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名贵茶壶图片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第四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茶具展示(上)

  器具精洁,

  茶为之生色。

  小小的器物,

  蕴含着茶人对生活的理解,

  是茶人向往的静心之处。

  灵心胜造物,

  妙手夺天工。

  品匠心之精髓,

  赏茶器美学之风采。

  2019年12月12日,第四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在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举行。来自设计行业、陶瓷行业、紫砂行业、权威机构等数十位专家老师组成评审团,以器具的创新、美观、实用性为审评标准,评出全场最优作品。

  此次大赛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承办。  

  活动结束后,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计划的展示。但也为获奖作品提供了精心设计拍摄的时间。今天小编就把获奖作品的“艺术照”汇聚起来,供各位茶友欣赏。

  建 窑

  “五 福”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倪秉霞

  单位:福建武夷山市倪家庄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作品介绍:茶趣——五福,五福的“福”是福建的福,“壶”通“福”。全套作品由建盏兔毫釉窑变烧制而成,由一把茶壶、一个茶托、一个公道杯、两个茶杯组合而成。

  “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建 窑

  “柴烧银兔毫赏瓶”

  

  制作人、设计人:谢宗伟

  单位:福建南平市茶宗盏建盏陶瓷工作室

  作品介绍:建窑建盏在中国陶瓷地位很高,在宋代辉煌,明朝断代。此作品为高规格的赏瓶,自然柴烧窑变银兔毫纹。遵循古法宋式龙窑柴烧,实属难得。

  太一柴窑

  “粉青釉茶器套组”

  

  图片描述

  

  制作人:张娟

  设计人:方正

  单位:太一窑·瓷生活美学

  作品介绍:“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粉青釉,釉色青绿淡雅,釉面光泽柔和,为青色釉中最佳色调之一。太一窑传承雍正官窑,烧制出的粉青釉苍翠温润,与玉质之莹润如脂殊无二致。

  陶 瓷

  “柴烧金套组”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何志标 何志平

  作品介绍:本作品以福建泉州德化高白泥为瓷胎,采用柴烧方式用1350度高温烧制而成。此种制作形式将陶艺设计与自然天成的釉面完美融合,白瓷胎的细腻与柴烧的朴拙、陶瓷表面的金色质感与随机的火痕形成有机统一。符合现代人追求自我、彰显个性的心理。作品将唯美融入生活之中,表达出与友人分享美好时刻的情谊。

  陶 瓷

  “郎红茶器套组”

  

  图片描述

  

  制作人:刘曙昌

  设计人:蒋丽媛

  单位:独一窑

  作品介绍:郎红釉是中国名贵铜红釉之一,其釉色莹澈浓艳,如同附着在陶瓷坯体上的红宝石,明亮却不刺目。

  贡品郎红“脱口以雪顶为佳,流釉以牛毛丝为妙,不过足以鸡翅纹为尊”,三者缺一不可。

  整套郎红茶器套组均为撇口杯,口略往外撇,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烫手,肚子略外鼓,较利于茶叶的闷泡。茶汤入口的圆润度,聚香和聚味的效果较好。

  龙泉青瓷

  “红叶题诗”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谢良旺

  单位:土人斋

  作品介绍:作品灵感来源于马未都先生藏品《红叶题诗盘》。该作品属青瓷窑变,釉面近看似青,远观若紫。青釉为底,以铁发色,“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

  该釉既满足了龙泉窑石灰碱釉乳浊、酥面的特征,又在釉色上做出相应变化,符合现代的审美意识,是体现作者个人风格的集大成作品。

  紫 砂

  “福禄生香”

  

  制作人、设计人:范程明

  作品介绍:此壶是泥与器的结合,是线与形的共鸣。作品的每一个角度都棱阔分明,每一处衔接都俊朗有力。观纵向,皆呈四方棱形观横面,均不离方器本质。线条在器物空间里随性呼吸,自在轮回。

  紫 砂

  “境随心转”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范建荣

  作品介绍:作品运用变幻筋纹线条的装饰手法,线条由壶底向壶盖延伸,通体而流畅,上下圆弧构成虚实对照,表现出以柔克刚的哲理性,饱满挺拔,S型线条为整器增添了动感,每条曲线都有自己的方向,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佛语: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意思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及境遇会随着心境的转变而转变,是积极、进取、奋发的表现。

(超实用)六大茶类冲泡要点!看这一篇就够了

中国六大茶类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特点,故泡茶有方,顺应其茶性泡出来的茶,才能最大发挥这一片片自然之叶,通窍、养肤、清心等神奇效用。下面与茶友分享各种茶叶最佳冲泡方法,以供参考!

