氧化,茶味变得内敛而深沉。

于是,茯砖茶在陈放几年后,慢慢使得茯砖茶的口味变得滋味醇厚回甘,香气浓郁;汤色红浓明亮,叶底均整,具有独特的陈香味。

5

如何分辨茯砖茶上的“金花”和“白霜”

黄曲霉外观也呈黄色片状分布,在人为的作用下,也可以造成“金花”的样子,常人难以分辨。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外形来看,霉菌是丝状成片分布,呈黄色,通常分布在饼面一角,霉菌在14天至21天时面积就可达4cm至6cm,高约0.5cm~1cm,茶体本身霉变发黏,叶间界面不清楚,茶色深黑。霉变过又干燥存储的茶,霉菌体干缩,形状不规则,且色呈褐色。而金花通常在砖内部,呈点状颗粒,呈金黄色,茶面分布时偶有十数个金花同处分布,但花体清晰,花间界面清楚,两种茶冲泡后区别明显,霉变茶汤色炭黑或棕黑并浑浊,味道有极强霉变的呛人气味,4~5泡后汤色极淡且依旧浑浊;有金花茶的茶味更适口,并有圆顺爽滑口感,有金花特有甜香,茶色红亮,不混汤且耐数十泡味不减而色不衰。

“白霜”是指茶饼的表面,会有白色类似发霉的痕迹,这是黑茶特有的发酵自然结果。当然了,“白霜”和白色霉菌一般人光看表面也很难分辨出来。它们最明显的区别是,打开茶砖后,发现内层有白色物,闻起来有很重的湿霉味或者剥开就会冒烟,就很有可能是发霉的茶。 

6

如何保存安化黑茶?

饮用或有一定收藏安化黑茶的家庭,一般没有专门仓库保藏,很容易吸味和串味,一旦吸及异味或杂味就很难去除。家庭收藏应注意以下事项:(1)存放地点,与空间大小不挑剔,阁楼或专用茶室都行,不通风、不防潮的地下室及厨房、卫生间等处不要存放,贮放茶处不受阳光直射、不在潮湿室或受雨淋,要保持茶处清洁、干燥通风。贮放茶处不得放置香精、香皂、檀香、香木、樟脑等气味浓重的物品。

(2)散茶可用皮纸包装、篾篓或用陶罐装茶;小篓装天尖茶、砖茶、饼茶可放入无味纸箱中,并封好,只要能透气就行。裸茶、包装茶、不同类产品及不同厂家产品不宜混放,尽量避免串味,影响原生风味。

(3)包装茶拿回家中,要检查包装是否有油墨味、锦盒包装味等,如有异味,应将茶取出用干净皮纸包好或用干净篾篓装,再放置在干燥通风无异味处收藏。

(4)贮藏茶室在较为干燥的秋、冬季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春季,特别是在梅雨季节不宜长时间开窗,防止因湿度过大而引起茶品霉变。

当然,也不是说15年以上的黑茶就不能喝了,只是这个时候的黑茶品质不再保证“越陈越香”的特性,反而品质可能开始下降,这是所谓的“最佳品饮期”。而真正让黑茶变得和一般食品那样“变质”到不能喝的地步,其时间可能会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

7

黑茶受潮后怎么办?

保持通风干燥是其收藏存放黑茶最要要的,黑茶因属深度发酵(全发酵茶),需要一定的湿度加速陈化也是必要的,如果不小心因湿度过大,时间太长而使茶因受潮而发霉生白毛,应及时取出拿到通风干燥的地方,也可以抽湿(开空调即可)或在阳光下晾晒,几天后长出的霉毛自然会消失,如发白毛的情况严重,可用毛刷、毛巾之类柔软纺织品去除表层的白毛,再用电吹风之类的加热器具加热十几分钟即可。但如果是黑霉、绿霉、灰霉就是坏茶了。

8

黑茶喝了会失眠吗?

黑茶是世界上唯一的后发酵茶,喝黑茶不会引起失眠。与绿茶、红茶相比,黑茶中咖啡碱含量明显降低,茶多糖、没食子酸含量明显增加。所以,饮黑茶不会引起失眠。国内外研究表明,黑茶具有明显安神效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