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蛮砖少数民族

找到约10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2018限量“藏山蛮砖”,口感细腻浓郁

  如果说

  蛮砖茶是古六茶山的标杆

  那竜山茶就是蛮砖扬起的旗帜

  少数民族祭竜圣地私藏茶品

  何以凌驾众茶之上?

  【2018藏山蛮砖】总量不到300片

  公司封存少量

  最终

  线上电商事业部坤哥获100片

  线下市场部磊哥获160片

  上市数量寥寥可数

  始于神秘——祭竜圣地私藏

  2018年春茶季期间,小黑探访古六山

  为与周重林老师合着的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一书

  搜罗实地人文物候

  有幸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

  得以进入蛮砖竜山

  村民们神秘的祭竜圣地

  作为祭竜的圣地,日常无人打扰

  有幸在此遇到自然生长、生态优越的古茶树

  当即便订下了这批原料

  陷于品质——精心选株制作

  森林养护这整个村寨

  村民祭竜就是为了谨记保护森林的责任

  在竜山只有一些长势很好的古茶树

  当地村民才能采摘

  长势稍弱的茶树,是坚决不允许采的

  崇尚自然的当地少数民族

  深谙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要让茶树自然生长

  在此基础上吉普号严谨选株

  【2018藏山600蛮砖】因此稀缺

  同时也证明这批茶的品质难得

  回归口感——新茶细腻浓郁

  【2018藏山蛮砖】新茶出世

  茶汤入口粘稠饱满,油润中裹挟香气

  细腻度与浓郁度很协调地融合

  品鉴众人一致认为:今年这批蛮砖的品质口感,完全凌驾于蛮砖的诸多寨子和山头。为古六春茶珍品之一。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攸乐,其普洱茶特点如何?

说到名山头,不由会让人想起了古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是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攸乐。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这六大茶山。

众所周知,普洱茶树生长环境的光照、土壤、温度、湿度、水分等不同,造就云南普洱茶一山一味。不管是古六大茶山,还是新六大茶山,都彰显出一山一味不同的滋味魅力。

1、革登

革登山在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间,面积约150平方公里,革登为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从地名便知,革登有布朗族居住过。

革登茶山在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面积虽小,但因离孔明山最近,并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气。

据了解,在古六大茶山之中,唯有革登古茶山的茶王树载入史册。

关于革登茶王树《思茅厅志》及《普洱府志》中曾记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独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据说当年,革登茶王树一年可采摘鲜叶五担。

革登古茶山的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直蚌、新发寨、新酒房、石梁子、撬头山等五寨。

其中,除了石梁子之外的其余村寨皆有古树茶,且树龄均在百年之上;论茶质的话,直蚌寨的古树茶最为上乘,其次的则是撬头山。

革登普洱茶特点:茶叶条索黑亮,但不够紧结,属泡条系列。

革登茶开汤后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茶汤甜软细腻,花香馥郁,生津迅猛,而后喉韵清凉,山野气强,杯底香好,苦涩不显,苦中带甜,涩短,回甘较好,汤饱满滑顺。

2、倚邦

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腊”倚邦,即茶井的意思。

在六大茶山中,倚邦,海拔最高古茶山,且海拔落差极大,浴火涅槃倚邦,因茶而荣耀,因茶而重生。

作为茶马古道的起始点,倚邦历史悠久,藏匿深山的倚邦茶更是闻名天下。300多年来,倚邦茶曾经成就了倚邦古镇的辉煌,也见证了一段悠久的普洱茶历史。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造就了品质一流、醇香回甘的倚邦古茶。几百年来,这里一直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

倚邦普洱茶特点:倚邦是小叶种为主,芽头较小,条索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韵好,杯底留香;口感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3、莽枝

莽枝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是江内六大茶山之一。

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

莽枝古茶山留下来的古茶园,分布于安乐村委会行政管辖之下的各个寨子,主要集中在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地。

其中,古茶园最为集中的寨子就是秧林村,也是莽枝古茶山值得一去的地方。

莽枝茶的香,既有易武的花蜜香,又有倚邦的清雅香。一直被论:若论普洱之香,古六大茶山之中非莽枝莫属。

莽枝普洱茶特点:外形匀整洁净,条索完整,开汤后汤色明黄透亮,入口苦轻涩稍重,但化得非常快,滋味丰富,茶汤层次感强,韵味悠长,回甘生津迅猛,沉稳的花蜜香沉于汤水中,饮完后满口留香,茶汤的滑度、厚度和饱满度都不错,茶气足,耐泡。

4、蛮砖

蛮砖山位于象明乡南部,易武西面。按照传说蛮专是因当年诸葛亮在此埋下铁砖而得名,因此蛮专也写作“蛮砖”。

在地图上蛮专写作“曼庄”。其实是少数民族语言的译音。蛮专茶区包括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一带。

蛮砖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云雾缭绕,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优越。现今曼砖古茶山仍保存有2930亩古茶园,古茶树大都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

古茶树长势较好,密度较高,茶叶单产较高。有一株较大的古茶树,树型小乔木,树高3.9米,基干围粗1米,树冠直径3米,属普洱茶种,树龄300年左右。

茶菁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气较沉,不若曼撒、易武香扬,近年茶质表现仍在水平之上。

