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龙润钢铁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濮人种茶考(探秘云南三千年茶叶种植史)

历史许多时候是一本陈年烂账,许多东西死无对证,对于唐代之前的云南茶叶而言,更是茫不可考。一些写云南茶史的文章,引经据典,将云南可考证的种茶史上溯到3000多年前,言必称“商周之际”。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本文的观点是,云南茶叶的信史只能从唐代算起,因为唐人樊绰将云南茶写进了《蛮书》,其是云南茶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在唐代之前,也有一些典籍提到了西南地区的茶叶,但没有特指云南。我们可是假设说的是云南,但缺乏确凿的证据,只能算一种学术探讨之设想。

按照茶界的主流观点,云南茶产业始于商周,云南的濮人率先发现、驯化与利用野生茶树。“濮人种茶”作为一种假说,有其巨大的学术价值。由于唐代之前缺乏确凿的文字记载,无疑让这种假说含金量大为降低。本文尝试从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迁徙与融合等角度,来破解云南唐代以前濮人种茶之谜,以及云南三千年来茶叶种植文明是如何演变进化的。当然文章的主观推想成分多,还请方家不吝指正!

唐代之前的云南茶叶茫不可考

一提到云南茶叶,许多人会引经据典,罗列出一些唐代以前的典籍关于云南茶叶的记载。主要有以下这些:

1、巴国贡献茶,跟滇东北种茶的关系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钢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质疑:这是巴志,说的是古代巴国之事。巴国的地理范围跟云南关系不大,勉强可以联系的是“西至僰道”。僰道是今宜宾,宜宾的旁边是云南的昭通。也就是说在历史上滇东北的昭通,有可能属于巴国的势力范围。但这只是假设,说明存在一种可能,但不能作为确切的证据。巴王作为诸侯国君,理所当然要向周武王上贡。《巴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份贡品清单:五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鴙、黄润鲜粉。贡品中有“茶”,但我们只能说有可能茶产自云南的滇东北。)

2、武王伐纣的濮国是不是云南濮人?

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率南方八个小国讨伐纣王。八国即庸、蜀、羌、鬓、微、卢、彭、濮八个部族国。一些介绍云南茶叶历史的文章,于是发挥想象:其中鬓族濮族均祖居云南,鬓族分布在今牟定县,濮族分布面广,周秦时期称为百濮,其后裔分支很多,历代称呼为朴子、朴子蛮、布朗;蒲蛮、哈瓦、德昂、崩龙等。

质疑:其实在中国古代,濮人分布很广。商周时,分布在江汉流域及其以南,后散居今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与百越杂处。

今天,历史学家对百濮族人的历史演变结果有三种流派:①战国以后演变为百越,发展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民族;②百濮与百越是两个不同的族体,元朝以后称蒲人,再后发展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各民族;③前期之百濮与百越有密切关系,后期即为孟高棉语族各民族。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濮族人,主要居住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至江汉流域以西一带,是今天操持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彝族、哈尼族与土家族,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苗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布朗族,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的佤族和德昂族,汉藏语系·语族语支至今未定的仡佬族,以及部分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傣族(泰族)、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族等诸多少数民族的先民之一。

由此可见,濮人分布极广,参加武王伐纣的濮人不一定来自云南,而且濮人的族属非常复杂,至今没有定论。濮人不但是今云南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祖先,也可能是彝族、哈尼族、土家族、侗族等的祖先,因为历史上民族融合,百越、百濮、氐羌存在相互融合之现象。比如彝族,不但是氐羌的后人,也包含着不少的百濮成分。)

3、产茶的汉代平夷县不是今天的云南富源

《华阳国志·南中志》中有“平夷县,郡治有珧津、安乐水,山出茶、蜜”的记载。据吴觉农《茶经述评》载:“平夷县约当今云南富源县地。”

质疑:这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云南富源叫平夷县,是在清顺治十四年。汉代的平夷县在今贵州毕节。且看历史真实记载:

古平夷,今贵州毕节。公元前111年置平夷县,治所在今毕节七星关区,隶牂柯郡。晋建兴元年(313)置平夷郡,平夷县为郡治,东晋文帝时改为平蛮郡、平蛮县。

富源,周秦时,属滇国。两汉时,属益州宛温县。两晋南北朝时,属宁州。隋朝,属益州开边县。唐朝,属盘州。南诏和大理国时,为摩弥部。元朝时,在境内北部设罗山县,属曲靖宣抚司。明洪武二十三年,废罗山县,新置平彝县卫,南部仍为亦佐县。清初,平彝县卫属云南都司、亦佐县属曲靖军民府。清顺治十四年,废亦佐县为平夷县。康熙三十四年,以平彝废卫、亦佐废县,建平彝县,属曲靖军民府。1954年,改称富源县至今。

4、“南中茶子”并没有特指云南所产

晋傅巽《七诲》:“蒲桃、宛柰、齐柿、燕粟、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

质疑:南中系东汉末时对今全滇和黔西北、川西南的总称。文章说茶子产于南中,但没有具体说产自南中哪里。我们只能假设,既然提到南中,很可能作者的本意包括云南。

由于唐之前没有确凿的文献记载云南产茶,所以云南茶产业的信史只能从唐代算起。唐人樊绰的《蛮书》写道: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

