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某千两道化

找到约7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茶马古道介绍(二)——“川藏道”相关饮茶文化习俗

川藏道沿途地区及茶种

沿途地区:由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卢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萨,再经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缅甸、印度。

川茶

川茶,四川出产的茶叶。川茶从被发现到如今已走过三千多年的岁月了。四川也因悠久的茶叶历史,丰富的资源和优良的品质,自古享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现在,在四川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有40多个,比如名山131、乌牛早等。由四川的独特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域方位造就了川茶在中国茶业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藏茶

藏茶,不一定是西藏产的茶,因为四川雅安也出产藏茶。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三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成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它的颜色呈深褐色,又是全发酵茶。藏茶在某方面与普洱茶有点类似,比如两者都是越老越有味,越久越值钱。

文化习俗: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01

起源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的发明带有偶然性。过去从产茶的雅安到藏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主要是靠人力运输。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大量的茶叶堆放在一起,经过日晒雨淋,茶叶自然发酵。当茶叶运到藏区之后,藏民发现发酵的茶叶味道更好,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就此产生。如今,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已成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2

工艺流程

南路边茶的制作流程主要为原料的采收,杀青,第一次渥堆(发酵),捡梗,晒茶(干燥),蒸茶、蹓茶(揉捻),第二次发酵、捡梗、晒茶、蒸茶和蹓茶,第三次发酵和晒茶、筛分(筛分是将不同的原料进行拼配)蒸茶、蹓茶,最后一次发酵、晒茶,冲包,装包。

NO.1

原料的采收:南路边茶的原料主要是产自雅安雨城区周公山一带以及名山、天全、荥经等地的茶叶。多是一芽五叶到六叶的嫩度。分别在端午前后和白露前、大暑至立秋之间采割。这些茶都是由雅安当地的茶农采收,由于雅安是南路边茶的主要生产基地,茶农都会对原料进行初加工,这样的茶原料在收来之后就可以进入复加工的程序。

NO.2

杀青:传统的手工杀青主要是用石锅灶进行的。把鲜叶铺在石灶上,下面用火加温。当锅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一些鲜叶,并且不断的搅拌。当叶质变软,失去光泽,含水量下降到58%左右时,即可起锅。另外还有蒸汽杀青、日晒杀青和水煮杀青等方法。

NO.3

第一次渥堆(发酵):杀青过后就是对初加工好的原料进行渥堆发酵。这是南路边茶生产中重要的工序。第一次的发酵是在杀青叶出锅之时。趁杀青过后的温度,把茶叶都堆在一起,一般在1.5—1.7米高,注意保温,让杀青后的叶子开始发酵。发酵的温度有限制,如果太高则锅心的茶叶会烧焦甚至会自燃,如果温度太低又达不到发酵的目的,其色、香、味的转化也完成得不好。温度的控制是靠制茶工人的眼观(观色)和手摸(温度)。直到现代才有了温度计来测试温度。

第二次发酵、捡梗、晒茶、蒸茶和蹓茶:与第一次的原理和步骤都是类似的,只是在渥堆和蒸茶时候的时间把握上有些不同。

第三次发酵和晒茶、筛分(筛分是将不同的原料进行拼配)蒸茶、蹓茶。

最后一次发酵、晒茶:蹓茶完成后就是最后一次发酵,晒茶。前后经过四次的渥堆发酵后,形成其独有的色、香、味、形,直接影响到其品质。之后就可以进行包装。

NO.4

捡梗:绿茶在采茶的时候都是手工采摘的嫩芽,因此一般不会有太多杂质。而南路边茶在采摘的时候,除了人手工采之外,还会用“茶刀子”采割,因此里面容易有老梗和杂质。对于刀割南路边茶就需要进行捡梗。其方法有筛子捞和手捡两种:筛子捞是用双手合抱茶叶,不断翻抖,将茶梗抖于表面后去掉;手捡就是把茶倒在长形的木条上,用手工选、拣。

NO.5

晒茶(干燥):目的是让通过发酵的茶变得干燥,以便下一步继续加工。

NO.6

蒸茶:传统的蒸茶用的是茶甑子,将叶片倒上去后盖好盖子,放在沸水上蒸。目的是要使茶叶软化,防止在揉捻的过程中间断裂、破碎。同时也便于控制蒸茶的温度,并使茶叶的水含量达到合适的比例。

NO.7

蹓茶(揉捻):传统的绿茶加工的揉捻是通过手工完成的。由于南路边茶的原料较绿茶更粗老,因此不能用手来揉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制茶工人发明了蹓茶的方法。整个过程在一个木质的蹓茶架上进行。将蒸好的茶叶放入麻袋中,捆紧袋口。蹓茶的架子是一个有坡度大约50度左走的木条架子,两边有扶手。蹓茶的工人将装好茶叶的袋子放在木架顶端,两个人手扶两边的扶手,站在麻袋上,慢慢地、有节奏的同时往下蹓踩茶袋。麻袋中的茶叶在压力和滚动力的作用下就会产生褶皱,逐渐形成细条。

