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毛峰最后和谁好了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跨越百年的“十大名茶”之争,如今终于有了最后的结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每种茶在宣传上都称自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似乎中国茶都是名茶,到底中国十大名茶是哪十种茶?这些茶是否有高下之分?是不是十大名茶就一定是好茶?

今天,我们试图从历史与科学的角度来解析这些疑问,破解“中国十大名茶”的密码,以期得到尽量客观的结论。


历次评选概览

日前在杭州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传出消息,由农业部再次组织推出的第二次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最终公布的“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依次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化黑茶、蒙顶山茶、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普洱茶、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和都匀毛尖。

这次评选,实际上是对中国十大名茶的又一次刷新,因为主办部门是农业部,具备较大的权威性,业界和公众比较认可,大家普遍比较关注。

历史上,具有一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十大名茶评选,一共有6次:

第一次,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第二次,1958年农业部牵头组织的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将南京雨花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第三次,1999年《解放日报》将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信阳毛尖、江西云雾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第四次,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第五次,2002年《香港文汇报》将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第六次,即2017年农业部刚刚组织过的评选。


统计分析

您注意到了吗?这历次评比出来的“十大名茶”中,入选的茶种和排序是不一样的,评选机构也有官方与非官方之分,权威性和公信力自然也有差别。

我们试图利用数学与统计的方法,建立一个模型,将这6次评选的结果做一综合,得到一个最终的、综合的结果,看看十大名茶到底是怎么回事。

标准一:上榜次数

我们选取的第一个评价标准,就是看看历次入选的18种茶里面,各种茶的上榜次数有多少。稍作统计不难得出:

(1)上榜6次:即每次均上榜,有:安溪铁观音、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共4种;

(2)上榜5次,有西湖龙井、碧螺春,共2种;

(3)上榜4次,有武夷岩茶、都匀毛尖,共2种;

……

所有18种茶的的上榜次数如下图所示:


标准二:加权平均分

简单说,就是给每种茶都打个分,看谁的分高。要计算出平均分,我们要确定原始分和权重。

第一步,确定各种茶在每次评选中的得分。

每次十大名茶评选,都是有排名的。我们采用百分制计分的办法,按照第1名100分、第2名99分……第10名91分的办法,对每次评选结果进行数字化,得到一系列的数据。

例如,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评选结果,各茶的得分如下表所示:


第二步,确定各次评选的权重

历史上的六次评选,有的农业部牵头的2次,有名气最响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选,还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媒体组织的公众投票评选。从权威性、影响力和公信度的角度考虑,显然这六次评选应该具备不同的权重。

我们反复权衡考量之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权重:

权重 = 权威度指数 + 影响力指数

先看权威度指数

(1)农业部组织的两次评选,因为农业部是主管茶业的国家部委,权威度为5星;

(2)万国博览会因为是国际范围内的产品盛会,且在各类商品评级中公正权威,权威度定为4星;

(3)解放日报、文汇报、美联社作为媒体,权威度大打折扣,均定为2星。

然后看影响力指数

(1)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影响力,因为其独特的性质和茅台酒等知名品牌传播效果影响,影响力甚高,定为6星;

(2)农业部组织的两次评选,分别定为4星和5星。1958年评选的影响力之所以比2017年低,主要是考虑到时间较远,又是同一部门组织,具有同位刷新的特征,最新的结果自然有更强的影响力;

(3)解放日报和文汇报分别作为大陆和香港地区有影响力的报纸,影响力指数定为3星;

(4)美联社作为境外媒体,虽然在全球影响力大,但在评判中国茶的这一事件上,对中国茶主流消费人群中国人而言,影响力不大,定为2星。

综上,得出各次评选的权重如下表所示:



如果用柱状图来表示,可能更为直观,如下图:



根据这两个参数,我们计算每种茶在六次评选中的加权平均分,公式为:

加权平均分 = ∑得分i×权重i / ∑权重i

得出最终结果并排名如下(点击图片看大图):


截取前10名,用柱状图表示如下图:


