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曼生周盘壶

找到约4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紫砂故事|曼生周盘壶,处世之道曲直合一

图文| 砂海墨韵

点击收听故事


有一位古人论做壶他不会,论做官也只是做到了七品县官。


但他设计紫砂壶,交与紫砂艺人制作,把绘画的空灵,书法的飘洒、金石的质朴,有机地融进了紫砂壶艺。


使紫砂艺术进入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开创了文人壶的新纪元,他的名字足以永载史册。


他就是“西泠八家”之一,名噪一时的钱塘才子陈曼生。

提起陈曼生,壶友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曼生十八式”,其实曼生所设计的茗壶,远不止18把。


“十八”在古代是用来泛指的虚数,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我们今天所说的曼生十八式,是沿袭古人叫法。


成书于一九三七年的《阳羡砂壶图考》中收录的曼生壶就有26把。据考证,曼生壶至少有40多种式样。


周盘壶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曼生十八式中的周盘壶,此壶是曼生为人处世的思想结晶。

 

曼生周盘壶


据说曼生喜好夜读,每每捧卷至深夜,间或倦怠,总是借助品茶缓解疲劳。深夜总是最容易让人感怀的时刻,一日夜读时,曼生闭目思索,想到自己不幸与幸运交织的过往岁月:


少年丧母,父亲迫于生计,远走他乡谋生,自己与弟弟只能依附江南士族的外家亲戚生活。

 

复刻 曼生周盘壶


但好在舅舅们对自个两兄弟都很疼爱,很早就聘请地方名士为塾师,使自己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广泛涉猎诗文书画。


十年寒窗苦读,却34岁才得以考取功名,可现如今自己不过也只是一个小小县官,更何况为官处世为自保有时不免强己所难,想来更觉惆怅。

 

复刻 曼生周盘壶


于是起身信步,恰见置于小桌上的一个罗盘,随手拨弄。曼生感叹,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也。


于是以罗盘为原型,设计出周盘壶,用以自省。因为周盘壶有形似乳钉状的三足,所以一开始被叫做“三足乳钉”。

 

复刻 曼生周盘壶


后人为了方便与顾景舟先生原创的三足乳鼎作区分,所以把“三足乳钉”改称为周盘壶,由此流传开来,成了现在公认的叫法

壶型篇 l 曼生十八式图鉴大全

陈曼生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


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是名噪一时的钱塘才子。他的书法篆刻自成一格,入列“西泠八大家”。


曾任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而他公务之余的紫砂兴趣,竟改变了紫砂艺术的历史进程。


陈曼生 刻印


嘉庆年间,陈曼生在溧阳做县令。虽为官清廉,政绩斐然,但他对朝中阿臾之事并无兴趣,只求寄情书画篆刻,茶道紫砂,追求的只是精神的自由。


 

陈曼生 扇画


他设计紫砂壶,交与紫砂艺人制作,把绘画的空灵,书法的飘洒、金石的质朴,有机地融进了紫砂壶艺。使紫砂艺术进入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开创了文人壶的新纪元。


经典曼生壶(部分)


提起陈曼生,壶友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曼生十八式”,其实曼生所设计的茗壶,远不止18把。


“十八”在古代是用来泛指的虚数,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我们今天所说的曼生十八式,是沿袭古人叫法。


成书于一九三七年的《阳羡砂壶图考》中收录的曼生壶就有26把。据考证,曼生壶至少有40多种式样。


今天,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常见的曼生壶,下面哪把壶是你的最爱呢?


石瓢


阿曼陀室 曼生石瓢壶

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阿曼陀室 曼生石瓢壶


合欢


唐云藏 曼生合欢壶

铭文:唐八饼头網,为鸶为凤,得雌者昌。曼生铭。


柱础


曼生柱础壶 杨彭年制


合盘


曼生合盘壶

铭文:“竹里半炉火活。曼生。”


汉瓦


杨彭年制 汉瓦


乳瓯


杨彭年制 曼生刻 阿曼陀室 乳瓯壶

铭文:台鼎之光 寿如张苍


匏瓜


曼生匏瓜壶

铭文:饮之吉,匏瓜无匹。


石铫提梁


曼生铫提梁

铭文:左供水,右供酒,学仙佛,付两手。


南瓜提梁


曼生南瓜提梁 

(上海博物馆藏)