NO.8

冲包:包装在南路边茶的传统工艺里叫做冲包。冲包是将最后一次发酵好的茶再蒸熟后,倒入固定的一个木架盒子中,然后用舂棒将茶舂紧,使其成型。这是南路边茶生产的一道重要工艺过程,其紧压的特点就是来自于这里。筑包的木架称之为“架子”。“架子”用硬杂木制作,中间有一个能一分为二的架盒,架盒空心,其三分之一被固定在一个槽形地坑里。冲包时,先将一个长方形的竹篾放进盒子中,然后用一块活动木栓把两半架盒固定锁死。一副架子有两个师傅操作,他们每人手里拿一根舂棒,对面站着,轮流着用手里的舂棒将茶舂紧。一甑舂完,就放入一块平的特制木块,架师在用力舂两下,然后取出,放入一片竹篾(把两块茶分开),以此类推,一共要舂四块茶。到最后一块时,将篾口按照“八”字形挽好,钉上竹质的“U”形钉,将其固定,就是半成品了。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装包:把存放了一段时间的半成品挑去竹钉,将茶砖倒在包装案子上。将茶砖逐一过秤合格后,用黄纸把茶砖包裹起来。每一砖包好后都要放一张商标。一般一甑是五斤,四甑为一条。每条条包的甑外加牛皮纸包裹,然后用“千斤篾”固定,装入茶兜子内。最后将茶包蔸口封好,削去过长的部分,再用锁扣篾锁住封口,然后用两道千斤篾分别绕两周捆紧,将其固定,最后用“狗牙套”的方法捆上五道腰篾即可。

藏族饮茶习俗

藏族嗜茶,民间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这是因为藏族以高蛋白油腻食物为主食,故在饭后须饮茶以助消化。茶叶皆由内地运进,主要有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茯砖茶和四川生产的“大茶”两种。

藏族饮茶的方法很多:①清茶。将茯砖茶放入壶或锅内加水熬煮而饮。有些地方还加进盐、姜片、花椒等佐料,滋味更佳。②奶茶。清茶中加牛奶饮用。③牛油茶。将牛油熬化放入少许糌粑拌匀,加入清茶或奶茶饮用。④骨汤茶。将牛骨击碎熬煮,取其汤掺入清茶或奶茶中再加少许糌粑饮用。此外尚有“炒茶”、“核桃茶”、“糌粑茶”、“酥油茶”等。

川藏道历史文化

四川古称“天府”,是中国茶的原产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已将茶作为商品进行贸易。当时,蜀郡的商人们常以本地特产与大渡河外的牦(旄)牛夷邛、痄等部交换牦牛、痄马等物。茶作为蜀之特产应也在交换物之中,这一时期进行商贸交换的道路古称“牦(旄)牛道”,它可算是最早的“茶马古道”。其路线是:由成都、临邛(邛崍)出发,经雅安、严道(荥经),逾大相岭,经旄牛县(汉源),过飞越岭、化林坪至沈村(即荐都,为西汉沈黎郡治地),渡大渡河,经磨西,至木雅草原(今康定县新都桥、塔工一带)的旄牛王部中心。邛崃由于是当时蜀郡的商贸中心和茶、铜铁器的主要产地,故成为汉代茶马古道的起点。

唐代,伴随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下嫁而兴起的唐蕃政治、经济、文化大交流,使吐蕃出现“渐慕华风”的社会风气。唐人饮茶之习也被传入吐蕃,逐渐成为社会风习。

宋代,中央政府正式与藏区建立起了“以茶易马”的互市制度,随着茶马贸易的加強茶马古道亦随之有了较大的展拓。这一时期的茶马大道主要为“青藏道”,即通常所说的“唐蕃古道”。唐蕃古道在前期主要是一条政治交往之路,后期则成为汉藏贸易进行茶马互市的主要通道。这条道路东起关中地区,经过青海,从四川西北角的邓玛(原邓柯县),过金沙江,经昌都地区、那曲地区至拉萨(逻些)。这一时期虽在四川的黎(汉源)、雅(雅安)亦设立茶马互市口岸,专门供应康区茶叶。但由于当时所易之马主要产自青海一带,故大量的川茶是从川西的邛崃、名山、雅安和乐山等地经成都、灌县(都江堰)、松州(松潘),过甘南,输入青海东南部,然后分运至西藏、青海各地。

元代,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为发展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交通,元政府在藏区大兴驿站,于朵甘思境内建立19处驿站,从而使四川西部与西藏间的茶马大道大大延伸。

明代,政府特别重视茶在安定藏区、促进国家统一中的作用,制定了关于藏区用茶的生产销售、贩运、税收、价格,质量、监察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抑制茶商投机倒把。开辟了自碉门(天全)经昂州(岩州,今泸定岚安镇)逾大渡河至长河西(康定)的“碉门路”茶道,并于岩州(岚安)设卫,驻军以保护茶道畅通。明成化六年(1476年),规定乌思藏、朵甘思各部朝贡必须从“四川路”来京,于是,四川不仅是边茶的主要生产地,而且成为了“茶马互市”的最主要贸易区。

