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美丽的武夷山特点

找到约5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十大名茶十个美丽的传说!鉴别冲泡全攻略都在这里

黄山毛峰




简介:


黄山毛峰产于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因此也给黄山毛峰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这座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倾斜度为30°— 50°。这里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由于茶树整天都沉浸在云雾缭绕之中,所以茶芽格外肥壮,叶片也特别肥厚,使得其香气长久、滋味甘甜,成为茶中的极品。


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知县来到黄山游玩,借宿于寺庙中。和尚泡茶敬客时,知县看到开水冲泡茶叶后,热气在空中转一个圈,化为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慢慢散去,清香满室。知县得知这是黄山毛峰。临别时老和尚赠予他一包茶叶和一葫芦黄山泉水,并且嘱咐他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观。知县把茶叶进献给了皇上,皇上为这白莲奇观而眉开眼笑,便对知县说:“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


但是知县没有去上任,而是脱下了锦衣玉带去做了和尚。黄山毛峰产于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因此也给黄山毛峰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这座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倾斜度为30° —50°。这里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由于茶树整天都沉浸在云雾缭绕之中,所以茶芽格外肥壮,叶片也特别肥厚,使得其香气长久、滋味甘甜,成为茶中的极品。




鉴别方法:


真的黄山毛峰,外形细嫩而稍微有些弯曲,芽匀齐而肥壮,有锋毫,形状像雀舌,叶子呈现金黄色;冲泡后色泽嫩绿而鲜美,水色清澈明亮,味道醇厚而甘甜,叶底芽叶成朵状,厚实而艳丽。假的黄山毛峰呈现土黄色,味道苦,并且冲泡后,叶底不成朵。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用80°— 90°的开水冲泡,方能使茶水翠绿明亮,香纯、味美。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3克茶叶,或者2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选择:白瓷杯或者玻璃杯均可。

5. 把黄山毛峰放入杯中,先倒入以浸没茶叶为度的开水,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入开水八成满,就可以饮用了。


洞庭碧螺春




简介: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著名的绿茶之一。它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太湖山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加上采摘细致,做工细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碧螺春色泽碧绿,满披茸毛,形状似田螺。


冲泡后,清香怡人,味道鲜美,汤绿水澈,叶子底部细而嫩。特别是高档的碧螺春,冲泡后,茶叶发,芽叶壮实,是其他茶叶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三鲜,自古少。


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叫阿祥的年轻人,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叫碧螺的姑娘。他们彼此深深地相爱着。有一年,太湖里出现了一条恶龙,要娶碧螺姑娘,阿祥决定和恶龙战斗,保护碧螺姑娘。


那天晚上,阿祥拿着鱼叉,与恶龙搏斗,一直搏斗到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死在血泊里。碧螺姑娘开始夜以继日地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病情还是没有任何好转。一天,碧螺姑娘在洞庭湖边采摘到一些嫩茶,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些茶之后,伤势竟然慢慢地好了起来。阿祥得救了,但是碧螺姑娘却累垮了,最终死在了阿祥的怀里。阿祥伤心欲绝地把碧螺姑娘埋在了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地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些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鉴别方法:


真的碧螺春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并且,每500克有5.8万至7万个芽头。芽为白毫 卷曲形,叶子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而明亮。假的碧螺春,为一芽两叶,芽叶长度不齐,呈现黄色。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用75°— 8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2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以“农夫山泉”“洞庭山”等优质矿泉水为佳。

4. 冲泡器具的选择:玻璃器具最佳,不可使用塑料器具。

5. 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倒入开水,凉至70°后,再放入茶叶,瞬间就可以闻到迷人的香味。茶叶沉到杯底时,就开出朵朵绿花。品饮时,要小口慢酌。


太平猴魁茶




简介:


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新明、龙门、三口一带。它外形扁平而挺直,两叶抱芽,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太平猴魁叶色苍绿而匀润,叶脉绿中有红,叶底嫩绿而光亮,芽叶成朵肥壮,滋味醇厚而甘美,有着独特的韵味。


传说:


古代,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它们生下了一只小毛猴。后来小毛猴丢了,老毛猴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最后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集野茶为生,他发现了这两只病死的老猴,就将它们埋在了山冈上,并且移植来几棵白花和野茶栽在老猴墓旁。他离开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老伯,我们一定会报答你的。”但是老伯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


第二年春天,老伯路过老猴的坟墓,看到整个山冈竟然都长满了美丽的茶树。老伯正纳闷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这些茶树都是我们送给您的,只要您好好栽培,就不用愁吃穿了。”这时老伯才明白,原来这些茶树都是神猴送给自己的。为了纪念神猴的恩赐,老伯就把这片山冈叫做猴冈,把从猴冈上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卓越,堪称魁首,后来就把这个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鉴别方法:


真的太平猴魁,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7厘米,其他的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茶叶肥壮成朵,像含苞欲放的兰花。太平猴魁的产量很少,正宗的连太平当地人都很难买到,上品的太平猴魁更是凤毛麟角。又因为它的价格太过昂贵,所以假冒者也很多。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9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3—5克茶叶,把根部朝下放置于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的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的选择:选择高杯玻璃杯。

5. 先把茶叶放在杯中,然后用开水冲泡,第一次加水1/3 杯,等1分钟后,茶叶就逐渐舒展开来,然后再加第二次水,3分钟后,即可饮用。


六安瓜片




简介: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取自于当地特有的品种,经过挑拣、剔芽、去梗,再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而制作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它的主要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出来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所以,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液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一种去梗去芽的片茶。


传说:


1905年前后,六安某茶行的师傅,从收购的上等绿茶中专拣嫩叶摘下,并且去梗,作为新品抛售于市,赚了很多钱。这个创举得到了很多茶行的模仿,并起名为“峰翅”。“峰翅”的做法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的师傅,他把采回来的鲜叶直接去梗去芽,并分为老、嫩炒制,结果事半功倍,无论是茶色、茶香都比“峰翅”好。于是周围的茶行竞相学习,纷纷模仿。这种茶叶形状似瓜子,所以就起名为“瓜片”。




鉴别方法:


真正的瓜片外形平展,并且每一片都不带梗和芽,叶子绿色光润,微微向上重叠,形状像瓜子。冲泡后,味道清高而浓郁,水色碧青,滋味甘甜。而假的瓜片,则味道苦,色泽呈现黄色。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一般选择8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通常是取3克放于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选择纯净水进行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白瓷杯、玻璃杯都行。

5. 先用少许的水温湿润茶叶,摇晃后,让茶叶的香气充分地发挥,再让茶叶中的内含物充分地溶解到茶汤里。待茶汤凉至适口,就可品尝了。


信阳毛尖




简介: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的特产之一,素来以“圆、直、光、细、多白毫、香高、味浓、汤绿”的风格而驰名于中外。它的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这些云雾缭绕的地方,滋润了柔嫩肥壮的茶芽,为制出特别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的资源。


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信阳并没有茶,老百姓在官府和财主的压迫下,生活得很困苦,很多人都得了瘟疫,不少地方都死绝了人。一个叫春姑的人为了找到可以医治村民的药方而四处奔走。一天,一个得道的人告诉她,只要翻过九十九座大山,就能找到救难的宝树。