综合六次评选得出的“十大名茶”结论是:

信阳毛尖
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安溪铁观音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武夷岩茶
都匀毛尖
君山银针
祁门红茶

从中不难看出:

(1)按加权平均分排名得出的排名,与上榜次数排名完全一致;

(2)历史上的评选中,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选和2002年香港文汇报组织的评选,十大名茶结果与我们得出的综合结果完全一致。但这2次评选的权重分别为10和5,一个高一个低,权重与综合结果的关联度并不大。这或许能说明,这两次评选的客观度更高。


更进一步的观察思考

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这些有趣的结论:

1、名茶中绿茶最多

绿茶从茶类上看,在总共18种茶里,抛却普洱茶分类尚有争议外,绿茶占了11个席位,且综合得分前三甲均为绿茶。只有2017年农业部组织的评选中,黑茶占据了第三名的位置,其他的历次评选的所有前三甲,也均为绿茶。

这充分说明,绿茶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绿茶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排名靠前的反而不是大红大紫的

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六安瓜片,虽然全国知名,但消费群体大多有地狱局限性,不像现在的普洱茶或者前几年的铁观音那样火遍全国。因为这六次评选跨越了百年的时间维度,综合得分靠前说明这些茶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由此也可见,有些茶虽然一时很火,但是终究会回归本来的位置。

3、产地靠北的茶更名优

依然看前三甲,信阳毛尖和六安瓜片属于江北产区,是最靠北的茶区;黄山毛峰虽然在皖南属于江南产区,但在整个茶区的位置中也偏北。这或许能说明,产地靠北、环境温度较低、生长较慢的茶更受消费者青睐。

4、普洱茶的位置很尴尬

时下热门的普洱茶,在最近的评选中入围十大名茶,位列第七。但是在这六次评选中,仅有2次入围,且综合得分在第12位,不得不说是一个尴尬。在各种山头、寨子、香型让人眼花缭乱的当下,在各种古树、老树让人目不暇接的市场乱象中,这种热度还能有多久,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以上,就是我们根据历次名茶评选的数据,尝试用尽量客观的方式得出的统计与分析。当然,这并不一定能够非常准确地地位各种茶的优劣,只是尽可能从百年的时间跨度和全中国的地域幅度上,得出一个最令人信服的结论。

在得出这些数据的时候,我们也留意到一些情况。比如,西湖龙井为何只占第五名?风靡世界的红茶为何在中国却并不卖座?南京雨花茶和苏州茉莉花茶为何能在当年的评选中入围十大名茶?这些问题,留待以后慢慢探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为三杯茶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方法与表述,或有不当之处,敬请茶友和广大读者留言批评指正。

另外,排名第一的信阳毛尖雨前茶正在热卖,快快点击这里去买买买,感受第一名茶的魅力所在。差点忘了,端午特惠直减40元,手慢无。



胡继承在贵茶第七届茶产业联盟大会上的讲话

7月28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参加了在铜仁市江口县召开的贵茶第七届茶产业联盟大会并讲话。

现将讲话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

在贵茶第七届茶产业联盟大会上的讲话

胡继承

2022年7月28日

贵茶2009年成立,走过了13年;贵茶联盟从2015年成立,到现在也才走过了7年。刚才王晓春先生是情真意切。高手都是寂寞的。贵茶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它有很多迷茫、有过摇摆,有好、也有不足的地方。从2009年到现在13年,风雨同舟一起走过,贵茶经历了高水平的成长。怎么看这个事情,如果1年、2年、3年、5年,它存在,这个不稀奇;但是10多年来它一直存在,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贵茶有核心竞争力,贵茶是依附在贵州茶的超强核心竞争力之上,与贵州茶它们是互相促进。

