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纵金骏眉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正山堂2020年春茶品鉴会,日光成佳茗,品味桐木一杯春

金/骏/眉/春/茶/品/鉴/会

  夏日有清欢

  竹风、蝉鸣、荷香……

  一杯正山春茶

  纵享夏日阵阵凉意

  2020金骏眉春茶品鉴会

  已在全国各地圆满举办

  线上+线下同步开启

  给茶友们一个全新的体验!  

  河南郑州唐人街正山堂

  5月31日,河南郑州唐人街正山堂举办了六一亲子茶会——童心草木间,通过一片叶子,带领孩子了解茶、茶文化,提高免疫力。  

  以茶为媒,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让孩子在茶中学习孝道和礼仪,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让孩子守礼、知止,从小拥有优秀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现场品鉴了金骏眉春茶、妃子笑、本色正山小种红茶,还穿插有互动问答环节,小朋友们踊跃发言,现场一片和乐融融。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小朋友从小学习、认识茶知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地址:河南郑州商城路唐人街茶城F区113

  河北石家庄裕华区正山堂

  6月21日父亲节,石家庄怀特正山堂举办了以父亲节为主题的品鉴会。  

  品鉴会上,品鉴了正山堂金骏眉春茶及百年原生老枞,承载百年岁月的老枞,醇厚悠长,浸润在空谷幽兰的馥郁芳香中,最适合多年饮茶的父亲。  

  现场还有柠檬红茶制作环节,调动大家的趣味性,让大家在炎炎夏日中感受红茶带来的味蕾冲击,也让更多人爱上调饮红茶。  

  地址:河北石家庄裕华区槐岭路与育才路交叉口西五十米路北正山堂

  江西南昌云谱区正山堂

  6月21日父亲节当天,江西南昌正山堂举办了感恩父亲节品鉴会,一杯金骏眉春茶敬父爱。  

  品鉴会上品饮了金骏眉春茶,带领各位爸爸们了解金骏眉的品质特征和辨别真假金骏眉,以及分享金骏眉的诞生的故事。  

  同时线上也同步直播品鉴,让不能亲临现场的茶友们云品好茶。  

  地址:南昌市青云谱区解放东路龙鼎茶都四期3栋121-125号天善名茶  

  河北石家庄裕华区正山堂

泡茶注意几个小细节,让你的茶好喝一百倍!

泡茶注意这些细节茶汤好喝不止十倍

泡好一杯茶,是每位爱茶人的必修课。可总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又不是那么容易。即便是老茶友,也可能会为自己不稳定的泡茶水平而懊恼。

泡茶是技术活,更是精细活。从选水、煮水、选器、备茶到冲泡,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汤造成影响。

选水

尽量选软水,避开碱性水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水对茶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水中的矿物质和水的酸碱性。

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称,水中有多种矿物质,含量丰富、影响最大的一般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它们的含量可以用水的硬度来衡量,含量越高,水就越硬。

硬水烧开之后,钙镁离子会抑制茶多酚的溶出,而茶多酚不仅是茶之“功效担当”,对茶的风味也至关重要。抑制了它的溶出,难免茶汤寡淡、茶香低浊。因此,要尽量选择硬度低的水。

若是用碱性水冲泡,茶多酚不稳定,很快会氧化。那些氧化程度低的茶,如绿茶、黄茶和铁观音,正常汤色应该是明亮的浅绿、浅黄或者黄绿色。如果是碱性水泡的,就会很快变成红浓的颜色。

一般来说,现成的纯净水就比较适合泡茶。若想再进阶,可以买个酸度计来测酸碱性,再买个电导率仪来测量水的硬度。

煮水

自来水需要煮久一点

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关于煮水沸腾的记载:

一沸:当水如鱼目,微微有声时;

二沸:缘边如涌泉连珠;

三沸:势若奔涛、腾波鼓浪。

煮水要大火快煮,而不要文火慢煮。当水连续冒泡,煮到二沸或是刚刚三沸时,水的活性是比较好的。如果煮得太久,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则活性降低,即水“煮老”了,对茶汤影响也不好。

如果使用自来水泡茶,需要煮稍久一点。自来水沸腾时,把烧水壶的盖子打开,保持沸腾一分钟左右,能够除去一部分消毒残留的氯,降低异味。

选器

不同的茶要使用不同的茶具

绿茶:宜选玻璃杯或玻璃壶,方便观赏其在水中舞动。不宜选紫砂壶,绿茶所需水温低,而保温性强的紫砂壶会闷坏绿茶。

红茶:用玻璃茶具或白瓷茶具,可以便于观察红茶的汤色和金圈。

乌龙茶:若想展现乌龙茶高扬的香气,可以使用瓷质盖碗,方便闻香且不会吸味;如果想展现其深厚的韵味,可以选择紫砂壶,能更好地激发茶性。紫砂保温性好,可以淋壶加温,保证冲泡温度。