春姑历尽艰难,终于找到了宝树,并且得到神树老人的一颗种子,可是种子必须在十天内种进泥土里。神树老人把她变成了一只画眉鸟,让她飞回去救村民。后来,她化作鸟像的石头一直守护在神树旁。从此以后,信阳一带开始兴起种植茶树,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鉴别方法:


真的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香味清新,叶底嫩绿而整齐,一般为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假的信阳毛尖,形状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冲泡方法:


1.冲泡水温:通常是选择80°左右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放10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的选择: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合适的器具。

5. 信阳毛尖有两种冲泡的方法,一个是把开水放在暖瓶中,等水温降至80°,再用来沏茶;二是在沏茶前,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冷开水,让茶叶滋润一会儿,再用开水冲泡。冲泡时, 先加1/3 的开水,然后倒掉水上漂浮物,再倒半杯开水,片刻后,再加开水至八分杯。正所谓:头道是水,二道是茶,三道、四道是精华,冲泡3—4次的茶水,饮用最可口。


祁门红茶



简介: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精品,产于中国安徽的祁门县一带。此地的茶树品种好、质量优,又以八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门红茶的外形细致而均匀,色泽亮丽而秀美,味道犹如蜜糖般香甜,上品茶更是蕴含着兰花香,香味持久。冲泡后的祁门红茶,汤色鲜艳亮丽,叶底泡过的茶红亮诱人。清饮最能品味出祁门红茶的香气,即使是添加鲜奶也不失其味美香醇。


传说:


相传,王母娘娘喝了神农带来的茶叶后, 开心不已, 便问这是什么宝物。神农说这是奇宝,产于奇山奇门。神农回到人间后,把此宝物交给了安徽山区的一对青年夫妇种植,并嘱咐他们,不要随便对外人泄露秘密。第二年,“奇宝”树就开始生长,并且开花结果。周围的人都慕名而来,他们就用叶子煮一锅汤给大家喝,当时天空霞光四射,汤水也呈现红色,无比清香,并能提神解乏。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山冈称之为“奇山”,把夫妻俩的家门称为“奇门”。




鉴别方法:


真的祁门红茶的颜色为棕红色,形长0.6—0.8厘米,味道强烈、浓厚,并且醇和。假的祁门红茶通常会有人工色素,并且味道干涩,形状不齐。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90° — 95°的开水进行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出10克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是纯净水或者矿泉水。

4. 冲泡器具的选择:通常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

5. 冲泡祁门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把茶叶依照比例放在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的时间为3分钟左右。然后再慢慢地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且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茶的时候要细细地品味。好的祁门红茶可以冲泡3次。


君山银针




简介:


我国的君山银针是著名的黄茶之一。君山是湖南岳阳洞庭湖中岛屿,岛上云雾弥漫,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君山银针于清明前三四天开始采摘,以春芽首轮嫩芽开始制作,并且必须挑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过挑拣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


传说:


据说君山银针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女英、娥皇所播种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次上朝时,太监给他沏茶,开水往杯中一倒,立即就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逐渐形成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向明宗点了点头,便向着浩瀚的天空飞去。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整齐地悬空起来,像一个个新出的春笋。过了片刻, 又慢慢地下沉,就如同雪花坠落一般。


明宗甚为惊奇,就问太监这是怎么回事。太监回答说:“这是因为用君山白鹤泉的水泡银针茶的缘故。”明宗心里特别高兴,当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在冲泡时,每颗茶芽都立悬在杯中,美极了。




鉴别方法:


真的君山银针是由没有展开的肥嫩芽头制作出来的,芽头肥壮而挺直,匀齐,色泽呈现金黄色,香气清新,味道鲜美。冲泡时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落入杯底,如同刚出土的鲜笋,又像银刀直立。假的君山银针为青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70°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出3克左右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以清澈的山泉为佳。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最好选择透明的玻璃杯,并且用玻璃片做盖。

5. 先用开水预热茶杯,然后把茶叶放入玻璃杯里,用水壶把开水先快后慢地冲入杯子里,至1/2 处,使茶芽浸透。片刻后,再冲至七分满为止,盖上玻璃盖,约5分钟后,就可去掉玻璃盖,饮用。


武夷岩茶


简介:


武夷岩茶产于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峰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它属于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有“大红袍”“肉桂”“乌龙”“水仙”等。


传说:


武夷岩茶里最著名的“大红袍”的传说很动人。传说古时一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了,幸亏得天心庙的方丈相救,给他喝了一碗茶后病就好了。后来,秀才中状元后,来到武夷山谢恩。秀才在老方丈的陪同下来到茶树面前,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治好的。这种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就要了一盒献给了得鼓胀病的皇后,果然茶到病除。


皇上大喜,就将一件大红袍赐予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到了茶树前,状元命人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隆恩。说来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烁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茶树称之为“大红袍”了。




鉴别方法:


真的武夷岩茶的外形肥壮、匀整,带着扭曲条形,民间称为“蜻蜓头”,叶子背面像蛙皮,又称为“蛤蟆背”。它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清澈艳丽,可以冲泡6—8次以上。假的武夷岩茶味道淡寡,没有韵味,并且色泽暗枯。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需现开现泡。水温以95°—98°为佳。

2. 冲泡置茶量:取出5—7克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选择矿泉水或者纯净水来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最好选择紫砂壶来冲泡茶叶。

5. 把茶叶放入紫砂壶中,再用水壶把开水冲入壶中,然后再把水倒掉,再次把热水冲入紫砂壶中,即可饮用。


安溪铁观音



简介:


安溪铁观音属于青茶类,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之一。它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县多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茶树的生长茂盛,茶树品种也特别多,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可以冠绝于全国。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以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的品质以春茶为最佳。


传说:


相传,在乾隆年间,有一个茶农制得一手好茶。他每天晨、昏都会泡三杯茶,供奉在观音菩萨的神像前,十年来从未间断,可见他向佛的诚心。一夜,他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散发着兰花香味的茶树,他正想采摘的时候,被狗叫惊醒了。第二天,他去山崖上采摘茶叶,果真看到了一株和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就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细心地制作。制成的茶叶泡出来后,味道很鲜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他认为这是茶中之王,就把这株茶树挖回来,精心地培植。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繁叶茂。因为这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所以就叫做“铁观音”。




鉴别方法:


真的铁观音,叶子沉重如铁,形状像观音,多呈现螺旋形,颜色碧绿而光润,具有天然兰花香,冲泡后,汤色金黄清澈,味道醇厚而甜美;叶底绽开后,青翠红边,肥厚明亮。每片茶都带着茶枝。假的铁观音茶叶,形状长而单薄,无青绿红边,冲泡三遍,就没有任何香味了。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需要开水现泡, 水温以90° —100°为佳。

2. 冲泡置茶量:取出7克左右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用纯净水或者矿泉水来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瓷茶具或紫砂壶。

5. 把铁观音茶放在茶具里,然后悬壶高冲,再用壶盖刮去漂浮的白泡沫,即可细细地斟酌。


西湖龙井茶




简介:


西湖龙井是中国名茶之首,产于杭州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上。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再加上土壤结构疏松、肥沃,所以茶树根深叶茂,常年翠绿。清明前所采的茶芽,称之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要八万个左右的芽头,属于龙井茶的极品。


