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廖福越南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蒋文中:在茶香中架起友谊和互通互融的金桥

茶文化是世界普遍认同的文化。在云南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云茶正充分发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民族历史文化上的共通性优势,以新时代气质和内涵焕发出茶马古道新活力。

茶山采茶忙。

小茶叶,大使者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山水相连,有着众多历史渊源和联系。云南南部少数民族在过去漫长的民族迁徙和交往交融中,云南大叶茶种和民族用茶习俗也传播到境外众多民族的生产生活中。东南亚不少地区有吃腌茶的风俗,其腌茶制作方法与今天云南基诺族的凉拌茶、景颇族的腌竹筒茶一脉相承。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农,云南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不仅创造出一套茶叶加工食用、贮藏、运输方法,并且发展成各具特色的民族茶艺、茶礼和茶俗,还将茶与宗教、祭祀相联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根植于云南民族茶文化发展起来的有悠久传统的普洱茶,不仅享誉国内,而且通过茶马古道在南洋广为传播,成为在国外有着很高知名度的名片。

茶马古道遗址。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很早就有茶叶交通贸易联系。始于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其西北线经西藏出境至尼泊尔、印度。其南线从普洱、西双版纳出境至老挝、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诸国,中外商人往来车里、普洱贩运茶叶、棉花、珠宝等各地土特产品。十八、十九世纪滇南茶山年产茶十余万担,有很大一部分销往南亚东南亚国家。马帮通过茶马古道南路,将普洱茶从车里、佛海、打洛运至缅甸,有的经江城到越南莱州、海防,直至欧洲。或由澜沧经孟连及由镇康、耿马到缅甸、印度。西北路则从丽江、中甸至拉萨、江孜入印度、尼泊尔、土耳其等国家。滇越铁路通车后,茶叶通过火车运至越南,再转运南洋各地。民国时,随着勐海茶业的兴起,大量普洱茶从打洛出境,经缅甸勐拉至景栋,改由汽车运输至仰光,乘轮船至印度加尔各答,由火车运至印度西里古里,由汽车运至噶伦堡再至亚东、江孜、拉萨,形成今称之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国际运输环线。直至抗战时期日军侵入越南、缅甸后,普洱茶外贸才中断衰落。

东南亚南亚国家,毗邻中国云南,受历史上茶叶交通贸易及华人饮茶文化的影响,皆喜爱饮茶。近代以来,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兴盛,很多中国人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种茶和从事茶叶经营,今天这些国家与中国毗邻的北部地区还遗留有大量近代中国人种下的古茶树,并且还能看到当年中国茶师制作的产于泰国、老挝和越南的边境普洱老茶,如越南“河内圆茶”“廖福散茶”和曼谷的“鸿泰昌圆茶”等。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云南普洱茶生产中断,产于泰国、老挝和越南的边境普洱茶曾一度填充了港澳及海外市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茶马古道,既是历史悠久的国际茶叶贸易商路,更是多元民族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路,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积淀,是云南省通过茶文化有效辐射带动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基础。

斯里兰卡采茶女。

“茶马古道”新时代的云上茶路

2013年全线通车的昆曼国际公路和2021年通车的中老铁路,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交流合作创造了极大便利,让古老的“茶马古道”焕发出一衣带水一家亲的时代青春。

东南亚天气炎热,饮料以各种各样的碳酸含糖冷饮及调饮茶为主。对茶叶消费虽不大,但随着中国茶文化及健康的清饮方式逐渐被民众认识和接受,加上昆曼公路和中老铁路带来交通的改善,各国也积极在与中国接壤的北部山区发展茶业及茶旅融合经济的发展。

在泰国清迈、清莱,老挝丰沙里省,缅甸果敢,越南莱州等地,除以前有中国人种下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外,也引种现代优良小叶乌龙茶和绿茶品种。