明代川藏茶道分为“南路”(黎碉道)和“西路”(松茂道)两条。

“南路”茶道中,由邛崃、雅州至打箭炉段又分为两路:一路由雅安经荣经,逾大相岭至黎州,经泸定沈村、磨西,越雅加埂至打箭炉,因其是自秦汉以来就已存在的大道,故名为“大路”,另一条是自雅安经天全两河口,溯昂州河,越马鞍山(二郎山),经岩州,过大渡河,至烹坝,到打箭炉,因系山间小道,故又称为“小路”。自打箭炉至西藏的茶道路线是:打箭炉北行,经道孚、章古(炉霍)、甘孜,由中扎科、浪多、柯洛洞、林葱(原邓柯县)至卡松渡过金沙江,经纳夺、江达至昌都。然后经类乌齐、三十九族地区(丁青、巴青、索县等地),至拉萨。

“西路”茶道:由灌县沿岷江上行,过茂县、松潘、若尔盖经甘南至河州、岷州,转输入青海。清代,四川在治藏中的作用大大提高,四川与西藏关系的密切,进一步推动了川藏“茶马贸易”。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打箭炉(康定)设立茶关。之后,又于大渡河上建泸定桥,开辟直达打箭炉的“瓦斯沟路”。原由碉门(天全)经两河口、昂州河、岚安、烹坝、打箭炉的茶道,改为天全—两路口—门坎山—马鞍山—泸定桥—打箭炉—线。岚安口岸由此衰败,打箭炉成为川茶输藏的集散地和川藏大道的交通枢纽。清代打箭炉至昌都的南、北两条茶马大道是南路大道:由打箭炉经里塘、巴塘、江卡(芒康)、察雅至昌都。由于这条路主要供驻藏官兵和输藏粮饷来往使用,故习惯上称之为“川藏官道”;北路大道:由打箭炉经道孚、甘孜、德格、江达至昌都。此道原为明代川藏茶马古道的大道,是运茶驮队主要行经的道路,故习惯上被称为川藏商道”。两道汇合于昌都后,由昌都起又分为“草地路”和“硕达洛松大道”两路,至拉萨汇合。

来源:古茶道韵传承者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书院熟茶千堆第40期,易武落水洞 细腻的纯净感

  原文标题:千堆第40期|易武落水洞:细腻的纯净

  千堆古树熟茶发酵计划第40期  易武落水洞熟茶

  【原料】落水洞

  【采摘季节】秋季

  【发酵时间】2019年5月

  【发酵工艺】竹筐发酵

  【发酵时长】50天

  【发酵数量】200公斤

  【发酵水源】勐海井水

  【发酵地点】勐海

  易武茶区

  易武镇位于勐腊县城东北方,下辖易武、麻黑、纳么田、曼腊、保德、曼乃6个行政村。易武古茶山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处海拔2200米,高山常年云雾笼罩,空气湿润。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慢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麻黑为首的“七村八寨”;

  七村: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

  八寨: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曼洒寨,新寨;
  本期我们主要介绍易武落水洞的生茶发酵后为熟茶后的口感特点。
  落水洞属麻黑村委会管辖,海拔1287米,年平均气温17℃。落水洞与麻黑的茶园在一座山梁的两面,口感较为接近。据了解“落水洞”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寨子中心有个很大的洞,可直接连接到易武边缘的某条河流,因为地势落差的原因,就算是常年下雨,水也不会从洞里满出来,便由原名曼落,更名落水洞。
  生茶条索

  至此,没有喝过落水洞的茶友一定会好奇它是什么样的滋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鉴落水洞生、熟茶的口感。
  生茶口感:

  生茶条索呈黑灰色,白毫显露,干茶香气突出;

  开汤第一泡汤色及口感稍淡,入口香气明显,汤中含香,汤感细腻,柔滑,回韵较好;2泡后苦涩感逐渐明显,涩化快,生津持久。甜度好,9泡后苦涩感淡化,口腔回馈丰富,尾水甜韵好。
  特点:水路细柔,花香明显,具有易武茶的特点,香气相对“沉稳”些。

  熟茶品鉴
  熟茶口感:润茶两道,汤色橙红透亮,冷杯香不显,无杂味。入口甜润,水路细腻,2泡后苦韵明显,汤香偏木质香,苦化后齿颊能感受到隐隐的生津感,6泡后滋味下降,尾水甜润。
  特点:水路细柔,入口无杂味较纯净,甜润舒爽,苦弱有生津感,口感层次有序,协调性较好。缺点:耐泡度稍弱。

  品饮建议:落水洞熟茶入口舒润,甜净怡人;在汤感上延续了易武生茶的特点,甜润细柔,又略带苦韵,口感较为讨喜,容易让人接受。
  熟茶叶底

  品评语录

  梧月
书院熟茶千堆第40期,易武落水洞  细腻的纯净感
  干茶外观:条索完整,紧结,呈红褐色;

  汤色:茶汤干净透亮,呈琥珀色;

  汤感:水路较细,甜度好;

  香气:公杯似蜜香,略有木质香;


  综合评价:水路细,甜感怡人;

  审评冲泡:

  第一泡5分钟,水路较细,甜度较好,略有苦韵;甜、苦、涩都一一呈现;

  第二泡3分钟,甜度较好,汤滑;

  第三泡3分钟,水路细,甜;

  特点综述:适口性较好,甜度较好;


  张小姐
书院熟茶千堆第40期,易武落水洞  细腻的纯净感
  干茶外观:肥壮、为筛分;

  汤色:红褐色,透亮;

  汤感:汤水质地粘稠饱满,持续性和稳定性好;

  香气:浓郁的蜜香;

