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开一间茶室需要什么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国外茶室兴旺成功七大秘诀

就在六年前,我决定辞去一家非营利组织执行董事的全职工作。当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在一个美丽的历史小镇出生长大,我一直梦想着拥有一家人人都喜欢的可爱的小礼品店。你知道其中一个——你在所有那些美丽的霍尔马克频道电影中都能看到。我希望我们的市中心充满活力,我希望我的商店成为一切的中心。

在与我的会计多次讨论后(他坚定地建议我在礼品店找到一些东西,因为独立零售店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和我的丈夫开始寻找完美的匹配,以创造我们想要的城市愿景。一天,在旅行中,他遇到一个茶室,很快打电话给我,建议我开一个茶室,我高兴地回答说:“我不喜欢茶。”尽管如此,这个想法还是值得探索的,我很高兴地说,在过去的五年里,拥有一个茶室,成为茶业的一员,是我的梦想成真。我的茶室不仅成为我们镇的一个重要中心,我还学到了一些关于茶和一般商业的知识。

在这里,我结合我对茶的热爱和我对生意的热爱,为大家提供了七个秘密,这些秘密对我的茶叶生意的成功至关重要,希望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秘诀一:确定并理解你的使命

每个人创业时都有一个梦想或目标。有一个使命,一个理由,是你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它成为你的指路明灯,你的路线图遵循你的旅行通过你的业务阶段。为了有一个成功的生意,你必须朝着某个方向前进。保持专注的最好方法是确保你相信自己的使命,以及你希望在茶叶行业实现的目标。同样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你的使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是企业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当我决定开我的茶室时,我的任务是为客人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让他们在一起度过时光。就像“美好的ole时光”一样,我有这样一个愿景:让客人离开他们身后的世界,沉浸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交谈。虽然我们的任务可能会有轻微的转变,但它永远不会结束。它仍然是我们每天的主要焦点,每一次遭遇,每一位客人。

无论您的使命是为您的社区带来好茶,为您的客人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以逃离外部世界,还是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活跃的环境来啜饮和聊天,您的使命是让您保持专注并继续推动您的业务向前发展。

秘诀二:了解你的产品

我记得第一天我向客人开放茶室。我非常兴奋,急切地等待着我的第一批客人。我记得我让客人坐下,其中一位女士问我她要的茶里是否有露易波斯。我茫然地望着她,告诉她我会查查的(顺便说一句,她要的是玫瑰红茶)。我很快回去看了看茶叶的配料,然后告诉她没有。刚开始的时候,除了杂货店货架上的大型商业产品外,我对茶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但这并没有阻止我尽可能多地了解我的产品。

客户有时会问你最疯狂的问题,作为你选择的行业的专业人士,你需要知道答案(尽管你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但你需要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这给你的生意增加了信誉,也向顾客表明你对你的商店和工作很认真。

除了你对自己的产品了如指掌之外,拥有一支了解你的产品、了解你的公司所提供的服务的团队也是你业务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你的团队是你的前线,也是客人来访时最常与之互动的人。重要的是你的团队了解他们在销售什么(茶、经验等)。你的团队往往是你公司给公众的第一印象,如果他们不了解产品,客人可能就不会回来了。教育你的团队是非常宝贵的。让他们参加一个茶艺课程(如世界茶学院),表明你关心他们和他们的知识,他们也会对你的客人更有信心。

秘诀三:了解你的市场

创建一个成功的茶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了解你的市场。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你所处的位置,什么不仅对你重要,而且对你所服务的市场也重要。如果你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你的市场正在寻求,你将是成功的。如果你不考虑这一点,就很难把客人送到你的酒店。不要因为这是你正在寻找的东西而认为这是你所在地区的人正在寻找的东西。了解你的市场需求,然后满足这种需求,几乎总是会带来成功。

当我想在我的历史小镇开一间茶室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需要一间茶室。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优雅的设施,午餐时间,接受预订,使客人感到娇生惯养。我们有一个愿望,以满足这一需要,为我们的客人创造一个温泉启发设计(而不是传统的维多利亚或花卉装饰)。从我们开业的那天起,直到今天,我们第一次来的客人经常说,“我不敢相信这个美丽的地方就在新里奇港(佛罗里达州)的市中心。”对此,我们的回答是,“这就是你应该从新里奇港得到的。”,我们镇上到处都有五年前不存在的美丽设施,包括礼品店、酿酒厂、酒吧和餐厅,所有这些都迎合了我们市场的需求——优雅。

秘诀四:拥抱你的客人

我注意到的一点是,虽然茶已成为更“主流”,但仍有很多人不懂茶。我们五年前开业时,许多客人对茶的唯一了解就是他们在超市里看到的东西。然而,当许多人第一次去茶馆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不愿提出问题。我们特别欢迎每一位进入我们店的客人,并在他们看我们的茶或茶具时向他们致意。我们希望他们感到受欢迎,而不是被我们的选择所吓倒。通过这样做,我们能够让他们感到受欢迎,同时教育他们。

除了帮助他们喝茶,我们还努力了解他们。很多时候,在我们的茶室里喝茶的时候,他们会给我们讲他们的家庭故事或者他们的生活经历。我们喜欢与客人的这种私人体验,下次我们见到他们时,一定要问他们现在怎么样,他们的家人怎么样。在茶室里,我们努力记住他们最喜欢的茶,并努力与他们建立个人联系。通过拥抱我们的客人,他们对我们和我们都很投入。它们不仅仅是我们登记册上预订或销售的名字。我们和客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爱慕已经发展成一种伙伴关系,这也成为我们最强大的营销和推广计划之一(口碑营销)。

秘诀五:推销你的生意

我曾有许多企业主问我,为什么他们没有他们想要的业务量。当我听到这些,我立刻问他们关于市场营销。他们在做什么来推销他们的生意?很多时候,我会遇到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会导致一些次要的社交媒体和朋友的口碑。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时,他们经常说是因为成本。不幸的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你必须推销你的生意。虽然我知道这通常是企业在形势紧张时削减资金的第一个地方,但我在这里告诉你,我认为这是你最不应该削减的地方。没有营销和促销,人们将无法意识到你的企业存在。

有许多成本效益的机会,以市场和增加流量到您的业务。我们的茶室目前每隔一个月出版一份时事通讯。它有印刷品和电子邮件两种形式,并分发给900多名现有客人。这有助于保持我们在他们的思想前沿,并为他们提供直接的茶叶资源在当地。我们还为各种活动和促销活动发送明信片,并确保我们当地的媒体来源收到所有这些信息,以及我们选出的官员、市和县代表。

当客人进城来找个好地方喝茶或是想和朋友聊聊天时,他们总是把自己放在社区的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他们就更容易去拜访或想起我们。他们还记得我们的茶叶品牌,并在网上订购,或者在需要礼物的时候到我们店里买。把自己摆在客人面前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他们才能继续支持你的生意。

秘诀六:始终如一

我的业务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一致性。我说的不仅仅是我的生意做什么,而是它是如何运作的。一致性包括许多方面,包括:我们向客人传达的信息、我们商店和茶室的清洁度、客人在我们茶室接受的优质服务、我们营业的时间,等等。

不一致会扼杀一个企业。想象一下,如果一位客人来喝茶,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这是他们喝过的最好的一杯茶。他们买茶叶和散叶茶带回家。他们很兴奋,因为他们和你的团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交谈,并且在喝茶之前了解了他们所有的茶。现在想象一下,你的客人一周后回来,你的团队几乎不认识他们,很快就泡好了茶(顺便说一句,茶很热,味道也很淡,因为很匆忙)。客人觉得自己更像一个“数字”,问他们是否还会回来,因为他们本可以在家里泡同一杯茶。他们美好的第一次经历已经不在脑海中,而是现在他们想起了最近的经历,那是不好的。

或者想象一下,你把时间定在上午11点到下午4点,但是当一位客人下午3点45分来给朋友买礼物时,你已经关门了,他们还会回来吗?我猜他们下次可能会去别处找礼物。即使是多年来的忠实客人也会被企业的不一致性吓倒。

如果你想在客人中建立一个长期的追随者,那么在服务、信息和程序上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是的,确保一切都恰到好处是需要时间的,但这表明你真正关心你的业务代表什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体验/服务/产品对你来说很重要。虽然你不可能每一天的每一分钟都做到完美,但努力做到始终如一对任何企业的成功都很重要。

秘诀七:与时俱进

众所周知,2020年是我们很多人都希望忘记的一年,尤其是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然而,2020年为我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强化了我重新评估业务的必要性,并允许业务发生变化,以适应当前的形势。

例如,当我打开我的茶室,我发誓我永远不会做的一件事是提供我们传统的下午茶作为一个可以去的选择。我一直觉得,为了真正拥抱和享受茶的体验,你必须坐在我们的茶室里,与我们美丽的气氛,精致的瓷器,和地板长度的床单。不仅如此,当人们能把茶室弄走的时候,他们还会来茶室喝茶吗?

