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昆明普洱茶不上当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83 秒)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上)

□ 茶色棘红如枣为上品 味甜略苦而不涩越陈 无味之味为极品

□ 普 洱 茶 的 收 藏 鉴 别 知 识

普洱茶,有古董茶之称,当年的新茶反而不值钱。品质好的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六年前,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的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饼,350克)不过10元多,现在的市场批发价超过100元,而一家名厂在10年前出品的普洱茶,现在的市场价是原价的10倍。

在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一家历史久远的茶厂在 60周年时出品了一批精制茶饼,记者走了几家普洱茶店,老板们都说,这是收藏品,不卖。不饮普洱茶的人投资普洱有一定难度,不懂茶一不小心就会上当。通常投资普洱茶的都是长年饮普洱茶的人。这些茶客通常都是自己饮用、送礼和转让三者并举的,很少有人单纯为了套利才投资,这种投资方式同西方人投资葡萄酒的方式差不多。

普洱茶是公认的一种有生命的茶。投资普洱茶多年的李老板说,新茶的价格一般很便宜而且透明,暴利是藏在旧茶里的。由于真正的旧茶价高,常年饮用花费不小,一些普通人为了能花少钱饮高价茶,就早早买了新茶存着,这也是近年来投资普洱茶的人多起来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由于高品质的茶存放的年头越久,售价越高,市场上有些

“做旧茶”的奸商,把10多元买回的新茶放在防空洞里洒上水,再吹干几个月,拿出来就当旧茶一饼100多元卖,赚取暴利,弄得市场上鱼龙混杂。这就是投资普洱茶的风险所在。

普洱茶第一谈

存茶莫性急

茶界有一句老话: “ 茶叶卖到老,名目认不了 ” 。中国到明朝时论茶的专著,成书就有 55 部之多,加上迄今衡量茶质高低仍未有统一的科学标准,只靠经验、口感等评价茶质的细腻区别,真是谈何容易!普洱里有春水秋香、夏苦秋淡之说,大季的春茶就要比秋茶、夏茶售价高 30% 左右。另外,投资普洱茶不能性急,好的青饼,通常要存放十年,而好的熟饼,一般也要六七年 .

1 、熟茶是哪一年发明生产技术的?

答:熟茶的工艺发明开始于1973 年的勐海茶厂,可以说一点73年以前生产的普洱茶均是生茶, 73 年后才有熟茶的产生,73年是个分水岭。

2 、熟茶是怎样做的?

答“熟茶是通过“渥堆”的工艺:即是将晒青茶叶堆放在仓库中淋上一定量的水产生热量加速起陈化转变工程,使的茶叶的烈性的到快速转变,软化口感,能马上进行饮用的工艺。

3 、为何生茶才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答:因为熟茶已经是人工控制转变了的茶,其口感变化不大,所以收藏价值就不大啦,随着时间的长久价格虽然会有点攀生但毕竟无法和老生茶比拟,因为好的生茶通过在优质的储藏环境下(干仓收藏,空气湿度合适等)所产生的茶气和茶质的变化很大(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樟香、兰香、荷香等最高境界的香气及化口生津顺喉的好的口感)

普洱茶第二谈

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所产的大叶种茶,经过加工进行后发酵的茶。以年代又区分为古茶、老茶、新茶等。古茶并非全部为古代遗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作,老茶则是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新茶则大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茶树优良品种, 据史志记载 , 云南从原茶 ( 俗称野生茶 ) 转移为家种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迄今仍生长在云南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 , 勐海巴达 1700 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和临沧邦崴 1000 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树王”。它们是茶树原产云南的活化石。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中)

□ 普洱茶第三谈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分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工序。

1 、传统普洱茶制作工序:杀青(生晒、锅炒)揉条(手工揉团)晒干

2 、现代普洱茶制作工序(人工熟化):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湿渥堆(洒水、茶菌)干燥

普洱茶的成型过程:采茶—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晾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

普洱茶的分类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二)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 10~20 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三)依外型分类

1 、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 375 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 2500 克,故名七子饼。

2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 100 克、 250 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 2 克— 5 克。

3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 250 克— 1000 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 100 克到数百斤均有。

5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 100 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 、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 普洱茶第四谈

1 、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 , 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 , 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 . 建议材质宜选陶壶 . 紫砂壶。

2 、普洱茶冲泡份量:冲泡普洱时茶叶份量大约占壶身 20%, 将茶砖 , 茶饼 , 拨开后 . 暴露空气 2 星期 , 再冲泡味道更好。

3、冲泡普洱茶:要先冲过一次热水对于普洱茶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为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要储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会带有部分的灰尘在里面。第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第一次的冲泡速度要快,只要能将茶叶洗净即可,不须将它的味道浸泡出来;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普洱茶即使变冷以后还是风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时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过以后再喝。

