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牡丹花茶泡开的图片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性格”,茶要这么喝!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性格”: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绿茶性寒可清热、普洱熟茶养胃、乌龙茶润喉生津、花茶养肝利胆。


从传统养生的理论上讲,喝茶也有治病防病的功效,冬天喝茶还能预防疾病。但是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适应症,每个人应该对症选择适合自己饮用的茶品,适口为珍。



喝红茶预防流感


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在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将红茶加糖、奶、芝麻饮用的习惯,这样既能生热暖腹,又可增添营养、强身健体。


研究发现红茶可以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病率。中风和心脏病正是冬季高发的疾病,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冬季经常泡上一杯暖暖的红茶,不但可以暖身体,还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此外,常用红茶漱口或直接饮用还有预防流感的作用,这在冬天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喝红茶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独到的作用,这样使红茶的受众更广泛。由于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刺激性弱,还特别适合肠胃和身体比较虚弱的人。


喝红茶时茶叶量控制在3到5克最佳,注意一定要热饮,最好现喝现泡,如果放的时间长了,营养和口感都会打折扣。



上火喝绿茶


冬天气候干燥,加上人们喜欢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上火就成了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并带来便秘、口干舌燥甚至口舌生疮等后果,而这个时候就可以求助绿茶。绿茶是未发酵茶,性寒,可清热,因此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对轻度胃溃疡还有加速愈合的作用,并且能降血脂、预防血管硬化。


因此容易上火的、平常爱抽烟喝酒的,还有体形较胖的人(一般是热体质),都比较适合饮用绿茶;而肠胃虚寒的人则不宜服用绿茶。如果胃寒体质的朋友,可以考虑喝老白茶、普洱熟茶。



喝普洱熟茶养胃


俗话说:“夏喝生普,冬饮熟普。”因为夏天燥热,人容易上火,而普洱生茶有清热解毒、解暑解腻的功效;冬天寒冷,普洱熟茶茶性温和醇厚,茶所含的益菌群有暖体养胃的功效。


熟茶经过发酵后,会衍生大量的物质,基本上属于小分子,有利于人体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绿茶与乌龙茶则不同,虽然它们内含的茶多酚高于普洱茶,但茶多酚内含的很多物质是大分子,空腹饮用,会对人的胃肠产生强烈刺激。



因此体质弱的成人和儿童经常被告知,慎饮绿茶,更不能空腹饮用绿茶。中医所说的绿茶“寒性大”,恐怕都与其内含的大分子有关。


同样,未经人工发酵与自然发酵过的普洱茶(即新采摘的普洱生茶),也不能空腹饮用,原因也是分子量太大。除普洱茶生茶外,自然发酵并达到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和陈化三年以上的普洱熟茶都具有“暖胃”的功效,其主要原因都与小分子有关。



口干舌燥喝乌龙茶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在味道上,乌龙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因此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可以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而冬天里室内大多空气干燥,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嘴唇干裂,这时泡上一杯乌龙茶,可以缓解干燥的苦恼。此外,乌龙茶对蛋白质及脂肪有较好的分解作用,能防止肝脏脂肪堆积,对于怕冬季里贴膘的人来说,青茶也有一定的减肥功效。


顺便提一下铁观音,铁观音是属于乌龙茶,但如果不是传统老工艺的铁观音,区别于真正意义上的乌龙茶,因为发酵程度很轻,茶性有所不同。



郁闷、烦躁喝花茶


花茶包括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是以绿茶为茶坯加入不同香花熏制而成的。一般来说,花茶可以养肝利胆、强健四肢、疏通经脉。以茉莉花茶为例,可以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对治疗痢疾和防止胃痛有良好效果。


而金银花茶则可以清热解毒、提神解渴,并对咽喉肿痛等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对预防流感效果亦佳。因此在冬季不妨适当选择,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及经期前后容易心情抑郁,性情烦燥,不妨用喝花茶的方法来消解郁闷。



喝黑茶御寒降脂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比较悠久,种类比较丰富,例如有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茶、泾阳茯砖茶以及四川边茶(康砖)等。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



普洱茶和茯砖茶是我国不同类型黑茶的代表,其活性成分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降脂功效。现阶段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等保健功能,降脂作用可能与其中的他汀类化合物有关;茯砖茶也有很好的消脂去腻作用,降脂减肥功能较强。此外,黑茶中的矿物质种类丰富,且有很多种含量要高于其他茶类。黑茶性温,有助御寒,适合虚寒体质者喝。


