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勐海味七子茶

找到约420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云南七子饼茶怎么喝法

  七子茶饼产于云南,属于紧压茶,其外形美观,其普洱七子饼茶喝法及冲泡程序及其讲究的。那么云南七子饼茶怎么喝法? 

  1、取大概10克的云南七子饼茶放置在茶具的过滤器里;
  2、把刚刚煮开的水倒入过滤杯里,水量要刚好盖过茶叶;
  3、等待5秒时间后左右把第一遍茶水倒去,这叫洗茶;
  4、再次倒入新鲜的沸水,水量同样以盖过茶叶为准,盖上茶盖,然后慢慢等20秒的时间即可喝上头次云南普洱茶汤了。

  5、很多朋友都会问云南普洱茶可以泡多久呢?普洱茶是很耐泡的,一般可以来回7次左右,待到茶味无时便可以换新的茶叶了。注意事项:每次品尝云南七子饼茶的时候,在趁热之明,把杯子举至鼻前,慢慢感受到陈香的芬香,同时每次品尝的时候最好是心平气和,才能真正品尝到云南七子饼茶真正的味道。大家要懂得云南七子饼茶的正确喝法,如此才可以真正品尝到真正的云南七子饼茶的味道。

  “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人们对云南七子饼茶地品评。据了解,云南七子饼茶最早出现于雍正年间,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茶厂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属于紧压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7块每块重为357克的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

  云南七子饼茶是云南普洱茶中的著名产品,系选用云南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适度发酵,经高温蒸压而成。具有滋味醇厚、回甘生津、经久耐泡的特点。保存于适宜的环境下越陈越香。


从传统经典,到康养文旅时代的熟茶猜想

《经典熟茶产业发展白皮书》节选文章之一

生茶论山头,熟茶拼技术。

主打高端生茶的茶企,往往靠山头纯料来背书,在某种程度上稀缺自然资源价值大于品牌价值,“有名山,缺名牌”就是许多普洱茶企面临的尴尬现实。

同是新国货运动的代表符号,普洱茶与茅台酒的最大差距在于,原料决定论与技术决定论的距离。茶企往往不掌握稀缺原料的定价权,因为这些古茶资源往往在茶农手中,也就很难建立品牌定价权,而且稀缺的东西很难量产,也就很难做成具备产业效率的规模品牌。

酿酒的优质粮食,对于茅台酒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任何追求品质的食品大品牌,必须将第一车间建立在田间地头。但茅台酒没有去炒作原料的稀缺性,而是建立稳定量产性价比高的优质原料基地,将核心生产技术作为企业最核心的品牌无形资产。这种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往往打上品牌独有的烙印,可享受巨大的技术专利红利,从而让企业拥有品牌定价权。而且,其将原料价格控制在理性范围,用技术的力量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这样一来,茅台酒不但能施行成本控制,而且能量产与卖较高价格,以保证企业的市场规模与丰厚的利润。

在2008年到2014年,山头古树纯料最疯狂的年代,有一家茶企,以优质拼配茶为主打,并占据了普洱茶市场最大份额。它就是大益,中国茶界的茅台!

大益的成功表明,普洱茶企业可以脱离稀缺原料决定论,走核心技术打天下之路。大益无疑是靠熟茶发酵技术、生茶与熟茶的拼配技术、大仓储来营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超越了狭小的山头,在大茶区原料的综合利用思路下,全省的优质原料都可以拉到勐海茶厂,靠勐海茶厂多年积淀下来的发酵技术、拼配技术、仓储技术,做成广受市场欢迎的经典茶品。

从大产业链开发的角度,熟茶比生茶更适合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开发,容易诞生体量很大的规模品牌。

当山头古纯红利消失,普洱茶产业开发换“锚”,由自然资源“锚”切换成技术“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自2008年以来,普洱茶的上半场靠生茶(自然资源),下半场靠熟茶(技术)。

如果说山头茶文化推动着高端生茶市场的蓬勃兴起,那么经典茶文化引领着熟茶市场。过硬的技术力量,造就广受市场欢迎的经典产品与经典品牌,消费者通过经典茶文化的传播,对熟茶品牌与茶品建立认知,并形成能代际相传的文化符号,比如大益茶。

流行风光一时,唯有经典永恒!