老挝北部的丰沙里省,紧邻中国西双版纳六大茶山易武和普洱江城,曾是历史上云南普洱茶的产地和向东南亚辐射的集散地之一。这里除了原生态的野生型茶树外,还分布着许多明清时中国人种植的3000多亩古茶树林。受云南普洱茶市场的带动,老挝开始重视发展茶业,并出口茶叶到中国。在歌棉,有中国公司在这里种植1400公顷的高山有机茶园。

茶文化交流也是中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天,在果敢还有中国人以前种下的大量古树茶。据缅甸史料记载,中国茶文化很早就通过茶马古道传入缅甸。到宋朝时喝茶习俗在缅甸已经非常普遍。明清时随普洱茶不断兴盛,缅甸与中国商贸达到高峰,滇南往缅甸、印度、西藏商道已成为一条“茶叶走廊”。但近代以后,在英式印度红茶的影响下,缅甸的欧式茶馆文化空前发达,渗透到社会各种层面以及社交礼仪的各种活动。近些年,随中国茶文化的交流影响,缅甸人也喜欢喝中式茶饮。在仰光几千个大大小小的茶馆中,既有饮绿茶、红茶的,也有饮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的;既有饮热茶的,也有饮冰茶的;既有饮清茶的,也有当地特色的印度拉茶和缅甸“茶叶拌”。

南亚国家印度、斯里兰卡,是红茶生产大国,每年都有大量红茶出口到中国。在中国很多大城市都可看到锡兰红茶馆。2022年国际茶日和中斯建交65周年之际,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主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等协办,举办了为期两个多月、以“茶香中的万水千山”为主题的2022年“美丽中国·七彩云南”走进斯里兰卡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昆明、斯里兰卡科伦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印度新德里、尼泊尔加德满都同步进行,还特别在“云端”持续推出“山海红茶馆”——创意好茶线上短视频推介展播,这是“茶马古道”新时代的云上茶路。

茶香架起友谊桥

过去在云茶外销的历史上,南亚东南亚各国在南茶马古道上曾扮演过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各国正方兴未艾的茶文化发展看,作为全国第一产茶大省的云南,与周边各国在茶文化的交流融入正当其时。

从昆曼公路到中老铁路开通,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在茶产业和茶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也大大增多。在昆明召开的文博会、茶博会、农博会、石博会、旅交会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等,都能看到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茶文化互动的丰富内容。

在饮咖啡及碳酸冷饮及调饮茶为主的东盟国家,目前已在积极发展茶业,倡导健康茶饮。一些当地官员和学者开始有喝普洱茶,他们对一杯普洱茶可以冲泡20次之多,常感到不可思议,也常听到“喝了普洱茶,非常润喉,非常解渴,中国普洱茶真好”!一位旅居泰国60多年的华侨说:“希望中国的茶业界人士能到泰国开展茶文化交流和展销活动,能有中国的普洱茶道展馆,让泰国人也能喝到中国好茶。”

在依托口岸便利条件中,云南沿边县市也积极发挥诸多茶文化优势,与沿边国家一些城市联合举办各类经贸及茶旅融合交流活动,打造新时代的“茶香通道”。特别是在与毗邻国家的产业合作中,如合作援建茶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将茶元素融入其中,让具有融通性的云南茶和民族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传递云南人民热情健康的温暖。

茶文化交流合作前景广阔,发挥民族茶文化互通优势,在双多边和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传承“以茶礼仁”“茶和天下”的中国茶道精神和历史上茶马古道沿途各民族互利共赢的影响力,提升文化与经济相通的时代内容,让古老的茶香友谊大桥作出新贡献。

斯里兰卡茶山。

以新时代精神融入环印度洋经济圈

云南省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有着赓续的友谊,在茶文化和经济有着长期的交流合作。正如在以“茶香中的万水千山”为主题的2022年“美丽中国·七彩云南”走进斯里兰卡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艳致辞时表示,茶是中斯两国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希望小小的茶叶始终作为传播友谊的使者,不断增进交往和理解,促进民心相通。

