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哪里可以买到好茶叶

找到约500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到茶城货比三家,就能买到好茶?道行不够,到哪里都是坑

一个刚入门不久的茶友说:真不敢去茶城,水太深了。

茶城里,所有的茶老板,对老客户和懂茶的人,都是以诚心换诚心,甚至一往情深。

然而,对刚入门或不怎么懂行的人,大多数茶老板都是兢兢业业、本本分分的卖茶,但总有少部分人,喜欢剑走偏锋,充分发挥茶叶没有标准的“魅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三言两语试出你懂不懂行,然后,茶叶卖多少价格,看你道行,全凭良心。

无论你想喝什么茶,都有。无论你想要什么价格的茶,只要不是太便宜,都有。至于价格,上不封顶。


就像两年前,小白刚毕业,想买点好茶送给老师,听说茶城卖茶的人多,可以货比三家。然而,小白到茶城之后却发现:别说货比三家,就算货比30家,也分不出好坏。

小白钻进一家茶叶店,张口就来:老板娘,有没有三千块一公斤的茶叶,包装好点,送老师。

老板娘看着小白年轻单纯、天真中带点无邪的清澈眼神,指着一袋茶:我这茶是真正的古树茶,5300一公斤,看你是个实诚人,尊敬老师,跟我年轻时候一模一样,3400给你。

这时,茶老板从隔壁房间过来,问了老板娘一句:你给他多少价?

3400!

茶老板点点头:这个很良心,随手从蛇皮口袋里抓出一把茶。只是,小白看着茶老板抓起茶叶后掉落的灰尘(没过静电),心里有些怀疑到底值不值。

茶老板立即说:先泡了试一下,我这好茶,不怕泡。我做茶,卖的都是良心价,做的都是回头客。

小白喝了一口茶叶,略有些苦涩。茶老板立即说:喝茶,喝的就是这种苦味,不苦不涩不是茶。

小白点点头,虽说不懂茶,但这种茶叶好像有点不值。只敢说,我再看看其他的。

茶老板马上拉下脸来:你图什么好玩噶?


吓得小白拔腿就跑,到了另一家店里,小白问:有没有三千一公斤的茶叶。茶老板指着一袋说:我这茶就是3000块一公斤啊,可以2600给你。

小白抓起一把茶叶闻了闻,看了看,看茶叶外观也是平平无奇,不敢多说,又换了一家。

结果,又一家茶老板的货架上,满是冰岛、老板班章的古树茶。茶老板看着天真无邪的小白,信心满满地介绍着:我这200克一饼的冰岛只要180,真正的冰岛,复购的人很多的。

小白一脸好奇:听说冰岛和老班章的古树茶很贵啊!

茶老板马上拍着胸脯保证:别被奸商骗了,我是茶农啊,所以卖的便宜!

如果嫌便宜,茶老板马上起身,上楼拿下一袋茶叶说:我这个茶是珍藏的!是真正的好茶,一般人我还不卖给他,咱俩投缘,卖给你。


这么深的水,也难怪小白去过一次就大呼:茶城水太深,我要回农村。

虽然农村(茶山)路也滑,人心更复杂。但在茶叶这个市场,拼的是道行和信任。喝茶的道行高,没有人骗得了你。有信任的人,认准他买就行。没有信任的人,且道行不够,别乱跑茶城。

无论你要什么价位的茶,茶叶店里,一定有一袋茶叶值你想要的价!无论你选茶多么苛刻,茶老板一定有一个让你买茶的理由:

想存一点茶叶慢慢喝,茶老板果断开口:我这茶越陈越香,放个几十年没问题。虽然垃圾茶存100年还是垃圾。

想要冰岛老寨古树茶,茶老板捧出茶叶,800一公斤,会不会是假的?肯定是真的。茶农卖茶,茶山有基地,所以便宜。800块一公斤的冰岛,还要硬说成真的,就有点过分了!