4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

5 、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 普洱茶第五谈

普洱茶属于越放陈旧越好的茶类,因此现今有人以标榜普洱的年限为荣,追求年限长久的普洱茶,普洱茶这就涉及到如何辨别普洱茶陈期,以下的方法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

1 、 1950 年之前:这个时期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同兴贡饼,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2 、 1950 年~ 1968年:所谓“印级茶品”,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3 、 1968 年之后:此时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叶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行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如: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另外,品茗、辨识普洱茶时需注意“四大要诀”及 “六不政策”,本要素为众多专业人士经验之谈,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四大要决是:

一、 清:闻其味;味道要清 ,不能有霉味。

二、 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 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 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政策:

一、 不以错误年代为标竿。

二、 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三、 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

四、 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五、 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

六、 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下)

品 茗 之 普 洱 茶 篇 ------------------ 收藏鉴别

□ 普洱茶第六谈

好的普洱茶可以具有许多细腻微妙的香气物质,在香型上主要分为:兰香、枣香、荷香、樟香。樟香: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普洱茶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适当的遮荫机会,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更可贵的是普洱茶树的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使茶叶有了樟树香气。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樟香,茶树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气,贮存于叶片中。

荷香:采摘云南大叶种茶叶幼嫩的芽茶,经过适当度的陈化后发酵,好的幼嫩的芽茶去掉浓烈的青叶香,自然而留下淡淡的荷香,荷香属于飘汤茶香。

兰香:新鲜的普洱茶青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参化,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枣香:只有生长在植被非常茂盛,经常云雾缭绕而且有野生枣树的环境中的茶树才能产生这种香气,由于经常有落叶,久而久之形成了天然肥料,茶树根系吸收了这些肥料,加上茶叶吸收雾气,于是茶叶形成特殊的枣香气。

□ 普洱茶第七谈

好的普洱茶有四要,一要清(味道要清,不可有霉味),二要纯(茶色要棘红,不能像墨汁),三要正(存放干仓,不可潮湿),四要气(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我们强调.普洱茶的好坏不能完全以年代来评比,好的普洱茶喝了喉头生津,喝了才知。

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

甜----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经过长期陈化,普洱茶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出甜的味道。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明显。茶中的淡然甜意清雅且对健康无害,与浓糖的甜腻有所区别,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淡然而悠然,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苦----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古代称茶为「苦茶」,苦本是茶的原味,普洱茶之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

涩----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以其苦涩的程度区别二者,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酸、 水----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觉。

无味----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

□ 普洱茶第八谈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这里是就狭义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后开始,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普洱茶与其它许多茶类不同的是,它必须要有一段贮存的历史过程 ( 普洱绿茶除外 ) 。自然走过的历史,才能表现其真实性。普洱茶必须自然地从历史岁月走出来,才能展现它的真实性。其真性就是自然新鲜。如何品出普洱茶的新鲜呢?

1 、从香气辨别

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 ( 依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 ) 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约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一九七三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 73 厚砖茶」,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无论从型茶或茶汤,都再也没有熟味感觉,却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 、从汤色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因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3 、从叶底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一泡同庆老普洱茶的叶底,可以显现出百年前那种新鲜活力。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汇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 普洱茶第九谈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同时普洱茶的独特风味,还与其有个自然转化的过程有关,转熟后的普洱茶,经过特殊的加工程序,压裂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团,置于干燥处自然阴干。再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住外地。云南地处祖国边疆,西双版纳地处云南边睡,山高水险.在古代交通极为艰难,茶叶的外运全靠马帮牛帮,山路上耽搁的时间很长,有的路段马帮一年只能走两趟,牛帮则一年只能走一转,茶在马背、牛背上长时间颠簸,日晒风吹雨淋,使其内含物质徐徐转化,导致普洱茶的独特泽更明、陈香风味更浓。 药效功能倍增。柴萼著于公元 1925 年的《梵天卢丛录》、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思茅采访》、《物理小识》、《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的得到了开发。

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爱米乐•卡罗比则通过实验证明,普洱茶对脂肪的代谢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脂、胆固醇、血尿酿等有不同的疗效。另外,人们因饮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也以普洱茶防治老年人疾病和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诸症。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的贝纳尔贾可托教授说:“这种茶似乎拥有一种或多种对脂类的新陈代谢起作用的特殊成分”。日本野节夫和增山一郎合着的《功效奇异的普洱茶》书,更在日本掀起了普洱茶热。1991年8月26-29日在日本静冈举行的,“茶与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中,与会者对中日学者论文“黑茶中四甲氧基苯及其诱导体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了极大兴趣,引起了强烈反响,港澳同胞认为,普洱茶能生津止渴、醒脾解酒、开胃消滞、抑菌减肥,珍之为养生妙晶,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还认为:绿茶 性寒:红茶性热;而普洱茶不寒不热,又经济实惠,普遍嗜饮,称之为“宝利茶”。

