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科技对茶业的推动作用

找到约1,322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科技赋能兴产业 助推镇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县茶技站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紧扣县农业农村局工作部署,秉持“绿色植茶、质量兴茶、品牌强茶”发展路径,强化科技支撑,夯实指导服务,注重技术交流,推动全县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2022年全县生产茶叶达5820吨,实现产值9.117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5.7%、17.2%,镇巴成功入选“茶业百强县域”,以实际行动筑牢生态经济示范县建设根基。

该站持续提高茶业科技水平,突出智力、知识和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攻关解决重点生产难题和科研课题,加快镇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密切与科研院校合作

相继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品牌中国》商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茶艺系)达成科技服务合作协议,不定期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茶产业发展中心等有关专家教授来县指导产业发展。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鲁成银专家工作站和镇巴县茶产业发展研究院,搭建科技院校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基地。

二是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力度

持续推进包片负责制,落实网格化管理,坚持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安排技术人员深入茶叶企业和重点农户,全面推广应用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技术、茶园绿色防控技术、茶园生态控草技术、茶叶清洁化精加工技术等绿色技术,采用课堂集中和现场一对一指导等方式,适时开展茶园建设、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等技术培训,今年累计举办培训50余场次,培训茶农2000余人次。指导茶企成立专家工作站和优秀人才工作室3个,提升茶企自主发展创新能力和水平。

三是建立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开展技术评价合作,围绕镇巴毛尖、炒青绿茶和高山红茶,从产地环境、茶园建设管理、质量标准、生产加工和冲泡与品鉴等方面,进行团体标准制定,规范茶企茶农生产加工,提高茶产业发展标准化水平。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审核阶段。

四是持续开展茶树品种科研工作

秉持镇巴植茶历史悠久,充分挖掘茶树种质资源,今年先后开展茶树资源保护利用、本地优良单株选育和茶树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工作,发现保护古生大茶树50余株,选择优良单株20余个,建设品种选育圃20亩,同时引进茶树优良新品种中黄3号、白叶1号等进行示范,增强茶产业发展后劲。

五是创新生产管理技艺

围绕产业发展和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全面推进镇巴毛尖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构建“智慧茶业”综合服务平台。组织茶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在省市茶叶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加快攻克高山茶园管理、有机茶生产等技术难题,成功试制汉中蜜黄,研制镇巴黄茶、镇巴白茶。指导茶企利用茶树黄化特异新品种中黄一号、中黄二号,研发了具有特色豆花香的茶叶新产品“镇巴豆花黄”。

六是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

组织技术人员提炼总结技术推广经验做法,今年先后申报蝴蝶花茶、豆香型富锌绿茶、镇巴豆花黄茶、镇巴桑叶茶等4项发明专利和茶树移植、茶园施肥、茶叶烘干、筛选过滤装备等4项实用新型专利。参与完成的科技课题《龙井长叶茶树品种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推广》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在《中国茶叶》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杂志刊发了10余篇科技论文,进行交流。鼓励科普原创文章撰写,先后有3篇在“汉中科普”微信公众号推送,获“最受欢迎原创科普文章”。

下一步,县茶技站将保持发展定力、抢抓政策机遇,依托中国顶级绿茶核心生产区优势,以创建“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示范第一县”为突破口,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突出科技赋能、科技兴茶,把茶园管理、机械应用等作为茶科技发展的基础,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推动镇巴茶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通讯员刘鑫)

来源:镇巴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论坛:发布2021中国茶业年度十大资讯

业界公认的中国茶业“风向标”——2021年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于11月25日-29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c区举办。大会组委会重点打造的“媒眼看国茶”论坛于11月25日下午,在广州茶博会现场,广交会展馆c区16.3馆牡丹会议室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引领 好风起航”。

科技赋能茶产业

科技引领,好风起航。如何把握机遇,实现科技赋能茶产业,围绕着这一主题内涵,在场多位重量级嘉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通过视频的形式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引领茶业发展的观点,从茶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三个方面去探讨科技对茶业的赋能,人工智能将为茶业自动化生产、行业营销优化等方面贡献力量。

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会长、研究员陈栋则从行业宏观出发,认为科技不仅有利于重构中国茶业品牌价值,更是对茶业生产消费模式的创新起着推动作用。而科技也将对茶业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经营方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从文化视野角度谈论对茶的认识,他提出茶文化源于国人对山水的信仰和对生活方式的信仰,承载了对美好故事的想象和寄托。而科技在赋予茶新的价值的同时,也让茶更接近原本的生活形态。