这被视为云南茶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

逃离金沙江,古哀牢国隐藏濮人种茶秘密

要搞清楚云南三千年来茶叶种植加工与贸易传播路径,首先要解决哀牢国的族属问题,百濮、百越是怎么一回事,乌蛮、白蛮是怎么一回事,彝族是怎么一回事,而不是笼统地说濮人种茶,或者乌蛮种茶。

为什么哀牢国如此重要?是因为其地跟如今的云南茶叶主产区版纳、临沧、普洱、保山、大理、德宏等地重合。而且哀牢国的北部以氐羌为主,中部南部以濮越为主,正好与濮人种茶暗合。从地域与所居民族来看,古哀牢国无疑隐藏着濮人种茶的密码。

先说哀牢国的族属问题。两汉突然冒出来一个哀牢国,汉武帝之前的历史不可考。有人说哀牢国是氐羌系的国家,有人说是濮人建立的国家,有人说是傣族先民建立的国家。其实哀牢国并不是一个集权国家,而是部落酋长国,也就是几十个部落的联盟,部落叫小王,哀牢王是几十个小王(77王)的总王。哀牢的原住民以濮人(布朗、佤、德昂先民)、越人(傣族先民)为主,后来氐羌从北边南下,到了汉朝,形成北边是氐羌,南边是濮越的格局。哀牢王很可能是傣族先民。其实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傣族的祖先曾经住在金沙江流域,乃至洱海、滇池一带,由于氐羌南下,濮越退到永昌一带,洱海与滇池成为氐羌人的势力范围。

我们再来说百濮、百越是怎么一回事。百言其多也。中国古代写史书的人,没有兴趣搞清楚边地的少数民族有哪些,经常笼统地说,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百越、百濮其实是一种偷懒的说法,把南方几百种部族简单化说成百濮、百越。而且最搞笑的是,濮、越可以通用,也就是同一个民族,一下叫濮,另一下又叫越。所以有现代学者主张濮越是一回事。

如同百越横跨几千公里,从江浙一直到越南都是百越,而且云南、缅甸的交界处还有滇越。百濮也是横垮几千里,汉水流域有濮人,巴蜀大地有濮人,云南还是有濮人,贵州北部也有濮人。许多地方的濮人,在文献记载中,一下记成濮人,一下记成越人。

由于古人偷懒,我们现在很难搞清楚百濮、百越究竟包括哪些民族。但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傣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去溯源,根据这些民族的传说,都是说从北边南迁,也就是打仗打败了,从故土南逃,而且是在南逃途中,发现与利用野生茶树。传说中的故土在金沙江流域、洱海与滇池,沿着澜沧江、怒江两条江南逃,这两条江其实就是云南茶树种植的核心区,也是野生茶树的主要分布区。这是巧合,还是必然?

这样就可以大胆假设,以前住在古蜀国南边,深受古蜀文化、印度文化影响的布朗、佤、德昂与傣族先民,在两千多年前受两件事影响而南逃,一是氐羌人南下,二是秦王国灭古蜀国,造成民族大迁徙,其离开金沙江、滇池、洱海一带,在保山、大理南部、临沧、版纳、德宏与普洱,甚至缅北一带建立哀牢国。由于他们有巴蜀文化及古滇国的农耕文化底子,于是大幅度提升驯化野生茶树的水平。这是云南茶叶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第二缕曙光,是两汉及诸葛亮开发永昌郡带来的。

茶出银生,乌蛮种茶的兴起

我们再来说乌蛮、白蛮是怎么一回事。前文说到布朗、傣、佤、德昂先民离开故土南迁。其故土的洱海一带成为昆明人的天下,昆明人显然是氐羌系。但滇池一带比较复杂,濮越没有全部南迁,留下许多濮越人,而氐羌系南下滇池,称为叟人,还有古蜀人(还有一种说法叟人即蜀人),在蜀国被秦灭了,也南逃滇池。故滇池一带的民族成份非常复杂,是濮越氐羌与蜀人的综合体,还有楚人庄蹻王滇,这就体现了杂交文化的优势,这就是战国到西汉,古滇国的青铜文化那么发达的原因。

两汉以降,直到唐代,我们可以哀牢山、元江为界,以南,是南逃的傣、布朗、佤、德昂先民的势力范围,以北为昆明人、叟人、楚人、蜀人、汉人,以及没南迁的濮越人的势力范围。哀牢山、元江北边的这些民族,从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开始,进行民族大融合,到了南北朝隋唐,形成乌蛮与白蛮两大集团。

唐代人说的乌蛮、白蛮,不是具体指哪个民族,而是汉化程度高的叫白蛮,汉化程度低的叫乌蛮。

而且乌蛮、白蛮是多民族大融合后形成的,里面有氐羌、汉、濮越、蜀、楚多种成分,但总体来说,白蛮以氐羌、傣族、汉文化的融合为主,乌蛮保留的原生态氐羌文化更多些,并融入一些濮人文化。

最后我们来说下彝族。彝族,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建国初期将若干个区别较大的民族,拼成一个彝族。从大的方面来说,彝族是氐羌、古蜀人、濮人的杂交融合体,以氐羌为主。彝族有三个源头,一是云南的禄劝、东川、昭通葡萄井一带的六祖分支体系,二是永昌郡源头,三是四川大凉山源头。