我们有很多外省来的领导,喜欢把贵州茶称为“贵茶”,而贵州的领导喜欢把它称作“黔茶”。为什么外省人喜欢把贵州茶称为“贵茶”,“贵”在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特殊含义,以“贵”为尊,赋予了“贵”字更多的内涵,持之以恒、贵在坚持,贵就是贵人。黔是什么?对这个黔字有很多说法,比如大家知道的黔之驴啊,什么夜郎自大啊,都跟黔有关。我们许多领导喜欢讲“贵茶”,如蓝绍敏同志就说过:“贵茶相伴,终生无憾,贵山贵水迎贵客,贵茶贵酒敬贵人。”这些话是对贵州茶讲的,放在这里也像是为贵茶量身定制的。刚才,我们前面的同志在这儿致辞的时候,我们的穿着多样的、我们说的多彩的普通话、我们上台的这个不齐的台风,就是证明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我们有地地道道的农民,有地地道道的茶商。我们从一个个小作坊到一个个半机械化、半自动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混合体,在茶山上有数以万计的老百姓,有双手采茶的,也有采用机械化采茶的,我们贵州有世界上最好的茶山。走过十多年,我们相当于走过了一个长征,我们拖家带口,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的路还很长,所以我觉得经历这点痛是真真实实的,但这点疼算什么,所以王晓春先生说他对贵茶充满信心。

贵州茶为什么能走到今天

贵茶集团江口产业园区——世界抹茶工厂

贵州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第一个是贵州茶好。这个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好的绿茶来自中国,中国最好的绿茶可能来自贵州,我们处在世界绿茶品质最优、最核心的地带。所以贵州绿茶能成为省级地理标志产品。第二是干净。没有比干净更具有核心竞争力。贵茶是贵州干净茶的代表。我们一开始讲干净茶的时候,这么直观的一个话,当时并不是大家都认可。但是讲到今天,干净茶已然成为贵州茶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贵州茶品牌的标志。你们都说贵州茶没有品牌,我们在中国讲干净茶,除我们之外,还有谁讲干净茶?大规模公开讲干净茶?这就是我们的底气。你们想一想,中国食品最短的短板是什么?中国食品最受人诟病的是什么?就是食品安全。从三聚氰胺到老坛酸菜有太多的教训,对不对?

贵州干净茶是全产业链的干净。在正规的场合,我一定要穿一件白色的衬衣,彰显我本人和贵州茶的干净。我从来在任何场合,尤其见不得在茶山、茶厂脏兮兮的,乱丢乱吐,我见不得那些不穿工作服不戴帽进入车间的人。我们离干净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都知道印度这个国家,给人的印象就是卫生条件不是太好,但是在加尔各答,我们走进他们茶叶车间时候,他们要求一定要消毒洗手,然后我们进去看到的全是干净的镜头。有一个统计数字,斯里兰卡,印度对中国的红茶出口量的近年大幅度增长。我们要做红茶,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是全世界;我们要做绿茶,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是江浙皖闽那些兄弟省份。红酒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你们知道红酒最有文化、最有品牌,最贵的红酒在什么地方?在欧洲。但是,最有性价比又最好喝,然后铺天盖地的红酒在什么地方?在澳大利亚、在新西兰、在智利、在秘鲁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的红酒质量好,生态好、干净,有规模不贵,同样是100多、几百人民币买到的红酒,人家那个就非常好喝。

蓝绍敏同志曾跟我讲,说老胡有个“奔富”红酒品牌,我们能不能按照“奔富”的这个思路来做贵州茶产业。我们查了一下,“奔富”是澳大利亚最著名、也是最大的葡萄酒庄,被看作是澳大利亚红酒的象征。“奔富”不断推陈出新,大量的广告投入和推广,一直领军于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有一种说法,“奔富”的发展其实是欧洲人在澳大利亚开拓、发展、定居繁衍变史中的一个缩影。在红酒行业有一个旧世界和新世界的划分,“奔富”属于新世界的典型代表。所以,我觉得中国的茶叶行业也有这种特征,如果把江、浙、皖,包括福建,包括云南这些地方,算作老牌的茶叶旧世界的话,那么我们就是茶叶的新世界,一个新兴的产区。在世界上红酒的版图上,老牌的帝国它是非常好的,它是以卖贵,以精致与文化,以历史悠久为卖点,然而新兴的帝国如何立足?就是以干净好喝不贵铺天盖地,让大家喝得起,喝得干净,以性价比来取胜。