黑茶的喝法比较简单,可选用紫砂壶、飘逸杯或盖碗进行冲泡。但一定要醒好第一道茶。



喝黄茶助消化


黄茶按照鲜叶老嫩度通常分为黄芽茶(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莫干黄芽)、黄小芽(如沩山毛尖、北港毛尖和平阳黄汤)和黄大茶(如安徽霍山黄大茶和广东大叶青)。黄茶的主要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不仅叶底黄,茶汤黄,干茶也显黄亮,且香气清悦,味厚爽口。


目前,关于黄茶保健功效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黄茶在闷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适宜喝点黄茶。与绿茶清凉和红茶温热的性味相比较,黄茶类的性味特征居于两者之间。黄茶的饮用方法一般与绿茶相似。



喝白茶抑菌抗辐射


白茶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由于白茶制法特异,其成茶满披白毫,芽叶连梗,形态自然素雅,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清淡。按采摘标准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白茶的化学成分一般与绿茶比较接近。从一些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白茶的抗菌效果比较好。此外,白茶也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效果,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白茶提取物被用于脸部护肤品的开发。白茶性凉,能降火去燥。


白茶的饮用方法一般与绿茶相似。如果是老白茶则与黑茶相似。



学会配茶效果更好


喝茶养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其实,每种茶都有个天生的好搭档,搭配饮用能让喝茶保健的效果翻倍。



绿茶+柠檬

儿茶酚等多酚类化合物被公认为是绿茶中对健康有益的关键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包括预防癌症、改善心血管健康、减肥、抵御电离辐射等。美国普度大学研究发现,在绿茶中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食物,能提高人体对儿茶酚的吸收效率,可使儿茶酚的保健功效增加4倍。实验表明,柑橘类食物中,柠檬的效果最好。


柠檬配绿茶,口味清新酸凉,尤其适合夏天饮用。将泡好的绿茶放至可入口的温度后,再加进一两片切好的柠檬,或者滴入几滴柠檬汁,这样能避免高温造成的维生素C损失。



乌龙茶+桂花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其富含单宁酸、茶多酚、植物碱等活性物质,它们都可以消食去腻。搭配上香味清新、有醒脾开胃、缓解咽干口燥、口臭牙痛等功效的桂花,可以让人胃口大开。桂花性味辛温,与性平的乌龙茶一起喝很适合。


泡乌龙茶最好用紫砂壶或盖碗杯,而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可在冲泡开后加入3克左右的干桂花。但需要注意,易失眠的人少选这种搭配,因为桂花还有醒脑的功效,饮后不易入睡。



普洱茶+陈皮

普洱茶品性温和,对脾胃刺激相对较小,还能缓解肥腻之物给消化系统带来的负担。陈皮,就是通风阴干后的橘子皮,也有健脾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


普洱茶要先用10秒钟泡洗茶,滤去杂质后,再加几块陈皮一起冲泡,两者搭配既有陈皮的清新果香,又有普洱的陈香浓郁,回味甘甜,最适合积食时饮用。


饭后不要马上喝普洱茶,因为普洱茶含一定量的咖啡因,会影响消化。另外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少饮或不饮为宜。



红茶+姜

从中医角度来说,红茶性温,能温中驱寒,特别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饮用。而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温胃补阳。两者都有暖身作用,搭配在一起效果加倍。


冲泡红茶要用刚煮沸的水,再加入少许姜片或姜丝,泡的时间也可以相对更久些,这有利于红茶中的黄酮类物质充分溶解,有益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热性体质的人不适宜用生姜配红茶,喝得太多易出现内热症状。


图文:来源网络,如因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或作删除处理。

【2021年度知识】经常被误解的茶叶,中国茶叶四大产区

  上篇给大家介绍了茶叶的基础分类知识,大体对茶叶有个基本了解,认识了基础茶叶的分类,但是有一些很容易让我们产生错误认识的茶叶知识本篇来纠正一下,要不作为资深茶友,说错了那可就尴尬自己了,比如安吉白茶不是白茶,君山银针克不是白茶哦,看完本文以后可别再误认了!下面我们来补充上篇的内容,盘点容易被误解的茶叶知识,再来认识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主要产茶地区以及几个茶叶强县。