  口腔回馈:鲜爽度高,水性细薄,活跃;

  综合评价:茶香飘逸,清透甘活。数泡后更有甜香,香气微扬,喉韵显,舌底生津;


  审评冲泡:

  第一泡5分钟,汤感绵柔,微显苦涩,融合度还不错;

  第二泡3分钟,汤感水甜,融合度一般;

  第三泡3分钟,滋味淡,水甜,微显木质香;融合度一般;

  特点综述:耐泡度不是很高,审评三次冲泡差距很大,个人更偏爱盖碗冲泡;


  杨先生
书院熟茶千堆第40期,易武落水洞  细腻的纯净感
  干茶外观:条索后厚实,粗壮,但活性差;

  汤色:汤色淡红,透亮,干净;

  汤感:汤感柔和,甜润,入口纯净,但茶汤厚度差;

  香气:汤香明显,留口时间久;

  口腔回馈:淡淡生津,香甜留口,韵味强;

  综合评价:汤入口舒适纯净,但内质有点弱,茶汤厚度和耐泡度稍差,总体口感不错;


  审评冲泡:

  第一泡5分钟,淡淡的苦韵,汤香明显,柔和,厚度差;融合度一般;

  第二泡3分钟,汤感清甜,柔和,入口舒适,醇厚感差;融合度一般,无厚重感;

  第三泡3分钟,汤感清甜,淡淡的汤香,无汤感;融合度一般;

  特点综述:汤内质较弱,重泡后味杂,茶汤柔和清甜,汤香留口,做口粮茶不错。


  致和
书院熟茶千堆第40期,易武落水洞  细腻的纯净感
  干茶外观:条索肥大,偏深褐色;

  汤色:汤色橙红,通透;

  汤感:水路细、润,甜韵明显;

  香气:熟香、木质香;

  口腔回馈:入口甜度明显,6泡后甜度下降,有隐隐的生津感;

  综合评价:甜韵好,入口舒适,整体感觉甜润,清爽,缺点不耐泡,回馈稍弱;


  审评冲泡:

  第一泡5分钟,菌香明显,有涩感,生津明显(有苦、涩,滋味杂),融合度一般;

  第二泡3分钟,滋味掉的比较快,汤感润度保持,稍有水味;

  第三泡3分钟,汤感清甜,润,尾水的甜;

  特点综述:汤感润度可以,汤香不明显,有生津感,第二泡落差稍大,属于甜润型;

  本次品鉴结束

  书院熟茶——千堆古树熟茶发酵计划

  书院熟茶从成立伊始,一直致力于古树熟茶的发酵工艺拼配方案以及仓储条件的研究开发。

  我们将持续不断地发酵各个茶区的名山名寨和微小产区的古树茶。

  空前的覆盖普洱茶全茶区(包括境外缅甸果敢地区和老挝的古树产区)建立普洱熟茶发酵及仓储最强最全数据库。

  书院熟茶,此次发酵计划旨在了解各产区发酵后的特点和区别,并试图找出与每个产区相对应的最佳发酵方式和仓储环境,我们已经在临沧和勐海试验了近两百个古树茶堆子。
  书院熟茶作为一家专业熟茶公司,有的不仅仅是好熟茶,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为熟茶为普洱茶作出一些微小的贡献。

  所以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发酵数据库,为以后的产品提供全方位的熟茶发酵支持和口感特点拼配方案,让熟茶突破固和传统制茶观念,走上信息化数据为王的时代,并能真正做到成品前的口感预判和按照预设口感进行生产,让熟茶都能做到有据可查,有理可循,有案可参。
  未来我们将在第一个两年计划内完成全茶区细分山头的小堆发酵实验(计划截止目前以实现五分之一)并在行业内实现技术和数据共享。

  第二个两年,我们建立的大型可调控仓储设备进入试运营阶段,全面模拟全国大区域仓储环境,配合发酵计划,填补并完善全茶区熟茶仓储转化过程的数据空白,我们同样会共享这方面的数据。

  好熟茶不再是靠好运气,好原料需要正确的好工艺,好味道应该一直延续下去,好仓储定不负好时光!

100个普洱茶专有名词,赶紧收藏


1、普洱生茶


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直接压成饼、沱、砖(饼茶、砖茶、沱茶)等形状的各种茶品的统称,不压制的称晒青毛茶。


2、普洱熟茶

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紧结块叫茶头。


3、乔木型茶树

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可长至3~5米以上。


4、灌木型茶树

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可长至1.5~3米。


5、半乔木型茶树

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


6、野生茶树

指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过的茶树,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


7、台地茶

泛指最近几年或几十年由政府推广种植的茶树,多密植于较低矮平缓的茶园,茶树较矮,种植密度高,相对茶叶的产量也高。台地茶因为集中种植,可节省人工,相对较好管理,如修剪、施肥、喷药等在台地茶管理过程中很常见。


8、古树茶

普遍认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的茶叶都可称作“古树茶”,八九十年左右的称为“老台地”。


9、山头茶

以某个特定山头或村寨命名,所以也叫村寨茶,比如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等山头或村寨。


10、大树和小树

在普洱茶知名的山头或村寨中,当地茶农一般根据茶树的大小,也就是树的高低和主干的粗细来分为大树和小树。通常大树树龄长,鲜叶价格高;小树低矮,树龄较短,鲜叶价格自然相对便宜。大树茶和小树茶都属于山头茶,但不属于台地茶。