然后我们州在2020年3月关闭了餐馆。我们的茶室里已经没有茶了,我们不知道茶能喝多久。这导致我重新评估我们的业务,并改变了我的立场,提供我们的服务去。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我们终于做出了这个决定:我们是否可以为客人提供一个很好的茶水服务,让他们在自己的环境中享用。对我来说,很明显,由于所有的关闭所造成的压力,人们需要喝茶。我没有能力在我的茶室里给他们那种美妙的、减压的体验,所以我需要给他们提供一种放松的方式,在家里的疯狂中给他们一些时间。就在那一刻,我改变了我的立场,我说我永远不会做的事情。

对我们的茶室来说,提供随身携带的服务是一个很好的决定,它提醒我永远不应该说“永不”。我们作为企业主需要时刻注意的是,能够改变——为我们的客人和我们做最好的事情。如果有需要,我们有办法去满足它,我们可以改变来实现它。改变是困难的,但它是必要的,我们必须始终对它持开放态度,无论我们是否选择这样做。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很高兴能掌握上述秘密,使我的茶叶生意成功。这些钥匙使我们被坦帕湾时报的读者评为坦帕湾地区最佳茶室的“最佳中的最佳”,并在2019年和2020年被坦帕湾杂志评为“最佳中的最佳”。

虽然这些钥匙对我的茶室有用,但重要的是要记住,每项业务都是不同的,你成功的秘诀可能与我的不同。无论是经营茶室、砖茶店还是网上零售店,这七个秘密一定会帮助你建立一个牢固的基础,这样你就可以在未来的几年里取得成功。

来源于:Kelly Hackman,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如何把茶像咖啡一样卖给年轻人?

Jesse 被认为是年轻人中的异类。他的中国朋友觉得,Jesse 的所有习惯都像极了家中的长辈:邀请人到家里做客,并给他们泡一壶中国茶,边喝茶边聊天。“太奇怪了。” 这些中国的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


26 岁的美国人 Jesse 喝茶的习惯出自一个有点儿古怪的原因。作为一名新晋的相声演员,他发现,北京的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是学习中文的最佳场所。Jesse 走到哪儿都有打算和他练习英语口语的中国年轻人,可这里卖茶叶的人一点儿不会英文,而聊茶叶的话,你只能用那些有点儿“生僻”的中文词汇。 

Jesse 北京家里的茶


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中国茶就像这个马连道批发市场,偏安一隅,传统、老旧,它可能对异国情调爱好者更有吸引力。在广东、福建以及四川成都这样的地方,茶是日常,也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社交都可以以茶为核心。然而就整体而言,茶缺乏必要的推广力量,年轻人与之的隔阂感并不罕见。


今年 30 岁居住在上海的马嫣然说,提起茶,她首先想到的是“东方”,“然后禅意,距离感”。相比起来,说到咖啡,关键词则是“日常”。


在中国讨论年轻人对茶的认知现状和消费习惯,实在是一件再有趣不过的事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对饮茶这件事都有些亲历,甚至共享一些回忆,“爷爷平时在家也会自己拿一个大铁壶,去泡红茶。家里爸爸也会用保温瓶,每天都泡一保温瓶的绿茶去喝”。


可当他们经历了各式饮品的飞速迭代,甚至第二次、第三次咖啡革命,茶只是成了众多的选择之一,它们和许许多多的饮料一起抢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包括统一在内的大型饮料公司发现,他们的茶饮料销售额正在下滑。


包括 Jesse 和马嫣然在内,我们采访了 8 位年龄在 18-30 岁之间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上海,云南,长沙,江西,四川和山东。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对茶不反感的人,有的还颇有兴趣,但他们都表达了对喝茶这件事的抱怨。


但这些抱怨大多在口感之外。我们的采访显示,对年轻人来说,除了咖啡因不适、茶叶不适、以及口味上的偏好之外,茶、咖啡作为饮品没什么大不了的区别,重要的是“空间”。


这个概念曾经帮助星巴克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即便不加提醒,年轻人也把它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钱都是花在环境上的。”我们需要的毕竟是这么一个场所,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氛围。”他们总结说。


与此同时,咖啡馆和传统茶馆的空间差异还暗示了新世界和旧世界之间对话——新的消费方式和旧的消费方式,年轻人和 40 岁左右、囿于关系网、还不习惯开诚布公的中年人之间的对话。


茶被视为繁琐、传统的象征,而事实上它不是必然如此。


“大家会觉得去茶馆是 30、40 岁的中年男性的专利。” 25 岁的林博说。

1


林博在长沙的一家银行上班。午餐时间,他会陪同事去买一杯奶茶。这家看起来像甜品店的奶茶店在长沙颇为流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声称自己的茶是用茶叶泡出来的,这样会更健康。


林博发现,这家奶茶店总是排着长队,排队的都是年轻人。


这和林博路过茶馆时的感受截然相反。林博所谓的中式茶馆很少出现在重要的商圈,它们选址相对隐秘,“对于年轻人来讲,这种私密性有时候就会显得太严肃太正式了”。即便只是从路边路过,都“可以想象到”里头摆着几张竹藤椅和太师椅,灯光昏暗,年轻人“根本不会进去”。


当林博出现在这样的茶馆里时,他通常是年龄最小的一位,身边坐着 7、8 位三四十岁的职场前辈和“领导”,谈生意。林博这时候需要格外小心谨慎,不能随意说话,他注意到,因为只是初步接洽,他们在点茶时有意地控制了价位,并没有“点一个特别好的茶”。


林博认为,自己可能再也不会去那样的茶馆了,“除非有一天,我自己当上了领导”。 


林博口中“太严肃太正式”的茶馆 

你很少会看到其他的软饮消费会和身份、年龄如此强烈地挂钩。而包括 Jesse 在内的受访者还认为,那些因为工作环境喝茶的年轻人,大多在政府或者国有企业上班,Jesse 是 2011 年在北京大自然保护协会实习时开始喝茶的,他还特地买了一个双层的喝茶杯。

但他补充说“大多的年轻人都没有这样的工作”。

2


去茶馆喝茶的年轻人也终究不是大多数。


云南人郑彬彬正在上海交通大学修读历史系的博士研究生,他对咖啡过敏,作为同样的提神和休闲饮品,这某种程度上把他推到了茶这一边。聊天时,他会选择去一个喝茶的地方待着,在 KTV 唱歌,也要一壶茶。


不过他发现,当他和朋友到一个茶馆,里面坐的可能就是他们七八个人,“但你去咖啡厅的话,哪怕那种做得并不好的咖啡厅,可能人也是蛮多的”。除非去的是那种卖果茶和果汁的咖啡馆,或者像是大学附近兼顾卖茶的书店。


在这些地方,茶作为一种饮品有时也挺受欢迎,但郑彬彬认为,这里“喝茶可能只是聊天口渴的一个缓解的方式,它的功能可能等同于饮料,等同于咖啡,等同于啤酒,只是说个人口味不一样,你选择了茶。”


不过,郑彬彬并不认为这样轻描淡写地谈论茶有什么大不了的。尽管,因为过去在云南居住的经验(郑彬彬称,云南的茶馆和咖啡馆一样多),他比大多数年轻人更了解生熟普洱的区别,但他仍然认为,自己只是喝茶,并不品茶。


“我品不出来,他泡茶的功夫再精湛,可能对我来说并没有非常鲜明的特色,”郑彬彬说,茶馆的氛围更重要。


和大多数年轻人那样,郑彬彬认为合理的消费方式是“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空间”。他也很清楚,周围不一定找得到专门喝茶的地方。这些年轻人在大城市求学、生活时发现,走到哪儿都是新式的奶茶店和咖啡馆,竞争的格局就已经彻底发生了变化。


