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蓝天茶叶网店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脱贫攻坚看遵义”发布会:小茶叶 大茶业

  “在湄潭,你感受最多的是绿色。在碧波荡漾的中国茶海,在樱花绽放的象山茶园,在如诗如画的翠芽27度森林康养基地,你看得见的地方是茶,你看不见的地方还是茶。湄潭茶人一生都在与茶相伴,一生的努力与耕耘,都是为了做一杯好茶,这茶是敬世界敬宾客的,也是抚慰茶人自己的。”在日前召开的“脱贫攻坚看遵义”发布会上,湄潭县长李勰激情昂扬,向人们推介湄潭这一壶有故事、有情怀、有格局的好茶。

  湄潭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就有关于湄潭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记述,《贵州通志》也有着“石阡、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的记载。湄潭人钟情于茶,茶与湄潭相生相融,而这片小小的绿叶,如今更托起了数十万人脱贫致富的梦想。

  近年来,湄潭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支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以黔北民居新农村建设为标志,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勠力同心战贫困,共筑新路奔小康。

  截至目前,湄潭县茶园面积达到60万亩,覆盖全县64个贫困村,农民茶园亩均收益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交上了高分值的茶产业转型升级“湄潭答卷”。茶产业成为了湄潭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中国茶产业扶贫示范县”“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十大茶旅融合示范县”“贵州茶产业第一县”等荣誉也纷至沓来。

  改革创新添动力

  改革与创新,是湄潭发展的根本与动力。

  湄潭是全国著名的农村改革试验区,也是首批国家试验区之一。自1987年以来,敢为人先的湄潭人便承担了五轮17项国家级的改革课题,不断推进农村改革试验,用改革促进“三农”工作,探索形成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农民负担“均衡减负、户户减负”、农村土地流转“三转移三集中”、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四确五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五定五明”等五大改革成果,为中国农村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提供了实践经验。其中多项改革成果被吸纳进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与此同时,湄潭县还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大好时机,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大胆地提出了“退耕还茶”的创新思路,并以其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县情村情,得到了认可与推广。湄潭茶从2000年的不足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60万亩,从一山一岭到千山万岭、绿浪连天、茶香四溢,真正实现了荒山变金山、绿叶变金芽、农民变股东的华丽转变。

  湄潭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富,更为湄潭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和物质基础。但湄潭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寻找一条山地农业县如何破题、如何凭借现有土地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路径,并最终定位在茶产业上,坚持“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发展理念,紧紧扭住茶叶产业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把茶种好,一届接着一届把茶制好,一届接着一届把茶产业做扎实,将湄潭茶歌越唱越响亮。

  茶香氤氲小康路

  以茶致富,以茶兴业。湄潭县立足县情,从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加工升级、市场开拓多个方面精准发力,加快推进由茶产业大县向茶产业强县转变,通过抓基地、抓品质、抓品牌、抓营销、抓龙头,从规模化向生态化升级,确保茶园栽种安全;从标准化向安全化升级,确保茶叶生产安全;从品牌化向名牌化升级,确保茶企发展安全;由单一化向体系化升级,确保全方位抢占市场;产业由个体推动向龙头带动升级,确保“大船效应”。做好茶产业这篇大文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县通过全力打造欧标茶园,对宜茶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制定生态茶园发展奖扶政策。加大茶农培训,逐年培养茶业专业管护人才,大力实施茶园户籍化、标准化、清洁化管理,全面推广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生物农药、黄板蓝板等绿色生态防控技术。并建成黔北生态茶园物资配送中心,推行茶用农资统一配送,从源头上严把安全关。同时,大力推广茶园套种桂花、海棠、精品水果、茶下养殖等立体农业模式,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满足茶农预期理想收入,确保茶园安全。

  此外,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把大数据运用到茶产业发展中,通过园区环境信息与病虫害信息感知监测系统、农产品溯源系统、信息展示平台、茶园视频监控等,实现茶叶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同时,建立茶叶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茶叶物联网,对茶产品进行全程监控,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确保生产环节安全性,做一杯安全干净的绿色茶。