贵茶在我心目中是什么

第一贵茶首先是绿宝石。贵茶一开始成立的时候,主打产品就是绿宝石,因为绿宝石是唯一一款颠覆那些好茶、芽茶,绿宝石是可以用夏秋茶原料大规模生产的,可以用工业化来成就这个茶。中国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都是小作坊,所以说春茶贵如金。自从有了绿宝石之后,自从有了贵州700万亩茶园,我们贵州的夏天,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春天,我们让春茶不再贵如金。

贵茶是什么?贵茶首先是绿宝石,她是贵茶绿茶的代表。你们知不知道?在讲三绿一红的时候,一开始领导就想出一个做一个品牌,没有三绿一红,就只有一个绿,这个绿叫什么?就叫绿宝石。领导说老胡,将来如果我们贵州只推绿宝石,你有包袱没有?我说我有什么包袱,我没有包袱。绿宝石它是一芽二三叶都可以做到这么好喝的茶,可以铺天盖地做大众好茶,我怎么会有包袱。后来除绿宝石外,增加了湄潭翠芽。然后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座谈时说,我知道都匀毛尖,所以加上了都匀毛尖,因此才有了三绿,那么我们再去搞一款红茶,这才有了贵州“三绿一红”品牌。

说绿宝石就是贵茶的根也不为过。我再给你讲个细节,最近几年,可以说贵茶从来没有,从来没有搞清楚绿宝石、红宝石谁该放在前面,谁该放在后面,你们觉得绿宝石该放在前面还是该放在后面?你们同意绿宝石放在前面的举手。绿宝石是一定要放在前面,但是贵茶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是不坚定的,直到今天你们看王晓春先生说了这个话题,我们想跟王晓春先生说这里应该有一个摆放的顺序,第一个是绿宝石,中间再加高原红茶对不对?绿宝石高原绿茶,然后高原抹茶,而你们做的这个PPT都会把这个顺序搞错,在台下的时候我跟传耀先生讲,我说你看晓春先生他有摇摆,他说有这么重要,我说怎么不重要。首先其次再其次,我在这地方致辞,一定是首先讲尊敬的传耀会长,然后才会讲尊敬的某某市长,尊敬的某某县长,这个次序你都搞错,那怎么能更好发展。人家说绿宝石不好做,红宝石好做。当然,绿茶不好做,红茶好做,好做还要你们来做吗?好山好水出好茶,好山好水好寂寞,你们知道好山好水背后是什么?是好寂寞。没有寂寞,没有高手的寂寞,耐不住寂寞是没法成就让天下喝上干净茶,这个伟大的梦想的。我们眼睛里能容得下沙子?如果我们企业有很多腐败,那你怎么能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我到贵茶上游企业去,看到有些人没有按干净茶的标准操作,这样不行,这样怎么能让天下的人都要喝得上干净茶,对不对?我为什么走一路骂一路,没有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是没法成就这种伟大的梦想的。

你们都在讲做品牌,你们谁会精益求精?我跟大家说,这么多年我们讲贵州冲泡,我们讲了7年多了,我们讲贵州冲泡,讲茶水分离,在贵茶讲茶水分离,因为有我,你做茶水分离,有一天我不在这个位置上了,你们还会不会茶水分离?不是做给我看,因为干净好喝的贵州茶,用贵州冲泡,才能卖的多卖的好。我跟大家讲个故事,昨天参加省委领导会见广州市委主要领导一行,会见时间就30分钟,茶是会议开始的时候泡的,过了几分钟,广州市的领导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还是很烫的,放下来20多分钟,那杯茶才勉强可以喝,一个会见30分钟就喝了一杯茶,杯泡不茶水分离这个太典型。如果一开始茶水分离,然后把这个茶水放凉到50度,这么热的天人家坐下来就可以喝茶,不是很好吗,所以要推广贵州冲泡。

