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茶汤色黄酮醇

找到约88条结果 (用时 0.117 秒)

红茶汤色,是偏红色好,还是偏黄色好?

不同的茶,泡出来的茶汤会有一些品质特征,比如绿茶绿叶绿汤、黄茶黄叶黄汤、红茶红叶红汤。

经常喝红茶的人会发现,泡出来的汤色不一定就是红色,有时候偏红,有时候会偏黄,哪种汤色更好呢?让我们一起往下看。

汤色形成的原因
茶汤颜色的形成,主要来自茶叶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黄酮类)以及通过制造加工形成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影响汤色的物质,是多酚类物质中的儿茶素的氧化产物。
不同成熟度的茶菁有不同的儿茶素组成比例,通过加工制造,会形成不同比例的茶黄素和茶红素,茶汤的颜色也会随之不同。
简单点说,如果茶黄素占比高,茶汤颜色就偏黄;如果茶红素占比高,茶汤颜色就偏红。 
汤色和品质的关系 
茶黄素,是一种金黄色色素,占红茶干物质总量的0.5%-2%,于1957年在红茶中被发现。 
滋味上,茶黄素具有辛辣性和强收敛性,是影响茶汤强度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
颜色上,茶黄素是构成红茶茶汤“亮”的主要成分。其含量越高,亮度越亮,也是形成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 
茶黄素还被称为茶叶中的“软黄金”,茶黄素含有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E、黄酮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的效果。
常见的红茶“冷后浑”现象也与茶黄素有关。红茶茶汤的冷后浑,其物质基础是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的络合产物。
能否产生冷后浑,以及冷后浑的颜色如何取决于茶黄素含量的高低。 
茶红素,是一种橙褐色色素,占红茶干物质总量的5%-27%。
茶红素刺激性不如茶黄素,收敛性较强,影响着汤味浓度和强度,是红茶茶汤“红”的主要成分。 
不过茶红素过多,会影响茶汤的口感,使茶味淡薄,汤色变暗。 
冲泡方法的影响
红茶汤色与我们冲泡方式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冲泡红茶,茶水比例是1:50,如果茶叶放得多,水放得少,茶汤的颜色就会偏深。
黄汤代表:金骏眉 
金骏眉干茶紧秀细嫩,金、黄、黑相间;冲泡后,汤色金黄,稠浓有胶质感;香气复合,花香、蜜香、薯香等交织;滋味鲜活甘爽,喉韵悠长。
所以,当我们评判一款红茶时,不能简单地说红汤好或是黄汤好。需要结合每款茶的品质特征来看。

来源: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红茶研究院|鲜叶篇:茶多酚不是酚

  酚的含义:羟基直接和芳烃核(苯环或稠苯环)的sp2杂化碳原子相连的分子称为酚。

  人们常说的茶多酚,并不是特指某种分子,而是茶叶中儿茶素类、酚酸类、黄酮醇类、花青素类化合物的总称,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简称茶多酚,是茶树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由多种酚类衍生物组成,对茶叶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鲜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占鲜叶干物质总量的18%-36%。其中80%以上是黄烷醇类(也称儿茶多酚类),占鲜叶干物质总量的12%-24%。此外,黄烷酮类含量2%-3%干物,黄酮醇类含量3%-4%,还有酚酸类、花青素和花白素。儿茶多酚类不仅含量多,占比重大,而且对制茶品质影响很大。
  
  目前,茶树鲜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已发现30多种,其分子结构的碳架基本上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同。依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黄烷醇类(儿茶多酚类)、黄酮醇类、酚酸类、花青素类。(茶鲜叶中的多酚类组分)。
    黄烷醇类(儿茶多酚类)

  黄烷醇类(儿茶多酚)可分为儿茶酚(C)、没食子儿茶酚(GC)、儿茶酚没食子酸酯(CG)、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GCG)。前两种可统称为游离儿茶酚,或称简单儿茶酚,或称非酯型儿茶酚;后二种统称为酯型儿茶酚,又称复杂儿茶酚。
  
  儿茶酚含量较低,一般占儿茶多酚类总量的10%以下。没食子儿茶酚占儿茶酚总量的20%左右,随着芽叶的成熟老化而逐渐增加。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是鲜叶中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0%左右,儿茶酚没食子酸酯一般约占总量的20%,其含量随着芽叶的成熟老化而逐渐减少。
  
  01

  鲜叶嫩度不同,儿茶多酚含量差别就很大。总量随着成熟老化渐次降低。

  02

  季节不同也有差异,一般夏茶儿茶酚含量较高,春茶较少。

  03

  不同品种儿茶酚含量也不同,一般来说,大叶种含量较高,小叶种含量较少。其它土壤、气候、栽培管理等条件都能影响儿茶酚含量及其组成比例。
  
  儿茶多酚类含量及其组成与制茶品质的关系密切,一般说,儿茶多酚类含量较多,茶汤滋味较强。游离儿茶酚收敛性较弱而不苦涩,酯型儿茶酚苦涩味较强。儿茶酚很容易氧化、缩合、聚合等反应。这些变化是很复杂,是多种多样的。其变化的产物直接影响制茶品质的色香味。例如,由于儿茶酚氧化途径和氧化程度的不同,产生的色香味品质绝然不同的六大茶类。
    酚酸与缩酚酸类