普洱茶,如同茅台酒一样,是民族与国家的集体记忆,是融入一代代人生活深处的消费习俗,是中华盛世向世界传播的文化价值符号,是慰藉着人类社会的人文经典……

熟茶的品牌力量,闪耀着人文经典之光:由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经典技术,生产出融入日常生活的经典茶品,最终形成连缀文明周期的经典品牌。

从1973年至今,普洱熟茶形成大厂熟茶、高端熟茶与科技熟茶三大经典,分别对应着健康饮品、品鉴收藏与康养文旅三个时代。

普洱熟茶产业要做大,必须以经典茶文化为内核,布局大产业:在时间上建立年份茶体系,在空间上聚合五大赛道(传统茶、快消茶、大健康茶、金融茶、新茶饮),走“大健康+文旅”发展之路,打通食品、保健品、药品与康养、文旅五大产业的边界,从而突破传统熟茶之小我,进行立体多元化生态开发,让千亿元熟茶产业、百亿元级的品牌不再是梦想!

经典品牌需要经典茶厂与经典技术力量加持。勐海茶厂的辉煌历史与精湛的技艺,成就了大益品牌。2000年以来,原勐海茶厂的高管与核心技术骨干纷纷出来创业建厂,形成了以海湾、兴海、六大茶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勐海系”茶厂。勐海茶厂与勐海系茶厂,无疑成为熟茶界最中坚与最经典的力量,共同塑造了大厂技术派与勐海味的熟茶江湖至尊地位。

熟茶近五十年的历史如风,经典一脉相承!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年代四大茶厂创世纪,到90年代以后勐海茶厂与勐海系茶厂众星闪耀,再到如今的熟茶2.0时代老牌与新贵你追我赶,其创造了传统熟茶1.0、传统熟茶创新2.0两大经典。而未来将属于跳出传统熟茶的康养文旅大时代,建立在微生物研究基础上的科技普洱将引领这个时代,将创造大健康产业、文旅产业的全新经典。

以兴海为例,兴海茶厂为原勐海茶厂核心技术骨干创办,堪称勐海系最核心的茶厂之一,自然深得传统熟茶1.0之真传,由此奠定了兴海茶厂发酵技术蓝血传承,在中老期熟茶方面,兴海茶厂的竞争力十分了得。自2014年以来,主动适应与引导熟茶产业升级,在精细化、清洁化与高端化方面重构传统熟茶,做熟茶2.0时代的排头兵。2018年,兴海茶与佳兆业签约合作,于1月开启了佳兆业·兴海茶的品牌元年,双方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搭建发展架构,推进茶业项目战略规划,未来应会加大微生物发酵与仓储研究,进行科技普洱创新实验,布局康养文旅时代的普洱茶,意欲开启康养熟茶新蓝海。

其可谓:

兴海茶:经典熟茶文化集大成者,缔造康养文旅时代新经典

为更好地继承经典,做好新时期的经典,我们将用经典茶文化解读熟茶发展史。建国以来,云南普洱茶从原产地到边缘化,再由边缘到正宗,由正宗到经典,再在经典茶文化的引领下,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最终聚合为大产业链开发。这就是熟茶白皮书将要深入揭示的主题:历史机缘形成经典茶文化,经典茶文化引领产业大发展!

进而,在对历史逻辑与产业逻辑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熟茶白皮书对产销格局变迁、产业升级、发酵技术、仓储、交易模式、经典谱系、产业聚集等行业关键词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梳理与总结,提出了经典熟茶文化三大体系:

台湾人在90年代,为普洱茶梳理出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三个经典传承。在熟茶领域也在形成大厂茶、高端熟茶、科技熟茶三大经典传承,分别应对着熟茶1.0、熟茶2.0、熟茶3.0三个时代。

熟茶1.0(传统熟茶):以大厂茶为经典,以勐海味为核心,形成大厂技术派和传统经典发酵技艺——地堆大堆发酵法,拥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三种发酵模型。

熟茶2.0(新派熟茶):分为高端熟茶,国民熟茶,新茶饮熟茶(小青柑、茶化石)三个分支。以高端熟茶为经典,山头熟茶为核心,推行活性革命。

熟茶3.0(康养熟茶):以科技熟茶为经典,大健康为核心,倡导菌方革命。

时代命题:康养文旅时代的中国茶

最后,在生态文明发展观的大格局下审视熟茶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康养文旅时代的熟茶命题。

普洱茶从农耕文明走来,经受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洗礼,并开创了理念超前的后现代生态文明全新的茶产业打造模式,备受世界瞩目。

新时代,在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下,融合一二三产的普洱茶,从大山深处走来,走向小城镇的工业制造,走进繁华的大都市生活,以“生态进城,资本下乡”的名义消除城乡差别,让国人的生活更美好!

