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嫩茶做乌龙

找到约219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吉普号茶山TV256:谁拿好茶做袋泡?

  经常有人说“不好的茶叶才做袋泡!”

  但不可否认的是

  我们嫌弃它,却又戒不掉它

  普洱生茶做袋泡味道咋样?

  冰甜乌龙凭啥拿茶界金奖?

  让小黑来告诉你!


  行业内和用户似乎都形成了一种共识

  “不好的茶叶才用来做袋泡!”


  但是我们自己作为喝茶人,随时随地也想喝茶呀

  甚至经常看到同事们

  把生茶放到茶包里,装成小袋小袋的带着去出差

  通过这一现象

  我们就可以看到自身对茶叶的需求

  不管过去袋泡茶low不low

  反正袋泡茶这事儿得做!

  云南的茶普遍偏重后香型的茶。

  也就是说它的香气偏后,你在喝下去之后回甘时才返香。

  比如普洱生茶、熟茶……

  这样的茶做袋泡有个弊端。

  用来做冷泡茶的话,它不出汤。

  必须是滚烫的沸水才能把它的香气滋味给释放出来。

  我们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在整个云南寻找适合的原料。

  最终是在腾冲的高黎贡山,找到了一款高海拔环境下生长的青心乌龙。

  青心乌龙其实是20多年前从台湾引种过来的。

  当时我们很惊喜的发现,青心乌龙的前香很浓。

  最关键的一个处理环节是,在采摘的时候提高采摘嫩度。

  因为嫩度越高,氨基酸含量就越多。

  氮基酸越多我们喝到的茶汤的鲜甜感就更明显。

  其次,我们把完整叶片进行切碎,提高它的浸出效率。

  让它在冷水状态下,滋味物质也能快速浸出。

  有过泡茶经验的人都知道,用热水泡茶控制不好时间,茶汤就变得又苦又涩。

  冷泡最大的好处就是,用冷水泡,茶汤不容易苦涩。

  同时茶汤该有的鲜爽和清甜它都有。

  从此冷泡茶开启了它的新时代!

  2021年5月,冰甜乌龙拿到了中茶杯第11届的一个金奖。

  其实金奖是很难颁给袋泡茶的。

  因为评委也是专业茶人啊,对于评奖传统茶要更具优势。

  所以这次冰甜乌龙能拿到金奖。

  可以说是传统行业或者说是传统权威对它的一个认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普洱茶到底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导语:普洱茶流行,不过而二十来年间,从懵懂到认知,从小白变大神,我们经历、并附和了许多概念,从产区到山头、从古树到高杆、从毛茶到年份、从拼配到纯料......

正因为世间没有绝对,所以大家各执一词,至于那个好那个坏,正如佛家那句偈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以下为正文

不要当什么理中客。什么纯料也好,什么拼配也可以,普洱茶就是拼配好!

拼配茶自古就有,现在最早的记载是1825年阮福的《普洱茶记》: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所谓的外细内粗,就是普洱紧压茶外面用较嫩的茶撒面,因为嫩茶柔韧性好,粘性强,可以包住紧压茶的外面,里面就用较为粗老的料就行,当前拼配的普洱茶都有这个特点,外表细嫩,显毫,里面的料较为粗老,如果外面不用细料,直接粗老的压,往往就会存在压不紧,压制不成形的情况。

也就是说早在1825年前就有了拼配!

拼配最早源于古六大茶山

认为拼配茶不高端的傻缺相当多,而实际上普洱茶的驰名于世的那些老茶都是拼配茶,比如50年代的大红印,大名鼎鼎的福元昌,宋聘号,88青,73青,97水蓝印,六星班章孔雀,大白菜无一不是拼配茶。

纯料是原料角度,拼配是技术角度,本身二者就没什么可比性,有人偏偏要拿来比较,脑子瓦特了!

纯料是个伪命题,实际上应该归入天然拼配这一块,因为古树纯料都是混采,不分等级,嫩的老的常常混杂,从这一角度而言,必定是拼配无疑。

我们常常说的拼配是人为的将不同产区,不同级别,不同品质的原料进行搭配,以便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有人觉得降低成本好刺眼,实际上所谓的古树纯料降低成本的方式直接是假冒伪劣,商人吗,做茶降低成本情有可原,但是比起所谓古树纯料,拼配要有节操的多。

如今存世的老茶都是拼配的

普洱茶天然和拼配就挂钩,纯料才是红绿茶乌龙黄茶白茶追求的,很多中国茶都以细嫩,极品芽头为追求,这才是真正的纯料,古树纯料和人家比起来渣渣都不是,有图比较:

为什么普洱茶天然和拼配挂钩,第一因为它是紧压茶,第二因为它是后发酵茶,特性是越陈越香。

紧压茶有个压制适度的问题,都是嫩茶压,压得太紧,撬不动,喝得时候非常麻烦;都是粗料,压不紧,很容易就散架了,必须得老嫩搭配,才能压得松紧适中。普洱茶为什么要压呢?方便运输,加大运量,当年普洱茶是边销茶,运到边疆路途凶险,茶马古道,能装多尽量装多,于是就选择压紧运输。结论就很明显了,先有紧压后有拼配。

拼配是压制无意中带来的结果,不过很正常了,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技术成果都是副产品,无心插柳柳成荫。

越陈越香的发现和发扬光大更加壮大了拼配,要后发酵,要拼配,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发酵梯次,要老嫩,苦涩柔和,香甜结合。如果原料单一,比如都是芽头,口感单一,发酵过程漫长,芽头由于内含物丰富,在后发酵中时最难转化的,滋味会长期苦涩,有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芽头内含物不丰富,大哥,那是不耐泡,不是内含物不丰富。

压制成饼,必然要求原料不能单一;粗老料才内含物不丰富,不过耐泡,还很容易发酵转化。梗最容易发酵完毕,接下来时黄片,接下来时壮硕料,接下来时中等嫩度的原料,一直到芽头,转化时间逐步拉长。

梗发酵完了有黄片,黄片完了有壮硕的料,这样犹如后备军一样缓缓不断的跟上,可以保证转化的同时滋味提升,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所以普洱茶必须要拼配。

推崇古树纯料是典型的绿茶思维,早就应该摒弃,什么拼配纯料各有千秋更是扯淡,标准的和稀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以为自己一分为二,很辩证客观吗,幼稚!

这才是纯料,都是单芽,比起什么单株纯料来说,高级太多;

纯料还是一门智商税,很多人到现在都不醒悟!

智商税这东西,比起国家的正常税收,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间你就交了,还得乖乖的交,交了还不知道。智商250的人都不免交,何况大部分的人智商远远达不到250,具体的缴纳途径就是利用你的无知和弱智。

百度百科云:智商税,又称低智商税,网络流行词,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现,花了冤枉钱,这些冤枉钱就被认为是缴了低智商税。

因此,凡事交智商税的人,都是低智商的表现,简称弱智!热水瞬间变凉水的55度杯,一度非常受欢迎,据说还很获得过很多大奖;卵用都没有,价格死贵死贵的减肥达人最爱疯狂甩脂机,除了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小肚子在动以便聊以自慰外,没有任何效果;至于什么瘦脸仪,减肥茶更是侮辱智商了;据统计,女性是智商税的重灾区,女同胞们,可注意了!纯料,堪称普洱茶行业最大的智商税!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有人拿着刚刚发酵,新鲜出炉没有勾兑的散装白酒和你说,瞧瞧,我这酒,原汁原味,比得过茅台,五粮液。你自己体会一下!

纯料,本来就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话题,如何定义纯料,如何确定原料范围本来就是一个跳跃性和跨度相当大的难题。因为从根本上说茶叶所处的的光热,土壤,水分等等条件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导致即便是一棵树上的茶叶内质也会不同。尽管单株派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纯料,然而单枝,单叶,单芽的人很不服气,难不成你比我还纯?

伪纯料,布朗山区范围这么大,这能算纯料?

后来有人认为,一个寨子的就算纯料了,一个山头的也是纯料,至于勐海古树纯料也是勉强可以的,乃至于云南古树纯料都大行其道,人家美其名曰:茶性相同的茶,就是纯料,都是云南的茶嘛,茶性有什么区别?瞬间就是五雷轰顶,这浆糊逻辑,典型的模棱两可和和稀泥,茶性相同,那方面的茶性?

越解释范围越大,越解释越乱,照这个道理来讲,几乎所有的大厂拼配都可以称得上纯料,甚至比市场上大部分的纯料还纯,特别是台地拼配,人家不是说了吗,茶性相同,台地茶难道茶性不同吗?老弟,下次喝纯料搞清楚来源再说!纯料,实际上是一种低技术,低门槛的粗放型产品,除了宣扬原料(主要是古树)可能存在的牛逼,其他一无是处,和农村的散装白酒一个档次。某些纯料派还杜撰普洱茶自古以来就是纯料的传闻,颠倒是非,居心叵测,恰恰相反,普洱茶可能初始诞生的时候是纯料,但早早就用拼配提升内质了。最重要的证据就是阮福的《普洱茶记》: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外细内粗,这不就是撒面,心茶吗,改造茶不就是拼配的结果,这个记载在清朝中期就已经有了,可见拼配茶的悠久历史!