01 绿茶 不能破坏它的鲜

绿茶,重在保持鲜美的口感和鲜嫩的颜色,而这两者,最怕的就是高温。温度过高,会导致维生素C和多酚类等物质被破坏,鲜爽感下降,色泽也会变暗。

冲泡要点

绿茶适合用玻璃杯冲泡,可以观其形态。用80-90℃的水慢慢将茶叶浸润,让其自然舒展,内含物质缓慢释放。而不是用开水猛烈冲击,破坏它的鲜美。

02 红茶 小心闷出酸涩味

红茶是全发酵茶,如果冲泡不当很容易出现酸涩味,甚至产生苦味。

冲泡要点

红茶不宜闷泡,注水后尽快出汤,会获得一杯清甜爽口的红茶。使用的盖碗碗口一定要大,散热透气。

置茶量可以少一些,让茶叶有充分的透气空间,而不至于闷坏。

出汤要滴干净,不要留有水与茶叶接触过久,出完汤把盖子打开散热。

03 黄茶 水温不宜过高

黄茶冲泡要点和绿茶基本一致。黄茶属于轻发酵茶,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都属于黄茶。

冲泡要点

其茶质细嫩,水温太高会把茶叶烫熟,所以冲泡温度最好在85-90℃之间为宜。

冲泡黄茶,按照茶具容量放入四分之一黄茶茶叶,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口味进行斟酌增减。

第一泡的最佳冲泡时间为30秒,第二泡延伸到60秒,第三泡再延伸至大概2分钟,这么泡出来的茶汤口感更佳。用玻璃杯或瓷杯,尤以玻璃杯泡君山银针为最佳,可欣赏茶叶似群笋破土,缓缓升降,堆绿叠翠,有“三起三落”的妙趣奇观。

04 黑茶 醒茶醒得好成功一半

黑茶在后发酵和储存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仓储、陈旧的气味。当然如果是发霉变质的茶就另当别论,肯定不能喝了。

冲泡要点

紧压的黑茶,在饮用之前先解块,放于通风干燥处散几天,再放进透气的陶罐储存一到两个月。

冲泡时第一泡先润一下,让紧压茶充分展开,散去异气,第二泡更好喝。

但需注意润茶时间不可过久,需快速出汤,避免丢失太多内含物质。

05 乌龙茶 重在高香韵味

福建、广东、台湾是乌龙茶的主要产区,这几个地方盛行的功夫茶泡法就是乌龙茶最优的泡法。

小壶和小杯,是功夫茶的标配,冲泡前需要温杯烫壶。冲泡的技巧讲究高冲低斟,最大限度保持茶香茶味。

冲泡要点

乌龙茶需要用沸水冲泡。条形的单丛茶和岩茶的冲泡要点是即冲即出,而颗粒形乌龙茶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等茶叶舒展之后再加快出汤速度,而泡到五泡以后,都需要延长时间。

06 白茶 注意区分老嫩

白茶的原料等级一般按照采摘的嫩度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

冲泡要点

白毫银针和高级白牡丹要保持其鲜甜故不能用沸水,一般以90℃为宜,冲泡时间大约在30秒。

普通白牡丹和寿眉可用沸水冲泡,而白牡丹要比寿眉冲泡的时间短一些。寿眉,尤其是存放了3年以上的老寿眉,不仅可以冲泡,还可以煮饮,冲泡到5泡以后,便可放入煮茶壶,按个人口味调整煮茶时间。