为什么要提乌蛮、白蛮与彝族,是因为南诏国时期,继濮人种茶之后,乌蛮系民族也纷纷种茶,比如如今的彝族、哈尼族的先民开始种茶。但我们要搞清楚的是,乌蛮民族中包含有大量的濮人成分。因为氐羌系的乌蛮诸族在势力扩张时,将许多濮人部落征服,大量濮人融入到乌蛮中。也就是乌蛮以氐羌血统为主,南下途中,在四川融合有古蜀人、濮人血统,到了云南融合有濮人血统。

乌蛮种茶,是继承濮人的衣钵,而且乌蛮包含有非常重的濮人血统,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南诏国时期,乌蛮主要居住在哀牢山、元江以北。哀牢山、元江以南主要是濮越居住。而云南茶叶主产区主要是在哀牢山以南,也就是南诏国云南种茶的主体民族还是濮人。不过这时已经有一些乌蛮系民族,越过哀牢山、红河南下,比如哈尼族的先民南迁到景东。唐代的景东是南诏银生府驻地,同时也是《蛮书》记载的“茶出银生”所在地。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城,有两种说法,一在版纳,二在景东。在景东的说法是主流。本文即采用银生城在景东的说法。“城界诸山”,意味着茶山离银生城不远,很可能在今天的景东、南涧一带。唐代的景东境内,居住昔扑(濮人)、和泥(哈尼族先民),后来南边的傣族势力北扩,景东在南诏末期被傣族征服。这表明在景东种茶的很可能是濮人(昔扑)与乌蛮(和泥)。也意味着,从唐代开始,云南种茶的民族越来越多,不再是濮人的专利。南诏国时期,云南种茶还是以濮人为主,但乌蛮种茶已经兴起。

二是“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这剧透了蒙舍蛮的饮茶方式。南诏国发源于蒙舍,即今天的巍山一带。蒙舍蛮,其实是指代南诏统治中心地区的国民,也就是说南诏的老百姓煎煮茶叶,要加一些东西跟茶叶一起煮来喝。这里不能将蒙舍蛮当成真正种茶的濮人与乌蛮,因为文字只提到他们怎样喝茶,而没有提到他们种茶、制茶。也就是,南诏国的濮人与乌蛮种茶制茶(散收,无采造法),而其统治中心地区的国民(蒙舍蛮)喝茶(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而且不能将蒙舍蛮狭隘地理解成巍山的“乌蛮别种”。因为蒙舍蛮这个“乌蛮别种”从巍山出发,征服了其他“五诏”,并建立了强大的南诏国,蒙舍蛮很多场合成为了南诏国的代名词。

虽然茶出银生,乌蛮已经开始种茶。但在唐代,还是以濮人种茶为主。在唐代,越过哀牢山、元江,迁居澜沧江中下游的乌蛮人还不是很多。

到了元代以后,迁往澜沧江中下游、怒江中游的乌蛮人越来越多,这些人中许多都种茶。宋元时期,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与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一起成为种茶的主体民族。

明代以后,汉族也成为了种茶的主力之一。苗族、瑶族也从贵州迁到产茶的云南南部、西南部,其中也有许多人种茶。至于傣族,其跟布朗族的种茶历史一样悠久,因为濮越民族几千年大杂居,作为百越人的傣族肯定很早就受了濮人的影响,也种茶。只是傣族多住在坝区,种水稻为主,不以山区作物——茶叶为重点。而傣族的近亲壮族,也有一些在文山与红河种茶。

这样一来,云南的民族中,布朗族、佤族、德昂族、拉祜族、基诺族普遍种茶,彝族、哈尼族、景颇族、汉族种茶的也多,苗族、瑶族、傈僳族等也有一些种茶。

古蜀国与濮人南迁带来茶叶种植文明

前文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原住金沙江流域,滇池、洱海一带的傣、布朗、佤、德昂先民南迁到临沧、版纳、保山、德宏、普洱一带,建立哀牢王国。那在他们南迁之前,怒江、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居住的是什么民族?是布朗、佤、德昂先民的亲戚——讲南亚语系的孟高棉族群。

孟人、高棉人是东南亚、云南的原住民,也曾经是东南亚势力最大的民族集团。商周时期,孟高棉族系的人,北扩到金沙江,与古蜀国文化融合,成为百濮族群的一部分,这些深受巴蜀文化影响的孟高棉人,就是当今布朗、佤、德昂的先民。后来,他们与傣族先民一起沿澜沧江、怒江南迁,其实也是征服当地土著的过程。这些土著跟布朗、佤、德昂先民一样,也是孟高棉族群,只是未受古蜀国影响,因为他们是临沧、版纳与普洱的土著,故被称为“本人”,也就是本地人的意思。这就是在普洱茶的核心产区,我们会经常遇见“本人”一词的原因。

我们现在对东南亚、云南曾经势力最大的孟高棉族群做一个小结。孟高棉人是一南一北最为发达,中间最为落后。南边的柬埔寨、泰国南部、缅甸南部是印度文明的传播范围,土著文化跟南印巴利语文化接触,催生了灿烂的高棉文化(柬埔寨)、孟人文化(缅甸南部),合称孟高棉文化。北部受巴蜀、古滇国文化的影响,成为中国百濮族群的一部分。在南北之间,由于远离巴蜀与印度这两个区域文化中心,是最落后的一部分。布朗、佤、德昂、傣的先民南下,就是先进的外地人征服落后的本地人之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南一北落后的中间部分,也有少数较为发达的地区。其主要位于古代交通要道两侧附近,比如繁华的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沿线,但难掩大部分地区落后之事实。