普洱茶性较中和、正气,较适合港人的肠胃,大多数人嗜饮,港九茶叶行商会锼事长游育德先生把港人喜欢饮用普洱茶的原因概括为“五点,”(十个字) :一是够浓,二是耐冲,三是性温,四是保健,五是价廉。、

日本进口普洱茶加工为精美的小包装茶,以贵妃茶.美容茶,健美茶、窍窕茶、益寿茶等美称。

□ 普洱茶第十谈

喜陈年饮品及食品者应皆知,不论存红酒、泡药酒、酿陈梅,材料与制作重要,但存藏更是关键,不同的环境与容器,对其品等高下之影响不可忽视。所以上上品的陈年普洱茶决非只要茶材优、制作佳,而随意放在一般环境之通风处可得。就个人经验归纳此存茶五要:恒温、恒湿、不见光、无杂味、喜热闹。上上品之陈年普洱茶,除茶材与制作讲究外,更要有和缓的后发酵存藏。故前三要皆为此。存茶者皆知,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对茶的重要性,但却常忽略了稳定的温度与湿度更有助于和缓的后发酵,光线当然也不能被轻忽,与前二要理同。

[后记]

六大茶山:勐海山、南糯山、倚邦山、邦葳山、易武山、班章山、攸乐山,为云南古代六大茶山

内飞: 1950 年之前的“古董茶”内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印级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干仓:指通风、干燥及清洁的普洱茶存放仓库,其存放的普洱茶叶为自然发酵,发酵期较长。

湿仓:通常指放置普洱茶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的时间和速度。

号级茶饼:为辨别茶饼、茶叶年代、级别、生产厂的编号,如: 8582 饼为(前两位数 85 为 85 年出品,第三位数8为8级茶,最后一位数2为勐海茶厂的代号),茶厂代号: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 、为下关茶厂。

铁 饼: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中茶牌: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大益饼: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如“红印”“蓝印”“黄印”等。

普洱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

七子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 375 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 2500 克,故名七子饼。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 250 克— 1000 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 100 克、 250 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 2 克— 5 克。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 100 克到数百斤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 100 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广云贡饼: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生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调拨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生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分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 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纪念饼(砖、沱):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

 

茶界“脑残”是怎样炼成的


1

一段与网友的对话


后台经常有网友各种问题咨询,有时候,有趣的问题也会有所回复。


且看如下,这是一段与网友的对话:





2



稀里糊涂的“八中茶”

 

喝老茶就是喝“八中茶”,但是,老茶之乱,众所周知。


“八中茶”最大的一次乱源始于2006年。


2006年,普洱茶行业到达一个高潮,云南中茶公司(原省茶司)直接从销售茶叶变为销售包装纸,一张绵纸印上“八中茶”商标就价值不菲,每公斤从十几元到后期涨价到六十几元,据《中国调查杂志》报道,2007年,云南中茶当年的产量即高达2.7万吨,这几乎是“中茶标普洱紧压茶几十年的生产总和的数十倍。


贴牌生产普洱茶,不进行品控,导致大量的非普洱茶原料掺入,被媒体称为“中茶牌真的假普洱”。海量的中茶牌普洱茶涌向市场,最终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中茶品牌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口碑,一朝清零。

 

中茶贴牌事件之后,中茶品牌价值彻底崩溃。这是中茶品牌当前市场混乱的一个根本原因。然而,这部分茶叶的外包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外包完全不同,老茶的混乱,指的是2000到2004年之间大量生产的仿冒品。

 

2003年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出台,这是个信号,说明了普洱茶的内地市场开始爆发。事实上,普洱茶的行业规范一直都有,只不过更多局限于行业内,与市场标准还是有所不同。

 

当时市场的认识都是,“没有八中茶就不叫普洱茶”,产品名称都一样,都叫“云南七子饼”。

 

2000年到2003年,云南的茶厂到底生产了多少“八中茶”,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中茶的商标当时基本上成为产业的一个通用的商标,大家都在用,熟茶版型都是与7572、8582,生茶则是7542、8582。无论生茶、熟茶,两者的包装都一样,都是“云南七子饼”。

 

这部分都是属于非法生产,属于盗用品牌,大部分内飞并不敢打上厂名。

 

(图中所示七子饼茶,均为一眼可知的假茶,内飞无厂家名称,外包也不符合当时的包装特征。)


