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刘贞亮饮茶十德

找到约4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茶道是什么?读这一篇就知道了

 

正宗龙井新茶,杭州西湖龙井村 原产地臻品。古法焙制,天然高香!

 

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

 

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

 

《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

 

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唐代刘贞亮《饮茶十德》中提出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

 

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究竟什么是茶道,

 

看看我国的国学者们对茶道的解释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

 

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

 

茶道易抒,人道难语。

 

 

 

品茶有道,制茶何尝不是一种道!

 

尊重自然,顺应时节。

 

匠人有心,制茶有道。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古代是怎样喝茶的

  儒家的“礼”是内核“仁”的实现形式,从古代的贡茶、赐茶、赠茶、客来敬茶等大量的茶文化事项中,

  明显看出儒家礼法制度的深刻影响。贡茶的采制、包装、敬献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几乎每一种历史名茶都曾作为贡茶,向皇帝表忠心。皇帝也向臣子赐茶表示厚爱与恩宠。

  茶事待客时,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茶时表现出谦敬的礼仪。

  中国茶礼形式各异,蕴含了儒家的行为规范和文化理念,彰显礼仪之邦的茶道文化。

  以茶示俭,以茶养廉乃是历代文人表达自己节操、完美人格的一种手段。

  明代张源《茶录》:“茶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其中“精、燥、洁”乃茶的天然性质,而儒家文化主张通过陶冶个人情操以达到一种完美的人格境界,

  与儒家君子人格节操的相契合的茶德表现为廉俭之德,此与茶性之“洁”契合对应,

  陆羽倡导此茶道精神,在唐代之前就有文人茶客的共识,他们皆以茶标榜自身的廉俭之德。

  《晋书●桓温列传》:“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晋中兴书》记载陆纳以茶果待客以成“素业”,皆视吃茶为简朴的行为,因而以茶示俭,以茶养廉,表明自身的节操。

  因此,即便是小至茶具的使用,也应合于节俭美德。如“茶釜”以生铁做成则实用而耐久,

  若“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茶德之俭相合于陆羽君子人格之俭。

  陆羽作《歌》寄情:“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撰《游慧山寺记》云:“夫德行者,源也.....苟无其源,流将安发。”陆羽个性之俭洁乃《茶经》精神之源。

  雅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儒家很多著作经常喜欢取名为雅,与雅相对的是俗,

  《荀子》中记:“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即使是读过书有文化的儒者,如果品格低下,心术不正,胸无大志,《荀子》称为“俗儒”。

  儒家所提倡之雅与茶事之雅是相通的。

  明代屠隆《考磐余事》卷三“茶笺”记:“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大焉。”

  俗人不懂得品饮之道,由于品茶、茶艺尚雅,高雅的文士才能成为茶人,这是因为儒家不仅将“雅”作为个人人格塑造和修身养性的目标,

  而且更重视将“雅”普及于社会群体,以提升大众的道德修养,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茶艺实践。

  唐末刘贞亮《饮茶十德》指出“以茶可雅志”,意为茶与儒家的人格理想发生了最为直接的关系。(来源:找茶,图片来源:茶友网)


茶德如人德,各名人茶人的茶德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在我国各时代,富有代表性的茶德有陆羽的茶德、刘贞亮的茶德、千利休的茶德、庄晚芳等茶人的茶德等,厦门聚祥春茗茶为您罗列如下:

    1、陆羽的茶德

    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位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

    2、刘贞亮的茶德

    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文中提出饮茶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包括了人的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去。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

    3、千利休的茶德

    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本质上就是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内心和尘埃和彼此间的介蒂,达到和敬的道德要求。朝鲜茶礼倡导的"清、敬、和、乐",强调"中正"精神,也是主张纯化人的品德的中国茶德思想的延伸。

    4、庄晚芳等茶人的茶德

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提出的"廉、美、和、敬",程启坤和姚国坤先生提出的"理、敬、清、融",台湾学者范增平先生提出的"和、俭、静、洁",林荆南先生提出的"美、健、性、伦",等等,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因茶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饮茶人的应用的道德要求,强调通过饮茶的艺术实践过程,引导饮茶人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实现人类共同追求和谐、健康、纯洁与安乐的崇高境界。

找到约4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