把濮越与孟高棉梳理清楚了,就可以对茶树驯化种植史进行分期。

分期的依据是先进的巴蜀茶叶种植文明南下,改造提升云南怒江中游、澜沧江中下游落后的茶种与野生茶驯化技术。其让云南茶叶种植由蒙昧走向了文明——濮人种茶。

而汉武帝征服西南夷,东汉初年的哀牢国归汉,成立永昌郡,诸葛亮治理南中,大开中原先进农耕文化涌入之门,则大幅度提升了濮人种茶的水平。继而是唐宋时期乌蛮种茶的兴起,以及明清时期汉人也成为云南种茶的主力之一。需要指出的是,明清时期中原茶文化对云南的影响,主要来自江南。也就是说,在明代以前,云南的茶叶种植加工主要受巴蜀先进的农耕文化的影响,明代以后主要受江南农耕文化的影响。民国直到现代,是以西方为师,学习现代种茶体系。

云南茶树驯化史:从以巴蜀为师到江南的影响,

云南茶树驯化种植史分期如下:

1、濮人种茶时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从哀牢国到永昌郡)

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西南与东南亚中北部及印度东北部都在驯化与利用野生茶树,其中水平最高的是巴人蜀人,其次是云南金沙江流域一带受巴蜀文化影响的濮越族群,最落后的是云南西南部、东南亚中北部的孟高棉族群,因为他们远离巴蜀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传播区域,原始农业很难让驯化野生茶树有质的飞跃。很有可能,野生茶变为栽培型茶树的关键一环,是由古巴蜀人、古濮越人完成的。后来居住在蜀国南方边地的古濮越人南迁,将先进的茶种与驯化野生茶技术带到澜沧江中下游、怒江中游一带,让云南茶产业的主产区进入了濮人种茶时期。

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金沙江流域、滇池、洱海先进的濮人从春秋、战国起,南迁到保山、德宏、大理南部、临沧、普洱、版纳一带,建立哀牢国,初步提升了当地的茶叶驯化种植水平。二是两汉、三国、魏晋,哀牢国故地纳入永昌郡管辖,濮人种茶进入了永昌郡时期,由于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水平进一步提升。

2、茶出银生时期(唐宋元:濮人、乌蛮成为云南种茶两大主体民族)

唐代的南诏国时期,云南种茶以濮人为主,但越过哀牢山南下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一些乌蛮人已经开始种茶,这标志着乌蛮种茶的兴起。到了宋代的大理国,乃至元朝,越来越多的乌蛮南下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意味着濮人与乌蛮成为云南两个主要的种茶民族。

3、江南茶文化传播时期(明清:继濮人、乌蛮之后,汉人成为种茶的主力之一)

明代以来,江南的汉人纷纷进入云南,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化。这标志着云南茶叶的种植文明由学习巴蜀,转向了学习江南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之时期。

4、现代茶文化传播时期(民国、新中国:现代茶产业传入并逐渐主导云南茶叶种植)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这,就是湖北茶

湖北因“湖”得名,因水而兴。

几千年前,洞庭湖北部的这块土地上就孕育出瑰丽的楚文化,其浪漫华美今天仍令人着迷,作为长江流域的中心,这里上演过一幕幕大浪淘沙的史诗画面,留下珍贵的历史遗产。进入近代后,人文蔚集的湖北在工业、教育、文化方面孕育新生,成为先行者。

在茶领域,湖北也是不可或缺的引领者和推广者。湖北神农架是最早有茶的地方,湖北也是“茶圣”的故乡。“不羡黄金盏,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湖北,“绿、红、黑、白、黄、青”六大茶类齐全,全省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

起于湖北赤壁羊楼洞的万里茶道,是绵延200多年的世界茶路;汉口曾是享誉世界的东方茶港,茶叶出口一度占全国60%以上,对俄的茶叶出口量一度占据中国对俄出口总量的90%以上。

湖北茶不但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也是当今湖北风味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言者。

恩施玉露是全国各地茶友最熟悉的湖北绿茶之一,因“习莫会”享誉全球;宜红茶是中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万里茶道上的“中国符号”;而源于1006年的赤壁青砖茶,是现代砖茶的鼻祖……

01

经典山水 湖北独好

湖北多山,与人们惯常认为只有江汉平原的印象不符。若鸟瞰湖北,其东、西、北三面皆山,西部山脉尤为高耸。

鄂东大别山、鄂南幕阜山、鄂西南武陵山、鄂西北秦巴山和鄂中大洪山,五大秀美山峰连绵,恩施、十堰、五峰、咸宁等重点产茶区就藏于其中。苍山巍峨,赋予湖北这片土地千年厚重。

图丨武陵山区的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湖北多水,从名字里带“湖”就可见一斑。长江在湖北境内完成了上游到中游的交接,携着汉水等支流汇入新的力量继续向东而去。

一路上,洪湖、梁子湖、长湖、斧头湖……密密麻麻的湖泊群相伴,古时这片湖泊群被赋予“云梦泽”这个浪漫的名字。

图丨湖北宜昌长江三峡西陵峡

湖北山水之灵秀,蕴于一叶楚茶。领略湖北风情,从品饮一盏湖北茶开始。

曾经以为,山水只是造就了湖北,物阜民丰的江汉平原、峰峦叠翠的武陵山区;