(图中所示为80年代正品的内飞)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央与地方之争到达白热化阶段,茶产业失控。原先代表云南省政府管理全省茶产业的省茶司迅速于1998年底成立了云南省茶苑集团,不过是两块招牌,一套人马。99年,中茶要求收回权利,两相争斗。于是,“中茶商标”混乱开始。

 

所谓计划经济时期省公司贴牌的传说,其实是不了解当时的管理体制,认为省茶司当时使用“中茶”也是贴牌,其实当时的央企与今日央企的人财物统管的方式不一样,有时候权利下放地方,有时候又全部收回。云南省茶司一直就是央企,正式的名称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3

计划经济的云南七子饼茶内销吗?


云南七子饼茶在1958年之前又叫“侨销圆茶”,也叫“侨销七子饼”,七子饼在1973年之前只是一个俗称,1973年之后才正式成为产品名称,所以,1973年也称为“七子饼茶元年”。


由此可知,“云南七子饼茶”就是专供出口的品种,尤其是计划经济时期,云南七子饼茶是属于特种茶,专指熟茶。


从7572、8592这些编号也可以知道,这是专指的出口唛号,而内销则完全没有必要,一个七子饼茶的名称足够说明。


90年代之前,内地市场也不消费熟茶,也就没有必要生产熟茶对应市场。云南虽有边茶,由于云南边茶销区与其他边茶销区的差异,云南边茶并非是黑茶工艺或熟茶工艺,也就同样没有必要生产熟茶。


市场上所谓“八十年代的熟茶不是指出口茶”的说法,纯属谣言。


目的是给予市场一个想象的空间,既然有不是出口的茶品,那就未必是属于“省茶司”管理,生产厂家就未必是市场原先的品种,如此一来,各种假茶就可以源源不断。


至于“一个老茶人没有卖完”的说法,纯属典型的江湖手法。香港的“普洱教父”也编了一个从85岁老人手上收购了毕生所藏的百年老茶的故事,广东中山的清代“亿兆丰”普洱茶也是从地窖中挖出,类似的故事,在老茶界层出不穷。




4


1973年,“云南七子饼”正式作为产品名称出现于包装上,从1973年2003年,整整三十年,这几十年间到底生产了多少七子饼茶,到底有多少厂家参与生产“七子饼茶”,好像是一个谜。

 

云南省产茶区域有文山、红河、版纳、普洱、临沧、玉溪、保山、德宏、昆明等州市,其中100多个县产茶,大部分产茶县都自建有茶厂。

 

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一书记载:

 

“1970年底为发展地方工业,精制茶厂下放到县(市)管理,1973年后随着茶叶产量的增长,个产茶县自建茶厂逐年增多,到1988年全省已有精制茶厂86座。”

 

云南虽然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就有很多茶厂,但是建厂时间长与普洱茶未必就有关系,绝大部分从来就未曾加工过普洱茶,与普洱茶行业就没有丝毫的关系。


由于茶厂众多,这几年,打假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仿冒品都是挖掘出各种小茶厂的历史,伪托生产“中茶”,这成为了一种趋势。大部分伪托生产的八中茶,都是民不报官不究,实质已经触犯了刑法,中茶公司近几年连续打假,生产者伪托的都是之前80年代、90年代的茶品包装。

 

香港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王曼源会长提供了一堆茶,在台湾出版了一本书,叫《普洱茶谱》,其中有片茶砖“7638”,纯属子虚乌有。市场按图索骥,越传越离谱,一会是景谷茶厂生产,一会是昆明茶厂生产,其实都是王会长出版之时刚刚生产。台湾出版是另一本书《普洱藏茶》则把7638编的更离谱,推断70年代昆明茶厂发明了所谓的“生熟配”工艺。稍有茶学常识的人也可以清楚,生茶熟茶茶性相反,如何硬搭?

 

如今的普洱茶江湖上,类似的茶层出不穷,只要沾上云南的边,只要这个茶厂有历史,各种伪托出身的茶品打不胜打。只不过,只要对于历史稍加有认识的茶客都知道,不过是一种游戏。

 



(图片所示为市场上各种版本的所谓“7638”的故事茶。) 


5

“中茶牌”云南七子饼茶到底有几个生产厂家?


