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利川宜红价格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利川红该不该把“冷后浑”作为卖点?

  前不久,湖北省人民政府和蒙古国相关代表在武汉举行了捐赠仪式,物资主要包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川”字牌青砖茶、长盛川青砖茶和采花宜红茶。

  人间至味利川红

  小小茶叶竟被作为回礼续写湖北和蒙古国的千年情谊,可见这个茶品质不一般。青砖茶和宜红茶都是湖北名茶,是湖北人招待贵客的珍品。鄂西好茶遍地,除了这两种茶,利川红也是茶界网红。

  “利川红”是利川红茶的简称,问世距今有170年历史。到2018年,利川市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1500万公斤,其中800万公斤为红茶,红茶销售11亿元,成为茶农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冷后浑”是利川红茶的一大特色

  我们在冲泡红茶时可以发现,刚冲泡好的茶汤,清澈而明亮,不显浑浊,但如果没有趁热喝,茶汤放置变凉后,茶汤就会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冷后浑”。“冷后浑”现象可以说是优质红茶的标志,是红茶滋味和汤色的主要品质成分之一,和茶红素一起构成了红茶的“灵魂”。

  冷后浑是好的产品卖点吗?

  当地龙头企业以利川红的三大特点作为产品卖点,即:玛瑙红、花蜜香、冷后浑。前两个特点都可见可感,也给人愉悦的感官体验。唯独“冷后浑”比较难以言说,因为不论是群体品饮还是个人解渴,都不容易见证到“冷后浑”。

  有关茶艺师说:你把它放进冰箱冷藏几分钟,就会看到了!如此大费周章突出“冷后浑”,显然是把它作为利川红的一大卖点来推广了,但这并不是最佳选择。

  第一,“冷后浑”的特性显现太困难,不具有商业推广上的利用价值。

  从资料上看,大致在8~10℃之下时,才会出现冷后浑。这个温度,与我们喝热茶的习惯大相径庭,也不科学健康。当然这个低温不是利川红提倡的品饮温度,但为了在营销中让大家见证冷后浑,可能需要边喝热茶,边摆一台冰箱做“物理实验”,进乎繁文缛节。这与让消费者尽量简单、直观、快捷消费、享受产品的商业规律,背道而驰。

  第二,“冷后浑”虽然是利川红茶品质高的指标,但它本质上离上游农产品特性近,而离下游终端消费者的体验和价值享受太远。

  农产品在作为商品销售时,可能需要展示其特点和品质,比如绿心萝卜,切开就能看到,“冷后浑”不具备。事实上利川红茶已经超越了农产品的原始形态,富有丰富的加工技艺和历史文化内涵。简而言之,“冷后浑”不容易实现“广告变现”。

  第三:利川红企业大多是本乡本土第一代开拓者,完成农业阶段的种植生产加工,但没有深度对应市场,缺少对标现代工商业的全链运营,在工业化、商业化领域还有待提升。

  以中化农业“熊猫指南”的严选过程为例,评价人员对口感指标的精细测量,对水果酸甜比的拿捏都极为重要……但这些需要消费者掌握吗?不需要!消费者需要市场法治监管给他提供安全环境,品牌企业给他提供快速选择,研发设计给他提供消费方便。

  品牌宣传要以消费者为主体

  小罐茶品牌创始人杜国楹曾说过一句大白话:如果消费者感到麻烦了,那一定是企业偷懒了。企业应该尽量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消费者。打破农产品同质化,就要实现产品创新,而创新的本质是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品牌价值如何体现?农产品如何更加吸引消费者?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宣传应做到:不要花哨、不中用、啰嗦的广告。虽然存在冲动型消费,但消费者大都是聪明的,快速获取到直观且有效的产品卖点将有助于品牌打开市场。

  文章来源于:品牌农业参考

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助推湖北茶产业加快发展

湖北是茶产业资源大省,茶产业大而不强,痛点在大龙头缺少,难点在大品牌缺乏,堵点在产业链缺失,短点在市场占有率不高。到2025年,茶产业链综合产值要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基本思路是要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理念,着力强龙头、树品牌、建产业、拓市场、造环境,切实落实好“茶业十大行动方案”,大力提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湖北如何实现千亿元茶产业目标?要着力实施好“五大工程”:

一是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龙头企业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也是当前我省茶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急需突破的重要瓶颈。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夯实发展基础,突出重点培育,支持多元发展,全力打造一批行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1)基地集聚型。支持和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推进标准化生态茶园、绿色有机茶园建设,严把茶叶种植生产质量安全关,培育一批高品质原料生产基地,打造一批生产前端龙头基地,形成一批茶业强镇强村,夯实茶产业发展的基础。(2)生产加工型。推动传统茶叶加工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有机结合,引导茶叶加工企业加大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技术改造与运用,不断提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支持有规模、有实力的茶叶加工企业,围绕茶饮料、茶食品、茶具等茶产业上下游,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形成一批加工型大龙头。如:恩施州组建了恩施硒茶集团、恩施玉露集团、利川红集团;宜昌市组建了宜茶集团;赤壁市组建了茶发集团。等等(3)商贸流通型。进一步强化市县乡物流运输体系建设,优化农村电商网点布局,加强省内外茶产业及农业主题展会活动的举(承)办,为湖北茶叶“走出去”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支持茶企依托产业特点,通过联合发展、组团发展,大力推进专业性茶叶市场、区域性茶叶集散中心建设,培育一批茶产业商贸流通型龙头企业。如:武汉打造了“武汉客厅茶城”“知音茶城”“汉口东方茶港”“徐东茶城”“白沙洲茶码头”等。

二是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工程。

进一步抓紧茶产业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效益,大力提高我省茶产品品质,增加附加值,提升含金量。(1)推进品牌整合。加强全省茶叶品牌整合力度,省级层面重点打造“楚天好茶”重点公共品牌,并重点培育恩施玉露、宜红(利川红)、宜昌毛尖、赤壁青砖茶、武当山茶、大别山云雾、襄阳高香茶等7大区域公用品牌,市县两级突出“一市一精品、一县一品牌”打造地区特色品牌,企业自主打造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2)加大品牌宣传。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在央视及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宣传力度。以省里名义组织举办“楚茶论坛”“中国·武汉“万里茶道”国际博览交易会暨“万里茶道”高峰论坛等推介活动,开展一系列茶文化交流、茶贸易对接经贸活动。同时,调动市场主体能动性,实施品牌宣传补贴,鼓励各地以及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几年的努力,打造在国内叫得响、立得住、过得硬、传得开的湖北茶叶大品牌,力争1个品牌进入全国10大茶叶品牌之列。

三是大力实施补链强链工程。

大力开展茶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工程,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力促茶产业提质增效。(1)打造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市场带动力强、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组织化水平。规范管理茶叶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创建茶叶产业化联合体,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发展。重点支持一批茶叶市场建设。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从修剪采收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全程社会化服务。(2)完善产业链条。深入推进茶产业“接二连三”,加大茶企适销对路产品多元化开发力度,支持龙头茶企,采取与实力企业跨界合作、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等形式,大力发展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茶产业衍生品,围绕茶产业细分领域开发现代茶饮(如奶茶)、抹茶(恩施玉露、孝感半兵卫)、茶生活化妆用品(如恩施硒茶、赤壁青砖茶等)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拉长延伸产业链条。(3)建设产业平台。着力建设一批具备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功能的现代化茶产业园建设,积极引导产业进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度,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强茶叶商贸交易流通平台建设,重建中国茶叶贸易中心---汉口“东方茶港”,打造综合交易平台。支持省内重点产茶区根据自身特点,分门别类建设绿茶、红茶、黑茶等专业种类茶叶市场(如:恩施西茶小镇、宜昌三峡茶城等)。(4)打造茶旅融合线路。做好做优“茶+文化+旅游+茶游学+康养”融合大文章,推广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研学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一批集采摘体验、观光休闲、文化感悟、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庄园,重点打造10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湖北最美茶乡和茶旅融合精品线路及景区、茶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小镇。