  容易被误解的茶叶知识盘点

  安吉白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吉白茶很多消费者都会误认为是白茶,因为名字太像白茶了,其实它是绿茶,意不意外?因为安吉白茶产于安吉县,清明前的嫩叶呈现灰白色的叶片,正是根据此特点取名为安吉白茶;另外安吉白茶采用摊放、杀青、理条、搓条、初烘、摊凉、焙干、整理的绿茶制作工艺而成型,所以安吉白茶是绿茶类。安吉白茶与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不同。

  普洱生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确有把普洱茶归为黑茶类,在安徽农大出的陈椽教授的《制茶学》一书中即作此分类。但是,业内对此存在异议,主要是其工艺和黑茶有异。特别是近年,争议更大,直到2006年出来的云南省地方行业标准里,把普洱茶定义为云南一定区域内大叶种茶制成的紧压茶及散茶,算是在业内达成共识——即普洱茶是一特种茶,不属于任何一种茶类。

  北港毛尖、沩山毛尖、鹿苑毛尖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的茶一听名字感觉像是绿茶,但事实上它是黄茶,比如沩山毛尖、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在加工技术中,通过热闷措施的摧化作用,破坏叶绿素,使不溶性碳水化合物部分转化成可溶性,儿茶素类发生非酶性氧化和异构化作用,其转化产物与蛋白质水解的氨基酸结合,产生新的香味物质,达到茶叶黄化,香味鲜醇回甘。

  君山银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君山银针很多人误认为是绿茶或者白茶,看到银针笔者也第一想到绿茶和白茶,其实不然,君山银针属于正宗的黄茶。它是黄茶中独具一格的名茶,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边的君山,君山是一个小岛。

  大红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红袍看到很多小白茶友误认为是红茶,其实这是不对的,大红袍属于乌龙茶(青茶)。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缙云黄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的茶一听名字感觉像是黄茶,但其实人家是绿茶,比如今天的主角缙云黄汤。当地生长的缙云黄茶类似于安吉白茶,是茶树的变异品种,缙云黄茶是茶树黄化的变异品种,名为“中黄一号”,叶片鹅黄,汤色黄亮,因此被称为“黄汤”。实际上,缙云黄茶不管是从杀青工艺还是发酵程度上看,都不是黄茶,而是属于绿茶。

  南山寿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山寿眉笔者第一听到就认为是寿眉白茶,其实南山寿眉是白茶没有错,但是不是等同于寿眉,它是属于寿眉茶树中的一品种。茶似老寿星的眉毛,故名“南山寿眉。南山寿眉采摘制作:南山寿眉创于一九八五年。清明谷雨之前是采摘寿眉的最佳黄金时节。南山寿眉也是以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为标准在经过独有的摊放、杀青、搓条显豪、挥锅四道独有的制作工艺技术而成。

  洞庭碧螺春产地

  洞庭碧螺春很多茶友联想到洞庭湖,其实碧螺春产地在江苏苏州。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铁观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认为铁观音是绿茶,但是铁观音其实是乌龙茶,半发酵茶,被认为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纯正的铁观音泡开之后,有“歪尾桃”的特征。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英文中Black tea对应的是红茶,而不是黑茶;法语则同中文命名,红就是rouge,黑茶就是noir。六大茶类的英文名分别是:绿茶:green tea;红茶:baiblack tea;白茶:white tea;乌龙茶:oolong tea;黄茶:yellow tea;黑茶:dark tea;普洱茶:Pu\'er tea;Pu Erh tea;Puu Eel tea。

  中国茶叶四大产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2021最新十大茶叶强县

  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发布了2020中国茶叶行业调查最终结果,“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分别是:贵州省湄潭县、福建省安溪县、湖南省安化县、云南省勐海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河南省信阳市狮河区、福建省福鼎市、浙江省松阳县、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湖北省赤壁市。

  文丨茶小弘

东海之滨的白茶故事

这几年,白茶挺火,喝白茶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一改十几年前白茶在市场上默默无闻的局面。在中国的六大茶类中,白茶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茶,通常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土种菜茶等茶树品种,不炒不揉,通过萎凋、干燥的工艺制成。喜欢它的人大多喜欢它近乎天然的气质。

福鼎人爱白茶,他们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都离不开白茶。福鼎有民谚:“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询牡丹与银针。”牡丹和银针都是白茶的等级,即白牡丹和白毫银针。其中白毫银针为芽茶,品质最高。叶茶则分为白牡丹、贡眉和寿眉三个等级。