中茶商标注册于1951年10月,1952年通知全国下属茶厂使用,1992年商标使用权停止授权,省公司是中土畜的分公司,所以之后一直在生产,下属茶厂虽然在1970年人事管理权归地方,业务管理权限依然在省茶司。也就是说,实际上,中茶标的产品一直在生产,直到2004年茶厂改制。

 

计划经济时期,昆明茶厂做砖茶,勐海做饼茶,下关做沱茶,省公司有明确的文件规定。下关七子饼印刷体是粗体,勐海茶厂是细体,两者辨识度高,不易混淆。由于品牌价值及茶品品质的关系,如今市场的仿冒品绝大部分是仿制勐海茶厂的七子饼茶。

 

2000年之前,七子饼茶的生产厂家并不复杂,一为勐海茶厂,二为下关茶厂,并没有其他茶厂生产,至于省茶司承包部门生产之后的茶品,现在市场有争议,因与本文无关,不在此赘述。

 

普洱茶的品种也非常单一,七子饼的生产厂家在80年代之前就只有勐海茶厂,这可以从编号就可以得知,如7452、7542、7572,出口唛号的最后一个数字2即代表勐海茶厂,80年代以后增加了8582、8592,下关茶厂生产8653、8663。


(以上图片为1993年出版的《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一书中“外销普洱茶茶号、包装、规格表”)


6


普洱茶有很多假,有些假,不值一辩,稍有常识也不会上当。然而,市场奇怪,越是不值一提的假,越是有人一仓库一仓库的捡漏。


从道理上来说,中茶品牌的茶品生产厂家,生产茶品有历史依据,有历史档案,茶品单一,产量稀少,然而,众人犹如着了魔,明明知假而买假?


要弄清楚有否“德兰茶厂”生产过80年代的“云南七子饼茶”很简单,有这个茶厂也未必就可能生产普洱茶。


我的《普洱茶营销-七子饼鉴茶实录》一书中有许多类似的故事茶解密,《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一书中也有大量的史料。


再则,“德兰”商标的拥有者就发布过声明,声明如下:

潞西县芒市茶叶公司成立于1991年,公司成立前,1989年由潞西县芒丙茶叶良种场加工经营云南普洱茶,1990年由潞西县芒市茶叶饮料厂申报“德兰”商标,1992年正式获得商标使用权。


    潞西县芒市茶叶公司于2002年正式更名为云南勐巴娜西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此期间芒市茶叶公司一直由卢云康先生独家生产经营,从没有与任何单位或个人合作办厂、办公司,在近期市场有个别打着“德兰”商标出售着不是本公司出品的普洱茶饼、沱的假货销售,为此郑重申明,“德兰”商标是云南勐巴娜西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商标。



只不过,市场好玩,拿手机随手一搜,这种便宜的老茶满屏皆是:




6

茶界“脑残”是怎么形成的?




这样的茶,明明像一坨屎,明显的都是茶末,丢一张中茶的内飞进去,就变成老茶了?中茶牌沱茶多久又出品过20一公斤的沱茶呢?


原本我想,这样的假茶不值一提,入行几天也可以搞明白的东西,然而,偏偏蠢货要冒蠢气,他还要不断来教你怎么识茶:


这不禁让人大为感叹。

在普洱茶界,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很多人,买假老茶,买假古树,固执于一种思维,固执于一种想法,明明是荒唐的,也会固执于这种荒唐,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种现象类似于今天频频发生的传销,以及老年人被保健品推销洗脑的事情。一仓库一仓库购买假茶的人,无论你如何阻拦,如何相劝都不行,如同着了魔,就是要把钱白白送给骗子。

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这不是脑残吗?

脑残还不是我们理解的傻的问题,脑残的特征是荒唐、荒谬、违反常识、违背逻辑,脑残其实是一种被控制的思维。

问题是,这样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这种思维是怎么被控制,而且支配了人们的行为?

几十年来,产业围绕的就只有几个单品,所有的茶品又都只有中茶牌,这导致在老茶市场具有超高的知名度。

 

普洱茶的实物历史被台湾出版的《普洱茶》一书一下子拉长了几百年,动辄都是百年老茶,清代、民国老茶,这让真品本来属于凤毛麟角的80年代、90年代茶品变成了一个“年份很短”的假象。

 

这是改变人思维框架的一种骗局。

 

1995年,台湾出版《普洱茶》一书,接着《普洱茶谱》、《方圆之缘》等等书籍出版,其结构大同小异,其茶品大同小异,其目的都是控制老茶思考的资源,无论你承认还是反驳,都是在这些骗局里面。


各种拍卖会上,80年代90年代的茶品并不便宜,随便一片80年代的生茶要上十万,一片80年代的熟茶也要几万元,然而,兜售人告诉你这里有一批“一个老茶人存了一辈子的老茶”,价格只要几百元,你买不买?一买,总金额却要几百万。

 

传销和骗局成功的前提是什么?