不曾想,山水还造就了湖北,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卓越的地道好茶。

于此共呈荆楚大地洋洋大观,山美、水美、茶更美。

02

以茶为链 产业蓬勃

近年来,湖北把茶产业作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大力弘扬茶文化、全力做大茶产业、聚力强化茶科技,推动茶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今年3月中旬,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公布确定13个市州、47个县(市、区)为“2021年湖北省茶叶主产区”(见下图)。并要求各地结合《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认真组织开展茶叶主产区相关工作。

图丨2021年湖北省茶叶主产区名单

襄阳、宜昌、恩施、黄冈、咸宁等各茶叶主产区均积极响应,先后出台支持政策措施,全省茶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2021年湖北茶园总面积达到553.6万亩,干毛茶产量达到40.44万吨,综合产值达到715亿元;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和出口额分别居全国第4位、第2位、第5位和第5位。

第十七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发布的2021年度茶叶系列榜单中,湖北省16个县(市、区)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第一。全省茶叶产品现有2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华老字号。

图丨恩施鹤峰木耳山茶园

03

山川大集 名茶荟萃

茶产业作为我国特色优势产业,承担着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湖北13个市州茶叶主产区里,生长着各色不可多得的人间佳品,出了不少飘香四海的名茶,更肩负着实现全省茶产业从业者们把“茶叶变金叶”的致富之梦。

图丨恩施宣恩伍家台村七彩茶道

✦+

+

山恋恩施 情满峡江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武陵山腹地,地势得天独厚,是“鄂西林海”,也是“世界硒都”。

大自然赠予了恩施一副绝世容颜,隐匿于崇山峻岭之中,纯粹的山水之景,让人一眼就再也挪不开目光。

图丨恩施大峡谷境内云龙河地缝

土司城是全国土家族吊脚楼中规模最大、风格最典型的仿古建筑群;

恩施大峡谷是世界地质奇观、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馆,被赞誉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

图丨恩施屏山峡谷

屏山峡谷中,有像仙本那一样澄澈的玻璃海。

今年8月7日,央视新闻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同时发布屏山悬浮行舟视频,让“不是背景太假是湖北太美”登上了热榜,短短5天时间,全网相关视频及话题阅读量已经破亿!

图丨宣恩伍家台乡村休闲度假区

齐岳山,自重庆石柱进入利川境内后,由西南向东北绵延,莽莽苍苍,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场。

可以说,一年有四季,恩施就美了四季。

浸润在空气清新、无污染环境中的恩施硒茶“一红一绿”(利川红、恩施玉露),由此也具有“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鲜爽甘醇、汤色明亮稳定、绿色含硒耐泡”的优异品质。

图丨“恩施硒茶”利川红(左)与恩施玉露

恩施的“兄弟城市”——宜昌处于我国东西部接合地带,由高原向山地丘陵和平原逐步过渡。

大开大合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宜昌气候上的温暖湿润、风景上的秀美宜人、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性格上的豁达善良、民风上的淳朴包容。

古韵今风的交融,传统现代的结合,给了宜昌别具一格的美丽容颜。

图丨八百里清江美如画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待深秋时节,红叶点缀,风情无限,船行江上,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山如青罗带,水如蓝宝石,好一幅山水画廊的绮丽画卷!

图丨屈原祠山门

古朴的屈原祠依山临江而建,气势恢宏,穿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之间,颇有几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

还可观巴楚故土园、逛车溪老街,赏风俗民情表演。置身其间,享受峡州的惬意时光。

图丨车溪老街

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盛赞宜昌“峡州山南出好茶”。

采花毛尖是宜昌绿茶中的典型代表,早在400余年前,就随着“宝顺和茶庄”的牌匾走向了世界各地,使得宜昌茶香飘天下;宜红茶又名宜红工夫茶,历史上曾与祁红、滇红齐名,被称为中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宜昌市首个且唯一的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曾为明清两朝皇室贡茶,被誉为“万里茶道上的瑰宝”、“草原上的生命之饮”。

图丨宜昌茶园

✦+

+

云依武当 桂花飘香

十堰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休闲旅游名城,拥有“仙山、秀水、汽车城”三张名片。

这里风光绝美——汉江河畔江滩秀美,秦巴山里林海蔽日,南三县乡村如画、北三县山水如歌,西关街大气磅礴,桃花岛民宿精美,大明峰直冲霄汉,武陵峡岩陡石怪,梅花谷曲径通幽,野人谷洞天福地,五龙河瀑布高悬等旅游资源丰富。

在这里,每一座山都是一幅画,每一条河都是一首诗,绿水青山,成就了十堰最亮的底色和最美的风景。

图丨十堰大好风光

其中的“仙山”,当属云蒸霞蔚的八百里武当。

武当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有名山的地方经常会有茶香,作为道教圣地的武当山也不例外。武当山茶与寺院禅茶并称为我国两大宗教名茶,其美誉早已传遍四海。

图丨道教名山武当山

禅茶中有禅机,武当山茶中有道理。道人饮此茶,清心明目,平和气舒。人生至境,平和至极,谓之太和。

2009年,“武当山茶传统炒制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丨武当道茶业(集团)茶园

与湖南、江西接壤的咸宁,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亦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繁衍生息。

九宫一山藏两教,三苗故园置幕阜,商代铜鼓今犹在,茶马古道起盛唐……以铜鼓为代表的商周青铜文化,以赤壁之战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向阳湖文化名人村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温泉、九宫山、陆水湖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让咸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影响。