△ 白茶的汤色会随着年份增加而变化

白茶的茶汤颜色较淡,尤其是新茶。三年的白茶茶汤则是明亮的黄,闻起来有幽幽的花香,喝一口舌尖和喉咙感到甘甜。这些特点,让初次喝茶的人容易接受。它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恬澹,隽永,不急不躁,又暗含内力,颇有君子之风。

茶如其人,福鼎人的性格和这里产的白茶一样,温和朴实,聪慧敏感,清白富贵。

大茶无味。在福鼎,从来不缺茶与人的故事。

2005年,在北京马连道做茶叶生意起家的林振传,为了寻找事业上的新突破,拿着自己挣到的800万元跑回福建福鼎老家,在管阳镇河山村承包了一座荒废已久的茶园,建立了自己的有机茶基地。而同时期在马连道做茶的福建老乡则显得更为实际,用挣的钱在北京买下了12套房子。林振传近似疯狂的做法,被朋友嘲笑成神经病:“挣了钱不买房子享清福,却跑回家来修理地球。”

林振传不太在意别人的说法,他的心思都在茶上面。这次承包茶园,他想做白茶。那时候的福鼎白茶在蓬勃发展的茶行业里,份额小得可怜。

△ 位于管阳镇河山村的有机茶园

其实福鼎的白茶早早就走出了福建。福鼎的白琳镇在历史上曾有过36家茶馆,兼做茶叶生意,让这里成为了著名的茶叶集散地。茶叶通常从这里出发,沿海路运往福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曾在沙埕港设立贸易港和白茶出口厘金局,专门负责白茶的出口管理与税收。乾隆十年(1745年),大茶贾吴应卯花费64万两白银,历经13年,在今天的福鼎市白琳镇建了元、亨、利、贞四座大宅,他的后代也大多以茶为生。林振传的祖上从安溪迁至福鼎安居,就住在吴氏大家族旁边的村子里。这里有个浪漫的名字,叫做茶洋里,意为“茶的海洋”。林家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祖父给长孙起名为“振传”,期盼着他能“振兴白茶,薪火相传”。

△ 茶洋里老照片

1974年,6岁的林振传开始跟着母亲在生产队的茶园里采茶,挣工分贴补家用。十二三岁时,他就开始跟着家里学习制茶。每逢周末,他会挑着自家做的茶去集市上卖。然而当时的白茶没有市场,卖的多是红茶。到了采摘的尾期,茶农家通常会做点白茶自家存着——当地家家都将老白茶视作药,家里人若上火或者染上轻微的感冒,会加蜂蜜或者冰糖煮老白茶来喝。

改革开放初期,林振传做过绿茶的粗加工。由于当时流行赊账,经历一整年的辛苦不但没赚到钱,账面上反而亏了好几万,欠了一屁股债。不甘心的林振传自己跑到福州去找茶商,偶然发现自己的茶叶被加工成了花茶卖往北京。这反倒为林振传打开了新思路,他一不做二不休,凑了一千三百斤茶,找厂家加工成茉莉花茶,又买了一张火车票,带着货去北京,自己卖花茶!

这次的危机反而成就了林振传。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次的北上之旅将为他日后建立自己的白茶品牌打下渠道基础。他更想不到,自己将从福鼎本地的一个茶农,变成把茶叶卖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的茶商。当年的他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的:把茶叶卖了,把债还了。

那是1993年的7月份,林振传提着大包小包的茶叶来到北京,开始找福建老乡的茶叶店挨家挨户推销他的花茶。闽商传统的同乡之谊成了最好的敲门砖。当年年底,所有的茶都卖了,挣了一点钱,还清了大部分欠款。更重要的是,在北京跑了半年茶叶市场让林振传看到了希望。他发现,在北京只要茶叶质量好,就可以卖出好价钱。

△ 林振传1998年在北京马连道开起了茶叶店,当时起名为一品香茶庄。图片拍摄于2002年。

为此,他回到家乡,在贯岭镇承包了茶园,在点头镇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形成自己的供应链,并且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制茶专家,希望提高自己的制茶水平。后来通过岳父的介绍,他拜了当时福鼎茶厂分管技术的副厂长王亦森为师,专心学习花茶、白茶的制作。这也为他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 林振传和师父王亦森交谈中

90年代末,白茶的出口开始走俏。当时的林振传也已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事,成为了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从师父王亦森那里学来的白茶制作技艺发挥了用处——白茶制作时间短,做完立刻卖给外贸公司,虽然利薄,但回款快,收益快。凭着扎实的制茶技艺和多年的销售经验,他的白茶大量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白茶也成为当时著名的“外销茶”。然而,白茶虽然赚到了外汇,但大多只作为原料出口,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市场更是寂寂无名,无人问津。