贵茶是什么?贵茶是贵州干净茶的代表。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我们没用除草剂,不用除草剂开始是王晓春先生跟我说的,他说老胡如果我们要做出口,要达到欧盟标准,就不能用除草剂,他说我们用除草剂是没办法出口的。我们研究了半年,后来在贵州茶山上开始禁用除草剂,开始禁用除草剂的时候,很多人是反对的。斯里兰卡大家都知道,最近斯里兰卡发生的危机,想必大家也有了解。之所以导致破产,除了有巨额外债,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斯里兰卡强力推行有机农业政策,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一系列脱离现实的操作把斯里兰卡农业搞垮了。斯里兰卡地理位置和贵州相似,斯里兰卡前年就没坚持下来,今年它完蛋了,贵州这样搞能行吗?我们经历了千难万苦、这么多的艰辛。市长说明天会更好,这话是对活得到明天的人说的,我们活过昨天活过今天我们一定要活好明天。我们最困难的时候,贵茶发展最困难的时候,都已经过去了。还有说疫情这样那样的原因,刚才王晓春先生讲贵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性的缺点,人性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找借口。我给王晓春先生讲,推荐大家看看“无缺点计划”这本书,日本在战后能够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推行了“无缺点计划”,对产品精益求精,从认为缺点是难免的,到人是可以克服缺点的,关键要以无缺点的决心去做。

贵茶是什么?贵茶是干净茶的代表。在中国所有地方的推介会上,我都会叫大家拿这个茶来嚼着吃,可以美容养颜。我在所有地方推介的时候,说贵茶背后是60多家联盟茶企,王晓春先生经常跟我说贵茶的茶怎么怎么干净,其他地方没我们干净。我说,没有贵州700万亩茶山,没有几百万茶人的基本干净,不会有你们61家企业的干净,38家企业不会成为贵州干净茶的代表。我们如果基础不干净,不会有塔尖上的宝石、绿宝石、红宝石,所以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你看我们的绿宝石,绿宝石可以喝出兰花香,现在包括用茶水分离。我经常讲在杭州的故事,福畔居最好的一个泡茶高手,我拿绿宝石给他泡,他说老胡你们这个茶品质太好了,都有兰花香。他说如果我们这边的茶有这种兰花的香味,我们一定会所向披靡。你看西湖龙井什么时候采过独芽,什么时候采过芽头的,都是提倡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而我们在追求独芽,傻不傻?太傻了,独芽有什么好?独芽苦涩味很重,因为独芽的茶多酚含量是比较高的,为了“躲避”虫子,保护自己。独芽在贵州它是很厚实的,以前我们加工设备中没有光波,没有微波这些设备,导致内部杀不透,所以苦涩味很重,这就是为什么梵净翠芽以前卖不好,对不对?还是梵净毛峰卖得最好。独芽采摘是不经济的、是不科学的、是交了智商税的,是对我们山上那些七十、八十岁的老百姓在山上找茶是不道德的。我们做茶一定要讲道德,不要让那些70岁、80岁的老人一天采不到100多200多人民币,绿宝石的茶青原料可以随便采,独芽,怎么采?大家都有父母,你会让你爹妈去采独芽?

王晓春先生跟我说,他说搞全员销很重要,是吧?用好抖音视频号这些宣传媒介。你们看我老胡,自带流量,我流量最好的视频是拍双手采茶的视频,采茶咔嚓咔嚓的声音和鸟叫的声音,还有人声鼎沸;这种声音,还有一种笑声,是最好的一种宣传。我到铜仁检查工作,你们铜仁原来的人大主任叫田建高带队。他说老胡,上茶山的时候,我老田总是第一个,因为我带路;他说下茶山的时候,你总是最后,你对这个茶山是有感情的。贵州茶一直到今天,不是谁一个人的功劳,是千千万万老百姓共同的付出。