《普洱茶记》普洱茶拼配的重要文献

纯料怎么搞?摘点鲜叶,摊凉杀青晒干,进厂蒸压,稍微检剔一下,蒸蒸揉揉烘干整个外包装纸张就OK了,中间环节基本少得可怜,生产卫生环境基本无从知晓,质量品控基本海市蜃楼。你见过那个纯料企业宣扬自己车间多干净(很可能车间都没有,代加工的)?连加工过程不落地这种基本要求都拿来大肆宣传,至于古法制茶更是子虚乌有,所谓的古法也就是石磨压茶,手工制茶也就存在于视频图片中,其他的就不知所云了!

搞定了原料就能搞定一切,至于以后的深加工,再加工过程,呵呵,谁管?谁关心?消费者又不注重这些,茶鬼发烧友更是只盯着原料,省事省力省成本,代加工一下,收工!这就好比说,我打到一尾鲜鱼,告知众人,今晚的鱼汤肯定好喝,众人肯定犯嘀咕:你小子手艺行吗,搞砸了,喝毛线的鱼汤?纯料派的思路就是这样,我只要打到鲜鱼,就肯定能做好鱼汤,甭管我手艺多烂,反正就行!管杀不管埋啊!何况,现在很多纯料派手上拿着一堆臭鱼!

杀青

纯料门槛之低,只要两条腿的活人就能办到,拿钱上茶山收点茶压制完了就大功告成。而拼配则门槛则相当高,最起码的两点,一者需要丰富的库存,二是必须依赖娴熟的拼配技术以及技术的传承和积累。

丰富的库存需要来自各地各产区的原料, 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原料拼配技术再强也没用。但库存需要极为深厚的资金,要知道普洱茶的库存消化率非常低,所需时间非常漫长,也就是说你回拢这部分资金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是碰上个行情惨淡期,现金流断链,就只能关门大吉了。当年行业内一龙头企业2007年收了8.9亿的原料,一直亏损到了2012年底。因此在普洱茶行业,没钱就敢做库存,等于作死!拼配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要熟知各茶区的原料特性,以及其相融合的结果,反复调试反复验证,既要经验的累积,也要人才的储备,最好有技术传承和沿用,特别是成熟得配方,这东西和中药得秘方有一拼。大益的7542配方炉火纯青,低端的一些数字唛号陈化几年都可秒杀其他企业,乃至于成为古董登上舞台,好不风光,便是此理!

拼配茶在后期陈化中更优秀

尽管很多企业对于自己拼配的产品相当自信,但拼出来的东西之小儿科,真乃令人观止。一款茶,同一泡,可以泡出完全不同的两个味,根本融合不起来,就像两只手撕你的嘴巴一样,非常难受;有的茶苦的要死,也不丢点柔和的茶,老叶,梗之类进去降低苦味;要不就是涩的要命,不搞点回甘度好,甜柔的茶中和一下。拼配是跟着感觉走,九分天注定,一分靠打拼。而纯料根本不用考虑这些,什么库存,毛线,压完茶卖了行了!技术,不存在的,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原料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就是纯料!

话说纯料派当年也是压力山大啊,拼配当道,大厂有钱,家大业大,如何竞争?

诀窍来了,摸黑拼配,拼配是以次充好,用低层次原料拼配出高品质口感,台地农残超标,屌丝小白才喝拼配,有钱有身份智商高的人才喝纯料。最后发展出了茶圈子的著名鄙视链:古树纯料鄙视大厂拼配,这才为纯料打开市场空间,吱吱,真人才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那些年,纯料甚嚣尘上,一副打倒拼配,在拼配身上踏上一万只脚的架势,纯料是普洱茶的未来这种口号都喊得出来,现如今某大师都在呐喊,中毒太深,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88青就是典型的拼配茶

纯料还罔顾普洱茶的特质以及属性!普洱茶的特性和生命是什么?是越陈越香,是发酵,是转化,这就需要内质的醇厚,以及层次有序的发酵梯次,这就需要拼配。内质薄的茶必须加浓强度厚的茶搭配,老叶黄片多了要加点嫩芽,嫩叶提一提厚度;梗发酵陈化快,必须有老叶,中壮叶片,嫩叶,芽头作为后备发酵梯次继续转化;景迈茶不耐泡陈化几年容易掉水,加点布朗就可以增大后转化空间。

纯料就麻烦了,没有拼配,发酵梯次混乱,可能内质还单一,陈化速度快,后转化空间小,尽管有些走狗屎运的纯料茶阴差阳错之下会有较大的转化空间,但代价是大部分的纯料茶变化的单一,生命的短暂,以及品质丰富性的缺乏。所以要喝普洱茶的一山一味,不如直接喝散茶,这才是原汁原味,压制成型了,不免压的不均匀,这边紧那边松,影响到口感,何必喝什么纯料呢?纯料肥了茶农,弱化了品牌建设,导致普洱茶行业最低端的竞争!