你说这茶香气不好,茶老板会说:喝茶,最重要的是汤感,韵味。我这个茶,行业独有。

你说这个茶不合你的口味,茶老板会说:茶无贵贱,适口为珍,喝习惯了就好。

再如“我这茶纯野生,这是XX大师的茶,很难买到,我认识谁谁谁”之类,都是千方百计,让你买茶。

茶叶市场,之所以水深,是因为茶行业没有标准、且无法溯源。鲜叶一旦离开了茶树,亲妈都认不出来。

到了茶叶市场,蛇皮口袋里一堆毛料,来自哪个山头,值什么价,有人能喝得出来,但少之又少。

当然,茶老板也会遇到略显绝望的大龄蹭茶一党,无论怎么介绍,就是只喝茶,不买,分明就是一副:我在勐库吃香蕉都是不给钱的,在昆明喝你两口茶叶是给你面子。

茶叶,是个江湖。江湖自然有套路,学费总是要交的。

买茶,看道行,看圈子,最重要的是信任。

如果没道行也没圈子,一杯茶而已,好茶自然要好喝一些,但不懂行,真没必要追太贵的茶,捡便宜的买,自己喝得开心就行!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有多少种?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茶叶有八大类,除了红茶、绿茶以外,还有乌龙茶,还有白茶、黑茶、黄茶。

这几种茶之间有交叉吗?乌龙茶和青茶是一种茶吗?黑茶和普洱是一种茶吗?

黄茶和白茶感觉很相似,区分的标准在哪里?

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分别?

营养价值上呢?


绿茶


(上图是安吉白茶,叫做安吉白茶其实是绿茶,同理还有天目湖白茶)


绿茶未经发酵。根据杀青时候的工艺分成
1.炒青绿茶(根据不同形状又分成长炒青,扁炒青,圆炒青等)这种工艺的绿茶一般被人为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知道的名茶大多属于炒青绿茶。龙井,庐山云雾茶,碧螺春等
2.烘青绿茶(常见于安徽) 六(lu四声)安瓜片 太平猴魁
3.晒青绿茶    这个搞不好快失传了。。。
4.蒸青绿茶   事实上这种工艺在日本还是在流传的。比如玉露茶。
其实好的绿茶是很嫩的,我试过用泡完的绿茶煎荷包蛋是可以吃哒~比小葱香哦


黄茶


(图蒙顶黄芽,除了黄一些还是很像绿茶)


黄茶是绿茶工序加多一道闷黄实现一点点的发酵
按照叶片大小嫩度分成黄芽,黄小茶和黄大茶
比较有名的就是蒙顶黄芽  君山银针了


白茶



(这是寿眉,完全不一样了吧,一般白茶有白色的毫毛)


传统白茶只产于福建。跟绿茶工艺就差很多了,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叫做萎凋。通常来说发酵程度会大于黄茶。所以我感觉会酸酸的。
(其实白茶和黄茶区别很容易分。黄茶特别是黄芽茶是嫩嫩黄黄的很像绿茶,白茶就不一样了)
比较常见的白茶有三类吧?
1.白毫银针 身披白毫,模样似针
2.白牡丹
3.寿眉 也就是贡眉了  长得非常粗犷,像落叶一样。据说70年代香港茶楼里都是这个。


青茶

    

(上图是条索明显的凤凰单丛)

(上图是团成小球的铁观音)


青茶就是乌龙茶了。半发酵,发酵程度高于前三者,低于红茶。乌龙茶是以香气著称的。青茶多按照产地划分:

闽北乌龙     著名的岩茶就是闽北乌龙了,大红袍是岩茶的其中一种,由于是按照树种分类,所以岩茶有非常多非常多的种类呢。说到大红袍,其实几千上万块的都是假的,知道贡品是什么么?

闽南乌龙      铁观音 其中按照工艺又分成清香,酸香,浓香。但如果你问我广东茶楼里那种是什么型,我只能呵呵了。大概是酱香吧~笑~

广东乌龙      凤凰单丛 这种茶又是乌龙茶里最香的,所以它的分类也以香味命名。比如说芝兰香,姜花香,还有姜花香里出名的通天香。

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 东方美人(就是香槟乌龙了)我是很喜欢东方美人的,因为发酵程度大很像红茶。对的那我还不如喝红茶好了。


红茶


(写了高级两字就真的会变高级,我是相信的)


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以上所有茶叶。按照制作工艺分成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此外还能加一个红碎茶。

1.小种红茶     小种又分成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区别就是是否产在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是非常古老的茶,传说中所有红茶的都源自它,包括现在很火的金骏眉。
2.工夫红茶     除了小种都是工夫红茶了。包括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广东的英红等。
3.红碎茶         很多红茶传到国外,就成为切碎了放在茶包里那种了。比如著名的立顿啊车仔。


黑茶


(在公道杯里可以看到普洱的颜色是酒红的哦,生茶时间久了是会这样)