贵茶是什么,贵茶是标准化的代表,所以说我们联盟从种茶管茶到卖茶,一个要社会化服务,一个要专业化服务。2014年贵州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我们第一次在中国,从全产业链来研究茶产业。那联盟是什么?联盟在中国是一个新模式,联盟就是我们要有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说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所以要联盟,要全产业链的对不对?这个是新模式。贵茶经过联盟,经过6年,7年,是一个小学生,小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断提升贵茶的竞争力。

贵茶是什么?贵茶是贵州干净茶的标杆,贵茶是贵茶联盟的源头,是干净茶坚实的守护者,是数千茶企的缩影。贵茶的背后是我们这么多地方政府、数以万计茶农共同支持的一个缩影,贵茶是贵州茶出口的代表。贵州就应该多一点像贵茶“绿宝石”这样的产品,让春茶不再贵如金,让贵州铺天盖地都是干净、好喝、不贵的茶。

贵茶是我眼中出口茶的代表,一带一路现在最主要的目标是小而美。小而美,很重要的是有茶叶的存在。前天一个做媒体的人告诉我,他说他研究了一下,说现在国外,中国茶是唯一没有负面的报道的。国外对我们有些东西有很多片面负面甚至歪曲的报道,但是茶叶到目前为止是没有的?贵茶是我们干净好喝的一个缩影,大众文化就是干净好喝。我最后想说,抹茶非常好,抹茶作为一种新的茶饮方式,发展抹茶会成为我们贵州绿茶高质量成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未来要怎么做

要眼睛里容不下沙子。贵茶最大的文化,就是干净,贵茶讲让天下人喝干净茶,那么你最大的文化就是我们常说的心中有老百姓,你心中有老百姓,要有敬畏对不对?贵茶的文化就是要透明,要干净,必须透明,必须心中装着大众,必须要有远大的目标。然后我觉得我们贵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需要不断学习的。贵茶是一种平等的文化,贵茶是一种精细的文化,不要轻言品牌,不要轻言做大做强,我们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所有的伟大来自平凡,都是从做好细节开始的。谢谢大家!

来源:黔茶资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走遍安徽,谁才是绿茶之王?

安徽究竟有多少好茶?

01、100多年的优等生

安徽,是上帝的茶室。皖南和皖西两大中国顶级茶区,都在北纬30度线上,这是出产中国茶的黄金地带。

这些地方群峰竞秀,雨水充沛,山高林密,生态绝佳。上天的眷顾形成了安徽茶“品质高、感观强、香气足、口感好”的群体特性。而安徽人自古善制茶,茶随徽商行销天下,让品牌远播四方。

与很多省份茶园动辄几千亩连片不同,安徽茶园一般都是小面积,一片片分布在高海拔密林深处,懂茶的人,自然懂得这意味着什么。

群山环抱中的茶园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名茶评比,安徽必霸榜。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选出中国10大名茶,安徽独占三席。此后全国10大名茶评比,要追溯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的1959年,安徽依然有3个品牌入选,高居第一。1982年商业部茶畜局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名茶评选会,安徽有4个入围,全国第一。最近的一次评选,是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评出10大名茶。没什么悬念,安徽还是第一。

100多年来,安徽茶始终以卓越的品质,傲视群雄。

黄山毛峰

02、“佛系卖茶”

但今天说这么多,并不是表扬安徽茶,而是要谈谈安徽茶的突出短板——营销。

安徽名茶多,但论品牌影响力,吃的多是老底子。翻开典籍能讲几天,谈到眼下乏善可陈。相对于近些年云南、福建、浙江、贵州、四川在品牌营销上的高歌猛进,安徽差距逐年拉大。很多安徽人有个误解,觉得安徽这么多名茶,肯定销售很厉害。其实不是的。安徽茶大部分份额还是在省内,在省外的存在感并不高。

安徽茶界,普遍不善,甚至不愿搞品牌营销,小富即安心态浓厚。此外,因为大企业少,能力也不足。

前不久,东篱到岳西县包家乡石佛村去拜访冯立彬。作为岳西翠兰的创制人之一、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冯立彬身上沉淀很多茶文化和历史资源,但很少看到关于他的报道,文化也没有转化为系列产品。比起有些省份围绕“非遗传人”炒作“大师茶”“签名版”的操作,老冯真是低调到有点萧瑟。