龙井茶的外形挺直削尖,扁平而俊美,光滑且均匀,色泽绿中有些黄。冲泡后,香气持久而清香,汤色杏绿而清澈,叶子像朵朵绽开的花,芽芽直立,栩栩如生。细细品味这清新诱人的龙井,顿感香馥若兰,令人回味无穷。


传说:


乾隆皇帝在江南的时候,跟几个乡女学习采茶。刚采了几把,忽然下人来报,说是太后有病,请皇帝速速回宫。乾隆听后很担心,随手把刚采的茶叶放在口袋里,就快马加鞭地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引起了胃部不适。见到乾隆后,感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了什么好东西。乾隆也感到奇怪,后一想,原来是已经干掉的茶叶发出的清香。


太后想尝尝此茶的味道,喝完茶后,身体顿觉舒适。她嘉许道:“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看太后那么高兴,就传令下去,令杭州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自此,西湖的龙井茶就闻名天下了。



鉴别方法:


真龙井茶的茶叶为扁形,叶子细嫩且条形整齐,宽度也一致,为绿黄色,摸着手感很光滑。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子,通常是长3 厘米以下,芽叶均匀像朵,没有夹蒂和碎片,小巧俊美。真龙井茶的味道清香迷人,假龙井茶则有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也不光滑。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85° —95° 沸水(将沸水先储于水壶,置放片刻后再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3克茶叶(也可以依照个人口味而定)。

3. 冲泡用水的选择:山泉水或纯净水。

4. 冲泡器具选择:玻璃茶杯、陶瓷杯均可。

5. 先用开水温过杯,然后倒出水,再放入茶叶;再倒入1/5 开水,浸泡,摇晃30秒后,用悬壶高冲法注入七分满之开水,40秒后,就可以饮用了


你不了解的茶叶冷知识全搜罗 有趣涨知识且意想不到哦

啥?我喝的大红袍其实不是真正的大红袍?真正的大红袍比熊猫还稀少?且大红袍不是红茶?红茶名宿金骏眉05年才被开发出来?功夫茶其实真名叫做工夫茶?且工夫红茶和工夫茶根本不是一类……看了这些是不是感觉很新鲜?!有种原来日常喝的茶叶有着这么多美丽的错误,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是的,茶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有些真的意想不到,这里“小茶控”就搜罗了尽可能多的有关茶叶的冷知识,不说最全但是很丰富哦(如果你还知道有关茶叶的其他冷知识,欢迎补充哦)!

【除了水,茶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饮品!】

咖啡,茶和可可是世界三大饮料,而其中,茶和茶制品饮料,是每天喝的人数最多的饮料。据统计,美国有1.58亿人喝茶。英国人民每天约喝掉1.65亿杯茶,换算成年的话就是每年喝掉620亿杯。

【每年人均喝掉茶叶最多的国家,竟然不是中国?】

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是中国,但若平均到每人头上,情况就会有所不同——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土耳其、爱尔兰和英国是人均茶消费最多的三个国家。但说到底,还是人口基数的问题。

【红茶的鼻祖是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毛茶是长毛的茶?】

毛茶,也称毛条,鲜叶经过初制后的产品称为毛茶,其品质特征已基本形成。毛茶是 茶树鲜叶初加工的粗制品。大小不一,形状粗糙。此外,外销红,绿茶的初级制品,也统称为毛茶。毛茶可供人们饮用,但是由于毛茶的产地、采制的季节、鲜叶老嫩、初制技术等的不同,品质差异很大。

【大红袍是红茶吗?】

大红袍不是红茶,而是乌龙茶。大红袍属于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大红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凤凰单丛(只有凤凰单丛这一个叫法“枞”是错误的称呼,潮州市政府甚至于2004年8月专门下文进行规范,采用“丛”字为标准字,而明确以“枞”字为错别字。),凤凰水仙不是岩茶,属广东乌龙茶。

【酒会醉人!喝茶也会喝醉?】

不止喝酒会醉哦,喝茶也会醉,被称为“茶醉”~ 之所以会产生“醉'的现象,都是因为茶碱,茶碱进入人体中,会加速体内的血液循环,但若摄取过量会破坏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并抑制胃里面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可能导致利尿、心悸等症状,严重时会有失眠、头痛、恶心、站不稳的疑虑。

相关阅读:喝茶,我们到底在喝什么?我们喝到了什么?

【凤凰单丛鸭屎香跟鸭子没关系,和屎也没关系!】

鸭屎没香味。流传说法是种在叫鸭屎土的黄土壤里老茶农怕被偷从而起名鸭屎香。

【真正的大红袍其实是很难喝到的!】

因为就那几颗老树上的才能真正叫做大红袍(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岩壁之上,是武夷岩茶之王、乌龙茶中的极品,已有350余年历史,现仅存6株母树;)。目前定义为纯种大红袍的品种是奇丹,而真正接近大红袍的品种叫做北斗,史料可查大红袍母本无性扦插。优质的商品大红袍全是拼配茶,而且也有拼配上的优劣,茶基一般是水仙肉桂,好的拼配茶很贵的,很多获奖茶都是拼配的,拼配师的工资最贵的。

【东方美人其实是乌龙茶!】

“东方美人”茶,它可是“以假乱真”的高手。不能简单地从名字下手,而是从口感出发!它发酵重,口感、滋味与红茶匹配度颇高,却是实打实的乌龙茶。东方美人又称为白毫乌龙/五色茶,广义来说,只要是部分发酵的都属乌龙茶。

【安吉白茶是白茶吗?】

安吉白茶属绿茶类,是按绿茶加工原理并根据安吉白茶自身的品质特性制作而成,是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所以安吉白茶不属于白茶而属于绿茶。

【白毫银针是白茶,君山银针也是白茶吗?】

君山银针不是白茶、也不属绿茶。君山银针是黄茶,属于轻发酵茶,而绿茶是未发酵茶。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了一道闷堆工序,绿茶是不发酵的,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

【云南月光白是普洱茶吗?】

历史以来,云南月光白茶就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其工艺类似于白茶,有人说其品质特点类 似于普洱茶,因此有人说云南的月光白茶是一种创意型的白茶,也有人说月光白茶是普洱茶, 因此有月光白茶之说。其实中国的六大茶类是按照制作工艺来区分的,所以月光白是白茶!

相关阅读:简明扼要讲通六大茶类(制作工艺的异同而分)

【并不是所有毛尖茶都是绿茶!】

「毛尖茶」也容易让人乱入。毛尖茶是茶叶外形的统称,各地有很多类型的毛尖茶,比如信阳毛尖。喝茶的人常会误以为毛尖茶就是绿茶,其实不然,比如「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明明有一种浓浓绿茶味儿,却又是黄茶!