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统计数据,在上海共有 5296 家咖啡店。而星巴克在中国已经有超过 2200 家门店。


“我可能转身就可以到星巴克买一杯咖啡。但是我转身我没有办法去寻找到一杯优良品质的茶。”马嫣然说。


咖啡馆看起来好像确实也更适合城市。“有一个城市化的样子在里面,好像咖啡这个标签贴上以后就等同于年轻和放松。”郑彬彬在上海接受采访时说。而他对去过的茶馆都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常常是“老旧”、“缺乏活力的状态”。


唯一一次,他在一间徽州老宅改造的茶馆里看到了几大面的玻璃,他认为,这是少有的现代设计元素。

3


马嫣然在 a.o.i studio 咖啡推广工作室工作,这间工作室推广包括咖啡、茶在内的各种饮品。她认为,一些茶文化的推广者加深了茶的这种古板印象。他们总是希望把这种饮品包装成有历史感的东西,好让它“显得没那么日常化”。


马嫣然负责的茶文化课程现场

但这样可能并不会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茶。马嫣然认为,这只会吸引到那些“戴手串”“喜欢养生”“穿着衣服就那种布衣的,就好像是隐士一样的感觉”的人。他们对茶室的想象更接近于黄小芽说的“用很多红木,或者实木”“要穿成什么样的衣服,比如说棉麻的,或者一定要有中式的盘扣”“要放古琴,要放什么样的民族乐器”——这样的空间和日常生活完全分属两个世界。


好在,我们采访到的年轻茶饮爱好者中,没有任何一个抱有这些顽固的想法。


黄小芽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说她是重度的中式茶爱好者一点都不为过。她有一套完整的茶具,会自己在家泡茶,有时从晚上 12 点喝到凌晨 2 点,像个重度的咖啡爱好者一样,纠结于为什么我冲泡出来的“这么难喝?是不是水温高了一点?”有段时间,她会按照大众点评上列出的茶馆一个个“往下撸”。


但这些茶馆让黄小芽感到困惑,除去空间之外,这些茶馆似乎并不在意新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喜欢标准化的东西,喜欢自选,习惯明码标价。这次的调查数据显示(7053 人参与了这项调查),他们还有一定程度上的“连锁依赖”,更信赖那些连锁的大品牌。


在中式茶馆,有时候“一个人必须点一壶,我就觉得这种逻辑是非常强盗的逻辑。”黄小芽说。 

4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即便是像黄小芽这样的茶爱好者,当他们谈起茶时,首先谈的是星巴克。她认为,如果喝袋泡茶的话,星巴克的白茶“白牡丹”很好。


这并不意味着,星巴克的茶叶已经到了专业的级别,而是市面上你几乎找不到什么可以信任的茶叶品牌。“你脑子里面能不能蹦出来,你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能买到好的茶叶?”马嫣然反问道,她认为不能。


陈首任参加了一所大学的茶学社,他在台湾发现了一家叫“京盛宇”的茶店,它专做年轻人的生意,被陈首任称为“标准化的泡饮”,严格遵守使用的器皿、水温。这种被称为“清茶”的东西,在台湾的奶茶铺里就能买到,即便是功夫茶也可以 3 - 5 分钟立等可取。


黄小芽最近发现了包括“因味茶”在内的一些新式茶品牌,他们把自己的茶摆在咖啡店里推销,在自己的门店里,他们像制作咖啡那样做茶,除了使用制作咖啡的器材,还推出了胶囊茶,周末晚上,总是人满为患。


“他们的茶不是很好喝,事实上很难遇到好喝的茶。”黄小芽说,“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好喝的茶是什么样子。”这是因为,消费者认为的好喝和茶品师的看法完全不同,后者觉得茶味寡淡,前者可能认为不苦、正合适,在他们印象中,苦的浓茶是父亲用来提神的。


但包括陈首任和黄小芽在内,他们认为,对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茶饮口味上的挑剔不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


首要的是,“大家都觉得喝茶是一件很有逼格的事情,或者发展成喝茶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那么年轻人就会愿意说,我去喝个茶。”黄小芽说。


维清的例子非常典型,可能对所有打算做年轻人茶生意的人都会有启发。


他在大学花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茶文化,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大学的四年当中,茶对我的吸引力并不是那么大。”在消费茶时,他总是“犹豫斟酌”,“倒不如去喝杯咖啡”。


泡出来的原叶茶饮没有“咖啡的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滋味”是一部分原因,更要命的还是我们在开头就提出的“茶馆消费环境”。


但即便意识到空间问题的重要性,人们也很难下决心把做咖啡馆的方式彻头彻尾地用在茶馆上,特别是深入了解到茶繁复的冲泡工序和看起来深不见底的茶文化之后,你很难不把它当回事儿。


维清正在打算自己开一间茶室,但他在展示茶室的照片后,拒绝对环境是否“传统”给出评价。 


维清的茶室

不过,从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在通常摆古琴的地方,维清摆了一把大提琴。而且,他把灯光调得更亮了些。


一定会有年轻人对这样的茶室感兴趣。维清提供的数据显示,他在这个茶空间举办的培训课上,有八九成是“30 多岁乃至 20 多岁的年轻人”。“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年龄层越来越偏低。”维清说。


但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还是像黄小芽的朋友那样,更容易接受“因味茶”这样的新式茶饮,并且到目前为止,仍然不会主动在咖啡和茶之间选择后者。


精品咖啡也“只不过就是一杯饮料”

一切都为时过早。


“茶没有像星巴克这样的大型连锁品牌、连锁店,让大家把它作为一个日常饮品来巩固。”马嫣然说,即便他们在推广精品咖啡时,也还是希望告诉年轻人,精品咖啡也“只不过就是一杯饮料”“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而自己泡功夫茶的比例,陈首任认为,就跟自己手磨咖啡的一样低。 


声明:文章来好奇心日报,作者马宁忆,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仅交流分享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图文编辑:孙沛沛)

普洱六山漫游记:当我走进风味的秘境!


云霓中的秘境倚邦

当我又一次在夜晚,独自喝完一泡18年麻黑后,细腻的花香和充满包裹感的茶汤把那些游走在六大茶山的时光再次鲜活无比地闪耀在眼前。当六大茶山已经成为传奇,除了一次又一次地行走其间,再也找不出更好的办法,去感受它们。

张信刚教授在《大中东行纪》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地理决定历史!

老曼峨古茶园的茶叶


换成普洱茶,我想这句可以再稍微扩展一点:地理决定风味,风味成就历史!尤其在你反复走进那些山头,才会理解“一山一味”的力量会有多顽强。

 

当我再一次走进风味的秘境,六大茶山又会给我怎样的回馈?

因为文章太长,又不想分开发,心想:好的风景和风味都需要“沉浸”。为了便于大家阅读,做了一个小小的目录导航,一次看不完,那就慢慢看。



普洱的如梦之梦:易武


去易武的路,实在算不上近。从版纳出发,途经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曼妙的热带雨林匍匐在路两侧。一口气直开,也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就是这样一条路,每次出发前,心里都还夹杂着小鹿乱撞的兴奋和忐忑。 
中国贡茶第一镇:易武一路奔波终抵达
就好像明确知道每次去易武,自己会进入一场清醒无比的梦。易武,是普洱茶的如梦之梦。

易武之行,从老街开始!

每次的易武之行,都是从老街开始。老街街头,是一个广场,停满镇上百姓抑或前来易武寻茶的小轿车。广场左侧,拾阶而上,有一间并不宏伟的易武茶文化博物馆,易武茶无比躁动的历史都藏在里面。据易武文化站站长杨建平老师介绍,博物馆里有200多件珍贵文物。车里宣慰司管辖六大茶山时期记载易武茶叶生产经营的石刻执照,完整详尽地诉说着易武茶的过去。
易武老街车顺号旧址
易武茶文化博物馆馆藏石碑
面对一件件锁住易武茶风味传奇的文物,我们不禁遐思:早已被历史证明过无数次的易武茶,而今还在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你奔在七村八寨的路上,会有越来越清晰而肯定的答案:易武茶,还在易武!