茶园日出。

围绕云南省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也组织民间社团组织和茶企茶商走出去开展文化、贸易及投资方面交流合作。如商务部门及贸促会、经济协会等组织在国外举办“云品出滇”的展览及商业推介活动,其中有以完整的生活样式和综合审美文化展现中国茶文化,促进沿线国家对中国云南茶的进一步了解和文化认同,共享茶文化和谐魅力和文明健康优秀成果。

云南省内科研院校、文化团体在学术、文化艺术及旅游方面,在已取得的交流合作基础上,也积极请进来走出去,与相关国家共同开展学术研讨、专题调研、文化推介及教育培训项目的合作等,对增进各国文化交流和深化合作取到良好作用。再如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云南-老挝北部论坛、云南-缅甸合作论坛、中国-南亚合作论坛等,也有不断将云南省茶科技和茶产业,在双边及多边区域合作中推出,参与把多彩云南展现给世界。

茶文化是最好的感情融合剂。从今年5月21日持续至7月30日的以“茶香中的万水千山”为主题的2022年“美丽中国·七彩云南”走进斯里兰卡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开创了大量有现场、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包括开展中外茶企推介交流会,创造中外茶产业、茶贸易合作新机遇;举办茶文化国际研讨会,以“茶”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互鉴;“茶香中的万水千山”主题图片展,且通过线上3D展厅展示近百幅精彩摄影作品,再现中国云南及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茶产地沿途的茶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以茶为媒”,在跨越山海的“茶缘”中促进着中国与南亚各国之间的交流互动。

小茶叶,大使者。茶文化和平包容精神可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在一杯茶香氤氲中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在共享和谐健康的生活中,架起互通互融的金桥,为加快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环印度洋经济圈建设发挥作用。

(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蒋文中)

作者简介

蒋文中(滇濮茶人)

云南知名茶文化学者,“金花普洱茶创始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导,“中国国际陆羽奖十大杰出贡献茶人”,主要著作《中国普洱茶》《中华普洱茶文化百科》《爱随茶香》《古茶乡韵》《云南文化产业丛书·茶艺》《茶马古道文献考释》《茶马古道研究》《云茶史志辑考》《云南茶叶通史》《云南普洱茶史》等,参与执行主编有《云茶大典》《云茶大典·新编》《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等20余部著作。被誉为“茶著第一人”“茶界文中公”“开创普洱茶新时代”等,是普洱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创立者和奠基者之一,被评为“中国茶业行业知名学者”和“云南省优秀科研工作者”。

来源:云南新w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跟随云南和江西古道品茶,茶香中国•穿越茶道品茶“道”②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骄傲。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围炉煮茶,煮出了生活意趣;以茶会友,会出了志趣相投;以茶为业,富了一方百姓;以茶为礼,传递中国声音……

在云南省委网信办指导下,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联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海南等省区网媒,同步开展“茶香中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茶的世界,读懂茶的故事。

今天,云南和江西带你漫步古茶道,为炎炎夏日带来丝丝凉意——

醉饮茶一杯

古道梦驼铃

这是一个中国与世界相遇的故事

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

串联起中国西南至西亚

也让亚欧大陆紧密相连

从经由西南大山、西北大漠进入雪域高原的茶马古道,到南北纵贯欧亚的万里茶道,生长在云南和江西大山里的片片茶叶,伴随着清远的驼铃声和踢踏的马蹄声,打破了丛林幽谷千百年的寂静,在宏大的历史篇章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也书写下了关于茶叶的传奇。

千年之旅,茶道漫漫

高山群峙,大江汇集,亚洲大陆中部著名的横断山脉让人望而生畏。而在这险山恶水之间,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高山峡谷、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