 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

落款“曼铭 频迦书”。


石瓢提梁


曼生石瓢提梁

铭文: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葫芦


曼生葫芦壶

铭文:为惠施,为张苍,去满腹,无湖江。


仿古井栏


曼生仿古井栏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高井栏


曼生高井栏

铭文:金玉不如瓦缶,曼生。


百衲


杨彭年制,陈曼生铭百衲壶 


飞鸿延年


飞鸿延年壶(故宫藏)

铭文:延年壶

“鸿渐于膳,饮食桁桁,是为桑苎翁之器,垂名不刊”


半月


曼生半月壶

铭文: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  


觚棱


曼生觚棱壶

美国芝加哥艺术馆藏曼生觚棱壶


笠阴


曼生笠荫壶

铭文:笠荫喝,茶去渴,是一是二,我佛无说。


周盘


曼生周盘壶

铭文:吾爱吾鼎 强食强饮 曼生作乳鼎铭


合斗


曼生合斗壶

铭文: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石扁


曼生石扁壶

铭文:有扁斯石,砭之我渴。


横云


曼生横云壶

铭文:此云之腴 ,餐之不癯 ,列仙之儒


半瓢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半瓢壶 

(现藏上海博物馆)


却月


曼生却月壶


半瓦


曼生半瓦壶

铭文: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   


镜瓦


  曼生镜瓦壶

铭文:日之光,泉之香,仙之人,乐末央。


天鸡壶


 

   曼生天鸡壶


在陈曼生问鼎紫砂壶艺之前,紫砂壶的造型大都因袭前代,陈陈相因,殊乏变化。


曼生壶一改昔日繁琐,守旧,题材狭窄的局面,通过合理运用几何元素,使之“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于简洁明快中,予人以面目一新之感。


曼生壶之所以盛名于世,缘于其将金石、书画、诗词与造壶工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创造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

壶型篇 | 谈谈你所不知道的梅花周盘

 

紫砂发展到今天有着各种各样的壶型样式,而总是有那么几种是长盛不衰,一直受我们喜爱的款式,梅花周盘即是其中之一。

梅花周盘也是紫砂七老中的王寅春先生最为著名的一款作品。

 

▲梅花周盘 王寅春制

 

曼生周盘  

 

梅花周盘是在传统的周盘上演变而来的,最早是曼生与杨彭年创制的周盘壶。

 

▲周盘 杨彭年制

 

此为『圆器』,流短直、把圆环略方,钮圆柱状,壶底为圆环,并有三枚乳丁分布于壶底。

 

此亦是文人壶中的一款佳作,曲中有直,方圆兼济。

 

余国良梅花周盘

 

而后有国良先生进行改动设计,将此发展为筋纹器』。

 

▲梅花周盘 余国良制

 

壶身六瓣梅花形,钮似花蕊,线面各段交待清楚,制技着重细部刻划。

 

形制严谨,上下呼应和起伏跌宕自然,风韵秀美,被喻为俞国良代表作之一。

 

王寅春梅花周盘

而将梅花周盘正式变为经典的乃是王寅春先生,其在余国良先生的梅花周盘上又进行了创作。

 

▲梅花周盘 王寅春制

 

挺直而落的壶身,三弯流嘴,细致的壶盖等,开梅花周盘之新风。

 

由上俯视,似梅花朵朵,盖的似蕊,盖面盖圈、壶肩皆为一朵朵盛放的花。

 

口盖之吻合严密,间不容发,尤为卓绝。

 

▲梅花周盘 王寅春制

 

通壶制作审慎,工精艺谨。由盖的到壶身,每一处转折线角明确清晰,筋囊工整匀称,相互间又一气贯通。

 

▲梅花周盘套组 王寅春制

 

此为王寅春先生所指的梅花周盘套组,壶体做六瓣梅花状,壶身与壶盖浑然一体,盖纽塑为花蒂。

 

构思巧妙,线面清晰,制技细腻,韵味秀美。

 

杯亦做六瓣梅花状,内施白釉。

 

▲梅花周盘

 

而后有将流把皆改为六瓣菱纹,气韵贯通,有变化之妙,让人感觉精到、精致、精美、精神。

 

如今市面上之筋纹器多有以钢模敲印,以致许多壶友认为筋纹器皆是以模型所制其实不然

 

▲全手制作

上图为梅花周盘全手制作部分过程,全手筋纹器仍是有的,在这个逐利的时代仍是有些守着传统,精耕细作数十年如一日的手艺人存在。

如梅花周盘,亦会传承不断。

找到约4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