去易武的路上,遇到马帮

永远逛不腻的七村八寨

七村八寨的概念,已经深入钟爱易武茶的茶人心中,村稍大一点,寨则稍小。从镇上出发,最经典的七村八寨之旅,一般都是从曼秀进,高山村出。一个小环线,蕴含大风景,几个代表性的村寨都在环线内:曼秀、落水洞、麻黑、丁家寨(汉)、丁家寨(瑶)、张家湾、高山村。

易武七村八寨分布图

路过曼秀村极其气派的牌楼,不多时就到了落水洞村。云南有许多地方都叫落水洞,大概因为村子地势较低,有一个类似于小型水帘洞的地方,常年落水而得名。落水洞的古茶园就在路边,村子四围都是被人精心编好号的古茶树。沿着古茶园修好的石阶走下去,落水洞村安静地落在山坳里。

编号为021的落水洞古茶树

对于茶区而言,茶树包围村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落水洞的古茶树,都不大,根部直径有个八公分左右,就算蛮气派。整体上,易武的茶树,都不算粗大。也许是因为易武茶大部分是中叶,其“香扬水柔”的风格非常受人喜爱。

落水洞古茶树,木架方便采摘

麻黑的新老茶王树

落水洞逛完,都不用挪车,就可以走到麻黑。麻黑和落水洞,仅一山之隔,茶的风味也比较接近。麻黑的古茶园,古茶树较为密集,树龄都在百年以上。沿着半坡的小径,走进古茶园,约莫半百米左右,一个钢架结构建筑出现在眼前:这是为死去的麻黑茶王树而建的。如同丰碑式的人物需要丰碑式的纪念,死去的茶王树,终于伫立成供人凭吊的宫殿。

麻黑死去的茶王树

几乎每个山头都有茶王树,好像不立一个“王”或“后”出来,总不够神气。“王位”评选的标准,一般来讲是树龄最老抑或树形最为魁伟。称王称后之后,这些茶王树的身价自此一飞冲天,直上云霄。然而,中国有句古话,昭示着亘古不变的规律“树大招风”。许多山头的茶王树,在当上“王位”后的不多时,就被不远千里前来朝拜的熙熙攘攘的茶客给“看死了”。

在麻黑古茶园,眺望易武群山

麻黑的这一棵,因为靠近路边,死后还要被人围而观之,实在有些“鞠躬尽瘁”的意思。站在麻黑茶王树前的平台上,远眺易武的远山,只见一片莽莽的翠绿接着另一片翠绿,延绵起伏。民谣歌手小河,有一首朴实无华的歌《森林里的一棵树》,里面有一句这么唱到“森林里的一棵树,不知道自己是一棵树”。纵然如此,总不免还是有些伤感:易武这么多树,为什么偏偏你被选中了?

麻黑古茶园的茶花

沿着茶王树旁的小径,往里走去。半坡上的麻黑古茶园里,茶树长势颇好,繁茂的枝叶把本就不宽的小路几乎要遮盖起来。麻黑的古茶树,整体上比落水洞要稍粗一点,许多茶树的根部树干上包裹着青苔,生态环境极好。

去看麻黑新茶王的路

古茶园看完,原路返回,在路的右侧有一条岔开的土路,是前往新的“麻黑”茶王树的路。约莫走个二十来分钟,爬一小段山,就能一睹它的风姿:半坡上,一棵根部直径有15公分朝上,树高五六米的高杆古茶树,被木头搭成的采茶架围了起来。木架正面,挂了一个木牌,写着麻黑茶王树和它主人的信息。

麻黑新茶王树,胡家的

新老麻黑茶王树,是来易武必须要观摩的。一来是因为交通便利容易抵达,二来是因为麻黑是易武非常重要的一个小产区,产量位居七村八寨首位。麻黑茶整体比较协调,细腻的花香下又有醇和的汤感,奠定了易武茶的风味底色。

麻黑村,也是易武寻茶重要的一个分界点!到达麻黑村界碑后,分叉路口往右拐,去往大名鼎鼎的刮风寨。往左呢,则是去往大漆树、丁家寨的方向。

汉文、傣文、拼音并用的大漆树路牌

弯弓人家的午餐

不多时,抵达丁家寨。丁家寨分为汉族和瑶族两个寨子,汉族的古茶树要更多一些。丁家寨的大部分村民,是从弯弓大寨搬出来的。而弯弓的名字,熟悉易武茶的茶友听到一定都会眼睛泛光。

每次来丁家寨,都是中午时分,吃饭是头等大事。自从去年来易武,闯进李大哥吃了顿印象深刻的午餐后,午餐的事,自此有了着落。提前和李大哥打好招呼,一桌堪称丰盛的茶山午餐早就准备好了。吃完午餐,正事是喝茶,在丁家寨随处一个茶农家能喝到什么好茶呢?

丁家寨李大哥家的午餐

首先丁家寨是肯定可以喝到的,因为李大哥的房子建在被茶树包裹着的半山坡上,屋前屋后都是茶树。喝完丁家寨后,如果觉得还不过瘾,不妨大声问李哥一声:“李哥,有弯弓么?”听完,憨厚的李哥,就会走进茶室旁边的小房间里,找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所剩无几的弯弓。李哥说,弯弓就只有这么多了,自己留着喝的。

在易武,端起的每一杯茶都有惊喜

和麻黑相比,弯弓花香更加细腻,汤感清甜可人,颇受茶客喜爱。弯弓喝完,如果还不过瘾,不妨再问李哥一句:“李哥,还有啥好茶?薄荷塘有么?”

一茶难求的薄荷塘

这个可把李哥问倒了,老实的李哥停顿几秒后,说“薄荷塘是没有噶,白茶园有!“

最近几年薄荷塘火热起来后,一茶难求。高杆动不动几万块一公斤的价格,让薄荷塘封神。封神后的怪现象是,街上哪里都有薄荷塘卖,都有薄荷塘喝。明白人都知道,哪有那么多薄荷塘呢?而李哥呢,没有就是没有,也绝不拿别的茶来冒充薄荷塘。在薄荷塘还没有像今天这般炙手可热的时候,弯弓的名气更大。许多薄荷塘,被用来当弯弓卖。不过几年光景,薄荷塘火了,不少弯弓又纷纷当作薄荷塘卖!

薄荷塘一类树第19号

话说回来,能用弯弓当薄荷塘卖的,都算有良心的。市场上那么多薄荷塘,是哪里的薄荷?又是哪里的塘呢?

易武最好的味道,是森林

薄荷塘没喝到,白茶园也是极好的。相比弯弓,白茶园就要更醇厚一些,不变的是共同的山野气息。为什么弯弓、白茶园、薄荷塘,这么令人着迷呢?凡是来过易武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慨,生态环境太好了。相较于大规模的茶园,易武的茶树都是散状分布在森林里。而薄荷塘这些顶级小产区,则更是潜藏着人迹罕至的国有林里面。


薄荷塘春茶鲜叶,香啊~

如同武夷岩茶正岩产区一样,最好的口感来源于最极致的生长环境,而这种环境是无法复刻的。易武茶的好,是易武茂密原始的森林植被赋予的!来自山野秘境的茶香,每一口都是自然的气息。

航拍的易武群山
茶树都隐匿在里面

白茶园喝完,终于和李大哥作别。盘山公路下山,抵达前往江城方向的省道时,右拐直奔张家湾。

恍若隔世的张家湾

张家湾位于中老边境上,算是易武相对较远的村寨。从寨子里出发,还要开十几公里土路,才能抵达张家湾在边境线上的茶园。盘山公路两旁,不时有几户木头搭建的房子,里面居然还有人住。和村里一栋栋的现代二层小楼相比,这里恍若是另一个世界。外面的文明,似乎和这里毫无关系。

中老边境的张家湾
恍若隔世留守住户

给我们带路的另一个李哥说,很早以前不少张家湾的村民都是住在上面的,后面陆续搬了下去,继续留在山上的不多。约莫半个来小时,终于抵达了李哥家在张家湾的茶园。从路边的山坡往下走,穿过半个山谷的茶园,来到一片空地上。李大哥在荒草里,指着一块翻出的青石板,告诉我们这里清末是一个当地有名茶号的旧宅。顺着李哥手指的方向,我们大概用视线丈量了一下老宅的大小,面积总在300平米以上。

张家湾古茶园,夕照下的茶香

很难想象,今天如此难以抵达的边境线上,曾经还有这样的荣光。而所有的荣光,都是易武茶给予的!