黑茶,所谓后发酵茶,是制作完放在那儿待他自己发酵。所以这个发酵程度很难讲了,取决于你存放多久不是吗。黑茶也是按照产地划分的,藏茶,云南黑茶(普洱),广西黑茶(六堡)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普洱了。这个也分成两种

生茶       这是传统工艺了,普洱进行杀青之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是干仓生茶了,放个20年,就能成为老生茶,这个时候茶叶已经发酵差不多了,是很贵的。如果不幸受潮,就会成为湿仓货,价值就会大打打折扣。一般说投资就是指生茶了。

熟茶        由于生茶发酵需要很长时间,现代人就发明了熟茶。就是一般生茶做好了,多了一道工序渥堆。原理就跟沼气池差不多吧。放在一起温度升高发酵。熟茶发酵程度大于新的生茶,口感柔和。但由于这是一门时间的艺术,所以很多人会推崇生茶。


花茶

    

(碧潭飘雪)


花茶即香片,这个的分类法则就和以上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人觉得花茶就是菊花茶啊玫瑰花茶。其实不是的。真正的花茶是选取茶胚,然后用花朵的气息去沾染茶叶,最后去花留叶。好的花茶不太会让你看到花朵的。


比如茉莉花茶,取烘青绿茶,用好多层茉莉花去芯,层层垒起来窨(xun四声)制,绝对不是混在一起那么简单。


——————————————————————————————————

至于泡制方法。


现在中国所谓的茶艺我看到大多是功夫茶的方法。就是美丽的大姐姐着穿旗袍用修长的手指为你服务的那种。

总的来说~比较嫩的茶叶,像绿茶黄茶,要用低一点的水温,80来度就好了。可以选择中投上投法(叶片沉的话)放在玻璃杯里冲就行了。

发酵大一点的茶叶呢,乌龙红茶一类的,就需要用热一点的水在盖碗或者紫砂壶里冲泡出汤了。

至于普洱一类很粗犷的茶叶,甚至还可以用小壶在炉子上慢慢煮。冬天很有意思的。



品茶方式     这个我想讲多两句了


就是拿小杯子喝啊。喝高香型的乌龙茶会用闻香杯。
我觉得这个心态很是要端正的。
一般的同学呢,能喝出来个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已经很厉害了。但有时候会听到有人喝了一口茶就说,嗯,这个茶树龄大概多少,放了多久多久。我会有点无语,也许个别茶叶比如普洱生茶是可以喝出来储存时间,那也是极其厉害的人才能做到。何况每棵树,每批茶叶,每种储存方法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做到一品就能说出来呢。
遇到这种人我心里是会呵呵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好多人都喜欢贵的不得了的茶叶。其实无论是大红袍,金骏眉,还是狮峰龙井。真正产量就只有一点点的一点点,哪里够全国的土豪消费。你真的以为那些就这个名字漫天要价,上万块一斤的就是真的了吗?
一两千一斤的价位,金骏眉是绝对买不到真的,但运气好的话却可以买到不错的正山小种,滇红你快能买到极品了。你会选哪个呢?
还有,真的时间越久越好吗?熟茶low了吗,超市就没有春天了吗。我觉得都不一定的,我曾经喝完自带的各种茶叶,然后在国外超市买7刀一大盒的荔枝红茶。对的就是所有人都不齿的超市罐装茶。但是居然煮出来一屋子荔枝的香甜味道,还是很振奋人心的。
跟钱没有关系,找到自己喜欢的最重要吧。

说高深一点还有茶道。
茶经里有写的,点茶煮个开水还分腾云驾雾啊鱼珠蟹目之类的。这个我觉得太悬了有点装神弄鬼不喜欢。
不过比较有兴趣的书里描写古人的斗茶,用茶在纸上写东西。
至于禅茶一味。
这个更厉害了,我觉得在这个年龄还是别想这个了吧,好好学习以后突然想明白再说。对于僧人,茶道还会和香道结合在一起。对香道虽说很有兴趣,但因为完全没有接触只是听喝茶时候人家聊起,东南亚地名一大堆根本记不住,一块木头也好多说法。对于不清楚的东西,我通常会默认水很深,然后作远观仰视状。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泛泛地接触。
我听一个长辈说在日本,茶道有时会焚极品的香,那个香灰之后是要喝掉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生物或者化学都学过的啊,碳化的东西怎么会有益健康呢?总觉得大家很喜欢把一个东西追求到极致,但你到底是追求这个东西呢,还是追求这种极致带来的快感呢?
就像你喝很贵很贵的茶,或者弄很高端的茶道,累都累死了,真的会有享受吗?
貌似跑题了。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了。


