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外最喜欢喝什么茶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2016年回顾:原来“战斗民族”喝普洱茶是酱紫的!

  回甘生津、茶气强烈、收敛性强,喉韵充足……对于好茶,中国人有一套自己的品饮语言,如果“歪果仁”喝到同样的茶,他们会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呢?最近在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站VK上,中国普洱茶火了!许多“歪果仁”喝到合和昌普洱茶后,纷纷分享他们的品饮感受,原来“歪果仁”的开汤分享是酱紫的:

  合和昌圆润,500克的沱茶,茶叶的外观很漂亮,沱茶压得很紧,芽叶很壮。茶汤浓稠,很润,回甘很好!而且很耐泡!汤色像琥珀的颜色,圆润的口感很容易就能记住,喝起来超级舒服。感觉这个茶怎么泡都好喝,它的香味很好,像好听的轻音乐,每个人听这个音乐应该有不同的感觉,我觉得有香子兰和檀香树的味道,还有葡萄种子的味道,感觉还有许多不同的味道,很难描述!喝完后,感觉身体很轻松舒服,但并没有影响我的注意力!

  在家里泡合和昌的红砖熟茶,香气很轻柔,散发在我的屋里,是坚果、香子兰和树木湿润的味道,茶把我的茶具温暖之后,还散发出燕麦的味道。口感很柔润,有坚果味,很平衡,还包含牛奶巧克力的味道,很柔和,回甘很甜!感觉很美好!熟茶就像会呼吸的液体,我无论做什么,都喜欢喝熟茶!现在我遇到了一个新的味道,很开心!因为这新的味道给我带来了新的感觉新的口感!所以我感谢合和昌的红砖。

  即使语言不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老外们品尝到心仪的茶时,那种喜悦和激动。至于为什么最近普洱茶在VK上那么火,看完文章你就知道答案了。

胜地盛事,我们再次如约而至

圣彼得堡国际农业展

  2016年8月20日,为期8天的圣彼得堡国际农业展在俄中商务园举行。合和昌受到中国驻俄罗斯总商会的邀请,连续两年作为唯一的中国茶企代表,再次参与这项欧洲最重要的农业展之一。

  去年的展会上合和昌凭借首款国际化产品“中欧之星”大放异彩,那一抹传统中国红的标志与“丹凤朝阳”的LOGO图案已然成为他们心中对于好茶的标准与期待。

  现场的外国友人激动地告诉我们:“我找了你们好久啊!都讨厌自己去年买太少了,再也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普洱茶了!”外国友人的一番言语给予了合家人非常大动力和信心,要让更多国家的人每天都能喝上好喝的普洱茶。
最独特的中国元素
国际茶与咖啡展
  2016年9月2日,第九届圣彼得堡国际茶与咖啡展拉开帷幕,展会不仅是俄罗斯民众的文化盛事,还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早前在国际农业展上,合和昌便受到主办方邀请,盛装亮相这一行业盛会。

  为了给观众们更好的品饮与交流的体验,合和昌茶艺师现场用传统的方式冲泡合和昌的普洱茶,让合和昌成为茶与咖啡展上最独特的中国元素。

  前来参与茶与咖啡展的外国友人对茶叶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这群资深的外国“老茶友”在品味合和昌普洱茶的时候,都毫不掩饰地表达惊喜和赞叹之情,有位茶店老板甚至将我们茶称为“Dream Tea(梦想中的茶)”!

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共赴普洱之约

我与合和昌普洱茶有个约会

  合和昌圣彼得堡公司成立后,通过一系列重大的活动传播,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喜爱上了普洱茶,他们希望能有更多机会详细了解关于中国茶文化、茶知识。于是,在合和昌圣彼得堡公司同事的精心筹备下,“我与合和昌普洱茶有个约会”系列茶会活动就这样诞生了。

  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乃至欧洲的文化腹地,各国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几期茶会下来,我们发现合和昌茶会已经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外们搭建友谊桥梁、交流文化的渠道了。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母语,但每次茶会进行没多久,总能从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成为交谈甚欢的朋友,原来这之间只隔着一杯好茶的距离。

  俄罗斯茶文化起源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1638年,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中国茶叶。中国茶叶来到圣彼得堡后,俄国沙皇一饮上瘾,自此沙俄皇室贵族开启了俄罗斯人的饮茶史,此后对欧洲茶文化影响深远。

  今天合和昌在圣彼得堡落地开花,致力于将中国独有的普洱茶文化传播至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我们有理由相信合和昌的每一步努力都会成为中华佳茗与中华茶文化在欧洲兴起的见证!