易武的云海,好想在上面睡个觉
去往张家湾的路

易武之行,是无法结束的

从张家湾返回易武镇时,已经是傍晚了。迷人的晚霞把易武的远山整个罩住。从任何一个方向,向远处眺望,我们都无比确定延绵起伏的群山密林里面,藏着普洱茶的如梦之梦!

易武骑摩托车才能到的茶园

易武,是一个每一次喝到都会兴奋的产区,更是每次抵达都会有新收获的地方。易武茶的价值,早已经被历史证明!我们唯一所需要做的,唯有静静感受它,然后传诵它!

每次离开易武,都觉得没有逛够。易武之行,是永远没有办法结束的!怎么办呢?只好经常来咯!

图片

云霓中的百年茶香:倚邦

倚邦曾是古六山的中心

要想去倚邦,先要到象明。从易武镇出发,前往象明乡,无论车技多好,蜿蜒的山路怎么都要开一个小时!我们常说的古六大茶山,也称之为江内六山,分别为攸乐、革登、蛮砖、莽枝、倚邦和易武(古漫撒茶山),其中有四个在象明乡。清朝末年,易武茶兴盛起来前,六大茶山最热闹的当属倚邦。

古六大茶山分布图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擢升鄂尔泰为广西巡抚,赴任途中,又改任为云南巡抚。鄂尔泰到了云南后的首件大事,就是“改土归流”,即逐步取消土司世袭的制度,改用朝廷选用的流官,负责属地的管理,加强中央对西南的控制。古六山地界改土归流后,为了方便普洱茶的产制运销,把倚邦作为古六大茶山的管理中心。从雍正年间开始,倚邦开始了100多年的繁荣时光,直到清末攸乐人攻打倚邦,一把战火烧掉百年繁华。

倚邦老街的石板路

以上这些,都是古六山的陈年往事,现在的许多人已经没有那么关心了。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永远无法磨灭,更不应该被忘记,因为其中隐着一根完整的脉络:云南普洱茶在清朝的繁荣,和政府的直接管理有关,倚邦是第一个中心,清末转到易武,民国时至勐海。

永远无法忘却的云海

穿出浓厚的普洱茶史,今天吸引我们来到倚邦的,或许仅仅因为“猫耳朵”就够了。而从象明乡出发,一早前往倚邦寻找“猫耳朵”的途中,遇见了最为梦幻的茶山云海!

这是什么?这是倚邦的云海!

前往倚邦的路,并不好走。依着山势修的水泥路,像是一条长龙。我们寻着长龙的身骨,穿梭在倚邦的群山之间。不多时,一个急转弯后,视线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一片云海。云南拂晓的阳光,透过云缝瀑布一般地洒下来,正好落在云海上。不多时,太阳高升,云海温柔翻滚起来,把群山整个裹住。朝任何一个方向看过去,总会好奇云海下藏着什么:是又一个好看的寨子?还是又一片充满茶香的茶园?

请允许我重复一遍:倚邦的云海!

就在这样的云海中,穿梭了将近一个小时:倚邦到了!

贮藏进历史的倚邦

现在的倚邦并不大,曾经繁荣的老街也稍感萧条。倚邦老街大概只剩下几百米的长度,几分钟就可以走完。而只要稍稍了解一点倚邦的过去,就会立刻明白,这几分钟走完的是倚邦将近300年的芳华。

倚邦去往思茅的茶马古道

整个老街仍然是青石板铺地,台阶处还留有当年的车轮痕迹。老街两旁不少房子的屋脚,刻有麒麟瑞兽图案的石雕,以及规格甚高的石柱,都昭示着房子主人曾经的显赫身世。老街中段还保留着,曾经茶号马帮出发前往思茅的茶马古道,几乎也全是石板铺就,厚重的历史呼之欲出。

倚邦老街的精美石雕

倚邦从雍正年间就开始管理六大茶山,繁盛一时,而今在翻腾的云海中守望历史。近年,倚邦凭借好喝的萌物“猫耳朵”再次出圈,被许多茶友捧为心头好。那么,猫耳朵在哪里呢?

一只猫有两只耳朵,喝掉它们

上曼拱,撸猫儿去

离倚邦老街不远的曼拱村,是最佳的寻觅处。进入曼拱村后,当地茶农带我们去看了猫耳朵茶王树。这棵茶树,在云南众多山头的茶王里,算是个头小的,就生长在村里的小路边。其实“猫耳朵”的叫法,也是近十年才有。倚邦茶大多树形不高,叶子较小,也被称作“倚邦细叶茶”。而倚邦细叶茶中,有不少变异。有些的叶片呈细长型,形似鸡嘴,便取名“鸡嘴壳”;而那些呈椭圆型,不到拇指指甲那么大的,因为形似猫耳,就被叫作“猫耳朵”。

猫耳朵茶树开花了

可能由于猫比鸡更受宠,渐渐猫耳朵这个名字就叫开了,越叫越响!猫耳朵的名气喊出去了后,茶价陡然上升。而真正的猫耳朵产量又极其有限,一“猫”难求。一棵茶树上,即使是茶王树那棵,大部分叶子并不是圆形的。倚邦人惯常说的“纯纯的猫耳朵”,产量不过几十斤,可谓是普洱茶界的“小熊猫”。

猫奴和猫耳朵茶王

如果拿普洱茶国标“大叶种”的硬指标来说,倚邦的茶树鲜叶甚至都不具备成为制成普洱茶的资格。那么,为什么在倚邦会出现比江南茶区中小叶种还要小的茶树呢?

猫耳朵和大叶种对比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推测的答案。其一,明清时期,云南茶马贸易的兴盛,吸引力部分江西、四川等外人的迁入,也许他们带来了小叶种的茶树种子。其二,云南茶界的老专家张芳赐教授认为,小叶种其实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土壤让它发生了变异。据曼拱村人讲,他们曾经把革登、蛮砖茶山的标准乔木型大叶种茶树茶籽引种到倚邦,发现长大后也会远不及它们在革登高大,叶子也变小了。

倚邦古茶树的寄生植物

倚邦,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回到开始的那句“地理决定风味,风味成就历史!“,倚邦就是很好的例证!

猫耳朵喝完,倚邦的云海终于散去了,远山和远山都疏朗开来,倚邦的过去和今天,也在脑中清晰起来。

倚邦,这份云霓中的百年茶香,我穿云霓而过!

图片

贡茶的应许之地:曼松

到了倚邦,曼松是不得不去的!

曼松作为贡茶的历史,在《普洱府志》里有清晰的记载:“清雍正十三年,普洱茶由倚邦土千总负责采办,定倚邦山曼松所产之茶为贡茶,年解贡茶百担”。鄂尔泰雍正三年开始改土归流,仅仅十年后,曼松就被采办为贡茶,其中的殊荣不言自明。

贡茶之源:曼松

时至今日,一泡曼松古树,仍然随时稳坐普洱茶第一梯队,茶价相比冰岛老寨也是不分伯仲。曼松,何以成为贡茶的应许之地?

不进曼松,是读不懂那些传说的

从象明乡出发,前往曼松,约莫半小时就到了。车子穿过写着“贡茶之源”的气派牌楼,进入曼松的小路,一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走进了怎样的一个世界。

曼松村,裸露的部分都是红色

抵达曼松后,总感觉眼前明晃晃的,像是大地在闪烁一般。定睛环顾四周,慢慢确定一件事实:周围的山石和脚下的泥土,都是紫红色的。前往曼松王子山的路,尚未铺水泥,像是一条红色的长龙摇曳着龙尾。难道,曼松被选定为贡茶,是因为这漫天的紫红,充满皇家贵气?