做外贸,让林振传发现了白茶市场的潜力,但作为福鼎人,他内心深处认定自己应该把家乡的茶叶发扬光大——更何况他林家的祖祖辈辈都种茶、制茶。这时的林振传早已解决了生计,他决定要把白茶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于是,他成立了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 位于福鼎市郊的品品香茶厂旧貌。林振传的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就在这里成立。

彼时的福鼎白茶,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品质参差不齐,有些白茶即便是同款产品,也由于批次不同,在口感、香气、滋味上的差异极大,损伤了“福鼎白茶”的公共品牌形象。看到这个情况的林振传,认定只有做好“福鼎白茶”这个公共品牌,才能真正地做活一个产业。林振传深知自己的理想和使命,他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白茶传统技艺的传承人,更要振兴家乡的白茶事业。从建茶园到建工厂,从组建团队到完成白茶的生产和销售,他走了很长的路。

在这条充满艰辛的品牌化发展道路上,首要任务是制定白茶的标准。

林振传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人的身份,作为主要推动者参与了白茶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标准的建立成为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时间点。

△ 白茶的分类

一款好白茶,要满足色、香、味、形俱佳的标准。新茶茶汤清亮,晶莹剔透,五六年后的老茶呈现琥珀色。新茶闻起来有淡淡的兰花香,而存放了五到六年的老白茶,可以闻到荷叶香,存放十年到十五年的老茶会有枣香。闻香完毕,端起茶杯,轻呷一口白茶,感到清甜,绵柔,醇厚。而形,则根据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判断,比如白毫银针要白毫满披,银芽粗壮,白牡丹则要一芽一二叶。

△ 白茶不同等级的品质特征

在白茶的传统工艺基础上,林振传总结出白茶的“开合精成”四个关键性步骤:“开”即开青、萎凋。萎凋的意思是将采下来的茶鲜叶均匀地摊凉在竹筛上面晾晒;“合”即合筛,先两筛拼一筛,后多筛拼一筛,均匀走水,让茶叶均匀地微发酵;“精”即精制,将毛茶中过长、过短、过碎、老叶、红张、黄片、粗梗和非茶类夹杂物挑选出来;“成”即成香,通过炭火低温干燥,让茶叶的香气固定下来。如此,一款合格的白茶就做好了。

△ 白茶精制过程中的人工筛选环节

而在这四个关键性步骤中,萎凋和干燥是白茶制作过程中的核心工艺。福鼎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气候潮湿多雨,传统白茶制作的日光萎凋方式不能满足标准化的生产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振传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经过长期的试验,研制出了LED光源萎凋生产线,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控温控湿,比人工操作更精准,品质稳定,生产效率高又节能环保,因此获得了市级科技进步奖,省级专利奖和国家专利。核心工艺的问题解决之后,林振传又带着技术团队攻克了自动化挑选杂质、静电除尘、压饼成型等技术难关,自此,白茶的生产拥有了完备的自动化生产线。林振传将白茶从简单原始的手工作业,推向了自动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 LED光源萎凋生产线

然而,新的问题摆在了眼前。由于白茶的口味清淡,香气较弱,无法撼动当时市场上流行的高香型茶叶。在距离福鼎较近的江浙沪市场上,依旧是绿茶的天下。如何让清淡幽雅的白茶也能拥有更多的香气?林振传受到了师父王亦森在福鼎茶厂时研制的新工艺白茶的启发,用了三年时间,研发出了全新的白茶品类:花香白茶,成为了白茶行业的突破,因此获得了国家专利。

△泡饮花香白茶

花香白茶一经推出,首先获得了江浙沪地区消费者的认可。慢慢地,喝白茶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而随着“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说法的流行,各地的消费者开始追求老白茶。老白茶的确有长期保存的优势,是六大茶类里和黑茶“唯二”可以长期保存的两类茶。但市场上的老白茶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同样缺乏一个公认的行业标准。

怎么办?林振传将消费者对老白茶的疑惑归纳为三个方面:年份是否真实,等级是否明确,产地是否正宗。另外,老白茶应该怎么喝?针对这些问题,他果断推出了老白茶的标杆产品“晒白金”:紧压成巧克力状的梯型小砖,5克为一粒,方便携带,便于泡饮,拥有年份、等级和产地的标准身份证。他还提出了“老白茶煮着喝”的品饮方式,并修订了老白茶的企业标准。“晒白金”一经推出,就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2020年,老白茶的企业标准被升级为行业的团体标准。