11、生态茶

茶树生长在良好的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里,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全程控制生产过程的茶叶叫做生态茶,喝之对人体有益无害。


12、有机茶

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按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荒坡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略)。


13、大叶种茶

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冲、龙陵、德宏等地。“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中叶种茶,小叶种茶略)


14、普洱春茶

根据二十四节气立春至立夏期间所采摘加工茶为定义。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之分。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还有一般春茶都比较肥壮重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15、普洱夏茶

根据二十四节气立夏后至立秋前所采摘加工茶为定义。普洱夏茶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在二十四节气芒种至小暑期间采制的夏茶。滋味浓厚,又称“细黑条”。因夏天高温,光线照射强,茶树生长快,有利于茶叶碳代谢的进行,生成大量带苦涩味的茶多酚。一般夏茶适合制发酵茶,它有充分的茶多酚转换为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夏茶外形一般都是叶片轻飘宽大,嫩梗瘦长,对夹叶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


16、普洱秋茶

是二十四节气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加工的茶,云南又叫“谷花茶”、白毫纤细富光泽,叶条色微黄,内质较夏茶为佳。普洱秋茶、普洱谷花茶的汤色、滋味间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飘扬,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叶片轻薄瘦小,对夹叶较多,叶缘锯齿明显。


17、普洱冬茶

是在二十四节气白露以后所采制茶叶统称为冬茶,又叫“底茶”。白毫光亮,叶条枯黄少油润,多宿叶,内质滋味较淡薄。旧时很少采摘。云南除低热地区有少量采摘外,大部分茶区几乎不产冬茶。普洱冬茶茶树主要生长部位是在根部,而氨基酸的合成是在茶树根部合成后再运输到顶端。茶树经过冬眠后,内部储藏了许多营养成分;在冬、春季阳光照射弱,茶树生长缓慢,是茶叶中某些香气物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还有一般春茶都比较肥壮重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18、纯料茶

只有相对的纯料,没有绝对的纯料,所以提到纯料茶一定要加个范围,比如:勐库纯料,勐库冰岛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头春纯料等,其中目前纯料的极致认为是同一棵古茶树,同一次采摘,同一次单独制作而成的单株茶。


19、拼配茶

别称混合分配茶、分配茶、混合调制茶等,是为了维持茶叶风味与质量的稳固,而将多种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茶。普洱茶熟茶的拼配是依据茶叶各级别的品质请求,将没有平级别、没有同筛号、质量近似的茶叶按比例拼和,使没有同筛号的茶叶彼此扬长避短、调试质量、进步品质,保障货物象样及多日货物品质的绝对于稳固。


20、螃蟹脚

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21、古六大茶山

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


22、六大茶山(新)

布朗、巴达、南糯、南峤(勐海)、勐宋和景迈。


23、日凋

也称日光萎凋,即茶叶刚采摘下来,在阳光下晒干到一定程度。近代也有用热风萎凋的。


24、摊凉

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


25、杀青

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26、揉捻

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27、晒干

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28、蒸压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29、干燥

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30、普洱紧茶

普洱紧茶是按照后发酵方法,有“生普洱”(即制成晒青并进而制成紧压茶后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者,如“青饼”)和“熟普洱”(即将晒青毛茶以高温、高湿加速发酵者,如“熟饼”)之分,其品味以“生普洱”为佳。此外,“普洱茶”按照其制作阶段的不同,分为初制茶和精制茶两种;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又分手工茶和机制茶两种。


31、普洱绿茶

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目前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


32、普洱红茶

普洱红茶制作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其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从其外形与品质分,有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功夫红茶3种。


33、普洱晒红

是指用云南大叶种鲜叶作为原料,用晒红工艺制作而成的红茶。


34、普洱青茶

普洱青茶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


35、普洱黄茶

普洱黄茶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


36、普洱黑茶

普洱黑茶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橙黄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熟)。


37、普洱白茶

普洱白茶为重萎调,轻微发酵的云南大叶种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后。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如月光白,工艺上不属于普洱茶,但很多茶商会把它归为普洱茶来卖。


38、普洱紫芽茶

紫芽茶是由于叶片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花青素含量过高产生的变异。芽叶一般呈紫色。普洱紫芽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39、普洱紫鹃茶

是云南大叶群体茶树品种中的一种特异品种,芽、叶、茎都是紫色,外形色泽紫黑,茶汤紫色,滋味醇厚香气特殊。普洱紫鹃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40、云南岩茶

特指以马台、邦东为核心茶区的古茶树与岩石共生的环境下按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


41、普洱茶膏

由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42、渥堆

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40——50天左右,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经过渥堆后的茶叶,随着渥堆程度的差异,颜色已经由绿转黄、栗红、栗黑。


43、渥堆发酵

是形成和奠定普洱熟茶特殊品质的关键工艺。普洱茶“渥堆发酵”必须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优质普洱茶最基本质量前提是:外形条索粗大肥大,完整,色泽褐红(猪肝色)或带灰白色”。就内质而言“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于38%”要达到“条索粗壮肥大”,“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于38%”这两项关键性质量指标加工普洱熟茶的原料,必须是品质上乘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44、撒面