普洱茶舆论两极分化!不能让垃圾茶,造成普洱不好喝的错误认知

普洱茶,两个极端:

喝过高品质普洱茶的人,觉得普洱茶是人间极品,不可复制的风味。

没喝过好普洱的人,在绿茶的认知之上,道听途说,对普洱茶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然而,普洱茶的原料优势和风格品质独一无二,偏见与追捧之间,只差一杯纯正的古树茶。

-01-

舆论,两边倒

广东老王,喝茶20年,是实打实的茶痴。

这天,老王背着手,在芳村古桥茶街闲逛,路过一家门店,

店里突然有人说:今年,冰岛茶王卖了168万,边销茶也能卖这个价,简直要气死人,我们绿茶才是中国茶叶市场的正统。  

老王一听,回头看着三个壮汉,扯起嗓门喊道:

老夫喝茶20年,现在只喝普洱茶,你喝过普洱茶吗,这么污蔑普洱茶。

三个壮汉看着怒不可遏的老头,果断杠上:我在直播间买过9块9的冰岛,不好喝,有一股怪味。就这种冰岛还卖168万,喝普洱茶的都是人傻钱多。

老王怒气满满地看着他,继续输出:你买9块9的西湖龙井喝了试试,明明喝的就是假茶,还乱说。

壮汉不服气地说道:9块9的西湖龙井能喝吗?

老王越听越是火冒三丈:9块9的绿茶你不喝,9块9的普洱茶你就喝,亏你吃了几十年的米,怎么这么双标呢。

另一个壮汉也是不服,果断怼道:茶圣陆羽听过吗?陆羽就没写普洱茶,说明普洱茶不是好茶。

老王当场发飙:你的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陆羽生活的时代,云南叫南诏,陆羽5岁的时候,南诏立国。陆羽死了98年,南诏才被灭。

那时候的南诏,对唐朝来说,是外国。加上交通不便,他想去也去不了,你现在去吹外国,吹印度的茶叶去?

三个壮汉,被老王怼得哑口无言,只能嘴硬地说:普洱茶就是不好,卖给边区人喝的。

老王本不想搭理,不料,三个壮汉又来一句:切,说不过我们吧!

老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气,直接说:饮食习惯决定饮茶习惯,这你都不懂。你那么有本事,你把你的绿茶卖给老外去,就知道窝里横。

三个壮汉被老王说得面面相觑,眼看年轻人败下阵来,老王背着手,继续往前走,心想:

现在,普洱茶市场的舆论,走向了两个极端。喝过高品质古树茶的人,觉得普洱茶是人间风物、喝茶的终点。

没喝过好普洱,道听途说了解普洱茶的人,对普洱茶充满了偏见。

老王想:这是人的问题,也是市场的问题。茶客初次买普洱茶,不会买贵的。

然而,少数品质不好的垃圾茶进入市场,恰好让第一次喝普洱茶的人买到,喝了之后,觉得普洱茶也不过如此。

看来,普洱茶市场的准入原则,有待提高。千万不能让少数不干净不卫生的垃圾茶,寒了第一次喝普洱茶的茶客的心。

随后,老王用自己喝茶20年的经验感叹一句:

老夫没喝到好茶之前,也觉得茶叶不可能越想越香,鲜爽才是好茶。

可喝到好普洱之后,一入普洱深似海,其他茶叶是路人。

-02-

市场,谁也不服谁

老王在茶城里穿梭,突然听见吵架的声音,

回头一看,一大群人把一家茶店堵住,在里面骂骂咧咧,

喜欢喝茶,还喜欢看热闹的老王,凑上前去,被一个女人一把拉上前:大爷,你来评评理。

老王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这把老骨头,哪经得起这种折腾,了解才知道:

原来一群炒家,炒某一款刚出现的金融茶。不料,老板带着小姨子跑了,留下店小二承担所有火力。

老王叹了一口气:金融茶老大才消停几天,怎么冒出来个小品牌的金融茶,你们就相信了呢。

炒家也是有苦难言,吐露实话:我们平时不喝茶。前年,有朋友炒茶发了财,

这两年生活压力大,刚好有新的金融茶可以炒,就投资一下试试。不想,那黑心的老板跑了。

老王一听:哦,原来是投资啊!既然是投资,赚和亏都很正常。

一人说:可是,现在钱拿不回来了。我是拿房来投资了,我全家老小住哪里都不知道。

老王本想说一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成年人的世界,路是自己选的。

但想想还是不说了,赶紧画饼:你们要联合起来,讨个说法。以后,赌茶这种事,要少干。

不料,刚在炒家那里受了气的店小二突然横起来:赌,茶人的事,能叫赌吗?你懂不懂茶啊!我们这叫投资。

老王从口袋里摸出一根大卫杜夫点上,深吸一口,淡淡地说:

就是你们把普洱茶行业弄得乌烟瘴气,还投资,我们小区的一个人,炒你们的茶叶,弄得老婆都跟人跑了。那男人绝望的叫喊声,把老夫手里的冰岛茶都吓酸了。

店小二越加不爽:你一个喝山头茶的,哪里懂我们流通茶的魅力。你的茶无法流通。

老王摇摇头:我一个喝茶的,只要茶叶好喝、有好茶喝就行了。茶叶流不流通,关我啥事。

老王说完,直接走了,听见后面传来历史、工艺、拼配技术,底蕴之类的词。

老王一把年纪的人,家里两个儿子,兄弟上阵,一起干事业,这让老王很欣慰。

但对天天都要喝的普洱茶,老王只能感慨一句:山头茶跟台地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

-03-

仓储,自家的最好

老王一路走走停停,有些累了,

看见茶叶店里有两个好看的小姐姐,就钻进去蹭个茶。

见客人上门,小姐姐开始泡茶,说:这是2020年的冰岛糯伍,非常甜。

老王满意地点点头:冰岛茶,老夫还是消费得起的,品质好的话,我一定买。

只是,茶叶一泡出来,居然还有一股青味,老王皱紧眉头,问:怎么三年的茶,还有青味啊!

老王把被岁月摧残了58年的脑袋伸过去一看,叶底居然还有点绿。老王当即断定:这个茶,不是广东存的。

另一个喝茶的小姐姐赶紧说:这是我刚从昆明仓带过来的茶叶。

老王把茶杯往桌子上一放,砰的一声,杀气十足,老王说:昆明的茶叶转化太慢了,存5年,叶底还是绿的。

但在我们广州,温度湿度高,菌群丰富,转化快。存一年就有昆明三五年的效果。广东存出来的茶,口感非常厚重。喉韵还很深。存茶,还得看广东。

店里的小姐姐说:各有各的特点,昆明的茶虽然转化慢。但陈化后,茶叶的原生风味保存的很好。十多年的茶叶开汤,花蜜香依旧,汤质细腻,喉韵也深。

老王当即说到:原生风味保存的好,但是,茶叶的滋味,整体上淡呀。

小姐姐赶紧说:可能是广东这边喜欢吃海鲜,只有广东转化出来的普洱,才镇得住海鲜的腥味。云南饮食习惯相对清淡,茶叶的香味,是锦上添花。

口渴的老王,端起茶杯喝上一口,说:别给自己找借口。昆明存出来的茶叶就是不行,老夫就是喜欢广东的存茶。

小姐姐哈哈一笑:在昆明的时候,我也喝不惯广东存的茶叶。到了这边,我又觉得带过来的昆明仓的茶太淡,气候原因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听到这里,老王尴尬一笑。刚才,老王也是这么说卖绿茶的。不想,回头自己却陷了进去。

想到这里,老王突然顿悟了:

原来,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经历构建起来的认知,去衡量别人。

喝绿茶的,觉得绿茶才是好茶。喝红茶的,觉得红茶才经典。喝普洱的,觉得古树才是人间极致风味。

普洱茶里,更是江湖范十足,喝古树的,看不上大牌。喝大牌的,觉得古树流通率低,没有价值。

喝仓储的,都会融入故乡之情,觉得自己家乡的仓储才是典范……

这没有错,各自立场不同而已。毕竟,你不是他,不知他的执著。他不是你,不知你的快乐。

一杯茶,彼此,多一些包容即可。

而普洱茶市场现有的偏见,

只是特定时期,产业发展不充分的表现。

中国历来是绿茶的市场,而绿茶以鲜爽为主。近20年突然冒出一个普洱茶,大叶种茶,还越陈越香,这冲击了大多数人对茶的固有认知。

人的认知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然而,当茶友们,偶然间捧起一杯好普洱时,这种偏见也就不存在了。这是普洱茶的厚重滋味和繁复风味决定的。