普洱茶:尤其是老普洱茶,适 宜用紫砂壶。紫砂壶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好,能够减轻普洱茶存储时产生的一些异杂气,茶的层次、韵味更好。

白茶:白毫银针原料很嫩,冲泡温度不能过高,故宜用大口盖碗泡茶,避免闷坏茶叶;而白牡丹、寿眉或贡眉之类,使用茶具没有太多限制,老白茶还可以用陶壶煮饮。

比例

严格控制茶水比例

要想泡出一杯风味稳定的茶汤,茶水比例的控制尤为重要。

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杨多杰认为,茶汤是一种动态平衡下的美感。只要找准平衡点,茶汤的美感自然而生。他按照不同场景,划分了两种比例。

1. 安全比例。当难以实现茶水分离,比如旅途中或使用马克杯时,将茶水比例严格控制在 1.5:100(即 100 毫升水对应1.5克茶)这一“安全比例”,即使一直闷泡也不会苦涩。

2. 日常比例。日常泡茶中,建议用1:30(即 30 毫升水对应 1 克茶)的茶水比例,更适合多次冲泡品饮。

如果没有电子秤,只要按照茶叶的形态和茶壶的体积,也能大概确定放多少茶叶。

绿茶:扁平形绿茶、竹叶青等,铺满壶底薄薄一层就差不多了。毛峰、瓜片等稍蓬松的绿茶,占壶体积的 1/5左右。

红茶:类似祁红、金骏眉较紧细的红茶,投放占壶体积 1/5 的茶量就差不多了。滇红之类条索较粗的红茶,投放体积约1/4。

乌龙茶:乌龙茶投茶量较大,如果是铁观音那样的颗粒形,投放 30 颗左右。如果是单纵、岩茶那样的粗条索茶,投放1/3~1/2。

普洱茶:条索形的普洱散茶大约投放 1/3,紧压的普洱茶撬下一片铺满壶底的量即可。

白茶:白毫银针约投放占壶体积的 1/3,而像白牡丹、寿眉或贡眉较为粗老的白茶,非常蓬松,需投放约 1/2的量。

水温

用手掌感受热力尝试最适宜水温

控制水温,是泡茶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绿茶:不能用高于 90℃的水冲泡,否则茶汤的鲜活力会下降。

红茶:要用85℃~90℃的水冲泡,以保持最香甜的口感,温度太高容易酸涩。

乌龙茶:要用沸水冲泡,否则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

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用 90℃以下的水冲泡,突出其鲜甜味,避免苦味,嫩度较低的贡眉可以用沸水冲泡。

黑茶:沸水才能冲泡出其稠厚的汤感和浓醇的滋味。

对于温度,也无需特意买一个温度计。对于不能用沸水冲泡的茶,一般做法是先把水倒入公道杯中凉一会儿,把手掌放到上面感受一下热力(距离不可太近以免烫伤),多尝试几次就能把握到最适宜水温的热度。

手法

冲泡手法对茶汤的影响极为微妙

常见的注水方法有悬壶高冲、回旋低冲、定点注水等等。

高冲&低斟

高冲低斟指的是,冲茶时要比倒茶时高,才有利于茶汤香气的激发;而从壶里倒茶出来时,要尽可能放低靠近公道杯,减少香气走散,才有利于保留茶香。

香靠冲,汤靠吊

茶香需要冲击,如果想要激发茶高扬的香气,就高温高冲,让水与茶叶激荡而产生鲜明的香气。而汤感需要细细吊出来,如果想要品尝到细腻、有层次的茶汤,就需要把壶放低,沿着壶的边缘,用细柔的水流让茶叶慢慢浸出。