中国科学报广东记者站站长、记者朱汉斌作为媒体人,则从与家乡名茶的缘分和亲身报道经历出发,分享了科技对茶业发展影响的感悟,认为只有在科技引领下才能让茶业走向更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

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韬分享了其对茶行业科技进步的关注,认为茶业也可以“开脑洞”,与科技创新进行结合,赋能茶行业。

而人工智能又将如何在未来引领传统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呢?对此,陈俊龙院士铺设了一幅科技协助茶业从生产到行销一体化的远大愿景。随后,在场嘉宾也就“茶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分享观点,相信科技创新将在乡村振兴、茶业规范、品质提升等方向大有可为。

随后,广东省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广科双创产业发展(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峰也向在场嘉宾介绍科技产业落地的项目,展示了项目对科技赋能的支撑作用。

年度十大事件

年度最受关注

茶产业年度十大事件,是经过多家专业媒体,前期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精心地筛

选整理,并最终选出2021年最有代表性的行业大事。而这其中【年度最受媒体关注的茶行业】也在现场揭晓——

今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茶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这显示了国家领导人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这是行业的行动指南,对茶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科技赋能茶产业,风好扬帆正当时。茶产业方兴未艾,茶文化蓬勃发展,在茶科技持续创新下,整个产业呈现健康发展的势头。【媒眼看国茶】论坛作为茶行业媒体人和茶人的年度盛会,也将持续与业界最具影响力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共同探讨行业趋势,评选【年度茶行业十大事典】,以专家观点,媒体人视角,观察、洞悉、展望行业大趋势。

从2017“美好生活从一杯茶开始”到本届“科技引领 好风起航”,『媒眼看国茶』论坛话题始终立足茶产业,不断拓展,不断深化。而本次论坛更是有两大亮点:一是嘉宾规格高。汇聚人工智能科学家、茶界权威专家、文艺评论家资深记者等多方专家,跨界的思想碰撞,产生极具价值的火花。二是媒体阵容空前。传播渠道空前拓展,全国茶行业媒体及各大主流媒体、生活类媒体、自媒体共襄媒体盛会。

来源:广州茶博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如何把握机遇 实现科技赋能茶产业 这场论坛在穗举行

业界公认的中国茶业“风向标”——2021年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于11月25日-29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c区举办。大会组委会重点打造的“媒眼看国茶”论坛于11月25日下午,在广州茶博会现场,广交会展馆c区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引领好风起航”。

如何把握机遇,实现科技赋能茶产业,围绕着这一主题内涵,在场多位重量级嘉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通过视频的形式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引领茶业发展的观点,从茶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三个方面去探讨科技对茶业的赋能,人工智能将为茶业自动化生产、行业营销优化等方面贡献力量。


论坛现场。

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会长、研究员陈栋则从行业宏观出发,认为科技不仅有利于重构中国茶业品牌价值,更是对茶业生产消费模式的创新起着推动作用。而科技也将对茶业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经营方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从文化视野角度谈论对茶的认识,他提出茶文化源于国人对山水的信仰和对生活方式的信仰,承载了对美好故事的想象和寄托。而科技在赋予茶新的价值的同时,也让茶更接近原本的生活形态。

据介绍,2021年,中国茶叶总产量约在310万~320万吨,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内销总量预计在230万~250万吨,内销总额将突破3000亿元。内销市场依然是拉动中国茶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中国传统茶类销售格局基本稳定,名优茶是创造茶产业价值的“主力军”。

本届茶博会展会规模7万平方米,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各产茶区上千家优质品牌企业参展。茶博会在广交会展馆C区共设中华品牌馆、经典普洱馆、国际名茶馆、茶具文化馆等7个展馆,各品牌茶叶、茶具、茶食品、香道产品等集中亮相。今年,景德镇最具影响力的十大高端品牌陶瓷企业首次集体亮相广州茶博会,开展景德镇陶瓷品牌广州鉴赏会、景德镇国瓷等,与广东地区的高端酒店,餐饮酒楼对接,以茶会友,以瓷会友,就高端餐具、茶具、瓷器礼品订制等有关产销对接合作。

采写:南方都市报 记者 程小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10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