  为严格公用品牌使用和管理,湄潭县还成立了茶叶协会,制定出“湄潭翠芽”“遵义红”系列产品生产标准,注册地域品牌证明商标。同时,每年筹资4000余万元,用于品牌宣传推介,通过精心策划茶王大赛、传统工艺传承人大赛、茶艺节活动,成功承办了第十三届国际茶博会、2015年至2018年“贵州茶一节一会”、2019年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大力提升湄潭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如今,“湄潭翠芽”和“遵义红”已被列为全省“三绿一红”重点品牌,“湄潭翠芽”更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农产品标志保护品牌,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02.17亿元。

  截至目前,湄潭已建成茶青交易市场36个,茶区鲜青可在30分钟内实现入市交易,并拥有国家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国家商务部定点出口市场——“中国茶城”,入驻企业商户400多家,2019年交易额21.3亿元;湄潭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地级以上城市设立品牌专卖店、旗舰店、批发部1136余家,企业在天猫、阿里巴巴等全国知名网站开设网店400余家;组建的“黔茶联盟”等茶叶产销联合体,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营销网络;截至2019年,湄潭茶叶出口到欧盟、俄罗斯、日本、非洲等地区,全县茶叶外贸出口570吨。

  茶旅融合绘新景

  从翠芽27度森林康养基地的茶海客厅眺望,薄雾暖阳、满目葱绿、茶香阵阵,绿浪与蓝天相接处,几十幢彩色民居跳跃其中,金花村的“七彩部落”如童话般镶嵌在大自然的脉搏中,犹如一幅多彩山水画。

  近年来,湄潭立足挖掘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资源,依托优美的茶区环境、宜人的生态气候、名优的茶叶品质,由单一的品茶、做茶、卖茶向与茶文化和旅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湄潭以茶产业作为主线,坚定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湄潭县探索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集采茶制茶、农耕文化、乡土风情体验,茶旅、文旅、农旅、体旅为一体的乡村茶旅一体化发展,以茶带旅、以旅促茶,进一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全景域·四季游”,走出一条“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的茶旅新路。不仅形成了茶海、茶壶、茶汤、茶城、茶村5张亮丽的名片,更向世人描绘了一幅茶香浓郁的全景画卷。

  如今,茶叶好卖了,乡村更美了,游客也纷至沓来,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做一个幸福的农民”,这块伫立在茶海间的广告牌格外醒目,因为这不仅是湄潭农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更道出了湄潭新农村的魅力。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游人在这个夏天,在青山叠嶂、茶涌绿波的“云贵小江南”中围起方桌,看红炉汤沸,品一壶香茗,遇见最美的湄潭。(记者 赵婧耘)

  [责任编辑: 吴雨]

  来源: 遵义日报

李红富:奋发图强扬帆起 摆尾箐古茶树出深山

已是凌晨一点,宁洱县梅子镇巅清摆尾箐茶厂灯火通明,一位手持拐杖单脚站立的青年还在专心致志地炒茶,黝黑的脸庞上,细密的汗珠缀满了额头。

这位青年就是永胜村“巅清摆尾箐”茶的商标注册人李红富,他身残志坚,以一人带动一片,引领村里残疾人、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为当地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

奋发图强扬帆起

1995年,10岁的李红富因一场意外受伤致残,永失一条右腿,鉴定为肢体二级残疾。求医,让这个深山里务农无收入的家庭越发穷困,家里还有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生活的重担压在父亲一人身上,李红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高中毕业后,家中的窘境让李红富选择进城务工,在四处碰壁后,他终于在普洱一家私人根雕厂做了带薪学徒,他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刻苦学习,慢慢地手艺不断精湛,在普洱根雕界小有名气,并在2012年成为根雕厂的业务主管,月薪到7000左右,实现了“造血式”增收转变。

立根原在深山中

2015年,李红富赖以生存的根雕市场下滑冷清,根雕厂入不敷出,李红富生计再次陷入困顿。2019年李红富与妻子商量后一致认为与其一辈子帮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干,梅子老家摆尾箐地处无量山余脉,海拔1800米以上,由于山高路险,一直生态得以保护良好,原生态的生长环境为当地的茶叶创造了优越的优良品质,在这里,有4684株摆尾箐古茶树呈群落式生长。而自家有70多亩的茶园资源,正好可以回家做茶!