踏上古道,古道石板上嵌有的二寸多深的马蹄印历历在目,欲说风尘;道旁的嘛呢堆上刻画着各种神佛像和宗教箴言,几经沧桑;上了年岁的老人喝着酥油茶,用苍凉的声音向人们讲述着千百年来茶叶入藏的故事……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源于古代西南地区茶马互市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主线,被称为滇藏道与川藏道,在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这一地带的各个角落,将滇、藏、川“大三角”区域息息相关地联络在一起。

▲俯瞰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里的古村落。

茶马古道的兴旺与茶叶有着密切的关系。康藏高寒地区海拔通常在三四千米以上,当地藏民有喝酥油茶的习惯,但在藏区,茶叶极度稀缺;而在内地,民间生活和战争需要大量的骡马,同样供不应求。因此,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应运而生,这也是滇藏道形成的重要原因。

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在云南普洱思茅——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往来不绝的马帮源源不断地把各茶山的茶叶运送到普洱进行加工,再向外发送。2006年4月9日,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交通厅、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在普洱宁洱的茶源广场共同建立了“茶马古道零公里”碑。以此为中心,茶马古道如同血脉一样伸向远方。

宁洱那柯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在当时设有马店、酿酒房、碾子房、马料子房等。大店主“荣发马商”一天平均要接待上百匹马。现在走进村落,还能见到当年马帮用过的饮马石槽。

千千万万马帮、牦牛帮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常常逾年不归的来来往往,踏出了一条山道,终于“流淌”成各地间相互沟通的“生命”大动脉,成为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成为中国与外面世界沟通的又一条通道。这股茶香,从宁洱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奔子栏、德钦到西藏的左贡、邦达、然乌、察隅或昌都、洛隆、边坝、嘉黎、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飘往缅甸、尼泊尔、印度。

▲大茶马古道示意图。/普洱发布

随着茶马古道沿线各个政权在政治上的统一,中原与西南、西北的交通更加顺畅,之前不同政权间的茶马互市制度,逐步转化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大循环。于是,中国的茶叶开始寻找新的通道,走向新的世界,于是有了纵贯欧亚大陆的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贯穿南北、连接起中国广大的茶区,是一条网络复杂的多彩之路,整个商路达一万三千多公里,成为名符其实的“万里茶道”。在这条茶道上,江西是重要枢纽,也一直是在场者。

万里茶道由福建崇安过分水关,入江西铅山县河口镇,顺信江下鄱阳湖,穿湖而出至九江口入长江……一路向北,书写了万里茶道江西段的传奇。河红茶见证了万里茶道第一镇—河口古镇的迎来送往,曾为三大茶市之一的九江港吞吐茶市风云,武夷山俯瞰茶道挑夫与马队向远而行,以包容的气度滋养着由此出发的江西茶叶文化。

▲铅山的河红茶是中国最早出口的红茶,被西方尊为“茶中皇后”,万里茶道在河口启航,因此铅山河口镇是万里茶道第一镇。 /中国江西网赣茶频道

在万里茶道上,如果仅仅拥有千里黄金水道与两大茶叶贸易枢纽,江西的地位不过就是过境贸易之地而已。然而,优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还使江西成为天然产茶区。

江西茶业从唐代发展而来,到北宋时产地已遍及全境,产量高居全国诸路之首。及至清代,对俄贸易的万里茶道兴起之后,江西产茶区及时调整产品种类,转而生产红茶。先有“河红”(铅山河口),次有“宁红”(九江修水),再有“祁红”(黄山祁门),被誉为中国的三大红茶……

千百年间,世序更替,茶马古道也好,万里茶道也罢,虽已找不到当年的繁荣盛况,也不再承载往日贸易往来的运输重任,但历史的痕迹与碎片早已为这个美丽的故事铺垫好了续章。

悠悠岁月,茶“道”有道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山水相连,有着众多历史渊源和联系。各民族先民在过去漫长的迁徙和相互交往中,将世界茶之源的云南大叶茶和民族用茶习俗也传播到境外众多民族的生产生活中。