简单讲就是为使茶饼、茶砖、沱等的卖相更漂亮而在表面上撒上一层等级较高的茶叶原料;一般除了散茶,只要制成形的普洱茶多半都有撒面。


45、黑点

鲜叶在杀青过程中产生的糊片,经揉念后形成糊点碎末,亦说“黑蚂蚁”。


46、干仓普洱茶

干仓普洱茶是指长期存放于周围通风、干燥、温度适中、湿度小于80%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这种普洱茶的陈化转变方式能最大程度保存茶叶的本质特征:条索紧结、色泽光润,茶香馥郁,汤色金黄或红浓,茶气足,带果香,生津回甘,口感厚重富层次感,经久耐泡,茶底富弹性。是专业茶仓、带抽湿设备库房以及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气候干燥地区的常见仓储。


47、湿仓普洱茶

湿仓普洱茶是指长期存放于周围相对封蔽、温度偏高、湿度大于80%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这种仓储的普洱茶陈化转变速度快,但茶叶内的有效物质容易受到破坏,以致条索松散、色泽暗淡,表面发白,有陈泥或霉味,汤色酱浓,茶水薄、茶气弱,水味重,锁喉异样感明显,如退仓时间足够,口感也可以顺滑,可出现各种药香、木香,却仍不经泡,茶底偏黑或软烂,活性弱。


48、自然仓普洱茶

介于上述干仓普洱茶和湿仓普洱茶之间仓储的普洱茶称为自然仓普洱茶。是中国南方各地商家、藏家最常见的仓储。经自然仓陈放后多年的普洱茶,品相自然,乌黑柔亮,茶香明显,汤色红浓厚滑,口感顺畅,回甘生津,茶底带弹性。


49、入仓普洱茶

将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称之为“入仓普洱茶”。


50、未入仓普洱茶

储存于一般人可以长期居住之环境,没有经过人工方式控制环境,随着四季温湿度转变陈化,称之为“未入仓普洱茶”。


51、松紧度

紧压茶的松紧度会直接影响到普洱茶陈化的品质,不宜蒸压过紧。茶品蒸压得过于松散,则氧化过快,较易获得醇滑的口感,但是茶叶容易从饼面上脱落;反之,蒸压过紧,则会放缓陈化的速度,冲泡时的口感受影响。


52、匀整

紧压茶的形状匀整,指外形端正,棱角整齐,不缺少角;厚薄一致,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


53、茶性

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54、茶气

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55、茶质

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56、香气

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


57、苦、涩

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触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8、回甘

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59、生津

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水泡不断的涌出。


60、收敛性

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涩是一种触觉。


61、甘韵、甜质

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62、水性

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63、层次感

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64、立体感

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如高扬、下沉、内敛等。


65、喉韵

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66、饱满

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67、汤氲

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68、陈韵

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茶中易感到。


69、滋味

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口感舒服。回甘是指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


70、烟熏味

由于在加工的过程中或是后期存放时吸收到了烟的味道,是一种缺陷,不过也有很多茶友喜欢这种火香味。


71、红茶味

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72、水闷味

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73、霉味

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74、异杂味

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75、果酸味

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76、酸味

在揉捻后未及时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77、水味

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78、青味

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气味。


79、锁喉

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80、唛号

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为4位,头两位为该系列茶配方创制年份,第三位为茶料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散茶用5位,第三、四位为茶料等级,其他同上。如7542、7536等数字。


81、内飞

指普洱紧压茶内压制的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的一张防伪小票。


82、内票

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83、支飞

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84、印级茶

五六十年代生产的老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


85、七子茶饼

外形扁平圆盘状,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86、铁饼

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87、中茶牌

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88、大益饼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


89、饼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饼状。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90、砖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外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普洱黄片砖。


91、沱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碗形。小金沱是沱茶的一种,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重量4克,堪称是世界最小普洱茶。


92、金瓜贡茶

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93、千两茶

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94、香菇紧茶

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


95、柱茶

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96、老茶头

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


97、广云贡饼

早期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出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挑选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出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门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98、纪念饼

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纪念茶。


99、普洱茶竹筒茶

云南特产名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经杀青、揉捻后装入生长一年的嫩甜竹筒内用文火烘烤制成的茶品。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常饮此茶。


100、号级茶饼

又称“古董茶”,一般指清末到解放初期,也就是50年代中后期之前,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以圆茶为主,一般七饼一桶,一饼350克,外用竹罄包装,有制茶商号标志在竹罄顶面。而茶饼也不像现在有棉纸包装,内为裸饼但有张载有宣传文字和商号负责人姓名的内飞。典型代表人物:宋聘号、陈云号等。


1、普洱生茶


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直接压成饼、沱、砖(饼茶、砖茶、沱茶)等形状的各种茶品的统称,不压制的称晒青毛茶。


2、普洱熟茶

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紧结块叫茶头。


3、乔木型茶树

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可长至3~5米以上。


4、灌木型茶树

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可长至1.5~3米。


5、半乔木型茶树

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


6、野生茶树

指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过的茶树,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


7、台地茶

泛指最近几年或几十年由政府推广种植的茶树,多密植于较低矮平缓的茶园,茶树较矮,种植密度高,相对茶叶的产量也高。台地茶因为集中种植,可节省人工,相对较好管理,如修剪、施肥、喷药等在台地茶管理过程中很常见。