曼松独特的紫红色土质

曼松古树,真小真贵真好喝

在喝完一杯曼松小树后,我跟随曼松村小罗来到他的茶园。小罗说:这里的土都是红色的,种什么庄稼都长的慢,茶树更是如此。同样的茶树,种在曼松后,十多年也没太大变化。即便是曼松王子山的古茶树,也并没有特别粗大。头春的曼松古树,据说每年只有40来公斤,自是一泡难求。

王子山曼松古树

茶园看完,回到小罗家,他终于拿出了一泡今年春茶古树。之前在喝小树的时候,已经明显感觉出曼松的细腻的花香,加之甜润的口感。曼松的小树价格,比一般山头的古树还要高不少,古树更是动辄五六万一公斤。

曼松小树鲜叶

我们十多个人,围坐在小罗家的茶室里,每个人都捧着自己的品茗杯,静静看着小罗,像是等候皇帝“恩赏”一般:古树终于开泡了。头两泡下去,只感觉柔滑、淡雅、清甜。越喝到后面,汤感越来越醇和,却又总有着“春风化雨”般的温柔。一泡古树喝了半个来小时,到后面竟然感觉茶室慢慢消失了,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曼松古树茶汤,哇~

恍兮惚兮,今夕何夕?

红土地的皇家味道

喝完曼松古树后,我们立刻明白,曼松能被选为贡茶的原因,只能是一个:好喝!这种细腻柔滑又馥郁清甜的茶,谁能不爱呢?如果拿浓烈霸气的老班章,许多皇宫贵族第一口未必喝得习惯。曼松茶外形上也舒直挺拔,神气十足!

曼松紫红色土壤和茶树

曼松紫红色的沙砾土壤,含锌量比较丰富,遇水成泥,干后成石,成就了曼松茶独特的气韵。即使春尾的原料,随意制成白茶,也比其他山头的原料更加甜润。钟爱普洱茶的茶友,都熟悉一句话“一山一味,百山百味”,所有的味道,最终都是山头自然的味道,而自然是无可替代和复制的!

曼松静候绽放的花骨朵

喝完曼松古树,还沉浸在它的美好中不能自拔的我们,趁着夜色到来前,离开了曼松。刚刚驶离村子,紫红色的世界不见了,重又复归土黄。

紫气东来,红瑞祥和,贡前御品,唯有曼松!

阳光普照:布朗山

离开被厚重历史和原生雨林裹住的古六山,来到勐海这个如今的中国普洱第一县,布朗山是不得不去的。

老曼峨一棵硕大的古树,挺拔精神

布朗,是一座山脉的名字,也是一个民族的名字,还是一款茶的名字。布朗族,历史记载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古称“濮”人。整个布朗族,信奉茶为信仰。而布朗山,也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位于中缅边境上。制霸普洱茶圈的老班章,就在布朗山上。

时代在布朗山种茶的布朗族

苦尽甘来的老曼峨

出发去布朗山寻茶,有两条路,一条从贺开上,一条从贺开下,形成一个环线。从勐海县城出发,穿过大益基地,和勐混镇坝卡囡、坝卡龙两个寨子,一路山路盘桓中抵达布朗山名寨老曼峨。下车的那一刻,明晃晃的烈日下甚至有些睁不开眼。回想起在易武高山村,阳光穿过茂密的森林,斑驳的荫翳下散状分布的茶树,眼前的布朗山真是阳光普照,只能张目对日!

老曼峨牌楼

老曼峨是布朗山脉历史最早的寨子,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个典型的布朗族寨子。老曼峨有苦茶和甜茶两种,而老曼峨以“苦”闻名。基本上,普洱茶里苦味的极限,以老曼峨为标杆。纯料的老曼峨古树,一口下去,苦若黄连,不少人喝得龇牙咧嘴。但是几秒后,这种极限的苦,就转为甘甜,从喉咙底部涌上来。这种品饮体验,被许多人用来比喻人生“苦尽甘来”!

老曼峨古树叶片

有标杆的口感,就会被人铭记,老曼峨就是如此。作为世界上最早种茶的民族,布朗族人会把茶树种在寨子周围,世代以茶为生,被茶哺育滋养。正因为此,抵达老曼峨后,去往茶王树的路,一点也不远。从老曼峨大佛寺的侧后方往上走,几分钟就能找到茶王树。

老曼峨佛寺

在朝见茶王树的路上,会穿过老曼峨古茶园。这个标准的乔木型大叶种古茶园里,每一棵古茶树每一个叶片都有手掌大小,叶片肥厚黑亮,叶脉隆起,锯齿清晰,一派气宇轩昂舍我其谁的气势。置身在老曼峨古茶园,感觉每一棵古茶树都在向我发出挑战:有本事,过来啊!

老曼峨古茶园
古茶树上的寄生植物

老曼峨的茶王树和茶后树,是连在一起的,眷侣一般。而茶王树四周都搭着方便采摘的木架,将茶树紧紧围住,又有一种被人“胁迫”的既视感。称王称后之后,永远都是孤独的,所有山头都不例外。离开老曼峨茶王树的时候,有人发现一条蛇刚刚爬上茶王树,难道是神龙护体?

老曼峨茶王
被搭起木架保护和方便采摘

当“苦”成为风味标的后,老曼峨成为布朗山口感厚重的烙印。纯正的老曼峨,纵然是资深普洱茶爱好者,也未必能完全接受。而老曼峨却深受普洱大厂喜爱,作为拼配的重要利器,与其他山头的原料融合,成就浓厚丰富的层次和底味。 老曼峨,是布朗山山脊的味道!

老曼峨看完,上老班章

那布朗山山顶的味道在哪里呢?
毋庸置疑,答案是老班章! 从老曼峨去往老班章,大概半个小时左右车程。而这半个小时,却过得飞快。因为老班章太有名了,心里对老班章的神往,让这段半个小时的山路,轻快不少。俗话说身虽未至,心向往着;而身在途中呢,则心早已至。

老班章古茶园

但凡对普洱茶有些了解的茶友,都听过老班章。稍微进阶一点后,大抵都喝过若干;资深茶客呢,或多或少都藏有一些老班章。顶级发烧友对于老班章,则是如数家珍,每年不惜重金买老班章的头春古树已经是例行公事一般。对于老班章的熟悉,可以精确到几号人家,哪片茶地,甚至哪几棵古茶树。对于茶叶经营者,尤其以普洱镇店的,没有老班章,生意怎么开得下去?

老班章,作为真正的茶王,已经高度符号化了,变得异常抽象。许多人都在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的本真面貌,反而不容易看得清,即便你到了老班章村也一样。

豪气十足的老班章

抵达老班章村,气派高大的大门,像是在迎接所有远道而来的茶客,又像是在宣示着什么。毕竟这是老班章的大门,还是新近又翻修过的。

中国普洱茶第一村:老班章

进入老班章村,村口有一个银行,银行旁边是陈升号的初制所。许多人介绍老班章时,一定都要提到这个银行。大致的说辞是:老班章山头热门后,现金交易巨大,为了保障资金安全便捷,专门建了个银行,俨然一座现代的财神庙。接着往老班章村的中心走去,更是感受到这里“都是钱的味道”:一栋比一栋大的豪宅,从村里的各个角度拔地而起。许多房子一层的建筑面积就有好几百平米,然后好几层叠上去,城堡一般。而这样的房子,只是老班章村一百多户人家中的一户而已。

村口有财神坐镇
老班章旧貌换新颜

穿梭在这些豪宅之间,你需要不时仰起脖子,来“欣赏”每一栋豪宅的风采。有的大理石铺满所有墙面,有的弄些罗马式的柱子立于门前,有的则在三楼四楼修起硕大的阳台…据说有建筑工程队专门驻扎在老班章村,帮村民盖房子,一直生意兴隆。

老班章拔地而起的豪宅
都是老班章的茶叶带来的

老曼峨布朗族的恩典

成就这一切的,当然还是因为老班章出名了。而这里的老班章古茶树,最早属于布朗族的老曼峨所有。老班章是一个哈尼族的寨子,大概500多年前从靠近南糯山的地方搬过来。300多年前,应哈尼族人的请求,老曼峨布朗族先民把老班章村周围的山地、林木、田坝以及已有数百年树龄的大茶树一并出让给了哈尼族人。为此,老班章哈尼人自建寨先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岁岁年年向老曼峨寨奉献谷种及牲畜,以示世代不忘布朗族的恩典。

布朗山,一直是布朗族的布朗山。现在,又不完全是了!