今东南亚地区的人们有不少喜食腌茶的风俗与今云南基诺族的凉拌茶、景颇族的腌竹筒茶一脉相承。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农,云南民族在长期的山地丛林生活中,不仅创造出一套茶叶加工食用、贮藏、运输方法,并且发展成各具特色的民族茶艺、茶礼和茶俗,还将茶与宗教、祭祀相联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

根植于云南民族茶文化发展起来有悠久传统的普洱茶,不仅享誉国内,而且通过“茶马古道”在南洋广为传播,成为在国外有着很高知名度的名片。

在南亚东南亚,今天还能看到历史上茶叶交通贸易带来华人饮茶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兴盛,很多中国人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种茶和从事茶叶经营,今天这些国家与中国毗邻的北部地区还遗留有大量过去中国人种下的古茶树,并且还留有当年中国茶师制作的产于泰国、老挝和越南的边境普洱老茶。如越南“河内圆茶”“廖福散茶”和曼谷的“鸿泰昌圆茶”等。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茶马古道,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积淀,为今天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环印度洋经济圈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普洱有机茶园

而万里茶道淬炼出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更是与茶叶和茶道本身蕴含的品质不谋而合。

作为跨区域、跨行业、跨民族、跨国度的茶叶运输和贸易路线,万里茶道在开拓、发展、繁荣的艰难历程中形成了维持运行的准则,凝结了不同群体共同遵守和认同的观念,万里茶道的核心价值理念即是“和合天下,恩泽四海”。

“和合天下”代表着修身养性、人生追求、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准则,而中国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汲取了儒释道的精髓,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铸就了“以和为贵”的民族之魂。

▲江西| 制茶师对鲜叶进行萎凋工艺处理。

如今,茶外交仍然是国家交往中一种重要手段。而从茶叶与自然的关系看,一方面,茶叶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恩赐,它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的山地,对土地、温度、湿度、环境有严格的选择性,依赖于大自然;另一方面,中国茶道追求“天人合一”,种茶、制茶、饮茶讲究自然天成。可见,和谐、和平、合作是中国茶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万里茶道追求的现实目标。

两条古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包含着丰富的茶“道”魅力,通过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也将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带往四海。

千年荣光,茶“道”不老

历史大浪淘沙,在让古道不老的路上,云南和江西从未缺席,全国的产茶大省们也一直在努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普洱茶发展的步伐却从未停歇,并成为普洱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农业产业,是全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是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大民生。打通一条“新时代的茶马古道”是普洱人共同的心愿。

2021年8月,云南普洱低氟普洱茶进藏的序幕缓缓拉开。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普洱市5000吨低氟普洱茶分四批次陆续进藏,这是普洱茶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普洱市以低氟普洱茶进藏为开端,标志着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图片来源:普洱发布

据《中国普洱茶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普洱茶消费向全国市场拓展,消费形式走向多元,年轻消费群体呈现上升趋势,消费空间从传统茶馆向酒店、商业中心区、休闲娱乐场所、旅游目的地和办公环境转移。

依托厚重的茶马古道文化和普洱茶文化,云南充分利用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富集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茶旅融合项目,茶俗体验,茶厂变景区;庄园度假,茶园变公园;养生旅游,茶山变“宝山”。

▲普洱茶产业

茶旅融合,使茶相关旅游功能得以发掘,茶产业得到延伸,云南茶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还带动了茶叶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而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江西,也紧紧抓牢古道特色,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古道新路。

近年来,江西省万里茶道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上饶、九江、景德镇等3市6县的12处遗产点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其中,河口镇明清古街、九江姑塘海关旧址、徽饶古驿道婺源浙岭段、婺源县思口镇龙腾村及茶园等列为重点推荐。

▲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子波 张翰林

河红茶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铅山河红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同时,铅山县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专门成立了河红茶产业发展中心,与中茶所合作建立了博士工作站,推动全县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去年铅山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1万亩,产量达4400吨,综合产值15亿元。