用心

用好增减原则展现人际关切之情

爱茶者千千万,有人好淡,有人嗜浓。怎么办?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

如果能按照前面的茶水比例冲泡,一般能做到稳定而不难喝。之后,再用陆羽所传授的“增减原则”,将茶汤调至最合自己口感的状态即可。

若是自泡自饮,相对简单。若是泡茶给他人,则应根据对方“好淡”还是“嗜浓”的偏好进行微调。

泡茶,于细微处见关切之心。

杨多杰老师总结说,说到底,泡茶,本身就是注水、出汤这样的日常小事。参透了《茶经》的智慧,在看似平常的注水、出汤间,蕴含着动态的平衡之美,展现着人际的关切之情。

上古风云

一壶月光 倾泻出别样的温润香醇

产品名称:庆沣祥上古风云

产品属性:紧压白茶

产品规格:400克

产品价格:680元

产品说明:将临沧的浓酽与勐海的醇爽,运用简易不简单的工艺融为饱满的清甜,上扬的花果香出卖了茶汤的醇浓甜润,入口的剔透甘露,诉说着月光下的韵泽芳华。

产品图片:

小编提示以上均为现价,想知道最新价格就关注我们七彩云南、赶快加入吧。。。。。。

泡“好茶”到“泡好”茶——技术创新助“利川红”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唐崖河畔出发,“利川红”走出深山,迈出国门,成为“网红茶”和“国际茶”;20万农民因茶而兴,因茶而富,“利川红”成为“脱贫茶”后,又成“振兴叶”……

“利川红”,何以红?正是一个个极具工匠精神的制茶人潜心种茶、精心制茶,通过技术传承和创新,让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助推“利川红”实现高质量发展。

好茶是“种”出来的

历史长河中,“利川红”款款走来。

茶汤呈玛瑙红的“冷后浑”

19世纪中叶,利川红茶借道宜昌通商口岸走出国门。利川毛坝成为宜红工夫红茶的核心产区之一。

2012年,利川市政府将“利川宜红”改名为“利川工夫红茶”,简称“利川红”。

高山云雾、气候适应、植被良好……生态禀赋造就了“利川红”。“花蜜香、玛瑙红、冷后浑”,独特的品质让“利川红”成为红茶中的翘楚。

曾经,在“利川红”发源地的毛坝,以出口红茶和名优绿茶为主,企及高端红茶市场还有些望尘莫及。

本世纪初,毛坝乡政府聘请专家,致力研究“冷后浑”。原州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黎志炎、利川市毛坝乡原特产站高级农艺师胡家雄等人持续研究并推广“冷后浑”。

“10年时间,‘冷后浑’种植面积从3000亩降到330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制茶师邱建红回忆,由于得不到效益,许多村民挖掉“冷后浑”茶树,改种白茶等其他品种。

胡正雄(右)在精选鲜叶

芽茶主要做成了绿茶,做成红茶对发酵等技术要求高。邱建红笑着说:“当时做红茶的原料是采绿茶后剩下的‘边角料’,这倒逼我们进行技术攻坚,研制高端红茶迫在眉睫。”

邱建红和金利茶业董事长王启茂等人先后到福建、云南等地,考察学习金骏眉、滇红等高端红茶的制作工艺。

“好茶是制出来的,更是种出来的”,这是邱建红最大的体会。

“周游”大半个中国后,邱建红回到毛坝,决定从种茶开始,从改变茶农的种植方式和采摘习惯做起。

毛坝乡兰田村距离乡集镇20多公里,当时交通不便,被人们戏谑为“被遗忘的地方”。2010年,邱建红一眼相中这块“世外桃源”。

他带领技术人员对原有的几十亩“冷后浑”去杂提纯,拔掉其他茶树苗,从楠木村“冷后浑”母本园运来茶苗,新发展200余亩。

看到粗壮的茶树被挖了,绿油油的茶叶枯萎了,一些茶农怨声载道,感叹暴殄天物,担心新发展的茶叶没有市场。

不怕有不同声音。为了打消茶农顾虑,邱建红与其签订收购合同,每斤鲜叶按300元回购,但是条件只有一个——“按照我的要求种茶。”

免费为茶农提供“冷后浑”茶苗,改变传统的密植模式,实行单行单株,行距保持1.5米,统一提供有机肥料,禁止使用农药。

单行单株,不仅有利于茶树通风和除虫,产量高,而且便于日常管理和采摘。

经历寒霜之后,老茶树有的叶片开始枯落,新发展的茶园安然无恙。这时,茶农更加信服邱建红。

看到茶叶原材料重要性的,并不止邱建红一人。

嘉润茶业掌舵人谢文英饱受农残之苦,决定在深山潜心发展茶园。她10年坚守种有机茶,处处追求极致。2020年,谢文英的杨家坡茶园通过德米特转换期认证,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德米特认证的有机茶园。