【六大茶类哪个产量最少?哪个产量最多?】

黄茶的产量在全国茶叶产量的占比不到0.5%..中国生产的茶叶约70%是绿茶~

【六大茶类,论数量谁是NO.1?】

六大茶类,每个品类都有丰富的茶品,究竟哪类茶才是NO.1?答案就是绿茶。《中国名茶志》中,共列出全国名优茶50种,其中绿茶34种,占68%,妥妥的C位。

【中国将茶分为六大类,那么日本呢?】

日本出版社「主妇の友社」的《茶图鉴》一书中,将茶分为六大种类:日本茶、红茶、中国茶、花草茶、健康茶、咖啡。六种茶主要先以冲泡茶叶的茶种类做一分类,并且以地图形式将该国内各县市出产的茶叶做一分类,解说之间的区别,依造此书两项类别:红茶与中国茶,分类做出整理。

还有一说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叶的不同,日本茶还可以分为八个种类,分别是玉露、抹茶、煎茶、番茶、茎茶、粉茶、焙茶、玄米茶。

【洞庭碧螺春的产地是湖南洞庭湖?】

碧螺春是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产于江苏省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茶越新鲜越好吗?】新茶一般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茶,可以品饮到其最新鲜的色香味。但因茶叶存放时间太短,多酚类、醇类含量较多,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所以新茶宜少喝,可稍作品饮,放一段时间再喝。

【茶包的发明,原本是打算让你撕开倒出来泡?】

茶包的发明,是真的完全背离初衷。一位来自纽约的商人Thomas Shalivan开始将茶放进一个小丝袋里分发给他的客户,他本来是想让客户把茶叶倒出来泡着喝,但是他的客户们都理解错了。后来发现带着小袋更方便,茶包就诞生了。

【红茶是Black Tea 那么黑茶叫啥?】

Black Tea被红茶抢走了,黑茶叫什么?当年红茶出现时,欧洲人看红茶叶黑黑的模样(红茶、绿茶是比较早出口到欧洲的,当时的红茶品种外形颜色偏黑。外国人自然而然就因外形特点而称呼它为「Black tea」了),才叫它为“Black Tea”。如今,黑茶的英文是什么呢?——“Dark Tea”(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干茶和茶汤颜色都很暗,所以被称为「Dark tea」。)

【红茶汤色就是红的么?越红越好吗?】

看红茶的品质优劣,鉴定红茶的好坏不是看红茶颜色越红就一定越好的。看红茶的好坏质量的鉴定要看其外形,颜色及香气的。顶级红茶金骏眉就是金黄色。

【金骏眉是05年才开发出来!】

金骏眉是05年才被开发出来,开发者是现在骏德茶厂厂长梁骏德。然而开发的时候梁骏德是正山堂的一名制茶师,所以现在百度百科金骏眉里写的只有江元勋带领团队…

【红茶的“冷后浑”是怎么回事?】

红茶茶汤冷掉后常会变得浑浊。浑浊并不是一个玄妙现象。“冷后浑”现象,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等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高温时,其呈游离状态,但随着温度降低,凝结在一起,茶汤就由清转浑了。红茶的“冷后浑”现象与茶汤的鲜爽度和浓强度有关。

【“工夫茶”不是“功夫茶”和“工夫红茶”也不是一回事!】

工夫茶是神奇的潮汕人民自宋代起对于冲泡茶叶和待客之道一种理解和文化传承。而“功夫茶”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美丽的错误习惯。对于“工夫茶”的误传和深度的误解产生的某种冲泡茶叶的艺术手段,给外行人感觉就是对于桌面上琳琅的茶具一顿小操作就叫功夫茶。演变至今无对无错,外行叫“功夫”传承用“工夫”。而工夫红茶则是指以福建的闽红三大工夫(坦洋、政和、白琳),安徽祁门工夫,云南的滇红工夫等为代表的红茶品种,意为制作精细精制颇费工夫而得名。

【六安瓜片不叫liù安瓜片!】

六安瓜片属绿茶类,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明始称“六安瓜片”。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六安作为一个地名,“六”应读作“陆”。所以六安瓜片的正确读音应该是:lù ān guā piàn。六安”之名源于汉武帝,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汉武帝取衡山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封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来,历代沿用。这里的“六”也是地名,所以应读“lù”。

【六安瓜片和“瓜”没关系!】

六安瓜片由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是绿茶特种茶类。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而不是是哪种瓜的片!PS:六安瓜片在茶界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无芽无梗全是叶,绿茶以嫩为好,但是六安瓜片是以壮闻名!

【“以茶代酒”,居然是个酒鬼说的话?】

《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曾孙)专横残暴,终日沉迷酒色,经常摆酒设并定下酒宴规矩:“每人7升,不管会不会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其是孙皓父亲的老师,所以孙皓对韦曜还算照顾。韦曜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了茶,让他“以茶代酒”。

【茶树精油是从茶叶里面提取的吗?】

不是。茶树油是从茶树的叶子提取的精油,这种“茶树”与我们平时泡茶的茶叶没有半毛钱关系。这种“茶树”又叫做“窄叶茶树”,“snow-in-summer”(夏天的雪),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好茶叶和笑话段子一样,都是有梗的!】

新茶友一般觉得茶叶有梗必不好。绿茶确实茶梗很少,因绿茶讲究的是鲜嫩,嫩叶自然没有梗。但对于乌龙、普洱、黑茶而言,有梗再正常不过了,且这类好茶是应该有梗的,无论是压制还是口感,都需要茶梗的存在。国际标准对黑茶含梗量有明确规定,要求茯砖茶含梗量在15%到18%之间。

【世界上最贵的茶是多少钱?】

2019年5月27号,在东京中央拍卖香港的春季拍卖会上,百年号级茶1920年紫票福元昌号一筒,最终以26230000港币成交。重量为2236克,换算至人民币约为1041万元/公斤。

【黑茶中的“金花真身其实是真菌!】

茯砖茶中的“金花”其实是一种名为冠突散囊菌的真菌,只不过在显微镜下观看,似黄色的米兰,故而还有“金花菌”的别名。「金花菌」除了能改变茶叶的「发香」特点,还有独特的对人体有益的功效,很受茶友们的喜爱。

相关阅读:引发结石.导致骨质疏松和贫血……喝茶居然有这么多危害?

【“喫茶店”在日本,是咖啡店!】

日式喫茶店就是日式咖啡店,最早起源于一百多年前日本出现的第一家喫茶店“可否茶馆”。

【茶上面的白雾和开水上的白气是一样的吗?】

在泡一些好茶时,我们会发现上面会有一层薄薄的白雾。让人不禁觉得赏心悦目。这种白雾被人称之为“茶氲”或“汤氲”,浓度较之水蒸气高,故而与开水的水蒸气不同。

【普洱生茶和熟茶其实不是一个茶类!】

茶类的分别是根据制作工艺的差异而分门别类的,生普是半发酵茶,所以属于青茶,而熟普是后发酵,属于黑茶。

【一斤茶芽需要60000-80000个芽头!】  

一斤上好的芽茶有6万-8万个芽头,全部由采茶姑娘的双指一下下采出,这就是高大上的茶叶价格昂贵的原因(古树茶,就更贵了,因为百年千年古树是很稀少的,古树茶中的“猫耳朵”更是稀少,由于枝叶很小,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一天大概能采1-2两)。

【口粮茶是粮食茶?】

口粮茶,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常备的、随时都可以品饮的茶品。价格接近人民(我们不能把口粮茶等同于廉价茶,口粮茶应该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是老百姓最喜欢的茶。),茶的质量不懒惰,以满足大多数需求。这种茶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尤其是那些大量喝茶,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口粮茶。

看完之后,是不是很涨知识?看过之后可以给同事普及及纠错哦!