以茶为媒,万里茶道上更多的江西节点城市也抓住了机会。2015年,“百年世博·中国名茶”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演了九江修水宁红茶夺魁记……

▲庐山云雾茶开采。

事实上,早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除了福建省、云南省、湖南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多个产茶省、区都纷纷提出了冲击“千亿级茶产业”的目标,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扬帆破浪正当时。

小小的东方树叶,在“以茶为媒”跨越山海的“茶缘”中,推动文化传承、经济合作、共赢发展的古老茶道“越陈越香”。两条悠悠古道依托着茶“道”的深远内涵,现今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向世界各地散发着来自广袤中国的袅袅茶香。

来源: 云报客户端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跟随云南和江西古道品茶,茶香中国•穿越茶道品茶“道”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骄傲。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围炉煮茶,煮出了生活意趣;以茶会友,会出了志趣相投;以茶为业,富了一方百姓;以茶为礼,传递中国声音……

在云南省委网信办指导下,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联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海南等省区网媒,同步开展“茶香中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茶的世界,读懂茶的故事。

今天,云南和江西带你漫步古茶道,为炎炎夏日带来丝丝凉意——

醉饮茶一杯

古道梦驼铃

这是一个中国与世界相遇的故事

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

串联起中国西南至西亚

也让亚欧大陆紧密相连

从经由西南大山、西北大漠进入雪域高原的茶马古道,到南北纵贯欧亚的万里茶道,生长在云南和江西大山里的片片茶叶,伴随着清远的驼铃声和踢踏的马蹄声,打破了丛林幽谷千百年的寂静,在宏大的历史篇章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也书写下了关于茶叶的传奇。

千年之旅,茶道漫漫

高山群峙,大江汇集,亚洲大陆中部著名的横断山脉让人望而生畏。而在这险山恶水之间,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高山峡谷、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

踏上古道,古道石板上嵌有的二寸多深的马蹄印历历在目,欲说风尘;道旁的嘛呢堆上刻画着各种神佛像和宗教箴言,几经沧桑;上了年岁的老人喝着酥油茶,用苍凉的声音向人们讲述着千百年来茶叶入藏的故事……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源于古代西南地区茶马互市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主线,被称为滇藏道与川藏道,在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这一地带的各个角落,将滇、藏、川“大三角”区域息息相关地联络在一起。

▲俯瞰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里的古村落。

茶马古道的兴旺与茶叶有着密切的关系。康藏高寒地区海拔通常在三四千米以上,当地藏民有喝酥油茶的习惯,但在藏区,茶叶极度稀缺;而在内地,民间生活和战争需要大量的骡马,同样供不应求。因此,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应运而生,这也是滇藏道形成的重要原因。

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在云南普洱思茅——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往来不绝的马帮源源不断地把各茶山的茶叶运送到普洱进行加工,再向外发送。2006年4月9日,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交通厅、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在普洱宁洱的茶源广场共同建立了“茶马古道零公里”碑。以此为中心,茶马古道如同血脉一样伸向远方。

宁洱那柯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在当时设有马店、酿酒房、碾子房、马料子房等。大店主“荣发马商”一天平均要接待上百匹马。现在走进村落,还能见到当年马帮用过的饮马石槽。

千千万万马帮、牦牛帮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常常逾年不归的来来往往,踏出了一条山道,终于“流淌”成各地间相互沟通的“生命”大动脉,成为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成为中国与外面世界沟通的又一条通道。这股茶香,从宁洱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奔子栏、德钦到西藏的左贡、邦达、然乌、察隅或昌都、洛隆、边坝、嘉黎、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飘往缅甸、尼泊尔、印度。

▲大茶马古道示意图。/普洱发布

随着茶马古道沿线各个政权在政治上的统一,中原与西南、西北的交通更加顺畅,之前不同政权间的茶马互市制度,逐步转化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大循环。于是,中国的茶叶开始寻找新的通道,走向新的世界,于是有了纵贯欧亚大陆的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贯穿南北、连接起中国广大的茶区,是一条网络复杂的多彩之路,整个商路达一万三千多公里,成为名符其实的“万里茶道”。在这条茶道上,江西是重要枢纽,也一直是在场者。