四是大力实施市场拓展工程。

着眼“双循环”大市场,进一步创新产品营销举措,全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1)开拓国内市场。根据国内茶叶消费市场特点,加大茶叶新品种、新产品研发力度,调优茶叶种植结构与产品类型,着力构建层次丰富、覆盖面广的产品供给体系。支持龙头茶企进驻北京马连道、广东芳村等专业茶叶市场,在全国大中城市及机场、高铁站等设立直营店、经销店,鼓励中小型茶企上网组建电商平台。探索由省级主管部门组建“鄂茶网”,引导湖北优质茶企入驻,制定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产品价格等统一标准,加强物流仓储及售后服务,打造湖北茶叶专属网络销售高地。(2)拓展海外市场。强化本土茶企与国外出口标准、消费市场、货运体系等方面的对接,进一步健全茶叶商贸流通网络。深化国外茶叶消费市场研究,有针对性开发符合国外茶叶消费群体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大力支持湖北龙头茶企走出国门,采取强强联合、组团发展等方式,在“一带一路”“万里茶道”等沿线国家布局设立品牌运营公司,建立海外加工、销售、仓储中心,加强国外市场开拓。(3)创新营销模式。用好“万里茶道”“东方茶港”“茶圣故里”等金字招牌,持续开展湖北名优茶·健康沿海行、赤壁青砖茶·健康边疆行、重走中俄“万里茶道”等活动,鼓励茶企举办各种茶文化交流活动、茶艺赛事等活动,搭建更多茶文化展示窗口、经贸合作平台和文化交流桥梁,讲好鄂茶故事。抢抓中央大力支持湖北加快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外交部、中宣部、中联部等部委支持宣传推介湖北茶叶,大力开展“茶叙外交”。大力实施湖北茶叶品牌“云上营销”战略,鼓励全省茶企通过各网络媒体平台,聚焦茶叶种植生长、采摘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开展全景式直播,积极开展“县市(区)长带货”“网红直播带货”等线上宣传活动,不断提升湖北茶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是大力实施环境营造工程。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政策支持、要素保障、服务机制等重点,为湖北茶产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1)加大财政投资。建立支持茶产业发展资金持续投入保障机制,拿出更多财政资金建立省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各级茶产业主产区市县乡政府相应加大配套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茶企茶农规模种植、技术改造、品牌创建、行业标准设置、市场开拓等,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入。落实用电、用地、用水等优惠政策,完善财政、金融、担保、保险各方面激励和保障机制。设立外贸扶持基金和奖励基金,鼓励湖北茶叶走出去。(2)鼓励企业互助。帮助大型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牵线搭桥,支持探索组建科技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茶产业展示中心等平台,采取企业互助的方式,做大强茶产业,实现抱团发展。(3)探索国资注入。探索在省属大型国资公司(如省农业发展集团)名下成立省茶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对于资产、股权、债务等方面存在风险的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国资注入的方式,实施兼并重组,推动资产重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发展壮大。支持省属龙头茶企共同出资入股建设、抱团发展,引进省属投融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做强做大茶产业,推动湖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曾长期在省级决策咨询部门工作,对茶文化和茶产业有较深入研究,是省政协农村专委会、省茶业协会顾问,也是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来源:大孙讲茶 孙军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春天里,“沏”好湖北头茬茶

茶树披绿山,正值春茶忙。随着气温回升,湖北跑步进入“采茶季”。

全省各地对茶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茶园里、茶市上,喜见湖北香茗产销两旺,今春湖北头茬春茶格外沁人心脾。

【春茶保持“三增”态势】

湖北,群山逶迤。每座山头都抢着唤醒鲜嫩的春芽,叩开人们新一年的味蕾。

在大悟,30万亩茶园陆续开采,茶农们舞动纤指,犹如拨动绿色的五线谱,收获着今年第一片“金叶”。在英山,沉寂了整个冬天的茶叶谷一下子火热起来,茶园中搭设起直播间,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为第一杯英山云雾茶“吆喝”吸粉。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种植了绿肥的青岗岭示范茶园,茶叶品质提升、产量提高,茶香四溢。在保康,保茶集团智能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启动运行,嫩绿的鲜叶经过近4小时、十几道工序的自动化处理,成为馨香馥郁的保康毛尖……

受天气影响,今年我省春茶开采时间推迟10天以上。据4月初农情调度,全省春茶保持“三增”态势——开采茶园面积达320.6万亩,较上年同期增23.1%;鲜叶收购价达105.8元/公斤,较上年同期增26.34%;累计春茶销售额达28.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4.53%。

据恩施州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州118万亩茶园开采,占投产面积的77.9%。鲜叶累计收购均价100元/公斤,上涨19%。其中,鄂茶1号、龙井43鲜叶收购价最高突破180元/公斤、220元/公斤,较去年上涨12.5%、10%。全州1432家茶企开足马力,抢抓春茶生产,销售均价620.4元/公斤,累计销售额7.05亿元。特级“恩施玉露”销售均价1600元/公斤,上涨33.3%,“贡芽”销售均价950元/公斤,上涨26.7%。

截至3月底,十堰市茶园开采面积34.42万亩,扩大2万亩。“随着幼龄茶园相继投产,加上天公作美,预计产量增加18%。”十堰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介绍,今年春季晴雨天气变换快,气温转化幅度大,有利于茶树氨基酸等品质成分形成,茶叶香气、色泽、口感明显好于上年。