纯料拼的是什么,原料!于是大家就开始抢原料,上山下乡一波流,炒完班章炒冰岛,炒完昔归炒懂过,炒完困鹿炒曼松,炒完刮风寨再炒薄荷塘。茶农赚的盆满钵满,原料价格被抬得老高,自己一看玩不下去了,换地方,茶山的候鸟和民工,好不凄凉!这些年,纯料市场没有成就一家那怕稍微有点知名度的企业,还是皮包公司小作坊,茶山流窜作案,反倒成就无数的村寨以及公共品牌,这不仅拉抬了整个普洱茶源头的成本,造成终端盈利困难,而最大的副作用则遗祸整个市场,那就是假冒伪劣的泛滥成灾,难以遏制。

纯料会导致唯原料论

为什么说纯料是普洱茶行业最大的智商税,从历史、技术以及营销角度,它都是极端的low以及上不了台面!不仅坑了消费者,坑了商家自己,未来还要坑茶农,坑整个行业,大家都得交智商税,不交还不行,毕竟一条产业链,都成栓一起的蚂蚱了,还能咋滴?

呜呼哀哉,可悲可叹!

——本文来自小小发酵师,感谢作者付出。

民国乌龙世家龙德记的肆大乌龙到底是什么茶?

提起乌龙茶,我们都知道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乌龙茶茶庄要数福建金圃茶庄和广东龙德记茶庄。乌龙茶是中国六大茶之一的青茶,最初源自福建的北苑贡茶,从宋朝开始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乌龙茶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及台湾等地。

或许有不少茶小白会问乌龙茶有哪些啊?在揭晓民国时期乌龙世家龙德记出品的“肆大乌龙”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乌龙茶的分类。乌龙茶的品种繁多,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乌龙茶”只是总称,细分起来有很多不同的茶。

常规乌龙茶

常见的乌龙茶分类有如下这种:

1、大红袍:位居武夷岩茶之首,有“茶王之王”的称号。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是中国特种名茶。其品质最为突出之处在于香气馥郁而持久,“岩韵”明显。

2、铁罗汉:位居四大名枞之二。铁罗汉茶树长于武夷山内山岩石之中,形成独特的风味。铁罗汉的名字由来颇具传奇色彩,有僧侣的、有神仙的、有商贾的,丰富了乌龙茶文化。

3、白鸡冠:位居四大名枞之三。白鸡冠茶外形独特,叶子呈淡绿色,夹带白色,茶芽带有绒毛呈月牙状,状似鸡冠。白鸡冠是武夷山唯一的“道茶”,其命名和道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4、水金龟:位居四大名枞之四。水金龟,既有铁观音的甘醇,也有绿茶的清香,具有鲜活、甘醇、芳香等特色,是茶中珍品。

5、武夷肉桂:是近几年新开发的岩茶名枞。

6、武夷水仙:武夷水仙是历史上较为有名的茶品,始于清道光年间,是以树种品种来命名的茶品。水仙茶茶叶比较厚,外形紧结,色泽呈暗绿色和黄色之间,冲泡后的茶汤较为清澈,茶香浓郁且有淡淡花香。

7、武夷奇种:指以单枞冠名以外的茶品种所制成的乌龙茶。8、文山包种:又名“清茶”,是台湾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轻的清香型绿色乌龙茶。

9、冻顶乌龙茶:被誉为台湾乌龙茶中的极品,它属于发酵极轻的包种茶类,在风格上与文山包种相似。冻顶乌龙主要产于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一带,冻顶山山高林密,山多雾,路陡滑,因此冻顶茶的产量有限,尤为珍贵。

10、台湾高山茶:台湾高山茶是指生产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区的茶叶,产地主要分布在阿里山、玉山、雪山、中央山、台东山等山区。

11、木栅铁观音:产于台湾省台北市木栅区。

12、白毫乌龙:又名“膨风茶”、“香槟乌龙”、“东方美人”,为台湾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重的一种。