图丨咸宁赤壁古战场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江南的桂花香……”金秋十月,全国唯一的“中国桂花之乡”咸宁,满城桂花竞相绽放,迎来最美秋色,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赏桂闻香。

而在这弥漫着桂花香的空气里,躺在三江森林温泉、楚天瑶池温泉、温泉谷、龙佑温泉等温泉景区的泡池里,更是让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图丨咸宁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桂花之乡”

这里还有万里茶道第一古镇的羊楼洞。明嘉靖初,羊楼洞的制茶业已相当发达。

村镇随之而兴,极盛时茶庄200余家,人口近4万,有5条主要街道,百余家商旅店铺。如今的羊楼洞已不见当年的繁华,但那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石板街依然还在。

图丨万里茶道第一古镇“羊楼洞”

2021年,在咸宁赤壁举行的赤壁青砖茶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文化专家共同对赤壁青砖茶文化进行溯源并认定——赤壁青砖茶最晚起源于1006年,是现代砖茶的鼻祖。

如今,这里的青砖茶除了可以喝,可以吃,还可以当温泉泡!汤与茶的完美结合,成为咸宁特色养生不断探索发展的产物。

图丨现代砖茶鼻祖“赤壁青砖茶”

✦+

+

梦寻黄州 孝感动天

黄冈地处“吴头楚尾”,是鄂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专家考证,吴、楚、汉等古老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汇融合,其文化面貌颇具特色,带有浓厚的“巴水蛮族”遗风。

黄冈依山带水,风光秀丽。大别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夺,连绵境内数百里,其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奇、险、幽于一体,堪与泰山、庐山媲美。

图丨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哲人峰

黄冈名贤咸至,胜迹如云。李白、杜牧、王禹偁等历代骚人为此吟咏千古名篇,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作于此,成就其文学巅峰。

大别山巍峨、遗爱湖秀丽、雾云山古朴……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

丰富多彩的有形文化遗产,斑斓多姿的无形文化遗产,遍及黄冈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犹如一个巨大的民间文化资源宝库。

图丨麻城龟峰山风景区杜鹃花海

其辖内的英山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理想的优质茶叶产地。这里生产的“团黄”在唐代被列为贡品,运往长安,并享有“鄂土茶称圣,英茗味独珍”的美誉。

如今的英山云雾茶被列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显示,其品牌价值达24.64 亿元。

图丨英山茶园风光

孝感,在武汉城市圈中是最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康养型旅游目的地。

“春赏花、夏消暑、秋观叶、冬养生”,一年四季美不胜收,“孝感天下·情润山水”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孝南区是东汉孝子董永故里,以其“行孝感天”而得名,亦称澴川。自后唐建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如今杨店桃花的浪漫粉色,天紫湖的蔚蓝湖景,金卉庄园的赤橙蓝紫,朱湖湿地的蓬勃绿色,丹阳博物馆的楚风楚韵,为澴川大地描绘了最美的色彩。

图丨孝感董永公园

安陆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诗仙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为世人留下了千古不绝的文脉;

汉川物产丰富,甲鱼、鳜鱼、螃蟹、莲子、莲藕等名特优水产品享誉海内外,是全国的活鲜库、河蟹之乡;

秦令史喜、楚国令尹斗子文、东汉孝子黄香、清代名臣许兆椿、辛亥革命先驱吴禄贞大将军等云梦先贤流芳青史……

图丨湖北省最大的城中人工湿地公园——孝感槐荫公园

另据《大悟县志》记载,大悟县产茶有1000多年历史,“大悟绿茶”之名始于明朝洪武年间。明代诗人程良筹游览大悟寺品茶赏景,对大悟茶赞不绝口,作诗《古城庵试茶》。2019年,“大悟绿茶”成为101张湖北地理标志名片之一。

图丨孝感大悟茶山如画

✦+

+

黄鹤归来 钟鸣襄阳

盛唐李白的一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让后世记住了黄鹤楼,也记住了江城武汉。

图丨黄鹤楼

全长101.98公里的东湖绿道,串起磨山、听涛、落雁、渔光、喻家湖五大景区。在这里,行于山水间,融于旷与野,时间一秒就慢下来。

媲美首尔明洞大街、新加坡乌节路、北京王府井的楚河汉街,拥有许多品牌的武汉、华中,乃至亚洲首店。红墙灰瓦、青石步道,带你走进汉版“清明上河图”。

图丨楚河汉街

湖北省博物馆中,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云梦睡虎地秦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这些“明星文物”邀你共赏跨越千年的历史文化氛围。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说,保存餐饮最原始风貌的,只有早餐和宵夜。在武汉,户部巷被称为“过早第一街”。热干面、糊汤粉、糯米包油条……汤汁里收进的,都是城市原味。

图丨“过早第一街”武汉户部巷

自从1858年清朝签署《中俄天津条约》后,汉口就成为中俄茶叶之路的重要集散地,也是中国的三大茶市之一。

那时,每天静谧的汉口都在热闹的吆喝声中渐渐苏醒,老汉口人用“皮包水”开启了一天的生活。“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说的是上午泡茶,下午泡澡,一句话勾勒出的老汉口与茶的生活。