“前些年只知制茶。茶做好不就行了吗?”老冯这么说。

冯立彬

姚河乡香炉村,是岳西翠兰另一个发源地。1983年,香炉村人刘会根与冯立彬一起创制岳西翠兰。在他的茶园里,足足有100多棵树龄在300到500年的古茶树。古茶树,现今茶江湖最热的题材,这要是放在在福建或者浙江,肯定要讲出精彩的故事,开发“茶王”系列产品。但刘会根只把它作为普通茶卖,就是这么任性。

香炉村竹山茶园,树龄在500年的古茶树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安徽有4个全国性名茶,还有一大批地方名优茶,具备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别人没有都能编出来,还讲得神乎其神,但安徽人硬是不去讲、讲不好。

再一个原因,是产业发展不足。

2014年,省里曾在中央电视台安排搞一年的品牌集中宣传,一下选了4个,这在其他省份是难以想象的,难免传播力分化。在其他省说哪个茶是第一不算太难,排个前三前五一般没有争议,但是安徽自己评个十大名茶都头疼,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

今天安徽的名优茶绝大部分还是手工制作

这从侧面也说明,安徽茶产业还在低水平阶段,发展不足,龙头企业少,无法把区域资源整合起来。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茶叶百强企业名单”,前20名中安徽只有一个企业上榜,排在第16位。大企业少,就没有人扛大旗、闯市场。

最后,安徽对茶产业虽然很重视,但真金白银支持不多,与浙江、福建、四川、贵州等“以全省之力”打造茶产业相比,力度小得多。

03、说出你的故事

即使是“佛系卖茶”,安徽茶依然有相当大的市场,特别是美誉度很高。这要感谢优秀的品质和祖上的阔绰。这也表明,如果把品牌营销做好,安徽茶产业提升空间巨大。

庆幸的是,安徽人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行动起来了。今年春茶季,几乎所有茶叶重点产区,都围绕公共品牌搞开茶节活动,宣传公共品牌。

4月23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十四届安徽茶博会将于5月14日开幕

去年开始,安徽省把举办了12届的安徽茶博会,从纯商业展会变成政府主导的大型博览会。去年底,徽茶集团也低调挂牌成立。近期,安徽又出台茶产业振兴意见,强调要实施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战略,大力宣传安徽茶品牌,弘扬安徽茶文化。这是品牌赋能,提升知名度的主要手段。

安徽历史名茶多,不能再让这些资源沉睡了。

如今,提到歙县大方茶,能眼睛一亮,翘起大拇指说声“这是好茶!”的人,已经不多了。早在1955年,它便跻身中国十大历史名茶。歙县三阳镇岭脚村,位于天目山脉清凉峰下,是大方茶核心区。村民冯全根、冯鑫洲父子,是不多还坚持做大方茶的人。冯全根40多岁,祖上5代做茶。“大方茶创制于唐,兴盛于清,上世纪八十年代畅销,但如今已衰败多年。”冯全根说。

大方茶与龙井茶相似

品牌弱化,曾经威震一方的顶级名茶,最多只能卖4、5百元一斤。“大方茶是扁茶鼻祖,是西湖龙井的前身。但现在很多当龙井卖,价格翻几倍。”冯全根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重塑大方茶品牌辉煌。

在如今的中国茶江湖,众声喧哗,茶王纷争不休,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高价茶炒作,无非为博个眼球,树个牌子。而我们几百年沉淀的顶级品牌,如果弃之若履,就可惜了。

把故事讲好,必须有“带头大哥”。

一个品牌,一个产业的提升,必须有几家大型龙头企业来带。省内来看,黄山毛峰有谢裕大,六安瓜片有徽六,太平猴魁有猴坑、六百里等。有龙头企业,品牌营销就相对较好,公共品牌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因此省里也强调,今后几年重点培育壮大新型主体,推动有实力的茶叶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组建大型产销集团。