六大茶类的特性不同,因此冲泡方法的侧重点也不同。哪怕同是红茶,不同的品类都会有差异。所以,因茶制宜,就是最好的泡法。

七彩云南东方茶尚系列之陈韵普洱5


产品名称:陈韵普洱5

产品属性:熟茶

产品规格:160g

产品介绍:本品选用上等云南大叶种春茶为原料发酵而成,经过五载岁月的自然陈化,品质随年代而提升,滋味醇和厚滑,甜糯感佳,陈香悠远,汤色红透耐泡,如品味名贵酒庄中的陈年佳酿红酒,唇齿留香,回味绵长。

产品价格:199元

产品图片:






小编提示以上均为现价,想知道最新价格就关注我们七彩云南、赶快加入吧。。。。。。

红楼茶事知多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许多人说,《红楼梦》是值得一生读的一部作品,我深以为然。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之一。作者对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细节做了仔细描述,不管是用药、品茶、衣装、头饰等都笔墨详实,可以说《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著作,更是一本药书、茶书、服装设计教材。


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红楼梦》中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到了《红楼梦》成书的清朝年间,茶文化已经成熟,而这部巨著,更是字里行间都飘散着茶的芬芳和甘洌。

据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研究考证,在《红楼梦》全书中,写到茶道的地方达279处;吟咏茶道的诗词楹联23处;与“茶”相关的字词出现频率高达1520余次,可谓满纸茶香。




品种繁多的“茶”


贾府中茶的种类繁多,且都是名茶,还有不少为清朝的贡茶,衬托出了贾府的高贵与风雅。



暹罗国茶

小说第25回《通灵宝玉蒙蔽遇双真》中,王熙凤给大观园少爷小姐们送了暹罗国进贡的茶叶,这也是一种珍贵的名茶。


六安茶

小说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贾母道: “我不吃六安茶。”


老君眉茶

这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该茶嫩绿似莲心,清香淡味,最受文人墨客喜爱。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普洱茶

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龙井茶

小说第82回,宝玉读书回来,急急忙忙去潇湘馆见林黛玉。只见“黛玉微微一笑,因叫紫鹃:“把我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一杯散发清香的龙井茶,盛满了黛玉对宝玉的浓情厚意。


除此之外,还提到了一些有关茶的品类,如漱口茶、家常茶、敬客茶、药用茶、伴果茶等。



琳琅满目的“器”


古人云:“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淳香的茶,盛放于相得益彰的器皿中才显得圆满。


《红楼梦》一书中,描绘了各种精致精巧精美的茶器具。有茶壶、茶盘、茶碟、茶碗、茶盅、茶杯、茶匙、茶筅、茶盂、茶格和茶吊子等,不一而足,美不胜收。



贾母的花厅上摆着洋漆茶盘,里面放着旧窑什锦小茶杯;王夫人的房中,茗碗瓶花具备。小说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里,作者对妙玉使用的茶具做了详尽的描写:


给贾母上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给贾母随行人员上的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给宝钗用的是“分瓜瓟斝(páo jiǎ)”;给黛玉用的是“杏犀(qiáo)”;给宝玉用的是“绿玉斗”;取笑宝玉时妙玉拿出的是“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



从这些细致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这些精美的茶器具仿佛跃然纸上,穿越历史,向我们走来。



精心挑选的“水”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煮茶用的水分为三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对水的要求首先是“远市井,少污染;重活水,恶死水”。



还是书中第41回,作者在写妙玉招待贾母一行人喝茶时,也写了用水之道。她给贾母上的茶是用“旧年蠲(juān 积存的意思)的雨水”,而后单独招待黛玉、宝钗、宝玉时用的水又不一样——“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时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那一鬼脸青的化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瓮”。



虽然古人一直有用雨水、雪水煮茶的事例,但经作者这么写出来,让人觉得妙玉烹的茶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味道,也衬托出妙玉孤高清冷的性情以及逸尘如仙的雅致美感。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种种好茶、好器、好水,在作者的笔下,被描绘得详尽而真实,为后人们留下一道有趣的茶味,以至于有人感慨:“看了《水浒》想大碗喝酒,看了《红楼梦》想煮泉饮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贵在分享。


古风简传统茶道*【修心茶道】释义:和、真、韧、美。

   【修心•茶•道】的理想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结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