万里茶道由福建崇安过分水关,入江西铅山县河口镇,顺信江下鄱阳湖,穿湖而出至九江口入长江……一路向北,书写了万里茶道江西段的传奇。河红茶见证了万里茶道第一镇——河口古镇的迎来送往,曾为三大茶市之一的九江港吞吐茶市风云,武夷山俯瞰茶道挑夫与马队向远而行,以包容的气度滋养着由此出发的江西茶叶文化。

▲铅山的河红茶是中国最早出口的红茶,被西方尊为“茶中皇后”,万里茶道在河口启航,因此铅山河口镇是万里茶道第一镇。/中国江西网赣茶频道

在万里茶道上,如果仅仅拥有千里黄金水道与两大茶叶贸易枢纽,江西的地位不过就是过境贸易之地而已。然而,优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还使江西成为天然产茶区。

江西茶业从唐代发展而来,到北宋时产地已遍及全境,产量高居全国诸路之首。及至清代,对俄贸易的万里茶道兴起之后,江西产茶区及时调整产品种类,转而生产红茶。先有“河红”(铅山河口),次有“宁红”(九江修水),再有“祁红”(黄山祁门),被誉为中国的三大红茶……

千百年间,世序更替,茶马古道也好,万里茶道也罢,虽已找不到当年的繁荣盛况,也不再承载往日贸易往来的运输重任,但历史的痕迹与碎片早已为这个美丽的故事铺垫好了续章。

悠悠岁月,茶“道”有道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山水相连,有着众多历史渊源和联系。各民族先民在过去漫长的迁徙和相互交往中,将世界茶之源的云南大叶茶和民族用茶习俗也传播到境外众多民族的生产生活中。

今东南亚地区的人们有不少喜食腌茶的风俗与今云南基诺族的凉拌茶、景颇族的腌竹筒茶一脉相承。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农,云南民族在长期的山地丛林生活中,不仅创造出一套茶叶加工、食用、贮藏、运输方法,并且发展成各具特色的民族茶艺、茶礼和茶俗,还将茶与宗教、祭祀相联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

根植于云南民族茶文化发展起来有悠久传统的普洱茶,不仅享誉国内,而且通过“茶马古道”在南洋广为传播,成为在国外有着很高知名度的名片。

在南亚东南亚,今天还能看到历史上茶叶交通贸易带来的华人饮茶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兴盛,很多中国人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种茶和从事茶叶经营,今天这些国家与中国毗邻的北部地区还遗留有大量过去中国人种下的古茶树,并且还留有当年中国茶师制作的产于泰国、老挝和越南的边境普洱老茶。如越南“河内圆茶”“廖福散茶”和曼谷的“鸿泰昌圆茶”等。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茶马古道,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积淀,为今天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环印度洋经济圈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普洱有机茶园

而万里茶道淬炼出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更是与茶叶和茶道本身蕴含的品质不谋而合。

作为跨区域、跨行业、跨民族、跨国度的茶叶运输和贸易路线,万里茶道在开拓、发展、繁荣的艰难历程中形成了维持运行的准则,凝结了不同群体共同遵守和认同的观念,万里茶道的核心价值理念即是“和合天下,恩泽四海”。

“和合天下”代表着修身养性、人生追求、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准则,而中国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汲取了儒释道的精髓,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铸就了“以和为贵”的民族之魂。

▲江西| 制茶师对鲜叶进行萎凋工艺处理。

如今,茶外交仍然是国家交往中一种重要手段。而从茶叶与自然的关系看,一方面,茶叶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恩赐,它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的山地,对土地、温度、湿度、环境有严格的选择性,依赖于大自然;另一方面,中国茶道追求“天人合一”,种茶、制茶、饮茶讲究自然天成。可见,和谐、和平、合作是中国茶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万里茶道追求的现实目标。