只谈结论,强加结论,不接受就是不懂茶。

《普洱茶》、《普洱茶谱》、《方圆之源》、《深邃的七子饼》等等,书里面都是结论,这是百年,这是50年,这是号级,这是印级。

有人质疑这样的茶品,就是不懂茶,就是没有钱的穷人,喝不起老茶,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暗示,让所有购买假老茶的群体,变得飘飘然。

按理说,各种假老茶如今被打假得差不多,为什么还是不断有人频频上当,而且上当了也不吭气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里,受骗者的情绪已经被控制。

事实上,很多人真的不在乎真相吗?绝对不是,大多数人认为上当的应该都是傻子,所以,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承认自己上当了,不愿意承受被欺骗的那种羞辱感而已。

 授权转载自【吴疆说普洱】,仅代表作者观点 

旧时历史上的普洱茶老茶庄

民国时期,是茶庄大发展的时期。这种发展得益于茶叶产地的扩大,得益于茶叶新形制(沱茶、红绿茶等)的诞生。但是,整个民国到底有多少茶庄,由于时间久远,统计不完善,档案的缺失等很多原因,很难说得清。

当然,尽管有这么多困难,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某一时期某地的茶庄数,大体掌握那一时期当地茶庄的情况。从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民国后期,昆明的茶庄大约维持在四十五家左右;思茅茶庄在民初为二十多家,民国十二年仅剩十二家;易武如果算上当年整个县境内的茶庄或小作坊,大约三四十家;下关在1945年前后为四十家左右;勐海(含当时佛海、南峤两县)和景洪(当时叫车里)最辉煌时约三十家。至于景谷、石屏、猪街、顺宁(凤庆)、鹤庆等地,虽然也有很多茶庄,但由于很多是分号,因此很难统计具体数字。

这里,我们所说的茶庄不是茶铺,茶铺只有固定门面,零售茶叶;不是茶馆,茶馆则主要销售茶水;茶庄应该是自己做茶、卖茶同时有自己商标的茶叶生产或销售企业。

茶庄可以说是民国的一道风景。从清末到公私合营,是云南茶庄(茶号)风起云涌的时代,众多的茶庄围绕着普洱茶,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活报剧,一直影响到现在。下面,笔者按地区划分,在众多的茶庄中挑选出十个,做一个简略的介绍。

勐海

洪记茶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茶庄,它的总号是云南赫赫有名的大商号洪盛祥,老板是腾冲董家,主营业务是石璜和大烟。1923年,由于从勐海经过缅甸、印度进入西藏的新茶路的发现,腾冲董家决定到勐海(当时叫佛海)成立茶庄,他们聘请同乡叶安年为茶庄经理。

那时的勐海还是蛮荒一片,到处是原始森林,老虎、豹子横行,虽然茶叶产量很大,揉茶的茶庄只有两家,一个是张棠阶的恒春茶庄(1910年创建),另一个是李云生创建中的云生祥,两家的资金都不充裕。洪记茶庄挟着总号资金的优势,一建就是勐海最大的茶庄。他们两盘灶(后增加到六盘灶)同时蒸压茶叶,主要产品是藏销紧茶,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班禅紧茶,少量生产方茶。

同时,他们在缅甸景栋、仰光、印度加尔各答等地都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因此他们可以用资金优势和渠道优势操纵印度、缅甸和勐海的市场,挤压勐海的中小茶庄,逼迫他们以低价将自己压制的茶叶卖给洪记。洪记的产量很快就达到每年四五千担。

洪记茶庄的示范效应带动了资本的进入,随后,鹤庆张家的思茅恒盛公、边地的各土司以及其他各种势力的资本也冲进勐海,到1937年,勐海茶庄达到二十多家,洪记的产量也达到每年七八千担。

抗战时期,日本占据缅甸,交通阻断,洪记在印度大吉岭建立茶厂,生产紧茶。新中国成立前夕,洪记迁入缅甸。

可以兴茶庄是玉溪人周文卿(名丕儒)创建的。1914年,思茅厘金局二等办事员周文卿押着一百担官盐,进入勐海,开始了接近四十年的普洱茶生涯。这一年,他在勐海收购散茶300担,运往思茅。

1925年,周文卿成立自己的茶庄可以兴茶庄,并于1927年开始设灶揉茶。当年揉制可以兴字号圆茶八十余担,全部卖给李云生;另外揉得紧茶二百八十余担,紧茶则卖给了洪记。

随后几年,可以兴继续发展茶叶生产,虽然他不是勐海最大的商号,但由于他为人仗义,热心公益,同时拿得起放得下,多次参与调解政府与广西籍叛军之间的矛盾,深得商界同行的认可,被委以佛海(即勐海)商会主席。