终究,无论喝什么茶,

我们都在自己的茶世界里,享受着自己的快乐。这就是茶,带给人最朴素纯真的乐趣。

喝茶也好,生活也罢。执著在自己的世界里,会丧失很多乐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喝不同的茶,看人间风景无数。

或许,对于有限的生命来说,这才是最大的乐趣。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反思2020年中国茶行业的一些陋习和错误

  最近这段时间,类似“猜想中国茶的2020”这样的文章我看了不下5篇!基本上都在重复同一个思路,可谓茶圈的“复读机”!我没有打算跟谁对着干或隔空口水战的意思,只是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中国茶”这三个字就是最牛气的“品牌”,因为我们的散茶走到国外都被老外重新包装设计,甚至被“定义”了。所以说中国茶需要大量品牌突围、甚至振兴茶业这一观点,个人觉得有些可笑。国内并不缺少品牌,每个茶企都有自己的品牌(同一个茶企甚至还有好几个品牌)。但不管哪个品牌,无法跟立顿相提并论的关键不在于“品牌”本身,言外之意请自行琢磨,行内人应该心知肚明。

  其次,国内举办的各类茶博会,我觉得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真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多数时候都是几个老熟人在茶博会上自嗨,靠这样的思路振兴中国茶,反正我同样觉得好笑(大概带有“国际性”这个定语的茶博会还稍微好点,毕竟好歹会来几个外商参与一下)。更好笑的是,很多茶企都是等着政府给了补贴才去参展,政府不给钱好像就跟自己没关系似的(国家财政补贴给很多所谓的“农企”惯了毛病,反正也没见中国农业强大起来,倒是打着振兴农业旗号的公司没少靠补贴圈地)。  

  不管拿到拿不到补贴,能去参展的都是好样的,有些甚至直接把拿到的补贴装进自己的口袋,看到茶叶无利可图,转而做起了别的生意。这样的“茶人”还想跟立顿叫板,脚指头都能想来结果如何。我的建议是,真正的茶人拿出点“侠客”风行天下的勇气,早点做出点预算,适当参加一些国外“茶博会”,到国际社会去刷新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而不要再在国内熟人茶圈嘚瑟了——结果不言自明,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亮剑》里的李云龙都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的茶界缺少“勇者”,而不缺会赚钱的商人。

  再者,茶商要立自己的威信;真正的茶人应该建立起自己的诚信。诚信才是中国茶最具品牌效应的营销名片!诚信建立起来后,从茶园到茶杯,不妨把价格调整一下,因为普通消费者面对那么多的品牌茶,真的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压根儿就喝不到好茶,也喝不起好茶!

  虽然说茶在中外历史上都是贵族士大夫才能“玩”的饮品,但是9102年都过了,我们应该拿出“新”眼光看待中国茶。茶企要吸引年轻人融入团队,更要吸引年轻人成为消费者——这才是茶圈最闹心的现实问题。“师带徒”或怎样的那种思路,显然早已过时了。更何况,很多“师”未必真把平生所学交给“徒”。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中国茶界应该建立研究消费者的“研究院”,而不要把过多资金投入到圈地、拼资本和建博物馆(有一个真正的茶叶博物馆就够啦!),甚至搞些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的“研究”。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年轻消费群体不喝茶,新茶饮也可能只是刮一阵风,看到这些说法,我同样报之以呵呵哒!“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研究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就说年轻人不爱喝茶而只爱喝饮料云云,那你想想,立顿的产品都卖给了谁?

  做茶的不能只想着自己赚钱,吸引来了年轻人加入团队,还要考虑年轻人的生存现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后继有人”。很多靠茶赚了钱的“茶人”,只想给自己搂钱,不想让跟着TA们的兄弟姐妹发财,这样的“茶人”,你想让年轻人靠“买情怀”而喝茶,你自己想想都能笑掉大牙。

  同样,我们的某些研究“砖家”,真的不如一块上好的砖茶!我曾在一次专门的茶业会议上听过一位某大学教授的报告,所谓的“一带一路”研究的内容,基本上在网上都能搜到,这样的“研究成果”对茶界有何益哉?我们郑重其事地跑去参加会议,煞有介事地拿出笔记本和手机又是记录又是拍照,结果收获到的东西度娘一下就能知道......难道我们的智商税还交的不够多么?