两条古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包含着丰富的茶“道”魅力,通过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也将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带往四海。

千年荣光,茶“道”不老

历史大浪淘沙,在让古道不老的路上,云南和江西从未缺席,全国的产茶大省们也一直在努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普洱茶发展的步伐却从未停歇,并成为普洱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农业产业,是全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是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大民生。打通一条“新时代的茶马古道”是普洱人共同的心愿。

2021年8月,云南普洱低氟普洱茶进藏的序幕缓缓拉开。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普洱市5000吨低氟普洱茶分四批次陆续进藏,这是普洱茶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普洱市以低氟普洱茶进藏为开端,标志着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图片来源:普洱发布

据《中国普洱茶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普洱茶消费向全国市场拓展,消费形式走向多元,年轻消费群体呈现上升趋势,消费空间从传统茶馆向酒店、商业中心区、休闲娱乐场所、旅游目的地和办公环境转移。

依托厚重的茶马古道文化和普洱茶文化,云南充分利用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富集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茶旅融合项目,茶俗体验,茶厂变景区;庄园度假,茶园变公园;养生旅游,茶山变“宝山”。

▲普洱茶产业

茶旅融合,使茶相关旅游功能得以发掘,茶产业得到延伸,云南茶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还带动了茶叶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而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江西,也紧紧抓牢古道特色,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古道新路。

近年来,江西省万里茶道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上饶、九江、景德镇等3市6县的12处遗产点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其中,河口镇明清古街、九江姑塘海关旧址、徽饶古驿道婺源浙岭段、婺源县思口镇龙腾村及茶园等列为重点推荐。

▲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子波 张翰林

河红茶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铅山河红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同时,铅山县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专门成立了河红茶产业发展中心,与中茶所合作建立了博士工作站,推动全县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去年铅山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1万亩,产量达4400吨,综合产值15亿元。

以茶为媒,万里茶道上更多的江西节点城市也抓住了机会。2015年,“百年世博·中国名茶”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演了九江修水宁红茶夺魁记……


▲庐山云雾茶开采。

事实上,早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除了福建省、云南省、湖南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多个产茶省、区都纷纷提出了冲击“千亿级茶产业”的目标,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扬帆破浪正当时。

小小的东方树叶,在“以茶为媒”跨越山海的“茶缘”中,推动文化传承、经济合作、共赢发展的古老茶道“越陈越香”。两条悠悠古道依托着茶“道”的深远内涵,现今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向世界各地散发着来自广袤中国的袅袅茶香。

这是一个因茶而起、以茶为媒的故事,这也是中华大地上两个产茶大省浓墨重彩绘制的不朽篇章。

一条茶马古道,从遥远的时代开始,贯穿起滇、川、藏,连接了中国西南与南亚和东南亚的千年时光,也让源自云南深山里的普洱茶香飘到了缅甸、尼泊尔、印度。

一条万里茶道,于17世纪末期兴起,由南向北,再由东向西跨越亚欧大陆,绵延14000余公里,连通中蒙俄。天然茶区江西铅山县河口镇作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成为了万里茶道第一镇。

以云南和江西的茶叶为使者,两条古道从漫长的历史中走来,为世界注入了共同的味觉记忆,为今天留下了如茶香般悠长的文化回忆。

所有的故事,依然与茶有关。

如今,以普洱茶、滇红茶为重点,茶产业已是带动彩云之南群众增收致富的主产业之一,“南方有嘉木,云岭出好茶”已成为云茶的代名词。

如今,以庐山云雾茶、狗牯脑茶、婺源绿茶、浮梁茶、宁红茶为代表的“四绿一红”品牌,成为江西茶走向世界的全新名片。

古道悠悠

世序更替

逐梦前行

茶“道”永兴

来源: 普洱孟连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