云南的大山深处,有都市稀缺的生态资源,而都市人有康养、文化、旅游的需求,普洱茶原产地的生态资源与康养文旅产业相结合,就能极大拓展以往生态普洱仅仅作为生态食品的价值,而是向都市人提供以茶为主题的全生活品质服务,以“大健康+文旅”的形式,由食品产业延伸至食品、保健品、药品与康养、文旅五大产业,做“全生活熟茶”。

中国茶产业,已经提出“康养文旅时代的中国茶”之全新命题,普洱熟茶必将在其中大放异彩!

每个时代都有其经典。农耕文明时代,普洱茶留下贡茶、号级茶的辉煌。工业文明时代有勐海、下关、昆明茶厂等大厂派的经典传奇,让我们期待熟茶能书写康养文旅时代的全新经典……

文章节选自《经典熟茶产业发展白皮书:如何做大康养文旅时代的中国茶》,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佳兆业茶业集团出版,作者李国标(笔名白马非马),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15万一饼的假茶还有价无市!88青普洱茶的炒作乱象何时才肯罢休?

30年前,一家茶厂濒临倒闭,派人四处兜售库存品缓解压力。最后以亏本价,将20吨普洱茶全部卖给了一位香港茶商。

这名港商当年买入价仅10.71元一饼。而到了现在,已经涨到了恐怖的15万元一饼,一片普洱茶,居然能与月薪过万挂上等号!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使花费十几万,也不一定能买到真货,明知真假难辨,还是有人敢带着全部身家入局!

惊人的利益,催发贪婪的人心,这场名为“捡漏”的局中局,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今天就来揭秘翻价万倍的传奇普洱茶——88青!

无人问津的压仓茶

88青的诞生,与特殊的历史时期密不可分。现在如日中天的勐海茶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却处境艰难,甚至一度到了要倒闭的地步。

这时国家还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营茶厂工人的工资由国家发放,茶品出厂后没有销路,就一直积压在仓库里吃灰。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勐海茶厂结束了吃大锅饭的时代,开始自负盈亏,如果不将这些库存推销出去,工人们就没工资,茶厂就会倒闭。

然而由于产销不对路,这批茶在云南、广州、台湾均无人问津。茶品推销,回笼资金,成为了茶厂存亡的关键点。

1992年,勐海茶厂驻港代表陈强在香港四处推销,但香港人喜欢的是褐色的熟茶,这种青绿色泽的生普,苦涩味重,茶味太浓,并没有人愿意购入。

陈强带着最后一点希望,带着茶样板上门拜访香港茶商陈国义,陈强没有贸然推销,而是冲泡好后才请陈国义品鉴,陈国义试泡后,顿感这茶的品质惊人,生津回甜,连续冲泡7次后仍茶香不绝。陈国义询价后更是大为震惊,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

由于茶厂急需资金,这批茶最后的成交价仅10多块钱一斤,要知道同时期的西湖龙井,已经卖到了400元一斤!

经商多年的陈国义,发掘了这里面的巨大商机,确认所有茶品质如一后,他调动自己的全部资金,折合每片10.71元港币的价格,买断了茶厂积压的20吨库存!

陈国义为了纪念自己在1988年创办的“茶艺乐园”,也为了图了“一路发”的好彩头,遂将这批茶命名为“88青饼”。88青的价格神话也由此正式开始!

只看外表,很难想象一饼就要十几万人民币

翻价万倍的神话茶

在刚买下这批茶的前几年,陈国义有些焦虑。这批茶价格极低但数量巨大,以至于套死了所有流动资金,他有些怀疑自己究竟是把握住了商机,还是一时脑热?

2003年,在经济大环境萧条,和自身资金链断裂的的背景下,陈国义迫于经济压力,将自己手上的绝大部分存茶,都转给了普洱茶大藏家白水清。

2005年,有内地茶商多方周转找到了陈国义,询问那批货还剩多少,他想高价买入,陈国义这才知道,88青在内地的价格,已经像坐了火箭般的暴涨!

1992年,茶厂以亏本价,向陈国义抛售了近20吨88青时,价格仅为10.71元一片。

2003年,面临债务危机的陈国义,以每饼200元左右的批发价,将88青的货源转给了白水清。

2005年,国内的普洱茶逐渐陷入狂热,88青的价格随之攀升到了2500一片。

2007年,截止普洱茶市价格崩盘前,一片88青,最高被炒作到了12000元!

2011年,普洱茶市恢复,出现在该年深圳茶博会上的88青,价格为38000元。

2013年,到了这个时候,88青早已有价无市,甚至有人以500万的拍卖价溢价购入。

至此,从一开始的积压在仓库吃灰,到现在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批生产于80年代末期的普洱茶,用30年的时间,缔造了一场百万级的价格翻倍神话!