——————————————————————

古树茶品牌“小茶控”,想将百年古树的茶滋味献给最懂品尝的您

快来品尝树梢上的甘甜!古树茶品牌”小茶控“上线6款产品

关于乌龙茶发源地的几点思考

乌龙茶发源于福建无可置疑,但具体发源于闽南安溪还是闽北崇安(今武夷山市),尚有争议。福建省安溪县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蔡建明,安溪中国茶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国家一级评茶师吴小猛,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办公室主任陈志明共同完成了《关于乌龙茶发源地的几点思考》一文,从大量的、权威的文献资料出发,结合茶叶传统命名方法的逻辑考证、早期实地走访调查报告、民间传说等为辅助,就厘清乌龙茶发源地问题展开探讨。

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同乌龙茶发源于福建,而具体发源于何地?是闽南安溪,还是闽北崇安(今武夷山市)或是闽南漳州?尚有争议。针对乌龙茶起源问题,进行以下思考:

武夷山发源说及其佐证史料的考辩

武夷山发源说主要出现于解放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相关著述渐多,一度几乎盖过闽南安溪说,此说的佐证材料几乎都是阮旻锡的《武夷茶歌》、《安溪茶歌》和陆廷灿《续茶经》里引用王草堂《茶说》里的相关记述。反观著名茶叶专家在谈起乌龙茶发源时则审慎得多,并不妄下结论。

下面,来认真考究支撑闽北武夷山说重要佐证材料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严密性。

目前,持乌龙茶起源于闽北的人士,其主要依据是对阮旻锡《武夷茶歌》、《安溪茶歌》和王草堂《茶说》、陆廷灿《续茶经》的解读而后引而为据。但仔细研读这些史料,都没有提及乌龙茶制作技艺的起源问题。

阮旻锡《武夷茶歌》与《安溪茶歌》的

文意解读

阮旻锡(1627—1712),字畴生,僧名释超全。福建厦门同安人。阮旻锡师从工部尚书曾樱,与之共患难。顺治五年(1649),清军攻袭厦门,曾樱战败,殉节自尽,阮旻锡冒险为其收尸。顺治十二年(1655),郑成功在厦门设储贤馆,阮旻锡为其幕僚之一。其后阮料抗清无望遂弃家行邀,奔走四方,留滞燕云二十余载。甲戌年(1694),阮慕茶名至武夷山,入武夷山天心禅寺为僧,与闽南籍僧人在寺庙研习茶艺,品茗论道,以茶论佛,以茶说经。阮旻锡大致在1694—1703年期间写下《武夷茶歌》,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厦门写下《武夷茶歌》的姐妹篇《安溪茶歌》。

《武夷茶歌》:建州团茶始丁谓,贡小龙团君谟制。元丰敕献密云龙,品比小团更为贵。无人特设御茶园,山民终岁修贡事。明兴茶贡永革除,玉食岂为遐方累。相传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景泰年间茶久荒,喊山岁犹供祭费。输官茶购自他山,郭公青螺除其弊。嗣后岩茶亦渐生,山中借此少为利。往年荐新苦黄冠,遍采春芽三日内。搜尺深山栗粒空,官令禁绝民蒙惠。种茶辛苦甚种田,耘锄采抽与烘焙。谷雨届其处处忙,两旬昼夜眠餐废。道人山客资为粮,春作秋成如望岁。凡茶之产准地利,溪北地厚溪南次。平洲浅渚土膏轻,幽谷高崖烟雨腻。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天晴北风吹。苦遭阴雨风南来,色香顿减淡无味。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岩阿宋树无多丛,雀舌吐红霜叶醉。终朝采采不盈掬,漳人好事自珍秘。积雨山楼苦昼间,一宵茶话留千载。重烹山茗沃枯肠,雨声杂沓松涛沸。

《安溪茶歌》: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供万家。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真伪混杂人聩聩,世道如此良可嗟。吾哀肺病日增加,蔗浆茗饮当餐霞。仙山道人久不至,井坑香涧路途赊。江天极目浮云遮,且向闲庭扫落花。朝夕几焙茗香迷,无暇为君辨正邪。

《武夷茶歌》讲述了武夷茶区茶的发展历程、采摘、制作、品类以及武夷山特有的祭祀、喊山习俗等文化信息。但并没有提到乌龙茶制作工艺的起源问题。

《安溪茶歌》的文意是:安溪适宜种茶,这里的居民于每年清明时节采摘茶叶,廉价卖给普通百姓;近来在武夷山做出了紫毫、白毫两种茶;外国的商船年年前来买茶,价格却全由牙行定价。武夷茶在西洋畅销,安溪茶模仿武夷茶;此时作者的肺病加剧,无法分辨真假!这只是当时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在如今的茶叶市场上也是比比皆是的!),只能说明武夷茶在西洋市场的欢迎程度,并不能说明乌龙茶起源于闽北。而且,茶歌中所描述的茶叶“紫毫”和“白毫”是两种红茶而不是乌龙茶。

著名茶学家、茶教育家、茶史学家陈椽在《新中国茶业科学论》中指出:青茶(作者注:青茶即乌龙茶)起源于安溪,茶农逃乱,先到沙县而到武夷山。青茶制法也传到武夷山。安溪茶农到武夷定居后,仿效小种红茶先炒后揉的制法,改进安溪青茶制法,提高香气,品质大大提高,销路很好,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安溪青茶仿武夷岩茶样,这是很自然的,也是改进制茶技术的一般规律,不足为奇。并不是武夷岩茶先于安溪青茶。

由此可见,阮旻锡的两首茶歌只是对武夷和安溪两地茶的采制、品类、技术改进、销售等的描述,而与乌龙茶的创制发源无关。仅仅以《安溪茶歌》中“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来作为乌龙茶发源于武夷山而后传入安溪,是解释不通的。

《茶说》与《续茶经》的文意解读

陆廷灿《续茶经》(成书于1734年)中引用王草堂《茶说》(清康熙、雍正年间)的记载。王草堂《茶说》载:“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约隔二旬复采,谓之二春。又隔又采谓之三春。头春叶粗味浓,二春三春叶渐细,味渐薄,且带苦矣。夏末秋初,又采一次为秋露,香更浓,味亦佳。来年计,惜之,不能多采耳。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之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岕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越发即炒,过或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焙之以烈其气也,汰之以存其精力。乃盛于篓而鬻于市”。

陈椽指出:《茶说》论述制焙方法很详细,不是乌龙茶的焙制方法,而是小种红茶的制法。从阳羡岕片和松萝、龙井的绿茶制法发展到小种红茶的制法。“过红锅”的技术,没有掌握好,半青半红正是表明红茶的花青严重。武夷岩茶制法是摇青,边红中青,旧称三红七绿。小种红茶制法的特点,是经过晒青(雨天烘青),过红锅后初焙,摊放拣梗,再焙。