谢文英在茶园

传承创新“接力”攻关

好的原材料只是“利川红”打入市场的第一步。“利川红”何以红?红的身后,离不开天赋异禀的资源,更离不开一代代茶人的孜孜追求、数十年如一日的传承与创新。

“曾经有人问我,‘利川红’关键控制点在哪个地方,我的回答是任何一道环节都是关键控制点。”做红茶32年的邱建红如是说。

邱建红将制茶比作炒菜,追求那种少放佐料的烹饪方式,让茶叶少一分工艺香,多一分“自然味”,天然香味、鲜爽可口、回甘无穷。

一有时间,邱建红就泡在茶园

2012年,到了新发展茶叶的采摘季。邱建红通过反复实验,致力将嫩绿的芽茶做成红茶。2013年中秋节,第一批新产品上市。这一年多时间,他将做出的茶叶四处送人,请人尝味道、提建议,然后再回到实验室改进技术。

为解决红茶萎凋不均的技术难题,邱建红发明专用的电萎凋槽,提高了红茶品质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他设计出独特的“四初八精”加工工艺:在特制的萎凋槽内萎凋、小机械揉捻、容器发酵、提香等若干工序,都力求掌握最佳火候,单说烘烤,先毛火、后摊凉,再低温,都有最佳数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汤色金黄通透,液态玉润澄澈,口感细腻爽滑,滋味回甘醇厚……经过邱建红的技术创新,“冷后浑”走出深闺人人知,不仅在“中茶杯”等国内各项比赛中捧回无数荣誉,还从唐崖河畔走到东湖岸边,在2018年成为武汉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

同样身处毛坝镇的胡氏茶园,有着200多年的种茶制茶史,至今已传承八代。《五法》《七章》《三十六决》世传技法,让茶味独具“三韵七道”特色。

胡氏茶园第八代制茶人胡正雄,放弃“铁饭碗”,全身心投入到茶园发展中。

“祖上传下来的是技法、是经验,但是时代在不断进步,产业在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发展茶叶、传承胡家茶园,我还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作支撑。”胡正雄说。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基地做“冷后浑”茶树基因提纯复壮的课题研究。

胡正雄(右)在精选鲜叶

胡正雄在传承中创新,在技术、模式、营销、产品等方面不断突破,将胡氏茶园发展为集高品质原料基地开发管理、茶树良种育种育苗、茶叶技术研发和名优茶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产业基地。

2013年,王启茂再次下沉车间,对利川工夫红茶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和创新,并获得利川工夫红茶生产工艺的发明专利。

夏秋茶迎来“春天”

6月,阳光灿烂,气温回升。无论是茶叶传统产区的毛坝镇和忠路镇,还是新茶区的沙溪乡和文斗镇,茶园里双手舞动的采茶人,依然随处可见。

以往,春茶采完后,许多茶农要么出门务工,要么转型做民宿,很少有人“垂怜”夏秋茶。茶园里的夏秋茶,除收走一小部分外,大多被白白浪费掉。

夏秋茶没有春茶鲜嫩,但是,受气候影响,芽叶生长快,叶肉厚,叶质粗而硬,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

夏秋茶纵有千般好,却因无法摆脱苦涩味、价格低,被许多茶企和茶农所放弃。

在保证“冷后浑”品质后,邱建红来到文斗镇,花6年时间,对夏秋茶进行技术攻关,助其摆脱苦涩味。

“老叶嫩杀、嫩叶老杀”,即夏秋茶杀青的时间长些、脱水程度重些、杀青叶含水量控制低些,利于保持叶色和做形。

8个字的技术要领,邱建红却做了无数次的实验。邱建红坚持“看茶制茶”,根据不同产地、不同采摘时间等要素,从温度调控、发酵时长等不同环节来尝试。

要做就做最好,口感和外形等必须都满意才行。邱建红将研制失败的红茶悉数扔掉。有一次,他将价值3万元的不合格红茶,全部销毁掉。

通过不懈努力,邱建红终于掌握技术,让夏秋茶告别苦涩味,与春茶平分秋色。

“通过技术攻关,夏秋茶让茶农实现了增收!”邱建红说。6月,在文斗镇,鲜叶收购价每斤最高达到50元左右。

夏秋茶的充分利用,不仅延伸拉长了茶产业链条,而且慢慢改变茶农“夏秋无收入”和茶叶资源浪费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茶产业附加值。

近年来,有了技术支撑,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助力,利川市夏秋茶发展正在“春天里”。(张宝训 蒋姮 秦卫飞)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学习强国、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