13、罗汉沉香:产于四川蒙顶山。罗汉沉香兼有红茶和白茶的优点,独特的“果香樟韵”,滋味鲜醇高爽,果香清甜,樟香幽长浓郁,香气高雅持久。

14、东方美人:是台湾独有的名茶,又名膨风茶,又因其茶芽白毫显著,又名为白毫乌龙茶。东方美人茶叶外观颇显美感,叶身呈白绿黄红褐五色相间,鲜艳可爱,茶汤水色呈较深的琥珀色,尝起来浓厚甘醇,并带有熟果香和蜂蜜芬芳。东方美人叶片肥大、白毫明显,呈白、红、青、黄、褐色交叠,如花朵般美丽,故得此名。

15、凤凰水仙:是产于广东潮安凤凰乡的条形乌龙茶,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蜜韵,滋味浓、醇、爽、甘,耐冲泡。主销广东、港澳地区,外销日本、东南亚、美国。凤凰水仙享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肥大,色泽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澄黄清澈,味醇爽口回甘,香味持久,耐泡。

16、闽北乌龙茶:产地包括崇安(除武夷山外)、建瓯、建阳、水吉等地。   17、闽北水仙:闽北乌龙茶中的主产品。

18、白毛猴:又称“白绿”,是政和县的传统名茶。

19、安溪铁观音:因身骨沉重如铁,形美似观音而得名,是福建乌龙茶中的极品。“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品种名。安溪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叶形椭圆,叶肉肥厚,有浓绿光泽。铁观音的采摘和制成较一般乌龙茶严格,冲泡后的茶汤颜色浓艳金黄,宛如琥珀。

20、安溪黄金桂:又名“透天香”,以奇异高香而得名。黄金桂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是以黄旦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其汤色呈金黄色且有桂花香,而得名黄金桂。21、永春佛手:主产永春县,是福建乌龙茶中具有独特风味的名茶之一。

22、安溪色种:组成色种的乌龙茶品种主要有本山,水仙,奇兰,梅占等等。

23、广东乌龙茶:广东乌龙茶的加工方法源于福建武夷山,因此,其风格流派与武夷岩茶有些相似,外形呈条形。

24、凤凰水仙:主要产区为凤凰乡,一般以水仙品种结合地名而称为“凤凰水仙”。

25、凤凰单枞:是以凤凰水仙的茶树品质值株中选育出来的优异单株,其采制比凤凰水仙精细,是广东乌龙茶中的极品之一,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山茶区。茶形壮实而卷曲,叶色浅黄带微绿。汤色黄艳衬绿,香气清长,多次冲泡,余香不散,甘味尤存。凤凰单枞的品种繁多,如宋种1号、宋种八仙、宋种东方红等。

26、浪菜:采摘多为白叶水仙种,叶色浅绿或呈黄绿色。27、岭头单枞:又称白叶单枞。

28、石古坪乌龙:以潮安石古坪采制的品质最优。

龙德记肆大乌龙

科普完乌龙茶的种类后,客官就要问了,乌龙茶分类都有三十多种之多,作为民国时就已经闻名中外的乌龙世家龙德记,出品的“肆大乌龙”究竟是哪四大呢?

早在福建金圃茶庄树立乌龙茶行业内标杆时,就曾推出了“金圃乌龙”,该乌龙茶精选上等茶叶,以色香味三绝赢得大众的喜爱,并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南洋劝业会上一举拿下评选金奖。此后,福建金圃茶庄的金圃乌龙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获得甲等金质奖。金圃乌龙,打响了名堂,于是也引来其他茶庄、同行的纷纷效仿,都推出自家茶庄的“金圃乌龙茶”。有别于其他茶庄的出品,龙德记茶庄在选茶上做了一些“创新”,就是推出“茶品选秀”,类似于今天的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每隔3年就邀请行业内有威望的制茶大师评选一次最佳的四款乌龙茶,然后推出龙德记独有的“肆大乌龙茶”。既选出了最好的乌龙茶品,又藉此通秀”事件营销打响该产品的知名度。在今天看来,其营销手法可当代啊!

龙德记每3年评选出的肆大乌龙(四大乌龙),上榜比较多的有:大红袍,凤凰单枞,冻顶乌龙,安溪铁观音等。从口味来看,基本都是符合大众喜爱靠前的几款,但是龙德记透过这样的评选,让产品有了“炒作”空间和特色,在众多乌龙茶庄的众多“金圃乌龙茶”中能够脱颖而出,给茶客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或许就是乌龙世家成功的秘诀吧。

找到约21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