老班章是布朗山的哈尼族村寨

老班章村的哈尼族人,后来又在老曼峨留下的茶地基础上,种下了更多的茶树。终于,口感霸气回甘迅猛花香馥郁的老班章茶,逐渐征服了越来越多的普洱茶爱好者。崭新的故事开始了,老班章村旧貌换新颜,一骑绝尘。

身价几乎都是茶王的老班章

老班章的古茶园面积大概4000多亩,产量几十吨。在顶级的普洱山头里面,老班章的茶园面积和产量都是不低的。而其越来越高的身价,让老班章的产量还在以“各种方式”增长。其中的纷繁复杂,折射出普洱茶近20年的巨大变化。

老班章古树春茶迎着光生长

老班章的每一棵古茶树,都价值不菲,身价几乎都是茶王。那老班章的茶王树呢,更是茶王树中的茶王树。老班章茶王树离村子不远,走个十多分钟就可以到。到了老班章村,除了品一杯老班章,打卡茶王树也是所有茶客必备项目之一。于是,茶王树成了热门景点,游人络绎不绝,拍照留念有时都需要排队。

最近几年,老班章的茶王树长势不怎么好,也许跟每年高价承包它的人过度开采有关系,也许是访客太多,接待太过疲惫。总之,王侯将相,都没那么好当的!

老班章茶王树和茶后树

看完茶王树,沿着两旁都是古茶树的水泥路往村中走,不禁想起几百年前最早在这里种下茶树的布朗族人,和后面迁徙到这里定居的哈尼族人,他们对这些茶树,有着怎样的期待?在种茶卖茶满足生计之余,是否能想到若干年后这些茶树,可以搅动整个普洱茶市场的风云!

回到开始的那句话:“地理决定风味,风味成就历史”。布朗山山脉,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日照充足的古茶树所制成的普洱茶,风味浓烈厚重,回味持久。喝过,就会难忘!

老班章古树,每一棵都是茶王的身价

离开老班章,经过班盆、贺开,就回到了勐海县城。班盆的古树茶也非常好喝,花香细腻,汤感又不失厚重。贺开呢,则有万亩古茶园,著名的西保4号就在贺开!

阳光普照下,整个布朗山脉,都无比璀璨!

茶王朝见录:南糯山

如同一般游客到了西双版纳,必须要去告庄夜市和野象谷游览一翻,几乎所有的茶友到了勐海后,一定要上一趟南糯山,看一看茶王树。

晨起,南糯山

茶王的概念,从南糯山开始

茶王树的概念,应该最早发源于南糯山。1951年,南糯山发现了树龄达到800年以上的古茶树,树形魁梧高大(1961年调查时,树高5.48m,树幅10.9mX9.8m,主干径139.4cm,属于普洱茶种(C.sinensis var. asssamica)——虞富莲《中国古茶树》),蔚为壮观。这棵茶王树的发现,为证明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提供了有利支撑。后来还是因为年代久远,树干中部枯朽,这棵茶王树在各种保护措施中还是于1994年“仙逝”了,只留下粗大的树根供人瞻仰。

《中国古茶树》里老南糯山大茶树记载

1990年12月,时年83岁的赵朴初老先生,赴勐海时,还专程到南糯山考察,看完茶王树后,欣然写下“南行万里拜茶王”的名诗:“问年已达两千岁,黛色参天百丈强;坐看子孙满天下,南行万里拜茶王!”

赵朴初的题字

朝代更迭的戏码,中国人几千年来司空见惯。老茶王“驾崩”后,新茶王“登基”,南糯山仍有茶王树。于是,大家还是每到勐海,必来打卡,美其名曰“茶王朝见”。看的人越来越多后,“茶王”的概念愈发深入人心。继而云南各地,乃至其他茶区,一众“茶王”纷纷被“册立”。如果把全国的茶王树,召集在一起开会,估计也是浩大的一个阵势。很好奇茶王们聚在一起,会聊些啥呢?

冰岛茶王树

其实各地“茶王”热所反应出的,是我们对于古茶树和大茶树的迷恋。带着这种迷恋,到了勐海后,直奔南糯山。

南糯山除了那棵茶王树,关于茶的看点还是颇多。南糯山,还有一个别称,叫做孔明山。据说当年诸葛亮南征,路过南糯山,士兵水土不服,生了眼疾。诸葛亮用手杖插入土种,化为茶树,摘下叶子煮水给士兵服用后就好了。其实当年诸葛亮南征,是没有到达滇南的。诸葛亮教大家种茶的传说,却在云南许多地方都有,可见云南人对于诸葛亮的热爱。

南糯山,也称孔明山

南糯山,以哈尼族为主,哈尼族在云南的种茶历史也十分悠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南糯山也不是一天种成的。几百年来,南糯山的哈尼族人种下了大量的茶树,据统计有1.2万亩之多,就这样为南糯山赢得了另外一个被外人津津乐道的头衔——“全球古茶第一村”。

全球古茶第一村

茶王朝见,经典半日游

从半坡老寨往上再走一点,就到了朝见南糯山茶王树的入口。从村旁边一条不时看到几颗树番茄的窄窄的小路,穿进去,就会看到一个中英文表示小木牌,上面写着“距茶王树2000多步”。一路往里走,又一个小牌子出现,赫然写着“距茶王树1500步”。从这个无比精确的“步行导航”,也可以看出,每年来看南糯山茶王树的人,必然不在少数。

半坡寨,是朝见茶王的入口
步行导航,精准到步数

沿着导航,顺着山腰下面铺着石砖的小路,径直往里面走。山坡上下,全是大小不一的古茶树,随眼可见,戳手可得。南糯山生态环境良好,许多茶树都生长在高大的雨林乔木下。从上方照射下来的漫射光,是最适合茶树生长的。较之于布朗山太阳直射下的老曼峨,南糯山的茶风格上要柔不少。
南糯山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能走到半坡新寨的新茶王树跟前。现在的茶王树,早已经被栏杆围起来,不让人上前踩踏和攀爬。虞富莲《中国古茶树》(P227)对于这棵树的记载,是这样的:“海拔1558m,2002年被定名为“南糯山大茶树”,栽培型。样株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树高5.3m,树幅9.4mX7.5m,基部干径34cm”。

威武南糯山新茶王

相较于1994年死掉的老茶王,新茶王的根部直径要短105cm,气场上还是要逊色不少。然而新王已立,南糯山的万亩古茶树都要听他号召,所有的茶客也受到召唤,前来朝见!

来回五千余步,穿过千年时光,沐浴浓郁茶香,感念“朝代更迭”,这就是漫游南糯山之——茶王朝见录!

时光博物馆:勐宋保塘

离勐海县城不远的勐宋,作为新六大茶山之一,虽然名气没有布朗大,但是占着绝对的地利——西双版纳的最高峰滑竹梁子(海拔2429m),就在勐宋。

版纳之巅,保塘味道

去往滑竹梁子的路上,会经过保塘老寨。保塘老寨是一个汉族寨子,往上海拔更高的地方,还有善做竹筒茶的拉祜族居住!

保塘旧寨的拉祜族
与茶共生的拉祜族老人

保塘老寨的古茶园里,也是远近闻名。粗大的古茶树分布集中,树形魁梧,错落有致,看点十足。著名的西保8号和西保9号,都在保塘。两棵保塘老寨的大茶树,相聚不过几百米。其中西保8号,树高约为9.2米,树冠直径7.2米,基围2.1米。从任何指标来看,两棵大茶树,都是茶王树的级别。当你看过老班章茶王树和南糯山茶王树之后,再到保塘看到西保8号,会觉得之前两棵也不过如此。

西双版纳保护大茶树,9号

许多人都知道保塘有古茶树,且不止一两棵,是成片的古茶树,于是纷纷来看。渐渐地,保塘的古茶园,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古茶树自然博物馆”!

保塘王子的古茶园

那么,为什么保塘的古茶树会如此集中,又如此粗壮高大呢?重回勐宋再上保塘后,发现了答案。

保塘古茶园入口

当我们再一次走进保塘的古茶园,一棵又一棵古茶树,宛如博物馆藏品一般,依次陈列在小径的两侧。我们的向导,是保塘的茶山王子小胡,一个有些腼腆却质朴动人又帅气的95后制茶人。他对这一片从小生长的茶地,特别熟悉。

保塘小胡,是王子没错了
王子带我们上山寻茶

一路上山的过程中,小胡告诉我们,保塘的大茶树,并不是每一棵都特别好喝。好喝的几棵,每年都会被大茶厂的老板整棵承包下来,价格不菲。当我们问到,为什么有些大茶树没有那么好喝呢。小胡说:有些大茶树是“野茶”,没有“家茶”好喝!