  酚酸是一类分子中具有羧基和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缩酚酸是由酚酸上的羧基与另一分子酚酸上的羟基相互作用缩合而成。茶叶中含有的酚酸和缩酚酸类化合物,经纸层析分离与鉴定,它们多为没食子酸、咖啡酸、鸡纳酸的缩合衍生物,总量大约占茶鲜叶干重的5%。茶叶中的酚酸类多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
   黄酮醇类化合物

  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其基本结构是2-苯基色原酮。可分为黄铜和黄酮醇类,其中,黄酮醇由于高度水溶性和水溶液中的深绿黄色,被认为是与绿茶汤色的重要组成有关。且该类物质易发生自动氧化,是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的主要物质,从而导致绿茶汤色劣变,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极大,有研究表明,黄酮醇类与茶汤滋味的收敛性呈正相关。
    花青素类

  花青素又称花色素,是一类性质较为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种类很多,呈青色、铜红色、暗红色、紫色、暗紫色等。茶鲜叶中花青素含量很少,占干物质0.1%左右。若花青素含量稍高,茶叶中若含有0.01%花青素会使绿茶汤味苦,干茶色泽乌暗,叶底呈靛蓝色。在自然条件下,花青素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其颜色随pH变化而变化,酸性条件下呈红色,中性时呈紫色,碱性时呈蓝色。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鲜叶篇:茶多酚不是酚

 酚的含义:羟基直接和芳烃核(苯环或稠苯环)的sp2杂化碳原子相连的分子称为

人们常说的茶多酚,并不是特指某种分子,而是茶叶中茶素类、酚酸类、黄酮类、花青素类化合物的总称,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简称茶多酚,是茶树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由多种酚类衍生物组成,对茶叶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鲜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占鲜叶干物质总量的18%-36%。其中80%以上是黄烷醇类(也称儿茶多酚类),占鲜叶干物质总量的12%-24%。此外,黄烷酮类含量2%-3%干物,黄酮醇类含量3%-4%,还有酚酸类、花青素和花白素。儿茶多酚类不仅含量多,占比重大,而且对制茶品质影响很大。



目前,茶树鲜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已发现30多种,其分子结构的碳架基本上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同。依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黄烷醇类(儿茶多酚类)、黄酮醇类、酚酸类、花青素类。(茶鲜叶中的多酚类组分)。



黄烷醇类(儿茶多酚类)


黄烷醇类(儿茶多酚)可分为儿茶酚(C)、没食子儿茶酚(GC)、儿茶酚没食子酸酯(CG)、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GCG)。前两种可统称为游离儿茶酚,或称简单儿茶酚,或称非酯型儿茶酚;后二种统称为酯型儿茶酚,又称复杂儿茶酚。



儿茶酚含量较低,一般占儿茶多酚类总量的10%以下。没食子儿茶酚占儿茶酚总量的20%左右,随着芽叶的成熟老化而逐渐增加。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是鲜叶中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0%左右,儿茶酚没食子酸酯一般约占总量的20%,其含量随着芽叶的成熟老化而逐渐减少。



01

鲜叶嫩度不同,儿茶多酚含量差别就很大。总量随着成熟老化渐次降低。

02

季节不同也有差异,一般夏茶儿茶酚含量较高,春茶较少。

03

不同品种儿茶酚含量也不同,一般来说,大叶种含量较高,小叶种含量较少。其它土壤、气候、栽培管理等条件都能影响儿茶酚含量及其组成比例。



儿茶多酚类含量及其组成与制茶品质的关系密切,一般说,儿茶多酚类含量较多,茶汤滋味较强。游离儿茶酚收敛性较弱而不苦涩,酯型儿茶酚苦涩味较强。儿茶酚很容易氧化、缩合、聚合等反应。这些变化是很复杂,是多种多样的。其变化的产物直接影响制茶品质的色香味。例如,由于儿茶酚氧化途径和氧化程度的不同,产生的色香味品质绝然不同的六大茶类。


酚酸与缩酚酸类


酚酸是一类分子中具有羧基和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缩酚酸是由酚酸上的羧基与另一分子酚酸上的羟基相互作用缩合而成。茶叶中含有的酚酸和缩酚酸类化合物,经纸层析分离与鉴定,它们多为没食子酸、咖啡酸、鸡纳酸的缩合衍生物,总量大约占茶鲜叶干重的5%。茶叶中的酚酸类多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


黄酮醇类化合物


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其基本结构是2-苯基色原酮。可分为黄铜和黄酮醇类,其中,黄酮醇由于高度水溶性和水溶液中的深绿黄色,被认为是与绿茶汤色的重要组成有关。且该类物质易发生自动氧化,是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的主要物质,从而导致绿茶汤色劣变,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极大,有研究表明,黄酮醇类与茶汤滋味的收敛性呈正相关。


花青素类


花青素又称花色素,是一类性质较为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种类很多,呈青色、铜红色、暗红色、紫色、暗紫色等。茶鲜叶中花青素含量很少,占干物质0.1%左右。若花青素含量稍高,茶叶中若含有0.01%花青素会使绿茶汤味苦,干茶色泽乌暗,叶底呈靛蓝色。在自然条件下,花青素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其颜色随pH变化而变化,酸性条件下呈红色,中性时呈紫色,碱性时呈蓝色。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找到约8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