8、古树茶

普遍认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的茶叶都可称作“古树茶”,八九十年左右的称为“老台地”。


9、山头茶

以某个特定山头或村寨命名,所以也叫村寨茶,比如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等山头或村寨。


10、大树和小树

在普洱茶知名的山头或村寨中,当地茶农一般根据茶树的大小,也就是树的高低和主干的粗细来分为大树和小树。通常大树树龄长,鲜叶价格高;小树低矮,树龄较短,鲜叶价格自然相对便宜。大树茶和小树茶都属于山头茶,但不属于台地茶。


11、生态茶

茶树生长在良好的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里,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全程控制生产过程的茶叶叫做生态茶,喝之对人体有益无害。


12、有机茶

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按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荒坡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略)。


13、大叶种茶

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冲、龙陵、德宏等地。“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中叶种茶,小叶种茶略)


14、普洱春茶

根据二十四节气立春至立夏期间所采摘加工茶为定义。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之分。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还有一般春茶都比较肥壮重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15、普洱夏茶

根据二十四节气立夏后至立秋前所采摘加工茶为定义。普洱夏茶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在二十四节气芒种至小暑期间采制的夏茶。滋味浓厚,又称“细黑条”。因夏天高温,光线照射强,茶树生长快,有利于茶叶碳代谢的进行,生成大量带苦涩味的茶多酚。一般夏茶适合制发酵茶,它有充分的茶多酚转换为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夏茶外形一般都是叶片轻飘宽大,嫩梗瘦长,对夹叶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


16、普洱秋茶

是二十四节气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加工的茶,云南又叫“谷花茶”、白毫纤细富光泽,叶条色微黄,内质较夏茶为佳。普洱秋茶、普洱谷花茶的汤色、滋味间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飘扬,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叶片轻薄瘦小,对夹叶较多,叶缘锯齿明显。


17、普洱冬茶

是在二十四节气白露以后所采制茶叶统称为冬茶,又叫“底茶”。白毫光亮,叶条枯黄少油润,多宿叶,内质滋味较淡薄。旧时很少采摘。云南除低热地区有少量采摘外,大部分茶区几乎不产冬茶。普洱冬茶茶树主要生长部位是在根部,而氨基酸的合成是在茶树根部合成后再运输到顶端。茶树经过冬眠后,内部储藏了许多营养成分;在冬、春季阳光照射弱,茶树生长缓慢,是茶叶中某些香气物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还有一般春茶都比较肥壮重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18、纯料茶

只有相对的纯料,没有绝对的纯料,所以提到纯料茶一定要加个范围,比如:勐库纯料,勐库冰岛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头春纯料等,其中目前纯料的极致认为是同一棵古茶树,同一次采摘,同一次单独制作而成的单株茶。


19、拼配茶

别称混合分配茶、分配茶、混合调制茶等,是为了维持茶叶风味与质量的稳固,而将多种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茶。普洱茶熟茶的拼配是依据茶叶各级别的品质请求,将没有平级别、没有同筛号、质量近似的茶叶按比例拼和,使没有同筛号的茶叶彼此扬长避短、调试质量、进步品质,保障货物象样及多日货物品质的绝对于稳固。


20、螃蟹脚

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21、古六大茶山

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


22、六大茶山(新)

布朗、巴达、南糯、南峤(勐海)、勐宋和景迈。


23、日凋

也称日光萎凋,即茶叶刚采摘下来,在阳光下晒干到一定程度。近代也有用热风萎凋的。


24、摊凉

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


25、杀青

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26、揉捻

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27、晒干

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28、蒸压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29、干燥

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30、普洱紧茶

普洱紧茶是按照后发酵方法,有“生普洱”(即制成晒青并进而制成紧压茶后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者,如“青饼”)和“熟普洱”(即将晒青毛茶以高温、高湿加速发酵者,如“熟饼”)之分,其品味以“生普洱”为佳。此外,“普洱茶”按照其制作阶段的不同,分为初制茶和精制茶两种;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又分手工茶和机制茶两种。


31、普洱绿茶

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目前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


32、普洱红茶

普洱红茶制作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其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从其外形与品质分,有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功夫红茶3种。


33、普洱晒红

是指用云南大叶种鲜叶作为原料,用晒红工艺制作而成的红茶。


34、普洱青茶

普洱青茶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


35、普洱黄茶

普洱黄茶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


36、普洱黑茶

普洱黑茶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橙黄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熟)。


37、普洱白茶

普洱白茶为重萎调,轻微发酵的云南大叶种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后。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如月光白,工艺上不属于普洱茶,但很多茶商会把它归为普洱茶来卖。


38、普洱紫芽茶

紫芽茶是由于叶片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花青素含量过高产生的变异。芽叶一般呈紫色。普洱紫芽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39、普洱紫鹃茶

是云南大叶群体茶树品种中的一种特异品种,芽、叶、茎都是紫色,外形色泽紫黑,茶汤紫色,滋味醇厚香气特殊。普洱紫鹃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40、云南岩茶

特指以马台、邦东为核心茶区的古茶树与岩石共生的环境下按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


41、普洱茶膏

由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42、渥堆

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40——50天左右,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经过渥堆后的茶叶,随着渥堆程度的差异,颜色已经由绿转黄、栗红、栗黑。