比较实际一点的话,如果你自己喜欢做小茶点,中式的西式的其实完全不用讲究搭配。无论是烤饼干还是蒸点心,比追求狂拽酷霸屌要有趣多了。


营养价值


理论上来说,发酵程度越轻,那营养保留越好。
但我想说这个茶叶放在杯子里就那么一点点,你就算全部吃到肚子里也不会大补吧,何况是冲出来水喝呢?
如果想要补充氨基酸,你可以喝饮料多吃蔬菜
想补充维生素C,你可以吃维生素片或者大橙子大菠萝
如果像补充矿物质  喝矿泉水都是可以的。

哪种方式都比喝茶效率高。

原作者:王诺诺

什么?韭菜太多,台地茶已经不够用了?

今年云南茶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多年毫无存在感,一直抬不起头来的台地茶,居然涨价了。而且是在受疫情影响,市场不景气,古树整体不涨,部分产区甚至略降的前提下,台地茶逆势上涨,你说奇怪不奇怪?

说奇怪,搞清楚原因就不奇怪,根据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在供需关系中,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古树不涨,部分产区下降这个好理解,疫情影响,本身市场遇冷,很多外地茶人不容易来,来了也不敢放开收,尤其后期雨水偏多,更不敢收,供大于求,这都是原因。

但是台地茶为什么能上涨呢?

客观的说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疫情导致用工荒,工价上涨,不好找工人,这个对古树来说占比小,影响不大,对台地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当然这个不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还是需求突然增大,如果没有需求,宁可不采也没法涨价。

台地茶这么多年一直不受待见,除了大厂压货,低端产品,旅游商品,造假古树之外,哪里突然多了这么大需求呢?答案就在快速崛起的直播间当中。

本来想找几张茶叶直播数据图,后来发现无论是公众号还是网页相关内容都被删了,这样也好,省得找麻烦。本来我也对这些直播没有敌意,现在就更没必要误会了。

台地充古树在普洱茶界是一直以来的传统,所谓家家冰岛,户户班章,有没有短视频,有没有直播并不会有根本改变,只是直播加速这种产品流通了而已。

直播当然也不只是加速低端产品流通,也有中高端产品流通,不过低端产品在目前模式下比较占优势。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发牢骚,而是借此机会探讨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直播平台为茶行业带来什么?

提到直播,很多人态度都是两极分化。有的人嗤之以鼻,认为是直播扰乱了市场。有的人顶礼膜拜,认为是大势所趋,谁跟不上形势谁就要被淘汰。其实这些都没有涉及到问题的实质。

实质是什么?直播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直播对茶行业的影响。  

短视频也好,直播也好,本质是视觉和听觉的传播。而茶是一种饮品,消费者的感受和评价主要是建立在味觉、嗅觉和触觉基础上的。这种不对称性是这个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

这里面可展开的东西很多,你也可以观察别的行业,看看那些主要靠视觉信息可以判断的产品,然后就会豁然开朗。

那么是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追求滋味口感呢?答案是否定的。

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有口喝的就行。这个时候如果商家能提供额外的感受:比如这款茶其实是什么名山古树,原价一万八,现价一百八,你因为如此幸运才能得到。

即便这部分消费者未必真的相信,但是他得到了一种之前没有的心理享受:似乎我占了大便宜,好像我喝了名山古树。虽然这种感受没那么确定,但是隐隐约约也聊胜于无,那么对于他来说,买这些茶是何乐而不为的,因为得到了某种精神愉悦。

还有一些只看包装的消费者,或者认准某品牌已经喝过的产品的消费者,这些都是只凭视觉可以判断的,并不需要追求滋味香气。

真正对滋味香气口感有要求的消费者,很难通过直播平台买到心仪的茶品,不是完全不可能而是很难。为什么呢?一个是前面说的真正需要的信息和展示信息完全处于不同的频道,没法真实体验。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藏着一个商业秘密,以后有机会再聊。

另一个原因是我前面说过网购平台的普洱茶悖论现象(参考之前发过的《普洱茶悖论》这篇文章)。简单来说,就是以次充好商家因为利润巨大,可以加大投放,从而更容易获得流量,消费者如果只是搜索关键词或刷直播,基本只能进入这些商家的商铺,买到好茶的概率很低。

我自己的经验也印证了这个结论。对于普洱茶实在太熟悉,什么段位一张口就知道了,所以我很少在网上买过普洱茶,个别的也是研究参考用的。但是对于一些我没那么熟悉的茶类,我有一些网购的经验。