随后,他和李拂一联手发起成立“佛海茶业联合贸易公司”,将当地的中小茶庄联合起来,摆脱洪记和思茅恒盛公两大茶号的控制,自己将紧茶运到印度葛伦堡销售。此时,周文卿建临街铺面31间,捐赠房租兴办学校;同时,他拿出茶庄的利润和公司的提留,成立佛海“近代图书馆”“佛海医院”,并组建车佛南联合县银行以及电灯公司,提高边地的生活质量。

1942年,周文卿到澜沧、景谷躲避战火,此时,茶庄由他的几位如夫人负责维持。

抗战胜利后,周文卿回到佛海,继续经营可以兴茶庄。可以兴圆茶出口一直维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

易武

乾利贞号茶庄是云南最著名茶庄,成立于19世纪60年代。早期,乾利贞号主要经营倚邦茶,民国时期,它和宋聘号合并,共同经营易武、猪街等地的普洱茶,是香港、新加坡等地普洱茶价格和质量的标杆,香港普洱茶的价格以乾利贞号、宋聘号为最高。

由于乾利贞号(含宋聘号)的经营者是大名鼎鼎的特科状元袁嘉谷家族,因此乾利贞号又是南最有文化的茶庄。清末,袁嘉谷的三哥袁嘉猷负责乾利贞的经营,同时,他还当选云南商务总会帮董,在商会有较大的发言权。

1913年,袁嘉谷的弟弟袁嘉璧接手乾利贞,同时,他还是茶帮的总管事和石屏商务分会的总理。当时,乾利贞把总号设在滇越铁路的枢纽蒙自,在昆明、石屏、思茅、易武、猪街等地设有分号,他们把经营重点放在普洱茶出口上面。

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能看到乾利贞号留下来的茶品和文字,题刻在石屏县文化广场主牌坊上的“云根文彩”几个字,原是袁嘉谷给茶帮昆明总部的题字;而宝瓶如意商标上写有“乾利贞宋聘号”的蓝标宋聘,在2011年更卖出了每筒三百多万的高价,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可以说蓝标宋聘是我们穿越时空认识那个时代普洱茶的桥梁和瑰宝。

同庆号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易武成立最早的茶庄,1884年由石屏刘姓茶商创建。清末,刘家娶了易武土司的女儿,而易武土司没有男继承人,因此,刘家继承了土司的很多权利。商业成功后,他们在石屏的云泉路修了一座豪宅(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石屏县医院多年),豪宅的背后是他的另一个亲家石屏杨家的大院,两家曾一度联手经营。

同庆号在石屏的总号曾用同庆号、福来祥(福来祥总号曾设蒙自)之名。1924年,福来祥经理刘嗣曾(字鹤年)担任了云南总商会帮董,代表茶帮参与商会事务,这对提高同庆号刘家的地位大有帮助。

出名的产品往往是仿冒的首选,民国初年,已有人仿制同庆圆茶在昆明出售。新中国成立前,同庆号是易武三家有能力使用自主品牌大量生产产品同时外包揉茶业务的茶号之一,它的出口圆茶在香港卖价仅次于乾利贞号和宋寅老号,是第二等茶的代表品牌。

昆明有同庆茶行,40年代颇为活跃。

思茅

雷永丰号是民国年间思茅最著名的茶庄,它的创办人是石屏人雷逢春。目前我们无法考证雷逢春发家的细节,只知道雷逢春的企业名称、牌印(相当于商标)很多,比如泰丰祥、雷永丰、雷朗号、新春老号、双印雷朗号、广发祥、春华祥等,1916年,雷永丰为防止假冒,在他的每一饼茶的内飞和大票上加印了“鹤王”商标。

1912年雷逢春当选思茅第一届商会会长。随后,他那个当过县令的长子雷恩溥(字沛周)担任了云南商务总会公断处长,后升为副会长。这一时期,雷家还在昆明经营川烟、烟土,生意非常兴旺。

雷家的经营靠口碑,靠货真价实,他们做的七子圆茶往往比别人家重,而价格并不比别人的高,因此,销路很好。民国初年,雷永丰是思茅的第一品牌。

江城

敬昌号的出现比较晚,它是河西(今通海)马家的大商号原信昌的墨江分号源馨茶厂的商标。源馨茶厂压制圆茶大约始于1941年,主要揉制江城、易武的茶叶。

在此之前,他们当作副业经营一些散茶。敬昌号圆茶主销香港、泰国,创建品牌时期,价格非常低,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他们进入仅次于宋聘、同庆之后的第三梯队,在香港站住了脚跟。

敬昌号的黄金时代是1945-1946年,他们依仗总号丰厚的资金基础,在抗战时期低价大量收购各号加工好的圆茶,全部销往香港,获利丰厚。抗战后期,江城的茶叶或撂荒,或被砍伐,抗战胜利后所剩无几。