  还有一点:部分人认为中国茶企“干不过”立顿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国茶企不够现代化和工业化。这个说法这两年特别流行,看上去像是新的“研究成果”,其实早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里就分析过,中国茶要走西方工业化的路子。这在那个年代自然是非常先进的思路,但是现在反过来看,兴许有点“过时”。

  我这绝非挑战先辈的权威,只是就事论事。有关这一点要一分为二地说。

  第一,工业化是不是真的“文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拥抱工业文明以后,“万丈高楼平地起”,但是好地皮基本上都盖成楼了,工业文明没有完全兴起的时候,人口红利还能发挥作用,大家进了城还能进厂工作,最起码不会让一家人挨饿。可是当下的工业化,它的含义又不一样了。生产线上可以用机器人操作,那么大活人就“多余”了。在一座不大喜欢用活人而喜欢用机器人的城市,只想让活人消费而没有工作可做,这样的“危险性”到底有多高,难道还要我这样的小屁虫分析出来吗?

  诚然,当年英国的殖民地产茶国早已上线了工业生产,可是你仔细看看,顺便再仔细想想,为什么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这些国家的茶叶产量的确逐年增加,但是经济发展始终赶不上中国?难道中国的茶叶库存还不够“吓人”?所以用“任何事情都有两面”这个理论依据来思考中国茶现状,它同样能讲得通全盘工业化并不能保证振兴中国茶的问题。

  第二,对一个传统行业来说,拥抱全盘工业化文明到底意味着什么?车间包装或力气活可以“工业化”,茶园管理也可以“互联网化”,但是你连炒茶制茶都要“工业化”,那么中国茶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体现?难道只有价格么?过去很多年里,茶圈一直在打价格战,结果是什么?最基本的制茶工艺全盘工业化,最直接的损失就是我们的“匠人精神”就会随之消失。这给喜欢捣鼓茶文化的中国茶界来说,实在是一件“憾事”!

  不重视自己的价值,不反思自己的得失,不总结自己的问题,反倒要一股脑儿全盘工业化最为传统的工艺之一,这首先就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思路。试想,当时“国父”提出这一理论,那是在整个茶业都陷入低谷的情况下。今天呢?我们的茶企并不缺钱,也不缺少唯利是图者的“投资”。“该工业的地方工业,该传统的地方传统”,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

  综上,这类文章的“推测”,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认为还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对2020年以后的茶业发展并没多大实际意义。如果说中国茶要再迎来一次洗牌,那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在众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之后。国际市场倒逼中国企业实现符合他们标准的生产模式,这看似严酷,其实也有好处。如果我们从茶园到茶杯都满足了所谓的“国际标准”,而老外仍然不满意我们的产品,那我们不做他们的生意也没关系。

  但是,要我说,全球化是谁都挡不住的世界性趋势。而这,恰恰就是西式工业化的结果。那么,我们能否坚守一部分传统(也就是真正的“匠人精神”),这才是中国茶最为尴尬的地方。至于没有品牌、生产工艺不达标,以及年轻人不喝茶等等说法,不但对振兴中国茶毫无意义,而且还能起到“反作用”。

  振兴中国茶的核心问题在于,既要转变自身思路和固化认知,还要扭转或再次刷新国际消费者对中国茶固化的理解和认知。中国茶业现在最缺的就是找到一个重新走向世界市场的突破口。很显然,“一带一路”就是个不错的倡议,但是真正拥抱这一倡议的茶企又有多少?喝中国茶的人不少,可你看无论内外说中国好话的有几个!

  那么,我们的中国茶到底怎么了?这跟一直以来某些所谓“茶人”的不够“精行俭德”有很大关系。我们能留给后人的到底是一片“神奇的树叶”还是“生气的树叶”,你只看死不要脸的炒作就能想得来一二;炒完股来炒房,炒完房来炒茶,只有最不要脸的贪婪虫才做得出这种事情!

  所以,振兴中国茶,绝不能靠不断重复各种“猜想”,而要真正具备壮士断腕的勇气和侠客风行天下的豪气,还要有真茶人诚实守信的底气——漂漂亮亮走出去,风风光光收回来——国际化是必然,而工业化很可能只是个“偶然”。

  来源于:TeaChaThe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