有些茶类比如岩茶、单丛等等,我只是认识非常有限的几个茶人,虽然来源还算靠谱,但是我没有像普洱茶那样深入茶园,也没有做普洱茶这样的海量收样和研发,我无法评估他们的水准,不知道这个门类最高水准到了一个什么地步,我想试着通过网购来了解一下。

我的网购策略当然不是99包邮的班章,那买到好茶的概率是零。我的策略是在尽可能小包装(哪怕只有一泡)的前提下,买的基本都是最贵的茶。这样你花几十到千元左右,就可以基本涵盖这个领域价格最贵的茶了。

结果非常令我吃惊,那就是我网购的茶,无论多贵,哪怕千元一泡,平均水平还不如我前面说的私下认识的那几个茶人的茶。而价格则是量级的差别,换句话说我买单价合几千一斤的茶,水平并不比我认识的茶人几百一斤的茶品质好。

比较贵的茶,而且还是选择看起来相对靠谱的商家,尚且如此,其他茶可以想象。

我仍然相信,网上是可以买到好茶的,但是因为被肯大投入买流量的劣质茶压制,可能藏在十几页,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后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太难找到了。这就是普洱茶悖论。

只要是网购,在缺乏公信品牌和明确标准的领域,必然都存在普洱茶悖论。直播并没有产生新的现象,但是让普洱茶悖论在某种程度上力度更大了。在直播平台我也试着买过,基本情况和之前差不多。这也是台地茶供不应求的原因所在。

顺便说一句,我网购瓷器的情况就好得多,因为基本信息视觉都能呈现,我也不会听商家鬼扯,根据我掌握的知识判断就可以了。

未来的趋势

未来会如何发展,商家和消费者如何应对呢?

1前面说了直播虽然短时期拉动了消费,但是行业本质并没有改变,影响也只是一部分消费群体,而且这种影响会逐渐饱和甚至会缓慢下降。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消费力也是有限的,在没有新技术新渠道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整个市场必然达到饱和。

2对于以次充好大发“福利”的商家,很多人虽然捡便宜的快感得到短暂满足,但长期坚定不移当铁粉韭菜对智商要求还是太高,大部分人还是无法适应,所以这部分生长最快的市场逐渐饱和后反而会缓慢下降。

3还有一些相对大一点的品牌,消费群体相对固定,网上搞活动不过是和线下经销商抢市场,也不能玩的太过,所以经过一轮热度之后,也是会逐渐稳定下来。

4有一些做的量也不大,做的相对靠谱的茶人,比如一些专门收古树原料的茶人,如果表达能力强,可以借短视频和直播增加一些粉丝,对个人来说是一个很好拓宽渠道的机会,但是对大的市场影响不大。

5而且普洱茶新茶并不那么好喝,如果仅仅靠跑茶山拍视频的话,即便货真价实,如果没有高水平工艺、科学藏养,对于有更高要求的茶友来说,吸引力还是不够的。

这是一个大致的判断。最后再回答之前的一个问题:这种情况是不是会把普洱茶市场搞乱?

答案是否定的。短期肯定是会让一些消费者上当,但慢慢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影响没那么大。再说本来就挺乱的,再乱也乱不到哪去。

还是那句话,哪有人想去潘家园地摊上找真古董,也就是图一乐,市场会逐渐分化的,如果消费者真想喝好茶,慢慢你也会找到更合适的渠道,不会盲目在直播间里拼杀的。

那是不是应该规范行业,应该严格审查直播间产品?我的回答是,没用。因为操作起来相当麻烦。交税最多的大企业的原料都知道怎么回事,你指望去严查不现实,大鱼都不吃,哪有精力去找小鱼小虾,得不偿失。对于相关部门来说,真正的问题不是古树造假,而是消费者投诉,而处理消费者投诉,并不一定要这么麻烦。

这个问题要真正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有相当多的事儿要做,这个不急,我们以后慢慢展开。

作为一个坚定的普洱茶长期主义者,普洱茶科学藏养的乐观主义者,我对普洱茶的未来还是看好的,对于直播行业我也是支持的。之所以没有进入这个行业,不是不想挣钱,也不是有什么敌意,主要是常年跑茶山,一不想架的太高,二不想混成脸熟,那样很多事儿会比较麻烦,我又是怕麻烦的人。

喝到茶很惊艳,看到人不认识,最好。

来源:茗寿堂,一碗茗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7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