不久前,我省公布60个茶叶主产区名单,召开茶产业链在内的重点农业产业链工作推进会,发布《关于统筹做好2022年茶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产茶区做足茶文章、撬动茶经济。

“茶产业关系着湖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着我省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着眼于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业增值,全省各地正抢抓晴好天气,组织干部群众、农技专家、网红达人等,深入茶园、加工车间、直播间,从政策引导、宣传推介、品牌建设等方面发力,打好春茶产销‘组合拳’,沏好今年的第一壶湖北茶。”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说。

【春茶飘香海内外】

清明假期,鑫鼎长盛川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农和产业工人顾不得休假,一头扎进长盛川欧盟标准生态基地,开展春茶机械化采收。

符合欧盟生态标准的茶叶在全国茶叶市场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以国家级非遗产品——长盛川青砖茶为龙头,鑫鼎集团深入推进茶产业链建设,带动宜昌毛尖、宜昌宜红两大茶叶品牌共同开拓市场,惠农春茶采取了线上预定与线下团购相结合的模式,销售形势大好,销售区域已拓展到广东大湾区和山东渤海湾区域,“绿、黑、红”三色茶以产量稳步提升,一季度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2.5%。“这是长盛川用品质提升换来的效益上升。”总经理何建刚高兴不已。

润邦茶业公司总经理张文旗称,今年3月,公司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当月实现产值2300万元,公司在22个省市销售都实现上升。

采花茶业自3月15日开采后,截至4月5日,共收购鲜叶76.3万斤,带动茶农鲜叶收入4822.8万元。今年,该公司推出采花春茶“百圆惠”产品,100克芽茶、250克毛尖均只售100元,性价比超高的采花春茶热销北上广,省外销售已突破1600万元。

湖北大别茶访茶业有限公司自3月20日起售英山云雾茶。“除了32家线下实体店、加盟店,我们组建了新媒体运营团队,每天在抖音开7个直接间、直播长达15个小时,日销售额超过10万元。”

小小一片茶叶,漂洋过海,舞动“一带一路”。4月2日,湖北新兴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一片繁忙,15辆大卡车将372吨珍眉绿茶组织装车,发往摩洛哥等非州国家,可创汇140万美元。在该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筛茶、装袋、封口、打包,赶制下一批出口的茶叶。

春茶是茶叶产业最重要收入来源,决定着全年茶叶产业的收成。眼下,采茶、制茶、卖茶正是湖北茶企的“标准动作”,谁也不敢懈怠。

【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提速】

从顶层谋划,从细节着眼。去年以来,我省积极打造茶叶产业链,提出从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到营销的全产业链提升思路,350多个茶叶品牌整合为7大区域公用品牌,赤壁青砖茶、武当山茶、恩施玉露、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分别达到33.65亿元、32.02亿元、25.21亿元、24.64亿元,同比增长11.09%、7.84%、9.28%、12.05%。

各产茶区“茶意”酣畅,“茶戏”连台。宜昌、咸宁、十堰市等市茶产业链“链长”纷纷开展专题调研或召开工作推进会,统筹力量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孝感市设立市级茶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每年拿出400万元支持茶产业链发展。英山县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整合5000万元支持茶产业发展。恩施州强化春茶生产金融支持,目前金融机构已对接277家茶企入舱,提供茶叶生产信贷支持159笔、金额54899万元。第三届陆羽茶文化节、2022武陵山茶叶交易市场春茶开市暨恩施硒茶采购商大会、五峰县的喊山开园等茶事活动精彩纷呈,搅热线上线下。

以茶为媒,以茶会友,招大引强迈开步伐。今年一季度,湖北龙王垭茶业公司与湖南茶业集团签订3000吨精制茶加工项目合作协议,并共同出资成立楚湘茶业有限公司。五峰县采花乡茶企分别与省内外8家企业签订“茶约采花”对接协议,采花乡政府与湖北中兴食品签订“采花茶园定制”协议,与广西弘山堂生物科技公司签订乡村旅游协议。竹溪县依托鄂渝陕(竹溪)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鄂渝陕茶叶交易市场。

握指成拳,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抱团发力。恩施州茶产业协会完成新一轮“恩施玉露”“利川红”的授权审核,授权市场主体分别达99家、140家。3月中下旬,恩施玉露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利川红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挂牌。十堰市统一整合打造“武当山茶”品牌,授权95家茶企,使用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

荆楚大地,无限春光里,这壶茶热起来了,价格涨起来了,品牌亮起来了,茶农笑起来了!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陈迪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