△余泽岚2016年10月摄于武夷山星村镇九曲码头

显而易见,陆廷灿《续茶经》引用王草堂《茶说》的有关记载,只是记述了小种红茶(而不是乌龙茶)的制作方法,并没有提及起源一说。如今的引用者以此为据说明乌龙茶发源于闽北武夷山,但也都忽略了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茶说》只是对茶叶制作工艺的总结性记述,并非是对茶类起源的记述,这是不足以得出乌龙茶起源于闽北的论断的。

乌龙茶发源于武夷山的民间传说

据西安瓦库2014年7月22日《瓦库茶事·乌龙茶的起源与影响》一文中记载:关于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形成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传说清朝年间,有一队官兵经过武夷山,当时正值采制季节,厂主及工人们仓惶躲避,士兵们就睡于茶青之上。官兵走后,厂主见茶青已变软,部分边缘发红,痛心不已。无奈之下,将其炒、揉、焙,结果意想不到其茶不但香高、味厚,而且比之松罗茶更无苦涩。笔者认为,士兵们在茶青上睡觉时压迫、滚动,这种无意识的简单“做青”,却起到了部分发酵的效果,真是“歪打正着”。厂主、茶师们喜出望外,逐渐揣摩而为之,终于摸索出乌龙茶的制作工艺,这当然是初级阶段的乌龙茶。有人将此引证为红茶起源,笔者认为欠妥。因为红茶主要在揉捻后发酵,而乌龙茶是在炒揉之前发酵,士兵不可能睡在粘乎乎的红茶茶胚上。这种偶然的巧合是有它的前因的。

△说茶编辑2020年4月在武夷山拍摄

但在武夷山地区广为流传的这则民间传说,更多人讲的却是红茶起源的传说。由福建农林大学等编写的《丝路闽茶香——东方树叶的世界之旅》一书中指出:传说,它的诞生纯粹是源于一个美丽的错误。武夷山民把它从茶树上采下,原本是要做成绿茶的,可是因故没有及时付制,芽叶全都发热变红,“变质”了!这可愁煞了山民们,无奈只好将错就错,并砍来松柴熏焙。这些“变质”的青叶做成茶后,乌黑的茶色看起来不甚美观,甚至还有些丑陋,与鲜翠的绿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却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松香,而且尝起来隐约间有类似于桂圆汤的味道,这便是世界上第一泡红茶——正山小种。小种红茶在桐木关问世后,最先是葡萄牙人发现了它的美,然后又于1610年被荷兰人最先把它装进了商船输往欧洲,武夷红茶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自1684年清政府首度解除海禁以来,武夷茶几乎已经传遍了欧洲。到了1689年,英国商船首次停靠厦门港,直接收购武夷红茶运回国。

乌龙茶闽北发源说的人士为了说明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也有民间的传说,却把众所皆知的红茶发源的民间传说套用在乌龙茶上,这也是说不过去的。

武夷茶不同于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姚月明论文集》中“武夷岩茶之崛起”讲到: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只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因两者有根本区别,前者应解释为武夷之茶,包括蒸青团饼茶、炒青散茶以及小种红茶、龙须茶、莲心等诸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青茶)类,即生产加工在武夷的半发酵茶。

综上所述,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或者是所谓的民间传说,都无法说明乌龙茶起源于闽北武夷山的。

漳州发源说的质疑

经查,极少数认为乌龙茶发源于漳州的人士的观点,其依据也是对阮旻锡《武夷茶歌》和《安溪茶歌》进行解读而得出的结论。漳州市芗城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陈侨森在《乌龙茶工艺源于漳州》一文中主要是对《武夷茶歌》中“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安溪茶歌》中“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进行解读分析,认为:按两首茶歌和有关资料分析,明末清初,漳州茶叶商在武夷经营茶业,使漳州的乌龙茶制作工艺传入武夷。安溪的乌龙茶制作技术则是学习武夷,故说乌龙茶的半发酵制法源自漳州。不过那时不是叫乌龙茶,漳州茶商标名“漳芽、漳片”。当然乌龙茶工艺的“发明”不是偶然,而是漳州人讲究品茶、精心研制,逐渐改进的结果。由此得出乌龙茶工艺源于漳州,太过于武断和牵强,也许是作者的一厢情愿吧!


△说茶编辑2019年8月在漳州诏安拍摄

论安溪发源说

相较于闽北武夷山或闽南漳州起源说,乌龙茶发源于闽南安溪的可能性更大,且有着权威、翔实的史料可以佐证。对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文献资料

关于乌龙茶的起源问题,实际上从解放前后以及多年来大量的文献资料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佐证。下面以目前能够查询到的有关乌龙茶发源地记载的文献出版时间为序进行阐述:

《建瓯县志》(民国18年出版)记载:“乌龙茶叶厚而色浓,味重而远,凡高旷之地,种植皆宜,其种传自泉州安溪县”。福建省政府建设厅编印的《福建建设报告》(民国25年5月出版)记载:“第三节茶之命名法及其由来”“甲,依制造命名者有,一,乌龙茶——乌龙茶始于安溪。清光绪初各县工夫茶就衰,逐渐发明一种非红非绿之半发酵茶,因其来自乌龙树,故曰乌龙茶。”《崇安县新志》(民国29年出版)记载:“至于乌龙、水仙虽亦出于本山,然近代始由建瓯移植,非原种也。”“乌龙茶产于安溪,清代由詹姓者移植建瓯。”福建省政府统计处民国30年出版发行的《福建之茶》(上册)记载:“可见当时茶叶贸易之盛,及影响于福建之民生者。其时闽南之茶叶,亦臻极盛,乌龙茶之发源地安溪,以铁观音驰誉海外。”“闽北青茶中尚有乌龙一种,相传百余年前,有安溪人姓苏名龙者,移植安溪茶种于建宁府,繁殖甚广。及其死后乃名曰乌龙。其产量在青茶类中为最多,产地亦最广,即在茶叶市场亦极有名。海内外皆用乌龙茶,以分别红茶与绿茶间之半发酵茶。沙县昔亦产乌龙,近已绝迹。崇安之乌龙于清道光年间由安溪人詹金圃先移建瓯而再移往者。”1956年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茶业传习所印刷发行的《乌龙茶及包种茶制造学》指出:“清嘉庆三年(1798年),安溪西坪人王义程在台湾把乌龙茶制作技术加以改进,创制出台湾包种茶,并在台北县茶区大力倡导和传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制茶学》指出:“青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朝世宗胤禛雍正三年至十三年(公元1725年至1735年)创制发明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张天福教授主编的《福建乌龙茶》所表明的观点:“闽南安溪在历史上选育和繁殖了不少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并在制作技术上精益求精,虽然缺乏较早的有关历史文献,但亦不能就此认为安溪与乌龙茶的创制无缘。”“武夷岩茶卓著的声誉,除了优越的品种和自然环境因素之外,能工巧匠的精工细作是重要的因素。历史上,武夷茶工大多来自江西上饶,其中做青师傅多为闽南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指出:“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产于福建南部的乌龙茶,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的铁观音”陈椽在《武夷茶三起三落——武夷茶起源考证》一文中指出:“历史上记载的武夷茶都不是指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青茶的发展。武夷岩茶的创制,是从闽南安溪居民先逃至沙县而后逃来武夷山定居,所以沙县很早也生产青茶而改进的。武夷山居民至今是安溪人,亦是制岩茶的高手。武夷岩茶的采制者都是逃难的安溪人的后代。”“武夷岩茶茶工,除定居的安溪人,大部均为逃难到江西的闽南人,于春茶前由上饶、河口一带来山,茶季终了,除留少数为长工外,余均清算工资返回江西,现在还是这样。”“抚今追昔,安溪难民在困苦的生活中,振奋精神,发挥无穷的智慧,发明武夷岩茶的巧妙制法,流传后世,留下了千古不灭的功绩。”“安溪难民来武夷山后,在闽南青茶制法和闽北青茶制法的基础上结合武夷山小种红茶制法,创制发明武夷岩茶的高超的制茶技术。如安溪铁观音午后晒青,改为早上晒青,两晒两晾是小种红茶的复式萎凋,控制萎凋程度。安溪大笳蒌摇青改为水筛筛摇制法。控制所谓“发酵”程度,制成三红七绿的非红非绿的高超品质。双炒双揉改进红茶过红锅炒揉不匀,半红半青的花青。”