此时,敬昌号更多地采购易武茶压制圆茶。他们的收购活动持续到1950年代,那时,他们和乾利贞是少有的几家在收购茶叶的茶庄。随后,因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茶厂经理李文相被枪毙,结束经营。它的总号原信昌一直经营到公私合营时期。

下关

永昌祥是1903年大理喜洲白族商人严子珍等集资成立的商号,主要经营茶叶、生丝、布匹、山货、药材等。在茶叶方面,最初他们经营散茶,1916年,他们发明了每筒五圆,每个重9两的窝头形的沱茶,并生产沱茶十担,销往四川。随后,他们在重庆、自贡、汉口等地大力宣传,使沱茶完全取代了圆饼茶在内地的地位,成了云南内销名茶。

永昌祥的业务范围非常广,他们在香港、印度、缅甸、四川叙府(今宜宾)、康定等地设有分号。20世纪30年代,永昌祥曾尝试在缅甸、美国宣传沱茶,但缅甸市场不接受沱茶,美国则认为所需广告费用太高,不值得投资。

1923年,他们注册了松鹤商标。由于在原料阶段管控严格,多用勐库料,精选凤庆料,认真拼配,永昌祥生产的沱茶(商标为松鹤)、藏销紧茶(商标为狮牌)、散茶均是各销售地的价格翘楚,其他茶庄,只能在后面跟随。

永昌祥国内各号,在公私合营后全部并入进出口公司系列。

复春和是大理喜洲白族商人尹聘三1925年创建的公司,经营茶叶、烟土、进出口贸易、土产、药材等。1937年,他们得到同为喜洲四大家的董澄农的资助,业务急剧膨胀,也晋升为喜洲四大家之一。他们雇佣大量工人拣选茶叶,压制沱茶、紧茶等,它的沱茶商标为鹰球牌、金钱牌,紧茶为狮球牌,小饼茶为富贵根基图。

他们非常注重信誉,注重产品质量,如果茶叶在运输过程中受潮、霉坏,哪怕是买主没有发现,他们也要追回来,更换合格的产品。他们的茶叶在叙府和丽江销售价格仅次于永昌祥,是第二等级的带头人。

复春和还是喜洲电站、下关电站以及喜洲众多公益事业如医院、图书馆、中学等的参股者。

景谷

恒丰源茶庄是民国元年(1912年)由景谷纪家村人纪襄廷与本家纪人寿在小景谷街创办,民国八年(1919年)在昆明南正街设立分号,销售普洱茶。据纪人寿介绍,景谷过去不产茶,由于纪家于1880年提倡种茶,于塘房山播种数十万株,精心培植,数年后蔚然成林,可供采摘。民众群起仿照而大量种植,使景谷乡大量荒野变为茶园,昔日穷乡僻壤变为商贾云集之地。

沱茶发明后,景谷也参照下关的做法,生产沱茶,它的沱茶(亦名景沱),与下关沱茶(又叫关沱)工艺用料均有区别。关沱每筒五枚,景沱每筒四枚;同是上等茶,关沱比景沱用料高一个级别,汤色也不同。恒丰源经营的茶叶应该是散茶为主,景沱为辅。

从资料上看,恒丰源除经营茶叶外,也进行民间集资,颇有些地下银行的味道。

昆明

宝森号茶庄成立于1871年,是近代昆明成立最早的茶庄,老板李楷(字裕生,号子端),从九品衔。清末,它有半官营性质,当时的名称是滇省宝森号茶局,负责到茶山收购茶叶在昆明重新分拣、压制贡茶。清末民初,宝森号一直是省城茶叶界的领袖。1909年,他们还在北京成立了分号,叫庆森隆。1916年,宝森号创始人李楷因年老多病辞退总商会芦茶帮帮董的职务,所遗帮董一职由协茂号秦光玺充任。

宝森号还是民国初年的茶叶培训所,他有意无意地培育了很多茶叶经营人才。1918年,宝森号结束了北京分号,原派驻北京分号的李楷幼子李苏仲在昆明开设公益茶行,与宝森号分家。一些曾在宝森号服务过的伙计,后来都开设了自己的茶庄,比如骆受之开设义兴昌号,宋锡五开设复春茶庄,汪汝清、汪汝义兄弟曾任中茶技师,后开设自己的茶庄宝龙茶庄。

宝森号的产品主要有:大龙团、五子圆茶、七子圆茶、方茶、散茶等茶品,民国后期,它也加工沱茶。

公私合营时期,宝森号并入昆明百货公司,它的员工中,蔡玉德等人去了勐海,柴秀珍等女工则留在昆明茶厂。

注:内容来源普洱杂志,作者杨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