5、曼撒(易武)

曼撒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离易武镇内约20公里,与老挝交界。茶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最高的海拔为1950米,最低的为750米。

曼撒茶山是最早发展的六大茶山之一,拥有陈旧茶园一万余亩。

清代前期是曼撒茶山最繁荣的时代,这个时候的曼撒茶山年产茶达万担以上,是当时易武片区的茶叶集散中心,是滇藏茶马旧道之泉源。

曼撒茶山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茶树,很多大茶树,树干茎围有140厘米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而且分布有一定密度,每亩30~50株不等,验证了易武、漫撒全境“山山都有茶”。

曼撒普洱茶的特点:曼撒茶山产的茶叶叶芽宽广、肥硕、壮实,被人以为是普洱茶中雄性之美的代表。茶汤口感微甜蜜,香气高,蜜香中透着一股香,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扬水柔,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甘韵普及两颊。

6、攸乐

攸乐山现名基诺山,历来被列为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隔补远江(小黑江)与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

攸乐古茶山面积在古六大茶山中算比较广的,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攸乐古树茶主要产自龙帕村、司土老寨、茨通、曼海等寨子。

攸乐古茶园主要在亚诺村为中心向四周散射,以龙帕山最为集中。另外司土老寨、么卓、巴飘也有老茶树分布,古茶园海拔1200一1500米,面积约3000亩,很多是几百年古茶树。

攸乐古树普洱茶的特点: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比较接近,茶箐色泽较深,香扬水柔,舌面苦涩感稍高,口感聚拢,茶性较烈,茶气强。

攸乐的茶一如当地的茶农同胞,质朴、野冽,骨子里却自有一股吃苦耐劳、不服输的韧劲儿,一盏香气四溢的茶汤,包容着万千气象,映照着整座攸乐茶山的生生不息。

喝茶,真应该回归到喝茶这件事上,安静地享受这份美好,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清福”。

正如《春歌》所唱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来源:神州茶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蛮砖,传说是诸葛亮埋铁砖的地方

蛮砖现称曼庄,东接易武,北连倚邦,居于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蛮砖茶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现在遗留下来的、其茶树围超过100厘米古茶树还有很多。

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蛮砖茶山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心大镇在今曼庄村。曼庄村是个历史底蕴很厚的地方,蛮砖茶山的兴衰史都记在这里。曼庄村在史书中成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又演绎为蛮砖;另一个说法为傣语中曼庄意为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庄过去是土司头人们经常聚焦末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曼(蛮)砖”一词,自明末清初以来.几乎凡涉及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史籍、散记,都会提到。清-阮福《普洱茶记》及雪渔《鸿泥杂志》等史书记载: “倚邦、蛮砖者味较胜。”曼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即公元1741年)碑文记:“蛮砖为普洱茶六大茶山一山”。这些记载,不但说明曼砖茶山所产之茶品质好。而且是最早形成规模、产量较大的茶山之一,显示了其在六茶山中的重要地位。据记载,古茶园最先为当地土著人“本人”的先民开垦种植,清朝初年后,大批石屏等外地人进入,与当地少数民族茶农共同种植发展茶叶。清·乾隆时期六年已形成较大规模.达到兴盛,茶山的茶园面积达到1万余亩,茶叶年产量最高达200多吨,其茶箐多数运往易武加工成“圆茶”外销。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虽同列六大茶山,但以往一直不如其它茶区被重视,或许也因如此,茶区才得以保存较为完整。古茶林集中在蛮砖、蛮林二地,蛮砖有500余亩、蛮林有1000多亩,茶树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茶树高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300年以上。少被采摘过度,所以目前蛮砖茶区的茶质还保持一定水平。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相较其它古六大茶山,茶菁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

口感香气较沉,不若曼撒、易武香扬,近年茶质表现仍在水平之上。蛮砖茶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由易武西行经高山寨,过磨者河承天桥经蛮林才到慢砖。慢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碑文记载,蛮砖系六大茶山之一,该庙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几代茶农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蛮砖村公所恢复”曼庄优质茶”产品,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深受客人的喜爱。

曼砖位居六大茶山中央,沿茶马古道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曼砖茶山辖曼砖、八总寨、瓦奄、南龙坝、小曼奄、么莲、高山、曼林、曼潞、曼赛、宝甸等寨,古茶树古茶园在海拔565~l 540米之间都有分布。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云雾缭绕,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优越。通过普查队普查、测算,曼砖古茶山仍保存有2 930亩古茶园,古茶树大都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茶树品种较杂,以云南大叶种为主.还有当地人称之为“柳叶茶”的小叶种,约占古茶园总面积的1/4。这里的古茶树大叶种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茶叶香高持久、滋味浓重,内含物丰富,为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古茶树长势较好,密度较高,茶叶单产较高。曼林村委会有一株较大的古茶树。树型小乔木,树高3.9米,基围粗l米,树冠直径3米,属普洱茶种,树龄300年左右。

来源:普洱茶吧论坛

找到约9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