△林振传推出的老白茶产品:晒白金

今天的白茶产业日趋良性发展。最初,福鼎只有十几家做白茶的企业,现在已经发展到几百家。福鼎的街道上,卖白茶的商铺一个挨着一个,每个招牌上都挂着著名茶学家张天福老先生手书的“福鼎白茶”四个大字,体现着福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和“中国茶叶地理标志产品”的身份。

林振传不仅参与制定了白茶生产的诸多标准和规范,还为福鼎白茶行业的发展奔走。从2004年至今,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组织的,只要涉及白茶品类的活动,林振传都冲在最前面。他赞助行业论坛,自费宣传白茶,广告里甚至不添加自己的品牌。他就是想告诉所有人:白茶是自然、健康的茶饮品,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

基于利益共享,振兴白茶行业的理念,拥有白茶现代化生产线的林振传从来不把自己辛辛苦苦、投入了大量经费和精力建立起来的自动化生产线雪藏起来。相反,他欢迎所有的同行前来参观。因为他知道,白茶的“火”,绝不是因某个品牌做大做强,而要依靠福鼎茶人共同的耕耘和沉淀,共同塑造公共品牌,才能推动整个白茶行业的发展。

福鼎白茶慢慢发展起来了,品牌和市场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但林振传居安思危,认为福鼎白茶若想立足原产地,做得长久,最重要的是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无法复制,好茶需要生长在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只有拥有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才能让整个白茶产业持续兴旺。

于是,林振传将目光投向了茶农。

福鼎到处都产茶,但此地多山,茶园比较分散。林振传带着公司的技术团队,跑遍了福鼎的村村寨寨,组建产业联合体,培训茶农,链接茶园,实施标准化管理。在茶园管理中,实现有机化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林振传常和茶农们讲,品种可以引进,工艺可以学习,但是环境无法复制。只有好的环境,才能种出自然健康的好茶,才能赢得客户的口碑。有了口碑,福鼎白茶产业才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 林振传在茶农家里

更重要的是,林振传是茶农的儿子。他深切地了解茶农的苦衷。他的企业有了规模和效益,就着手反哺茶农,提高他们的收入。过去,茶农要挑着茶青(从茶园里刚采摘下来的叶子)走很远的路,到村镇上去售卖。但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没有办法保证稳定的收入。随着联合体的建立,村里修了路,建立了茶叶初级加工厂,茶农在家门口随时可以卖掉茶青,不用再担心价格。渐渐地,茶农和林振传建立起了互信的关系。茶农种茶的标准提高了,都能卖出好价钱,荷包也渐渐地鼓了起来。

联合体的建立,获得了双赢的局面。这也是林振传站在自己行业龙头企业的位置,振兴乡村,惠及茶农的重要一步。这也改变了白茶曾经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难以形成产业规模的局面。

十五年前,福鼎茶农一亩地的年收入仅为3000元。现在由于联合体的建立,茶农一亩地收入提高到了15000元,是原来的五倍。在林振传公司周边,高档的小区逐渐形成规模,主要购房者是茶农。

△ 林振传进村为茶农普及茶园质量安全管理的知识

林振传目前已经成立了41个联合体。联合茶农的目的,就是要打造茶农和茶商的利益共同体。未来他要做更多,他管自己的计划叫“乡村振兴3116战略”,即3年时间联合100个村庄,造福1万户茶农,覆盖6万亩茶园。

茶园里的林振传,身穿看不出牌子的polo衫,脚踩旅游鞋,戴着草帽,走路还有点驼背。他看看这棵茶树,摸摸那片叶子,俨然一副茶农模样。但就是这个茶农,连续多年纳税占福鼎白茶行业30%以上,五百多名员工创造了人均百万的GDP。他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坐长途车,睡床板,为了还钱而卖茶的穷小子,而是成为了一位愿意为福鼎白茶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的企业家。林振传对自己很有信心,对福鼎白茶的未来很有信心。他觉得自己的使命是“做好人,做好茶,一杯好茶美好千家万户”。而他的愿望依旧是整个福鼎白茶行业的振兴,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让福鼎白茶走向世界,让世界品味福鼎白茶。”

白茶背后链接的是民生和责任,做好这一步,才能成为真正的茶之大者。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