猴坑古道,一家太平猴魁生产企业的加工基地

这里,东篱想多说几句。品牌知名度、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不是一个人,一个厂在提高,而是需要一群人,一个地区同时提高,是产业的整体提升。这就需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一个区域的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行。政府要珍惜多年传承形成的品牌,不能任其弱化,甚至湮灭。一方茶人要胸有全局,不能以邻为壑。所谓龙头,不仅仅是自身体量大、资源多、能力强,更多还意味着牺牲,为全局发展牺牲的精神。

很可惜,安徽茶人在这个方面有欠缺。有些历史名茶发展不如预期,就是因为不团结。在跟茶界人士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对福建茶人很推崇,“他们甚至可以相互借钱渡难关,可以相互调配货源一起做大市场。”安徽茶人行吗?

安徽茶因为历史悠久,名茶辈出,也不免带着旧时期作坊风气,山里思维,以邻为壑,宁愿守着自己的传统客源和技艺,小富即安,也不愿与同行互通有无,切磋提高,做大市场。当前的茶产业,已经呈现出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大消费的趋势,技术的革新、营销的操作、市场的布局等等,都不是单枪匹马可以搞定的。

时代已走进枪林弹雨,你还要靠一把祖传宝剑闯江湖吗?有些茶人该反省反省,痛定思痛了!

云雾环抱的茶园张超勇摄

04、舍得

东篱把投入单独拿出来,说一说,是因为它也是安徽茶品牌营销上做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哥不是想低调,腰里真没钱……”

今年春天,东篱走访安徽多个茶区,听到最多的呼吁就是“茶产业是个富民产业,政府要重视”!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安徽被列为重点省份,全省共有10个市50余个县(市、区)产茶,茶相关从业人员300多万人。

采茶

最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调研中走进茶园,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强调“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做好这些事情,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真正做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因此,绝不能拿税收贡献的标准来衡量茶产业重要与否,而要看到它在带动农民增收,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意义。安徽皖南、皖西茶资源之丰富,堪称全国第一。茶产业涉及百万农户。这些地方多山区、老区、脱贫区,茶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做不好,对不起天赐之资源,也对不住百万茶农的殷切期待。

走访中,茶界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表示,眼下需要政府牵头并给予实质性支持,组织安徽茶企抱团走出去,到省外去打广告、搞推广活动、开设门店,像曾经的徽商一样,让徽茶再次行销海内外。

政策千万条,投入第一条。我们期待,政策能够多一些干货,多一些真金白银。舍得,有舍才有得。

05、说茶王,谁是茶王?

极品、顶级、古树、国礼、老茶、年份……有茶的地方,就有江湖。今天,谁才是茶江湖里的王者?

鲜叶摊晾

其实并没有什么茶王或者王茶。推广适宜的优良品种和科学绿色的种植模式,以先进科技提升工艺,辅以现代营销手段,让茶叶安全优质、产业规模壮大、种植效益提升,带动更多茶区群众稳定增收致富,这样的茶,就是王茶。而为之奋斗的茶人,能团结最广大群体,带动整个产业加快发展的,就是茶界王者。循以节气,采撷稀有鲜叶,精心制作珍品,固然是茶人的追求。但茶之大道,在于普惠,为众人种,供众人饮,才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1983年,岳西县决定创制名优茶。在确定标准时几经修改,有人提议标准搞高点,但最终定下了“一芽二叶初展”的标准。“如果标准太高,就失去了普遍基础,创制名优茶首先要讲社会效益。”刘会根回忆。

1985年,岳西翠兰首次跻身全国名茶之列。如今,它在岳西县种植面积已近20万亩,年产量超6000吨,产值超7亿元,带动全县15万茶农人均因茶年收入近5000元。

同样,在黄山、池州、六安、安庆、宣城、滁州,越来越多的农户受惠于茶产业的崛起。去年安徽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470亿元。漫山遍野的小叶子,已经成为山区群众走向全面小康的“绿色银行”。

这样的茶大概就是绿茶之王吧~

出品|安徽日报东篱工作室

文字|史力彭园园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