万不存一的正品茶

重温这段历史,陆离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存疑。从当年的这份购茶合同上,陆离发现了故事背后的真相。

这份合同的交易双方是,联合国际贸易公司(勐海茶厂),和茶艺乐园(陈国义),普洱茶唛号为7542,种类为云南七子饼。

这里就引出了88青的定义问题,从上文中我们知道了“88“只是一个吉祥寓意,按照当时的叫法,这批茶的真名应该取自唛号,也就是叫“7542”。

但这批茶的具体年份,其实是存疑的,当年交易时,这批茶已经在仓库积压多年,而且合同上也没有注明具体的生产年份。

因此,88青为1988年产的说法与事实明显不符,而前些年盛传的“1988年-1993年的7542,统称为88青”的说法,其实是手上有货的茶商,放出的烟雾弹。

据陆离所知,现在业界对88青的统一共识为,勐海茶厂在20世纪80年代末,按照75年研制的7542配方,以4级茶青为主料制作而成的常规品种。

解决了定义问题后,我们再来看数量问题,合同上写的350枝/4200筒/10500kg,单价为“港币7500元/筒”,到货方式为“四批交清”。

而这份合同上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这批货的数量了。当年交易过来的88青,按十二提一支计算,仅有20吨出头,而并不是某些人盛传的30多吨。

这是因为当年的老勐海茶厂经营不善,最差的那一年总产量才不过百吨,像这批交易给陈国义的88青,数量就这么多,而且已经是茶厂数年的存货了。

更何况在88青真正打出名气的03年,以白水清为首的大茶商已经将这些茶瓜分殆尽,从那时消耗到现在,越到后面供给越少,价格越贵,假货的可能性也越大。

因此,真正的88青,总数量为29400饼,总金额为315000元港币,也就是说单价仅为10.71元一饼,至于分次提供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当时陈国义的现金不足。

88青的盛名不仅在于稀缺,还在于其堪称极品的茶质。历经三十年岁月沉淀,88青的茶饼乌润油亮,汤色红浓透彻。入口饱满厚滑,梅子香四溢,回甘连绵,经久耐泡。

顶尖的品饮价值,极其稀少的存世量,让88青成为了普洱茶界的无冕之王。极其高昂的存世量,也让无数茶商闻风而动,88青再次站在了炒作的风口浪尖!

真假难辨的炒作茶

前年年末,陆离朋友圈里的茶商像集体策划一样,开始疯传一个茶商,捡漏88青一夜暴富的“真实事件"。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茶商到广西出差几天,在当地的茶叶店蹭茶时,居然遇到了传说中的“88青”,他抓住老板外出,店员看店的时机,捡漏了一整件88青。之后连夜赶往芳村,以天价转手卖出。

一夜暴富的故事很诱人,但疑点实在太多了:明明是芳村的大玩家,为什么会到小茶店蹭茶淘货?要有多高的品鉴能力,才能一眼认出这88青是真货?

既然是真货,那店员怎么敢在不问老板的情况下,擅自售出?连夜赶到芳村,就有人愿意以天价接盘了?

就是这么一个低劣的故事,居然能引得无数茶商尽折腰?这是陆离听到这事的第一反应,但看到88青的价格一夜暴涨后,这场好戏的主谋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由于经过了多方周转,88青现存的区域很杂。香港、芳村和东莞都可能会有存货,其中传得最神的,当属芳村的大炒家。

芳村的万家茶叶店,其中售卖普洱茶的起码有七千家,走进这些茶叶店,凡是上点档次的,都声称自己这有88青。数量上更是一桶不算少,一件不算多。

每家店的老板都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是真货,你要是被迷住了,老板说不定还会拉你坐下,泡壶热茶,让你听他讲当年他与陈国义的感人故事...

按照现在的88青交易量,芳村就起码有几千件,算上东莞和港台,再拉上各种网购旗舰店,普洱茶界的88青流通量在万件以上。茶友们觉得能有多少真货?

鉴定过的88青假茶,猜猜是怎么判断的?

88青是普洱茶界永远的传奇,它用自身印证了,自然干仓对普洱茶存放转化的正确性,也因此身价暴增,证明了拼配茶的地位和价格,能与尊崇的号级茶并肩。

但可怕的是,在某些人的狂热追捧下,88青已经成为了可悲的投机品,不仅自身地位褒贬不一,也几近丧失了最根本的品饮价值。

根本没见过,也没喝过88青的人,都敢冲着这份稀缺,压下自己的身价性命,去搏一搏,那被虚假价格泡沫层层夹裹着的88青。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无人问津,现在高不可攀。不管现在还有多少正品,只要价格神话没幻灭,只要贪婪人心没醒悟,88青的买卖就永远不会结束!

找到约39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