武汉与“万里茶道”这条繁荣了两个多世纪的贸易古通道息息相关。时至今日,武汉仍保留着许多与万里茶道相关的建筑遗迹,江汉关大楼、汉口俄商近代建筑群、大智门火车站……

图丨百年老建筑巴公房子

10年前,武汉新洲旧街还是山山岭岭的荒地,现在发展茶产业,漫山遍野都是梯田般的美丽茶园。10年坚持打造“旧街白茶”品牌。

此茶外形形似凤羽,色泽翠绿间黄,光亮油润,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叶白脉翠。

茶叶含有一丝清泠如“淡竹积雪”的奇逸之香,茶叶品级越高,此香越清纯。如今“旧街白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图丨武汉新洲“旧街白茶”

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这,就是襄阳。

如果不亲身来到襄阳,亲眼目睹当地的发展,任谁也无法想象,短短几年时间,其面貌会改变得如此迅猛。

襄阳,犹如一列正在轰隆隆出站的列车,每一秒都在加速。

图丨襄阳古城鸟瞰

春秋五霸楚庄王,光武中兴汉光帝刘秀,三国诸葛亮、千古隆中对,关羽水淹七军,王维“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金庸武侠小说郭靖黄蓉据守襄阳……可以说,襄阳古城墙上每一块砖,拉出来都能讲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图丨襄阳古城临汉门

襄阳茶历史悠久,由此也产生了许多古老的传说,其中与诸葛亮的传说最多。

相传诸葛亮在恩师司马徽的熏陶下,养成了品茶的好习惯,茶艺精进,特别对茶之栗香情独钟,以至司马徽戏称“欲求诸葛,必先以茶待之”。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特意带着襄阳茶和茶籽,离开隆中,开始辅佐刘备光复汉室征程。南征北战,所到之地诸葛亮为当地居民带去了茶籽,并教会他们植茶、制茶技术,使得襄阳茶发扬光大。至今云南部分地区为了纪念诸葛亮,尊称诸葛亮为“茶祖”,将茶树取名为“孔明树”。

图丨古隆中景区

权威研究表明,襄阳高香茶所含香气物质高达68种,还富含氨基酸、高香因子和多酚类成分,是全国所有茶中所含成分最多的茶叶。

✦+

+

炎帝故里 矿冶古都

据《礼记》《左传》等众多文献记载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五千年前,炎帝神农氏在随州“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开启史前农耕文明。

这里,是湖北“鄂”字的源头,千里淮河的起源,也是海内外华夏儿女生生世世心中惦念的故乡。

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随州都要举办“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以纪念华夏始祖的生辰,而世界各地的烈山宗亲会等海外华人组织,都要组团前来参加庆典。

图丨随州是传说中炎帝神农的出生地

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古、奇、美、新”而著称。

大洪山主峰海拔1636米,素有“楚北天空第一峰”的盛誉。每年11月-12月,大洪山层林尽染,红叶黄叶遍布山野,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刻。

湖北省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中华山景区”,风光秀丽,奇峰怪石林立,寺庙历史悠久,古堡寨墙众多,有“九峰七寨五寺一百零八岭”之称。

三潭风景区,以山峭林茂、涧幽泉清而闻名,清奇幽邃的“三潭叠韵”堪称一绝,三叠瀑布从“一线天”中飞泄而下,被誉为“中原一秀”。

图丨随州大洪山

唐·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作为“炎帝神农故里”的随州,也成为中国茶的故乡。

五千多年来,随州人秉承祖业,在不断探索中培植孕育出随州芽茶,并将随州芽茶的种植、加工技艺代代相传至今。受光照时间影响,其多酚含量在11mg左右,既克服了南方光照强滋味苦涩,又避免了北方光照弱滋味平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图丨随州茶园

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境内河港、湖泊纵横,水库星罗棋布,大小河港有408条,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拥有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是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其中的“矿冶大峡谷”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相当于1.5个故宫陷入地底;落差之大更是高达444米,几乎可以将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完全放入其中,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

图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黄石经济开发区内,湖北省园博园坐落于大冶湖畔,1314株硅化木组成的“树化石林”,年年岁岁不改其容。

铺满100万株郁金香的花田,却岁岁年年都有不同的色彩。

图丨黄石园博园中的树化石林与郁金香田

沿富水溯流而上,则是由人们筑坝拦水、积水成湖的王英水库,上涨的水位漫过丘陵低山,仅剩上千个“山头”出露水面,如同湖中星罗棋布的岛屿,因而也被称为“仙岛湖”。

人们在水面以上数百米,修起巨大的凌空栈道,将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图丨仙岛湖共有1002个岛屿

破暑黄梅雨,清神白乳茶。

昔日以煤炭资源为经济支撑的金海管理区,大力培植白茶产业,实现了绿色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此外,黄石一大批性价比很高的优质茶赢得市场赞誉,“金竹云峰”“金海白茶”“殷祖白茶”“新塘春”等系列品牌曾斩获过全国农博会“金奖”、武汉茶博会“金奖”、中国“陆羽杯”奖和“中国文化名茶”称号。经茶博会专家检测,黄石种植的白茶氨基酸含量高达27%,茶香、茶汤和茶色方面均表现十分出色。

图丨黄石金海管理区茶园一隅

✦+

+

神农秘境 荆荆共荣

“华中屋脊”、世界自然遗产地、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众多头衔都属于湖北这一处秘境——神农架。

绵延不断的秦岭与大巴山脉东段交汇于此,是东部平原丘陵向西部高原山地的过渡区,也是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被誉为北半球同纬度上的“绿色奇迹”。