说干就干,李红富立马到勐海县班等地学习制茶技艺,回来后就摸索着制茶。创业的过程历经坎坷,夫妻俩都是肢体残疾,忙的时候要炒茶至凌晨3、4点,长时间一只腿的站立,让他们脚后跟针扎一般疼痛,辛苦不言而喻,好在家人都支持,一家人互相帮助、打气,相互扶持共度创业之初最艰难的日子。

成品加工出来,曾有200多公斤茶因火候掌握不好被客户退了回来。茶叶质量上去了又面临销路问题,李红富凭自己骨子里那份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带着茶样穿梭在普洱的大街小巷,见到茶店就钻进去,用最笨的方法一点一点扩展销路。

借风展翅出深山

在创业最为关键的时期,李红富得到了宁洱县残联的资金扶持和创业技能指导,成为了残疾人创业示范户。

有了资金保障,李红富放开手脚把自家茶园扩大到100多亩,其中古树茶占了20多亩,74棵高度在2.5米以上,胸径15厘米以上的古茶树被林业部门挂上了古树名木牌加以保护,他还在茶园里混种了3万多株甜棕,茶园呈现一片生机蓬勃。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摆尾箐茶,他多次参加县残联组织的创业培训,掌握了如何利用互联网创业,淘宝店铺、抖音等推销茶叶及当地的特产。把自己的商品拍成小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在普洱水映林源二期门口开了一家名为巅清摆尾箐茶庄的茶叶专卖店,在淘宝网注册了同名网店,通过线上线下推广“摆尾箐”茶。

短短一年的时间,很多全国各地的人就从他的抖音、微信、淘宝店认识了“巅清摆尾箐”茶,认识了李红富。

头鸟高飞群雁随

永胜村为国家级贫困村,村民世代以种地为生,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里多为老人和儿童,李红富把摆尾箐古茶做起来以后,聘请当地贫困户、残疾人、老弱群体为零工或季节工,每人每天差不多可赚取劳务费100--200元不等,直接的提升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帮助大家脱贫致富。

“小李这个人很刻苦,他受到很多磨难,但一直是百折不挠坚强不屈,他现在不光做茶,蜂蜜和黑花生等村里能换钱的土特产他都做,不但自己做,还带着大家一齐做,解决了农户土特产品的销路问题,带着群众走上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致富路”永胜村的班子领导白副主任说。

如今,永胜村村民致富热情高涨,形成了人人“想致富、能致富”的良好氛围。

山鹰翱翔博长空

谈到未来,李红富脸上洋溢着笑容,充满了信心,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永胜村的茶农、同行能够脚踏实地,形成自己的茶自己护的主人翁意识,在品质上下功夫,让更多的人认识、爱上摆尾箐茶,最终通过搭建种、制、售为一体的销售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群众的收入,带动就业,把永胜村的土特产品变成商品,实现脱贫致富。

“生活给你压力,你就还它奇迹;人生给你考验,你就还它经验,没有什么能难倒自己,只要愿意坚持,愿意付出,成功一定会眷顾!”李红富这样说。

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乐观坚强,生活的磨练锻造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性格,如同一只从大山深处飞出的折翼山鹰,在广阔的蓝天实现了自由飞翔,用自己永不言败的倔强在永胜村的青山绿水间探寻出一条致富的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浇筑幸福的生活!

供稿:周德秀

来源:宁洱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为:李红富:从大山深处飞出的“折翼山鹰”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