“考古学家、厦门大学教授庄为玑在《安溪县的发展历史》一文中说:安溪到了宋朝的时候,已有很大的发展,潘田的铁矿和仙苑的乌龙种,就在这个时候生产的。庄为玑教授把潘田的铁矿和仙苑茶联系在一起,可见仙苑的茶叶在宋初的发展已非一般。而制作茶叶手工业出现,则表明安溪茶叶的发展在宋初已具产业的雏形。”陈椽在《茶业通史》中指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1735年)创制的青茶首先传入闽北,然后传入台湾。”武夷学院教授李远华主编的《第一次品乌龙茶就上手》的“导论”中指出:“福建安溪在清朝接连发生了几件震撼中外茶界的重大事件,如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发明和定型、名茶铁观音的发现、茶树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的发明、乌龙茶制作技术和铁观音茶苗传入台湾等。”中国茶叶学会编著的《茶知识108问——今天您喝茶了吗?》一书中的第14问“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有乌龙茶?”答:“乌龙茶,又称青茶。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前后(清雍正年间),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广东和台湾。”


△说茶编辑2019年4月在安溪拍摄

关于闽南、闽北之乌龙茶制法孰先孰后的问题,2022年8月出版发行并获得业界广泛好评的《近代以来中国茶叶研究及图鉴》的作者郭红军、郭楚嘉,通过查阅大量的史实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比对,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乌龙”这二个字,既是茶树品种名,又曾作为品质上佳的红茶花色之一外销,是众多外销茶“字号”中的一员,如今还是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之一。

乌龙茶制法之演变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初创时期——18世纪初,闽南地区安溪及邻近各县茶农,可能是基于耐冲泡等方面因素考量,从当地名为“乌龙”的茶树上采摘较为成熟的叶片制得一种青茶(或于每年春天红绿茶采制工作完成后),即以“乌龙”命名;最初主要为自用,后因经济实惠,受到老百姓普遍欢迎,渐渐成为本地市场商品之一。

演变时期——嗣后这种饮用乌龙茶的习惯及其制法随着当地人口迁徙等原因,向东传播至我国宜茶地区之台湾文山、淡水等地,发展出与闽南制法相同而制作上佳的“台湾乌龙茶”;向北则流传至邻近福州口岸之沙县、武夷一带,制法逐渐改良,清咸同年间并出产乌龙品质更为优良之“红边茶”,亦为现今武夷岩茶制法之雏形,“奇种”等花色得于光绪年间推销粤沪等地。

定型时期——20世纪初,清政府力图商业之振兴,措施频举,我国与南洋一带之华侨联系日益密切,商务渐趋发达。华侨多为闽粤人士,于是厦门乌龙茶绝处逢生,乃积极拓展侨销市场,运销香港、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复以制作更臻完善、品质堪称优异之武夷岩茶,满足上层人士所需。嗣后闽省又相继有茶务讲习所之成立、制茶机器之推广、茶业改良场之设置、茶叶出口之检验、茶树更新之运动等等,闽省青茶遂为民国时期侨销华茶之翘楚,而其制法在通过长期的生产和市场检验后最终得以确立。

武夷山实地调查访谈和游客的游记

武夷山实地调查访谈

1982年,承担省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写《福建土特产》之《安溪乌龙茶》篇。为调查了解安溪乌龙茶史,笔者(作者注:谢志群)与安溪县科委副主任谢德保同志前往省图书馆、崇安县、武夷山管理局、武夷公社等地历经10多天进行调查、探访。

6月9日往崇安县茶叶局调查,谈到乌龙茶的制造史,当时崇安茶叶界的干部就有两种观点,有的认为武夷山的乌龙茶制作方法是从安溪传过来的;有的认为安溪乌龙茶制作方法是从武夷山传去的。后来他们介绍到武夷山管理局,武夷山公社进一步调查。据他们说,崇安乌龙茶制作多集中在武夷山区域内。

到了武夷山管理局,武夷山公社查阅了一些资料,又介绍到天心大队,说武夷山区域的乌龙茶产地集中在天心大队。到了天心大队,大队程书记介绍了一个情况,说天心大队制作乌龙茶技术掌握在天心一陈姓家族手里。

拜访了陈书省老茶师。到了陈家,见到陈茶师是一位稳重、经过沧桑的人,康健、个子高高,70多岁。他边泡茶边问:你们是哪里的?调研团队说:我们是安溪的。这一下陈茶师高兴了起来表示自己也是安溪祖的。可巧了,找到老乡了,话投机多了。调研团队就问:您们是安溪哪里的?他说:是安溪(蓬莱)彭格的。调研团队问:怎么到武夷山来了?他说,早前祖上陈姓两兄弟从彭格跑到江西上饶落户,后代又从上饶迁居到武夷山来做茶。调研团队又问:出来多久了?他说,从安溪搬往上饶已有十三、十四代左右,大约有300多年。调研团队问,有没有回安溪过。他说:很早前祭祖、续族谱时有回过安溪。

闲谈了一会儿,话题回到乌龙茶制作技术上。调研团队表示,被一路介绍过来,听说武夷山制作乌龙茶的技术掌握在天心大队陈姓家族手里,这是怎么回事?他说:确实是这样。调研团队又问:其他人家为什么不懂呢?他说:家族有很严的保密传统。我们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乌龙茶的制作技术只传子、传媳、不传女。调研团队很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他说:如果传女,出嫁了,会把技术外传。调研团队又冒昧地问:那万一儿子身故了,儿媳妇不是也要再嫁出去吗?陈茶师说:祖上族规如果丧夫只允许儿媳妇招赘进来,不能让儿媳妇再嫁出去,以防制茶技术外传。所以长久以来,世世代代相传制茶技术都没有外传。

一路调查,武夷山掌握乌龙茶制作核心技术的竟是移居到武夷山的安溪人(祖籍),而且此技术传男不传女。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情节。