图丨醉美神农架大九湖

古老神秘的神农架,记载着20亿年以来地壳沧海桑田变迁的历史。

地质景观有近200处,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地质博物馆;青山环抱的神农坛,美丽而幽静;太子垭原始森林被杜鹃花包围;板壁岩一带的石芽群,嶙峋古怪;瀑布依着山势从高空飞泻,气势如虹,看起来十分壮观。

图丨神农坛

神农架民歌就像土家人一样热情奔放。“山锣鼓”是这里特有的民歌风俗。

每当农忙时节,勤劳的土家人手持鼓板,敲起锣鼓,站在劳动人群里唱歌,催人奋进。锣鼓声声,加上唱的人唱腔丰富,曲板也不停地变化,所以神农架也有“出乡十五里,各有一乡风”的俗语。

图丨国庆后,神农架的秋色才刚刚开始

得宜于神农架的海拔高,无漫射光多,茶树中茶多酚、氨基酸、果胶质等营养物质得以积累和贮存。

且林区内无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清洁,土壤肥沃,造就了神农架的优质茶叶——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是茶中极品,不可多得。

图丨神农谷

荆门的山,绝不只有东宝山一枝独秀;荆门的水,绝不只有漳河长袖善舞;荆门的城,更在于她的千面风情。

山、水、城,都赋予荆门一种摄心的美,一种与别的城迥然相异的风情,一种独有的味道……

图丨明代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明显陵”,位于荆门下辖钟祥市

荆门的西北端覆盖着一片茂密的森林,有着很梦幻的名字“圣境山”。

站在山顶楼阁,俯瞰云海,是雄伟、是壮阔、是情怀;山谷间,屹立着数不尽的风力发电机,感受大自然赋予的力量。

图丨圣境山中,钢铁风车与山川树木和谐相容

恬静的旋律缭绕象山,山中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岚光阁、老莱子山庄、陆夫子祠、文明湖相互辉映,林木翠拥。

湖上小桥凝秀,蒙、龙、惠、顺四泉流水琴鸣,洗心堂边余音绕梁,带着几分沉淀光阴的幽心与禅意。

图丨象山文明湖雪景

漳河,水面宽阔,风景如画。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山水相融、相映成趣,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荆楚大地上。

水库岛屿群中的观音岛,岛上林幽花香,百鸟争鸣;一岛浮渚,四面环水,置身其中,俨然如仙。

图丨漳河风景区

漳河库区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茶产业,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实现精品茶叶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量45吨,创建了观音茶和迎接茶两大品牌。

目前,荆门市有茶园面积近5万亩,分别位于东宝的仙居、马河,漳河库区,钟祥的客店,沙洋的马良等地。荆门茶叶品质优良,多次在华中农博会上获奖,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图丨漳河迎接村茶场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

三国名城,楚国古都,屹立千年的城墙,巍巍大江大河……位于中部之中的滨江古城荆州,在古代被称为江陵,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都城。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图丨荆州古城鸟瞰

北有兵马俑,南有车马阵。

楚王车马阵景区,南邻八岭山楚墓群,北靠荆山,是现已发现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布局最为完整的周代楚王陵陵园,以气势恢宏的楚王陵、威武壮观的车马阵闻名于世,被誉为是“中国仅有,天下第一”的楚王陵典范。

图丨楚王车马阵,阵势磅礴,堪称楚文化精华

荆州古城墙跨越了15个朝代,是我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演变砖城的唯一古城垣。

城池依地势而起伏,顺湖池而迂回,蜿蜒状若游龙,飞舞于湖光水色之上,绚丽壮观,是国内外游客感受历史的旅游胜景。

图丨荆州古城宾阳楼夜景

天赐洈水,风景毓秀,拥有37平方公里的浩渺水域,分布着159个大小岛屿,还有500个半岛与水相依。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仿佛进入一幅绝妙的水墨画,“百岛画廊”实至名归。

南山观岛依山而建,顺着789级台阶登临山顶的白云阁,整个洈水湿地的山峰岛屿、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图丨松滋洈水风景区

江陵自唐至明盛产名茶。五代时,荆州发展为全国最大茶市。宋代,江陵仍是全国13个产茶、制茶场地和六大茶市之一,所产碧涧茶芽列为贡品。

放眼荆州,各大茶店、茶室遍布大街小巷,上规模的茶馆数百家,小型茶馆与个人茶室也近五百来个。如今,碧涧芽茶、石首东山绿茶、江陵巴岭山茶等都是荆州的名茶特产。

04

湖北与茶 相互成就

图丨邓村茶山公园

这,就是湖北。

青山绿水,美丽富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自然风光绚丽多姿,人文景观璀璨夺目,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环境舒适宜人……

它拥有珍贵的自然生态宝藏,鄂东大别山、鄂南幕阜山、鄂西南武陵山、鄂西北秦巴山和鄂中大洪山,五大秀美茶山形成连绵茶海;

17个行政区,13个市州级茶叶主产区,孕育出全省350多个茶叶品牌……如此精彩、如此多样。

湖北作为万里茶道重要起源地和核心枢纽,2012年,率先发起《赤壁宣言》,开启申遗大幕,2019年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对湖北来说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同时也是茶产业发展的千载良机。

借此东风,近年来,湖北陆续出台了《湖北省促进茶叶发展条例》《湖北省茶叶产业链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品牌战略推进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推进茶产业发展;着力实施“品牌培育、龙头壮大、补链强链、品质提升、市场开拓、科技赋能”等六大工程,奋力打造千亿产业,迈出了由茶业大省向强省转变的坚实步伐。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