43、渥堆发酵

是形成和奠定普洱熟茶特殊品质的关键工艺。普洱茶“渥堆发酵”必须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优质普洱茶最基本质量前提是:外形条索粗大肥大,完整,色泽褐红(猪肝色)或带灰白色”。就内质而言“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于38%”要达到“条索粗壮肥大”,“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于38%”这两项关键性质量指标加工普洱熟茶的原料,必须是品质上乘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44、撒面

简单讲就是为使茶饼、茶砖、沱等的卖相更漂亮而在表面上撒上一层等级较高的茶叶原料;一般除了散茶,只要制成形的普洱茶多半都有撒面。


45、黑点

鲜叶在杀青过程中产生的糊片,经揉念后形成糊点碎末,亦说“黑蚂蚁”。


46、干仓普洱茶

干仓普洱茶是指长期存放于周围通风、干燥、温度适中、湿度小于80%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这种普洱茶的陈化转变方式能最大程度保存茶叶的本质特征:条索紧结、色泽光润,茶香馥郁,汤色金黄或红浓,茶气足,带果香,生津回甘,口感厚重富层次感,经久耐泡,茶底富弹性。是专业茶仓、带抽湿设备库房以及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气候干燥地区的常见仓储。


47、湿仓普洱茶

湿仓普洱茶是指长期存放于周围相对封蔽、温度偏高、湿度大于80%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这种仓储的普洱茶陈化转变速度快,但茶叶内的有效物质容易受到破坏,以致条索松散、色泽暗淡,表面发白,有陈泥或霉味,汤色酱浓,茶水薄、茶气弱,水味重,锁喉异样感明显,如退仓时间足够,口感也可以顺滑,可出现各种药香、木香,却仍不经泡,茶底偏黑或软烂,活性弱。


48、自然仓普洱茶

介于上述干仓普洱茶和湿仓普洱茶之间仓储的普洱茶称为自然仓普洱茶。是中国南方各地商家、藏家最常见的仓储。经自然仓陈放后多年的普洱茶,品相自然,乌黑柔亮,茶香明显,汤色红浓厚滑,口感顺畅,回甘生津,茶底带弹性。


49、入仓普洱茶

将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称之为“入仓普洱茶”。


50、未入仓普洱茶

储存于一般人可以长期居住之环境,没有经过人工方式控制环境,随着四季温湿度转变陈化,称之为“未入仓普洱茶”。


51、松紧度

紧压茶的松紧度会直接影响到普洱茶陈化的品质,不宜蒸压过紧。茶品蒸压得过于松散,则氧化过快,较易获得醇滑的口感,但是茶叶容易从饼面上脱落;反之,蒸压过紧,则会放缓陈化的速度,冲泡时的口感受影响。


52、匀整

紧压茶的形状匀整,指外形端正,棱角整齐,不缺少角;厚薄一致,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


53、茶性

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54、茶气

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55、茶质

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56、香气

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


57、苦、涩

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触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8、回甘

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59、生津

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水泡不断的涌出。


60、收敛性

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涩是一种触觉。


61、甘韵、甜质

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62、水性

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63、层次感

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64、立体感

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如高扬、下沉、内敛等。


65、喉韵

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66、饱满

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67、汤氲

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68、陈韵

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茶中易感到。


69、滋味

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口感舒服。回甘是指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


70、烟熏味

由于在加工的过程中或是后期存放时吸收到了烟的味道,是一种缺陷,不过也有很多茶友喜欢这种火香味。


71、红茶味

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72、水闷味

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73、霉味

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74、异杂味

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75、果酸味

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76、酸味

在揉捻后未及时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77、水味

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78、青味

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气味。


79、锁喉

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80、唛号

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为4位,头两位为该系列茶配方创制年份,第三位为茶料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散茶用5位,第三、四位为茶料等级,其他同上。如7542、7536等数字。


81、内飞

指普洱紧压茶内压制的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的一张防伪小票。


82、内票

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83、支飞

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84、印级茶

五六十年代生产的老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


85、七子茶饼

外形扁平圆盘状,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86、铁饼

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87、中茶牌

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88、大益饼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


89、饼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饼状。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90、砖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外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普洱黄片砖。


91、沱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碗形。小金沱是沱茶的一种,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重量4克,堪称是世界最小普洱茶。


92、金瓜贡茶

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93、千两茶

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94、香菇紧茶

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


95、柱茶

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96、老茶头

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


97、广云贡饼

早期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出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挑选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出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门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98、纪念饼

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纪念茶。


99、普洱茶竹筒茶

云南特产名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经杀青、揉捻后装入生长一年的嫩甜竹筒内用文火烘烤制成的茶品。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常饮此茶。


100、号级茶饼

又称“古董茶”,一般指清末到解放初期,也就是50年代中后期之前,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以圆茶为主,一般七饼一桶,一饼350克,外用竹罄包装,有制茶商号标志在竹罄顶面。而茶饼也不像现在有棉纸包装,内为裸饼但有张载有宣传文字和商号负责人姓名的内飞。典型代表人物:宋聘号、陈云号等。

图文:来源网络,如因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或作删除处理。

找到约7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