滑竹梁子的大理种

“野茶”是什么?荒野的茶么?当我们走进一棵小胡家一棵粗大的“野茶”前,摘下树上硕大的茶花,拨开黄色的花蕊,看见五个柱头后,立刻有了答案:这是一棵野生大理种大茶树!

保塘的大理种大茶树
大理种茶花和叶片和普洱茶种对比

我们大部分时候谈起普洱茶时,都是在山头、树龄、年份等维度,作无尽的周旋。鲜有人知道,或者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云南作为世界茶树的发源地,茶树的分类有多复杂。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张宏达教授,在1998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里,把茶组植物分成4个系,31个种4个变种。

小胡所说的“野茶”,是茶树进化上更为原始的品种,一般含有更多的子房(室)和柱头。保塘的野茶,有五个柱头,属于五柱茶系里的大理种(C.taliensis)。保塘老寨上面的森林里,还有树形更为高大的茶树,生活在滑竹梁子的村民都知道那是野茶。而虞富莲《中国古茶树》(P226)里,也记录了一棵滑竹梁子的古茶树。这棵古茶树编号为滇319号,生长在海拔2391米的滑竹梁子,属于野生型大理种,树高10.5m,基部直径达65.3cm,几乎是南糯山茶王树(34cm)的两倍。

《中国古茶树》里对滑竹梁子大茶树的记载,大理种

茶树的演变,是一场时光之旅

但是野生型茶树,口感并没有那么好。在后面的漫长岁月里,渐渐演化为更加好喝的普洱茶种,也就是阿萨姆种(C.asssamica)。而古代的先民在引种茶树的时候,也会更加优先选择栽培好喝的普洱茶种。所以在布朗山、南糯山,上千年来就有布朗族人和哈尼族人世代种茶的地方,大量的古茶树都是普洱茶种。在西双版纳之巅的保塘老寨和滑竹梁子,野生型大理种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过渡型古茶树

在演化的过程中,“家茶”和“野茶”又会不断杂交演变。一般来讲,野生型大理种的古茶树,可以长得更加高大。临沧凤庆县香竹箐的那棵锦绣茶尊,就是大理种。故而,我们随后在保塘古茶园里,还发现了4个柱头的茶树,就是大理种(5个柱头)和普洱茶种(3个柱头)结合的产物。这棵茶树,正好是小胡家的。下山后,喝完一泡后,有种说不太清楚的味道。相比于大理种,这棵有4个柱头的茶口感清甜不少,但是香气又没有普洱茶种丰富。真是介乎两者之间,颇为神奇。

拨开花蕊,4个柱头

保塘老寨的古茶树,为什么整体上十分粗大,和滑竹梁子的森林里有大理种有密切关系。重新回看保塘,发现了更加原始的茶树基因密码,也让我对这个“古茶树自然博物馆”有了全新的感受: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古茶树“时光博物馆”!

斗转星移,保塘还有哪些时光故事,尚未被挖掘和讲述?

山音太古:景迈

景迈的故事,要从千年前的一桩婚事说起。现在的景迈,是一个以布朗族为主的山头,隶属普洱市澜沧县管辖。而更早的时候,景迈是归版纳傣族土司所有。傣族土司的第七公主,嫁给景迈首领叭岩冷时,把整个景迈作为公主的嫁妆,送了出去。

景迈翁基老寨

这么大的“嫁妆”,真是古今少有!

景迈茶祖的两个故事

叭岩冷非常能干,知道茶是好东西,于是号召景迈山的布朗族人大力种植茶叶,死前留下了遗训:“到我死后,留下金银终有会用完之时,留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留下这宝石和茶叶给你们,可保布朗人后代有吃有穿!”这个遗训,让景迈山的布朗族人千年来以种茶为生,至今尤甚。后来,叭岩冷在景迈被奉为茶祖,芒景村里还设有供奉叭岩冷的庙宇和七公主亭。

景迈山古茶园

景迈的这两个故事,也更进一步说明,布朗族(古濮人)种茶历史的悠久,以及对茶的珍视,千年以后,世代种茶的景迈布朗人,依旧以茶为生!

连绵起伏的景迈山
布朗族烤茶

云量颇丰的景迈山

一早从勐海出发,去景迈寻茶,经惠勐公路和219国道,需要将近三个小时才能抵达景迈山。到了景迈山脚下,已经将近中午,没想到还在观景台看见了壮阔的翻腾云海。同样是云海,倚邦的是晨曦时的山林吐纳;而景迈呢,则是阳光下的水雾蒸腾。常说一山一味,百山百味,后面似乎还可以加一句:一山一云海!

一山一味,一山一云海

看完云海,继续上山!从景迈山脚下,一直往上到翁基大寨和景迈古茶园,都是小方石板铺就的盘山路。石板路两旁,归置整齐干净明亮,一路神清气爽。景迈古茶园里,行人步行的石板路和古茶树,也被用竹栅栏小心翼翼得隔开,连垃圾桶都是竹筐编就,古朴自然。古茶林里面的许多古茶树,还有大量寄生植物生在茶树上,生态环境保持得非常好!沿着小路,看着古茶园,可以一直走到佛寺。

从古六山看到新六山,最后到景迈,不得不说,景迈是目前所有古茶山里管理做得最精细的。景迈既把千年来的古茶园保护得很好,又兼顾了茶友和游客进山寻茶的诉求。不少茶山,在山头热门后,无序开发,随意建起大小不一的初制所和房子,破坏了整体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 
景迈山的古茶林文化景观,正在申报世界世界文化遗产!看来,千余年前景迈茶祖叭岩冷对保护茶树的叮嘱,一直从未被景迈人忘却。
 离开古茶林,回到景迈大寨的茶仙子家喝茶,古树、白茶、晒红一连喝过来,都是温柔甜润的口感。坐下静心喝茶的时候,还不时想起进山时看到的云海。景迈茶,和布朗山比起来,要甜润许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班章为王,易武为后,景迈为妃”。但是景迈的甜,和易武的甜,又有差别。易武是细腻的花蜜香甜,景迈是绵柔的兰香甜。

景迈的云,好像永远不会散

我想,景迈的甜,有一半是直到中午才散去的云海所赋予的!

凝固时间的糯干老寨

喝完茶后,来到景迈的糯干老寨,瞬时觉得时间像凝胶一般缓慢。糯干老寨,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傣族老寨,据说仍然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组织架构。女人不是嫁出去而是“娶男人”进来,如果不喜欢还可以休了丈夫。

糯干老寨,四面环山,一百多户村民,依旧居住在传统的傣族干栏式木屋,透出一股不加任何人为修饰的古朴。从山腰上往下看去,100多个木屋依着山势,高低错落分布,井然有序。老寨后方,傍晚的阳光穿过种着茶树的山林射进来,那一刻面对无法言说的美,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老寨里面,仍然生活着许多傣族老人。傍晚时候,有些村民正在处理白天采下的鲜叶,有铺在二楼阳台开始萎凋准备做成红茶的,也有支起小铁锅不时翻炒,准备制成晒青毛茶的。还有些老人,正在准备晚饭,屋前的小炉子里面,炭火炙热,锅里到底在炖煮着怎样的美食呢?虽然第一次来到糯干,并不认识他们,但是好想留下来吃一顿晚饭。

遁入景迈,只觉山音太古,瞬时已过千年!

漫游后记

文章名为“六山漫游”,也并没有完全把古六大新六大走完。六山,已经深化为一个代号,代表远山的呼唤。这种呼唤,数百年来一直在那里!

写这篇文章,只是对那段漫游其中难忘时光的记录,其中关于茶山历史风味等介绍不准确的地方,望大家多指正!

最后,感谢所有云南老师、朋友的帮助!没有你们,无法走完这段旅程,也没有这篇记录!谢谢!写完后,又好想重走一遍,还是从易武开始,七村八寨里穿梭,好过瘾啊,有一起的么?可以加我 ,咱们约一波,嘻嘻~

作者简介

胡冬财,江西景德镇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曾因木心先生而留在乌镇工作三年,期间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与乌镇戏剧节接待,后在祁红博物馆任主管/经理,现为北京草木行(茶旅)合伙人。

来源:四月四月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