福州游客的游记——武夷山上的安溪小村

清初,安溪曾有许多制茶高手被武夷山聘为制茶师傅,传授乌龙茶制作技术,其中不少人就在武夷山定居下来。现在武夷山的天心洞、水帘洞等产茶区一带操闽南话的安溪籍村民上千人。多年前,旅居福州的陈民先生到武夷山旅游,在游览大王峰后,过幔亭,经三姑,欲睹鹰嘴岩风采,于马头岩下一个小村落的路边农舍里喝茶时,意外地遇到了一位操闽南话口音的老阿婆,为此特撰《武夷山上的安溪小村》。文中记述:

上得屋前,一位年老的阿婆十分热情地问调研团队从哪里来?调研团队说:“从省城来。不过,是闽南人。”阿婆表示自己也是闽南人,祖籍安溪,世代种茶为生,来武夷已经三代人。现在全村20来户人家,还全都讲闽南话哩。“真的?”见调研团队惊讶不已,阿婆索性用闽南话和我攀谈起来。那口音,与泉州方言太相似了。她说:“只是出来久了,闽南腔调有点变了,不过,还是闽南话,听得懂吧?”调研团队说:“听得懂,听得懂。”一种完全不同于当地崇安话的闽南方言,怎么会听不懂呢?阿婆又重泡了一杯“武夷岩茶”,并到厨房生火为我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坐在闽北农家的阳台上,抬头可见奇异的马头岩风光,听着阿婆讲述从闽南到武夷的故事以及近年来武夷山旅游的话题,“孤独”的游人大有“他乡遇故人”的感受,心情十分激动。

茶叶传统命名法的逻辑

在按照鲜叶氧化程度和制作工艺不同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和青茶六大类之前,各地所产茶叶基本是按照“地名+品种”,或直接以茶树品种进行命名,每一种茶叶各自对应着相应的产地和制作工艺,并没有进行系统细分。六大茶类分类法在得到广泛认可后,方将各地茶叶按照工艺和氧化程度归类汇总,乌龙茶才与青茶完全等同起来。也就是说,乌龙茶一开始只是茶树品种名,或一种茶叶制成品的名称,它对应着相应的制作工艺。乌龙茶的制作工艺首先诞生于安溪。闽北的乌龙茶树品种由安溪传入,也就是乌龙茶首先产于安溪,而后闽北因移植安溪的乌龙茶树,才开始生产乌龙茶。同时,闽北最开始并没有称为乌龙茶而是称为武夷茶、武夷岩茶。

我国开始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武夷山市被认定的项目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而安溪县被认定的项目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由此可见一斑。


△说茶编辑2021年4月19日在安溪开茶节拍摄

在安溪西坪流传了几百年的民间传说

关于乌龙茶的发源地,历来有闽南、闽北之争,莫衷一是,没有定论。但在安溪人看来,乌龙茶的发源地为安溪无疑。因为这里的民间数百年来就流传着一段“苏良与乌龙茶”的传说。

相传,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安溪县崇信里(现在的西坪镇)南岩村,山高林密茶茂,村民以种茶为主,狩猎为辅。村里贺厝半岭湖有一位茶农苏良(1440——1515),不仅善于种茶制茶,还是位狩猎能手。这位茶农因长年累月风吹日晒,长得健壮黝黑,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乌龙”(闽南方言中“苏”“黑”和“乌”,“良”与“龙”谐音)。有一次采茶返回途中,苏良忽然看见一头山獐从前方跑过,他端起猎枪,击中山獐。受伤后的山獐夺路而逃。苏良便背着茶蒌一路追赶抓捕。由于天色已晚,又忙于宰杀品尝,竟然把炒茶的事给忘了。第二天清晨要动手炒茶时,没想到搁置一夜的茶青已经变得柔软了,叶缘也呈现出红镶边,并散发出阵阵香味。全家人随即动手炒制,香味越发馥郁。做好的茶叶冲泡品尝,浓浓的花香扑鼻而来,滋味也更加醇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苏龙和家人欣喜若狂,连忙邀请左邻右舍的乡亲前来品尝。大家品后纷纷啧啧称奇。苏良细细琢磨,终于悟出了其中缘由:茶青在茶蒌中经过抖动,叶缘互相摩擦,从而形成红边,这样制出来的茶叶最终形成天然的花果香味。经过反复实践,苏良将摸索出的一整套新的制作技艺,传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大地提高了茶叶品质。苏良过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便将依照此法制作出来的茶叶称为“乌龙茶”,并在他原来居住的地方兴建了一座“打猎将军庙”。苏良与乌龙茶贺厝人世代相传的这一则故事,兼有法师承传佛事辅证,因而为世人所认同。

乌龙茶如今已成为中国六大茶类中的佼佼者,虽然乌龙茶工艺的发明早些时候只有民间传说,缺乏更早的史志文字佐证,但这并非空穴来风。作为一个茶农,在偶然中发现并加以完善的新的制茶工艺,不但是茶农长期茶作智慧的结晶,更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因为历史上有很多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人们在偶然中发现,加以总结、完善、提高、推广并且被接受和应用、传播的。

虽然民间传说不能等同于史料,但传说往往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实践。民间传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才使得我国诸多的古代历史得以代代相传,较好地保留下来。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中逐渐产生一种新的技术并世代相传,这也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

乌龙茶发源于闽南安溪

得到全球业界专家的认同

据《泉州府志》记载,五代越王钱俶幕僚黄夷简于北宋时退隐安溪时有诗云:“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可以说明公元960年以前安溪就已种植茶叶。安溪阆苑岩寺始建于唐朝,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明朝嘉靖《安溪县志》中记载:“茶,龙涓、崇信出者多”“安溪茶产常乐、崇善等里,货卖甚多”。明朝万历《安溪县志》载:“茶名于清水,又名于圣泉”。清水、圣泉为安溪两大历史名岩。另据《清水岩志》记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和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经焉”。

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年7月26日发布了以《福建安溪铁观音: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为主题的完整视频,播放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先德副主席向公众推介的“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李先德介绍说:这个农业系统是在今年的5月20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中国有了普洱茶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那为什么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还能够被认定为世界级的农业遗产,想来,与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的三个重要特点有关。一是培育了安溪铁观音茶树良种;二是发明了“茶树短穗扦插繁殖法”技术;三是发明了乌龙茶“半发酵”制作工艺,生产出有别于“不发酵”的绿茶和“全发酵”的红茶的另外一种独特的茶类,也就是“青茶”,也叫它乌龙茶。


△说茶编辑2020年10月在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拍摄

李先德明确指出,在我国已有两个涉茶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情况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还能够入选世界级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与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的三个重要特点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明了乌龙茶“半发酵”制作工艺。从而为乌龙茶发源于安溪提供了世界级的认同。

从乌龙茶的中、英文发音

进行考证乌龙茶发源于安溪

乌龙,闽南话的读音为woliong(乌龙、黑良),乌龙茶的英文单词为oolongtea,与闽南话的读音基本一致,可见乌龙茶出口时的叫法(读音)就是闽南话的读音。假设乌龙茶发源于闽北,其读音会是闽南方言的发音吗?

综上所述,在大量的、权威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茶叶传统命名方法的逻辑考证,以及早期实地走访调查报告、民间传说等作为辅助,通过甄别、比对,调研团队认为:乌龙茶的制作工艺起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起源地是闽南安溪西坪南岩村。

来源:说茶ShowCha 《福建茶叶》刊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